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毛中特)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毛中特核心考点精讲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研政治毛中特核心考点精讲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9考研毛中特核心考点精讲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考研政治毛中特的核心考点,文都考研dudu汇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关知识点,有需要的小伙伴们快来学习吧。

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马恩: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高级阶段。

2、列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

3、毛泽东: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4、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1997年,十五大: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二、科学含义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发展程度: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

三、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四、在变与不变中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十九大报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

2、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九大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21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整理

2021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整理

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整顿【篇一: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定“好”与“快”有机结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获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为前提,也是国内进一步发展迫切规定。

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节奏和步伐,使较快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

如果单纯追求迅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构造和发展可持续性,就有也许浮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成果则欲速不达。

为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将来经济发展目的,核心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

要大力推动经济构造战略性调节,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理解,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备中基木性作用,形成有助于科学发展宏观调控体系。

二、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种民族进步灵魂,是一种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

增强自主创新是国内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基点。

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核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发展科学技术战略基点,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调节经济构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当代化建设各个方而,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助于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持续巩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目的是:到二0二0年,使国内自主创新水平明显增强,科技促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水平明显增强,基木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获得一批在世界具备重大影响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综合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综合总结

2013考研政治总结一毛泽东著作汇总1.关于革命道路的文章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0月和11月,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③《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论(哲学)依据。

④《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关于思想路线的文章①《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②《实践论》、《矛盾论》1937年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对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③《<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完整的概念,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形成。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资料-第一章-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资料-第一章-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单选题笔记1个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个完整: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界定。

1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个第一次: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多选题笔记2大必然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个组成部分: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

3大历史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大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三)笔记重点4个全面去年第一次写入考试大纲,就考察了马原的材料分析题,所以今年5大发展理念一定是最火热的重点,也是新大纲今年9月份要加进去的核心内容,同学们圈出重点,暑期阶段老师在详细分解这些笔记如何命题,敬请期待。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政治建设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政治建设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政治建设理论(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囤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岀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一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七大又对基本路线的内容加以发展。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绝版考研政治笔记---毛中特

绝版考研政治笔记---毛中特

毛中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多选)3. 毛泽东思想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多选)4. 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②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5.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6.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7. 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多选)8.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9.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完整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完整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2020/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3.几个“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4.毛泽东重要著作:•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毛泽东把建设这样的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国际外交战略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国际外交战略理论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国际外交战略理论(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三个世界的划分197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2.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形势下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

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心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

二是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

三是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

四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

从国内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考研政治:毛中特体系框架梳理+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体系框架梳理+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体系框架梳理+复习要点最近有挺多考生想弄清楚毛中特的知识体系以及复习内容,小编分别简要和详细的梳理了毛中特对的知识点构架。

完全了解明白毛中特后,各位小可爱再复习心中也会更清晰明了,更加容易吸收毛中特的知识哦。

►知识点框架简要梳理1.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2.二个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4.四个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发展观)5.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逻辑体系及主要内容1、毛特理论共由12章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学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首先必须了解的重要名词。

这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条主线。

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厘清这15章内容的脉络。

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足够重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重点掌握提出的时间、人物、会议。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背景,有助于加深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名思义,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具体实际。

重点记住一个数字——3。

也就是说,内涵具体包括3各方面,即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至于对内涵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在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主要掌握两个数字——2和4。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毛中特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956.12前后)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1956.4《论十大关系》○21956.9八大的思想○3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结合”:革命、建设、改革3、(多)《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1以苏为鉴,自主独立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4、○2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5、○3确定了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4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6、(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的措施:○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2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人民○3基本矛盾:经济与上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8、(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主要内容:○1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4经过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调整得到解决9、(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的主要内容;○1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3,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10、关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11、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12、党的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因为: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二,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执政的群众基础,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三,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会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

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总之,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阶段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考研政治毛中特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毛中特思维导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维导图表示该知识点是往年分析题考点,表示该知识点是高频考点,表示该知识点是重要考点。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和形成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其理论依据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二节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四、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第二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一次伟大觉醒,是我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二、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一节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习近平强军思想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考研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考研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考研毛中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考研政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毛中特部分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则是指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

二、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3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1500字2023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五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其核心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具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殊国情,因此必须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早期发展阶段。

2.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毛泽东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思想,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 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正确选择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 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实现社会主义的急风暴雨式发展。

3.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党内走资派,需要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巩固社会主义新阶段。

- 提出了“四清”运动、红卫兵运动等,发动了广泛的群众斗争活动。

- 文化大革命极大地动摇了党和国家的秩序,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 邓小平理论-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 强调改革开放、实现四个现代化。

- 提出了“经济建设是中心,配套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开展了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

3. 科学发展观- 2007年,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 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精品课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但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计划和市场的矛盾愈益凸显,成为深 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践要求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调节为辅”;接着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 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任务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反资反私
领导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性质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精品课件
多选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 A.革命任务 B.革命领导者 C.革命对象 D.革命性质
精品课件
单选
精品课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出:
第一步: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 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命题。
第二步: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 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三步: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
精品课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 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 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精品课件
多选
恩格斯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 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 快。”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理论准备不成熟,照搬 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犯了许多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 大的危害。在中国革命几度遭受曲折反复的过程中,党的 第一代领导集体及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命题。结合材料和史实回答,党的领导人提出这一重要命 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C.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精供品课了件 现实发展模式
2.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探索
革命:
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 飞跃。 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同阶层、国家又密切关系。在阶层社会中,先进 阶层推翻旧阶层的统治,实现国家政权的更替,是通过社会革 命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和发展真理。”
精品课件
单选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 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 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上述论断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这一命题的提出 是在 A.《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论新阶段》
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精品课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精品课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必要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 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 要求。
精品课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 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 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 具体化。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丰富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精品课件
2.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探索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精品课件
2.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探索
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
精品课件
2.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探索
中国革命:反私有制反资本家 无产阶级反资反私--社会主义革命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精品课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 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 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在中国共产党 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线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其 标志是: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革命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精品课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 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考研政治基础知识点串讲
徐涛 新浪微博:@考研政治徐涛
精品课件
总论
毛中特 毛泽东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精品课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逻辑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造和探索
马克思主义与中特建设
精品课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出:党处于幼年时期,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 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 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1935 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坚决纠正“左”倾错误, 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 经验,逐步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 方针和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