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修改稿)

1、背景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从公元8世纪即有记录。主要经粪-口传染,不但终年散发,还常出现水源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流行,如1988年上海、杭州的甲肝爆发流行,发病人数达30万和2.8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1955年首次在印度发现,1980年发现明确的人类感染,1983年首次报道由实验室证实的经水传播的戊型肝炎。除了人类以外,灵长类动物、猪、羊、牛、啮齿类动物、鸭子均可以感染戊肝病毒;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尚无经性接触和血源传播的证据,有母婴垂直传播的报道;凡没有感染过戊肝病毒者均易感。戊肝病人多见于15-40岁人群,儿童较少见,尚未发现慢性病人和健康携带病毒者。潜伏期3-8周,平均40天,病人在潜伏期后期和发病前期粪便中排出的病毒较多。病死率0.4-4.0%,但怀孕最后3个月的孕妇病死率高达10-42%。病后IgG抗体持续时间较长(>14年),没有发现再次感染的病例。

甲肝/戊肝传播途径容易实现,发病的后果也较为严重,为有效控制甲肝/戊肝的爆发或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2、疫情分级

疫情分级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蓝色疫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黄色疫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橙色疫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周围村庄、乡镇、社区有散发病例发生;

红色疫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或发生20例以上病例且出现甲肝/戊肝死亡病例。

3、应急响应

蓝色疫情:由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响应和处置,同时向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情况和处置情况、调查报告和效果评价等。

黄色疫情:在蓝色疫情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出小分队指导县

(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应的防控工作,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情况。

橙色疫情:在黄色疫情应急响应的基础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出小分队指导,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出小分队蹲点指导防控工作,并向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情况。

红色疫情:在橙色疫情应急响应的基础上,省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出小分队蹲点指导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应的防控工作。

4、现场处置

4.1、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爆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关键步骤和中心环节,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必要时应开展反复、多次调查,力求查明原因和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

4.1.1 一般情况调查

4.1.1.1了解疫情爆发单位所在该地区的位置、周围环境;

4.1.1.2了解疫情爆发单位和地区人员数、各类人员分布情况;

4.1.1.3了解疫情爆发单位和地区的饮用水供应情况及水源情况、饮食供应、食堂卫生、炊事人员健康状况、厕所及粪便处理情况;

4.1.1.4了解疫情爆发单位和地区周围环境卫生情况、单位人员的卫生习惯,如喝生水等;

4.1.1.5了解疫情爆发单位和地区近1个半月内有无聚餐、有无大型聚会。

4.1.2发病情况调查

4.1.2.1了解该单位已经掌握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就诊情况和医院检查诊断情况,核实与报告疾病的诊断是否符合;

4.1.2.2了解该单位已经掌握病人的发病时间、班级(小组或居民区)发布、人群分布情况;

4.1.2.3了解该单位周围的单位或周围的群众在最近是否有同样病人发生、发生的时间、发病的人数、有无共同水源的供应、共同饮食、共同接触等情况。

4.1.2.4到该单位或地区所在的医疗单位的门诊、检验科了解该病的就诊检查情况,以发现病人和进一步核实诊断;

4.1.2.5对该单位或村庄每个班组逐一进行病人的搜索,全面了解该单位或村庄的发病情况;

4.1.2.6个案调查:在一般情况和发病情况调查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对报告和发现的病例按照“甲肝(戊肝)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的相关内容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个别需要增加的内容可以根据调查和了解的情况增加。

个案调查时,要认真、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患者发病前、发病后的密切接触人员的有关情况,是否有甲肝疫苗接种史等。4.1. 3 病因调查:

针对疫情的具体情况,紧紧抓住疫情中的关键病人和线索病人,确定诊断标准和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尽可能掌握疫情的全貌,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环境和卫生学调查,以及疫情发生地的人群活动情况(是否有特别的聚集性活动、饮食和餐具、水源和饮具、粪便管理情况、特殊的食物以及卫生习惯等),综合分析,提出疫情的病因假设。

4.1.3.1诊断标准和病例定义:对所有报告和调查搜索的病人个案调查表,按照GB17010-1997诊断甲型(戊型)肝炎病人;

4.1.3.2对确诊病人进行发病时间、空间、人间的三间统计,找出可疑的病因;

4.1.3.3根据可疑病因提出假设,设计出病例和对照疫情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应包括基本信息、发病和治疗情况、可能的危险因素等,进行1:1或1:2病例和对照调查,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验证病因假设,必要时应修正假设并开展再次或多次调查。可能的话也可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干预,或者与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互相印证。从而找出本次爆发的传播途径和传播因素。

4.1.4 传染来源和传播链调查:

4.1.4.1从所有病人个案调查表中查出该疫情发生的首例病人;

4.1.4.2根据该病人和其他病人之间的发病时间,分析该病人是本次爆发或流行的传染源还是同代病人;

4.1.4.3若首例病人是本起爆发疫情的传染源,追溯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有无甲型(戊型)肝炎病人接触史、共同聚餐史及共同聚餐人员发病情况、其他可疑食物情况等;

4.1.4.4若首例病人是本起爆发疫情的同代病人,则对食堂炊事人员、供水人员、周围饮食店的从业人员等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上述健康人员进行抗-HAIgM检测,对抗-HAIgM阳性者,调查从首例病人发病前该病最长潜伏期内该阳性者有无甲型(戊型)肝炎病人接触史、共同聚餐史及共同聚餐人员发病情况、其他可疑食物情况等;

4.1.4.5从首例病人发病时间地目前最后1例病人的发病时间分析本起爆发疫情的病人是一次性暴露的同代病人还是一次性暴露以后已经发生第二代病人,或者是传染源的持续暴露。如果是一次性暴露已经出现第二代别人,则对每例二代病人的接触情况进行调查,以查清传播链。

4.2.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在经过初步调查确定后,为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应该立即采取初步措施,随着调查的病因进一步清楚,随时补充或修正措施。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4.2. 1 病人的隔离治疗:

所有符合诊断标准和病例定义的病人必须接受正规的隔离治疗。隔离按照肠道传染病的隔离原则进行,隔离期为发病后3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