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基础学科。

本文将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研究内容。

一、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有机体,即生物。

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

生物学是很具有现代性的一门学科,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生物学注重实验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期全面深入地探究生命现象的本质。

二、生物学的种类生物学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其中,常见的生物学种类如下:1.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

2. 植物学:研究植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

3.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分类、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等方面。

4.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分子(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遗传等方面。

5.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方面。

6.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的进化、遗传变异等方面。

7.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与生物有关的医学问题,包括疾病的机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8. 生物工程学:研究运用生物技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科学。

以上这些生物学的不同种类都有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

其中,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等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不仅具有理论性质,而且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好处。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命现象的特性:包括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感觉、呈现形态和结构等特性。

2. 细胞结构和功能:生物结构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生物学最基础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过程等方面。

3. 遗传学:研究遗传现象和规律,包括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遗传等。

4.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的进化和演化过程,包括自然选择、生物分类、演化机理、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等。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绪论一、生物圈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生物圈(biosphere)。

二、生命的共同特性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元素成分来看,构成形形色色生物体的元素都是普遍存在于无机界的C、H、O、N、P、S、Ca等元素,并不存在特殊的生命所特有的元素。

从分子成分来看,各种生物体除含有多种无机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核酸、脂、糖、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

这些有机分子,在自然界都是生命过程的产物。

其中,有些有机分子在各种生物中都是一样的或基本一样的,如葡萄糖、A TP等;有些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虽然在不同的生物中有不同的组成,但构成这些大分子的单体却是一样的。

例如,构成各种生物蛋白质的单体不外20种氨基酸,各种生物核酸的单体主要也不过是8种核苷酸。

这些单体在不同生物中以相同的连接方式组成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有时是核糖核酸)是一切已知生物的遗传物质,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遗传密码在生物界一般是通用的。

各种生物用这一统一的遗传密码编制自己的基因程序,并按照这一基因程序来实现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生命活动。

各种生物都有催化各种代谢过程的酶分子,而酶是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各种生物都是以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即A TP为贮能分子。

这些说明了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

2、严整有序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体内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而是严整有序的。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cell),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细胞器)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有双层的外膜,有脊,脊上的大分子(酶)的排列是有序的。

生物大分子,无论如何复杂,还不是生命,只有当大分子组成一定的结构,或形成细胞这样一个有序的系统,才能表现出生命。

失去有序性,如将细胞打成匀浆,生命也就完结了。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

在细胞这一层次之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

《普通生物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的起源1. 地球的形成与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大约开始于46亿年前,从原始太阳星云中逐渐凝聚而成。

地球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吸积阶段:尘埃和岩石碎片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地球的胚胎。

(2)分化阶段:地球内部因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导致地球内部熔融,重元素下沉形成地核,轻元素上升形成地壳。

(3)冷却阶段:地球表面逐渐冷却,形成稳定的岩石圈。

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1)有机小分子的生成:在地球早期,大气中缺乏氧气,存在大量的还原性气体,如氢、甲烷、氨等。

在紫外线、雷电等能量作用下,这些气体可以生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糖类等。

(2)有机大分子的形成:有机小分子在原始海洋或其他水体中进一步反应,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3)原始生命的诞生:有机大分子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系统,这被认为是生命的起点。

2. 生命起源的假说关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1)化学进化论:这一假说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生物大分子,最后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有机多分子体系转变为原始生命(2)热泉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海底热泉附近的环境有利于生命的发生。

热泉提供了能量、矿物质和有机物,为生命起源创造了条件。

(3)宇宙生命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生命可能来源于外太空,如陨石、彗星等携带的有机物。

二、生物进化论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包括:(1)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产生大量后代的倾向。

(2)生存竞争:由于资源有限,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展开竞争。

(3)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3篇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3篇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笔记1:生物学概述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生态系统水平的所有生命层面。

生物学可以分为多个分支,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等。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人类健康、农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分析、比较等。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而生命的特征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是所有生命体的组成部分。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等。

物种是指具有相同遗传信息和形态特征的生物群体,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同一地区内的个体群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生物学的发展史包括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中世纪的阿拉伯、欧洲的启蒙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等重要阶段。

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受到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影响。

生物学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如何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如何应用生物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等。

笔记2:生物分子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

这些分子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蛋白质是生物体内许多反应的催化物,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糖类是能量储藏和物质转运的重要分子,脂质则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分布不均,有些氨基酸在不同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不同。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级结构,即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类。

核酸的主要结构为双螺旋结构,由多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

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它们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糖可以通过链式或环式结构存在,双糖由两个单糖通过酸性或是苷键相连,多糖则由多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相连。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嘿,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书里讲的那些生物知识,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比如说细胞,以前我只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现在我了解到细胞内部的结构那叫一个复杂精细。

细胞核就像是个指挥中心,掌控着细胞的一切活动;线粒体呢,就像个小小的发电厂,为细胞提供能量。

书里还讲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以前看到路边的花草树木,就觉得它们只是自然而然地生长在那里,没啥特别的。

但现在我知道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这简直太神奇了!我就想到了家里阳台上的那几盆绿植,它们每天安静地待在那里,却一直在进行着这么重要的生命活动。

阳光照在它们的叶子上,叶绿体就像一个个勤劳的小工人,不停地加工着,把那些看似普通的物质变成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还有动物的消化系统,那也是相当有趣。

我们人类吃东西,从嘴巴进去,经过食管、胃、小肠、大肠,最后变成便便排出体外。

这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每个环节都有着复杂的工作要做。

比如说胃,它会分泌胃酸来消化食物,同时还不停地蠕动,把食物搅拌均匀。

我就想起有一次我吃得太多太急,结果胃难受了好一阵子,那时候才真切感受到胃的辛苦啊。

讲到遗传和进化的时候,更是让我惊叹不已。

基因的组合和变异,决定了生物的各种性状和特征。

就像我们人类的长相、身高、性格等等,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而且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还会不断进化,比如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就是因为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脖子慢慢变长了。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社会的竞争,我们不也得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嘛。

再说说生态系统,那简直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大家庭。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着生态的平衡。

森林里的树木制造氧气,动物们依赖这些氧气生存,而动物死后又会被分解者分解,重新回归大自然。

有一回我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摇曳,还有一些小虫子在溪边忙碌着。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全主题:普通生物学笔记生物学是一门广阔而深奥的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机制的科学。

普通生物学是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而应运而生的,它是探究生命作为一种现象以及生命相互关联的基础知识。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普通生物学的概念和内容。

一、普通生物学的概念普通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结构、功能规律的学科,包括细胞结构、细胞分化、细胞代谢、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等领域,为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

二、普通生物学的内容1.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生命出现的历史以及不同生物种类的演化。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分类、结构、功能,以及细胞的有关生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3.细胞代谢:研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包括产能、合成和腐解等过程。

4.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及其在遗传变异和遗传演化中的作用。

5.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普通生物学的重要性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课程,它是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可以深入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

同时,这门课程对于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普通生物学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门槛,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普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学是一门观察和研究生命现象和机制的科学,它采用多种手段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普通生物学研究方法:1.显微镜观察:显微镜可以放大细胞和细胞器,使其变得清晰可见。

2.生化实验:生化实验可以解析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以及研究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3.遗传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可以研究不同基因类型在生物种群中的频率分布和变异规律。

4.生态学实验:生态学实验可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生态问题。

五、普通生物学的应用普通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又为应用性的生物学提供了基础。

普通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医学、生态保护、食品科学、工业和生物技术等。

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
细胞壁 植物细胞所特有
细胞器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
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能量的用途: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
溶酶体:多种酶,物质的消化,废物的排泄
软骨膜:包在软骨外面的一种结缔组织,软骨中无血管,营养物质由软骨膜中的血管通过渗透作用到软骨细胞中。
软骨的功能:有弹性,管径易于改变,气管;减少摩擦,关节面活动自如
硬骨
硬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运动杠杆作用
短骨:分布于腕部、跗骨(构成脚弓的几块骨头),承受压力
扁骨:分布于颅盖、肋骨,富有弹性,保护脑和内脏
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皮肤衍生物 由皮肤演变而成,为了适应环境
皮肤
1.表皮
四层构造
?生发层:表皮的最深层,下面紧接真皮为单层柱状细胞,往上为复层多角形细胞。
生发层细胞,特别是深层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浅层移动,以补充表层细胞。
?粒层:2-3层梭形细胞,细胞质中充满颗粒,组织化学方法证明,这些颗粒含有RNA,推测与角蛋白合成有关。
中胚层 真皮内层
脊索
内脏器官外膜,
肌肉,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
内胚层 消化道上皮
呼吸道上皮
尿道、膀胱上皮
腺体,包括肝脏和胰腺
三、组织类型
动物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构成: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质,无血管,所需营养物质和自身代谢产物通过渗透作用与结缔组织交换。

生物学读书笔记5篇

生物学读书笔记5篇

生物学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生物学读书笔记生物学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学读书笔记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书,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经常阅读有关生物学科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专业书籍外,看一些杂志报刊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报刊会有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师专家对于生物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学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

在老师介绍的书中,《中学生物学》是其中的一本。

最近,我在图书馆翻阅了《中学生物学》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

在这一期报刊中有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学科易混淆名词之辨析》。

文章作者陆新华辨析了高中生物学科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名词,如:蛋白质与蛋白,着丝点与着丝粒,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逆转录和反转录等,看完这些名词辨析,我们会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忽略对那些概念比较接近的名词的辨析,有些名词虽然我们知道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但要我们仔细辨析我们一时之间会说不出来,甚至有时会把两者混为一谈。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着丝点和着丝粒是同一个概念。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用“着丝点”,而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讲解染色体结构或细胞分裂时,又常出现“着丝粒”,我一直以为两者为同一结构,之前也没有仔细去探究两者是否不同,但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染色体主缢痕处的特殊分化区域由富含重复碱基序列的DNA异染色质区组成,称为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二臂。

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

《普通生物学》读后感

《普通生物学》读后感

《普通生物学》读后感
《普通生物学》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对于学习生物学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等。

作者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表展示了每个领域的核心内容,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其次,书中还深入讲解了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基因测序技术等。

这些内容使我更加明白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进展和应用。

此外,书中还引入了一些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比如基因编辑技术、药物研发等。

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书本知识的实用性,也让我对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普通生物学》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学的各个领域,深入讲解了生物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并引入了一些前沿研究和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科学研究和生物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学习生物学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命与生命科学一、什么是生命1. 生命的定义与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种复杂的化学系统,它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并且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 生命的基本特征:a. 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代谢过程摄取营养物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 生长: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等方式实现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c. 繁殖:生物体能够产生后代,确保物种的延续。

d. 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通过进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e. 应激性:生物体能够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f. 稳态性:生物体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稳态。

2.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尚未完全明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a.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可以直接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

b.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海洋中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分子和生命体系。

c. 宇宙生命说:认为生命的种子可能来自外太空,通过陨石或彗星等途径传播到地球。

二、生命科学的内涵1. 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发展、遗传、进化等各个方面。

- 研究层次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肉眼、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生物体的形态、行为等特征。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控制变量来探究生命现象的因果关系。

-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 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数理统计法: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3. 分支学科-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

-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篇一: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二、三章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⑥进化和适应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

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

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

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二三节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二三节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结构基础线粒体和叶绿体(能量转换器)6.18光——>光合作用——>化学能——>氧化——>ATP(一)线粒体1. 结构椭球/短线形状双层膜结构:外膜、内嵴、膜间质、基质、环状DNA、核糖体2. 功能有机分子储存的化学能——>ATP半自主细胞器,可以合成蛋白质3. 特性(1)高度动态变化。

大小数目形状随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而变化(2)内部线粒体分布与胞内能量需求密切相关Eg.肝细胞1000-2000个(二)叶绿体1. 植物细胞特有,高等植物叶片中含量最多2. 功能光能——>有机分子储存的化学能类囊体、基粒、独立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有完整的遗传系统细胞的内膜系统一、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二、各区室通过生物合成、蛋白质修饰与分选、膜泡运输机制维持动态平衡(一)内质网1. 结构由膜形成的小管与小囊状的潴泡组成2. 分类粗面内质网(含核糖体):合成分泌性蛋白、多种膜蛋白光面内质网:脂类合成、糖类代谢、药物或毒物解毒(原理:给毒物戴上羟基,增其水溶性,利于从体内排除)3. 作用内质网是细胞内重要生物大分子合成基地(核酸除外)(二)高尔基复合器1. 结构扁平膜囊堆叠在一起,有极性内质网-顺面(接受面)-反面(成熟面)-细胞膜生物大分子只能顺面进,反面出保障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有序性(1)蛋白质、脂类的分选运输(共翻译、后翻译)(2)蛋白质糖基化及其修饰(3)多糖合成(三)溶酶体1. 结构单层膜围绕囊状细胞器,高尔基体产生2. 功能细胞内消化(pH~5酸性水解酶)质子泵3. 标志酶:酸性磷酸酶——免疫组化鉴定(四)液泡植物体的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1. 结构单层膜围绕囊状细胞器,主要含氧化酶(依赖于黄素FAD)2. 标志酶:过氧化氢酶3. 特点·单层膜包裹,不属于内膜系统·直接利用分子氧·异质性(不同细胞中酶不同)氧化酶氧化大分子:RH2+O2——>R+ H2O2过氧化氢酶:(1)分解有毒的H2O2(2)使H2O2氧化有毒的大分子,使之无毒肝脏解酒4. 功能·脂肪酸氧化:动物组织中20%脂肪酸在过氧化物酶体中氧化(剩下在线粒体)·解毒作用·保护作用: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偶联保护细胞5. 过氧化物酶体在植物细胞中作用(1)绿色植物细胞中参与光呼吸乙醇酸——>乙醛酸+ H2O2(2)在萌发的种子中氧化脂肪酸得到糖——乙醛酸循环体细胞骨架-微丝(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细胞骨架的组成:微丝(肌动蛋白丝)、微管、中间纤维丝一、微丝的成分——肌动蛋白,实心链条二、分布1. 微绒毛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作用:扩大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面积,提高消化吸收效率维斯作用:维持、支撑微绒毛形态2. 细胞皮层(大多数微丝)3. 细胞质基质4. 胞质分裂环三、功能1. 维持细胞形态2. 改变细胞形态与细胞迁移3. 细胞质分裂4. 胞内物质运输5. 肌纤维收缩细胞骨架-微管(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动态变化结构)一、结构:中空管状结构,由微管蛋白组成Eg. 纺锤体二、作用1. 细胞器定位2. 细胞内运输3. 细胞分裂4. 细胞运动细胞内使微管成核作用的结构,如中心体、基体微管的快速组装/去组装五、微管参与形成的细胞器、结构1. 基体(粒)、中心体2. 纺锤体成束的微管、微管结合蛋白组成,两端为星体动粒微管、极微管、星体微管3. 纤毛鞭毛、纤毛功能:·细胞运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分化·组织、个体发育鞭毛、纤毛组成:微管、马达蛋白4. 鞭毛5. 轴突细胞骨架-中间丝一、结构绳索样;八条原先中间丝纤维扭成圆柱结构动态变化,不是所有细胞都需要功能1.细胞质中:连接桥粒、半桥粒,机械支撑2.核被膜中:核纤层(正交网络形式)马达蛋白一、马达蛋白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量沿微丝微管等细胞骨架进行胞内运输三、结构域马达结构域:与微丝微管结合货物结构域:与膜性细胞器、大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四、动力水解ATP供能。

生物学读书笔记

生物学读书笔记

生物学读书笔记生物学读书笔记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学读书笔记1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生物界的划分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植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大类。

人类对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研究和认识有一个漫长的历史。

物质世界依其存在特性可划分为有机世界和无机世界,对于有机世界的划分,有二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七界系统等分界系统。

二、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光合作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光合同化过程。

2、参与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C、N循环。

3、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栖息和繁衍后代的场所。

4、植物在调节气温、水土保持,以及在净化生物圈的大气和水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细胞(质)膜和细胞一、细胞(质)膜功能:① 调节物质进出原生质体;② 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和组装;③ 进行植物激素和与细胞生长、分化有关的环境信号的转导。

流动镶嵌模型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二、细胞壁1、细胞壁的形成: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形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已形成。

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果胶质,还有非纤维素的多糖、水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

2、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胞形状,保护原生质体,影响植物的吸收、保护、支持、蒸腾、物质运输、分泌等要的生理活动。

3、细胞壁的结构:胞间层形成:细胞分裂时产生。

特点:主要化学成分为果胶质或果胶酸钙、果胶酸。

功能:连接相邻细胞、缓冲细胞挤压。

初生壁形成:细胞体积生长阶段时产生。

特点:由纤维素,少量半纤维素及果胶质组成,薄、柔软。

功能:具弹性和可塑性,并可透水分和溶质。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56页文档资料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56页文档资料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普通生物学读书心得

普通生物学读书心得

普通生物学读书心得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普通生物,也就是指地球上大多数生物种类。

普通生物学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从单个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到种群和群落的相互作用等等。

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起源、演化、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在学习普通生物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

首先,我了解到了生物的组成单位——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原核细胞简单且没有细胞核,而真核细胞则包含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细胞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它们共同参与了细胞的生命活动。

通过对细胞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构成和功能。

普通生物学还研究了生物的进化。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

通过进化,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了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流等机制。

通过对进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种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普通生物学还研究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一个生物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

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的呼吸系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对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特征。

普通生物学还研究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的变化会导致物种的分布范围发生变化,环境污染会对生物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我不仅了解到了生物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物学读书笔记【篇一: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绪论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

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

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

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

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

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

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

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

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

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

动物界。

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

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

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

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真菌界:真菌,包括藻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

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无根、茎、叶的分化。

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

植物界: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植物。

特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养方式:自养,为食物的生产者。

动物界:包括所有的多细胞动物。

特点:营养方式:异养。

为食物的消费者。

5.六界分类:我国生物学家陈世骧提出了六界分类系统:Ⅰ非细胞生物Ⅲ真核生物1.病毒界 4.植物界Ⅱ原核生物 5.真菌界2.细菌界 6.动物界3.蓝藻界二、动物学及其分科(一)动物学的定义:动物学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二)动物学的主要分科::::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动物学分化为许多不同的分科,主要有以下几类:动物形态学:研究动物体内外结构以及它们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中解剖学是研究器官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细胞与器官的显微结构的科学,称为细胞学和组织学。

用比较现代动物器官系统的异同来研究进化关系的,称为比较解剖学。

研究个体发育中动物体器官系统形成过程的,称为胚胎学。

此外;研究绝灭动物在地层中的化石的,称为古动物学。

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类群之间彼此相似或相异的程度,并分门别类,列成系统;似阐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

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体的生活机能(如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生殖、刺激反应性等)、各种机能的变化、发展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起的反应等。

动物生态学:根据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辩证统一,研究动物的生活规律及其与环境中非生物与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

按照研究的动物对象分为原生动物学、昆虫学、寄生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和哺乳动物学等。

由于生物学与物理和化学的互相渗透,形成了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

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对包括动物学各分科在内的生物科学,影响特别显著。

如对基因物质dna的深入研究,使定向改变生物的特性,甚至创造目前世界上所没有的生物种,已成为可能。

这方面的研究,被称为遗传工程。

再如有人对人、黑猩猩、猴、鸡等生物细胞色素丙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完善了生物进化树,为分类学和进化论据供了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从分子的水平来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已涉及生物学科的各个方面,对这方面的研究称为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当前生物学中的一个最活跃的领域。

另外,研究动物的构造原理,为其它新的工程技术提供依据的科学,叫做仿生学。

三、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描述生物学阶段切身利益,积累知识。

形态的、解剖的、分类的、生长发育的、繁育的、等等。

①动物学之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动物志。

②贾思勰:齐民要术。

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胡克(hooke,r):显微镜。

⑤细胞学说(cell theory):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所有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的;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

由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于1838~1839年共同提出的。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在细胞水平上提供了有机界统一的证据,证明了植物和动物有着细胞这一共同起源,为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辩证唯物主义战胜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为近代生物科学发展,接受生物界进化的观念准备了条件,推动了近代生物学的研究。

⑥林奈(c.linne,1700—1778):创立了动植物分类系统,植物种志,植物属志⑦达尔文(c.darwin,1809—1882):物种起源,进化论(二)实验生物学阶段在实验条件下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①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的分离、连锁和交换三大定律。

②巴斯德:微生物学,致病微生物传染。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①蛋白质分子结构、酶的性质、dna双螺旋结构。

② dna—rna—protein中心法则。

③基因的组成、表达、遗传、标记、分离、提取、转导、沉默、缺失、突变、跳动、序列测定等等。

④人体基因组计划。

⑤克隆技术、胚胎移植、干细胞研究等等。

⑥生物学与三大难题。

未来的生物学将是数理化天地生等的大综合科学。

四、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一)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二)基本方法1.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等。

2.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就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3.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干预、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4.人工模拟生命:动物药理实验、动物病理实验、计算机模拟(输入动物声音,探索高级神经思维活动的规律)。

(三)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四)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

动物学的新理论、新概念对农牧业的生产和人、畜的医疗保健事业,必然具有促进作用。

因此,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就在于揭露和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动物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简明扼要地介绍动物界的一般现象和规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物学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有关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思考题: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机能是什么?2.组成细胞的物质有哪些?其功能各是什么?3.什么是原核细胞?什么是真核细胞?4.简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假说。

5.物质通过细胞膜运输有哪些形式?6. 简述各主要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

7.细胞分裂有哪些形式?8.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二者有何不同?9.简述减数分裂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10.名词解释: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拟核、染色体联会、胞饮、胞吐、吞噬。

第一节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生物有机体都是由单个或许多个细胞构成。

一、细胞的一般特征(一)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其遗传性、生理功能、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分化状态等。

1.细胞的大小:绝大多数细胞体积都很小。

体积小,表面积大,有利于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对细胞生活有特殊意义。

如一个30mm边长的正方体表面积5400mm2,若分成27个小正方体(边长10mm),则表面积为16200mm2,是原来的3倍。

也有少数细胞肉眼可见,如鸵鸟卵细胞直径约50mm。

2.细胞的形状:细胞形状与其担负的功能和所处的位置有关,与机能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