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娱乐与游戏
介绍计算机在娱乐和游戏领域的应用,如电 影特效、游戏开发和虚拟现实。
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量子计算与生物计算
预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未来计算机领 域的发展前景。
探讨量子计算和生物计算在未来计算机领 域的发展潜力。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环境可持续性与绿色计算
分析未来计算机领域面临的挑战,如数据 泄露、黑客攻击和隐私保护。
17世纪,出现了一些机械计算机,如法国数学家Pascal和德国数学家Leibniz发 明的机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采用机械部件实现加法和减法运算。
机械计算机的诞生
差分机和分析机
英国数学家Charles Babbage提出了差分机和分析机的概念,这些机器可以自动 完成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但是,由于技术和资金问题,这些机器并未制造出来 。
在线教育
计算机可以实现远程教学,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 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远程医疗
计算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 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04
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
01
量子计算机的优越性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在处理某些计算问题时具有巨大的优
势,例如在寻找大数据集中的模式或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方面。
当前的研究热点
目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决策支持系统等方向。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
面临的挑战
虽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如何保证算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等都是需要 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60年代,Internet起源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1、Internet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 (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由此可看到,E-mail,FTP和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 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
2、TCP/IP协议的产生1972年,全世界电脑业和通讯业的专家学者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就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通信达成协议,会议决定成立Internet工作组,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是指将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方法引入到负责实施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实际工程项目中,以及将这些多学科技术结合起来以解决应用问题的研究。
通常,计算机工程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和信息安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的目的是使计算机系统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性能和效率,以服务用户的需求。
计算机工程主要涉及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和维护计算机系统,以及它们所涉及的硬件组件和软件技术。
计算机工程也包括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以及将其投入实际应用。
它为开发新计算机产品、改善现有产品以及推广计算机系统方面提供了基础。
计算机工程也位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之间,以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技术支持。
计算机工程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大型机和微型机正开始流行,而且各种编程语言也在不断发展。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工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填补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差距,而且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保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的前景很广阔,它可以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如航空航天,农业,金融,互联网,软件,工业机器人,医疗设备,智能交通等。
它能够支持智能传感器,智能手机,虚拟现实,模拟,机器人,智能家居等设备,支持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算法,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第1章因特网的概念及其发展
1.3 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与涵义
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最早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设想的是 美国前任副总统阿尔·戈乐。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宣布了具体实 施计划。一年之后,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正式提出建立全球信息 基础设施GII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的倡议,他建议 将各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组成全球性的信息高速公路, 实现世界范围的信息共享。
1995年至今称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商业应用阶段。此时 中国的网络技术已经广泛融入了因特网的大家庭。1995年原邮 电部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一是建立全国27个省的省会加上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在内的31个城市的因特网;二是将北 京电报局现有的因特网站建成全国的因特网骨干网中心站。邮 电部的介入使我国的因特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到1995年5 月,邮电部开通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作为公共 商用网向公众提供因特网服务,中国因特网发展进入了商用阶 段。
中国网通宽带高速互联网由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承担建设 和运营,该网于1999年初开始建设,并于2000年10月28日开通, 连接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7个城市,主要提供高速、 大信息量的信息传输与转接。
7) 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2000年1月,经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移动开始组建“中国移 动互联网”,计划建设全国性的、高品质信息服务的开放型电信 网络。“中国移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全球通”IP电话、IP电 话卡、手机上网Internet卡等一系列新业务。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 划署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 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 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 及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州州立大学的4台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这个 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Internet的研究从此开始。在这一 阶段,主要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种类计算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 论和技术问题,其中包括:采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实现资源 共享,分散控制;用分组交换的方法使网上众多用户以最短时延 同时通信成为可能;使用路由器作为单独的通信控制处理机解决 不同网络的互连问题;提出了网络通信协议分层的办法解决通信 的控制问题,这些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当代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 要基础。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图文 (1)
⑦ HPCC:利用双精度矩阵乘法、傅立叶变换、并行矩阵 转置等七个子项全面评价系统的性能。
⑧ SAP SD: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及每小时完成的订单数, 用以衡量系统同时执行应用程序及数据库的能力。
第1章 绪 论
32
2) SPEC CPU 2000基准测试程序 SPEC成立于1988年,其全称最初是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operative(系统性能评估合作社),现在已经更名 为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系统性能评估 公司),先后开发出一系列的测试程序,其主要版本有SPEC CPU 89、SPEC CPU 92、SPEC CPU 95、SPEC CPU 2000等。
9
1.3 计算机的层次概念
1.3.1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可用图1.2来表示。
第1章 绪 论
10
图 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
1.3.2 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 1. 计算机系统结构 今天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所指的计算机的属性主要包括: ·数据的表示形式; ·寻址方式; ·内部寄存器组; ·指令集; ·中断系统; ·处理器工作状态及其切换; ·存储系统; ·输入/输出结构; ·信息保护及特权; ·高性能设计等。
解 因为
所以
PA TB 20 4 PB TA TA
即A完成该任务用时5 s。
TA=5 s
第1章 绪 论
28
3. 用测试程序来测评计算机系统性能
1) 基准测试程序 以往对计算机的测试采用过如下几种程序: ① 实际应用程序,即计算机工作的真实程序。 ② 修正的实际应用程序,即对真实程序进行其些修改构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起源于微型机时代,但很快就进入到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在单片机时代,嵌入式系统以器件形态迅速进入到传统电子技术领域中,以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为主体,实现传统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而计算机专业队伍并没有真正进入单片机应用领域。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以自己习惯性的电子技术应用模式,从事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软、硬件的底层性和随意性;对象系统专业技术的密切相关性;缺少计算机工程设计方法。
(2)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两大分支
由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要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的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因此,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则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与控制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勉为其难地将通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改装,在大型设备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然而,对于众多的对象系统(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无法嵌入通用计算机系统,况且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必须独立地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这就形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
如果说微型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进入到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那么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诞生,则标志了计算机进入了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大分支并行发展时代,从而导致20世纪末,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时期。
(3) 两大分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导致20世纪末、21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领域集中精力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不必兼顾嵌入式应用要求,通用微处理器迅速从286、386、486到奔腾系列;操作系统则迅速扩张计算机基于高速海量的数据文件处理能力
计算机网络知识
ADSL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对称数字用 户回路 特点:能在现有的铜双绞普通电话线上提供高达8Mb/s的 高速下载速率和1Mb/s的上行速率,而其传输距离为3km到 5km。 优势在于可以不需要重新布线,它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话线 网络 它的速度是普通Modem拨号速度所不能及的,就连最新的 ISDN一线通的传输率也约只有它的百分之一。
调制解调器
能实现调制与解调制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它的一种外观如图10.7所示。
图 10.7 调 制 解 调 器
Modem是调制器Modulator和解调器Demodulator合而 为一的硬件产品英文缩写。Modem的主要作用是:公用电 话网是现存的且廉价的通信线路,但它传递的是语音信号, 语音信号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模拟量,计算机所处理的数 字信号是无法直接把它作为载体传播出去的。于是利用调 制解调技术,将信号发送端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调制”为 适合电话线上传播的“载波”信号,即按数字信号的规律 去改变正弦状的载波的幅度或相位,具有数字特征的载波 信号
ADSL
ADSL的其他特点还有:
1、上因特网和打电话互不干扰; 2、ADSL在同一线路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 号,由于它不需拨号,因而它的数据信号并不 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使用ADSL上网不需要缴 付电话费。
通信介质
通信介质
通信系统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链路 通信介质——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体 是信息传输的载体
通常是指涉及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甚至洲与洲之间的地理位置跨度比较大的网络。
广域网
互联网
网络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系统的连接形 式,用相对简单的拓扑图形式画出来。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 总线形拓扑结构 星形拓扑结构 环形拓朴结构
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不能相比的。
目前,它与人类社会已融为一体,并日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传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946年的2月14日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在20世纪里创造出来的最值得骄傲的工具,就它对社会生产、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来说,其意义比任何其他技术都深远得多。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又是传统技术高度科学化的产物。
人类制造计算工具和发展计算技术由来已久。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社会时就开始结绳记事,辅助人脑进行记忆和计算;中国古代先贤创造了算盘,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直至目前仍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到了17世纪,由于钟表制造技术与计算工具的结合,在欧洲出现了最早的机械计算器。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尔制成了加法器。
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了机械演算机,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1820年法国人托马斯完成了布莱尼兹机的实用机,1821年建厂投产,首批生产了15台,开创了计算机制造业。
早期计算机的最杰出成果,是由英国数学家巴比奇(1792—1871年)设计的差分机和分析机。
他于1822年设计了能进行数学表计算(简单多项式计算)的差分机,计算精度达六位小数,且能根据设计者的安排自动完成整个运算过程,包含着程序设计的萌芽。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是一种以按特定方法处理和储存数据的机器,它在完成计算、显示、储存和输入/输出这些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智能。
计算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在这段历史上,它发展到现代的形式有数十年的历史。
许多发明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终于实现了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机械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和微处理器时代。
机械时代是从古埃及算盘开始的,约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发明的算盘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计算工具,它可以实现简单的计算功能。
1600年,英国的科学家、数学家胡克发明了被称为“胡克机”的计算机,它可以自动计算加减乘除。
1700多年,英国科学家费马发明了“费马机”,它可以自动计算费马素数。
第二个阶段是电子计算机时代。
在这一阶段,1936年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发明了逻辑机,这也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
1946年,美国的科学家们发明了ENIAC,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可以完成大量的数学运算和处理数据。
信息技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客服、自动驾驶等领域, 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Hale Waihona Puke 互联网技术01 02
互联网技术的起源
互联网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 局(ARPA)开始研究一种分散式的网络系统,以应对核战争导致的通 信中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技术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技术创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 的速度也不断加快。为了应对这一挑 战,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技术设备、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培养高素 质的技术人才等。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是应对技术创新挑战的 重要对策。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 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 创新投入,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 全球技术创新的发展。
输标02入题
智能制造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数字化工厂 再到智能制造系统等阶段,现在正朝着工业4.0方向发 展。
01
03
智能制造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研发、设备更新、数据 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
04
智能制造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灵活 性,减少了人工干预和生产成本,同时也促进了制造 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 信息技术的起源 • 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 • 信息技术的应用 •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 • 信息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01
信息技术的起源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口头传递
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是最早的信息传递方 式。
文字传递
古代人们发明了文字,使信息能够记录并长时 间保存。
信号传递
如烽火、鼓声等,用于传递简短、紧急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03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03
社交媒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 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 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获取全球资讯。
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 可以在线购物、支付账单、 预订旅行等,方便快捷。
智能家居
通过信息技术,人们可以 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生活便利性。
为保护个人隐私,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隐私政策和法规,以确保 个人数据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用户教育与意识
提高用户对隐私保护的意识和教育,使他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能够 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伦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如机器决策的公正性、透明度以及人类对机器行为的责任 等。
信息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
客户关系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信息,提高客户满意度。
供应链管理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优化库存和物 流。
电子商务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销售、营销等活动,拓展业务渠 道。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在线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等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 习效率。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融合,实现更高 效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的普及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技术将进一步普及,实现家庭 和办公环境的智能化管理。
ABCD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协同发展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将协同发展,提供更灵活、高 效的信息服务。
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
区块链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供更 安全、可信的信息管理方式。
计算机的由来阅读答案
计算机的由来阅读答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名为埃尼阿克,你们了解计算机吗?《计算机的由来》原文阅读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才不过50多年的时间,可是发展却很快,已先后经历了四代,可以说是人丁兴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诞生于美国,名为埃尼阿克 ENIAC。
它由18000多个电子管等元件组成,占地170多平方米,相当于两三个教室那么大,体重30多吨。
它每秒能运算5000次加法运算。
我们把这种电子管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埃尼阿克诞生十几年后,它的儿子出出生了。
这就是身体里装满晶体管的计算机,我们称之为第二代计算机。
它的大小只有埃尼阿克的百分之一,但每秒钟的运算速度可达10万次。
又过了七八年,计算机家庭又添了一位新成员——身体里装的是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我们把这种计算机称为第三代计算机。
它的体积更小了,运算的速度却更快了,达到了每秒几百万次。
大约到了1970年前后,计算机家族最年轻的成员诞生了,这就是身体里装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
它的运算速度已经可以达到每秒钟上亿次,体积也更加小巧了。
我们在学校和家里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就是这种计算机之一。
《计算机的由来》阅读习题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____年,它的名字叫做____,计算机的发展共经历了代。
2.第一代计算机身体里装的主要是,第二代计算机身体里装的是,第三代计算机身体里装的是,第四代计算机身体里装的是。
3.文章在叙述计算机的发展时,从、、说明每一代的变化。
4.文章介绍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时,采取的最突出的修辞方法是____ ,比喻、排比、拟人、夸张。
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计算机的由来》阅读答案1.1946 埃尼阿克 42.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3.构成体积运算速度4.拟人埃尼阿克诞生十几年后,它的儿子出出生了。
又过了七八年,计算机家庭又添了一位新成员——身体里装的是集成电路的计算机。
大约到了1970年前后,计算机家族最年轻的成员诞生了。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要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
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 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
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
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 (BSD4.1)上实现了TCP/IP。
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
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
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
随后替代了ARPANET 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
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 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20世纪60年代早期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20世纪60年代中期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可能性
人类有一门学科叫仿生学,即通过对自然界生物 特性的研究与模仿,来达到为人类社会更好地服 务的目的。典型的例子如:通过研究蜻蜓的飞行 制造出了直升机;对青蛙眼睛的表面“视而不 见”,实际“明察秋毫”的认识,研制出了电子 蛙眼;对蝙蝠没有视力,靠发出超声波来定向飞 行的特性研究,制造出了雷达、超声波定向仪等; 对“变色龙”的研究,产生了隐身科学和保护色 的应用……
LOGO
生物计算机的优点
可靠性高 由生物分子构成的分子集成电路(生物芯 片)也同一般的生物体一样,具有“自我修复”的机 能,也就是说,即便这种芯片出了点故障也无关大 局,它能够慢慢地自动恢复过来,达到“自我修 复”。所以,这种生物计算机的可靠性非常高,经 久耐用,具有“半永久性”。这对于目前的电子计 算机来说,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LOGO
生物计算机的可能性
蝙蝠用超声波来定向,人类可以制造一台这样的 超声定向仪,其体积却要比蝙蝠大上许多倍。生 物体的这种高效能和超小型使科学家获得启发: 能否也用有机物来制造计算机呢?
电子计算机最基本的构件是开关元件,正是这千 百万只开关组成的电路显现出各种奇妙的功能。 电子计算机也恰与“关”和 “开”相对应。
LOGO
生物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生物电脑的成熟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目前科 学家已研制出生物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生物 芯片。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已经研制成世界上第 一个“分子电路”,由“分子导线”组成的显微电 路只有目前计算机电路的千分之一。
LOGO
LOGO
谢谢大家!
Thank you!
LOGO
有机分子的优点
从根本上说来,由有机分子构成的生物化学元件 是利用化学反应工作的,所以只需很少能量就可 工作,不存在发热问题。 有机计算机目前也正处于研制阶段,它一旦 制造成功,将使现有的一切电子计算机大为逊色。
联想发展历史
联想集团从成立起初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就始终处于一生二、二归一的生存、发展态势之中,所以笔者简称为柳氏基因“一二一”。
要知道“一二一”基因的由来必须先了解联想的发展历程。
联想的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士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成立日期大际为1984年10月或11月的某一天,公司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士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之初也就是倒腾些电子表、旱冰鞋、运动裤衩、电冰箱等,活生生就是个倒爷。
1985年后倪光南带着他的“联想式汉字系统”加盟公司,代理IBM微机及至代理AST微机,决定走AST之路,从此才真正开始了联想电脑之路,从代理走到自主生产;1988年柳传志与香港导远公司电脑系统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有限公司各投资30万港元香港成立香港联想公司,1989年公司正式把联想两个字给了自己,把原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公司”,因而就有了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之分。
此时联想已经拥有香港北京两个研究中心,三个生产基地,北京东北旺、深圳八卦岭、香港柴湾;1990年5月。
联想将200台“联想286”送到全国展览会上,一炮打响,一个星期后进军北京计算机交易会,一举拿到1200余万元的订单;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1997年2月3日,联想集团公司全体董事在北京联想总部大楼505室召开会议,拟定决议如下:--把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
--具体做法是,把北京联想业务的主要部分通过资产评估,以该部分资产购买香港联想股票。
--整合后的北京联想将成为香港联想的绝对大股东,所占股份由原来的42%上升为60%以上。
董事会将合并后的公司大权赋予柳传志,他成为中国联想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2001年夏天开始,联想集团因杨元庆和郭为而一分为二,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联想集团控投公司作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的母公司依然存在,其中拥有“联想电脑”57%的股杈,神州数码51的股权。
柳传志和李勤分别担任联想控股的总裁和副总裁,以及“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的董事长。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第一章,图灵的介绍1.1图灵的成长1.1.1 孩提时代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书香门第的家族里就有三位当选过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虽然他的祖父曾获得剑桥大学数学荣誉学位,可他父亲对数学望而生畏,甚至认为要算出一个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就已经超过了人类的理解能力。
因此,阿兰的家庭教育,并不能对他以后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有多少帮助。
3岁那年,他进行了在科学实验方面的首次尝试——把玩具木头人的胳膊掰下来种植到花园里,想让它们长成更多的木头人。
8岁时,图灵尝试着写了一部科学著作,题名《关于一种显微镜》,这个小孩虽然连单词都拼错了许多,但毕竟写得还像那么回事。
在书的开头和结尾,图灵都用同一句话“首先你必须知道光是直的”前后呼应,但中间的内容很短很短,可谓短得破了科学著作的纪录。
图灵很早就表现出科学的探究精神,他曾对母亲讲:“我似乎总想从最普通的东西中弄出些名堂。
”就连与小伙伴打足球,他也只喜欢在场外当巡边员,因为这样能够有机会计算球飞出边界的角度。
这孩子似乎有一种天才的直觉,能够一眼看出问题的答案。
13岁时进入寄宿的谢博恩中学(Sherbourne School),学习成绩并不特别好,只有数学例外,演算能力特别强。
此外,就是擅长赛跑,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图灵在运动会上参加赛跑中冲过终点时留下的照片。
1.1.2 青年时代1931年考入了剑桥皇家学院。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到一年功夫,他就发表了几篇很有份量的数学论文,被选为皇家学院的研究员,年仅22岁。
为此,他的母校宣布放假半天以示庆贺,连当代数学泰斗罗素也来函邀请他讲学。
1937年,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又收到图灵一篇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
1.1.3中年时代1950年10月,图灵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
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internet的发展简史
Internet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正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
人们用各种名称来称呼Internet,如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交互网络、网际网等等,它正在向全世界各大洲延伸和扩散,不断增添吸收新的网络成员,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一、Internet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Internet的发展大至经历了如下阶段:·60年代,Internet起源·70年代,TCP/IP协议出现,Internet随之发展起来·80年代,NSFnet出现,并成为当今Internet的基础·90年代,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开始向全世界普及1、Internet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2年。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oD/DARPA)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 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
1903年12月28日,在布达佩斯诞生了一位神童,这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值得整个计算机界去纪念。
正是他,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而且他早在40年代就已预见到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对当代计算机将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
他,就是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
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1903-1957),美籍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约翰冯诺依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
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
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发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被人们称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
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快速而高效地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
它们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术研究到商业应用,从娱乐到教育,无一不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然而,计算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发明,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
早期的计算机是手工制作的,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
然而,它们奠定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为后续的计算机发展铺平了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第一台通用型的商业计算机。
这标志着计算机科技的一个重大飞跃,使得计算机从实验室走进了商业世界。
此后,计算机技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不断缩小体积,增加功能,降低价格。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个人电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个人电脑具有高性能、低价格、便携性等特点,使得每个家庭、每个个人都能享受到计算机带来的便利。
同时,这也引发了计算机科技的新一轮竞争,推动了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科技继续发展,出现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
这些技术进一步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已经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随时随地访问计算资源,处理工作任务,享受娱乐活动。
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计算机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海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南海争端,或南海问题,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指中国与东南亚声索国之间存在的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争端。
南海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南亚声索国对中国南海诸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非法侵占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二是随着现代海洋法发展,产生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
前者涉及“五国六方”,即中国(中国台湾作为一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后者涉及“六国七方”即中国(中国台湾作为一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五十年来,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的生产方与生活方式,人类已经进入电脑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展望信息时代的美好未来,我们对高科技的发展规律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在冯洛伊曼电脑诞生之前,人类为探索用机器实现自动计算机,甚至模拟部分人脑的功能已经进行几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努力。
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时代开始,人类已经开始研究思维的模拟实现;
维也特(1540-1630)提出运用符号进行计算;
课卜勒1623年发明了8位计算器;
莱布尼兹(1646)
近几年兴起的神经网络电脑以样本学习改变互联权重与结构,可能是对wilks领导下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这台计算机包括1024字
贮存(录延迟线)和4600字外存
1819,英国科学家,发明家巴贝奇设计“差分机”,并与1822年制造出可动模型。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世纪了分析机,分析及包括存储和碾磨,就非常类似于今天的
计算机中采用内存和处理器。
他研制的差分机和分析机为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
发展奠定基础。
图灵:1936年,提出著名的“图灵机”设想1950年提出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只能的验证方法,即图灵实验,“图灵机”与“冯。
伊诺曼机”齐名,被永远载
入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中。
物计算机又称仿生计
算机,是以生物芯片取代在
半导体硅片上集成数以万计的晶体管制成的计算机。
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术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并以此作为生物芯片。
生物计算机芯片本身还具有并行处理的功能,其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新一代计算机快10万倍,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存储信息的空间仅占百亿分之一。
1983年美国公布了研制生物计算机的设想之后,立即激起了发达国家的研制热潮。
当前,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研究。
从1984年开始,日本每年用于研究生物与计算机的科研投资为86亿日元。
目前生物芯片仍处于研制阶段,但在生物元件,特别是生物传感器的研制方面已取得不少实际成果。
这将会促使计算机,电子工程和生物工程这三个学科的专家通力合作,加快研究开发生物芯片。
生物计算机一旦研制成功,可能会在计算机领域内引起一场时代的革命。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