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的教 师评价 制 度 , 的实 行 往往 以 学 校 为 基 本 单 位 。 它
对教 师进行 “ 分 ” 因 目的不 同 而具 有 不 同 的功 能 。 区 ,
“ 区分 ” 以是对 教 师 进 行甄 别 、 等排 序 , 后 据 此 可 分 然
性, 给教师 压力过 大 , 师 与评 价 之 间关 系 紧张 , 教 很难
“ 区分性 ” 极不利 于教师 的 专业 化 、 , 个性 化 发展 , 教育
质量也 难 以得 到提升 。 二、 区分性 教师评 价体 系的特 点
针 对 当前 教师评 价存 在 的各种 弊 端 , 了能更 好 为 地实现 教师 的专 业化 发展 , 保证 教学 质量 的提高 , 国外 提 出了一种更好 的评价 制度 , 即—— 区分 性教师 评价 。 这种制 度 的前 提是 : 教师 的 发展 水 平 和需 求 是参 差不 齐 和各 具特色 的 , 如果 按 照 统一 的标 准 和方 式 来评 价 教师 , 即使投入 了大量 的时 间和精力 , 其结 果往往 会适 得其反 。学校 领导应对 这些 处于不 同水平 和具有 不 同 需求 的教师进行 有针 对性 的管 理 , 据 教师 的 发展 水 根 平 和需 求采取 一些适合 的措施 并使 之制度 化 。
( ) 调 区 分 性 一 强
调 动大多数 教师 的积极性 。后 者 由于其主 张在没有奖 惩 的条件下促 进教 师 的专业 发 展 , 这种 评 价体 系 虽然 在 大多数教 师 中间产生 了共 鸣 , 这种 评 价却 具 有标 但 准 的模 糊性 、 目的性 和温和性 , 实施起 来则需要 一定 的 投 资力度 , 价者 和评价 对 象需 要 接受 一 定 的专 门培 评
建立健全教师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教师多元评价体系,激励、指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全面推进,然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特别是教师、学校的评价制度尚未健全。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师,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在教师。
2002年,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惟一标准的做法,建立起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一、转变评价观念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价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的功能是管理与奖惩,评价的主体是领导者,评价的方法过分地追求量化,其目的是为了给教师下一个结论,便于进行比较与甄别。
这种评价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申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课程评价中又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由此可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形成性评价。
它不仅关注教师的过去成绩和工作表现,更关注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
发展性教师评价认为,每位教师都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可能性,而评价则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时,要十分重视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实施多主体评价,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思、发展等多重功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构建评价目标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对教师的评价,目标是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激发教师内在发展的动力,使教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三、改进评价方法传统的教师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表现为自上而下的领导评价占主导地位,而教师本人及其同事、学生、家长的参与很少,教师处于被动的被评价地位.这样往往很容易造成教师对评价结果的抵触情绪,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认同.为了适应新的评价理念,体现新的评价目标,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主体单一和过分量化、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做法,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进步的历程.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摘要:文章从我国教师评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了更有借鉴意义的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并在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之上尝试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区分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区分性教师评价;特点;专业化发展一、我国教师评价的现状加强教师评价改革,建立保障教学质量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此,立足于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就要认识我国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
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即一种是指向教师的过去表现,用以检查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为教师的留任、晋升、加薪、解聘等提供人事决策依据的终结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另一种是指向未来,用以改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
前者的弊端在于其终结性和方式上的自上而下性,给教师压力过大,教师与评价之间关系紧张,很难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后者由于其主张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评价体系虽然在大多数教师中间产生了共鸣,但这种评价却具有标准的模糊性、目的性和温和性,实施起来则需要一定的投资力度,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等,仍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由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在我国的根深蒂固,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错误理解以及未能合理选择并使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实施的教师评价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目前的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判断其完成教学任务和参与学校事物的情况,从而作为对其进行奖惩、晋升职称、奖金发放及是否聘任的主要依据。
教师由于害怕不良的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未来的收入,因此会产生畏惧、担心、恐惧甚至憎恨等情绪,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多或少地在心理上抵制评价的进行,甚至在内部产生强烈的矛盾,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性。
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初探

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初探作者:李坤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1期教师专业化是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屑、不肯、不能静心读书学习。
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发展性评价是指在正确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达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的目的。
它不以奖惩为目的,以教师未来发展为目的,关注的是教师的基础背景,重视教师当前的水平和表现,但着眼点在于教师的未来;它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反馈信息,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实现以评价促教师发展的目的。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素质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和师德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其中,教师素质发展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关键,师德评价是保证,绩效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其实质上是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全面评价教师,最重要的是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也纳入到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之中,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三、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进行。
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核心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队伍的建设评价体系是衡量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内容,并指出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重要性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评价体系可以帮助衡量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通过对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发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质量。
二、构建原则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评价标准应建立在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规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全面评估教师的能力和表现。
其次,评价体系应予以区分,不同的教学岗位有不同的职责和要求,评价体系应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再次,评价体系应兼顾教学和研究,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个体差异,不同教师在教学经验、学科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片面评价。
三、评价内容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教育背景和资质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学历和学位,并参加过相关的教师资格考试。
其次,教学能力是评价的核心内容。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再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评价体系应考虑教师在学科研究、学术交流和教学改革方面的表现和贡献。
同时,评估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可能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评价体系可能存在评价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
评价标准的设定应明确具体,避免主观判断和模糊定义。
其次,评估方法可能存在主观性的问题。
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Ke y wor : dsi ci e ta he v l ain ; h r ce it s ta he ’ p oe so a v lp e t ds itn tv e c re a u to c a a t rsi ; e c r c s r f sin lde eo m n
针 对 这 些 问 题提 出了 更有 借 鉴 意 义 的评 价方 式—— 区分 性 教 师 评 价 , 在 总 结 其 特 点 的 基 础 之 上 尝 试 构 建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化 并
发 展 的 区分性 评 价体 系。
关 键 词 :区分 性 教 师 评 价 ; 点 ; 业 化 发展 特 专
所谓 “ 评价 ” 如 《 海 》 , 辞 所述 , 它是 “ 泛指衡 量人 物 或事 物 的价 值 ” 。它 是 一 个 价 值 判 断 的过 程 , 是
一
加 强 教 师评 价 改革 , 建立 保 障 教学 质 量并 有 利 于教师 专业 发展 的评 价 体 系 , 是我 国基 础 教育 课 程
教学 质量 的பைடு நூலகம் 效途 径之 一 。
一
发展 性教 师评价 。 前 者 的弊 端 在 于其 终 结性 和方
种 手段 , 目的主要 在于 能够准 确 、 学地对 每个 教 其 科
师的 工作质量 进行价 值 判断 , 为每个 教师 改进工作 , 为教 育行政部 门及 学校 领导改 进 和加强教 师队伍 建 设提供 可靠 的信 息 和 资料 , 为 决 策 的依 据 。实 践 作
证明, 实施教 师评价 是促 进教 师素 质提高 、 证教 育 保
师的专业 发展 和提 高 教学 效 能 。 教 师 评价 作 为一 …
以构建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发展 , 这种 评价体 系虽然在 大多数 教师 中间产生 了共 鸣 , 但 这 种评价 却具有 标准 的模糊性 、 目的性和温 和性 . 实施起 来则 需 要一定 的投 资力度 ,评价者 和评价对 象需要接 受一定 的专 门 培训等 , 仍 未能取 得预期效 果 。
前者 的弊端在 于其终 结性和方 式上 的 自上而下 性 ,给教师 压
力过大 , 教 师 与 评 价 之 间关 系 紧 张 , 很 难 调 动 大 多 数 教 师 的 积 极 性 。 后 者 由 于 其 主 张 在 没 有 奖 惩 的 条 件 下 促 进 教 师 的 专 业
师: 经 验教 师也称 资深 教师 、 成熟 阶段 教师 , 指4 年 或 以上教 龄 的、 工作 表现 良好 的教 师: 问题教 师也 称调整 阶段 教师 或者 求
教师更 好 、 更 快 的发 展 .
于 不同水 平 和具有 不 同需求 的教 师进 行有 针对 性 的管理 . 根 据 教师 的发展 水 平 和需 求 采取 一些 适 合 的措 施 并使 之 制 度
化。
( 三) 要制 定科 学的评价指标 。科学 的评价指 标既能 实现
对教 师绩效 的有效 评价 . 又能促进 教师 的专业 化发 展. 由 于 教
后者由于其主张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评价体系虽然在大多数教师中间产生了共鸣但这种评价却具有标准的模糊性目的性和温和性实施起来则需要一定的投资力度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等仍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理论 前 沿 2 0 1 3 年第 1 2 期
以构 建教师 评价体 系促进教师 全面 发展
教师评价体系建设方案分享

教师评价体系建设方案分享一、背景介绍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教师评价体系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分享一种教师评价体系建设方案,介绍其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二、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1.客观公正:评价指标要具有客观性,避免主观评价产生的不公平问题。
2.全面多元:评价指标要涵盖教师教学、科研、师德等方面,并兼顾正面和改进需求。
3.科学合理:评价指标应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能够准确反映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4.激励导向:评价结果应能够激励教师积极进取,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三、教师评价指标的确定1.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学生学习成果、听课评价等等来进行评价。
2.科研能力: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来进行评价。
3.师德师风:包括师德守法、师德德行等方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评价来进行评价。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1.教学能力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要高于其他指标,因为教学是教师的核心任务,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科研能力的权重要适度,因为科研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不应因此忽略教师的教学工作。
3.师德师风的权重要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相比较低,师德师风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但不应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五、评价指标细化和操作化1.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并细化为具体的评价标准。
2.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应包括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具体细化。
3.师德师风的评价指标应包括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尊重学生权益等方面的内容,并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要求。
六、评价过程与反馈机制1.评价过程应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等环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结果,并提供给教师参考。
2.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并明确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教育事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因此,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探寻一些有效的途径。
1.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专业发展培训,可以让教师接受更为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培训,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变化。
这些培训可以包括师德与教育法律政策的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方案的训练、教学方法与教学战术的训练等。
当然,短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长期的发展与学习则是教师实现专业化的关键。
2.提供专业学术支持与资源教师的专业化离不开学术上的支持,这就要求学校和管理部门加强对教师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开展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例如期刊文献、研究资源、研究经费等方面,让教师能够接触最新的教育发展动态,以提升专业水准。
3.推进教育信息化在现代教育发展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让教育变得更为高效、便捷和有效。
教师应在这一方面有所准备和积极提升自己。
教育信息化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补充了通过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的空白。
不论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信息化都可以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其能够更为敏捷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4.构建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构建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成果反映到评价体系之中,从而更好地激励教师发挥其专业化的优势。
教育部力推的2019年《基础教育基本国情报告》指出,“通过严格有效的教师考核,可以在背后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发展相结合,鼓励和激励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化,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事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很多,但其基础和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程度,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这就是说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考核评价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校要关怀、体贴和爱护教师,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实现“以人为本、‘严’‘和’兼融”的管理思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责任心得到充分发挥,激发教师自发的、创造性的、高效的工作热情,保证学校教师的良好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面就从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方面,探索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终身研究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终身研究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善于研究,养成终身研究的惯。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建一种研究氛围,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并要做好读书笔记;教导处提供教育教学理论或其他研究资料供教师研究;学校要求每周坚持到教师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拓展专业常识。
学校定期对教师的研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教师们通过读书、研究,获得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创新的常识和能力。
二)完善教学研究与反思制度1、学科教研讨论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教学讨论活动,就某一问题开展讨论,共商解决办法,在组内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2、研究汇报制度教师凡外出听课研究,回来后要向学科组汇报研究体会,把学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向大家介绍,以便组内其他教师借鉴。
3、听课评课制度学校每周组织名优特教师树模课和青年教师的观摩课,要求本学科教师必须听本学科教师的课,每周必须听一次课制度,并每周开展评课制度,全校教师要跨学科互相听课、互相研究、互相假鉴。
学校每期末组织一次“教学研讨日”活动,让骨干教师、教研组长、青年教师说课和上教学公布课。
构建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

ii - i4 ;】 ll f—
。 。。 。 。 ,
师 德 建 设
构 建 多元化教 师评 价体系
贾 蓓 蓓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 学院 南京 2 1 ) 1 0 0 5
摘 要: 目前 , 国 高校 普遍采 用的教 师评 价体 系存在 着评价 目标 功利化 。 我 评价 内容 简单化 . 评价 标 准统一化 等 问题 , 已不能完 全适应 教育教 学发展的需要 。 本文针对这一现 象, 引入 区分性教 师评价及 发展 性教 师评价 理念 , 图将二者融合形成新的 多元化 的教师评价体 系, 试 进 一 步推 进 我 国教 育 事 业 的 长 远 发 展 。 关键词 : 区分性 发展性 教 师评价 中图 分类 号 : 7 G 1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9 9 ( 0 9 1 ( ) 0 3 — 1 1 7 - 7 5 2 0 ) 1b 一 2 4 0
多元 化教 师评 价的 目的 在于 把教 师评 价 从 简单的鉴定 、 拔的手段转 变为促进教 师个 选 人专业发展 , 集激励 、 引导和教育为一体的专业 服务 。 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 、 不同的教学任务以 及教 师 自 身成长的不 同阶段 , 采用多层次化 、 多 元性的评价标准。 首先肯定教师的成绩 , 教 发现 师的特 长 , 同时为 改进工作提 出明确标准和 反 馈信 息 , 帮助教 师确立 自我发展 的 目标和未 来 专业发 展方 向, 引导 教师将个人价 值与社会价 值相融合 , 促进个人受益与学校受益相融合。 其 1 我 国现行 教 师评 价 制度 的弊 端 次, 多元化 教师评价更 注重定性分析 和系统方 1 1评价 内容狭 隘 . 不仅强调结果性 评价 , 更重要的是做 目前我 国的 教 师评价 以提 高教学 效能 为 法的应用 , 强调完成 工作的 质 主要 目的 , 注重反映教 师教育教学与研 究的显 到全程评价 和全方位 评价 , 性结果 , 忽视了对教 师的教学能力 、 创新 精神 、 量和发 展过程 。 心理素质以及情绪 、 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 不 重视教 师的发 展和进修 , 遏制 了教师专业 发展 3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元化评 的内在需 求和动力 。 价体 系 1 2评 价方式呆板 . 我 们的评 价应 当让 教 师 了解 自己教学 中 以 量化 考 核 为主 , 习惯 于 用数 据 的 形 式 的长处 和不足 , 促进教师提高 自己的专业素质 、 对教师的工作 状况做出结论性 评价 , 很少采 用 教学技 能, 进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学 体现 教师素质要求 的新的评价手 段。 用统一 的 校 则要通过评价获 得的真实信 息 , 根据教 师的 标准衡量所有的教师 , 过多强调共性 , 忽略个体 教 学现状和个人需 求 , 帮助教 师制定具有针 对 差异和个性化 发展 。 性 的个人发展 目 , 标 为教 师提供 进修培训或 自 13评价 主体片面 . 我发展的机会 , 高教师履行 工作职责的能 力 提 采用 他 人评 价 的 方式 , 视 了教 师 自我 和 水 平 。 忽 评价的价值 , 教师仍多处于 消极被动地位 , 尚未 3 1 建 立 、健全差 异化 的教 师评价 体系 . 形成 多主体共 同参 与、 交互作 用的评价模 式。 高校 应 根据 不 同 的专 业 和学 科 特 点 , 设 14 评价功 能偏颇 . 置不同类别的教学、 科研 岗位 , 并制订 出差异化 过 分 强 调评 价 的奖 惩 功 能 , 视 以教 师 的教 师评价 体系 。 忽 每个 教师可以根据 自身的特 全面发展为核 心的发展功 能, 忽视评价者 积极 长和优势选择 相应的 岗位 , 或者在不 同的聘期 的反馈与被评价 者积极的认 同 , 使评价结果 导 选 择 不 同的 岗位 。 向作用得不 到充分发挥 。 高校教师不只承担教学 、 科研工作 , 还必须 承担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科建设 、 主任等 学 班 2 多元化 教 师评价 体 系 的特点 工作。 服务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因而对 2 1强调 区分性 . 此 项工作也必须做 出评价 。 应将 教师服务工 作 教 师 在 个性 心理 、 业素 养 、 学 风 格 的内容 、 职 教 工作量的比重予以明确 , 并纳入教师评 和 工作背景等方面都 存在较大的 差异 , 教师的 价体系之 中, 使服务工作趋向规范 , 也有利 于 这 发 展水 平和需求是参 差不齐的 , 如果 按照统一 进 一步增强教 师的责任感 。 的标准 和方式来评价 教师 , 即使投入 了大量的 3 2关注不 同阶段教 师的特点 . 时 间和 精 力 , 果 往 往 会 适得 其 反 。 结 般情况下, 根据 教 师 职业 生 涯 发展 阶 “ 区分 ” E 的在 于承认差 异的前提 下 , 的 t 突 段的不 同可以分为 : 新教 师、 资深教 师、 处于 困 显教师的 主体 性和教学的 真实性 、 全面性和 复 境 中的教师。 新教师指参加 工作l l年的教 师;  ̄3 j 杂性 , 眼于 教师更好的发展 和在学校 中建 立 资深 教师指 有4 或以 上教龄 的 、 着 年 教学成绩 不 个互相 关心 和合作的氛 围。 教师评价 的直 接 是相 当突 出的教师 ; 处于 困境 中的教 师指 已通 目 是要在评价 中尊重个性差 异和多元价值 , 过 初任教 师终 结性评估 , 其后又 出现 不胜 任 标 但 在承认差异的前 提下 , 辨析教 师工作的是非优 或其他影 响教 学情况的教 师。 高校应针对 不同 劣, 保证学生学业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具体 教师群体 甚至 个体的特 点, 制定适合教 师个 人 来说 , 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师 , 确定不同的发展 目 发展的不 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 方式 , 对面 临困 标, 采用不 同的方 法 , 提供最适 当的方式 , 使教 难 的教 师应提 供一定 的帮助 。 师在最 适合 自己成长 的环境 中获得 最佳发展 。 3 3 制定 科学 、可行 的评 价指 标 . 2 2注重发展 性 . 应针 对不 同职 业生涯 发 展阶 段的 教师 确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引言:教师评价制度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科学、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制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为此,我们应该制定并实施一套具体的教师评价制度。
一、建立教师职业发展评价体系1.1 设立教师评价委员会:成立评价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构成,负责教师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1.2 制定教师评价指标: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绩,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水平、科研成果、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二、建立教师绩效考核机制2.1 设计评价流程:明确评价周期和评价步骤,包括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环节,确保评价程序的公正和透明。
2.2 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包括教学质量、教研成果、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2.3 引入多元评价方法:除了学校内评价,还可以引入外部专家评价、区域教育部门评价等,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构建培训与发展机制3.1 加强教师培训: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教师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3.2 鼓励教师研修交流:支持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学交流活动等,促进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3 建立职业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个人意愿和能力,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四、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与有效4.1 加强数据收集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整理和管理系统,确保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2 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向教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提供改进意见和指导建议,帮助教师提高专业能力。
4.3 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制定激励措施,如薪酬激励、晋升等,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以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结论: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学习机会。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获得不断的学习机会,并通过专业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政府和学校应提供足够的经费和资源,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课程、研讨会和研究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估,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奖励。
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和补助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和教学,激发教师的专业热情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和教育研究项目。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研究团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建立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五、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
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包括职业规划、晋升和职业培训等方面。
学校可以为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有政府、学校和教师本身的努力与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政策支持;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培训和评价机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机会;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构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

1 . 自评 和 他评 相 结 合
教师 自评 指教师依 据评 价原 则 , 对 照评 价 内容 , 并 在 自我认 识和 自我体验的基础上 , 主动对 自己的工作 表
现做 出评 价 , 并 确定 自己的 发展 需求 , 制 定发 展 目标 。 教师 自评是一个 自我反省 、 自我提 高的过 程 , 教师通 过 自我评价 , 对 自身 在教学 中的成绩 和不足 进行 总结 、 分 析、 反思 , 对以后教学 工作 的改进 方 向有 一个 较为 清晰
一
、
构 建 评 价 方 式 多样 化 的 教 师 评 价 机 制
评价关 注的是 活动过 程 , 不 以区分评价对 象的优 良程 度 为 目的, 不对被评对象 进行 分等 鉴定 , 其 主要 目的是 明 确 活动运行 中存 在的问题 和改进 的方向 , 及 时修改或 调 整活动计 划 , 以期获 得更 加 理想 的效果 。终结 性 评 价
教 师更 全 面地 了解 自己 和他 跟教学 相关 的个 体 ,,
为 自己以后 的教学 和发展提 供参考。在对 教师的教 等, 他评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 自己。在教 育教学 人 , 育教学评价中 , 既要重 视对教 学过 程 的评 价 , 也不 能忽 评价 中, 只有将 自评 和他评 进行 良性结 合 , 多方 听取他 二者 的有 机结合有助 于教师教学 人意见 , 才能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 素质 和水平 。同 视对教学效界的评价 , 时, 在评价的过程 中还应该 建立 申辩机 构 , 因为 在他评 水平和专业化发展 的提 高 , 有利 于教 师积极性 的发 挥 , 过程 中, 难免会出现 由于误 会 而造成 的不正 确评价 , 如 对教师的评价也更真实 、 公平、 合理 。
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碰到了许许多多新情况,出现了各式各样新问题,遇到了形形色色新矛盾。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其中,特别是伴随而来的在教师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出现的新矛盾需要学校亟待研究解决。
我们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
基于此,我校于2004年把新课程下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
该课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因为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关系到学校能否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没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
一、我们的做法伴随着新课程的的实施和教师聘任制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对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取得有关教师工作可靠的、综合的和最新的信息,以促进有效的业务支持和发展,最有效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就必须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但广大教师对传统评价更多的是担心和惧怕,因为在以往具体实施中,学校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关于教师的评价当作是对教师的测量、鉴定和比较,把教师分出等级或排个顺序。
作为教师中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更容易受这种旧的评价体制的打击,因为青年教师阅历浅,人际关系欠稳定,同事之间竞争加剧后对他们的环境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而他们对自我的期望往往又较高,在较高的角色期望与“底层”的学术、经济、社会地位之间徘徊,焦虑与困惑就接踵而来。
学校对他们的评价和给他们的工作定位、工作方式带来的震动很大,势必影响他们对自我能力、德行、价值的评价,使他们在对自我和外界的肯定与否定中陷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评价教师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做法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做法一、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应该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学习机会。
例如,举办专业发展研讨会,教师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引导教师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二、建立专业发展导向学校应该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路径,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习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如研究其中一学科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专业发展考核机制,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纳入考核体系,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在教师招聘中,学校可以设立专业评审委员会,通过面试、演讲和教学观摩等多种方式,选拔具有良好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训项目,提供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和资源。
四、建立合作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互助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平台可以提供教学资源、教案、教学方法和教材等共享,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材,并向其他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这样,教师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五、加强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考核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通过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六、加强教育研究支持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教育研究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研究。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资助教师的教育研究,给予其时间和资源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研究水平,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
总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建立专业化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作共享平台,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教育研究支持等,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策略研究引言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专业发展体系1.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内容多元、形式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
定期开展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促进教师持续学习和成长。
2.鼓励和支持教师组织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学科教研、区域教研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理念的提升。
3.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营造促进教师发展良好的道德氛围1.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体系:改变以教学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传统模式,建立多元化、多维度评价体系,考察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创新、学生成长等方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高尚师德,树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风清气正的教风学风。
3.构建师徒结对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成长,传承经验,促进代际传承和快速成长。
三、利用现代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1.推广信息化教学: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师提供便捷快速的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和管理平台,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2.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借助网络平台、教学软件等工具,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拓展学习空间,提升学习效果。
四、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1.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教师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开展的措施我校现有教师17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15人,学历达标率100%。
都是小学高级职称,共有3名专职教师〔2名体育、1名音乐〕。
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在我校的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创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环境,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
我校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适时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暑期师德集中培训会,开展师德“教育月〞、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表彰师德标兵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
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师德建设的意见。
我校严格治理“三乱〞现象发生,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发生。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引领,现身说法,向专业化开展。
我校屡次请区教研员及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每次教研活动及时安排有关教师全程学习——观摩课例,听取专家对课的精彩评析。
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
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骨干引领,全方位互动,加快教师同步开展。
学校成立帮扶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经验交流、示范课、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等形式,通过名师的传授、交流、示范、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开展提高,做到整体学科的同步开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梯队建设,真正实现教师同步开展。
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省、市组织的讲课、论文评比等活动中,都取得斐然的成绩。
〔3〕、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评价体系建设规划

教师评价体系建设规划一、评价体系的意义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一环。
它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教师评价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评价体系的目标教师评价体系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帮助教师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成果,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评价内容的设计评价内容的设计应全面反映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质量。
除了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方法等方面外,还应考虑到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学科知识等因素。
四、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可以采用教学观察、学生评价、教案评审、教师档案评估等多种方法,以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是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评价结果应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包括对教师的培训、奖惩、晋升等方面的决策。
六、评价体系建设的难点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难点,如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以便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
七、评价体系建设的路径评价体系建设的路径应围绕评价体系的目标展开,实行科学的管理和配套的政策。
要加强评价指标的研究,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评价,建立健全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
八、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引领。
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指导和监管。
九、评价体系建设的推广评价体系建设应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可以通过开展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加强评价体系建设的交流与合作。
十、评价体系建设的效果评价体系的建设应通过实际效果来验证。
在评价体系应用的单位,可以进行定期的评估,以了解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及其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区分性 教师 评价 制 度 ( ieettdTahr — Dfrnie ece f a E
vlao y e a t nSs m)最早是2 世纪末2世纪初美英两 ui t 0 1 国在反思传统评价弊端 、倡导发展性评价的背景下 产生的。由于教师职业有着 明显的生命周期 ,处于 不同职业生涯阶段 的教师有着不 同的发展水平和专 业需求 ,不同教师群体和个体在现实中所遇及的问
题 、 趣 、 势 和需求 也 各 具差 异 。这样 , 国在 强 兴 优 两 调促 进教 师 专业 成 长 的发 展性 评 价 理念 的过 程 中 ,
同群体的教师作出了相应的变化 。以不同教师群体
或个 体 所设 立 的个 性化 评 价计划 为抓 手 ,该模 式 区
分出了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①针对新教师 ( 见习 期教师或非正式教师 ) : 的 管理者及指导教师通过辅 导、 观察 、 分析 、 与新教师会谈等方式对新教师提供 支持 ,以促进其专业成长与发展 。评价者在对教师 评价时 , 第一年选择教学中的1个最重要的部分 , O 第 二年增加另外 的6 个部分 , 第三年再增加6 个部分 。圆
师第 一次 尝试 了一种 教师 区分 监督过 程 ,实验 取得
②针对获得任职资格的教师 ( 职业的或获得终身资
格 的 ) : 这个 方 案 中 , 的 在 已获 任 职 资 格 的教 师有 较
强 的自主权 ,可以选择一种得到 自己与管理者一致 同意的评价方式来促进 自 身的专业发展。 这种评价方
森( aisnC ) 0 0 D ne o , . l 于2 0年推出了《 加强专业实践 的 教师评价》 一书。如今 , 这种 区分性评价制度在美国
的各 个 学 区得 到 了越来 越 多 的推 广 和应用 。 以D ne o/ Gel aisnMc ra模式 为例 ,评 价 标 准 因不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文章从我国教师评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了更有借鉴意义的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并在总结其特点的基础之上尝试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区分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区分性教师评价;特点;专业化发展
一、我国教师评价的现状
加强教师评价改革,建立保障教学质量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此,立足于教师评价改革的实践,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就要认识我国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
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即一种是指向教师的过去表现,用以检查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为教师的留任、晋升、加薪、解聘等提供人事决策依据的终结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另一种是指向未来,用以改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
前者的弊端在于其终结性和方式上的自上而下性,给教师压力过大,教师与评价之间关系紧张,很难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后者由于其主张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评价体系虽然在大多数教师中间产生了共鸣,但这种评价却具有标准的模糊性、目的性和温和性,实施起来则需要一定的投资力度,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等,仍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由于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在我国的根深蒂固,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错误理解以及未能合理选择并使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实施的教师评价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目前的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判断其完成教学任务和参与学校事物的情况,从而作为对其进行奖惩、
晋升职称、奖金发放及是否聘任的主要依据。
教师由于害怕不良的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未来的收入,因此会产生畏惧、担心、恐惧甚至憎恨等情绪,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多或少地在心理上抵制评价的进行,甚至在内部产生强烈的矛盾,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性。
其次,以往的教师评价过于形式化或片面追求量化,用某种僵硬、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使评价对象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而为这种尺度所操纵,这样,评价对象作为评价客体缺乏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这样的教师评价未能考虑到教师的“差异”,缺少评价各要素的“区分性”,极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个性化发展,教育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的特点
针对当前教师评价存在的各种弊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国外提出了一种更好的评价制度,即——区分性教师评价。
这种制度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水平和需求是参差不齐和各具特色的,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价教师,即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学校领导應对这些处于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根据教师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采取一些适合的措施并使之制度化。
(一)强调区分性
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是一种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明确的教学标准、差异的评价程序以及专业的评价者来保证教师素质和工作绩效的监督模式。
这一评价制度属于针对教师个人或群体进行评估的教师评价制度,它的实行往往以学校为基本单位。
对教师进行“区分”,因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
“区分”可以是对教师进行甄别、分等排序,然后据此给予奖惩。
而我们这里讲的“区分”,有“差异”的意思,“区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选拔而区分,不是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着眼于教师
更好的发展和在学校中建立一个互相关心和合作的氛围,让教师不再厌倦评价,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成功。
总之,区分评价的维度包括教师评价者职责的区分、评价对象的区分、评价标准的区分、评价时间的区分和评价方式的区分等。
有人将这一特点概括为“建立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师评价体系”。
(二)注重发展性
区分评价也不是为了简单地取悦教师而使评价易于操作,而是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真实、全面和复杂性,要使评价真正照顾和服务于每一位教师。
在这种理念支撑下,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被认为似乎最好的评价模式,可能并非适合于所有教师。
总之,区分性教师评价的直接目标不是要比较出教师的高低,而是要在评价中尊重多元价值和个性差异,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辨析教师工作的是非优劣,实现保证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个评价目的,即针对不同的教师,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提供最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在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
所以,在此提出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其实就是发展性教师评价进一步研究的结果。
三、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区分性评价体系
(一)要充分认识区分性评价的作用
从学校层面讲,应充分强调区分性评价的作用,树立“评价是帮助教师发展、保证教学质量的手段”的理念,评价的目的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辨析教师工作的是非优劣,实现保证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实现教师自身发展及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可行的区分性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是统一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要充分关注不同阶段教师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新教师、经验教师、问题教师。
新
教师即初任教师,指参加工作1-3年的教师;经验教师也称资深教师、成熟阶段教师,指4年或以上教龄的、工作表现良好的教师;问题教师也称调整阶段教师或者求援阶段教师,指处于困境中的教师,成熟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没有达到学校最低标准的自动转入调整阶段。
当前一般学校的新老教师及问题教师评价考核在考核标准上趋于一致,以结果和工作成效作为绝对评价指标,这样往往不利于新教师的成长,问题教师的发展及经验教师的提高,不利于激发不同层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要求评估要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甚至个体的特点,制定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评价方式。
也就是说,教师评价要兼顾教师的差异问题,促进教师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
科学的评价指标既能实现对教师绩效的有效评价,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由于教师在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评价不应也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种标准,而应根据这种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教师群体或个体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性。
(四)要充分注重评价的可行性
任何一个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都必须具备简单易行、方法科学、成本低、收效显著的特点。
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其一,必须逐步推展开来,减少运作过程中的阻力以先试点开展为主,待时机成熟收到一定成效后再深入全面展开。
其二,必须使目标细化分级,使得评价客观公正,效果突出,把握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变化趋势,采取“密级勤晋”的策略原则,使评价目标相对容易达到,便于测量,减少争议,也让人人都能看到进步。
(五)要建立多元、全面的评价体系
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仍需要多元的评价主体以及全面的评价途径。
当前通常教师评价主体构成有学校领导、同行、教师自己以及学生、家长,这种多元的评价主体让教师从多个角度获得有关自己教学的信息,更能清晰地从评价结果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有更加客观的认识;更好地发挥自评的作用,促进自我发展。
同时多元的评价结果也是学校对教师全面认识的一个依据和参照,从而为学校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规划。
全面的评价体系实施必须要做到“三全”,即:(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
不仅要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而且要注重发展的过程。
(2)全过程控制。
发挥过程关注的督促、关心和指导作用。
(3)全员性。
不同层级的人员都参加到这个工作体系当中,并对评价内容负起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8.
[2]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4-115.
[3]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