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f60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5.png)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主题和目的本教案的主题是“生活需要法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法律相关,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遵守法律,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且学习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法律的风险。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根本保障。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确立的一套规则和程序,是国家行使权力和保障民众权益的工具。
法律具有强制力,必须得到执行,否则就会受到制裁。
2. 法律的种类中国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规范,是中国法律体系的总纲领,而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普遍适用的具体法规,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按照法律授权制定的规章,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法规,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某些法律实践问题做出的裁判规定。
3. 生活中需要学习的法律知识生活中许多问题都与法律相关,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以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比如:•交通安全法律知识:规避交通事故,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正确使用交通工具、如何行车文明等。
•网络法律知识: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使用网络的,因为网络的普及,学生需要了解网络世界中的法律规定,比如涉及到网络侵权,网络言论自由等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在日常消费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以避免受到不良商家的欺诈,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如何避免非法侵害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需要法律”,启发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解什么是法律,介绍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b378c18e9951e79a892772.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本课的课题是《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第一框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渠道,他们对我国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也有学生缺乏法律意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2.知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需要法律调整。
3.了解法律已经嵌入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与个人相伴一生。
(二)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2.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难点:法治进程。
五、教法与学法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事例、图片、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
![(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4f600ae9f242336c1eb95ee7.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2.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通过对学习的思考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了解生活离不开法律,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法律的本质和法治的内涵。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学生:搜集中国法律名称,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游戏中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中国法律名称,感受中国庞大的法律体系。
点拨: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二、探究新知(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生活需要法律调整。
出示同龄人明明的烦恼,并请6位同学进行请进模拟,让学生为明明出谋划策,帮助明明解决困扰。
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父母之间,社会成员之间。
点拨:解决矛盾纠纷不仅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在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
小组活动找寻生活中的法律,出示小贴士,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考虑。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出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并通过一段视频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一生都与法律密不可分。
并且学生通过“找权利义务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法律与我们如形随形,同时明确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老师总结】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一生相伴,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脚步1.法律的起源。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让人一生受益,但人类社会的法治脚步却也是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43617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b.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主要向学生介绍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案说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初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
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原告、被告、法官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辩论和判决。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4.巩固(5分钟)总结模拟法庭活动的成果,让学生复述所学法律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60be2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e.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分析引言《生活需要法律》是一本针对初中生编写的法律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认识,培养法治观念。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生活需要法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教材内容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教材内容涵盖了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实践案例和法律常识等多个方面。
起首,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法律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从平时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进修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最后,教材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起首,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原则。
其次,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法律的作用,增强进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效果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教材在教学效果方面表现精彩。
起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明显提高,法律认识得到增强。
其次,学生的法治观念得到培养,学会在平时生活中恪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结论《生活需要法律》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认识,培养法治观念。
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作用,认识到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自我珍爱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生活需要法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43194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0.png)
《生活需要法律》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生活需要法律》,学生能够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一、课前预习1. 阅读《生活需要法律》,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思考一下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会涉及到法律问题,以及如何珍爱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法律的种类、法律的适用等。
二、教室进修1. 导入:通过案例或图片等方式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进修内容:(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侵权法等;(3)进修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法律问题时应该怎么处理。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进修。
三、课后作业1. 思考:回家后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并尝试解决。
2. 阅读:阅读相关的法律知识书籍或文章,增加对法律的了解。
3. 撰写:写一篇关于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4. 练习: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的法律知识。
四、评判方式1. 参与度:根据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判。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判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思考、阅读、撰写和练习等方面。
3. 考试成绩:可以通过考试或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检验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进修中不息提高自己,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9-1生活需要法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9-1生活需要法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e9cec687c24028905fc36d.png)
现代简体)3、法字有什么寓意呢?观看视频:法的寓
意今天,我们就走进法治天地,学习第九课《法律在我
们身边》的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二、探究“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一天与法律 PPT 出示 P84 的图片:1、
观察一下图中的漫画,漫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和哪部
法治建设的进程,开启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之旅,为后续
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的法律,查找相关 教学策略选
法律条款,搜集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些举措。 择与设计
教材策略方法:活动探究、微课讲解、小品表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这种动物
大家见过吗?PPT 出示獬豸图片、简介。2、播放动画:
四、拓展作业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中 国法治发展史上,有断案如神的狄仁杰、铁面无私的包
拯、刚正不阿的海瑞,收集他们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
历史故事,和大家分享。
六、板书设计:生活需要法律活动一:我们的一天
与法律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活动二:我们的一生与法律
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活动三:法律起源我来寻法律是人
三、探究“法治的脚步”活动三:法律起源我来寻 1、那么,法律什么时候产生的呢?PPT 分别出示《禹 刑》《汉谟拉比法典》的简介。2、PPT 出示这两部法 律的条款:看完这些条款,有什么体会?:“昏、墨、 贼,杀。”——《禹刑》“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 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偿付三十倍的赔 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 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汉谟拉比法 典》:
小结: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处处都在自觉或不 自觉地履行法律的规定,又时时处处都受到法律的约束 和保护!生齐读知识点。活动二:我们的一生与法律 1、 一生中,又有哪些法律保护着我们呢?观看视频:一生, 法律相伴。2、视频中提到了哪些法律在保护着我们?3、 PPT 展示 P86 页的探究与分享:连一连,说一说。小结: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只有珍惜权利,自觉履 行义务,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法律与 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生齐读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ca61d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6d.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依据标准: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内容解析:引言部分从法律对国家、对个人成长、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切入,简要概括法律的内涵,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法律的产生与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法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生活需要法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本目主要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其一,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其二,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三,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觉得法律与他们的生活离的很遥远。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的关系,让他们体会法律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目“法治的脚步”。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本目主要讲述了四层意思。
其一,法律产生以前,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其二,法律的含义、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本质),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其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四,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不断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教材最后设置了“拓展空间”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中国迈向法治社会的漫长历程,增强对现代法治社会的认同。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6617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5.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教材和辅助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法律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讨论如何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法律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99131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9.png)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二、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法”的繁体字。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学生:认识,是法的繁体字。
教师:“灋”是“法”的古字,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
“氵”的意思是说执法要平之如水;“廌”(zh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去”就是廌断案后将理曲的人去除。
随着汉字的不断演进,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则是治理国家的重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84-88,勾画相关知识点。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法律。
要求: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身边的法律。
课件展示: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
教师:刚才列举的这些法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这些法律规范和保障着我们的生活。
2.思考: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纠纷,比如借钱不还、交通事故纠纷、校园欺凌等现象,仅仅依靠道德、亲情、友情等能解决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3.课件展示: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直接将“对号入座”写进法律。
在此之前,我国并没有必须“对号入座”的相关规定。
因此“霸座”行为时有发生,“霸座”者严重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将“对号入座”写进合同编,明确了“霸座”行为的违法性,这样就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制裁“霸座”违法行为,为人们的便捷出行、文明出行保驾护航。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50a41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0.png)
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知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懂得法律的含义和本质;了解法律的起源,法治的内涵、意义。
关键能力: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
树立法治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学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树立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教学难点:法治的意义【教学方法】教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封面,我们这个学科的名字是什么?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内容都属于哪个范畴?关于法律,你了解有多少呢?老师现在就来考一考大家。
小活动:法律知识知多少。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法律知识还不少。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对法律做进一步的探究呢?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近法律,学习第九课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
二、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3.知道法治的内涵,懂得法治的意义,初步树立尊法、守法意识。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探究一:法律无处不在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法律离我们太远啦,我们初中生只要在学校遵守校纪校规就行。
”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探究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1.“找朋友”: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链接起来,并说说自己完成连线后的感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0150c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6.png)
(2)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总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
2、探究与分享
(1)出示图片和文字,设问: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自觉的。
(2)议一议: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总结: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 学 过 程
个 案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我们身边的法律
要求:以四个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说一部法律的名称,说对一部得一分。
2.师导入:法律无处不在,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本P84—89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3.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4.法治的含义、要求与意义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运用你的经验:
(1)观察图片,解读图片中蕴含的法律教育内容。这些图片概括了我们的哪些生活与法律有关?
二、法治的脚步
1、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为什么?
出示图片和文字,总结得出: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出示相关链接,总结得出:法律的涵义
3、播放视频《依法治国》,交流讨论: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政府、法院、社会成员等方面引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4bcd21b84ae45c3b358caf.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第1框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2、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时常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的例举,课文课题中的导语(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武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并提出问题: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板书)1、分析课文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参与。
(1)三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哪些法律,保护了他们的什么合法权益?(2)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请再例举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
提示:宪法(解释)、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我国现行法律有1109部)。
(3)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2、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板书)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fed15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e.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领会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2.认识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初步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激发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培养崇尚法律、敬畏法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认真备课。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搜集生活中有关法律的事例。
我们的生活相关法律保障我要上学示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我要购物示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要安全出行示例:道路交通安全法我要买放心食品示例:食品安全法思考问题:(1)完成上述表格,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你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3)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点拨提示:(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宪法、劳动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3)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生活需要法律”这个话题吧!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教学活动一:走进民法典民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7编加附则,1260条,覆盖了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各阶段的各种权利。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7bac157c1cfad6185fa773.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民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容。
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起始课,容从学校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是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起着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作用。
帮助学生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促进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为后续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片面,缺乏法律意识,甚至犯罪还浑然不知。
因此,为了帮助他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他们进行法治思维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法律与生活密切相关。
②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规要求规自己行为的能力。
②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①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进程。
②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1b817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f.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遵守法律的重要性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对其本质和作用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认识法律,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并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3.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化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境,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准备实践操作场景,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新闻报道,介绍一些因违法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深化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举例,巩固对遵守法律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学生通过思考,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e8b4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a.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活需要法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法律的保护,并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探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法律解决3.讨论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法律知识。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法律?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步骤二:学习法律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1.给学生提供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规范人们行为和关系的一种社会规则。
”2.分成小组,让学生自行讨论和总结法律的作用。
3.请每组发言,将总结汇报给全班。
步骤三:探讨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法律解决(30分钟)1.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法律来解决。
2.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向全班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该问题需要法律解决。
步骤四:课堂讨论(30分钟)1.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会出现什么问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
3.指定一组学生进行汇报,并进一步深入讨论为什么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步骤五:小结和总结(15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收获。
2.提问:“你们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认为法律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学资源:1.包含法律定义和作用的PPT或教材2.案例或问题的素材3.分组讨论的工作纸评价方法:1.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的参与度2.学生对于法律定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于生活问题需要法律解决以及法律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拓展活动:1.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调查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2.安排学生观看与法律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从中进一步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85997fa1c7aa00b42acbae.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教材分析】本框由“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组成。
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生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学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后续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知识目标:1 •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及本质、法治的进程【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新课,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10年》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师: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需要法律
定远县藕塘中学徐永芳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想一想:
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
活动: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5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想一想: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归纳:
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目标导学二:法律的脚步
活动四:法律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链接,配上图片解释)
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
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标导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六: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
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提示:
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②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学法用法
活动八:法律小故事
(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
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
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❸板书设计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与个人相伴一生
生活需要法律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法治的脚步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