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后进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后进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一)引言

小学是学生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他们将来学习以及就业都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小学生都能为自己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因为在小学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如学校评价方式落后、家庭环境差等,不少小学生沦为“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学习上步履维艰,不能为自己打下一个好的知识基础,严重影响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就业,因此,挖掘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显得尤为必要。

一、小学阶段后进生概述

(一)基本概念界定

综观国内外研究,对后进生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后进生”等同于“差生”,主要包括那些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因非智力因素暂时落后的学生;其二,后进生是那些学习、品德、自信心、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代

名词;其三,后进生又叫问题学生,一般称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因而未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①以上对后进生的概念界定过于宽泛,再加上道德品质、人际关系等非智力因素难以衡量,因此,从研究的方便性、可行性来考虑,本文所要探讨的后进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且本文的探讨仅限于小学阶段的后进生。

(二)小学阶段后进生的特点

首先,后进生大都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小学教育阶段,后进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性,并不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发愤努力,而是把自己的进步寄托于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学习落后的状态。

其次,后进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在小学阶段,很多后进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科学。他们一旦离开了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就在学习上不知所措。他们只凭课上对知识的记忆,课下缺乏巩固复习;他们在课上不认真做笔记,也不知道对自己所学知识,所犯错误加以总结。

最后,后进生学习上有自卑心理。在小学教育阶段,后进生

学习差,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家长、教师、同学的训斥声、讥笑声中艰难地苦熬岁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自卑感,认为自己不行,无所作为。这种错误的观点又导致他们抑制自身的主动积极性,他们备尝失败之痛苦,久而久之,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害怕困难,消极被动,甚至完全丧失求学的意志,形成“破罐子破摔”心理。②

二、小学阶段后进生成因分析

(一)学校评价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的正误与成败,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产生重大影响。而小学作为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基础阶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传统的教育评价,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基本上以书本为核心,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给学生排名次,分三六九等,评价指标机械单一,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地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地发挥。对各方面均处于基础阶段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这种评价标准下,将学生分为几大类: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那些学业不良、学习困难,表现不积极、不听话的学生自然而然地都被归在了这一

类中。另外“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要求教育者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超常的精力,转化效率又明显偏低,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对待这项工作缺乏认同感,在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热情和动力,这种状况在某些重点学校犹为突出。再就是多年来受到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教师总是习惯以高高在上的裁判者自居,评定和指责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是,而不从自身方面寻找教育失败的原因,却将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学生。这也成为后进生形成的直接原因之一。(二)家庭环境差

家庭环境差是大多数后进生的一个共同点,其中突出表现是家庭破裂或父母文化层次低。家庭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家庭环境差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坏的影响,尤其对于处于身心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有的父母本身就有许多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粗野、生活作风不严谨等,一些消极的观念和行为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强加于孩子,很容易使他们沦为后进生;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不高,

使孩子失去学习目标、动力, 成为后进生;有的家长溺爱放纵,

养成孩子独断专横的性格,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 便任性胡来, 学习下降,

成为后进生;有些家长尽管自己能起表率作用,但教育不得

法,当孩子有缺点和错误时,不是讲清道理,相反,动辄就打,开口就骂,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期如此,使得孩子性格孤僻,心理脆弱,脾气倔强,影响并阻碍学习的正常进行;还有个别家长一味护短,不愿听取教师对其子女的批评意见,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产生骄横自负的心理,对自身缺点、错误缺乏认识,对学校教育极易滋生抵触情绪。

(三)社会传媒中存在大量不良因素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认知方面还有某些局限性,往往片面模仿和盲目追求。面对社会上的一些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他们丧失了辨别的能力,盲目追求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行为和思维方式,混淆了好事与坏事的区别,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这种严重侵蚀小学生心灵的社会不良风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效应,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障碍。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知识与行为、光怪陆离的生活情景、恐怖或色情等等,通过书刊、电子游戏传播,深深地扼制住心理尤其脆弱的小学生的意识,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另外“拜金主义”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以为学到知识也没用处,产生厌学行为;部分社会青年的诱导教唆,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等,都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班级管理缺乏人性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不断深入、教师学历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也相应的提高了。但是也不必讳言,到目前为止,在班级管理中,人性化的管理还是少了一点:有些班主任过多地采用刚性管理,试图用一套硬性的纪律、规定框住学生,部分老师将“罚”作为一个法宝——罚站、罚停课、罚抄作业,罚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互搧耳光,甚至把“劳动”也当作一种手段“罚”给某些学生镲概而言之,三句不离“罚”,在这些班主任那里,“教”和“育”的色彩被淡化了甚至被异化了;每次考试,即便是平时的小测验,都给学生排队并公布出来,学生的隐私权荡然无存。学生从小置身于这种三六九等的“社会”,久而久之,部分后进生就产生了自卑感,生活在“自责”、“他责”之中,慢慢地失去了自信;有的班主任过于冷峻,以至于学生不敢走近他,有一种“老鼠见到猫”的感觉。遇到什么事情也不敢向他倾诉,甚至在课堂上有大小便都不敢说。现在,人们经常谈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这种比例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而各具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这个比例不低。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在家里不愿跟父母说,在学校不敢跟老师说,什么事情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身心的负担就会超出所能承受的极限,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不仅给每一个学生带来伤害,而且,更值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