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文教学大纲.doc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
通过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际贸易进程及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
掌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
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学时数:2学时1.本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熟悉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了解国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掌握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国际贸易均衡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知识:了解际贸易整体利益,将利益分解成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理解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上点的含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均衡,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均衡表达式及其图示。
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划分国际贸易利益。
3.本章教学重点(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3)一般均衡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2)一般均衡分析。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一)生产可能性曲线(二)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和分解(一)贸易条件,消费利益和生产利益(二)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学时数:4学时1.本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学会用图形说明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言在该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并概述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框架。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2.1 比较优势理论2.1.1 理论基础与假设2.1.2 比较优势的原理及其应用2.2 绝对优势理论2.2.1 理论基础与假设2.2.2 绝对优势的原理及其应用2.3 移动要素理论2.3.1 理论基础与假设2.3.2 移动要素的原理及其应用2.4 公司国际化理论2.4.1 理论基础与假设2.4.2 公司国际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3.1 关税政策3.1.1 关税的分类和作用3.1.2 双边贸易协定和关税的影响3.1.3 关税配额及其限制3.2 非关税壁垒3.2.1 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3.2.2 技术壁垒和标准3.2.3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3.3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3.3.1 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3.3.2 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3.3.3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政策的实践第四部分:国际金融理论4.1 汇率理论4.1.1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4.1.2 汇率变动的原因和影响4.1.3 汇率预测和汇率政策4.2 贸易与资本流动4.2.1 资本流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4.2.2 资本流动限制和自由化4.2.3 金融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4.3 国际金融体系4.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3.2 世界银行4.3.3 世界贸易组织第五部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5.1 区域经济一体化5.1.1 区域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5.1.2 区域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5.1.3 欧洲联盟的案例分析5.2 发展经济学理论5.2.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和目标5.2.2 经济增长和减贫5.2.3 发展援助和可持续发展5.3 新兴市场经济5.3.1 新兴市场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5.3.2 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5.3.3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风险第六部分:国际经济政策6.1 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6.1.1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影响6.1.2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策略6.1.3 利率、通脱胀和汇率政策6.2 财政政策与资源配置6.2.1 财政政策的类型和工具6.2.2 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6.2.3 财政平衡和结果评估6.3 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6.3.1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6.3.2 劳动力市场的政策调整6.3.3 社会保障和福利改革结语通过全面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应用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性质、任务:《国际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性质、任务:《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应该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
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学生学完该课程之后在知识上应当掌握以下一系列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国与国之间要发生贸易?贸易对一国经济回产生什么影响?决定贸易量和贸易额的因素有哪些?什么因素妨碍着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那些试图改变一国贸易方式的政策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水平有什么含义?汇率是如何被决定?贸易在宏观水平上怎样影响一国经济?为什么金融资本会快速大量地跨国界流动?国际交易如何影响一国政府利用其货币与财政政策来实现其国内目标?在技能和能力上:应当能够运用从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工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以及经济事件对各国的社会福利、收入分配、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影响。
三、适用的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适用于国际贸易专业,学时数为68个学时。
四、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此,要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32页word文档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通过国际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了解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二、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的关系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在特殊条件下的引申。
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
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从一般经济学那里承袭下来的,不同的是,这些研究方法在国际经济学具体应用时体现了国际经济学的特色:1.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换的世界。
2.各贸易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且生产要素不超过两个。
3.国际贸易理论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4.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第三节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意义:1.是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需要;2.有助于建立我国自己的国际经济理论;3.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事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法有关的工作。
主要参考书目1.[美]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2.[美]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版。
3.[美] Paul R. Krugman ,Maurice Obstfeld: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5版),著,清华经济学英文版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
《国际经济学》(中文)教学大纲 - 安徽财经大学
前三篇为国际贸易部分
后两篇为国际金融部分
第一篇:国际贸易基础
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三篇:要素国际流动
第四篇: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
第五篇: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不仅能了解战后科学技术所促进的生产力大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必要性
需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以及在产品周期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演变、各种投入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不同阶段比较优势、贸易方向的决定
此外
还要求学生能够对重叠需求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之间的区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并结合前面已介绍过的贸易理论
任选4题
每题7分 28分 论述题 3小题
任选2题
每小题11分
22分 六、教材
《国际经济学》
薛敬孝 佟家栋 李坤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教材
七、主要参考书目
1.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朱宝宪等译)
而且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辨别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
去粗取精
为我所用
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整个体系有明确的把握
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2.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必然性以及国际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律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编码:C050610 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治学院开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总学时数:共54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0学时周学时数:3适用专业:经济学本科编写时间:2013年12月先修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参考教材: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本课程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续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分析工具,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1.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掌握生产等可能边界、社会无差异曲线;(3)掌握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了解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4)熟练掌握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5)掌握贸易利益的衡量和贸易利益的分解。
2.重点、难点重点: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难点: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3.说明:重难点教学拟采用讲授、图示和讨论的方法4.重点考核内容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的起因1.基本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起因。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05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贸易经济、贸易经济(高水平运动员班)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用国际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他们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主要进行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
其中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要求细讲或精讲,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等要求选讲。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等要求学生自学。
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故授课时以课上面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为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经济及中国对外经济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是写论文,而期末考核方法是闭卷考试。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2.简述国际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绝对利益理论2.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相对利益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绝对成本—绝对利益论和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图形分析,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利益分析,均衡国际市场的图形分析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掌握:相对成本论与比较优势思想复习思考题:1.简述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及政策主张2.试述斯密绝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3.试述李嘉图相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价格曲线、封闭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国际贸易利益分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福利线掌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运用:国际贸易利益分解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贸易价格在2×2模型中的可能区域及贸易利益的分配2.画图说明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第四章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第二节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互需求模型的扩展,马歇尔的相互供求曲线,国际市场的失衡与均衡,需求变化与贸易效应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的提供曲线2.画图说明国际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形成第五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第二节 H-O定理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第四节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广义和狭义),特定要素理论,里昂惕夫悖论与对悖论的解释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要素禀赋论的观点掌握:特定要素禀赋理论复习思考题:1.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2.试述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3.简述里昂惕夫悖论4.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说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规模经济理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新贸易理论的具体观点应用:会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判断贸易类型复习思考题:1. 画图说明规模经济理论2. 简述生命周期理论3. 产业内贸易指数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一节:雷布津斯基理论第二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贫困化增长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雷布津斯基理论、技术进步的类型、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技术进步类型掌握:雷布金斯基定理、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模型复习参考题:1.简述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3.贫困化增长的表现与原因第八章关税第一节小国进口关税第二节大国进口关税第三节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教学重点:小国进口关税效应、大国进口关税效应、名义关税与实际保护率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关税的概念和作用运用:大国、小国的关税效应、关税保护率复习参考题:1.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2.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4.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5.推导有效保护率并说明其经济意义第九章非关税壁垒第一节进口配额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第二节补贴与倾销1.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2.倾销第三节新贸易保护主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进口替代品补贴,倾销,反倾销税新贸易保护主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倾销、反倾销税掌握:配额管理与关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出口补贴的效应复习参考题:1.画图分析小国实施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2.对实施进口配额和征收等额关税进行比较分析3.画图说明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4.画图说明进口替代品补贴的经济分析5.画图说明倾销和反倾销的理论根据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关税同盟理论(大国和小国)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掌握:关税同盟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复习参考题:1. 什么情况下贸易创造在关税同盟中占主导地位2. 什么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画图说明小国局部静态关税同盟理论第十二章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一节资本的国际转移1.资本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劳动的国际转移1.劳动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3.劳动的国际转移与劳动力市场教学重点和难点:古典模型国际生产折中论资本流动效应模型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资本流动的原因掌握:资本和劳动国际流动的效应模型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外间接投资的古典模型2.论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3.画图说明资本流动效应模型4.画图说明劳动的国际转移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2.国际收支平衡表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内容1.经常账户2.资本(金融)账户3.错误和遗漏账户第三节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2.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复习思考题: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居民非居民2.简述国民收入、国际收入账户余额以及储蓄和投资间的关系3.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可从哪些角度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分析第十四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2.汇率3.汇率的决定第二节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2.外汇市场的职能3.外汇市场的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浮动和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外汇、汇率的定义掌握: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外汇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套期保值套汇交易套利交易2.简述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第十五章汇率的决定第一节购买力平价论第二节货币理论的汇率决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货币论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一价定理、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和货币论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简述绝对购买力平价2.简述相对购买力平价3.简述货币论的汇率决定第十六章价格调整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弹性论1.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2.J 曲线效应第二节铸币平价伦教学重点和难点:马歇尔—勒纳条件 J 曲线效应铸币平价论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弹性的基本观点、铸币评价掌握:J曲线效应和马歇尔勒纳条件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2.J曲线效应第十七章收入调节和自动调节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吸收论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吸收论、自动调节掌握:外贸乘数及应用复习思考题:1.简述吸收论2.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第十八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工具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教学重点和难点: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论斯旺的政策搭配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掌握: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2.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六、主要参考书[1]〔美〕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著,朱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以〕埃尔赫南·赫尔曼,〔美〕保罗.R.克鲁格曼著,尹翔硕译.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执笔人:王佃凯教研室主任:刘宏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王军。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编写说明《国际经济学》授课对象主要为国际贸易学研究生,属必修课;也可作为产业经济学等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
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和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选择比较重要的现实国际经济问题,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最新理论动态。
2、提高观察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学习分析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开阔学术视野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领域,为学位论文选题提供帮助。
(二)本课程的教学方式1、结合国际贸易学的学科特点和授课教师的研究专长,选择重要专题作系列研讨。
2、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鼓励提出问题,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3、主讲教师为张友仁教授和钟惠中教授。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二、国际经济学的组织结构:贸易与金融三、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国际经济学的考核方法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的概念二、单一要素模型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四、比较优势的谬误五、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六、对李嘉图模型的验证第三章特定要素模型与收入分配一、特定要素模型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贸易三、收入分配与贸易所得四、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分析第四章 H-O模型一、两要素经济模型二、H-O模型三、H-O模型的验证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一、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二、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三、国际收入转移与贸易条件四、关税和出口补贴与贸易条件第六章新国际贸易理论一、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概述二、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三、不完全竞争理论四、垄断竞争与贸易五、外部经济理论六、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第七章国际贸易工具一、关税的基本分析二、关税的成本与收益三、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四、贸易政策效应的总结第八章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一、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二、反对自由贸易的社会福利依据三、收入分配和贸易政策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二、二元经济问题三、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第十章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界定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三、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第十一章汇率与外汇市场一、汇率二、外汇市场三、外汇资产需求四、外汇市场均衡五、利率、预期与均衡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式:书面考试2、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提问、发言、讨论成绩与学期论文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ZJ030105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总学时:51周课时:3学分:3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开课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发展过程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1.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1.H-O模型的基本命题2.H-O模型的基本内容3.雷布津斯基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对H-O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1.列昂惕夫反论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讨论:(1)H-O理论的现实分析(2)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新H-O模型4.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5.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6.新张伯伦模型7.产业内贸易指标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提出3.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4.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政策结果分析6.对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1.扭曲的发生2.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3.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4.消除贸易扭曲的措施讨论:(1)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分析(2)战略性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1.关税的基本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3.大国小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4.关税谈判中的博弈第二节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1.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幼稚产业的保护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实验内容:就某些商品的关税政策效应分析说明关税与补贴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2.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1.国际收支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3.现实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调节措施讨论:就某连续3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国内经济状况※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2.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第二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1.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2.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与远期汇率的决定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大3.购买力平价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探讨※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4.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三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牙买加协定形成的过程3.东亚金融危机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问题实验内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1.技术的国际移动2.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一节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3.影响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资金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资本国际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劳动力国际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四节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2.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过程3.影响经济非均衡无形传导的因素讨论:经济非均衡传导的作用机制探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2.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第三节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2.三元悖论讨论:不可能三角在现实经济中的理论解释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2.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3.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1.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2.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3.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4.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银行及其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4.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2.国际经济新秩序讨论:就某一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运行,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及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中英文):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3、学时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2学分4、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5、开课学院:财经学院6、课程负责人:罗升二、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可用来作为经济学、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后续课程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等。
三、课程教材与参考资料1、基本教材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教学参考资料佟家栋国际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四、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学习国际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其他经济类专业各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①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包括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的原因和形式、区域经济理论和国际要素流动理论等。
②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理论。
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内外平衡理论等。
五、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让学生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对国际经济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能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国贸专业)48学时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40982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开课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时:48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中文简介:《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国际范围内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国际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经济学。
本课程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微观部分又被称为国际贸易经济,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涉及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机制、国际贸易效应等,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借用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的分析工具。
宏观部分又被成为国际经济,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开放等,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借助于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国际经济学提供了关于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原理和机制,提供了国际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阐述了分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技术发展、产业交往、汇率、国际流动等对国际经济发展的效应,并描述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作用。
国际经济学的学习对加深国际经济联系、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背景和基础,对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与其一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
本章目的在于在正式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之前,首先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所采用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
第三章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后经李嘉图和穆勒的发展日趋完善。
从本质上讲,古典学派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题中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本国生产X1、X2、X3、X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5、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A. X4、X1B. X3、X2C. X1、X4 D X2、X3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时应满足()A.w x = P X MP LX且w y = P y MP LyB.r x = P X MP kX且r y = P y MP kyC. w = P X MP LX = P y MP LyD. r x = P X MP kX = P y MP ky3.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规模经济理论4.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A.会增加该国的福利B.会减少该国的福利C.会使该国福利保持不变D.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5.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是从()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现实中所存在的贸易保护现象的。
A.外部经济B.市场不完全竞争C.收入再分配D.市场完全竞争6.开放经济下,政府面临内外平衡两个目标,根据蒙代尔的“分配法则”,应该将国内平衡的任务分配给(),而将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分配给()。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B.货币政策,财政政策C.收入政策,货币政策D.收入政策,财政政策7.就国家整体而言,分配进口配额最好的方法是()A.竞争性拍卖B.固定的受惠C.资源使用申请程序D.政府适时分配8.下面不属于资本流动纯理论模型的是()A.费雪模型B.证券组合模型C.双缺口模型D.麦克道格尔模型9.()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贸易收支D.平衡项目10.根据货币分析法,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减少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最佳方案是()。
A.货币升值B.货币贬值C.提高货币供给增长率D.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 ”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少;反之,越接近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本国所得的利益越多。
()2.要素禀赋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4.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强国还是弱国,都能征收最优关税使各自的国家福利达到最大。
()5.基于有效保护率的考虑,各国的关税结构通常是从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到成品,随加工程度的深化,税率不断下降。
()6.证券组合模型认为,利率差异是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和动力,而资本流动的最终结果是消除了利率差异。
()7.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称为远期汇率贴水。
()8.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9.货币贬值对经常项目收支有价格效应和贸易量效应。
()10.建立关税同盟所产生的动态效应比静态效应要大得多。
()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提供曲线2.要素密度逆转3.国际收支(IMF)4.汇率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2.幼稚产业的有哪些判别标准?3.什么是J曲线效应?造成货币贬值反映时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BP曲线有哪两种极端情况?分别代表怎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五、计算应用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一个小国以世界市场价格每袋10元进口花生。
它的需求曲线是D=400-l0P,供给曲线是S=50+5P。
(1)计算自由贸易时它的进口量。
(2)如果它征收每袋50%的进口关税,它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3)如果它与邻国结成关税同盟,相互取消关税,但对外关税不变,其邻国以每袋12元的价格向它出口花生,它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的效应有多大?2.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分别为a21=0.2,a31=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1的有效保护率。
(1)t1=30%、t2=20%、t3=10%;(2)t1=30%、t2=20%、t3=40%;(3)t1=30%、t2=50%、t3=10%。
六、论述题(2小题,任选1题,每题12分,共12分)1.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2.用图形说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C 3.D 4.D 5.C6.A 7.A 8.D 9.A 10.D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 3.√ 4.⨯ 5.⨯6. ⨯7.⨯8.√9.√ 10.√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提供曲线:又称为相互需求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埃奇沃思共同提出,(1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4分)2.要素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
3.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4.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就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可表述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2.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1分)(1)成本差距标准(或穆勒标准);(1.5分)(2)利益补偿标准(或巴斯塔布尔标准);(1.5分)(3)外部经济标准(或肯普标准);(1.5分)(4)自我加强的比较优势标准(或克鲁格曼标准)。
(1.5分)3.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故名J曲线。
(2分)J曲线效应存在主要是因为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存在认识时滞;(1分)(2)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存在着决策时滞;(1分)(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产生生产时滞;(1分)(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存在取代时滞;(1分)(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存在交货时滞。
(1分)4.BP 曲线的形状存在两种极端情况。
一种是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利率变化对国际收支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资本流动对利率的弹性为零,这时BP 线是一条位于某一收入水平上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3分)另一种极端情况则对应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这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即任何高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入,使国际收支处于顺差。
同样,任何低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出,使得国际收支处于逆差。
因此,BP 线为一条位于国际均衡利率水平上的水平直线。
因此,BP 曲线的斜率应处于0与无穷大之间。
(4分)五、计算应用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答:(1)当价格为10元时,D-S =(400-100)-(50+50)=200,进口量为200袋。
(2分)(2)征收每袋50%的进口税后,进口价格为15元。
由于在没有进口时,该国的国内价格为(400-l0P )=(50+5P ),P=70/3>15,因此进口后国内价格为15元。
此时的进口量为(400-150)-(50+75)=125。
(3分)(3)结成关税同盟后,该国市场会完全由其邻国占领。
此时,其国内价格为12元,进口量为170袋。
由于进口量从125袋增加到170袋,贸易扩大效应为(170-125)⨯3÷2 = 135/2,贸易转移效应为负的125×2。
净福利损失为125⨯2-135/2=365/2。
(5分)2.解:∑∑∑∑====--=⨯--=2121111%30%1001i i i i i n i in i ii a t a a t a T ERP (4分)%70)5.02.0(1%)105.0%202.0(%301=+-⨯+⨯-=ERP (2分)%20)5.02.0(1%)405.0%202.0(%302=+-⨯+⨯-=ERP (2分) %50)5.02.0(1%)105.0%205.0(%303=+-⨯+⨯-=ERP (2分)六、论述题(2小题,任选1题,每题12分,共12分)1.答: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3分)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3分)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3分)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3分)2.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任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企图都将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维持固定汇率的压力会迫使货币当局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回到世界市场上通行的水平,经济重新恢复到原来状态。
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