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乙肝防治知识知识点总结
乙肝防治知识知识点总结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预防和治疗乙肝的知识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乙肝防治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其他传播途径包括共用针头、划伤或割伤感染的物体、经皮肤黏膜传播等。
2.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推荐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然后按照接种时间表接种剩余的疫苗剂次(通常是3针)。
3.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之一。
避免和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4.使用安全的注射器和毛刺物品:乙肝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因此在注射器、针头等卫生器具的使用上要格外注意。
使用一次性安全注射器和其他个人卫生用品,避免共用注射器。
5.保护性性行为:乙肝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使用安全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之一。
6.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如果出现乙肝相关症状,如黄疸、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乙肝病毒检测。
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乙肝,可以减少肝脏损害并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7.对于乙肝患者的护理:乙肝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要均衡、避免过度劳累、戒酒等。
在与乙肝患者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
8.乙肝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乙肝感染者应定期复查肝功和乙肝病毒相关指标,以及相关肝癌筛查等。
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大量饮酒,以降低肝损伤的风险。
总之,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接种疫苗、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和避免高风险的行为,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的传播。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措施。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中岳小学病毒性肝炎防治宣传教育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临床上主要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2.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类型
3.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经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4.乙型肝炎的预防
如何保护我的家人和朋友免受感染
①去医院作乙肝相关的检查并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按照0—1—6月分3次注射,即注射第一针时为0月,隔一个月注射第二针,在6个月时再注射第三针,注射完三针乙肝疫苗为完成全程免疫。
②不要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容易感染血液的制品。
③避免用不洁注射器和污染的血液制品。
④避免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纹身、穿耳洞、针灸。
5.患了乙肝,该怎么办
☆药物治疗乙肝病毒不断复制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根本原因,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
在选择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抗病毒药物及辅助治疗。
☆休息要根据病情稳定,急性发作期应以休息为主,在肝炎基本静止期则可逐渐增加活动直至全日工作。
☆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少吃糖,禁忌饮酒。
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宣讲
公众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了解不够全面,缺乏正确的预防知识和行为习惯。
社会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歧视问题
病毒性肝炎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社会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爱 和支持,消除歧视,促进患者的康复 和融入社会。
化道隔离等。
治疗原则பைடு நூலகம்
根据肝炎患者的病情,采取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中医治疗等。同时, 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
患者管理
建立肝炎患者管理机制,对患者 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
理措施。
肝炎疫情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的肝炎疫情监测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 现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宣讲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 录
•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 社会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与态度
01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01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 主的一组传染病。
患者因担心被歧视而隐瞒病情,导致 无法及时接受治疗和管理,增加了疾 病传播的风险。
提高社会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态度
政府和卫生机构应加强病毒性肝 炎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的认知水平。
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 渠道普及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纠正公
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讲座
汇报人:XXX 202X-XX-XX
contents
目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 病毒性肝炎的误区与澄清 • 总结与展望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 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控 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措施包括接种 疫苗、避免不安全注射和输血、注意 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预防 意识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要 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是预 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手段,应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接种。
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 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食用不洁 、未煮熟或半生的食物,以降 低感染甲型和戊型肝炎的风险 。
个人卫生
勤洗手,注意口腔、鼻腔、眼 睛等部位的卫生,避免与他人 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 硬化或肝癌。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肝衰 竭、昏迷等症状,甚至危 及生命。
0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 肝炎,建议儿童和易感人 群接种。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PPT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避 免过度饮酒和刺激性食品。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其他相关 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家庭护理
家庭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生活用品和餐具进行消毒处理。
预防交叉感染
家庭成员中如有肝炎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使用个人卫 生用品、分餐制等。
预警与应对
针对疫情变化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 扩散和蔓延。
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改进和调整
1 2
创新防控技术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防控技术,提高病毒性肝炎 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调整防控策略
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控实践,不断调整和优化防控 策略,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CONTENTS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康复与护理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CHAPTER
定义和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谢谢
THANKS
05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CHAPTER
预防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预防策略
根据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措施。
实施预防策略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指导等方式,推动预防策略的实施,提高公众 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肝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乙肝,增强防治意识,本文将介绍相关知识。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已经被列为我国乙类传染病之一。
它通常具有3—6个月的疾病潜伏期。
超过6个月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又被称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母婴传播。
包括分娩时的垂直传播与生活中与宝宝密切接触引起的水平传播。
第二种,血液传播。
主要出现在医院医生、护士等暴露职业人群和使用了未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的人群。
第三种,性传播。
常见于存在多个性伴侣与高危性行为的人群。
乙肝有哪些危害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感染乙肝后,患者经常会感觉全身乏力,并伴有轻度低热。
同时逐渐出现食欲不佳、厌食油腻、肚子胀和恶心、消化功能不好以及呕吐等多种症状。
随着乙肝病情的延长与加重,患者的肝脏功能会严重受损,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出现肝掌、蜘蛛症和黄疸症状。
2.对他人的危害乙肝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传染他人,损害他人健康。
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与性接触传播,损害孩子与伴侣健康。
如何科学治疗乙肝确诊乙肝后,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虽然目前尚未研究出能够彻底治愈乙肝的药物,但积极正规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消灭与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有效延缓肝细胞纤维化,避免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危及患者生命。
现阶段医学上对乙肝的治疗主要采用一些抗病毒措施,建议患者通过正规医院医生的科学评估,选择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与随诊。
如何有效预防乙肝乙肝的预防目前主要分成三级,各级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一级预防(1)接种乙肝疫苗。
这也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指甲刀等私人物品。
尽量少接触公用生活用品。
(3)切断血源传播。
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
2.二级预防家庭中存在乙肝患者、需要经常接触他人血液、免疫功能较差、出现疑似肝炎症状的乙肝易感人群,存在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以及男同性恋等高风险人群,都需要主动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避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宣传
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刷、 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以降低感 染风险。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 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过度劳 累和不良情绪。
避免不安全行为
避免使用非正规途径的药物和注射器,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头、刀具等锐器,特别是在纹身、纹眉、打耳洞等有创美容行为 中。
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并发症处理
针对肝炎引起的并发症, 如腹水、出血等,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在肝炎康复期,定期进行 肝功能、病毒载量等相关 指标的复查,以便及时发 现病情变化。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有助于促进康复。
避免复发
避免诱发肝炎复发的因素 ,如过度劳累、饮酒、药 物滥用等。
强化社区防控工作
02
社区应积极开展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报
告,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防控技
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水平。
个人层面的防控策略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注 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
类型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等。
传播方式和途径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消化道传播和呼吸道传播等 。
症状和后果
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
后果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丙肝防治宣传教育知识
丙肝防治宣传教育知识
一、概述
“丙肝”是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常呈慢性隐匿性感染状态,对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目前没有有效预防的疫苗。
我国丙肝病毒感染人数众多,传染源广泛存在。
丙肝慢性化率高达60-80%,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15-20%的慢性丙肝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健康和生命危害较大。
二、预防知识
1、丙肝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三种途径传播。
2、拒绝毒品、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丙肝的根本措施。
3、合理安全用血可有效控制丙肝病毒传播风险。
4、拒绝不安全性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5、感染丙肝的妇女应及时治疗,治愈前应避免怀孕。
三、检测与治疗
丙肝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及早检测是发现丙肝的唯一方法。
丙肝可以治愈。
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完全治愈。
及早治愈丙肝,就可以避免由慢性丙肝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还可以防止丙肝进一步传染给他人。
国家已将部分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责任与义务
1、与丙肝患者的日常接触不会被感染,不要歧视丙肝患者。
2、预防丙肝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和全社会的参与。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PPT课件
总结与展望
综合预防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需综合考虑疫苗接种、卫生习 惯和医疗服务。
各方协作,共同抵御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总结与展望
未来方向
应持续推动疫苗研发与新疗法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带来新的 希望。
总结与展望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减少病毒传 播。
感染后可能出现乏力、黄疸、食欲减退等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导致传播风险增加。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影响
严重情况下,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高风险人群
包括注射吸毒者、性伴侣多的人群、和未接 种疫苗的儿童。
此外,医疗工作者也面临一定的职业风险。
谢谢观看
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 知。
社区和学校应开展相关知识培训。
怎样实施预防措施? 医疗资源
提供便捷的疫苗接种和检测服务。
政府和卫生机构应加大对高风险人群的服务 力度。
怎样实施预防措施? 建立监测体系
建立病毒性肝炎监测与报告体系,及时掌握 疫情动态。
通过数据分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总结与展望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2. 谁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怎样实施预防措施?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
主要有A、B、C、D、E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各 异。
病毒性肝炎对肝脏健康的损害及预防
病毒性肝炎对肝脏健康的损害及预防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呈现出较高的发病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作为肝脏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病毒性肝炎对肝脏造成的损害以及预防策略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病毒性肝炎对肝脏健康的损害1. 急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在急性期可导致肝脏细胞炎症、坏死,进而引发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炎的症状包括疲劳、乏力、食欲不振、黄疸、尿色深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甚至死亡。
2.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病毒在肝脏内持续复制,导致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和肝硬化。
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症状,且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3. 肝硬化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发展的严重后果之一。
长期肝脏炎症导致肝脏纤维化、肝脏结构破坏,最终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4. 肝癌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慢性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到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甲型肝炎疫苗的普及,对预防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及高风险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为新生儿接种。
2. 严格血液制品监管加强对血液制品的检测和监管,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选,采用高效检测方法,降低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安全的性行为和饮食习惯。
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4. 早期发现和治疗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筛查工作,早期发现和诊断感染者。
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复制,减缓疾病进展。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一、基本知识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2.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3.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4.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
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阻断母婴传播 妇产科医务人员应向HBsAg和/或抗-HCV 阳性的育龄妇女广泛宣传关于防止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传 染其婴儿及其他人群的注意事项。应将HBsAg和抗-HCV 列入产前常规检查项目。对HBsAg和/或抗-HCV阳性孕妇, 应设专床分娩,产房所有器械要严格消毒。对HBsAg阳性 的孕妇所生的婴儿,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HBsAg及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对其他所有新生儿于 出生24h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 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 ≥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 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 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一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 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 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 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不耐热类 饮用水
甲醛熏蒸,方法同上 2%戊二醛浸泡1~2 h
最好煮沸,用漂白粉消 毒,余氯应保持在0.3~
取戊二醛8 ml(原药含 量为25%),加0.3%碳 酸氢钠和水至100ml, 使pH为7.7~8.3
1mg/L
202X
谢谢!
汇报人姓名
病毒性肝炎的消毒方法 病毒性肝炎消毒方法(见下页)
消毒对象
消毒方法
备注
房屋、门、窗、地、 家具、玩具、运输工 具
呕吐物、排泄物
厕所、垃圾、便 具
0.5%优氯净喷雾 3%氯亚明喷雾 2%过氧乙酸喷雾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2、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2010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132万例,死亡884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3、肝炎的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1、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定期接受随访,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勿轻信虚假广告;2、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要遵从医嘱,主动配合,切忌自行停药3、鼓励检查了解乙肝感染状况,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4、丙肝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动检测,规范治疗,良好预后四、健康教育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3、我国已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4、防治肝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培
训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问答题
1.说出常见几种不同肝炎病毒的核型特点。
2.常见几种不同肝炎的传播途径。
3.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特点有哪些?
4.重型肝炎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5.如何有效预防肝炎的传播?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病毒不属于RNA病毒
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阳性表示具有强传染性
抗HBc
3.早期诊断肝炎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以上全是
4.下列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
A.抗HAV-IgG
B.抗和BD.抗HBc
5.关于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型肝炎粪-口是唯一的传播方式
B.乙型肝炎很少通过粪-
口传播C.输血型肝炎的唯一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
D.以上都不正确
6.下列哪种改变不是急性肝炎活动期的表现
A.肝细胞气球样变
B.碎屑样坏死
C.淋巴细胞浸润
D.毛细胆管淤胆
7.下列哪种变化不是急性重症性肝炎的病理改变
A.肝细胞几乎消失
B.桥形坏死
C.枯否细胞增生并含色素
D.新小结节形成
8.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不正确的是
A.症状持续一年以上
B.肝外脏器损害
C.可见蜘蛛痣
D.临床表现与病理损害呈平行关系
9.重症肝炎的死亡原因是
A.消化道出血
B.脑水肿
C.急性肾衰
D.以上全是
10.淤胆型肝炎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正确的是
A.直接胆红素阳性
B.尿胆红素增加
C.粪胆素减少
D.胆固醇增高。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宣传知识:
1. 了解肝炎病毒类型: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甲、乙、丙型最为常见。
了解各种类型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
2. 掌握预防方法:避免接触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不共用注射器、刷牙用具和剃刀等个人物品。
进行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避免输血和器官移植的风险。
3. 注意卫生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经常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或不洁食物,选择有信誉的医疗机构就诊。
4. 接种疫苗: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第一剂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5. 提高健康意识:了解肝炎相关症状,如乏力、黄疸、恶心、食欲不振等,及时就医咨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 减少社会歧视:病毒性肝炎患者往往面临来自社会的歧视和排斥,我们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歧视行为。
通过以上宣传知识,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
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遍及全世界,但在不同地区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别。
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但各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别较大。
甲型肝炎全年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通常为散发;发病年龄多在14岁以下,在托幼机构,小学校及部队中发病率较高,且可发生大的流行;如水源被污染或生吃污染水中养殖的贝壳类动物食品,可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一)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自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内的粪便具有传染性,而以发病前5天至发病后1周最强,潜伏后期及发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
唾液,胆汁及十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唾液、泪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中。
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
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
以潜伏末期和发病初期粪便的传染性最高。
(二)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
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
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
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
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
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知识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
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
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
无黄疸型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病理改变】
乙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
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侵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
一.急性肝炎
①肝细胞有弥漫性变性,细胞肿胀成球形(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②肝细胞点状或灶状坏死;③肝细胞再生和汇管区轻度炎性细胞浸润。
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脏病变只是程度的不同,前者可出现肝内淤胆现象。
二.慢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急性肝炎相同,程度较轻,小叶界板完整。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较急性肝炎重,常有碎屑坏死,界板被破坏,或有桥样坏死。
严重者肝小叶被破坏,肝细胞呈不规则结节状增生,肝小叶及汇管区有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
三.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可分两型
(1)坏死型以大块肝细胞坏死为特征。
肝脏缩小,肝细胞溶解消失,仅肝小叶周边残存少量肝细胞。
一般无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残存肝细胞及小胆管有胆汁淤积。
(2)水肿型突出病变为肝细胞广泛呈现显著的气球样变,相互挤压,形成“植物细胞”样,尚有肝细胞灶状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新旧不等大小不同的亚大块、大块肝坏死,与肝细胞结节状增生并存,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继发亚大块或大块肝坏死。
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假小叶形成,肝组织结构高度变形。
【并发症】主要有
1.肝原性糖尿病
2.脂肪肝
3.肝硬化
4.肝癌
5.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
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导致30%左右的患者死亡。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应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
一、.在目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
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
二.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
特别注意: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证明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
同桌吃饭,接吻等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
同时日本、美国、香港、澳门、包括乙肝携带者比例更高的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入职、入学等常规体检中也没有检查乙肝血清学指标。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
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
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
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
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