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doc

合集下载

谈东海县2008~2009年度冬小麦生产主推实用新技术

谈东海县2008~2009年度冬小麦生产主推实用新技术

谈东海县2008~2009年度冬小麦生产主推实用新技术摘要介绍了东海县2008~2009年度小麦生产主推实用新技术,包括群体质量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优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全程化控技术、少免耕轻简栽培技术、冻害预防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以期促进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冬小麦;主推新技术;江苏东海;2008~2009年度东海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4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规划2008~2009年度小麦生产,加快实用新技术在小麦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高关键措施到位率,夺取2009年夏粮的丰产丰收,现将东海县2008~2009年度的小麦生产7项新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借鉴。

1总体目标东海县农业局根据全县农业总体规划,粮食生产必须保持稳定的指导思想,适当压缩小麦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为目标,计划2008年秋播小麦面积6.07万公顷,产量5 400kg/hm2,总产量36.7万吨。

全面推广稻套麦“四套”技术。

在播前加深疏通烤田沟,播前灌跑马水。

套播时带肥下种,施高效复合肥150~225kg/hm2,促进套播麦健壮生产,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建设好百亩高产田和千亩示范方,百亩高产田产量指标8 250kg/hm2,千亩示范方产量指标7 500kg/hm2。

2主推技术2.1群体质量栽培技术随着产量水平的逐步提高,因群体过大造成群体质量下降,已成为制约东海县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近几年东海县小麦平均基本苗均在450万根/hm2以上,部分高群体田块群体质量明显下降,抗性降低。

基本上每年都有因群体过大而发生倒伏的。

通过大面积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确定适宜基本苗,旱茬麦225~300万根/hm2,稻茬破土麦300~375万根/hm2,稻套麦375~450万根/hm2。

力争将全县平均基本苗控制在375万根/hm2左右,配合改善肥水运筹,严格控制腊肥和返青肥等技术措施,达到改善和提高群体质量。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1〕5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了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成果,对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表彰先进,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应用”等50个项目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8项。

希望各获奖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事业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战线要向获奖单位学习,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附件:第六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获奖名单一、一等奖(一)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东海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邓建平、王才林等30人(二)发酵床养猪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推广完成单位:阜宁县畜牧兽医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掌子凯、赵廷军等30人(三)设施西瓜新品种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南京市农林园艺技术推广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羊杏平、周军等30人(四)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大学等10个单位完成人:郭文善、王龙俊等30人(五)主要设施花卉品种和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花卉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陈发棣、瞿辉等30人(六)基于微孔增氧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张永江、史志中等28人(七)江苏白羽肉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应用完成单位: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完成人:顾云飞、顾玉萍等30人(八)江苏省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10个单位完成人:徐茂、陈光亚等29人二、二等奖(一)出口蔬菜质量控制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徐州市蔬菜研究所等4个单位完成人:孟雷、韩振亚等25人(二)设施草莓新品种与新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6个单位完成人:赵密珍、吴伟民等25人(三)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淮麦20推广完成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等7个单位(四)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王珏、马拯胞等25人(五)青虾优质种苗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养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周国勤、蔡永祥等25人(六)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及标准化养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8个单位完成人:张家宏、寇祥明等25人(七)中粳稻新品种连粳4号和连粳6号的推广应用完成单位: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单位完成人:徐大勇、杜永等25人(八)速生抗逆杨树、柳树新品种及增益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完成人:王保松、梁珍海等25人(九)“水稻+X”高效模式推广与应用完成单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8个单位完成人:季国军、黄少华等25人(十)黑莓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和加工技术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6个单位完成人:李维林、吴文龙等25人(十一)番鸭产业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等8个单位完成人:杨廷桂、段修军等24人(十二)果树优新品种培育及技术集成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丰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单位完成人:陈绳良、朱守卫等25人(十三)水稻重大害虫监控技术集成及防治模式创新与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市植保植检站等7个单位(十四)江苏省农民培训机制研究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8个单位完成人:田玉斌、蒋平等25人三、三等奖(一)生猪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等5个单位完成人:黄雪根、黄瑞华等20人(二)应时鲜果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及推广完成单位: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世军、李国平等20人(三)绿色江苏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关键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纪林、蒋志新等20人(四)渔业产品药物残留监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吴光红、张美琴等20人(五)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完成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3个单位完成人:肖宏儒、宋卫东等9人(六)生猪“高热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XXX海、刘耀兴等18人(七)西兰花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完成单位:南通市农业科技与对外经济合作交流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袁春新、黄耀如等20人(八)全量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洪熙、陈震等20人(九)“雪山鸡”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常州市畜牧兽医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程立力、奚德华等20人(十)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在太湖流域的集成与推广完成单位:常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陈耀炳、顾建华等20人(十一)江苏省营造林信息管理系统研建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完成人:王国洪、刘斌等20人(十二)优质抗条新品种武运粳21号的育成与推广完成单位: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等3个单位完成人:钮中一、郜思宁等20人(十三)稻麦周年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海安县农林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林昌明、吉剑等20人(十四)太湖流域稻田环境评价及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完成单位:常州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4个单位完成人:翟云忠、徐加宽等20人(十五)淮北石灰性土壤水稻僵苗防治技术推广完成单位:淮安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杰、刘庆淮等20人(十六)水稻优质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扬州大学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洪程、霍中洋等20人(十七)盐城市耕地质量演变趋势研究及应用完成单位: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秦光蔚、崔世明等20人(十八)太湖鸡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完成单位:无锡市祖代鸡场有限公司完成人:潘如芳、杨钧伟等15人(十九)优质黄鸡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盱眙县良种畜禽养殖场等5个单位完成人:顾勇、颜军等20人(二十)高效植保机械示范推广完成单位: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等5个单位完成人:陈新华、刘卫华等20人(二十一)纯白金针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完成单位:灌南县蔬菜办公室完成人:贾金川、范育明等20人(二十二)南林系列杨树新品种扩繁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完成单位:宿迁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袁成、卢克成等20人(二十三)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完成单位:如皋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等2个单位完成人:秦建国、苏建平等18人(二十四)优质瘦肉型猪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完成单位:东海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完成人:唐式校、孟宪武等18人(二十五)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完成单位:江苏省农业信息中心完成人:吴建强、傅坚列等20人(二十六)杂交粳稻常优1号的推广应用完成单位: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5个单位完成人:端木银熙、林一波等20人(二十七)农村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技术完成单位:常州大学等5个单位完成人:张文艺、管红良等20人(二十八)油菜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完成单位:溧阳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5个单位完成人:李建卫、狄田荣等20人——结束——。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

江苏小麦生产工艺技术1. 引言江苏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其中小麦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地位。

小麦是江苏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江苏省不断研究和推广小麦生产工艺技术。

本文将介绍江苏小麦生产的工艺技术,包括选种、土壤管理、肥料施用、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 选种在江苏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江苏省常见的小麦品种包括皖麦9898、京麦亚、长春41等。

选种时要考虑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产量潜力和适应能力等因素。

3. 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管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江苏省常见的土壤类型有黄土、沙土和砂壤土等。

在土壤管理方面,江苏省注重以下几点:•土壤翻耕和松土:定期进行土壤翻耕和松土,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小麦的生长效果。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确保小麦的养分供应。

4. 肥料施用江苏省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要,合理施用肥料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例如,对于小麦的追肥期,可以采用复合肥和尿素等氮肥进行施用,以满足小麦生长的营养需求。

5. 灌溉管理农作物的灌溉管理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当地降水情况,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包括地面灌溉、滴灌和喷灌等。

同时,要注意合理掌握灌溉时机和用水量,避免干旱或过度灌溉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6.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江苏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合理轮作、间套作物、清除田间杂草、选用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等。

对于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化学农药或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以减少对小麦生长的危害。

7. 结论江苏省对小麦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促进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差异分析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差异分析

V ol 131,N o 13pp 1342-347 Mar 1,2005作 物 学 报ACT A AG RONOMICA SI NICA第31卷 第3期2005年3月 342~347页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差异分析朱新开 周君良 封超年Ξ 郭文善 彭永欣(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摘 要:选用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均呈“高—低—高”的趋势,强筋小麦整个灌浆期合成和积累蛋白质的能力较强,中筋小麦在灌浆中后期蛋白质合成与积累能力高于弱筋小麦。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在灌浆过程中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但不同时期含量和比例存在差异,籽粒形成期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4种组分差异较大,强筋小麦清蛋白、谷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弱筋小麦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籽粒乳熟期3种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比较接近,弱筋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中、强筋小麦;成熟期3种类型专用小麦中,清、球蛋白的组分含量有差异,组分比例无差异,而醇溶、谷蛋白的组分含量和组分比例均差异显著,表现为强筋>中筋>弱筋小麦。

关键词:专用小麦;蛋白质组分;变化动态;类型间差异中图分类号:S512Differences of Protein and Its Component Accumulation in Wheat for Different E nd UsesZH U X in 2K ai ,ZH OU Jun 2Liang ,FE NG Chao 2Nian 3,G UO W en 2Shan ,PE NG Y ong 2X in(K ey Laboratory o f Crop Cultivation and Physiology o f Jiangsu Province ,Yangzhou Univer sity ,Yangzhou 225009,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of protein and its com ponent accumulation in wheat for different end uses (strong 2gluten wheat W anmai 38,medium 2gluten wheat Y angmai 10and weak 2gluten wheat Ningmai 9)were studied in 1999-20011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tein content showed a same “high 2low 2high ”dynam ic trend in three kinds of wheat cultivars during grain filling stage ,but the protein content of strong 2gluten whea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dium 2and weak 2gluten wheat during the whole filling period ,and the protein content of weak 2gluten whea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edium 2gluten wheat during m iddle and last filling periods 1The content of each protein com ponent showed the same change trend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perio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wheat cultivars ,but their content and the ratio based on total protein content we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stages 1The differences of album in ,globulin ,gliadin and glutenin contents am ong wheat cultivars for different end uses were significant at early filling stage ,album in and glutelin contents of strong 2gluten wheat were high ,whereas gliadin and globulin contents of weak 2gluten wheat were high 1Album in and glutenin contents of weak 2gluten wheat were alm ost the same as that of strong 2and medium 2gluten wheat in m ilk period ,but gliadin and globulin contents were lower 1At maturity ,gliadin and globulin contents and their ratio based on total protein content am ong three kinds of wheat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K ey w ords :W inter wheat for different end uses ;Protein com ponents ;Accumulated dynam ic ;Difference 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品质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蛋白质品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小麦的营养品质,而且对小麦的加工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小麦秋冬种形势与技术关键-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

小麦秋冬种形势与技术关键-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

小麦秋冬种形势与技术关键郭文善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一、小麦秋冬种形势二、小麦秋冬种技术重点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一、小麦秋冬种形势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1.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

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

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

4.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26.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

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

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

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坚持有保有压,排出优先序,重点是保口粮、保谷物,口粮重点发展水稻和小麦生产,优化玉米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食用大豆、薯类和杂粮杂豆。

——小麦:稳定冬小麦、恢复春小麦,抓两头、带中间。

稳定冬小麦、恢复春小麦。

稳定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冬小麦。

结合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在东北冷凉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天山北部地区等,适当恢复春小麦。

到2020年,小麦面积稳定在3.6亿亩左右,其中冬小麦稳定在3.3亿亩。

抓两头、带中间。

“抓两头”,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蛋糕的优质弱筋小麦。

“带中间”,带动用于加工馒头、面条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品质提升。

磷肥种类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磷肥种类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磷肥种类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蒋小忠;封超年;郭文善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41)12
【摘要】以4个弱筋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为6.37 mg/kg)上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复合肥、磷酸二铵、过磷酸钙)对弱筋小麦物质生产、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种类磷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提高茎蘖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扩大叶面积指数并延长功能期,提高花后干物质生产和积累量,最终提高籽粒产量;不同磷肥品种间以复合肥增产效果最高,过磷酸钙最低;不同磷肥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均低于11.5%,符合国家标准( 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

由此得出,在缺磷土壤上施用复合肥(含N 16%、P2 O516%、K2 O 16%)对弱筋小麦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效
果最佳。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蒋小忠;封超年;郭文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南京 210036;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6
【相关文献】
1.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宁麦18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磷肥种类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扬麦15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灌浆期涝渍害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盛婧;郭文善;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06(26)1【摘要】以江苏省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籽粒淀粉和加工品质的关系,以明确淀粉对小麦加工品质的作用以及优质小麦的具体淀粉指标。

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与降落值、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强筋小麦不宜追求过高的淀粉含量,而弱筋小麦则应提高淀粉含量。

在淀粉粘度特性7个参数中,以峰值粘度和糊化温度变异度最大。

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以优质专用小麦符合国标(GB/T 17892-1999、17893-1999)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为条件的淀粉指标被初步提出:一等强筋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应≤68.8%,直链淀粉含量应≤13.5%;二等优质强筋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应≤71.1%,直链淀粉含量应≤14.5%;优质弱筋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应≥78.5%,直链淀粉含量应≥17.3%。

【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小麦;淀粉含量;淀粉粘度;加工品质【作者】盛婧;郭文善;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31【相关文献】1.硫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效应 [J], 韩占江;王伟华;胡尚连;郜庆炉;吴玉娥2.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积累的动态差异 [J], 石培春;李英枫;韩璐;周向;张薇;曹连莆3.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分布特征 [J], 戴忠民;王振林;张敏;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尹燕枰4.三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其有关酶的活性变化 [J], 王文静;高桂立;罗毅;姜玉梅5.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和淀粉积累的关系 [J], 李友军;熊瑛;陈明灿;吕强;骆炳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晚播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可行性分析

江苏晚播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可行性分析

Pl si im n L t— o h a n J a g u P o i c t F l i a e s wn W e ti in s r v n e a c
YAN G ng,G UO e s an,W AN G ha — e Yo W n— h S o f ng,PENG Yon — n g xi
其 表 现 为 茎 蘖 数 急 增 速 减 、 面 积 指 数 前 高 后 低 、 物 质 积 累 前 多后 少 、 粒 灌 浆 强度 前 低 后 高 、 株 氮 素 吸 收 前 多 叶 干 籽 植
后 少 的 趋 势 ; 后 叶 绿 素 含 量 及 光合 速 率 较 低 . 量 潜 力 大 . 籽 粒 蛋 白质 、 湿 面 筋 含 量 、 重 、 落值 、 淀 值 低 . 花 产 但 干 容 降 沉
中 图分 类 号 : 1 . 4 S 52 1 0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9 1 4 ( 0 2 0 — 0 9 0 10 —0 1 2 0 ) 40 3 —3
A a i l Fe sb Ana sst he Te h o t c n l y o n h Pl tn t y o a
l t rs a a e tge,t c u ua e r te shi n t o me t g nd l w n t a e t g hea c m lt d d y ma t rwa gh i hef r rs a ea o i helt rsa e,t an fl n hegr i il g i i e iy wa i h i he f r r s a a o i he lt r sa e,t mou up a s hi n he nt nst s h g n t o me t ge nd l w n t a e t g he a ntof N t ke wa gh i t f r e t gea d lw n t e lt rs a o m rs a n o i h a e t ge,t e c n e tofc or ph la d i e st fph t s t tc we e lw fe h o t n hl o yl n nt n iy o o o yn he i r o a t r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郭文善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郭文善

10.7 叶
12.7 叶
孕穗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抽穗期
穗分化时期 生长锥伸长期
单棱期 二棱期 二棱后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药隔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充实期
叶龄余数诊断法
倒五叶出生一半左右 倒四叶出生(露尖)
倒四叶出生期 倒三叶出生 倒二叶出生 剑叶抽出期
叶耳距为 0 时开始, 2-4cm 为盛期 抽穗期
6/Ⅰa 5/Ⅳ 5/Ⅰ1 5/Ⅱa
茎蘖数
12
35
8
13 21
(不包括胚芽鞘分蘖)
主茎第四叶出生时,N=4,4-3=1。第一叶位的分蘖发生 (第一分蘖),依次类推。




芽鞘
第二分蘖
四叶期
超同伸
芽鞘蘖 第一分蘖
第二分蘖


④ ② ①
缺位
超同伸
三1 四2 五3 六5 七8 八13 九21
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出叶存在N-3同伸关系。
二棱后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药隔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减数分裂期 花粉粒充实期
叶龄诊断法
11 叶品种
13 叶品种
3.5 叶
5.5 叶
4.5 叶
7.0 叶
5.8 叶
7.8 叶
6.5 叶
8.5 叶
7.2 叶
9.2 叶
7.4 叶
9.4 叶
8.5 叶
10.5 叶
9.7 叶
11.7 叶
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29•【字号】苏政发[2012]43号•【施行日期】2012.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苏政发〔2012〕4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是全国粮食主产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有效供应,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省政府组织实施了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强化政策扶持,凝聚各方力量,有效抗灾减灾,推动科技兴粮。

经过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省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突破660亿斤,单产再创新高,实现建国以来连续8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国粮食安全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我省粮食持续增产,是在连续7年增产的高基数上实现的,是在克服自然灾害和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得益于各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得益于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勤奋服务、无私奉献,得益于千百万农民群众的辛勤耕耘、艰苦劳作。

在为夺取粮食丰收奋斗的过程中,全省涌现出一大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为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农民群众务农种粮和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省政府决定,授予新沂市等18个县(市、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潘俊等25名同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秦礼宝等81名同志“全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荣誉称号,授予李光猛等80名同志“全省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在全省进行通报表彰。

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过程

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过程

V ol.30,N o.9pp.953-954 Sept.,2004作 物 学 报ACT A AG RONOMICA SI NICA第30卷第9期2004年9月 953~954页研究简报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过程盛 婧 郭文善3 朱新开 封超年 彭永欣(扬州大学小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Starch G ranules Development in G rain E ndosperm of Wheat for Different E nd UsesSHE NGJing ,G UO W en 2Shan 3,ZH U X in 2K ai ,FE NG Chao 2Nian ,PE NG Y ong 2X in(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Yangzhou Univer sity ,Yangzhou 225009,Jiangsu ,China ) 淀粉是籽粒胚乳中的主要成分,约占其重量的3/4左右。

淀粉在胚乳中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因此淀粉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优劣(D ’Appolonia ,1971[1];Rasper ,1980[2])。

关于不同品种小麦籽粒成熟期淀粉粒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已有不少报道[3~7],认为角质化程度高的小麦品种籽粒中淀粉粒上包裹蛋白质鞘多,且结合紧密;而角质化程度低的小麦品种淀粉粒上包裹蛋白质鞘相对较少,且结合疏松。

对于不同专用型小麦胚乳中淀粉粒形成过程研究较少。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强、弱筋小麦品种胚乳淀粉粒性状进行观察,试图了解胚乳中淀粉粒形成及结构上的微观差异,探索从结构上反映小麦品质的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2-2003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进行。

供试品种为强筋小麦中优9507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

开花期采取点颖的方法标记同天开花的中部小穗第二位小花。

花后每隔2d 取样1次。

剥除颖壳,新鲜籽粒投入011m ol/L 磷酸缓冲液(pH 712)配制的215%戊二醛固定液中,0~4℃冷藏。

江苏弱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下)

江苏弱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下)

262019.24集萃新优技术,助推农业生产。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shangrong@)·主推技术·使用机械施肥技术、种肥一体化技术等,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四、逆境绿色防控技术1.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

农业防治:精选种子,推广精量播种和平衡施肥技术,轮作换茬,清理田园等。

生物防治:应用生物类及其衍生物防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应用灯光、色板、性诱激素、网具等诱(捕)杀害虫。

药剂防治:根据田间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选准药剂,适时适量防治。

(1)适期化除技术。

应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药剂,重点抓好冬前化除工作,早春根据草情做好补治工作。

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可封杀杂草。

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及优势草种,选准药剂,进行喷药化除。

春后对于草害已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在小麦拔节前的冷尾暖头、日均温8℃以上(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抢晴用药,并避免在寒流来临前后3天内用药,以防发生冻药害现象。

(2)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后期重点抓好纹三、控氮前移技术1.因产因质定量施肥 根据弱筋小麦产量水平、品质要求确定合理的肥料用量。

一般亩产小麦400公斤左右,每亩总施氮量控制在12~14公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采用1∶0.4∶0.4的比例配合施用磷、钾肥(可因土壤地力差异适当调整)。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介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等新型肥料。

2.控氮前移施用 根据弱筋小麦产量结构特征、生长发育特性与群体质量要求,氮肥的基、追肥比例控制在7∶3,即基肥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70%左右,追肥中壮蘖肥(3~4叶期施用)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10%左右,拔节肥(倒3叶期施用)占20%左右,磷、钾肥基追比5∶5或6∶4。

推介江苏弱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下) 江苏明天种业主营业务:杂交水稻、玉米,常规水稻、小麦、油菜等品种选育、繁殖、生产等,技术服务热线:025-********。

江苏弱筋小麦发展潜力巨大

江苏弱筋小麦发展潜力巨大

江苏弱筋小麦发展潜力巨大
佚名
【期刊名称】《农学学报》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江苏是国内最大的弱筋小麦种植基地,据悉,今年夏季江苏弱筋小麦收获面积达198万亩,弱筋小麦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平均高出60元/吨,农民实现亩产值400-600元,净增效益60-70元,且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总页数】1页(P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栽培技术 [J], 许泉;康勇;何友;徐福海;张莉;金夏红
2.江苏弱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上) [J], 郭文善
3.江苏弱筋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下) [J], 郭文善
4.江苏省弱筋小麦产业节点矛盾分析及对策 [J], 盖玉芳;雪峰;肖洒;何榕;林玮;焦隽;叶浩;别同德
5.江苏省小麦籽粒蛋白质达标弱筋小麦的适生性分析与评价 [J], 夏树凤;王凡;王龙俊;周琴;蔡剑;王笑;黄梅;戴廷波;姜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产抗拉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5

高产抗拉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5

高产抗拉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5
佚名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06(000)016
【摘要】扬麦15(原名扬00-11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倒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

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国审麦2004003)。

2005年被列入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的推介品种。

品种权号
CNA20030409.7。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安徽省淮南地区、河南信阳地区及湖北部分地区种植。

【总页数】1页(P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高产栽培技术 [J], 章玉琴;王明霞
2.弱筋小麦扬麦15优质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J], 朱冬梅;刘蓉蓉;马谈斌;郭文善;张伯桥;高德荣;彭永欣
3.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在息县稻麦两熟区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J], 付玲;孙欣
4.高产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5 [J],
5.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扬麦15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的集成示范及开发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的研究

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的研究

小麦源库协调栽培途径的研究
郭文善;严六零
【期刊名称】《江苏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5(016)001
【摘要】研究了不同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提出以提高单位叶面积生产能力为中心的小麦源协调栽培途径,即在适宜光合源基础上,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单位叶面积负担的粒数,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实现高的单位源生产能力,从而获得高产。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郭文善;严六零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4
【相关文献】
1.冬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的研究 [J], 慕美财;张曰秋;李兴佐;单玉珊
2.冬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的研究 [J], 慕美财;张曰秋;李兴佐;单玉珊
3.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研究 [J], 陈兴武;赵奇;吴新元;雷钧杰;赛力汗;金平;李进
4.小麦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生理基础研究—源库关系 [J], 柏新付;孙昌璜
5.小麦超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成产因素相关分析与超高产小麦增产途径[J], 张维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籽粒生长特性分析

小麦籽粒生长特性分析

小麦籽粒生长特性分析
彭永欣;郭文善
【期刊名称】《江苏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13)3
【摘要】通过分析不同品种、播期、密度、施氮、磷量处理的籽粒生长过程表明,小麦开花后籽粒鲜重、体积均呈“低高低”的变化,两者基本同步,鲜重的变化略滞后,分别于花后27,28天达高峰值。

花后籽粒含水量则不断下降。

下降速率最快时期与灌浆速率最大时期基本吻合。

此时籽粒含水量为60%左右。

栽培措施通过调节籽粒灌浆历期和灌浆速率而影响粒重,只有能协调灌浆历期与灌浆速率关系的技术才能提高粒重。

【总页数】7页(P9-15)
【作者】彭永欣;郭文善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1
【相关文献】
1.小麦籽粒生长曲线的选配和生长时间的划分 [J], 蔡庆生
2.不同生长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J], 文廷刚;于洪喜;王伟中;杨文飞;钱新民
3.9个品种(系)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J], 孙金英;曹宏鑫;焦玉光;王进
4.物理性限制籽粒容积对冬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 [J], 于振文;Egli,DB
5.小麦叠氮化钠诱变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分析 [J], 王伟;钮力亚;于亮;王伟伟;陆莉;李粲;赵松山;王奉芝;徐辰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麦158小麦籽粒形态发育动态研究

扬麦158小麦籽粒形态发育动态研究

扬麦158小麦籽粒形态发育动态研究
周振兴;郭文善
【期刊名称】《江苏农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18)004
【摘要】试验于1991 ̄1993年在江苏农学院实验农牧场进行,以扬麦158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粒位籽粒长、宽、厚增长动态和其与体积、粒重的关系表明:籽粒长、宽、厚度的生长动态用二次曲线拟合,粒重的变化动态用Richards方程拟合,决定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周振兴;郭文善
【作者单位】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江苏农学院农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01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累积的动态研究 [J], 鱼欢;冯佰利;高金锋;王鹏科;张英;刘鹏涛;杨改河
2.ARz×扬麦158群体对小麦抗赤霉病性的QTL分析 [J], 吴纪中;蔡士宾;颜伟;任丽娟;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3.河南省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动态研究 [J], 崔杰华
4.小麦"扬麦158"高产栽培技术 [J], 吴月兰;陈水校;夏国绵;应金耀;李金先;王志伟;
施柏祥;许关荣
5.糯小麦灌浆期籽粒糖类、淀粉及蛋白质的动态研究 [J], 倪静;徐智斌;王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一、江苏小麦生产概况与品质区划(一)、自然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居长江、淮河下游,河湖众多,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05%,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和全国耕地面积的4.5%。

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

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年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无霜期200~240天。

光热条件兼有南北之长,降水比较丰富,适于喜温和中温作物的生长。

(二)小麦生产概况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1990年种植面积曾达3599万亩、1999年总产曾达1071万吨,受国家和江苏省粮食政策、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市场价格大幅变动以及气候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波动幅度较大,2000年种植面积为2932万亩,之后种植面积不断下降,面积最小年份在2004年,为2402万亩,近年又有所回升, 2007、2008年实际种植面积3200多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单产最低年份在2002年和2003年,均为250 kg /亩,2004年起连续五年增产,最高年份在2008年,为321kg/亩(十三市统计汇总为373kg /亩),单产水平居全国小麦主产省前5名之列;总产最低年份在2003年,为608.71万吨,2008年恢复性增长至近千万吨(十三市统计汇总为1202万吨)。

由于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两大麦区,淮北属黄淮冬麦区,淮南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因地域生态类型、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农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据南京财经大学粮油品质测试中心汇总近几年的小麦籽粒品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江苏小麦品种以优质中筋小麦为主,其次是优质弱筋小麦,同时可以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表1)。

表1 江苏省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质量指标样品百分比(%)品种百分比(%)容重(g/L) ≤730 3.64 4.60731~749 15.56 17.24750~769 22.84 25.29770~789 32.78 34.48≥790 25.17 18.69蛋白质含量(%) ≤11.5 26.49 27.56>11.5且<14.0 55.30 53.60≥14.0且<15.0 9.93 10.34≥15.0 8.28 8.05湿面筋含量(%) ≤22.0 6.94 6.90>22.0且<32.0 48.96 51.72≥32.0且<35.0 15.9 13.79≥35.0 28.2 27.59面团稳定时间(min) ≤2.5 30.46 28.74>2.5且<7.0 50.00 54.01≥7.0且<10.0 10.93 9.20≥10.0 8.61 8.05(三)江苏小麦品质区划根据江苏省目前麦作生产中主推品种的品质潜力和各生态农区温、光、水、肥、土等资源分析,江苏淮北麦区可生产制作面包等食品的优质强筋小麦;里下河农区的中筋红粒小麦品质优势尤为突出,适合作为配麦原料;沿江、沿海麦区适合于生产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的优质弱筋小麦,是全国最具优势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区域。

为此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划是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小麦产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品质类型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以利于因地制宜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生产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商品小麦,实现产业化经营。

(1)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位于淮河和灌溉总渠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接安徽,北连山东,南与里下河麦区毗邻。

全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市全部以及淮安和盐城市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部分。

土地面积35801.58平方公里。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89%。

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单产350公斤/亩左右,是江苏省小麦高产区。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降温较早;春秋两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而雨水集中,冬季寒冷而干燥。

本区光照条件为全省最好:年太阳辐射总量114~12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233~26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59。

本区热量为全省最低:年平均温度13.2~14.4℃,小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7~8℃,比淮南麦区低1~2℃,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温度比淮南地区略高,灌浆期平均温度为19~20℃,日较差较大,达10.5~12.8℃,有利于灌浆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

本区年降雨量782~1015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为250~400毫米,以干旱为主,小麦拔节至成熟阶段降雨量为130~160毫米,适当偏旱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本区种植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白粒,适当搭配偏冬性或春性品种。

本区在全国小麦品质区划中属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的南缘,由于区内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可分为三个专用小麦种植亚区:①微山湖洼和沂沭运洼面包、方便面(含精制级饺子、煎炸食品等)小麦亚区,②丘岗蒸煮小麦亚区,③黄泛平原蒸煮、啤酒小麦亚区(2)里下河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是江苏省腹部地区的碟形洼地平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产量水平与淮北相当。

本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北部搭配弱春性品种。

所产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比淮北麦区低,但高于江苏省其他麦区,是生产蒸煮类小麦的理想区域。

本区亦分为三个蒸煮类小麦亚区。

①串场河沿线优质饺子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北部、东北部,主要包括盐城市的阜宁、建湖、大丰、东台的一部分和淮安市的青州区沿串场河的一部分以及洪泽、金湖等县(市)洪泽湖以东的低洼平原,小麦面积220万亩左右。

②沿运优质面条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西部,主要包括宝应、高邮、邗江等县(市)沿大运河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30万亩左右。

③里下河南部优质馒头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兴化、宝应、泰州市区的全部、海安、高邮、江都、姜堰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面积250万亩左右。

(3)沿江、沿海弱筋红(白)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为江苏省沿长江两岸和沿海一线,沿江以江北为主,沿海以中部、南部为主,沿海北部部分地区与淮北麦区相重叠。

该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沿海北部种植部分弱春性和半冬性的白粒品种。

小麦生长后期温度偏低,温差偏小,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沙性强,盐分含量高,蓄水、保肥供肥能力差,小麦粗蛋白、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均较低,弱筋优势明显,是江苏省和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

本区亦分为四个弱筋小麦亚区。

①高沙土优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泰兴、如皋、如东、通州等县(市)的大部,海安、姜堰、江都、邗江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总面积200万亩左右。

②沿江沙土发酵饼干、蛋糕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靖江、扬中、启东、海门县(市)的全部、如皋、泰兴、江都、邗江、仪征、丹徒、丹阳、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滨临长江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

③沿海南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包括通榆运河以东、盐城以南及南通少部地区,包括大丰、东台、如东等县(市)的大部,盐都、海安、通州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共种植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

④沿海北部发酵饼干及啤酒小麦(白粒)亚区:沿海盐城以北至灌河附近,包括建湖、阜宁、射阳、响水大部和滨海、灌云的部分乡镇,小麦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

(4)苏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位于江苏省最南部,小麦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和降水最为丰富,但小麦面积急剧下降,目前仅300多万亩。

该区春性品种,品质介于里下河和沿海、沿江麦区之间,在品种的选用和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用途而有所侧重。

太湖麦区土壤条件好,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地下水位高,降水较多,湿害严重。

太湖麦区历史上精耕细作,技术措施和田间管理水平较高,较适合蒸煮类小麦的生产,丘陵麦区粗放种植,土壤肥力较差,加之投入不足,小麦生育后期易脱力早衰,适合饼干、糕点小麦的生产。

本区可分为二个亚区。

①丘陵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又称宁镇扬丘陵地区,包括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盱眙、句容等县(市)和南京、镇江两市的郊区,丹徒、仪征两县(市)大部,邗江、高邮、金湖、丹阳、金坛、溧阳、宜兴的一部分乡镇。

该区气候温暖,但冬季温度变幅较大,冻害、湿害较重。

全区地貌比较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冲沟和河湖平原交错分布,土壤类型也比较复杂,低产土壤面积大,不利于小麦产量和蛋白质、面筋含量的提高,适宜于生产饼干、糕点小麦。

②太湖蒸煮类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太湖平原的稻麦区,北和东北部以长江及沿江麦区为界,西和西南以10米等高线与宁镇丘陵毗邻。

境内包括江阴、锡山、吴县、吴江、昆山、武进等县(市)的全部,常熟、张家港、太仓、金坛、溧阳、宜兴和丹阳等县(市)的部分乡镇。

该区是江苏省纬度低、气候温暖的麦作区,气候特点是秋季温度下降较慢,越冬期不明显,雨量充沛,热量条件好,土壤比较肥沃,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多阴雨,日照不足,易遭湿害和赤霉病,适宜发展抗病耐湿的蒸煮类小麦。

二、江苏省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原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栽培措施和管理方法是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或直接作用于植物体而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及改进施肥方法、节水灌溉技术等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

(1)播种技术①播期: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密肥调控措施下,适期播种小麦产量最高;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超出适宜播期,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播期过晚则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又有所上升(表2)。

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则应在适期范围内适当早播,中、强筋小麦要实现优质高产,宜适期播种。

表2 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年度品种播期(月/日)产量(kg/ha)蛋白质(%)湿面筋(%)淀粉(%)形成时间(分)稳定时间(分)2002- 2003 苏徐2号9/25 9528.014.74 42.29 72.49 6.7 9.8 (徐州)10/2 9535.515.61 40.40 70.78 7.7 10.9 10/9 8185.515.94 38.81 68.72 6.7 11.410/16 6790.515.22 37.52 71.66 8.0 12.110/23 5232.014.52 37.66 72.80 6.8 10.210/30 4228.514.90 37.93 71.36 6.7 9.51998- 1999扬麦158(扬州)10/266023.4012.66 26.51 66.78 //11/105368.2013.38 27.72 68.72 //11/254881.1515.36 29.16 68.01 //2003- 2004扬麦13(扬州)10/22 6212.8511.84 22.17 75.91 //10/29 6809.1010.25 19.76 76.56 //11/5 5608.8011.36 22.91 75.03 //11/12 4886.8511.64 23.02 71.75 //②播量(密度):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少免耕机条播或稻田套播条件下,密度过高或过低,籽粒产量下降,适宜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下降,密度过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又上升,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种植密度要求不同(表3、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