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2.10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 组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3.理解作者笔下雨和浪的形象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2.理解作者笔下雨和浪的形象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浪之歌一、课文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二、朗读感知1、朗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2、集体朗读和自由朗读相结合。
3、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三、感知课文的内涵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
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四、问题探究第二课时雨之歌一、导入:播放一段雨声,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三、合作探究小组讨论: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四、品味赏析——品一品,谈一谈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组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
(2)了解纪伯伦的生平,感受其散文诗所创造的意境。
(3)学习文中多角度拟人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精读和有选择的朗读,巩固对散文诗独特艺术魅力的认识。
(2)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3)学会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模仿文中的语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语句的哲理色彩,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获得写作方法上的启发。
教学难点深透理解文章的感情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qiáo cuì) 真谛(dì) 苍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xiáng)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3.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2、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纪伯伦的资料和写作背景,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美丽的浪、轻盈的雨,(出示浪和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给大家说说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看看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看到海浪、看到细雨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1、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3、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写法。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
2、展示作者名片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展示背景资料:纪伯伦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
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
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组歌》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组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人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个性阅读1、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习课文(一)学习《浪之歌》。
课件出示问题(1)朗读课文,浪唱出了怎样的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1、了解作者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中坚和代表。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
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
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组歌》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组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3. 欣赏文章精妙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大自然的恩赐,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给人们带来缠绵的情思。
春雨多情温柔,夏雨热情奔放,秋雨飘逸清高,雨,感动了一颗又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一下关于“雨”的诗句:(幻灯片1)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还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是怎样写春雨的?我们来回顾一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我们感受了诗人笔下多姿多情的雨,,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歌》。
(幻灯片2)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美文我来读)(幻灯片3)1.学生自由朗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中的经典词语。
2. 老师范读,请学生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雨的形象。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语言过渡:(幻灯片4)诗人笔下的雨很美,美在它的形象,美在它的心灵。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雨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
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法设计诵读法和自读、点拨法相结合。
学法指导学习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质疑,讨论。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上世纪20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
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
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组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10《组歌》【教学目标】1. 领会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
2. 领悟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彖。
3. 理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章中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及海浪和雨的形彖。
难点: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的对人牛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世界中,人会唱歌,鸟也会唱歌,那么其它的动植物或一些物象会唱歌吗?而黎巴嫩诗人、画家纪伯伦却唱出了一曲《浪之歌》《雨之歌》,让我们一起來听一听,欣赏一下作者为它们唱出了怎样一首歌吧!二、预习检杏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情况。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冇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白《泪与笑》。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既冇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冇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川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3. 检查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三、听读《浪之歌》,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思考:(1)“浪”在文屮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定都充满了対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浪之歌》中海浪具有什么样的情怀?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3)美读技巧:语音一一轻重;语速一一缓急;语调一一抑扬;节奏一一顿挫。
四、自主学习《雨Z歌》1. 通过刚才对《浪Z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
语文:第10课《组歌》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10.组歌纪伯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情感与价值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教学重点:1.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教学难点: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2.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的浪的雨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先说《浪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再说《雨之歌》:“美在……”学生自由评说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第一,形象之美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第二,意蕴之美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第三,表达之美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媒体展示: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六、布置作业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点评: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学生解读文本,参与体验并创造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 组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组歌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玉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2)四人小组,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3)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画面,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示例: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银白的浪花冲向海岸,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海岸上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亲吻海岸的情形,他们的情感是那样细腻;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陪伴美人鱼跳舞的情形,它的舞姿是那样轻盈;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细雨洒向大地,大地开始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美景;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一夜春雨之后,乱红摇曳,“花重锦官城”的壮美景象;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干渴的禾苗饱饮甘霖时绿意盎然的情形;..2.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海浪与雨的丰富内涵。
教师:海浪和雨在诗人的笔下是那么形象生动,富有思想情感。
请你仔细品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领会它们给了世界什么?对生活,它们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境界?大海中,回到主的身边。
五、课堂练习摘读,积累课文精美语言。
(1)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彩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2)分类集纳语言美点。
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子、联想丰富的句子、透射哲理的句子、特别喜爱的句子:段分排比构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
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 10《组歌》精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 组歌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
《组歌》是第二单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
仍是散文诗。
学习本单元,有助于是学生产生兴趣和动手模仿的愿望。
3、学情分析
通过前4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
此文也是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阅读,能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和资料,说出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1)听朗读录音,自己有感情的朗读。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练习: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一片云……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
请用第一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写一首散文诗,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2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下册《10组歌》教学案新人教版
2.万物皆有灵性,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 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 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随堂检测】阅读《浪之歌》5-8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⑤段中,加粗的“它”指礁石,这一节主要用拟人和排比修辞手法,表现海浪(A)。
A.对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对生命意义的集中诠释。
2.如何理解“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夜阑人静,万物沉睡,惟有海浪守护万 物彻夜不寐。她是世间美好价值的守护者,她的歌唱也是她的叹息。她的情感是丰富的,也是复 杂的。
【拓展延伸】
1.请列举两条关于对人生意义看法的名人名言。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 斯基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憔悴)②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执拗)
③赠送( 礼品)。(馈赠)④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真谛)
⑤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璀璨)⑥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镶嵌)
⑦酷似。(酷肖)⑧一点儿也不动。(纹丝不动)
⑨傲慢的气势逼人。(盛气凌人)⑩因伤感、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长吁短叹)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课堂探究】
1.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10课《组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0、组歌课型自读"点拨"练习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3.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4.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情感与价值目标5.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目标2、4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他就是纪伯伦。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二、自学"点拨(一)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二)字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2.解释下列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歌》
教学目标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难点1、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主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
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莱尔、(印度)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
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
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
二、作者简介: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另三首是《美之歌》
《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
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作者经历: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
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
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
1898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
1902年返美后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他母亲等三位亲人。
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剪裁缝衣的妹
妹相依为命。
1908年,他得到友人资助赴巴黎学画,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
1911年他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
当他感到死神
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二、听读,整体感知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
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
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修改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诵。
2、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第一节:人、近(邻韵)、分;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拗、躁,心;第四节:他、下。
3、请同学朗诵《浪之歌》,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4、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5、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三、品读,感悟浪的形象及作者情感
1、思考: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
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段: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2、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
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3、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四、小结《浪之歌》
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