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知识点总结汇编
元素知识点总结

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定义。
1. 概念。
-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氧元素就是所有质子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不管这些原子是氧 - 16(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氧 - 17(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7)还是氧 - 18(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8),它们都属于氧元素,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是8。
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 区别。
-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如,可以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例如,可以说“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联系。
-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个体。
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二、元素符号。
1. 书写。
-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氢元素符号为“H”,碳元素符号为“C”等。
-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钙元素符号为“Ca”,镁元素符号为“Mg”等。
2. 意义。
-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例如,“O”表示氧元素。
-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 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例如,“Fe”可以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He”表示氦元素、一个氦原子和氦气这种物质。
三、元素周期表。
1. 结构。
- 周期。
-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质子数)依次递增。
例如,第一周期元素氢(H)和氦(He)都只有一个电子层,氢的质子数为1,氦的质子数为2。
- 族。
-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叫做一族。
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化学记忆内容汇总

元素化学记忆内容汇总元素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基础,掌握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前提。
下面是元素化学记忆内容的汇总。
1.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贵金属和常金属;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2.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周期律规律排列的化学元素表。
最常见的是门捷列夫周期表和伊尔康尼克夫周期表。
周期表上每个元素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符号,并按照元素周期律进行排列,可以清晰地展示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3.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性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一些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周期性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有所不同。
4.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物理条件下的性质表现,包括颜色、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和热导率等。
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氧化态、化合价、化学活性、化学稳定性等。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密切相关。
6.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元素通过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结合而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水、酸、碱、盐等。
例如,氧化铁、水的化学式为Fe2O3、H2O。
化合物的形成与元素的原子价以及化学键的形成有关。
7.金属元素的特点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
它们通常呈现出金属光泽,能够形成阳离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阳离子化合物。
8.非金属元素的特点非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不良的导电性、导热性。
它们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并与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通常可以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共价键结合。
9.元素的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是指元素原子核具有不稳定性,会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射线。
各种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各种元素的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这些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的质子数)。
在这些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同位素。
所有已知的元素都可以在周期表中找到,共有118种元素。
二、元素的分类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率,并且通常是固态的。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左侧和中间位置。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它们的性质与金属相反,通常是劣导体,并且多数是气体或液态。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右上角。
3.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氡,它们在周期表中位于第18族,具有稳定的8个价电子,因此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三、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
周期表的每一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周期数与原子序数相同,即第一周期包含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依此类推。
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元素在同一族中具有相似的性质。
四、元素的周期规律1. 周期规律周期规律是指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化学性质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比如,周期表中第一周期的元素都是具有化学惰性的气体元素,第二周期的元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等。
2. 周期性趋势周期性趋势是指周期表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某一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呈现出规律性的增减变化。
比如,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等。
五、常见元素的性质氢元素是化学元素中最简单的,它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可燃的气体,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水。
2. 氧元素氧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是许多生物体所需的呼吸气体。
3. 碳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具有四个价电子,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形成大量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元素掌握知识点总结

元素掌握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构成。
2. 化学元素是由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原子量(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确定的。
3. 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可排列成周期表。
4. 元素的周期性表现在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合价等方面。
5. 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1.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大小、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等。
2. 元素的物理性质与周期表上的位置有密切关系,可以根据周期表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
3. 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也影响了其物理性质的表现。
4. 元素的物理性质可用于区分不同元素。
三、化学性质1.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合价、化学活性、与其他元素的反应性等。
2. 元素的化学性质受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影响。
3. 元素的主族位置和副族位置对其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4. 元素的化合价可通过周期表简单推断。
5. 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和解释。
四、元素间的相互作用1.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性与金属性的反应等。
2. 元素间的反应受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3.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新的化合物,丰富了化学物质的种类。
4.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五、元素的应用1. 元素的特性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如金属元素用于制造、非金属元素应用于化工等。
2. 元素的性质对其应用方式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充分了解元素的性质。
3. 元素的应用领域包括材料、能源、医药、农业等多个方面。
4. 元素的应用还受到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六、元素的发现1. 许多元素是在不同时期被人们发现的,发现元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发展的历史。
2. 元素的命名也有其独特的来源和历史。
3. 元素的发现对当时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元素的发现是化学史的一部分,对了解化学知识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七、元素的变化1. 元素的变化包括同位素的存在和存在方式、同素异形体的发现及其变化过程等。
化学元素总结知识点

化学元素总结知识点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带有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周围。
化学元素的特性主要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则参与化学反应。
元素的命名和符号是由国际化学联合会(IUPAC)统一规定的。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化学符号,化学符号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这些字母通常取自元素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
例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为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二、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原子序数排列化学元素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且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118种,它们被排列在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和18个族中。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经历了很长时间。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他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了一个表格中。
之后,元素周期表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逐渐完善。
现代元素周期表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基础,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以族和周期来组织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周期表中周期性地变化的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性质也体现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三、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其原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丰度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元素分类方式:1. 按原子序数分类:元素可以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元素原子序数最小的是氢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而原子序数最大的是锿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18。
2. 按化学性质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其最主要的分类依据,元素按照其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脆性。
化学中元素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每个元素由其特有的化学符号表示。
元素的名称通常是由化学家命名的,例如氧气元素是以氧气的形式发现的,因此得名为氧。
而金属钠是在其氧化物中发现的,因此得名为钠。
有时候元素的名称会与其来源有关,例如金属铝是由矿石白云石中提取得到,因此得名为铝。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中最多的一类,它们具有特有的金属性质,例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强度。
金属元素一般在常温下是固态的,而且多数情况下具有光泽,能够与酸和碱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盐或氢气。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存在的元素,它们的性质主要表现为不具有金属性质,例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较弱。
非金属元素还具有不同的外观和化学性质,例如硫、氯等元素常以分子形式存在,不与水反应。
3.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一类特殊的金属元素,它们不仅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还具有许多特有的化学性质。
这些元素通常具有多种氧化态,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颜色和性质。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元素还可以按周期性进行分类,分为周期表第1至7周期元素。
三、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是其在化学反应和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和能力。
元素的性质包括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
1. 一般性质一般性质指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相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通常可通过物理方法来测定。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元素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氧气能够与金属发生燃烧反应,氯气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等。
2. 特殊性质特殊性质是指某些元素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一些特殊性质,例如光谱性质、放射性质等。
元素相关知识点总结

元素相关知识点总结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单位,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物质。
在化学中,元素是不能被分解为其他物质的,因此它们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本文将围绕元素的基本性质、分类、周期表和化学结合等方面展开。
一、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结构决定,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价、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1.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代表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代表了元素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结构越复杂,也常常意味着元素的原子量越大。
2. 原子量:原子量代表了元素相对于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它是一种无量纲量。
原子量的大小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摩尔比。
3. 化学价:元素的化学价代表了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即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电荷。
不同元素的化学价不同,这也决定了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4.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代表了原子的大小,它是原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原子半径的大小决定了元素的化合物中的配位数、密度等性质。
5. 电负性:电负性代表了元素的亲电性或者亲核性,它是描述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亲和力的重要指标。
不同元素的电负性差异会影响到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合。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化学性质等。
根据原子序数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元素则多数是不良导体。
过渡金属元素则位于周期表中的D 区,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和磁性。
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和惰性气体。
活泼金属易于与其他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而活泼非金属则常常形成共价化合物。
根据电子排布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次族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元素一、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8个族组成。
- 每个周期代表电子能级,从上到下电子能级递增。
- 每个族代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递增。
2. 元素的分类- 主族元素:1-2族和13-18族,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族数相同。
- 过渡金属:3-12族,具有不完全的d轨道。
- 镧系和锕系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底部,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
二、元素的基本性质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云由围绕核的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
2. 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度量,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u)。
-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3. 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 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与其电子排布有关。
三、元素的化学变化1.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间重新排列形成新化合物的过程。
- 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核不变,只有电子的重新分布。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
- 氧化指失去电子,还原指获得电子。
- 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3.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氢离子(H+)转移的反应。
- 酸是能够提供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OH-的物质。
-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四、元素的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通常不含有碳。
- 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
- 例如:水(H2O)、硫酸(H2SO4)、氯化钠(NaCl)。
2.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
- 包括烃、醇、酮、酸、酯等。
- 例如:甲烷(CH4)、乙醇(C2H5OH)、丙酮(CH3COCH3)。
五、元素的提取与应用1. 金属提取- 金属提取通常通过矿石的冶炼过程。
- 包括热分解法、湿法冶炼、电解法等。
化学元素最全知识点总结

化学元素最全知识点总结
1. 原子结构
- 原子:化学元素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带负电荷的粒子,绕原子核中的电子壳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一种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进行排列的
表格。
- 周期: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代表了原子壳的数量。
- 周数: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垂直列,代表了原子核周围的
电子云的形状和结构。
3. 元素分类
- 金属元素: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具有光泽、导电性和
热传导性。
- 非金属元素:相对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导电性、热传
导性和光泽较差。
- 过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 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侧,具有低的化学活性。
4. 原子团与分子
- 原子团: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的结构。
- 分子:一个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
5. 化合物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
而成的物质。
- 阴离子:带有负电荷的化学物质。
- 阳离子:带有正电荷的化学物质。
6.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 反应物:化学反应中参与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新物质。
以上是化学元素最全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元素的知识点总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本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元素是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的种类非常丰富,目前已知的元素总数超过了100种,而且不断有新的元素被发现和合成。
在自然界中,元素可以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 元素的发现元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古人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四种元素——地、水、火、气组成的。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更多的元素,并逐渐形成了现代元素的概念。
最早被发现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铜、银、金、碳、硫等。
这些元素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最早接触到的物质,因此对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有着深入的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了更多的元素,甚至合成了一些人工元素,如锘、锫等。
2. 元素的分类元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和韧性,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铝、铜、锌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具有较差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如碳、硫、氧、氢等。
过渡金属元素具有复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不稳定的化合价,它们通常存在于化合物中,如铁、铜、镍、钯等。
此外,元素还可以根据其原子序数进行分类,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就是元素的序数。
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分别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依次类推。
3. 元素的性质元素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具有的性质。
包括:(1)密度元素的密度是指单位质量的元素所占据的体积,是最常见的物理性质之一。
金属元素常常具有较大的密度,如铁的密度为7.87g/cm³,铜的密度为8.96g/cm³。
而非金属元素的密度一般较小,如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2)熔点和沸点元素的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元素知识点总结

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物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比如氢元素用符号H表示。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表示了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这种元素的特定标识。
元素根据原子序数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二、周期表上的元素1. 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特征的一张表格。
周期表的横向称为周期,纵向称为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2. 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的横向周期性表现在元素的原子结构上,因为原子的外层电子数在周期表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周期表的纵向周期性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的电子排布结构相似。
三、元素的分类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侧,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好、热传导性好、易形变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上方和右侧,与金属元素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没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易与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等。
3. 类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不同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
四、元素的性质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导电性能、热传导性能、易延展和易铸造等。
金属元素还具有化学反应能力,比如生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
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不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较差。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不同的性质,比如氧气参与燃烧反应。
3. 类金属元素的性质类金属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具有不同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殊性质。
五、元素的应用1. 金属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和建筑业,比如铁、铝等金属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和基本设施。
2. 非金属元素的应用非金属元素在生活和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氧气广泛应用于呼吸器具和制氧工业。
高三必会的元素知识点汇总

高三必会的元素知识点汇总化学是高中必修的一门科目,其中元素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元素知识点,对学生们的复习备考至关重要。
下面是高三必会的元素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元素的发现和分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指由全部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2. 历史上的元素发现:例如,古希腊的四大元素:土、水、火、气。
包括近代元素的发现,如汞、锑、钙等。
3.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三大类。
第二部分: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1. 基本金属元素:- 碳(C):存在于物质的组成中,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 铝(Al):具有轻质、导电性好和耐腐蚀性强的特点,广泛用于建筑、航空等领域。
- 铁(Fe):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导热性,常用于制造钢铁和其他金属合金。
2. 基本非金属元素:- 氢(H):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可作为燃料和气体储存介质。
- 氧(O):存在于大部分天然物质中,是火焰燃烧的必要元素。
- 硫(S):具有特殊的气味,用于制造硫磺、硫酸等化学物品。
3. 半金属元素:- 硼(B):在陶瓷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也用于核燃料和半导体材料。
- 硅(Si):作为太阳能电池和计算机芯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第三部分:元素周期表与化学性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包括周期和族两个维度。
2. 元素的周期性:从周期表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例如电子亲和力、原子半径等。
3. 典型元素的化学性质:-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并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 非金属:通常是电子的受体,易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
- 半金属: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
第四部分:元素的离子化和化学键1. 离子化:金属元素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倾向于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
《元素》知识点

《元素》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元素1.元素是__质子数(即核电荷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氧气是由__氧__元素组成的,水是由__氢、氧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碳、氧__元素组成的。
2.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3.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__不变__。
4.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位于前四位的是__氧、硅、铝、铁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氧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铝__。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氧__。
元素元素的最小粒子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难点点拨:1.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包括两种情况:(1)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碳12和碳14,它们都属于碳元素;(2)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粒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分子、离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知识点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__元素__;(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__原子__。
2.元素分为__金属__元素、__非金属__元素和__稀有气体__元素三类。
3.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不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
4 . 元素符号通常表示一种元素以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但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这种物质。
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以及铁这种物质。
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__周期__,共有__7__个周期。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族__(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__16__个族。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__核电荷数__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原子序数__。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1.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它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数量为118种。
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化学群,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
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元素的分类和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典型的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脆硬、不导电和不具有金属光泽,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过渡元素则是位于周期表中间的一组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多为具有多价态的元素。
不同元素的性质是由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决定的。
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外层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因此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不同。
化学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可以预测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为化学实验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3. 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于其构成原子和键合方式的不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性质和物理化学特点。
化合物是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对象,例如水、氨、二氧化碳等都是重要的化合物。
元素的化合物是化学结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化学结合力是指不同原子之间由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方式所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
不同化学结合方式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共价键化合物通常为分子化合物,具有共价键作用下的原子吸引力;离子化合物通常为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作用下的离子吸引力;金属键化合物则具有金属中电子的自由活动特点,形成金属晶格结构。
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结合力的本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规律。
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8个知识点归纳1、元素定义: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形式的原子存在形式,如:氢元素的几种形式:H、D(21H)、T(31H)、H+、H-。
2、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符号在第一层,黑色字体,用拉丁文大写字母表示,当大写字母相同时,加一个小写字母予以区别。
例如:H(氢)、He(氦); C(碳)、Cl(氯)、Ca(钙);N (氮)、Ne(氖)、Na(钠);Al(铝)、Ar(氩)。
3、元素名称: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分四层,元素名称在第二层,黑色字体,大多数元素的名称是由形声字构成,气态非金属的名称有气字头,固态非金属的名称有石头旁,液态非金属用三点水旁(溴),液态金属用水字底(汞),金属的名称都有金字旁,个别的元素的名称不是形声字,例如:氮不读“炎”音。
4、元素分类:(1)按元素所在的周期分类:同周期元素和不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共同点:电子层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行中,处于左右关系。
不同周期元素不同点:电子层数不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处于同一行中。
(2)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分类:前20号元素或第n号元素(3)按元素所在的族分类: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第VIII族元素、0族元素(4)按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2)分类: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其中金属元素专指主族元素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包括主族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过渡元素是指所有副族金属元素和Ⅷ族金属元素,。
5、元素的特有数值: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在核组成符号中处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位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一层,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呈鲜红色。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元素各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见课本P10),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小格内的第四层,通常保留有效数字4位,数字呈黑色。
《元素》 知识清单

《元素》知识清单一、什么是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从微观角度来看,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在原子的世界里,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也就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比如说,氢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都是 1;氧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是 8。
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成分。
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无论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还是人工合成的,都是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
二、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
金属元素具有金属光泽,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像铁、铜、铝等都是常见的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则在性质上与金属元素有很大的不同。
它们多数没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和导热性也相对较差。
比如氧、氮、碳等。
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等,它们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元素的分布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铝、铁等。
在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氢。
而在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碳、氢、氮等。
宇宙中的元素分布也有所不同。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其次是氦。
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18 个纵行。
7 个横行分别对应 7 个周期,18 个纵行分为 16 个族。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元素的性质规律。
比如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为新物质的合成和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五、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1、氧(O)氧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氧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元素基础知识大全

元素基础知识大全元素,这可是个相当奇妙的东西呢!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拼图,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色彩,而这些拼图块就是各种各样的元素啦。
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啊,到处都充满了元素。
元素就像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有些我们特别熟悉,天天都能看到或者用到,有些呢,可能就比较神秘,躲在那些高科技或者特殊的地方。
你看那水,它可不是一种简单的东西哦。
水是由氢和氧这两种元素组成的。
氢元素就像个调皮的小瘦子,它特别轻,好像一阵微风就能把它吹跑似的。
氧元素呢,就像个热情的大胖子,它很有力量,总是能和很多元素玩到一起。
当氢和氧这两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们离不开的水。
这就好比一个瘦子和一个胖子搭伙干活,创造出了一个超级有用的东西,是不是很神奇呀?再说说铁元素吧。
铁可是个硬汉呢!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从那些坚固的大桥,到我们家里的锅碗瓢盆,铁元素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如果把元素世界比作一个大舞台,铁元素肯定是那种能扛起大梁的主角,没有它,好多东西都没法正常运转。
还有碳元素,这家伙可太有趣了。
碳元素就像一个超级百变魔术师。
它可以变成软软的石墨,就像我们铅笔芯里的那种东西,轻轻一划就能留下痕迹。
它也能变成超级坚硬的金刚石,钻石不就是碳元素变的嘛,那可是在珠宝店里闪闪发光,珍贵得很呢!你说碳元素是不是像一个拥有魔法的小精灵,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自己的模样?元素还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原子结构。
原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系,中间有个原子核,就像太阳一样,周围有电子在绕着它转,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
不同的元素呢,它们的原子核里质子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这个质子数量就像是元素的身份证号码,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号码。
在元素周期表这个大家族里,元素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这就好比是按照身高或者年龄给一群小朋友排队一样。
元素周期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元素们的性质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规律。
比如说,左边的元素比较容易失去电子,就像那些慷慨大方的人,很乐意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
《元素》 知识清单

《元素》知识清单一、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个简单的例子,氢元素就是指所有质子数为 1 的原子,不管它们的中子数是多少,只要质子数为 1,就都属于氢元素。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像搭建房子的砖块一样。
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二、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为了方便表示元素,科学家们制定了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字母来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比如,氧元素用“O”表示,铁元素用“Fe”表示。
元素符号不仅代表了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比如“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
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三、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名称通常带有金字旁,比如钠(Na)、铁(Fe)、铜(Cu)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中一般没有金字旁,比如氢(H)、氧(O)、碳(C)等。
非金属元素在性质上与金属元素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多数非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3、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包括氦(He)、氖(Ne)、氩(Ar)等。
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将元素分成了不同的周期和族。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规律,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五、元素的性质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元素,一般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的元素,一般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8(氦为 2)的元素,化学性质稳定。
(完整版)元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二、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1、原子的构成(1 )原子结构的认识「质子(带正电)原子V "原子核(带正电)Y-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2) 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 (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 ,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题2 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 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 兀素的分类:兀素分为金属兀素、非金属兀素和稀有气体兀素三种4、 元素的分布:①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0、Si 、Al 、Fe②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0、C 、H 、N2、相对原子质量:⑴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 N 、 0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 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0: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 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 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电子数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 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V 4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 ( 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 化学性质 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课题3 离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 + :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 第一层最多容纳 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 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 2个电子)质子数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二、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若数字为1时, 可省略不写。
例如:钠离子:Na +o3+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
例如:Fe :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如:Fe' :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质子数> 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 电子数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和原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类似,所以方法基本通用。
常用方法个人总结如下:(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K+和Na+ , K和Na(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Na+和AI3+ , Na和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
例如CI->K+(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较:阳离子<原子< 阴离子,例如Na+ < Na ,Cl< Cl-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0 SO3 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①物质的组成:xx物质由xx元素和xx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物质的构成:xx物质由xx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含义: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H2O: 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水分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4H2O :表示4个水分子。
4、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3H2O:3表示3个水分子。
5、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化学式的书写:⑴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2、氧气:O2B: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红磷:P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 2-1 +1 -2Fe3O4;氯化镁:Mg CI2;硫酸钠:Na2SO4 7、8、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含有酸根(NO3、SO4、CO3、PO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 )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MgCL:氯化镁;Al(NO 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二、化合价1、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2。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例如:MgCl z: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兀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例:镁离子:Mg2 +与+2价的镁元素:+a -b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为例,即(+a) x m + (-b) x n = 0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2) 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附: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3 氢氧根:0H 碳酸根:C03硫酸根:SO4磷酸根:PO4铵根: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2+ + 2 + 2 + 3+ 3+ 2+ + + + — 2 —2- 2- 2 K Ca Na Mg Zn Al Fe Fe Ag H NH4 Cl O S SO4 CO3 OH —PO43-等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 m B n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r(A m B n)= Ar(A) x m + Ar(B) x n2、各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 x m] : [Ar(B) x n]3、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兀素的质量_ x 100%物质的质量Ar(A) x m------ x 100%Ar(A) x m + Ar(B) x n -- + 2 MgNH4 NO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