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原理的图文解析

合集下载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及技术分析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及技术分析
2 . 2_ T - 作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式。无线 电能传 输 ( WP T 1 又 可称为无接触
电能传输 ( CP T ) ,无线 电能传输技术指 的是电 能从 电源到负载中间不需要电线 连接的一种能 量传 输 方 式 。
磁 场 耦 合 式 无 线 电 能 传 输 包 括 电 磁 感 应 式 和 磁 耦 合 谐 振 式 两 种 电 能 传输 方 式 , 它 们 都 是利 用 电磁 效应 来 实 现 能 量 的 无线 传 输 。磁 耦 合 谐振 式 无 线 输 电 是 磁场 耦 合 式 无 线 电 能 传输 的 一种 特 例 , 与 电磁 感 应 式 的不 同 之处 在 于 :
2 磁耦合 谐振式 无线 电能传输 的基 本结 构和工作 原理
2 . 1 磁 耦 合 谐 振 式 无 线 电能 传 输 系统 的 整 体 构

该系统的两个收发线圈固有频率相 同,当驱动
信 号频 率和 线 圈 固有 频 率 相 同 时 ,两 收 发 线 圈 之 间 发 生谐 振 ,此 时 谐振 耦 合 回 路 阻抗 最 小 ,
电子技术 ・ E l e c t r o n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基于磁耦 合谐振式无线 电能传输 系统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文/ 王萌 黄睿 杨 杰
以 分 为 电 磁 辐 射 式 、 电场 耦 合 式 、 磁 场 耦 合 式
谐 振 补 偿 电 路 使 发 射 和 接 收 线 圈 具 有 相 同 的 固
( 5 ) 外 壳 采 用 铝 合 金 材 料 , 具 有 很 强 的 屏 蔽 作 用 。线 路 板 采 用 双 面 板 设 计 ,走 线 合 理 ,
高 电平 ,使 下面 几路通道有效 。当第二路有 手 动 电 路 由 D 锁 存 器 组 成 ,K1 ,K2 , 言号 时 , 高 电平 送 到 路 自 动 判 断 门 U5 C的 1 0 K3 ,K4为 各 路 的 按 钮 , 当 Kl按 一 下 时 , Ol 使 该 与 门输 出高 电平 。在 自动 选 择 为 高 电 出现 高电平 ,该电平被锁存 ,通过 手动控 制电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综述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综述

电磁感应方式
灯泡
电流,进而激发高频交变磁场,将其 大,所以漏感比传统变压器大很多。

耦合到副边接收线圈。接收到的高频 互感耦合系数 k 在 0.1-0.3 左右。当对


送电线圈
受电线圈
交流电随后会经过高频整流转变为直 原副边线圈采用适当补偿拓扑时,只
应 充
磁场
流电,然后送到车辆的负载。因为原 要两类线圈的品质因数大于 100,就
基于原副边线圈互感系数 k 的大 用,从而实现能量无线传输。从互感
小 (用于表征磁耦合程度) 和品质因 模型角度来看,互感耦合系数 k 可以
磁共振方式
数 Q 值 (Q 值越高,表示线圈的损耗 <0.02, 共 振 线 圈 的 品 质 因 数 Q>



磁电线圈


越小),可以分为磁感应式和磁共振 500,所以,相比于传统磁感应,其有
原边高频逆变
电网
DC AC
原边金属板 1 副边金属板 1
等效电容
副边金属板 2 原边金属板 2
48 汽车工业研究·季刊 2019 年第 4 期
副边高频整流
AC DC 负载
Metal Plate
Differential Mode
Metal Plate
图 1 电场耦合式的原理图和应用场景[4]
Steel Belt
传输功率 小
传输距离 短 (数 cm)
传输效率 较高 (70-80%)
微波辐射 电磁波定型辐射 小 长 (可达 10m) 低 (30-40%)
磁感应 松耦合变压器,电磁感应原理 较大 短 高 (80-90%)
磁共振 高 Q 值收发线圈间的磁谐振耦合 大 较长 (数 m) 较高 (50-90%)

无线充电技术(四种主要方式)原理与应用实例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技术(四种主要方式)原理与应用实例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已经在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无绳电话等部分家电产品中实用化,现在其应用范围又扩大到了智能手机领域及电动汽车和列车领域。

未来可以将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办公桌内部,只要将笔记本或PDA 等电器放在桌上就能够立即供电。

以下是四种主要无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方式 充电效率使用频率范围传输距离电场耦合方式电磁感应方式92%22KHz数mm-数cm磁共振方式95%13.56MHz 数cm-数m无线电波方式38% 2.45GHz 数m-1.电磁感应方式无线供电驱动一枚60W电灯泡,效率高达75%。

电磁感应无线充电产品示意图电磁感应方式,送电线圈与受电线圈的中心必须完全吻合。

稍有错位的话,传输效率就会急剧下降。

下图靠移动送电线圈对准位置来提高效率。

目前,市场上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和充电器大部分都符合总部位于美国的业界团体“无线充电联盟(WPC)”所制定的“Qi”规格。

Qi源自汉语“气功”中的“气”, 无线充电方式包括“磁共振”及“电波接收”等多种方式,Qi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

通过实现标准化,只要是带有Qi标志的产品,无论是哪家厂商的哪款机型均可充电。

在伦敦利用其最新研发的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成功实现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在展示过程中,该公司将电能接收垫安装于雪铁龙电动汽车车身下侧,这样电池就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系统进行无线充电。

电动牙刷无线充电示意图一种无线充电器发送和接收原理图2. 磁共振方式磁共振方式的原理与声音的共振原理相同。

排列好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一个发声的话,其他的也会共振发声。

同样,排列在磁场中的相同振动频率的线圈,也可从一个向另一个供电。

相比电磁感应方式,利用共振可延长传输距离。

磁共振方式不同于电磁感应方式,无需使线圈间的位置完全吻合。

应用:三菱汽车展示供电距离为20cm,供电效率达90%以上。

线圈之间最大允许错位为20cm。

如果后轮靠在车挡上停车,基本能停在容许范围内。

索尼公司发布的一款样机:无电源线的电视机利用磁场共振实现无线供电的电视机。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是一种利用电场进行能量传输的无线电技术。

它通过电场耦合的方式,将能量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无线能量供应。

本文将从电场耦合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场耦合的原理。

当发送端产生高频电场时,接收端的电子器件会感应到电场的存在,并通过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

具体而言,发送端通过电源产生高频电场,而接收端的电子器件则通过接收电极感应到电场,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电。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供电。

例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实现无线充电,提高使用便捷性。

其次,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还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无线供电可以避免传统有线供电的限制,实现设备的灵活布局和远程控制。

此外,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还可以应用于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首先,它能够实现远距离的能量传输,无需直接接触,提高了供电的灵活性。

其次,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可以实现多设备同时供电,提高了供电效率。

然而,由于电场传输的特性,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在传输效率和传输距离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此外,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对环境中的电磁波敏感,可能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是一种利用电场进行能量传输的无线电技术。

它在电子设备无线供电、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虽然存在一些限制和缺点,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将会在未来的无线能量传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无线充电工作原理

无线充电工作原理

无线充电技术工作原理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电磁共振、无线电波(RF)、电场耦合传输技术,这些技术允许电能通过非物理接触的方式从充电基座(或发射器)传输到电子设备(或接收器)的电池中。

以下是这三种主要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①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1.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无线充电方式。

其基本原理与变压器相似,利用交变电流通过初级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次级线圈则感应出电动势并转换为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2.充电时,充电设备(如手机)放置在无线充电板上,两者内置的线圈相互靠近。

充电板上的线圈连接至电源并产生交变磁场,手机内的线圈感应到这一磁场后产生电流,进而为手机电池充电。

3.优点:效率高、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

4.缺点:传输距离短(一般需几毫米至几厘米),且要求设备位置相对固定。

②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1.电磁共振技术通过调整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频率,使它们在同一频率上共振,从而更有效地传输电能。

这种技术的传输距离比电磁感应更远,可达数米。

2.发射器和接收器都包含能够产生和接收共振的线圈,它们被调谐到相同的频率。

当发射器通电并产生交变磁场时,与接收器线圈频率相同的部分会被放大并传输给接收器。

3.优点:传输距离较远,适用于多个设备同时充电。

4.缺点:效率相对较低,且对设备位置和方向有一定要求。

③无线电波(RF)传输式无线充电:1.无线电波式无线充电利用微波或毫米波等无线电波将电能传输到接收设备。

这种方法类似于无线通信,但传输的是电能而非信息。

2.发射器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接收器则捕捉这些无线电波并将其转换回电能。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较远距离的电能传输,但技术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3.优点:传输距离远,理论上可以实现较远的无线充电。

4.缺点:效率低,能量在传输过程中会有较大损失;且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总的来说,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同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

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

6 10.16638/ki.1671-7988.2019.02.002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刘凌飞,赵帅,张志雄,赵瑞林(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 300222)摘 要:文章主要从磁耦合谐振原理出发,通过对电动汽车的使用环境考量而设计出的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教学演示模型。

在通过对系统的发射端、接收端、数据收集部分进行设计与分析,可实现直接将220V 的系统电源,通过磁耦合谐振效应传递到负载,最终在接收端接收能量。

系统最终可在传输距离为10cm 的情况下,实现1kW 功率的传输,并可通过显示屏直观演示功率效率变化情况等。

关键词: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频率跟随中图分类号:U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02-06-04Circuit Model Design of 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t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for Electric VehiclesLiu Lingfei, Zhao shuai, Zhang Zhixiong, Zhao Ruilin( School of Automotion and Transport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the teaching demonstration model of the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is designed by considering the use environ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By designing and analyzing the transmitting end, receiving end and data collecting part of the system, it is possible to directly transfer the 220V system power to the load through the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effect, and finally receive the energy at the receiving end. The system can finally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of 1 kW power with a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10 cm, and can visually demonstrate the change of power efficiency through the display screen. Keywords: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wireless charging; frequency following CLC NO.: U462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9)02-06-04前言在环保与能源危机的重重压力之下,新能源汽车成为绿色出行的主力军。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摘要: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耦合原理实现电能无线传输的技术。

本文对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现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应用前景,挑战,发展方向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的热点领域。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耦合原理,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本文旨在对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综述,介绍其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研究现状: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分为近场耦合和远场耦合两种类型。

近场耦合主要采用电容耦合的方式,具有传输功率高、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传输距离较短;远场耦合主要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传输功率和效率较低。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传输机制、传输效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传输功率、传输效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硬件设计和实现等。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该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无线充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技术难点,如传输距离和功率的限制,空间分布和电磁环境的影响等。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技术难点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主要包括提高传输功率和效率、拓展传输距离和范围、优化硬件设计和实现成本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磁环境对传输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PPT课件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PPT课件

2021/3/18
33
LOGO
DSP课外研究课题
▪ 以上为一般性分析,如果用于串联谐振式半桥变换器电路中, 还应该考虑初级串联的谐振电容以及开关管的寄生电容。
2021/3/18
34
LOGO
无接触变压器设计

无接触变压器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在经过初级谐振和次级补
偿之后,我们解决了初级和次级的漏感对系统电▪ 一、拓扑选择

在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高频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是分离的,从而导致漏感
较大,在电路上会产生很大的功率损耗、器件应力和开关损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漏感作为谐振电感的谐振变换器为最好的选择 J。无接触电能传输可以提供
较好的正弦波形,吸收了变压器漏感和功率器件的寄生电容,消除了电压尖峰和浪
四、控制策略
▪ 普通的半桥串联谐振式ZVS变换器一般采用PFM 的控制策略 。输出电压 经过光耦隔离,将电压信号反馈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反馈的电压信号 调节其输出驱动信号的频率,从而改变开关管的导通,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 的目的。然而,在感应耦合式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初、次级是完全分开 的,即使通过光耦隔离仍然是无法接受的,并且由于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 漏感很大,频率的变化将对补偿效果影响很
17
LOGO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工作原理
▪ 电磁感应式充电系统框图及应用
2021/3/18
18
LOGO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工作原理
▪ 无线电波式充电
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 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 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 如图,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 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 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 稳定的直流电压。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原理的图文解析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原理的图文解析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原理的图文解析随着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池供电的消费类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导致家里到处充斥着大量不同的充电器和成捆的电线。

以无线方式给设备充电的概念即没有任何直连线的连接已经推出一段时间了,现在正迅速提起人们的兴趣,使之更加灵活和更加有用。

不过目前有哪些不同的技术、工程师需要应付的设计挑战又有哪些呢?由于无需使用充电线缆,给消费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

也许应该说得更明白点,无线充电的目的是通过不同于有线或连接器等的创新方式提供给设备电池充电的新途径。

无线充电方式在诸如电动牙刷等许多消费设备中已经非常流行,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是基于麦克斯韦定律的感应方法,即来自某个线圈的磁场变化会在另外一个与之耦合的线圈中产生电流。

虽然使用磁场的感应方法适合类似上述这样的许多小设备,但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更加现代的消费电子设备中使用这种方法面临着诸多工程设计挑战。

随着馈送给电池的功率的增加,相对效率或摆放耦合线圈的灵活性要求也会提高。

这种感应方法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如何控制产生或发送能量并使用感应磁场传送给接收设备的信号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MI)。

接收设备随后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再给电池充电。

Wi-Fi、蓝牙、近场通信(NFC)、蜂窝系统和调频广播是众多无线语音和数据连接方法中的一些例子,它们可能都会受到这种电磁场的干扰。

当然,另外一个考虑因素是使功率传输效率尽可能高,即使在更高功率电平和更宽摆放误差等挑战约束条件下。

在过去几年中,业界对于如何实现感应充电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但规避EMI影响的进展不像期望的那样顺利,因为达到EMI兼容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最近这方面的挑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得感谢无线充电联盟(WPC)的不懈努力。

WPC 是美国消费电子(CEA)组织的一项行动计划,目的是鼓励进一步研究开发,使无线充电更加引人注目,从而得到更大消费群体的青睐。

基于电场耦合的无线充电装置

基于电场耦合的无线充电装置

物联网技术 2014年 / 第8期 540 引 言近年来,诸多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涌现和发展,如:媒体播放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促使人们对其应用便利性的提高。

这些设备通常以电池来供电,传统接触式电源供电由于设备必须与供电端相连,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其移动性和在特殊场合的要求。

追求便利性是电子产品的设计目标,而无线输电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梦想,因此非接触式供电的概念被提出。

迄今为止,非接触充电方式可以分为四大类: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场耦合式和电磁波传送式。

本项目选择电场耦合式来开发无线充电器,这是因为它与电磁感应式相比,位置自由度更高,并可以轻易实现一台充电设备对多个终端进行充电;它与磁场共振式相比,构造更为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它与电磁波传送式相比,可以输出更高的功率。

由于电场耦合式无线送电的特点,该类无线充电器将结构更为简单,其对送电和受电电极的材料和形状没有特定的要求,将大大简化制造过程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相对于其他非接触充电方式,电场耦合式充电的发展较晚,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同类的无线充电器产品,因此具有更大的研究空间。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器和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器的关键技术类似:发电端、两个极板的大小与形状、充电端的参数设计,保证电路能量传输效率上升,给手机的充电效率更高。

1 工作原理本系统通过一个TL494振荡器产生一对反向输入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后输入到谐振频率约为50 kHz 的高频升压变压器A 1升压,连接到供电电极C 1,受电电极C 1和供电电极C 1耦合相当于一个电容,达到传输电能的效果,经过和A 1相同型号的变压器A 2进行降压经过整流滤波电路输入开关稳压电路中,最后通过一个接口对手机的锂电池进行供电。

图1所示是本电路各工作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䱽⍱└⌒⭥⭥⭥⭥ㄟ图1 电路各工作模块的原理示意图2 电路设计2.1 发电端(1)信号发生器本系统运用图2所示的TL494做固定频率发生电路,频率由TL494的5脚上的C 2和6脚上的R 2决定,其信号频率为:.98.04kHzf R C 11022==振荡频率为:49.02kHzf f 21T 0==用示波器检测产生的是49.05 kHz 的方波。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

无线充电原理图文详解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无线充电技术详解

无线充电技术(深圳微航磁电)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是生活中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在不知不觉中各种理不清的线缆以及需要事先布置好的插座却给我们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困扰。

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研究,想找出一种解决办法,能不能扔掉电源线,给自己的电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呢?相对于大功率电能传输,小功率的无线充电技术更具实用价值,需要频繁充电的智能手机是该项技术最大的受益者。

这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无线充电技术很快就要进入大规模的商用化,这项此前不为大众所熟悉的技术,正悄然来到我们的面前。

本文将会从发展、原理、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无线充电这一技术,最后对改技术进行了展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一些畅想和看法。

关键词:无线充电,智能手机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f life in imperceptible in various nagging cables and require prior decorated socket has brought us a growing problem.Scientists are constantly explore research, trying to find a solution, can throw away the power cord, to oneself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for wireless charging? Relative to the high power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low power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is much more practical value and need frequent recharging smartphones is the largest beneficiaries of the technology. It possible for many people is Arabian nights, but in fact,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will soon enter the large-scale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this had not familiar with the general public technology, are quietly came to our presence. This article will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principl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charging this technology, finally, the change of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me imagination and perception.Key words: Wireless charging , Smartphone目录一.无线充电技术概述 (1)1.1什么是无线充电技术 (1)1.2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 (1)二.无线充电技术详细介绍 (2)2.1无线充电四大“流派” (2)2.1.1电磁感应方式 (3)2.1.2磁共振方式 (4)2.1.3电场耦合方式 (5)2.1.4微波谐振方式 (8)2.2电磁感应的“Qi”标准与磁共振的“WiPower”标准 (10)2.3转换装置 (12)2.3.1工作原理 (12)2.3.2主要特点 (13)2.3.3市场需求 (13)2.3.4测试应用 (14)三.有关《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社会实际效益 (15)四.应用实例 (18)五.发展动向 (21)六.结论 (23)七.参考文献 (24)一.无线充电技术概述1.1什么是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

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

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

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设计Liu Lingfei;Zhao shuai;Zhang Zhixiong;Zhao Ruilin【摘要】文章主要从磁耦合谐振原理出发,通过对电动汽车的使用环境考量而设计出的电动车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教学演示模型.在通过对系统的发射端、接收端、数据收集部分进行设计与分析,可实现直接将220V的系统电源,通过磁耦合谐振效应传递到负载,最终在接收端接收能量.系统最终可在传输距离为10cm的情况下,实现1kW功率的传输,并可通过显示屏直观演示功率效率变化情况等.【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频率跟随【作者】Liu Lingfei;Zhao shuai;Zhang Zhixiong;Zhao Ruili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2前言在环保与能源危机的重重压力之下,新能源汽车成为绿色出行的主力军。

在此契机下,各国政府及各大汽车厂商积极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的普及,不仅需要提高其整车技术、续航里程等,还需要考虑能源供给端,即充电效率、充电方式的改良。

现阶段,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尚不够健全,传统插电式的充电方式较为笨重,操作较为繁琐,安装位置受限,存在安全隐患。

相较而言,无线充电技术较为安全、便捷,维护率低,适用范围较广,受到汽车行业的关注,无线充电技术不失为电动汽车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采用充电桩的有线充电技术相对成熟,而与有线充电桩相比,无线充电方式摆脱有形输电介质的束缚,不需要设置充电接口、充电线即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不仅节约材料成本,且充电时能够不受充电场地的限制,可以灵活的应用于各种场地,解决了线束裸露、繁杂的劣势,顺应着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背景与意义无线充电的方式大致分为五种,即电磁感应式、磁耦合谐振式、电场耦合式、无线电波式、激光式。

电场耦合无线充电原理

电场耦合无线充电原理

电场耦合无线充电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而电场耦合无线充电作为无线充电技术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具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优势。

本文将介绍电场耦合无线充电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一、电场耦合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电场耦合无线充电是利用电磁场的能量传输特性,将电能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的无线充电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电磁场的感应耦合,通过在发射端产生交变电流,从而形成交变磁场,接收端的线圈受到磁场的影响,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将电能传输给接收设备。

具体来说,电场耦合无线充电系统通常由发射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

发射端包含一个发射线圈,通过交变电流激励线圈产生交变磁场。

接收端包含一个接收线圈,其位置相对于发射线圈是确定的。

当接收线圈处于发射线圈的磁场范围内时,接收线圈就会受到磁场的影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调节发射端的电流频率和功率,可以实现对接收端的无线充电。

二、电场耦合无线充电的优势及应用电场耦合无线充电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灵活性:电场耦合无线充电系统可以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进行充电,不需要接触式充电,使得充电更加灵活便捷。

2. 安全性:相比较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电场耦合无线充电减少了电线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电击和火灾的风险,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3. 可靠性:电场耦合无线充电系统采用感应耦合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不受距离和位置的限制,能够稳定地进行无线充电。

电场耦合无线充电技术在生活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领域,电场耦合无线充电可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充电。

用户只需将设备放置在充电器的范围内,即可实现无线充电,不再需要插拔充电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工业领域,电场耦合无线充电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电动汽车等设备的充电。

机器人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技术实现自动对接充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电动汽车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减少了传统充电桩的使用,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和效率。

电场耦合原理

电场耦合原理

电场耦合原理电场耦合原理是指通过电场作用将信号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的一种耦合方式。

在电路设计和信号传输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将信号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使用耦合器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电场耦合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电场的作用将信号从一个电路的发射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的接收端。

在这个过程中,发射端的电路产生一个电场,并将信号以电场的形式传输到接收端的电路中。

接收端的电路感受到电场的作用,从而获得传输的信号。

为了实现电场耦合,需要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放置一个耦合电容。

耦合电容可以看作是两个电路之间的媒介,通过它来传输信号。

当发射端的电路产生信号时,信号会通过耦合电容传输到接收端的电路中。

在接收端的电路中,通过检测耦合电容两端的电压变化,就可以获取到传输的信号。

电场耦合的优点是传输距离较远,传输速度较快。

由于电场可以穿透空气和绝缘体,因此可以实现相对较远距离的信号传输。

同时,电场耦合传输速度较快,因为电场的传播速度是光速,远远快于其他传输方式。

电场耦合的缺点是对环境和干扰较为敏感。

由于电场的传播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此外,电场耦合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干扰。

为了提高电场耦合的传输效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合适的耦合电容,使其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其次,可以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外界干扰。

例如,在传输线路周围加上金属屏蔽罩,可以有效地减少外界电磁波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信号的功率来提高传输效果。

电场耦合原理是一种常用的信号传输方式,通过电场的作用将信号从一个电路传输到另一个电路。

它具有传输距离较远、传输速度较快的优点,但对环境和干扰比较敏感。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耦合电容和采取屏蔽措施等方式来提高传输效果。

电场耦合原理在电路设计和信号传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原理的图文解析
随着便携式媒体播放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池供电的消费类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导致家里到处充斥着大量不同的充电器和成捆的电线。

以无线方式给设备充电的概念即没有任何直连线的连接已经推出一段时间了,现在正迅速提起人们的兴趣,使之更加灵活和更加有用。

不过目前有哪些不同的技术、工程师需要应付的设计挑战又有哪些呢?
由于无需使用充电线缆,给消费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

也许应该说得更明白点,无线充电的目的是通过不同于有线或连接器等的创新方式提供给设备电池充电的新途径。

无线充电方式在诸如电动牙刷等许多消费设备中已经非常流行,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是基于麦克斯韦定律的感应方法,即来自某个线圈的磁场变化会在另外一个与之耦合的线圈中产生电流。

虽然使用磁场的感应方法适合类似上述这样的许多小设备,但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更加现代的消费电子设备中使用这种方法面临着诸多工程设计挑战。

随着馈送给电池的功率的增加,相对效率或摆放耦合线圈的灵活性要求也会提高。

这种感应方法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如何控制产生或发送能量并使用感应磁场传送给接收设备的信号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MI)。

接收设备随后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再给电池充电。

Wi-Fi、蓝牙、近场通信(NFC)、蜂窝系统和调频广播是众多无线语音和数据连接方法中的一些例子,它们可能都会受到这种电磁场的干扰。

当然,另外一个考虑因素是使功率传输效率尽可能高,即使在更高功率电平和更宽摆放误差等挑战约束条件下。

在过去几年中,业界对于如何实现感应充电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但规避EMI影响的进展不像期望的那样顺利,因为达到EMI兼容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最近这方面的挑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得感谢无线充电联盟(WPC)的不懈努力。

WPC 是美国消费电子(CEA)组织的一项行动计划,目的是鼓励进一步研究开发,使无线充电更加引人注目,从而得到更大消费群体的青睐。

感应方法的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约束条件是需要精确地配对充电器和被充设备,这可以用电动牙刷例子来很好地描述。

充电器基板上有一个小塔,从放置待充电牙刷的基板上升出来。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两个线圈完美匹配,以确保磁能的传输。

任何稍微的不对齐都会完全丢失功率传输能力。

在使用诸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要求稍大功率电平的其它设备时,这种使用方法显然很不方便。

最后,存在如何解决电热损失的问题。

充电器功率越高,热量损失越大。

这对温度高度敏感的锂离子电池来说更是个问题,很可能会在今天外形高度紧凑的消费电子设计中产生元件应力。

使用电容架构是可以代替磁场无线充电的另外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类似于电场的麦克斯韦定律。

这种概念已经被村田公司采纳,并被广泛引入新的设计。

该公司的做法是使用准静电电场并通过电容传输能量,这种电容则是由属于物理上分开的器件的两个电极组成。

将这两个器件彼此靠近就能形成一个电容阵列,并用来传输能量。

图1a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图1a:无线功率传输中发送器-接收器对原理。

图1b:图1a所示发送器-接收器对的等效电路。

使用两组电极或极板就可以通过静电感应实现能量的传输。

充电器或发送器和便携式设备或接收器用来有效地在组成电容的合适尺寸金属表面间实现纵向的准静电耦合。

其中驱动电极或主动电极要比另外一个电极小,上面施加的电压较高,另外一个电极则是被动电极,尺寸较长,上面的电压较低。

当然正常情况下,电容传输的能量是很小的,这与电极面积小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为了满足给消费设备充电所需的功率水平(例如从5W至25W),需要增加电极尺寸和耦合的电压值,具体取决于实际的配置。

图2a显示了采用电容传输能量的充电器方法例子框图,其中使用的接收器和发送器模块是村田公司最近开发出的新产品。

这种模块化方法允许工程师集中精力开发耦合区的电极
设计,从而有助于快速开发出无线充电功能。

通过静电方法传输的能量大小直接正比于所使用的频率。

因此用更高的频率驱动电极对可以使设计处理更高的功率。

然而,各个国家对所使用的频率和电场强度都有限制规定。

实际上这种配置可以形成一种非常有效的天线结构,因此EMI因素通常会限制设计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耦合电极之间的无线收发、同时尽量减小对外的辐射量,需要进行正确地设计。

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和确定正确的电极尺寸、它们的设计、工作电压、功率值、最佳工作频率和总的尺寸约束条件。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频率范围在200kHz至1MHz之间,有效耦合区的电压值在800V至1.52kV之间。

图2a:电容传输充电器框图。

图2b表明,对于一个满足EMI兼容要求的10W充电器来说,发送至接收电容耦合过程中存在电压步升和步降现象。

采用模块化架构的设计概念允许装置制造商将模块用作黑盒子,从而方便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集成。

发送器设计覆盖到电源的链路、无线能量传输的控制以及根据位置灵活性目标对任何外形的主动耦合电极的控制。

在接收器侧,电池接口决定了设计如何从主动耦合电极区域通过下变频模块正确地接收功率。

由于便携式设备中使用的电池种类非常广泛,所以电路接口的标准化设计代表着向非常方便的设计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也要考虑到更具挑战性的概念,比如更快的充电速度。

主要得益于欧盟委员会持续施加的压力,微型USB 5V充电接口正在成为欧洲所有移动手机的标准。

图2b:电压步升和步降是10W充电器中发送至接收电容耦合过程的一部分。

与感应方法相比,使用准静电传输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待充设备在充电基座(或充电托盘)上的位置要求不是那么严格。

通过x-y(表面)方向的精心设计,当接收器远离发送源时,仍能保持高效率且曲线相对平坦的能量传输,对任何设计(即使是有线充电器)来说效率典型值为80%左右,因此具有非常高的位置容差性能,而z(高度)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设计参数。

另外,使用扁平方形或矩形的桌面托盘或接近垂直的接续架子允许以任何方向摆放充电设备,不一定需要很精确。

此外,由于主要的主动接收电极可以由简单的薄铜箔搭建(这种铜箔的厚度在几个微米数量级,嵌入在塑料覆盖材料中),因此将它集成进消费设备要比集成功率感应器简单得多。

如前所述,靠近电池的热量传递对感应方法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然而,作为电容耦合配置中能量载体的电场不会有任何较大的电流。

由于没有这种直流流动,因此耦合区不存在发热问题:所有阻性损耗集成在模块或驱动器电路中,耦合区一点都没有。

因此装置制造商在将微型模块集成进装置中时具有更大的设计灵活性,同时在耦合设计、功率电平和想要达到的定位容差方面具有很大的设计自由度。

考虑到上述所有这些挑战因素,电容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传输、更大的定位灵活性,还能满足EMC一致性要求,同时可以向制造商提供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总的来说,电容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将极大地鼓舞制造商集成以无线方式给便携式设备充电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