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19.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青山不老名师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名师课堂实录

青⼭不⽼名师课堂实录 青⼭不⽼这篇课⽂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好好引导学⽣读懂⽂章。

⼀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青⼭不⽼名师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

青⼭不⽼名师课堂实录第⼀课时 ⼀、导⼊ 师:同学们,印第安⼈对⼟地的热爱让我们感动,那⽚⼟地如此美丽,如此温馨,令⼈向往。

其实在我们⾝边也有着这样的美景。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欣赏到的美景吗? ⽣:美丽。

⽣:这⽚树林⽣机勃勃。

⽣:这是⼀⽚美丽的,富有⽣机的青⼭。

…… 师:窗外满⼭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景⾊真优美。

那让我们⼀起读⼀读,感受它的美丽吧。

⽣齐读第⼀⾃然段。

⼆、初悟奇迹 师:这么富有⽣机的美丽树林到底在哪呢?认真预习的同学。

肯定知道。

⽣:中国的晋西北。

师:同学们,那我们就⾛进晋西北,看看哪⼉除了这美丽的青⼭,(板书:青⼭) 还有些什么。

请同学们浏览全⽂。

⽣看书。

师:你能⽤⼀个词来说说此刻内⼼最强烈的感受吗? ⽣:了不起! ⽣:惊叹! ⽣:佩服。

…… 师:真的很会读书,你们都能读出⾃⼰的感受。

如果这些感受只能⽤⼀个词来表达那就是——⽣:“奇迹”。

师: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奇迹呢?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

师:3700亩啊,我们的学校那么⼤,他的创造者竟然是⼀个—— ⽣:瘦⼩的⽼头。

⽣:81岁⽼头。

⽣:⼀个拄着拐杖,慢慢迈步的⽼⼈。

师:难怪作者这样感叹“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我对⾯这个⼿端⼀杆旱烟袋的瘦⼩⽼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出⽰幻灯⽚)让作者感叹的不仅因为创造奇迹的居然是个⾼龄⽼⼈,还因为是在如此险恶的地⽅。

那到底是怎样险恶的地⽅呢?请默读课⽂,寻找答案。

青⼭不⽼名师课堂实录青⼭不⽼这篇课⽂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好好引导学⽣读懂⽂章。

⼀起来看看店铺整理的青⼭不⽼名师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2.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2.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4.分析课文表达手法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学习生字词5.1教师逐个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5.2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5.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用法。

6.合作学习6.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自然段进行学习。

6.2各小组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自然段的理解。

6.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四、课堂实录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陆良县三岔河镇寺脚学校《青山不老》课堂实录教师:保家凡16、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来看——3、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静静的看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4)朗读指导: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进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课件出示:b.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d.课件点击数字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我们平常上课的教室又有多大?(50平方米)(3 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万个教室差不多大。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分析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分析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分析
《青山不老》是中国古代的一首名篇。

这篇课堂实录以学生问老师关于这首诗的问题为主线,分析了《青山不老》这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使学生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提问了《青山不老》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老师回答说,《青山不老》主题是人生长久不变,而自然界一切都在变化。

诗中以青山为象征,表达了对人生长久的追求。

老师解释了“青山不老”这四个字的意义,指的是人生中的追求与坚持,它们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接下来,学生们进一步提问了诗中的意境是什么。

老师回答说,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描述自然变化的细节,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中描述的山水景色使人感受到了宁静和美好,而这种美好与人生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进一步突出了《青山不老》这个主题。

学生们还问到了诗中的一些艺术特点。

老师指出,《青山不老》运用了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

对比的手法体现在诗中青山与世事变化的对比、人的追求与自然的变化的对比等等。

而象征的手法体现在诗中的青山象征了人的精神追求与坚持,而年岁变化则象征了自然的无情变化。

老师还解释了诗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出,《青山不老》这首诗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们通过提问和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这首诗的主题、意境和艺术特点。

这种互动也激发了学生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究的欲望。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先板书"老"字)孩子们,这个字大家都认得吧?生:认得。

师:我们知道,“老”字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比如说年老、老人等,你们又听说过用"老"来形容山的吗?生:没有。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青山不老》(板书:青山不老)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大家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老人,讲他在山上种了15年的树,创造了一个奇迹。

师小结:看来你读懂了课文。

是啊,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学习生字词。

师:好,接下来,邓老师来考考大家字音读准了没?课件出示:好词语超市土炕肆虐盘踞恭敬归宿淤泥领悟荡漾三番五次风雨同舟师:谁愿意大胆地读一读超市里的好词语?生1:(读词语)生2:老师,他读错了,应该是盘踞,第四声。

师:首先老师要表扬邓言浩,有勇气,读得大声,很不错。

但是有一个字音读错了,刚刚杨威提出来了,希望你改正。

接下来,全班齐读这些词语,一个读两遍,横着读,开始。

学生齐读词语。

师:接下来,男女比赛读,男生读一个词语,女生读一个词语,开始。

男女比赛读词语。

师:你觉得这里面哪个字比较容易出错写,你想提醒大家。

生1:“虐”字,下面部分容易写错。

师:谢谢你的提醒,你上来教大家写,其他的同学跟着代心成写。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语言虽然生动,但距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易理解。

尤其是我们南方农村的学生对防风护林带、林网等专有名称和北方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干旱、霜冻、沙尘暴等,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优美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激发环保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策略《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这一理念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本课拟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1.略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环保意识、说议结合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棵师:今天老师来跟同学们上一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看了这视频你想说些什么?生1:由于人类的砍伐,让我们人类的地球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沙漠……生2:由于人类不爱护环境,让很多树木都失去自己的家园。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优秀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优秀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优秀7篇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肆虐、盘踞、绿洲、淤泥、治理、归宿、风雨同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不屈不挠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搜集资料,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图片,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学习上一篇课文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出示课题、图片。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⑴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品读课文,感受奇迹交流:81岁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呈现:壹伍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指导朗读,交流朗读体会:着重引导抓住句子中的这些数字。

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描写到了老人创造的这个奇迹?默读,交流,呈现: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他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四、研读课文,感受创造奇迹的环境和过程1.感受大环境的险恶。

呈现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的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青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自然地过渡到本课主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描述的环境变化和人物品质。

3.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章,并关注关键词句,深入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发言,开拓思维。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6.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为今后的环保行动打下基础。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文章内容,还拓展了思维,增强了环保意识。

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具体的教学环节分析如下:*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青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 初读课文环节:学生通过自己概述文章主要内容,锻炼了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点评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环境变化和人物品质,为接下来的教学重点做了铺垫。

* 品读环节: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学生深入理解了青山不老的含义,同时也锻炼了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 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师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了本课所学知识,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青山不老》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幻灯1)(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沙尘场面)生:荒凉、贫瘠的土地生:……师: 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能想象到这两副图是同一地方吗?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看法。

(出示幻灯2)生: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师: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如此恶劣的地方会变为绿洲,太不可思议了生:谁是这片土地的改造者?生:通过什么方式把荒漠改造为绿洲的?师:让我们走进课文《青山不老》去寻找答案吧!(出示幻灯3) 师:请同学们以组交流、订正课前的预习作业生:交流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师:概括地表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师: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呢?(读文用——画出来)生:(读、画、说)(出示幻灯4)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生:很长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不过60~7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师: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生:伟岸、高大。

生:老人值得尊敬、学习。

师: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的这一奇迹呢?(出示幻灯5)师: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生:(读句子)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生:(说意思)……师:想象一下,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恐惧师:这位瘦小的老人,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师: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生:……师:尽管老人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他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7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7篇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难点】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设流程】一、导入课文师: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

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1.自读课文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

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生:1.外表:旱烟瘦小2.年龄:65813.居住环境:孤独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受老人的壮举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

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预设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师生:①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少泪水读②十五年,他失去了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伴,却来不及说一声再见读③十五年,多少次梦中惊醒,多少次泪如雨下,却无助孤独读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⑴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2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2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2篇Teaching record of "green mountain is not old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青山不老》教学实录2、篇章2:《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章1:《青山不老》教学实录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

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青山不老》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忆"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两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先板书"老"字师:同学们,这个字大家都认得吧?(认得)我们知道,老字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比如说年老、老人等,你们又听说过用"老"来形容山的吗?(没有)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板书:青山不老)我们一起来读下题目--青山不老。

这篇课文取材于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答)师:那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题目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什么内容。

(起生读)师:读完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师:对,课文就是讲了一个81岁的老人,从六十五岁开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绿洲奇迹的故事。

(板书:创造奇迹--绿洲)师:下面老师想请7位同学来再读一次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并找出让你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岁数大了的句子。

(点名读)师:谁找出了写老人年老了的句子了?举手。

生答(生答时师重复,加深理解)。

师板书:五人离世、老伴过世、自己81岁、再也出不来--艰辛。

注意:理解词语"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师:老人的女儿三番五次来清老人去城里享福,老人却不去。

为什么?为什么老人宁愿留在这沙尘暴肆虐的地方也不愿意去城里享福?是为了他自己么?师: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老人还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奇迹。

当时大环境是怎样的?(生答)板书:干旱、霜冻、沙尘暴--恶劣。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重点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师: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词语,我用个填空题考考大家。

(出示)_____不老生:天地不老。

生:时光不老。

生:青山不老。

师:大家积累的词语真丰富。

天地不老,时光不老,我们会老,但青山为什么不老呢?我们跟着记者梁衡走进课文《青山不老》,看看晋西北的一位老农如何让青山不老。

(板书课题,生齐读)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大家读读导读提示。

(生读)师:课前导语告诉我们学习任务是什么?生: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师: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一位晋西北的老农在恶劣环境下种了很多树,绿化了一片荒山,创造了人间奇迹。

生:老人不怕累,用十五年时间种树,作出了不起的贡献。

师:大家都很会思考。

看我归纳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文讲述了一个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____,义无反顾地用_____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_____的感人故事。

(生补充:山野老农、恶劣、艰苦、十五年、一片绿洲)师:大家不难看出我用了“人物+环境+时间+结果”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

(生齐读主要内容)1.聚焦一组数据,发现奇迹。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生快速默读课文)生:第4自然段这样写——“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迹?师: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奇生: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0课 青山不老 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0课 青山不老 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概括地表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读文生:交流师:小结师:(引)肆虐的风沙抵挡不住老人坚定的信心,满坡的翠绿是老人恒久相守的理想。

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吧!(课件演示)1.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沙尘场面(画外音)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得被迫搬迁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扶老携幼,背景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课件演示)2.(改造环境)虽然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园。

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即使肆虐的风沙把他们的劳动一次次毁掉,即使干旱、霜冻不时冲击他们本已贫困的生活,但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绿意无限眷恋,使他们义无反顾,终于,一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的绿洲屹立在黄土之上,出现在世人眼前。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如此恶劣的地方会变为绿洲,太不可思议了生:老师,我觉得太神奇了!(三)品析重点词句,解读奇迹师:是啊!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亲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

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呢?(读文用——画出来)生:(读、画、说)(课件出示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青山不老》课堂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教学实录一、链接专题,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印第安人对他们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令我们感动。

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现在我们研究《青山不老》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他的什么事?生自读思考,生答略)师小结:是啊,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师: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勾画,做批注,朗读)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这是一片美丽的青山。

生2:这里是树的海洋。

生3: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青山。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生1;我从第5自然段知道这里的树长得很好,很粗壮。

生弥补答:这是一片茂密的青山;这是一片美的青山;这是一片挡住洪水英勇的青山。

)师:这段中,老人深情地说了什么?生读“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师:两米有多厚?联系实际感知两米有多厚,生情不自禁惊叹“哇”)师:这两米厚的淤泥是怎么来的?生:树挡住的。

师:要是没有这片林子,又会怎样呢?生:洪水来了有泥石流。

生:土就会被冲走,那样原本肥沃的土地就会变得贫脊。

师:对,这就叫水土流失。

有了这片林子就守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正如书上所说……生齐读“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是啊,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守住了这片土就守住了什么?生1:守住了这里的庄稼.生2;守住了我们的家园。

生3:守住了保存的希望。

师;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二〉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师;是谁创造了这片青山?(生答:一位山野老农。

青山不老 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 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让我们感动,那片土地如此美丽,如此温馨,令人向往。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这样的美景。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欣赏。

师配乐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欣赏到的美景吗?生:美丽。

生:这片树林生机勃勃。

生:这是一片美丽的,富有生机的青山。

生:这里的绿意盎然。

师: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景色真优美。

那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它的美丽吧。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初悟奇迹师:这么富有生机的美丽树林到底在哪呢?认真预习的同学。

肯定知道。

生:中国的晋西北。

师:同学们,那我们就走进晋西北,看看哪儿除了这美丽的青山,(板书:青山)还有些什么。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

生看书。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此刻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吗?生:了不起!生:惊叹!生:佩服。

生:奇迹。

生:敬仰。

师:真的很会读书,你们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这些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生:“奇迹”。

师: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奇迹呢?生: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师:3700亩啊,我们的学校那么大,他的创造者竟然是一个——生:瘦小的老头。

生:81岁老头。

生:也许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的老人。

生:一个拄着拐杖,慢慢迈步的老人。

师:难怪作者这样感叹“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出示幻灯片)让作者感叹的不仅因为创造奇迹的居然是个高龄老人,还因为是在如此险恶的地方。

那到底是怎样险恶的地方呢?请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感悟环境(一)、体会大环境之险恶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用一个词说说这里留给你的印象。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里的大环境吗?生:风沙肆虐。

生:穷山恶水。

生:干旱沙尘暴盘踞之地。

生:环境险恶师:那是怎样的险恶呀!(板书:险恶)只要西伯利亚大风来临,庄稼轻则苗死花枯,重则连根拔起,干旱时地皮都会被掀掉一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
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概括地表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读文
生:交流
师:小结
师:(引)肆虐的风沙抵挡不住老人坚定的信心,满坡的翠绿是老人恒久相守的理想。

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吧!
(课件演示)1.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沙尘场面
(画外音)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得被迫搬迁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扶老携幼,背景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课件演示)2.(改造环境)
虽然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园。

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即使肆虐的风沙把他们的劳动一次次毁掉,即使干旱、霜冻不时冲击他们本已贫困的生活,但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绿意无限眷恋,使他们义无反顾,终于,一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的绿洲屹立在黄土之上,出现在世人眼前。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如此恶劣的地方会变为绿洲,太不可思议了
生:老师,我觉得太神奇了!
(三)品析重点词句,解读奇迹
师:是啊!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亲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

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呢?(读文用——画出来)
生:(读、画、说)
(课件出示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
生:很长
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
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
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不过60~7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
(引)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伟岸、高大。

生:值得尊敬、学习。

师:(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用赞美的声音读一下吧,来表达此时的心境。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生:第一自然段
师:谁能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悟,想一想这样一个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
(课件提示)
绿意()翠色()
郁郁()()葱茏
师:作者写出了绿渊的如此美丽,他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把这个比喻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生:读比喻句(师加以品评、指导)
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
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同学们,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植树就这么难呢?
生:大环境,风沙肆虐
生:干旱、霜冻、沙尘暴
生:环境异常险恶
师:(结)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这里可称作荒无人烟,这里也可称作死亡之地。

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

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
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归
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
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生交流汇报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引)巍巍青山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棵棵杨柳记载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类的足迹,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
(课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畅谈感想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师: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什么?
生汇报(舒缓的音乐起)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