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20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

一、推算出下列日期的干支,注明相当的公历日期。

1、《左传》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2、陶潜《自祭文》说:“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丁卯”年在陶潜的一生中有两次,一次为他三岁时候,一次为他的卒年。可见此处为卒年,即427年,

3、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末署:“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1039-1112),北宋文学家。“元丰”为宋神宗年号,“元丰六年”为“癸亥”年,1083年。“十一月朔日”为“十一月初一,公历为9月19号,甲子月,辛未日。干支为:宋神宗癸亥年甲子月辛未日。公历为:1083年9月19号。

4、恽敬《游庐山记》曰:“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恽敬(1757--1817)清散文家。“嘉庆”为清仁宗年号,“十有八年”即“嘉庆十八年”,即癸酉年。三月为“丙辰”月,“己卯”日为三月初一,公历为1月30号。干支为:清嘉庆癸酉年,丙辰月,己卯日,公历为:1813年1月30号。

5、严复《天演论自序》末尾云:“光绪丙申重九严复序。”

“光绪”是清德宗的年号,“丙申”年恰好是“光绪二十二”年,是1896年。“重九”为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称重九或重阳,亦称秋节、素节等。即丁酉月,甲戌日。所以,干支为:清德宗光绪丙申年丁酉月甲戌日。公历为:1896年8月3号。

6、《左传》鲁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二、写出下列文字的四角号码。

“諸”:0 467 “位”:2021 “新”:0292 “年”:2150

“快”:2 403 “樂”:“明”:7702 “春”:5077 “做”:好論文開題報告。

三、谈谈注释学的功用及其注释的种类。

注释学的功用:

1.排除阅读古书的障碍

我们知道,上古书面语一形成就与口语有着差距,需要注释才能完全明白其意。而时有古今,地分南北,古籍流传至今,一般读者至少在以下三方面会产生阅读困难。首先,常用文字的形体与今天经过整理、简化的规范形体常大相径庭,更有不少冷僻字不能认识。其次,词汇意义、语法结构许多都有了变迁。再次,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古籍所反映的史实、所涉及的名物制度和写作的背景,使人感到茫昧。所以,有必要对古籍进行注释,才能更准确的理解古籍原来的意思。

2.有助于整理古籍

注释学对于古籍整理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为整理古籍的核心工作是点校和注释,而注释学的研究,则正是使点校和注释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例如,对一部古籍,进行标点应遵循什么原则?怎样确定注释的对象?采用怎样的注释方法最能把对象注释清楚?应向读者提供哪些关联知识才能使其对原文有正确、深入的理解?……如果古籍整理者对这些问题缺乏自觉、明确的把握,那他的古籍整理一定不会达到较高水平。所以,古籍整理工作者一定要重视注释学的研习。

3.有助于提高古代文选的教学水平

不论是《医古文》、《古代历史文选》、《古代哲学文选》、《古代教育文选》,抑或《大学语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凡教材所选古文,为便学生自学,都有较为详明的注释。大学生靠了注释的帮助,一般是能够读懂课文的。教师在课堂上再照本宣科,肯定不受欢迎。相反,如果教师具备注释学的知识,在讲授课文时能恰当作些阐释,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理解记忆。

1.从注释内容上着眼,可分为文字类、章句类、义理类和综合类注释(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是古代典型的辨字、正音、释义的注释书。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示,而文字是语言的跨时空的载体。读者阅读古籍,必得循文字而通晓其语言,深入其内蕴。因此,注释字词——正其形体,明其音读,晓其意义,扫除语言文字障碍,乃是注释文籍的基本环节,也是文籍注释的通常体例。

朱烹的《四书章句》是章句类注释的典范。章句类注释,是在破除文字障碍基础上着重辨章析句——概括章句大意并清理章句间即层次的内在联系,从文章脉络上帮助读者把握其内容。

义理类注释则着重于挖掘、阐发思想内蕴。作品的思想,客观显现于它的字里行间,但有时又深藏不露,需通过阐幽发微才能明白。不过,同一作品不同的人很可能作出不同的理解。古人说“诗无达诂”,例如对写男子单恋的《诗·周南·汉广》,《文选》注引韩诗序称其主题为“悦人也”,比较切合诗的实际,而毛诗序却牵强附会地说:“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同一作品,在不同时代更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因此,正面讲,义理类的注释除了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精深的思想外,还常能在思想史上占一席之地,如《毛诗故训传》在经学史上也有经古文学派的代表资格。负面讲,义理类注释也可能因其虚妄不实或时代局限而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遭到后人抛弃。亦如《毛诗故训传》,封建时代它是解《诗》的权威,而今人已几乎无人相信它对《诗》义的阐释。因此,义理类注释的生命力,常低于文字类注释。

以上三种只是一个相对的划分,界限往往不鲜明。因文字类注释,往往涉

及章句及义理,而章句、义理类注释,都以扫除文字障碍为其前提,只是各有侧重罢了,我们也便据其主要倾向作了上述的划分。还有一种注释,文字、章句、义理兼备,是一种详尽、完备的注释,我们称它为综合类注释,如《十三经注疏》中除《尔雅注疏》外的其余十二经注疏。更有清人牟庭的《诗切》,它对《诗经》每一首诗的注释都有文字训估、句意串讲、章节大意和主题思想概括,并且还用浅显韵语作了翻译。我们今天整理古籍,也提倡作这种综合性注释,因它适应面宽,使用价值高。

2.按注释所提供知识信息量,可划分为简注、详注和纂集三类

简注就是简明扼要之注。它的“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释的条目较少,二是每条注释的文字较少,只揭示注释对象是什么,怎样解释,不作繁复引证和考辨。(汉)马融撰《忠经》十八章,郑玄之注仅就句意略作说明,属于简注。今人章诗同、马百非直接指明自己的注本为《荀子简注》、《盐铁论简注》。

顾名思义,详注就是详细之注。与简注比较,它一是注释条目多,二是注释不仅揭示对象是什么,怎样解释,还常旁征博引,申说如此解释的原因,甚至进行必要的考辨。典型例子有《十三经注疏》的疏文,(清)仇兆鳌的《杜诗详注》等。

纂集类注释,旨在为研读者搜罗尽可能多的有关资料,以启发思考。它或仅并列一书主要各家注释,或在并列各家注释后再断以已意。总之,引录材料面广和丰富,是此类注释的最大特点。今人游国思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和马百非的《盐铁论集注长编》是此类注释的典型代表。

3.按对待旧注态度之不同,又可分为旧注、补注、辨证(平议)与集注

旧注指某一文籍早期的注释,与后代注释对待而言,显示作注时间的在先,而非注释的一种体裁。

早期的注释因属开创,不免简略,甚至失误。因此后人或承前注而申发,或正其所失,补其末备,是为补注。《十三经注疏》的各疏,只申发旧注,不评判是非,是前者的典型。对(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宋)洪兴祖为作《楚辞补注》。他先列王逸原注,然后补注于下,逐条疏通,不仅对旧注多所驳正,而且还广征博引,对名物训诂作了详尽的考证和诠释,并保存了汉及六朝隋唐至宋的一些遗说,为楚辞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偶有原注残缺而后人为之补足。如《战国策》及高诱注到了北宋就已散佚,曾巩曾作校补。南宋姚宏在曾巩基础上作《战国策续注》,“其中二卷至四卷、六卷至十卷,为高诱原注,余皆宏所补注也。”(清《四库全书简明日录》)

辨证、平议,这是一类针对旧注辨明是非、议论得失的注释,特点在于辨析成分较多。如今人黄焯的《毛传郑笺平议》、《诗疏平义》,旨在申毛匡郑与匡孔。

集注是参考前人多种注释择善而从之注。它不同于纂集。纂集是资料汇编,汇集诸家之说,忠实排比,或断以己意,或根本不作评判,目的只在搜罗宏富的资料供后人参考,为研究提供方便。而集注虽搜求众注,但并不一一罗列,只筛取集注者称善之一、二,或径熔铸群言而出注,似蜜蜂之广采花粉,酿出之蜜却只那么一点儿。集注是集注者个人在前人众多注释基础上所作的力求公允、完善之注。朱烹的《诗集传》、《论语集注》是有名的集注。

4.从注释的接受对象上,还可把注释划为普及与提高两大类

这不是对注释体裁的分类,而是从整理古籍的目的、用途上去把握如何作注,对注释的品级具有很大制约。如要将某一古籍普及于大众,注释条目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大众,不经见的字词要注音释义,难句要加串讲,名物训访只作解释不作繁冗引证和考证,注释用语要浅显易懂等等。如系为研究者提供注本,以上注释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