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公安类公务员考试-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答案

1.【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解释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文理解释(字面解释)是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使用方式阐述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论理解释是参酌刑法产生的原由、理由、沿革及其它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2.【答案】B。解析: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就是关于故意杀人罪基本构成的规定。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而形成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通常包括帮助、教唆、预备、未遂、中止等形态。故本题应选B。

标准的犯罪构成,又称普通的犯罪构成,指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法益侵害程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比如《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标准的犯罪构成。0派生的犯罪构成,是指以标准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因为具有较轻或者较重的法益侵害程度而从标准的犯罪构成中派生出来的犯罪构成,比如《刑法》第232条“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属于派生的犯罪构成,且属于减轻的犯罪构成。

3.【答案】A。解析: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且有可能履行这种义务,而行为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在认定不作为时,关键是判明行为人有无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本题中甲没有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那么甲的不作为不可能构成犯罪。

4.【答案】D。解析: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而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

5.【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21条第3款,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消防队员是“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故其行为不能成立紧急避险。本题选C。

6.【答案】D。解析:误把李四当作张三而杀死,属于刑法理论中的具体的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这种对象错误并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题目中甲主观上有杀人的意图,客观上又实施了杀人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7.【答案】A。解析:《刑法》第42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8.【答案】B。解析: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丙死亡的结果,但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故属于间接故意,应选B项。

9.【答案】C。解析:走私、运输毒品罪是刑法分则中的一个罪名,多次走私、运输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故对甲不实行数罪并罚。乙非法购买枪支,并长期私藏在家,构成吸收犯,私藏枪支的行为被购买枪支的行为吸收,仅成立非法买卖枪支罪,不

实行数罪并罚。谋杀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后取走张某现金,构成盗窃罪,应当数罪并罚。丁为劫取李某财物,采取将其毒死的手段,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10.【答案】D。解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本题中,乙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中止,而甲未能实现犯罪既遂的原因是意志以外的原因,故构成犯罪未遂。

11.【答案】B。解析:必要共同犯罪,是指构成法律规定的犯罪主体是二人以上,必须采取共同犯罪形式的犯罪;任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没有限制主体数量的犯罪。在任意共同犯罪中,犯罪主体是单个还是二人以上,或者说是否采取共同犯罪的形式,是“任意”的。本题中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主体并非必须是二人以上,应属于任意共同犯罪。

12.【答案】A。解析:刑法第77 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 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也就是说,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故答案为A。

13.【答案】D。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4.【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87条,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本题中,“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是15年,故对甲的行为的追诉时效,应适用“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的规定,为15年,故应选C。

15.【答案】B。解析:航标灯为交通设施,不是交通工具,因而排除A。刑法第117 条规定,破坏轨道、桥梁、隧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 3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是危险犯,只要破坏行为足以发生交通工具倾覆、毁坏危险,即为犯罪既遂。故答案为B。

16.【答案】B。解析: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本题中甲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特征。

17.【答案】D。解析:乙死亡的结果仅与甲的交通肇事行为存在因果关系,与甲在寺庙中祈祷乙快点死去的行为不存在因果关系。甲的行为仅构成交通肇事罪。

18.【答案】C。解析: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lk 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是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实施侵占行为的,以贪污罪论处。在本题中,甲为国有公司的聘用人员,并非公务人员,因此不能构成贪污罪。甲和乙为共同犯罪,故答案为C。

19.【答案】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30号)第11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