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
《一双手》

联想升情
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 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 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双怎样 的 手 ?
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落深、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落深、粗,染着黑土色。 染着黑土色。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 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 形成上下两个“ 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 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 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上佳市小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银欢
猜猜他们的主 人 是 谁 ?
他的手演奏出无数动听的乐曲,获得了阵阵掌声。 他的手雕刻出了无数栩栩如生的雕像,获得了许多 赞美的目光。 他的手日日夜夜为我们批改作业,他的手写完无数 根粉笔而布满粉笔灰,他的手为了我们的学习而消 瘦变得越来越粗糙。 她的手在鸡叫三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忙着做早点, 临近中午忙着做午饭,下午又忙着做晚饭。为了我 们,老茧爬上了她的手指,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 的皮。
《一双手》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双手》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双手》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
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
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
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萤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
一只手指似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
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
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
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1000多棵。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
”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
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
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的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一双手作文8篇范文

一双手作文8篇范文导语:她是手是智慧的手、勤劳的手、神奇的手。
她的手即使不抚摸我们,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母亲温柔慈爱的手。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双手作文8篇,欢迎借鉴!篇一:一双手在上阅读班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李老师。
他的手给我的印象最深。
上课时,他那双宽大的手臂总是很有节奏的挥动着,向我们传递着知识和智慧。
老师上课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手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信号’。
我们的手是在向老师表达这心中的想法,而老师的手却很‘‘劳累’’。
对学生好奇的问题,李老师总会不厌其烦的解释得很详细,并用他的肢体语言--手,在做着各种动作,帮我们理解各种各样的问题。
即使是非常简单的词语,为了使同学们明白,老师还是用手在不停的比划着……老师的手里包涵着我们的渴望,包含着他的期望。
老师的手在空中定格了,在我的脑海中定格了,在我的童年中定格了。
篇二:一双手上个星期天,我坐着妈妈的电动车到菜市场买菜。
在人山人海、纵横交错的水泥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家禽、牲畜???“今天爸爸不回来吃,就不做饭了吧,那吃什么呢?”妈妈说,“嗯,吃锤鱼片吧!”“好!”。
我们边走边瞧,边瞧还边问哪只鱼最新鲜。
“嘿!买鱼吗?”我们都转过头去了,突然有个妇女向我们打招呼,原来是妈妈的老同学啊,而且还是个卖鱼的。
妈妈和她寒暄着,我在一边仔细地看。
只见那人身材不高,人又胖,系着一件肮脏的围裙,脚上穿着水鞋。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赤红色的手,十只手指肥圆、又短,手心手背冻得通红。
听她说这是去年冬起的冻疮,现在还疼呢!我见过的手数不胜数,但均不曾留下太深印象。
这双手虽然很丑陋,但这可是多年来为人民辛勤劳动的“军功章”啊!我正想着,只见她双手一伸,抓住一条草鱼,往袋里一塞,鱼儿乖乖的一动不动。
我不禁暗暗佩服她这双丑陋却有力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她为生活辛劳奔波的身影。
篇三:一双手有一双手每天身上脏兮兮的,因为他听它的小主人天天出去玩,小伙伴一叫他出去玩,跑得比兔子还快。
难忘的一双手作文(精选38篇)

难忘的一双手作文难忘的一双手作文(精选38篇)我终于明白了妈妈那个样子的原因。
那双手让我更加难忘,那双手也让我更加坚信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双手还让我更加爱我的妈妈。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难忘的一双手作文,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的一双手作文篇1我见过的手不计其数,但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妈妈的那双手。
我妈妈的这双手在年轻的时候光滑细腻,可现在却变得粗糙有力,这都是因为为我操劳的啊!但是,这双手却是温暖的。
当这双手紧紧拉住我的时候,我感到了幸福和温暖。
有一天,吃晚饭时,我发现妈妈的手有点不自然,拿筷子的动作僵硬别扭。
开始的时候外婆还不以为然,可渐渐发现每一天妈妈都是这个样子。
于是,出来不关心、不仔细观察妈妈的我暗自计划探个究竟。
又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又要去做饭了,临进厨房之前,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允许你在我做饭的时候打开我刚给你买的玩具玩,别把房间弄乱了。
”要是在平常,我早已按捺不住,高高兴兴地区玩玩具了。
可是今天,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转身回自己的房间,因为我还有任务在身嘛,于是,我说:“不啦,妈妈,我想看你做饭。
”“呵呵,好啊,难得你关注我。
”“恩……”我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心里却被妈妈那一句普通且真实的话刺痛了。
是啊,我仅有的一点点的关爱和妈妈对我的爱比起来,我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妈妈却把我当成上天给她最好的一份礼物……我第一次在妈妈面前内疚。
我随妈妈走进厨房。
第一个炒的是清炒韭菜。
只见妈妈熟练地洗菜、择菜,不一会儿就准备好了。
随着“呜——”的油烟机声,开始炒菜了。
妈妈打开火后,把黄黄的食用油一倒,等有一热就把韭菜倒进去,油锅便炸开了花,油点到处飞溅。
妈妈招呼我躲开时,滚烫的油点向她的手飞来……我终于明白了妈妈那个样子的原因。
那双手让我更加难忘,那双手也让我更加坚信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那双手还让我更加爱我的妈妈。
难忘的一双手作文篇2你们可能觉得那些灵巧的手、温柔的手、纤纤玉手才值得赞美。
但在我眼里,妈妈的那双粗糙又长满老茧的手却是最美的。
一双的英文

一双的英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其中有很多事物是成对出现的。
比如一双手、一双眼睛、一双鞋子等等。
而在英语中,这些事物的表达方式与汉语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一双的英文表达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双手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使用“a pair of hands” 来表示一双手。
例如,“He has a pair of hands.”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有一双手”。
另外,也可以使用“two hands” 来表示一双手,例如,“I have two hands.” 的意思是“我有两只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双眼睛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使用“a pair of eyes” 来表示一双眼睛。
例如,“She has a pair of eyes.” 这句话的意思是“她有一双眼睛”。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使用“two eyes” 来表示一双眼睛。
例如,“I have two eyes.”的意思是“我有两只眼睛”。
除了人体部位,一双鞋子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对事物。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使用“a pair of shoes” 来表示一双鞋子。
例如,“He is wearing a pair of shoes.”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正在穿一双鞋子”。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two shoes” 来表示一双鞋子。
例如,“I have two shoes.” 的意思是“我有两只鞋子”。
除了上述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事物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一双袜子可以表示为“a pair of socks”,一双耳朵可以表示为“a pair of ears”,一双手套可以表示为“a pair of gloves” 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中,单词“a” 和“of” 是必须的。
除了使用“a pair of” 或者“two” 来表示一双的意思之外,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形容词来表达一双的含义。
一双手作文精选4篇

一双手作文精选4篇推荐文章热爱祖国的征文作文4篇热度: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400字精选15篇热度:以心愿为话题的作文600字精选15篇热度:母爱作文500字【精选10篇】热度: 2019祖国万岁,庆祝建国70周年的优秀作文精选热度:我见过的手不计其数,有售货员阿姨卖票的手,有司机师傅握着方向盘的手,还有软件工程师敲打键盘的手……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双手作文精选,欢迎阅读。
一双手作文精选一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天都给予我们快乐的面孔,灿烂般的微笑。
俗话说地好:自己的幸福自己追求寻找,别人是拿不走的。
说得好,生活就像一艘远航的船,一心朝着方向行驶,最终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行驶中,你是否会想,什么让我有意识地认识生活地认识生活这艘船,又是什么让你有了勇气?一个问号,什么魔力推向生活的边缘,让我明白一双手。
一双手能写出一首优雅动听的歌曲;创造出不朽的劳动成果;调出一瓶上等的酒;做出一件时尚的服装等等。
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故事。
在一个繁荣的国家,衣粮不缺,百姓安居乐业,每一个都能够过上小康生活。
但是眼前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国王的心患。
故事是这样:因为国王老了,身边却没有一个可以继承王位的王子,于是贴出告示:国王要收一名义子,凡是20岁左右的青年都可以报名。
告示贴出后,大街小巷都沸沸扬扬。
到了规定的期限,全城的小伙子都去了。
国王命令部下抬出一筐种子,接着大声宣布:每个人都请到这里领一份种子,然后回家去种,看谁能种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谁的花最美,我就收谁为义子,把王位传给他。
一年过去了,国王规定的时间到了,他们都捧着自己栽种的花来到王宫,五颜六色,特别好看。
可唯有一个年青人,竟然捧着一个全是泥土的空花盆,人们都在嘲笑他,可是国王宣布的结果就是选中的这个年青人。
最后,国王说:我给你们的那些种子都是用开水煮过的,根本种不出花。
为什么?事后,年轻人很疑惑。
靠着自己聪明的智慧,一双手和一颗真诚的心,打动了国王的心。
一双手PPTPPT课件

在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帮 助手部功能恢复。
04
手的保护与保养
保持手部卫生
勤洗手
指甲卫生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 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指甲的清洁和卫 生,避免指甲内藏污纳垢。
避免接触污染物
避免直接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如门 把手、电梯按钮等,尽量使用手肘或 纸巾代替。
一双手在工作中的故事
办公室工作
描述一双手在办公室工作中如何高效地处理 文件和办公设备,如键盘、鼠标等。
艺术创作
描述一双手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创造出美丽的 作品,如绘画、雕塑等。
手工劳动
讲述一双手在手工劳动中如何完成复杂的任 务,如缝纫、木工等。
体育运动
讲述一双手在体育运动中如何掌握技巧和发 挥力量,如篮球、游泳等。
限。
肌肉萎缩
由于长期缺乏运动或神 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导 致肌肉体积缩小、力量
减弱。
骨折
手部受到外力作用,导 致骨骼断裂,出现疼痛、
肿胀、畸形等症状。
手部疾病的预防
01
02
03
04
保持手部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接触污垢和细 菌。
避免过度使用手部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 免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或过
度用力。
手的功能
抓握
手具有强大的抓握能力, 可以握住各种形状和大小 的物体。
操作
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 手能够进行精细操作,如 写字、打字、弹奏乐器等。
感知
手具有高度敏感的触觉和 温度感知能力,可以感知 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形状。
手的进化历程
早期猿类
早期猿类手的特点是具有长而灵 活的手指和强壮的拇指,适合攀 爬和抓握。
描写关于一双手的句子

描写关于⼀双⼿的句⼦
2020-11-28
1、可那⼜是怎样的⼀双⼿啊!⼿指粗短,⼿掌满布着⽼茧,掌纹也变成了密密⿇⿇、纵横交错的沟槽,还渗了⼀层总也洗不去的泥⾊。
象干松树⽪,⼜象干裂得不成样⼦的泥塘底。
2、⻓年累⽉地操劳,这双⼿已粗糙得像⽼松树⽪,⼿背裂开了⼀道道⼝⼦,⼿掌也磨出了厚厚的茧⼦。
3、她的10个⼿指上⻓满了⾎泡,紫⿊⾊圆⿎⿎的,像熟透了的⼭葡萄。
4、她的⼀双⼿很⼤,⾻节突出,颜⾊发灰,⼿掌全是茧⼦,看上去像满是锈斑的铁耙。
5、⽼⼈的⼿每⼀根指头都伸不直,⾥外都是茧⽪,整个看真像⽤树枝做成的⼩耙⼦。
6、妈妈不会打扮,不会跳舞,可她有⼀双巧⼿。
妈妈的'⼿纤巧、灵活,那⽩净、细柔的⼿指更显眼。
妈妈织起⽑⾐来,那⼿指活动得像穿梭⼀般,令⼈眼花缭乱,不⼤会⼉,就织起了⼀⼤⽚。
7、那个学⽣,⼀边揉着⾃⼰的中指,⼀边看着陈⽼师的⼿,只⻅那两只⼿确实和⼀般⼈的⼿不同,⼿掌好像四⽅的,指头粗⽽短,⽽且每⼀根指头都伸不直,⾥外都是茧⽪,圆圆的指头肚⼉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起来总像⽤树枝做成的⼩耙⼦。
8、那⼿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却⼜粗⼜笨⽽且开裂着,像是松树⽪了
9、⼿⼼⻓满⽼茧,⼿背满是皱纹,⼀到冬天,⼿指头上会出现⼀道道深深的⼝⼦。
每当此时,⺟亲就会⽤创⼝贴把⼿指头裹起来,以减轻洗碗洗⾐是的疼痛。
10、双粗糙削瘦的⼿上爬满了⼀条条蚯蚓似的⾎管,⾎管⼜⻘⼜紫。
那饱经⻛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七⼗年来的千⾟万苦。
但她仍然精神瞿铄,满脸红光。
2024年四年级北师版语文《一双手》原文及教案

2024年四年级北师版语文《一双手》原文及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奉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2)感受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双手,双手可以创造很多奇迹。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双手的文章,看看这双手有着怎样的故事。
2.朗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文章的情感。
3.生字词学习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组内交流,互相学习。
4.理解课文内容师: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主人公的品质。
5.体会表达方式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讨论这些细节如何表现主人公的品质。
6.作业布置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双手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双手》,请大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深入学习课文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主人公双手的认识。
3.交流讨论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4.作业展示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业,分享自己双手的故事。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双手的力量,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自己的双手,用双手创造美好。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3.作业布置要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课文所学。
《一双手》鉴赏

丰功伟绩——《一双手》赏析文章中,作者去采访了造林人张迎善,并见识了他的那一双无与伦比的手。
这篇文章刻画了张迎善这个人的形象,并赞扬了造林人的伟大。
本文将以两个角度赏析《一双手》。
《一双手》有两个特点。
该文并没有用事件来说人,也没有描写人物整体的外貌,而是独特地抓住了人物身上的一个特点,一个极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即那一双手,并以此来反映出整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文中,作者单纯地观察那双手并辅以采访的几句话就把张迎善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篇文章也特别的扣人心弦,一句句都牵引着读者的思维,让人拥有无比深刻的感受。
第一段是典型的欲扬先抑的手法,衬托出了张迎善的手的与众不同和超然。
后面就开始描写手了。
作者先是把自己一开始的惊讶、震撼的感觉传递给读者,如实的写下了作者在看到张迎善的手时的第一时间的感受。
“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虽然可能是夸张的,但是这么做便把那一双手的大致特征深刻在脑海里了。
震惊的同时也会有疑惑和不解。
在一开始的震惊过后,是一些细节的描写。
语言看似是平缓的,实际上每一句都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这既是读者的感受,也是作者的感受。
就文章所述来看,那双手可以以“神奇”来形容了。
木色、鼓皮一样硬、干线茧布满每一个角落、一节手指似三节老干蘑、左手大拇指甲纹裂、各个关节缠着线。
这一切,都加深着读者心中的不解和疑惑。
“他的手是怎么回事?”作者当时的感受和读者此时的感受是相同的,因为张迎善的手的形象即使是透过这文章间接地传过来,也足以让读者被打动。
同时,也是作者的写实的方式完美地体现了那双手的形象。
作者不敢直言,于是小心翼翼。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这反倒加深了疑惑。
“‘手裂由胶布涂手油多好?’”作者为读者吐出了疑惑。
“‘栽树是手活。
穴里的草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
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
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巾胶布涂手油不管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一千多棵。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读懂《一双手》这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能够谈论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人类的智慧;•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手的功能以及手的重要性;•能够感受到手的力量和人类的创造力。
2. 教学重点•理解《一双手》这篇课文的主题和含义;•描述手的功能以及手的重要性。
3. 教学准备•课本《一双手》;•翻译本《一双手》;•课堂讲义;•纸笔。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用盲人摸象的教学方法来导入课题。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们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你们觉得盲人能摸出大象的全貌吗?•你们知道人类最神奇的器官是什么吗?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人类最神奇的器官是双手,它让我们能够和外界直接联系,感受到外界的事物。
步骤二: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阅读《一双手》这篇课文,并带着学生一起理解其中的含义。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例如画图、写注释等等。
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课文中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课文中提到了手的哪些功能?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步骤三:谈论作者的主题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为学生讲解作者所表达的主题以及人类的智慧。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们觉得用手做很多事情有哪些好处?•你们使用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你们认为用手做出的东西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手的重要性,并了解人类的智慧。
步骤四:描述手的功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短文来描述手的功能和手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手的功能:•抓物体;•接触事物;•创造和发明;•表达情感。
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手的功能和重要性。
步骤五:感受手的力量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来讨论以下问题:•你们身边有哪些事情是手做出来的?•你们触摸过哪些事物后产生了什么感受?•你们感受到手的力量和人类的创造力了吗?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手的功能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手的力量。
林奕匡《一双手》歌词完整版(专辑《有人共鸣》)

林奕匡《一双手》歌词完整版(专辑《有人共鸣》)这首《一双手》是由陈咏谦作词、林奕匡作曲并且演唱的一首歌曲,并且收录在林奕匡的专辑《有人共鸣》中。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一双手歌词,希望你喜欢!一双手歌词黑暗如何蚕食了光而暴风怎么盗用了浪我已不稀罕人生天清气朗求我有一张温暖睡床想过明晨流浪远方沿路走衣衫渐渐渗汗没法子松绑街里人人在看我为何没有强项我知一双手只要握成拳头能挨下去哪怕我面容极苍白拒绝疲累追追不到也得追成就最渺小的壮举一双手可以不求人顽强面对这世界绝情又刻薄照样无惧当天开眼暖风吹云雾会散开给我堡垒天意无能力别强装谁幸福听金币在碰撞我想听一次先与贫穷合葬我为何负了期望我知一双手只要握成拳头能挨下去哪怕我面容极苍白拒绝疲累追追不到也得追成就最渺小的壮举一双手可以不求人顽强面对这世界绝情又刻薄照样无惧当天开眼暖风吹云雾会散开给我堡垒即使早已生于废墟别让愿望死于心里寻下去求下去逃跑出去记得一双手只要握成拳头能挨下去哪怕我阵容极单薄拒绝沉睡挥之不去再争取淋着最壮观的雨水一双手可以不求人顽强面对这世界绝情又刻薄照样无惧当天开眼暖风吹云雾会散开清澈干脆林奕匡个人简介林奕匡(Phil Lam),香港歌手,目前为香港Sony Music旗下艺人。
他在加拿大长大,于2007年参加新秀歌唱大赛温哥华选拔赛获得冠军。
2010年推出首支国语派台歌《雨落大地》,11月11日举行首个个人音乐会《听·林奕匡Showcase》,11月25日推出首张个人专辑。
每一首创作他都精雕细琢、钜细无遗,务求将最好的作品展现人前。
曲风偏向流行曲式的 R&B及加入精湛的色士风及钢琴伴奏,令人一听难忘。
[1]2016年1月,林奕匡发布主打歌《有人共鸣》。
2018年1月1日,获得2017年度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吒乐坛唱作人金奖。
林奕匡人物评价Good man!林奕匡很真诚,又谦虚。
(香港女子组合Robynn &Kendy) Phil的歌声充满磁性。
孩子们喜欢的课题《一双手》备课教案

《一双手》备课教案的文章导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对于《一双手》这个主题的认知和理解进行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孩子们的认知习惯,构建一份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教案。
一、引言讲述一双手的故事,是很多小学课本中都存在的话题。
为什么小学阶段总是强调这样的话题呢?其根源,其实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身心特征和认知特点的限制所决定的。
孩子们往往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想要了解世界万物的奥秘,而孩子们接收世界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手的触摸和动作探索。
二、孩子们为什么喜欢《一双手》这个话题?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手是他们的第一交流工具,也是最主要的工具。
通过触摸,手指探索和动作,孩子们学会了很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
而《一双手》这个话题,正是与孩子们平日所接触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之一。
三、如何构建一份以《一双手》为主题的备课教案?1、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有互动性的环境。
孩子们的好奇心很高,而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们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引导他们的学习。
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互动教育活动。
例如,向孩子们展示一些与手指技能有关的照片和视频,并要求孩子们自己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模仿掌握动作技能,同时也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2、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孩子们年龄和个体差异很大,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习方式。
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在备课教案的过程中,应该切实理解孩子们的个性,强调因材施教。
例如,基础较好的孩子可以通过创作一些手工制作来巩固他们的认知和技能,而对于一些认知不足的孩子,需要采取更多的亲身操作和现场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手指技能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需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分享自己的手工艺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和赞赏。
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推动孩子们吸收更多的知识,更能增强孩子们团队意识和自信心。
一双手造句一年级

一双手造句一年级
一双手
1、我的一双手可以写出美丽的诗句,画出绚烂的画卷。
2、我的一双手也可以用来抚摸温柔的宠物,用来拨弄美妙的琴音。
3、我的一双手可以照顾珍爱的小动物,抚摸小精灵活泼的尾巴。
4、我的一双手可以捏制精美的面塑,一点一滴一张一弛,一抹一浓一抹一细。
5、我的一双手可以摸索出和谐的音乐,找寻出古老的歌谣。
6、我的一双手可以用来搓揉紧实的毛绒绒,制作可爱的小动物帕子。
7、我的一双手可以把温暖的拥抱传递给大家,让爱在心里常相伴。
8、我的一双手可以搭起心灵的桥梁,和所爱的人一起漫步河边。
9、我的一双手可以写出婉转的文字,画出动人的水彩画。
10、我的一双手可以玩起美好的游戏,创造出有趣的想象。
《一双手》教案15篇

《一双手》教案15篇《一双手》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2、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法:自学法学法:讨论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3分)出示张迎善的手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张迎善的这双手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一双手》。
揭题板书。
出示目标:1)、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2)、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二、自主自学:(6分)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请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并做批注。
按要求自学。
三、合作探究:(19分)1、小组按顺序交流自己的见解,其余组员可以补充。
2、各组4号组员负责记录,3号组员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小组汇报交流。
要求按段落顺序汇报,可以说我们组认为:这是一双-----的手,我们是从-----知道的。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课件出示)5、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跟随着作者的询问,我们来听听。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
)你从文字中听出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挑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数字读一读。
6、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四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三四千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三四万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一垧就是15亩地,33垧就是495亩。
以一双手为题的作文

以一双手为题的作文《一双手》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或大或小,或粗糙或细腻。
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双手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我奶奶的手。
奶奶的手布满了皱纹,就像老树皮一样,关节也有些变形,一看就知道是饱经岁月的沧桑。
但就是这样一双手,却有着神奇的魔力。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做的红烧肉。
每次奶奶做红烧肉的时候,我就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奶奶忙碌。
奶奶会先把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她那双手熟练地洗肉、焯水、炒糖色。
我看着奶奶的手在锅里不停地翻动着,那肉的香味渐渐弥漫开来,馋得我直咽口水。
等肉炖好了,奶奶会用她那双手把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端到餐桌上。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就夹,奶奶总是笑着说:“慢点儿吃,别烫着。
”然后她会用手轻轻地摸一下我的头。
那双手虽然粗糙,但是却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
除了做红烧肉,奶奶的手还会做很多其他的好吃的,比如饺子、包子、面条等等。
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会用她那双手包出各种形状的饺子,有月牙形的、元宝形的,还有像小鱼一样的。
我总是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你怎么会包这么多形状的饺子呀?”奶奶总是笑着说:“这都是我年轻的时候学的呀,那时候过年可热闹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可有意思了。
”奶奶的手还很巧,她会用毛线织出各种各样的毛衣、毛裤和帽子。
冬天的时候,我穿着奶奶织的毛衣和帽子,感觉特别暖和。
奶奶织毛衣的时候,我就会坐在她旁边,看着她的手不停地穿梭着,那毛线在她的手中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件漂亮的毛衣。
随着我慢慢长大,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她的手也不像以前那么灵活了,有时候连拿东西都有些吃力。
但是奶奶还是会坚持给我做我喜欢吃的东西,用她那不太灵活的手给我织毛衣。
有一次,我回家看望奶奶。
奶奶看到我很高兴,她拉着我的手说:“孩子,奶奶老了,以后可能不能给你做红烧肉和织毛衣了。
”我听了心里很难过,我紧紧地握住奶奶的手说:“奶奶,你不老,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奶奶。
”奶奶笑了,眼里闪烁着泪花。
《一双手》阅读答案

《一双手》阅读答案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双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
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
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
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萤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
一只手指似三节老甘。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
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
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
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1000多棵。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
”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
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
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一双手读后感4篇

一双手读后感4篇一双手读后感4篇【篇一:《一双手》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双手》这一课,学完这一课后,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
我认为张迎善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
5厘米,他的这双手可真大呀!作者用数字来描写,能让我们直观、形象地感知事物的大小,加深对这双手的印象。
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
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这真是一双了不起的手。
正是这样一双写满数字的手,正是这样一双‘丑陋的手’,他却创造了美。
也使我们通过这双手,感受到了张迎善那颗质朴的心灵。
我要向张迎善学习。
【篇二:一双手读后感】看课文《一双手》以后,我想到张迎善的手,这双手显得非常粗壮,布满老茧,手上还分布着人字形的裂纹,手指像三老干蘑,一看就是一个劳动人民。
他用双手在小兴安岭,每天栽下一千多棵树,用这双手栽下了26万多棵树,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双手。
终于,他成了人们的功臣,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读了这课书以后,深深想到他的一双手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让自己的手,变得那么粗糙,他的一双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使山变得更绿,使水变得更清,使环境变得更好,使地球变得更美,人民不会忘记他这双有贡献的大手。
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用自己双手为人民服务,建设自己的家,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篇三:《一双手》读后感作文】人人都有一双独一无二的手,有的手小巧玲珑,有的手饱经风霜……但我最喜欢的手是《一双手》里面张迎善的那双创造森林奇迹的手。
张迎善的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手的四周,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磨,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也被染成了泥色。
他一天栽一千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体会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同目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美丽的小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那里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源源不断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输送栋梁之材,然而一直以来,人们重采伐轻培育,加上天灾与人祸,使得许多山岭都变得荒凉了。
上天赐予我们的是郁郁葱葱的天然宝库,而我们留给后世子孙的难道只是童山秃岭吗?敬爱的周总理就曾经说过,既要多生产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多栽树,实现越来越多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为了给后世子孙留下一片绿荫,许许多多的林业工人投入到轰轰烈烈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奋战林海”“再造山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林业工人的《一双手》,看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这双手又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1.请听课文朗读,听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谁的一双手?这篇课文是不是仅仅向我们描述一双手,如果不是,那到底写的是什么?——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通过描述一双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形象。
2.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这些文字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奇,也就是说,奇是这双手的总的特征。
三、品味六奇
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课文,用“奇在……”造句:
可能有的答案是:
奇在握着他的手,感受不到那是一双手,而是半截老松木的手。
奇在他的手并非正常的肤色,而是皮肤呈木色。
奇在他的手指各关节都缠着线,而缠线居然是为了治手裂。
奇在他的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奇在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是作者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奇在他的手坚硬耐搓,要是搓几个来回,你的手火燎燎地痛,而他的手仍呈木色。
1.把大家刚才所说的概括一下,可以概括为几个“奇”,哪几“奇”?——六奇
一奇:手成了“半截老松木”
二奇:皮肤呈木色
三奇:手指像老甘蔗
四奇:手指关节都缠着线
五奇:手大无比
六奇:手坚硬耐搓
2.这六奇实际上表现了这双手的具体特征。
除了第五奇“手大无比”是天生的以外,其他的都与别人的大不一样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奇,从课文中找到相对应
的文字,读一下,并想一想为什么他的手与一般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回答时可以顺便讲一下各自运用了什么写法,什么表达方式?作用)表面上是写一双手,实际体现了他的精神
3.大家说的都很好,你们都是从哪里得知的?——从他与作者的对话以及林业局工会一位同志的介绍中得知的。
下面我们就请三位同学分饰这三人,注意他们朗读时的表情与感情。
从这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怀有怎样的感情?——无比热爱。
最典型的句子,如:“栽树是手活。
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
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
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胶布、手油不顶用。
”这里表现了张迎善对树苗深厚的感情,无比热爱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
4.工会负责同志的介绍又包含怎样的感情?——充满激情,赞美,自豪。
最典型的是哪一句?——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这里表现了这双手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
5.我们从工会负责同志的介绍中对张迎善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请一位同学饰演这位负责同志,向全班同学作一个简短的介绍张迎善同志的报告。
6.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对这双手以及这个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是作者,你此时的感受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林业工人怀有怎样的感情——热爱,敬仰,赞颂。
所以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洋溢着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
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
7.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三种不同的感情再读课文。
8.现在我们就可以明白作者是按一个怎样的顺序向我们塑造这一形象的?——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
四、揣摩写法
从作者对一双手的描绘,我们认识了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林业工人的形象。
1.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作者仅仅是描绘了一双手,但似乎在我们的面前出现张迎善这一形象,这就是“窥一斑以见全貌”的写作手法,也就是抓住最句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的外貌,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一般着力画眼睛,而本文却是写手,为什么呢?——(1)作者和张迎善同志见面是一握手,就震惊不已,觉得握住的简直不是一双手,而是半截老松木,从而激起了强烈的观察愿望。
(2)作者把握了一双手与一个林业工人的关系,从而获得了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
2.请同学门再次把描写手的句子找出来认真读,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集中成一段话,与原文比较,哪种表达较好?——原文好,叙中画手,化静为动,避免了“写生”“素描”式的单调,刻板,让我们更深的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作者向我们描写那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正是为了刻画人物勤劳、坚韧、踏实、肯干的性格。
以此来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没有代价的付出,就
没有成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