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要

合集下载

泰勒的目标模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导读

泰勒的目标模式——《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导读

“ 书 ” — 《 程 与教 学 的基 本 原 理 》 在 《 言 》 第 一 小 — 课 。 导 的
句 。 勒 写 道 :这 本 小 书 试 图 阐 明 一 种 基 本 原 理 , 于 观 泰 “ 用 察 、 析 、 释教 育 机 构 的课 程及 教 学计 划 。 直 到 读完 全 分 诠 ”
成长 方 面是 有 益 的 。
《 程 与 教 学 的 基 本 原 理 》 阐释 的 “目标 模 式 ” 行 概 括 课 中 进
和 综述 。
关键词 : 尔夫・ 勒 拉 泰
目标 模 式
《 程 与教 学 的 基 本 原 理 》 课
教 学 目标 学 习 经 验


前 言 概述
拉 尔 夫 ・ 勒 在 1 4 年 写 了 一 本 “ 有 ” 百 多 页 的 泰 99 只 一 学 生 个 人 自我 评 价 、学 生 研 究 小 组 互 相 评 价 和 教 师 最 后 的综 合 评 价相 结 合 的方 式 。
别 注 意 :. 课 题 或 专 题 的 可 行 性 和 可 控 性 有 整 体 和 科 学 1 对 的 把 握 :. 究 性 学 习 ” 指 导 者 — — 教 师 的 监 控 和 指 导 2“ 研 的 要 到 位 . 学 生 研 究 活 动 的 掌 控 和 要 求 越 具 体 翔 实 , 生 对 学
习 ” 实 践 反 思 的
在 我 国 , 究 性 学 习 还 处 在 一 个 不 断 探 索 。 未 完 善 研 尚 的 阶 段 ,在 开 展 实 施 的 过 程 中 还 存 在 着 一 些 问 题 急 需 解 决 。 据 实 践 , 认 为 , 开 展 “ 究 性 学 习 ” 教 学 中要 特 根 我 在 研 的
习方式 的 改革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和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课程不仅决定着教育的内容,而且还影响着教师如何教授课程内容。

如何设计课程,如何进行教学,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与此同时,学生也有自身的诉求,如何让学生更有动力地学习,然后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无论如何,通过课程与教学的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应得到高度重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课程设计原则、教学组织原则、教学方法原则、课程管理原则等。

这些原则具有指导性,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系统课程设计”、“有效教学”、“实施课程管理”等目标。

首先,要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设计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其次,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课程设计体系,根据课程的结构特点、学术性质和实践要求等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框架,把课程内容与实际目标与学生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使学习活动全面有效。

此外,在教学方法中,应该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的在自身的过程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丰富学习的内容,调动学习的动力。

而在课程管理方面,要做到“学生专业、精准、有效”,采取多种管理手段,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总之,课程与教学按照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行事,可以确保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价值,以满足学生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只有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质的提高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教育的成功。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观——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张祖润【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

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2、理论背景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

【四个中心问题】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我的体会】一、多维度建设课程资源,确定教育的目标。

首先,教学活动要有先验的预设性目标来指导。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学总是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总体的规划,具有一定的预设性。

教学目标是在总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是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这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方向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意志,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它并不能任凭教师、学生的喜好随心所欲地开展。

一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从现在的教育评价体制来看,教学目标是我们赖以评价的基础。

其次我们应多方面多维度寻找课程资源,确定预设性目标。

泰勒认为进步主义者、精粹主义者及社会学家和关心当代社会问题的人士等所关注的教育目标的来源都不足以提供学校的教育目标,他指出“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会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目标提供基础”他认为要从获取各种资讯的过程中来确定教育目标,且现在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都认为,从设置课程目标的客观依据而言,要从单纯“学科”中心转向兼顾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主张三者辩证地结合起来。

泰勒:《课程与教

泰勒:《课程与教

泰勒模式&泰勒原理之四个问题:
确定教育目标
学校应努力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泰 勒 原 理 示 意 图
选择教育经验
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教育目标?
组织教育经验
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评价教育计划
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二、内容提要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最初是泰 勒为1945年在芝加哥大学所开设的一门课 程而编写的讲授提纲,旨在为学生从事课 程编制过程提供指导。 在该书的“导言”中,他曾这样写道: “这本小册子试图阐述观察、分析和解释 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与教学计划的基本原 理。” 除简短的“导言”外,全书分为5章。
泰勒先后在 北卡罗来纳大学(1927一1929)、 俄亥俄州立大学(1929—1938)和 芝加哥大学(1938一1953)任教。 尤其是在芝加哥大学工作期间,他担任过教育系 主任(1938一1948)、社会科学学院院长(1948一 1953)。 1934—1942年,泰勒在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起的 历时8年的“三十校实验”中担任评估委员会的主 席。 从1943年至1953年,他还兼任美国三军学院考试 部主任。
人认为,应该在对当代社会的分析中寻找 能引出教育目标的基本信息。 他们把学校视为帮助年轻一代有效地处理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的机构。 如果他们能够确定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是 什么,那么学校的目标,就在于提供那些 有助于人们理智地处理这些问题的知识、 技能和态度等等。
与此相反,教育哲学家们则认为,人生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数量
很多,而又特征不同,但教师必须把注意 力放在有效学习经验的重要特征上, 1、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 2、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 4、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要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要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要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的著作,主要探讨了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评估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本书首先介绍了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

接着,探讨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等。

同时,书中还强调了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来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在教学策略方面,本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作者强调了评估的重要性,既可以作为指导教学的工具,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最后,本书还讨论了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探讨了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挑战,并提供了一些实践案例与经验。

总结来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教育目标与价值观、课程设计原理、教学策略、评估原则与方法以及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原理和方法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价值,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作者及内容简介该书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及评价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所著。

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他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又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这本他在1949年出版的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书中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使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

这本书原为泰勒授课时使用的讲义,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开始的,这四个问题是: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2.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成这些目标?3.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4.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本书一共5章,前四章分别针对这四个问题提供了一些研究方法,第五章介绍了学校教育人员如何从事课程编制工作。

二、主要内容1.第一章在第一章中,作者回答了他的第一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这部分主要论述了如何寻找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目标以及如何编写教育目标。

首先作者提出问题,教育目标是什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模糊不清,不易操作等问题,作者提出了从研究学习者本身、研究当代校外生活、从学科专家的建议三个方面来寻找教育目标。

从学习者本身出发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包括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为了找到学生的需要,我们就要找出学生的现状。

现状与公认的常模之间的差距就是需要。

如果想要调查学生的需要,我们需要去学校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健康、直接社会关系、社会公民关系、消费生活、职业生活、休闲生活等方面。

然后将这些信息与一些理想模型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差距,根据差距找出教育目标。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查。

这是因为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我们还需要拟定一份学生兴趣的研究计划,可以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文献研究法搜集数据。

张慧玲简稿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张慧玲简稿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课程的设计是一个重新编制和重新评价的过程。 课程的设计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当编制材料和 程序时,要对它们进行试验,评价它们的结果,发 现它们的缺陷,提出改进的措施。 只有在这种连环中, 课程与教学计划才能年复一年地 得到改进 例如:我园园本课程的创设。
2.泰勒原理的反思与发展中提到——强调学生 的校外学习。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就是搞好家园共育
小结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 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对后来课程理论研 究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施良方的《课程理 论—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就是在其理 论基础上成书的,在泰勒课程理论的基础上 进行了发展,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 把课程编制定义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 过程, 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 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在最低层次, 有若干种可能的结构, 如课、课题、 单元。

5.学生应该有用从事这种活动的足够的适 当材料。(区域活动)
6.要为每个学生制定超出他原有水平但又 能达到的标准。(目标的设定)
(二)学以致用,对教学实践有益的

教师必须以学生的现状为出发点。 就是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 如:《手型彩绘》
(三)目前解决的问题,能利用的
选择经验的十条原则:


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所蕴含 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含 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的反应方式的不当之 处,以便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 导。
例如《超市购物》活动,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去购 物,进行社会实践,其语言、计算、社会交往等才 能才会充分发挥。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摘抄及读后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2500字摘自书评赏析阅读拉尔夫·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则》是冯善良教授和郑桂华教授的任务。

这本书很有价值,但是很难读。

在整个周末的时间里,我通读了这本书,对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和整体结构有了全面的了解。

接下来,我用两种方式重读这本书: “记笔记”和“阅读后的反思”。

因为阅读经典著作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我以日记的形式保存了详细的记录,以备将来复习。

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笔记摘录】如果需要我们要制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计划并力图不断地改进它,就很有必要对自己想要达到的教育工作目标有些概念。

这些活动目标将成为中国选择教学材料、勾勒教学实践内容、形成一种教学方法步骤以及准备测试和考试的标准。

教育管理计划的方方面面确实都是可以实现社会基本思想教育课程目标的手段。

因此,我们若想系统地、明智地研究某个教育培训计划,首先必须明确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阅读后反思]这是对设定教育目标的意义的阐述。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关系,即培养目标的选择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概述、教学环节的形成以及考试标准的制定。

这种联系不仅告诉我们教育目标的意义,而且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思考教育目标的内容。

目标归根结底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因此负责学校的人会进行深思熟虑的价值判断。

因此,需要一个全面的教育哲学来指导这些判断。

“教育哲学”是学科教育的优先学科。

将哲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目标的思考,需要大量的相关研究来提供信息。

建立在信息分析研究基础上的哲学思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选择何种渠道为教育目标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笔记摘录】进步主义者强调以研究中国儿童发展本身为重,了解他对什么感兴趣,他遇到了一个什么环境问题,他头脑里有些学生什么打算。

进步主义者认为,这些数据信息技术能为我们需要选择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企业提供一些基本经济来源。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兼述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也越发重视。

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水平领先的国家之一,其在课程理论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也卓有成效。

其中,约翰·德怀特·泰勒(John Dewey Taylor)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堪称经典之作,影响了美国课程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泰勒是美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学者和实践家,他致力于研究和推动教育改革。

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为美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泰勒的观点对于美国课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泰勒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兴趣。

因此,泰勒提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他强调,教育目标应该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这一理念不仅促进了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也为后来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泰勒强调了课程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课程不应该是一种孤立的学科知识的堆砌,而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他倡导以社会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效果。

此外,泰勒还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

他认为,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他强调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

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改变了以往教师简单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提倡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正是由于泰勒的不懈努力,美国的课程理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美)泰勒该书导言部分阐述:这本小书试图阐明一种基本原理,用于观察、分析、诠释教育机构的课程及教学计划。

它不是一本教科书,因为它并没有为一门课程提供综合指导和参考读物;它也不是一本课程编制手册,因为它并没有细致描述和概述某个学校或学院为构建一门课程需要的步骤。

本书阐述了一种思路,即将教学计划视为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书鼓励学生去审察其他基本原理,并就有效课程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形成自己的看法。

纵观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即“泰勒模式”的说法,千姿百态,有褒有贬。

正如本书导言中所说的,言辞恰当、态度诚恳。

我想以一种学习的心态来看待本书的一些观点。

第一,关于本书产生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泰勒原理是美国“八年研究”课程实验的产物,为了寻找帮助学校教育走出绝境的途径, 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率先发起了一项著名的“八年研究”。

参与这项实验研究的, 除了专业研究人员外, 还有横贯美国的300所大学、学院和选择出来的 30 所中学。

“八年研究”不仅对美国大学入学要求和中学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由于它指出了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和评价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既孕育了教育评价领域, 又为现代课程理论奠定了基础。

博比特、查特斯, 还有当时的一批信奉者和推动者, 如斯内登、哈拉普等, 都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早期代表。

科学化课程研究的典范人物或集大成者乃泰勒( Ralph Tyler ) 。

泰勒所处的实践和理论背景使他的研究获益匪浅。

当时科学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 行为主义强烈地冲击着学校教育研究与实践; 同时, 博比特和查特斯的课程编制原理在实践的检验中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杜威的课程实验和教育思想开始成熟。

一份理论有有理有据。

在生活中、学习中,说话做事要踏实严谨,思维缜密。

做学问更是如此,而不是满口大话胡话,张口既来。

行与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二,关于整个“泰勒模式”的看法选择经验确定目标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确定目标评价结果组织经验选择经验图一图二“泰勒模式”的图一是泰勒本人的理论成果“直线式”,图二是其学生惠勒在其老师的基础上改善的“环形式”。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本书及其作者简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and Instruction),作者是R.W.Tyler,就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

这本书是源于1940年泰勒在课堂中主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的讲义内容,1949年由芝加哥大学发行单行本。

这本书由丰富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成为课程理论的里程碑,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自1949年初版以来,该书已重印40余次,并以多种文字翻译出版。

这本书从四个方面对课程开发展开讨论——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如何评价?泰勒在书中提出的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考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既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创了范式读这本书首先得到的是方法论的启示。

值得注意的是,泰勒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想阅读本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这种方法论的思考实际上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很有启发的。

行为目标是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关键词之一。

它是制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目标的核心。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详细介绍了行为目标的相关概念,以及与它相关的需要与兴趣等因素和基于行为目标的评估模式,并给出了构架教育目标的几个来源。

为了使论述过程更加的能为读者所了解,也为了本书能真正成为能指导教育工作者的书,在书上他给出了很多这样的说明:“为了能透彻了解从学生兴趣与需要的资料中,获得教育目标的各种解释以及所涉及的种种困难,我建议你记下你所熟悉的一些学生团体的有关资料,并尽可能全面地阐释一组有关他们兴趣与需要的资料。

然后把这些资料隐含的教育目标写下来。

……”这就像是一个教育专家,坐在你的对面,和你侃侃而谈,告诉你如何在实际上操作你的课程,告诉你他的原理能有多大的生命力。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九讲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 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 • • • 1933年选择30所高中作为试点学校。 1934年正式推行改革。“八年研究”由此开始。 共同目标:(1)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
(2)编制一套更统一、更连贯的课程。
三、《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框架结构
2、有助于获取信息的经验
只有将经验视为功能性的,即有助于学生解决问 题,或者有助于引导学生实践等,这样的目标才最 重要 信息本身并不具有终身价值
案例:杜威学生问学生:如果能够挖到地球的中心,会发现 那里是冷的还是热的呢?结果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回答上来。 教师告诉杜威学生,他提的问题不妥。教师转向孩子们说: “孩子们,地球的中心是什么状态呢?”所有的孩子异口同 声地回答:“处于火一样的熔融状态。”
几种常用的方式;
被陈述为教师要做的事情:介绍进化论、介绍浪漫 主义诗人
列出一门或者是多门课程中涉及的主题、观念、概
论:西进运动、工业化 采取概括化的行为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鉴 赏能力 作者推崇的陈述方式:既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哪种行 为,又指出该行为可以运用于哪些领域或者是内容中。
第二章 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 的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 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 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 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 是教师做了什么
(三)实践背景
1930年,进步教育协会在年会上决定,要从根本上对美国中学 课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研究,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 员会”, 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1933年,进步教育 协会选取30所高中参加实验研究,这些高中级有机会自由编制课程, 又同时不影响部分学生升入大学。300所大学和学院对参加实验研究 中学的毕业生不进行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长推荐和学校成绩记录。 1934-1942年对30所实验中学进行的实验研究就称为“八年研究”。 泰勒的课程原理是在八年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并用于指导 实践的。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现代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 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最初诞生在“八年研究”会议 期间一次午餐的餐巾纸上。 •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一、引言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本书深入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本文旨在全面评估这本书的内容,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泰勒的教育思想。

二、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的概括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强调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按学生的需要教学”的理念,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展开,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泰勒还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性,提出了“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

三、从简到繁的探讨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教育理论。

他强调了课程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与以往的教学理念有所不同。

他提出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的有机结合”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指导。

泰勒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励者。

四、总结与回顾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教育著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了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的理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结合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我认为泰勒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阅读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过程中,我深受其教育思想的启发。

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

在我看来,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近期读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导言中泰勒即指出本书旨在阐明一种“视导、分析、以及诠释一个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及教学方案”的基本原理。

上述问题,会因教育阶段及学校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本书是对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程序加以说明,进而探讨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层次,因此教育目标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只有确定了教育目标,我们才能实施教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教育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目标是根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流程以及准备测验与考试的标准。

学校在计划任何课程方案时,对于每一种来源皆应予以适当的考虑。

一、以研究学习者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教育目标代表教育机构想要在学习者身上引发的种种犯罪行为变化,包含思索与情感。

而学生的“须要”和“兴趣”正是教育目标的主要来源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观察法”、“邵力子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蜕变档案袋”等方法去研究学习者的须要与兴趣。

二、以研究当代社会生活作为目标的来源从研究“当代社会生活”找寻教育目标极具意义。

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法存有很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将生活分为:(1)健康生活(2)家庭生活(3)休闲生活(4)职业生活(5)宗教生活(6)消费(经济)生活?(7)公民生活,以此作为确认教育目标的凭据。

3、学科专家对教育目标的建议这是一般学校和大学最常用的目标来源,学校和大学的教科书通常由学科专家撰写,而其内容大致反映学科专家的观点。

很多人批评学科专家所订定的教育目标太专门,不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如何帮助那些不想成为学科专家的年轻学生,“进步主义教育学会”的中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则是列出学科领域的主要概念,并指出可作为一般教育目标的途径。

目标的赢得正像发生改变人类的犯罪行为模式通常,就是须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

因此,我们所挑选的目标的数量,必须就是以我们具有的时间内,能实际达成一致的为限度,并且必须能够保证我们选好的,的确就是关键的目标。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读书摘要【范本模板】

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读书摘要【范本模板】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

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

八年研究美国进步教育协会1933-1940年在中等教育方面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活动.对进步主义学校毕业生和传统学校毕业生在大学的学习情况作对比研究,以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教法的优劣,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科目对于大学学习是否必不可少,进步主义学校的课程、教法是否同样能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等问题。

改革的内容:(一)确立教育目标(二)课程的改革(三)管理的改革:学校的民主管理(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学院追踪研究组的研究来看,“八年研究”是成功的.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实验设想都得到了体现,但实验本身所要证明的却得到了验证:按照进步主义的教育原则实施的中学教育,既能很好地完成中学的传统的职责,为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才,又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这一切是原有中学教育所难以达到的目的。

“八年研究”不仅对美国大学入学要求和中学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孕育了泰勒的课程原理。

导言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4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1、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可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泰勒的研究,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他对于每个问题分别从教育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主要问题所在,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者所有活动的最关键准则。

在泰勒看来,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

泰勒在他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探讨了课程目标中采用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对课程目标制定的步骤和步骤。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并阐述其重要性和意义。

一、泰勒关于课程目标的原则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三项关于课程目标的原则,他指出,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实用性,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首先,课程目标应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泰勒强调,教学者按照课程目标的内容设计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使学生有能力较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课程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泰勒指出,课程目标不能以孤立的形式存在,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才能使课程目标有实质性的内容,从而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三,课程目标应反映学习任务的认知性和理解性。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不仅要反映学习任务的客观性,更要体现出学生的认知性和理解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泰勒提出的课程目标制定步骤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提出了一套课程目标制定步骤,实施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学者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从学习者的实际角度出发,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学习现实情况,明确学习任务的清晰性、实用性和有益性,以此确定学习目标。

其次,要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明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既可以让学习者容易掌握,也可以把课程目标纳入教学计划,让学习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尽可能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将课程的总体设计实施,让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

三、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美国学者泰勒所编写的一本关于课程设计和教学原理的教育学经典著作。

该书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围绕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采用的课程目标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的定义和作用在书中泰勒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究。

他表示,“课程目标是一份明确而具体的文档,它描述了学生将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它们应该是可以量化的,能够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课程的有效性。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第7页)课程目标的确定使得教师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指引来制定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同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和目的,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二、课程目标的设置方法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提出了一种称为反向教学设计方法的课程目标设定方式。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技能、知识和态度等,然后再逐步制定教学策略,以完成这一目标。

该方法具体分以下三个步骤:1.明确目标:教师应该首先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内容。

通过问自己“学生因该知道、理解还是能够做什么,才能证明他们已达到这一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达成这一目标。

2.设定评价方法:选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之后,教师要确定如何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情况。

泰勒提出的评价方法有三种方式:考试成绩、作业和表现。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制定教学策略:在设定了学生目标和评价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这一步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的优势和有助处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还阐述了课程目标的优势和有助处。

他指出,精心制定的课程目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的经典著作,以下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泰勒认为制订任何课程及教学都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学校应力求达到教育目标?要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教育目标?如何有效地教学好这些学习经验?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该书主要是提出了研究以上问题的一些方法,但并不试图解答,因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的学校而言,答案都将是不同的。

本书虽没有回答问题,却阐明了回答这些问题的步骤,由此构成的一种基本原理,以考察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的问题。

一、现代课程典范——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于1949年发表了被视为现代主义课程研究范式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此书的影响,从瑞典学者胡森等人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的评论可略见一斑:“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

因此,学界往往把此书看作“达到了课程编制纪元的顶点”。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二十世纪初,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强调彻底的实际效用。

一些教育界人士对工厂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运动,很快作出反应,把它视为一种理想的模式竞相仿效,并把这种“科学”的方法应用于学校管理,继而又把它推衍到课程领域本身,把企业会计原理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目中。

这样,学校课程的核心——学科也围绕“效率”这个轨道运转,效率等同于科学,这些观点也深深影响了泰勒,结合课程实践活动,形成了泰勒的课程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围绕着四个中心问题运转:即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围绕这四个问题,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定教育目标。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中心问题展开: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泰勒并不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

按照上述逻辑,泰勒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如下:一、我们是否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国家早有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是国家要求,对于具体学校和老师来说,一定要具体的细化,否则就不具有可操作性。

教育目标的来源是泰勒一书中重点讲述的内容。

泰勒认为,教育目标可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本身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书中重点强调的内容。

虽然在后续内容中,教育目标的来源还有校外生活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但这些也都是和儿童自身需要和兴趣密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对学习桌本身研究的重要性。

需要可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和整体性需要。

一般情况下,父母和学校会绝对满足生理需要,吃好穿暖这没问题,但后两个基本都被忽视,即便口头上说,也少有实际行动。

社会需要是指情感尊严和荣誉等,整体性需要是指人生哲学,超越自身的发展需要。

教育者本身也未必具有这样的思考,实际中就更难顾及得到。

把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理想常模进行比较,有差距的地方就是课程应该着力的地方。

1.联系: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所要营造的情境是能够激发学习者主动积极性的。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以满足学习者需要为目的之一,在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将学生需要的满足与自己需要的满足有机结合。

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学习才有课程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道筛子:教育哲学
泰勒指出,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的哲学可以用做第一道筛子,人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哲学所陈述的或隐含的价值观,对最初列出的教育目标加以鉴别,确定哪些是具有高度价值的目标。
●第二道筛子:学习理论
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要经过第二道筛子的筛选,这道筛子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教育目标即教育宗旨,是经学习而得到的结果。只有当这些教育宗旨与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这样的教育目标才是有价值的。关于教育目标的陈述,泰勒列出了四种方式,认为前三种是一些惯用方式,只有第四种才是最有效的。四种方式分别为:①把教育目标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来陈述;②列举一门或几门学程所要涉及的课题、概念、概括或其他内容要素;③采用概括化的行为方式来陈述;④最为有效的陈述目标的形式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说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三、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
任何单一的学习经验都不可能对学习者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思维方式、基本习惯、起主要作用的概念和态度以及持久的兴趣等方面的改变,都是缓慢形成的。在某些方面,教育经验是以一种滴水穿石的方式产生效用的。为了使教育经验产生累积效应,必须对它们加以组织。因为,如何组织教育经验,将极大地影响教学的效率,影响主要的教育变化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程度。在编制一组有效地组织起来的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三项主要的准则。它们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例如:在社会学科中,如果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社会学科方面的材料的技能是个重要目标,那么在课程安排上,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反复地、连续地练习这些技能,从而掌握这些技能。顺序性则强调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而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以便于学生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这三个准则是构建一种组织学习经验的有效框架的基本指导准则。在为课程组织拟订方案时,需要确
通过分析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可以获得的教育目标比任何学校试图编入其教育计划的目标要多得多。对于这些目标不可避免会出现某些目标与另外一些目标相冲突,泰勒指出,需要从中选择出一部分相互一致而又非常重要的目标。为了选择少量非常重要又互相一致的目标,必须对已经获得的大量庞杂的目标进行筛选,以便剔除那些不重要和互相矛盾的目标。
二、如何选择可能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
教育目标确定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要决定提供哪些特定的教育经验。因为只有通过这些经验,才会产生学习,从而才能达到教育目标。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必然作出反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坐在同一个班上的两个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经验。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是一个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有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构建获得所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数量众多,特征不一,但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主要特征上,即学习经验是否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兴趣等。我们可用多种学习经验达到某一目标,同一学习经验也可以用来达到多个目标。因此,设计学习经验的过程,并不是用一种机械的方法为每一个特定目标制定明确规定的学习经验。相反,这是一种比较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是,尽管一些学者批评泰勒原理,而他们提出的大多数建议事实上却又在遵循泰勒的模式,甚至完全不赞同泰勒原理的学者也是这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泰勒原理确实成了课程领域里的一个范式。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的影响,从瑞典学者胡森等人主编的《国
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评论中可略见一斑:“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因此,有人把这本书看做课程编制纪元的顶点,看做自#$*+年以来对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两本著作之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虽然影响巨大,但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产物。我们从泰勒对“教育”“行为目标”“学生”和“学习经验”等所下的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美国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说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读者阅读时当可明鉴。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广大中小学
拉尔夫?泰勒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详细说明了课程编制的一般原理,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论述: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保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如图1表示。泰勒指出,这些原理并不能回答实际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它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回答的程序的阐释,本身就构成了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本原理。
泰勒并不试图直接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具体的答案是因学校性质和教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他只是想提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这本身就构成了考察课程和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泰勒原理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指出了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方式与结果评价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泰勒原理批评最多的,是不满它把课程编制作为一种直线式的过程,即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但有趣的
教育目标选定以后,最好是用一种最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方式来陈述这些目标。例如,用“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鉴赏力”“形成社会态度”“形成广泛的兴趣”这种形式陈述的目标,确实指出了希望通过教育在学生身上引起哪些变化,然而根据已知的训练迁移的结果来看,为达到如此高度概括化的目标而进行的努力,是不大可能富有成效的。仅仅论及“发展批判性思维”,不提及从事批判性思维所需要的内容和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这是不恰当的。仅仅把“形成广泛的兴趣”作为目标,而不具体指出唤起和刺激这些兴趣的各个方面,这说明目标的阐述不够清晰。最为有效的陈述目标的形式是,明确具体地指出这种行为的内容或将要应用这类行为的生活领域。通过尽可能清晰地界说那些预期的教育结果,课程编制者对选择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和决定采取何种教学程序,便有了一套最有效的准则。事实上,也就是对实施课程设计的所有后继步骤有了一套最有效的准则。
来源三: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教育目标的这一来源,是一般学校和学院常用的,他们所用的教科书通常是由学科专家编写的,而且基本上反映了其意见。也有许多人批评利用学科专家来制定教育目标,认为他们提出的目标太专门化和专业化,或在其他方面对大多数在校生不适宜,但是,他们并没有对学科专家提出对于此问题的恰当建议。鉴于这种情况泰勒指出,由于学科专家熟悉自己的领域,因此,他们应该可以能够根据这门学科的训练方法和内容等,提出这门学科能对其他人做出哪些可能的贡献。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指导课程编制者所有活动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怎样获得教育目标呢,
学校领导与教师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而要对教育目标的抉择作出明智的判断,必须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任何单一的信息都不足以为明智地选择教育目标提供基础。由于学校教育的时间、能量有限,因此要把精力集中在少量非常重要的目标上,就要对选择出来的大量目标进行筛选或过滤,剔除不很重要或相互矛盾的目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是目标筛选的两个筛子,可以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确定教育目标的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要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简介:《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拉尔夫?泰勒,其中文版由施良方译,瞿葆奎校,人民教育出版社#$$%年出版。在泰勒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围绕着%个中心问题运转的,如果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泰勒指出,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教育目标提供基础。因此,在设计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应该对信息的每一种来源都给予考虑。可以看出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来源一: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泰勒指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这个行为是从广义上说的,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思维和情感。因此,当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教育时,教育目标显然代表着教育机构寻求使学习者发生的各种行为变化。故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就是要找出确定教育机构想要产生所需要的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对于如何才能从对学习者的研究中提示出教育目标的问题,泰勒指出,只有把有关学习者的信息与某些理想的标准以及对公认常模的某些看法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学习者目前的状况与公认的46间的差别时,对学习者的研究才可能提示出教育目标。这种差别就是通常所讲的“需要”。来源二: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要在课程中包容所有有用的知识、技能已不再可能,因此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来选择知识、技能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泰勒认为,由于社会生活千变万化,因而学校就有必要把精力放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在对校外生活进行研究时,就像在对学习者进行研究时一样,必须把生活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以便对各个领域进行调查。在对生活进行研究时应该包括个体生活和群体生活。因为只有通过自己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样本,才能最好地了解对当代生活进行研究的潜在价值。泰勒建议要收集若干种样本信息。
四、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评价是查明已形成和已组织的学习经验在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同时,评价过程总是包含着鉴别计划的长处和短处。这有助于检核已组织和已编制的教学计划的基本假设的效度;同时也检核了特定的手段———也就是教师和用于实施教学计划的其他条件———的有效性。评价的结果能够使人们注意到课程的哪些方面是有效的,哪些方面是有待改进的。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然而,由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所以,评价是一个确定实际发生的行为变化程度的过程。因为要了解变化是否已经发生,必须在早期作出一次评估,再在后期作出几次评估,从而确定所发生的变化。由于评价涉及获得有关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所以,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的有效证据,都可提供一种适当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是从教育目标入手的。评价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界说目标,以便了解这些目标实际上达到的程度;第二步是要确定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情境。只有在目标得到确定和清晰的界说,并把学生有机会表现所期望的行为的各种情境罗列出来之后,才有可能考察现行的评价手段,以便了解这些评价手段为预期的评价目标服务得怎样。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课程设计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当编制材料和程序时,要对它们进行试验,评价它们的结果,发现它们的缺陷,提出改进的措施。也就是说,它有一个重新设计、重新编制和重新评价的过程。在这一链条中,课程与教学就能一年年地得到改进。只有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期望有一个逐渐变得更加有效的教育计划,而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凭借胡乱的判断来作为课程编制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