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55cb77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4.png)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处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阶段,学校及全体教师理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就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浅析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高中化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技能。
但就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现状以及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应措施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现状1、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不灵活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非常不灵活,甚至有些固化,教学为了考高分,为了提高班级成绩,一味的给学生强行灌输知识,也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只管自顾自的讲课,让学生背诵,这样的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开放思维,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
2、不重视创新思维培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现如今的教育只剩下教书,教师们已经忘记了育人,或者说是没办法、没时间育人,化學这门课程开设得比较晚,大多都是初三才开设,因此高中化学教师的任务就比较重,老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化学成绩,就只能揠苗助长式教学,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讲授的内容,先做题再说其他的,对于学生的质疑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严重的“打压”,不让学生“浪费时间”去较真、去思考、去质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忽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很多方程式、反应、现象是不能靠想象知道原理的,必须要进行实验操作,才能真正的理解化学知识,但化学实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而高中化学课程本身就不多,化学教师自然不舍得牺牲大量时间让学生去自己动手实验,遇到非做不可的实验,化学教师勉为其难在讲台上做实验让学生观摩,更多的还是理论教学,严重的忽视了实验操作,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似懂非懂,这样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初探
![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1b84d40e45c3b3567ec8be7.png)
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初探□蒋秋玲(武鸣县教师进修学校,广西武鸣530100)[摘 要] 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的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 中学教育;化学教学;创新[中图分类号] G 63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6)S -0151-03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
因此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
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基本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是我们每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历史使命。
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就是要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这些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重视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49135a4f336c1eb91a375d68.png)
3 . 2 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 的参与探究意 识。 新的课程 改革下更
1 . 1 鼓励学生提 出生活中问题 。从学生一接触 化学教材起 就 加注 重学生学 习的参 与性及对科学 知识的探 究。凡事 不是用 使得化学 与生活紧密联 系在 一起 , 人类的生存环 境 、 有益 的健 简单 的对 与错来判 断 , 而是 以事实为依据 , 更 加注重对 科学知 康食物 、 合理利用化学 能源 、 生活 中的材料 、 化学 用品等 等 , 将 识的探究 。 如化学 第二册第七章烃 的衍生物有一学 生实验 : 乙 从现实 生活 中的衣 、 食、 住、 行等许 多与化 学相 关的 具体 问题 醛的银镜 反应 。 学生 分组实验 时 , 不 同的组别作 出了不同的结 入手, 帮助 同学们 进一步 认识化 学 与生活 , 认 识化学 对制 药 、 果 :一组 看到了 白色光 亮的银镜 ;而 另一组 得到 了黑 色的沉 石油 、 橡胶 、 造纸 、 建材 、 钢铁 、 食品 、 纺织 、 皮革 等对 国民经济 淀 。 为什么会 出现这样 的结果 呢? 教师此 时千万不要 简单告诉 息息相关 的产业衰荣 与共的关 系 ,进一步认 识化学对 促进社 学生成功 和失败 , 而应该 引导 学生找 出成功 和失败 的原因 , 弄 会 发展 , 提高人类 的生活质 量等方面 的重要 贡献 , 从化 学的视 清楚 试管洗 涤的干净与否是 该实验成功 的关键 。这样一来 实
角去解释一些常 见的生活 现象 ,提高 同学们分 析和解决 实 际 验 失败的一组 学生反而 因为探 究失败 的原因而加 深了对 知识
问题的能力 , 激发 同学们对化 学学科 的兴 趣 , 强化 同学 们对生 的理 解和掌握 , 坏事 变成了好事 。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5957cf6fab069dc51220102.png)
浅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首要任务,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1.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为学生形成创新动机打下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
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于快乐之中。
,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课下喜欢与教师交流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喜欢表现自己,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愿意并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小组的讨论和学生分组实验等,比相对和教师交流较少的学生,他们更擅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因此,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快的提高。
,教师要多与学生相处,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在平等的对话中逐渐培养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关心的良好关系,从而为学生形成创新动机打下基础。
2.要创设宽松、幽默的课堂情境为学生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
,如以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碱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吞蛋和清水变“牛奶”两个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我们可以用故事创设情境,在介绍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我以发生在几百年前,欧洲的水手们因长年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得坏血病来引出维生素的重要性。
,可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背景。
在介绍金属材料时,我以“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为引言,引出镭射光盘单是一面就可以储存74分钟的音乐,而它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铝,使学生一下子就认识到金属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新课改下化学创新教法论文
![新课改下化学创新教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0200adb0717fd5370cdc0d.png)
新课改下化学创新教法初探【摘要】没有创新,整个教育将会落后,整个民族得不到振兴,创新教育应该与新时代同步,适应新课改,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关键词】课改;创新;化学;教育通过两年的课改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课堂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去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解放,新教学理念的树立。
旧的教材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广大教师以前的教学思想也随之显示出劣势,这就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解放出来。
阅读了新的化学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的编写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有四大新的特点:1.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各种矿物、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
2.突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主题作为21世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化学知识的部分,整个教材是将原来高中三册化学课本里的部分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显得贴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与后续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如(必修1)介绍的一些实验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相关的知识等是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的一条主线,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后续课程中会加深与巩固的,不求一步到位。
从基本原理上揭示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角度而引入分散系,胶体(以前高三内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及后面介绍的几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等,均是取材于实际的,与生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易于入手,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对于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不做过多的阐述……这些都是留有余地的,兼顾各类学生,是学生毕业与继续深造所必需的。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教科书采用精美的彩色印刷,采用了大量的实物、实况彩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欣赏与陶冶。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教育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d82f516a300a6c30c229ff0.png)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教育探讨【摘要】当前面对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教育呈现出许多不足,文章对当前化学教育适应教育改革进行了策略探讨,提出了当前化学教育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学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一、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高中学生的特点是身心有成熟的一面又有不成熟的一面,他们对周围事物存在好奇,愿意去花费时间去研究外面世界的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化学作业,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深刻勾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与世间万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设计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事物变化,增加学生对化学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渴望;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化学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火、变色瓶等实验,感官上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加强试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试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试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255e813227916888486d792.png)
1口9
关 键词 :创 新教 育 ;高 中化 学 ;实施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就 是 全 面 贯 彻 党 的教 育 方 针 , 提 高 全 民 导 ,抓 住这 一契 机 ,在 教 学 中 ,积极 为 学生 创 设各 种情 境 ,学 生 族 素质 ,培 养 适应 2 世 纪所 需要 的具 有 创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 力 的人 就会 把潜 意识 状态 的好 奇心 变 为 自觉求 知 的创新 意识 。 l 才 。化 学创 新 教育 的 重 点是培 养 学生 的 创新 意识 、创 新 精神 和 创 四 、创新 化 学教 学方法 新 能力 。创 新 就是 弃 旧扬 新 ,有 所发 现 ,有 所发 明,有 所创 造 。 授 人 以 鱼 不 如授 人 以 渔 。 在 化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 应 用 最 广 泛 创 新不 仅仅 是 发现 那些 前 人未 曾发现 的 东西 ,也 包括 对 于 自己来 的方 法— — 讲授 法现 已受 到严 峻挑 战 ,它 是 以传 授知 识 为主 的 教 说 是 新 鲜 的 , 有 生命 力 的 东西 。化 学 教 师 在 全 面 推 进 素质 教育 学方 法 , 已不能 适应 创 新教 育 的要 求 。我 们 化学 教师 应 大胆 进行
力源 泉 。创 新教 育是 随 着知 识 经济 兴起 而 出现 的 一种 新 的教 育理 引导 下 ,才 可能 产生 强 烈 的创新 动 机 。教 师在 教 学 中要 改变 阻碍 念 ,在 我 国教 育 界 已 引起 广 泛 关 注。 高 中化 学课 堂教 学作 为 化 学 学 生创 造 力发 展 的行 为和 观 念 ,优 化教 学 环境 ,培养 学 生创 新意 教 育 的主 渠道 ,除 了传授 化 学基 础 知识 、基 本技 能外 ,还 要 培养 识 ,破 除将 创 造 性思 维神 秘 化 的思想 ,肯 定学 生 在平 时学 习 中具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bcc21db195f312b3169a5db.png)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1.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听讲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
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难点,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解决的,自己为什么没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变被动为主动,听课目的性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
在听讲时也要做到手脑并用,记好听课笔记。
记笔记条理要清楚有序,抓住知识的框架和重难点,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和例题分析思路,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综合能力。
新课标下的化学课本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些知识要点在现行的课本并没有写出,而是要求同学们通过一些栏目的设置,如“交流与讨论”、“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能在课堂中通过实验和探究讨论等方法加以解决,并将得出的结论和相关的知识要点认真记录下来。
因此,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讲、实验与讨论、观察与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以备日后复习之用。
如果课堂上没能很好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地做好笔记,那将给同学们课后的复习带来许多烦恼。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2.在高中化学课堂进行探究教学的方法探究性课题的选取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高考化学考察的特点,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难度,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在探究性教学开始时,可以选取较简单的课题,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性课题的认识,而后增加难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尽靠死记硬背,学生根本不能真正灵活掌握,更不能应对高考化学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而后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当同学在高考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快速的反应到所学知识,得到满意的答案。
跨学科融合的高中化学课堂初探
![跨学科融合的高中化学课堂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0c1b22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0.png)
跨学科融合的高中化学课堂初探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跨学科融合逐渐成为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探索,旨在探讨跨学科融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 跨学科融合的意义和价值跨学科融合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存在紧密的联系。
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跨学科融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为了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实施方法:- 教师团队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联合备课和教学,共同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使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明确。
- 项目式研究:设计具有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 探究性研究:通过开展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化学现象背后的物理、生物或地理知识,增强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
3. 具体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跨学科融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具体案例:在研究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引入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命体内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探究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脂肪酸等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还能够深入了解有机化合物与生物学的联系。
4. 结论跨学科融合对于高中化学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团队合作、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实施跨学科融合。
具体案例的分析也进一步说明了跨学科融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试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试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e188ff0c8d376eeaeaa313f.png)
的融合 , 考虑 到学 习与 生活 的联系 , 考 虑 到非智 力因素等 方面 , 体现综 合性 , 注 重
、
对 教 材 的创 新 处 理
高 中化学课 程 改革将教 材分 成必 修
实践性 , 更好地为学生动 口、 动手、 动脑提
模块和 选修模 块 ,这 对提 高学 生的科 学 学 生取 一个 装有 C 1 的大注射器 ,先观察 供 机会 , 鼓励 学生在操作 、 实验 、 观察 、 收
用、 纳米材 料的发 现和应 用等 ; 反 映生 活 中会 接 触到 的各 种 各样 的 化学 物 品 , 如 锅、 盘、 碗、 碟, 炊 煮燃料 、 各种 调味 品 , 洗
涤 用品 , 化 妆品等 , 让 学 生 认 识 和 了解 化
( 3 ) 演示氯气通入干燥和 湿润的布条 实验 , 再 由学生根据 实验 现象说明起漂白 作 用的是次氯酸 。
素养 、促进学 生全面 发展具 有重 要 的作 并 记录 C 1 的体积 ,然 后抽入少量 水 , 振 集处理信息 、 参与低层次社会事务 中去 获
用。但是 , 新教 材内容 的编排不一定都 符 荡 , 再观察注 射器上 的刻度 , 由学生 回答 得真 知 , 弄 明白道理。 而在评价方法上 : 可 合 自己学生 的认知特 点 ,有时 需要教 师 观察 到什 么现 象 , 说 明什么道理。 对其进 行适 当调 整 与重组 ,使 之更符 合 加反 映 现代 化学 科 技新 进 展 的知 识 , 如
H试纸上 ,然后要 合评价 。例如 , 在一个学 生的各种 学习能 学生 的认 知发展 需要 。例如 , 教师可 以增 璃棒 蘸一滴氯 水滴到 p
力之间进行 比较 , 以便 了解他 的优势和 弱 点; 或者以他过去的成就 与后来 的成绩 相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231dbd928ea81c758f578c4.png)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
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课题。
笔者从创新教育的意义出发,从五个方面提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探索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本质。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民族的灵魂。
下面我就高中化学教学谈一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做法。
一、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和未来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
知识激增,需要新一代学会学习;科技革命,需要新一代革新创造;振兴中华,需要新一代开拓前进。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我国要到205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计划需要这一事业的继承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智力潜能,需要教育者去系统地开发。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探究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
培养出的孩子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而养成了只能在家长或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内运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进行创新的习惯。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环境。
(一)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化学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氯气和水反应的教学中,传统方法仅以讲述法说明氯气的溶解度,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o有漂白作用,这样讲法必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不起学生思考,我采用了以下方法:①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取一个装有cl2的大注射器,先观察并记录cl2的体积,然后抽入少量水,振荡,再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由学生回答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5c9a2a8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a.png)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高中化学教育的重点是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总结归纳结论等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强化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的训练高中化学教育的另一个重点是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的训练。
学生需要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化学公式及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掌握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等概念框架。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常见化学实验的现象及原理,以及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安全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症结,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并加以实践。
多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课外实践,参加化学研究和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协作探究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开展创新型实验和项目高中化学教育应该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和项目。
教师可以通过策划和设计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并指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和制作新型材料、新型药物等创新项目,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
总之,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强化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的训练,注重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创新型实验和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教育探讨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教育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73c020552ea551810a68728.png)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教育探讨摘要:在国家大力推向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化学教育模式在许多方面都不能满足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急需进行方式创新,手段创新。
在本文中就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这些创新手段对目前的化学教育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真正培养出国家急需的素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育;创新教育一、传统的化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1. 教学理念急需改进。
在传统的化学教育模式中,完全是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们所能做的就是坐在那里倾听老师的讲解,做好笔记,被动的、机械的学习,不能做到任何的交流与展示。
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任何的发挥和体现,久而久之,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更不用说学习效率的提升。
2.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老教师主要要存在的是教育理念需要创新的棘手难题。
那么新教师呢?很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面对高中的化学教材,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很多需要详细讲解的知识点反倒是一笔带过,授课速度过快,重难点不明确,把握不到位,造成很多学生听不懂、跟不上,会造成部分学生掉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传统教育没能做到以生为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完全处在被学习的状态之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俯首帖耳的听,学,记。
虽然也有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合作学习完全是流于形式,表面喧喧嚷嚷,实际上却是没有任何的组织性,目的性,在学生的眼睛里,合作学习就是让同学们在一起说说话,根本不存在带有一定的问题去进行探讨。
课堂的评价机制,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保障,如此以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是在所难免。
二. 促进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策略1. 首先,转变教育理念是教育创新的前提,也是最为基本的部分。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我们主要提倡的是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对高中化学创新教育论文
![对高中化学创新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d3def4f705cc1755270908.png)
对高中化学创新教育的初探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
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
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
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
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afa9902844769eae009ed3d.png)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摘要:化学与自然学科紧密相连,通过有效的学习,对学生认识生活现象、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深深影响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如何进行化学课堂的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探讨,以便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教育的改革,要求化学老师对高中化学课堂采取创新的教育模式,寻找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方法,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本文就简单介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重点论述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以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 课堂教学现状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普遍灌输知识为主,一味的让学生背、记,往往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课本理论,轻知识的拓展,重知识点的记忆,轻知识的运用,很少以生活中典型实验进行分析,很少将课本知识与当前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差;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侃侃而谈,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不善于做实验,不具备良好的操作p 一般而言,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太过笼统。
基于此,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老师要把化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2.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总是以老师为主,老师津津有味的讲解化学知识,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过分的依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影响教学质量。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做学生求知路上指路明灯;老师要针对化学特点,采取可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进行互动式学习;化学老师要尽量缩短讲课的时间,把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让学生通过探讨去寻找答案,并让学生解答,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拨,有利于学生明白解答思路的正确和不足之处;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之间的讨论加以引导,不允许他谈论一些和探讨问题无关的话题;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加深学生对问题解法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教育
![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31676866529647d2728522c.png)
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
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课题。
作为化学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谈一谈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观念现代化教师要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化学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金属钠与水反应时,我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新闻——:《炸起千层浪珠江“水雷”谜团待解》,让学生对这段新闻有一个心理上的接受,而不是认为老师在为引出新课而自创题材创设情景。
通过这段新闻的一系列描述“本报讯: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被有关部门成功打捞,在整个过程中,幸无人员伤亡。
”学生自然会对金属钠产生兴趣,想要知道为什么金属钠会爆炸?从而要了解金属的性质来解决水雷爆炸的原因。
学生通过研究课本,掌握了钠的相关的性质从而自己就解决了水雷爆炸的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激励了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处理教材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并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选修模块各有自己所侧重的方面。
新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5dc7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0.png)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改进与创新也日益成为教育界的热
门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改进与创新,旨在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
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意见。
一、实现实验教学的全面素质提升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多使用一些单一的操作步骤,缺乏探究性质,容易降低学生
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而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改进和创新,如加强现代化技术
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融合、注重实验环境的创设等,使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全面素质得以
提升。
二、更为注重实验教学中的“学练合一”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学习化学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渠道。
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的教学,更应该把实验纳入到化学教学的大框架中,使实验教学更具
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三、基于创新理念建立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从学生利益的角度制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追求更科学、更有趣、更富
挑战性的实验课程。
四、实验项目与交互式互动
现在,随着大家对教学模式逐渐重视,一种更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来到大众的视野。
当前,许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入交互式互动形式和实验项目等创新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
习体验和记忆深度。
五、多元化实验、组合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注重“实验之间的关联”,推出一些多元化实验,使得学生可
以将现有知识参照到其他的实验中去,从而使得实验里面的“知行合一”打活起来。
本文仅仅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改革的一些思考,重要的因素仍然有很多需要讨论与研究,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创新,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
高。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4a1a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9.png)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传统、缺乏创新和变化的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法固定、实验过程缺乏趣味性等。
为了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改进与创新探究。
一、改进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实验应该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化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传统的实验内容以酸碱、氧化还原等基本实验为主,这些实验虽然基础,但容易令学生产生学习的疲劳感。
可以将一些新颖的、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引入教学中,比如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等。
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的实际应用。
二、创新实验设计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需要注重创新性。
传统的实验往往是老师预先设计好实验步骤和结果,学生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实验的效果。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开放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个化学反应的基本条件和限定条件,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入现代化仪器设备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引入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教学效果。
传统的实验往往使用简单的玻璃仪器和天平,这样很难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和实验要求,而且也不能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仪器的能力。
应该在实验室中引入一些现代化的化学仪器设备,比如红外光谱仪、质谱仪、扫描电镜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效率,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仪器使用技能。
四、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高中化学实验需要注重安全意识教育。
传统的实验教育注重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
需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实验前要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样品进行安全检查,对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操作流程提前进行详细讲解。
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措施,比如佩戴安全眼镜、戴手套等。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74c640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a.png)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实验操作安全难以保障等。
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基于当前实验教学的存在问题,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和策略。
一、实验内容的创新传统的实验内容主要以单一的酸碱中和、气体制备、化学反应等为主,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兴趣度不高,且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概念层面。
创新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
可以结合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增添一些新颖的实验内容,如化学合成材料的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生物医药的制备等,使学生更加关注实验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验内容的创新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
结合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互为依存的关系。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实验,而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实验方式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采用项目化实验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问题驱动式实验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项目化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中,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这种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探究式实验教学则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11-08-19T14:20:14.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武建杰
[导读]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武建杰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056300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
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
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
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
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
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H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
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
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
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
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
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
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
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
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
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
失败是成功之母。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
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
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
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
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
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
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
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
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