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实验力学-实验报告书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力学》课程

实验报告书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年月日

目录

实验须知 (2)

实验一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 (3)

实验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试 (6)

实验三散斑法位移测量 (9)

实验四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测试 (14)

实验五白光光弹性试验 (18)

实验须知

1.实验前必须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按预约实验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

3.进入实验室后,不得高声喧哗和擅自乱动仪器设备,损坏仪器要赔偿。4.保持实验室整洁,不准在机器、仪器及桌面上涂写,不准乱丢纸屑,不准随地吐痰。

5.实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若遇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向教师报告,并及时检查、排除故障后,方能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同组同学要相互配合,认真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

7.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工具清理摆正。不得将实验室的工具、仪器、材料等物品携带出实验室。

8.实验完毕,实验数据经教师认可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9.实验报告要求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实验结果正确。

实验一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不同结构表面(主要为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电阻应变计的实用粘贴技术。

2.熟练掌握常用电阻应变计(可选用DH3818或类似电阻应变仪)的桥路连接方式以及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3.用悬臂梁结构测试梁体应变,并与计算应变对比,熟练掌握实际结构应变测试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二、实验器材

静态电阻应变计、应变片、万用表、简支梁、端子、导线、电烙铁、焊料(焊丝、焊膏)、丙酮、502胶、脱脂棉、砂纸、胶带、工具箱(含剥线钳、剪刀等)、悬臂梁(带砝码)、游标卡尺、卷尺、铅笔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万用表测量各应变片电阻值,选用电阻值差在±0.2Ω的应变片

2)将试件粘贴位置用细砂纸打成45°交叉纹,并用丙酮蘸棉球将粘贴位置擦洗干净直到棉球洁白为止,按图示布片,用钢笔划线晾干后用棉球擦一下。

3)一手捏住应变片,一手拿502粘贴剂瓶,将瓶口向下在应变片基底底面上抹一薄层粘结剂,试件贴片基底底面上抹一薄层粘结剂,涂粘结剂后立即将应变片底面向下平放在试件贴片部位上下班,并使应变片基准对准方向线,将一小片聚氯乙烯薄膜(0.05~0.1mm厚)盖在应变片上,用手指按应变片挤出多余粘结剂(注意按住时不要使应变片移动),手指保持不动约1分钟后再放开,轻轻掀开薄膜,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否则需重贴切。注意:胶粘剂要适量,过多,则胶层太厚影响应变片感知性能,过少则粘结不牢,甚至压坏应变片敏感栅。

4)待胶片风干后,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是否通路,如属敏感栅断开则需重贴,如属焊点与引出线脱开尚开补焊。将引出线与试件轻轻脱离。

5)将测量导线用胶布固定在简支梁试件上,使导线一端与应变片引出线靠近,并事先将导线塑料皮剥去的约3mm和涂上焊锡,然后用电烙铁将应变片引出线与测量导线锡焊,焊点要求光滑小巧,防止虚焊,再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是否通路,然后用兆欧表检查各应变片(一根导线)与试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对用公线的各应变片只检查公线与试件之间的绝缘即可。)应大于200兆欧为好。将导线编号,画布片和编号图。导线应布置整齐。

6)用烙铁熔化石蜡覆盖变片区域,作防潮层,再检查通路和绝缘。

7)将导线的另一端联接到静态电阻应变仪上,按照接线图连接仪器,把应

变片接入仪器中调平衡;

8) 在简支梁上分别把应变片用全桥和半桥接入应变仪对梁逐级加载,记录数据,计算其数据。

四、注意事项

1) 注意不要被502胶粘住手指或破肤,若被粘上可用丙酮浸泡洗掉。 2) 每完成一步,都需要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保证应变片不错,且可测。 3) 注意电烙铁置放地方,不要烫伤或烧坏其他实验器件。 4) 不能带电工作。桥路检查后,才能通电。

5) 贴有应变片的构件总处在某一温度场中,当温度有变化时,会造成应变片每感栅电阻的变化,这种电阻温度效应,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可近似看作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即/|T T R R T α'∆=∆。实验中应采取措施,进行温度补偿。补偿方法为用一片应变片作为补偿片,把它贴在一块与被测构件材料相同但不受力的试件上。在电桥的连接上,使用工作片与补偿片处于相邻的桥臂中,如图3所示。

五、实验过程与实验数据

基本过程:选取一个应变片,并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值保证在120Ω附近。选取试件粘贴位置并用细砂纸打磨干净,并用丙酮蘸棉球擦洗,用铅笔划出方向线。用502胶将应变片对准方向线粘贴,同时粘贴焊头(在试件应变片前方处的用胶带缠绕一圈),并再次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值保证在120Ω附近。将导线与应变片焊上,将导线的另一端联接到静态电阻应变仪上,按照四分之一桥线路连接仪器(补偿块部分线路已连接好),把应变片接入仪器中调平衡。对梁逐级加载和卸载,进行4个循环,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

(1)构件尺寸:宽b=5.730cm ,厚h=0.924cm ,应变片距自由端L=20.600cm 。 (2)所加砝码重量(按加载顺序):956.8g 、966.3g 、967.3g 、961.6g 、964.0g 。 (3)应变片灵敏系数为2.12,试件为Q235钢材,E=210MPa ,μ=0.3。

(4)所得到的ε除以灵敏系数2.12,同时还要乘以2/2.12(由于电阻应变仪默认灵敏系数为2)。

六、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理论值:设在自由端所加荷载为P ,则2266

M PL PL bh W bh σ=

==,26E E

M PL bh σε==理。 因此可得到每次加载后的理论应变值(με)分别为0、11.3、22.7、34.1、45.4、56.8。

将理论值与所测得的4次循环的实验值绘图如下:

六、 结 论(收获、疑问或总结等)

1、与理论值相比较,4次循环荷载-应变的图像变化趋势均保持一致,但前3次循环在荷载下产生的应变值均大于0,表示构件应变片粘贴处处于受拉状态,第4次循环卸载时部分应变值小于0,表示处于受压状态。

2、实验过程所加砝码重力作用线与构件未保持垂直产生偏心;加卸载过程由于人员走动等因素砝码无法保持静止;读数由于漂移过大无法精准;应变片粘贴时应变片粘贴位置以及方向存在误差等等均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除了第4次循环外,前3次循环应变值曲线均与实际值较为接近,可以推测第4次循环中出现较大误差,数据应舍弃。

图1:4次循环加载卸载所对应的实验应变值及理论值图

应变值/μ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