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建筑设计说明新版2018

合集下载

农业健康产业园项目建筑设计方案

农业健康产业园项目建筑设计方案

农业健康产业园项目建筑设计方案1 入口大门大门入口的设计采用江西赣派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马头墙。

符合当地民俗风情。

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化与近代西方文明的进驻,传统的建筑日益黯淡。

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注重现代与古代赣派建筑的形式相结合。

利用两方面建筑元素来设计入口大门。

我们要注重当地建筑的文化传承。

2 管理用房和办公楼管理用房和办公楼建筑,采用赣派建筑的色彩,青色的墙灰色的瓦。

结合现代建筑的形式,来塑造一种建筑形态。

内部空间大,满足园区对办公的需求。

采用简单大气的结构,经济、实用。

管理用房、办公楼—首层平面图管理用房、办公楼—中间层平面图管理用房、办公楼—顶层平面图效果图3 智能玻璃温室综合当地气候特点,当地风压0.3KN/㎡,雪,0.35KN/㎡。

温室设计采用GR-VENLO-12-8文洛式现代化智能温室,该类型现代化智能温室采用一跨两顶尖结构,外形美观、坚固耐用、环境控制能力强;透光好、通风效果好;土地及空间利用率高;保温、降温效果佳,冬季运行成本较低;配备智能化控制系统适应现代化精准农业需求。

温室外立面设计用弧形花瓣的形式来塑造,既简洁、美观又大方。

玻璃温室处于园区中心,其造型必须起到园区标示性建筑的作用。

3.1性能指标风载:0.5KN/㎡;雪载:0.4KN/㎡;吊挂荷载:15kg/㎡;最大排水量:140mm/h;电参数:220V,50HZ,PH1/380V,50HZ,PH3;抗震烈度:≥6度,地震加速度值:0.05g;环境温度:-25℃~42℃;配电参数:220V/380V(±5%,50HZ,单相/三相);使用寿命:温室主体钢结构不小于20年。

3.2规格尺寸栋宽:8m栋距:8m天沟(雨槽底距柱底高度):7m;顶高(屋脊到柱底高度):8m;屋面角约:22°+1°。

3.3具体配置:温室土建部分、温室镀锌钢结构骨架、温室覆盖材料(顶部采用8mmPC保温板,四周采用5+6A+5中空钢化玻璃)、外遮阳系统、内遮阳系统、内保温系统、顶部通风系统、湿帘降温系统、内循环系统、配电系统、计算机系统。

XX产业基地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XX产业基地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生产车间为钢结构。 (3)钢筋混凝土框架厂房围护材料选用轻质保温填充墙,装饰面层
选用陶土砖或仿铝板涂料。钢筋混凝土屋面,其上做防水保温 层,钢结构厂房围护材料选用彩色涂层复合保温压型钢板墙面
以及屋面。 (4)抗震设防烈度按八度设计 3. 层高配置 3 号厂房一层 6m,二~四层为 4.5m,室内外高差 300m;4 号厂房, 厂房部分檐口高 12.6m,脂粉车间地坪距一层地面高差为 3.5m,室内 外高差 300mm,综合楼首层 5.7m,二~四层 4.5m,室内外高差 600mm。 4. 建筑立面处理 考虑到与原有建筑协调同时又有创新。立面造型简洁大方,注重建筑 的体量感,对南侧 3 号厂房 C 座及 4 号的综合楼立面造型做了重点 处理,分别采用金属夹芯保温板,面板式仿铝板涂料及中空玻璃及不 锈钢装饰材料等。 六、 消防、环保及节能 1. 防火消防设计 3 号、4 号厂房、生产车间按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丁类, 耐火等级为二级。厂区设置环形消防通道。 2. 环保、节能 (1)设集中的水暖系统,分部计量 (2)局部厂房按工艺要求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其他根据需要设置立
本建筑群的最高日用水量为 14m3/d,最大时用水量为 2.72rn3/h, 地块内生活的用水点经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后输送至用水 点。 2)①自市政给水阀门井至消防水池/增压稳流给水设备,管道埋深为 1m;②自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出水管至厂区各用水点的管网,管道埋 深为 lm,管网设置室外消火栓、洒水栓。 3)管材及附件。 ①管径≤DN50,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并采用同材质管件;
水接驳井,卫生间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车间 内不能直接排放的污水在车间内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室外污水 管网。 室外管道采用平口钢筋混凝土管,180o 通基;

产业园项目幕墙工程设计总说明

产业园项目幕墙工程设计总说明

汉溪项目(一期)2栋、4栋、6栋、9栋、10栋、11栋幕墙工程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1.0.工程名称:汉溪项目(一期)2栋、4栋、6栋、9栋、10栋、11栋幕墙工程1.1.工程地点:广州市番禺区1.2.建设单位(业主):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汉溪村股份合作经济社1.3.建筑设计单位: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4.主体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1.5.建筑耐火等级:一级1.6.建筑防雷等级:二类防雷建筑物1.7.幕墙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25年1.8.建筑耐久年限:50 年;1.9.建设楼高度:102.300米二、设计依据及规范2.1、幕墙基本设计参数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0g;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基本风压:W0=0.55KN/m2(50年一遇考虑),地区粗糙度类型为C类,幕墙防雷设计为二级。

2.2、幕墙设计依据建筑设计提供的建筑图、结构图,以及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2.3、采用的主要规范2.3.1. 幕墙设计规范➢《建筑幕墙》GB/T21086-2007➢《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金属及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CECS127-2001➢《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DBJ/CT014—2001➢《点支式玻璃幕墙支承装置》JG138-2001➢《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21086-2007➢《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7-2007➢《铝合金门窗》GB/T8478-20082.3.2.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8-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防静电工程技术规范》DGJ08—83—2000➢《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5➢《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JG160-200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3.3. 验收、检测及试验标准➢《玻璃幕墙工程质量验收标准》JGJ/139-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5-30-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GB/T18250-2000➢《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GB/T18575-2001➢《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测试方法》GB/T15227-2007➢《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5-2008➢《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1976-2002➢《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150121-20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GB/T13477-2002➢《天然饰面板材试验方法》GB/T9966—20012.3.4. 钢材规范➢《高耐候结构钢》GB/4171-2002➢《焊接结构用耐候钢》GB/4172-2002➢《碳素结构钢》GB/T700-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GB/T6807-2001➢《建筑用轻钢龙骨》GB11981-200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7-2008➢《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GB/T11253-19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钢带》GB/T3247-198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GB/T13912-200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与有关过程术语》GB3138-1995➢《标准件用碳素钢热轧圆钢》GB/T715-1989➢《合金结构钢》GB/T3077-1999➢《不锈钢棒》GB/T1220➢《不锈钢冷加工钢棒》GB/T4226➢《不锈钢冷轧钢板》GB/T3280-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GB/T4237-2007➢《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2002➢《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2.3.5. 铝材及铝板规范➢《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2004➢《铝合金隔热型材第6部分隔热型材》GB5237.6—2004 ➢《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GB/T3880-1997➢《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YS/T431—2000➢《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化学成份》GB/T3190➢《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GB8013-87 ➢《氟碳漆喷涂型材》GB/T5237➢《铝幕墙板》YS/T429—2000➢《铝塑复合板》GB/T17748—1999➢《铝塑复合板用铝带》YS/T132 —2000➢《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JG/T133-20002.3.6.玻璃规范➢《浮法玻璃》GB11614-1999➢《镀膜玻璃》GB/T18915-2002➢《着色玻璃》GB/T18701-2002➢《压花玻璃》JC/T511-2002➢《中空玻璃》GB/T11944-2002➢《夹层玻璃》GB9962-1999➢《热弯玻璃》JC/T915-2003➢《钢化玻璃》GB9963-1998➢《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GB17841-1999➢《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GB15763—2001➢《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JC/T872-2000➢《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JC/T872—20002.3.7. 胶类规范➢《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2003➢《聚硫建筑密封胶》 JC483-2003➢《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2003➢《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1997➢《建筑窗用弹性密封剂》 JC485-1996➢《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施工工艺标准》Q/YDL14-2003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JC/T882—2001➢《彩色钢板用建筑密封胶》JC/T884—2001➢《石材幕墙接缝用密封胶》JC/T883—2001➢《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JC/T486—2001➢《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树脂》.JC/T887-2001➢《中空玻璃用丁基热熔密封胶》JC/T914-2003➢《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GB/T13477-20022.3.8. 其他规范➢《紧固件公差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GB/T3103.1-2002 ➢《紧固件机械性能》GB/T3098—2004➢《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GB/T19686-2005➢《擦窗机》GB19154-2003➢《高空作业吊篮》GB19155-2003➢《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GB/T17740—199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0➢《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建筑气象参数标准》GBJ15-1-90三、幕墙体系设计原则针对本项目的建筑立面形式、外视效果及其细部表达是本次设计的重要特征和特点,我们在从外部分格设计到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均遵循着如下几条设计原则:3.1. 安全可靠原则作为大型建筑,安全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

产业园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施工方案2018(1)

产业园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施工方案2018(1)

大连XXX产业园项目场地平整及地基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久龙建设有限公司2018年3月10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4)二、工程概况 (4)三、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 (5)3.1地层: (5)3.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3.3地下水 (5)四、夯实方案设计 (6)五、施工方法 (7)5.1质量保证措施 (9)5.2地基处理方法 (10)5.3强夯施工工艺 (11)5.4施工爆破设计 (12)六、施工总体部署 (15)6.1施工准备 (15)6.2 施工总体安排 (15)6.3施工工艺 (15)七、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7)7.1工期保证措施 (17)八质量控制 (19)8.1、分层碾压 (19)8.2试验 (19)九、安全保证措施 (20)9.1 安全目标 (20)9.2 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目标 (20)9.3、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21)9.4、施工用电的保护措施 (21)9.5 机械设备安全保护措施 (22)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23)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24)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25)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26)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27)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28)一、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文件1.地勘资料2.环普三期地形图2.主要施工标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二、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位于大连XX产业园区内,属大连市行政辖区,为构造剥蚀地形,地貌单元为低丘陵。

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0m,最大冻结深度0.93m。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D01、D02生产厂房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特征周期为0.25s,抗震地段类别为抗震一般地段;D01、D02仓库室内地面设计标高分别为77.73m、79.00m,现场地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76.14~82.48m。

产业园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产业园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原迈士通工业地块通用厂房及配套设施工程设计说明第一部分建筑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原迈士通工业地块通用厂房及配套设施工程,工程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北大道与三南路交叉口西侧,属灌口镇边缘地带,毗邻软件园三期。

项目周边以工业用地为主,一定距离范围内分布一些居住用地和教育科研。

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围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125461.5㎡,项目分两期实施,总建筑面积161702.52㎡。

一期7栋在建工程建筑面积为88352.14㎡,含地下室建筑面积2742.8㎡。

二期拟建建筑面积73350.38。

总计容建筑面积158959.72㎡,容积率1.267,建筑密度30.3%,绿地率18.88%。

二、设计定位对一期在建的7栋厂房进行完善设计,对二期建设项目重新规划设计,对建筑造型进行整体提升,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形象。

三、设计依据1、用地红线图。

2、建设方设计要求3、《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环保、消防、人防、抗震、节能、市政配套等方面应按现行国家、省、市有关建筑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定、规范及部门文件、行业规则等进行设计。

5、本项目的市政道路、雨水、供水、污水市政管网,电力电信管网等各项市政配套已具备。

四、指导思想1、应满足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以的要求;2、适应厦门市现状技术经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3、应满足园区人员生活、工作需求,和未来规划的需要。

五、总平面规划结构1、建筑退距:满足相邻建筑间距要求,同时亦满足消防、安全等的间距要求。

2、布置原则基地出入口:按原规划设计,主入口位于西侧集美北大道。

用地西南侧沿集美北大道设计货运出入口。

3、建筑布局本设计总体布局在合理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建筑采用“围合式”的布局方式,同时通过建筑间的错落及退让,形成较大的内部广场空间,减少了相互间的干扰,使建筑物拥有良好的园区景观视线和广场空间。

4、管线综合充分利用市政道路和市政设施。

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说明

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说明

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说明介绍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方案。

产业园项目旨在提供一个集中展示和促进不同产业发展的场所,帮助企业创新和发展。

项目概述产业园项目拟建在XX市XX区,占地面积超过XX平方米。

该项目将提供各种设施和资源,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项目规划包括建设多栋办公楼、制造厂房、配套设施等,并配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水、通信等。

项目目标1. 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聚集产业要素。

吸引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企业入驻产业园,形成聚集效应,加速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3. 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共享配套设施和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产业园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项目计划1. 土地准备:购买或租赁适宜的土地,并进行必要的土地开发和平整工作。

2. 建设规划: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包括建筑物布局、道路规划、绿化设计等。

3. 建设施工:根据建设规划,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建设工作。

4. 建设配套设施:配建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提供相关服务设施,如会议室、餐厅、停车场等。

5. 企业招商:积极宣传和推广产业园项目,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6. 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园区管理机制,提供专业的运营管理服务,保障企业顺利运营。

风险与控制1. 土地获取风险:积极与当地政府合作,确保土地的顺利获取,避免可能的延迟和争议。

2. 资金风险:合理制定资金筹集计划,确保项目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3. 市场风险: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做好企业招商工作,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结论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旨在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聚集产业要素,优化资源利用,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严谨的计划和有效的风险控制,该项目有望在未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产业区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产业区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产业区建筑设计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产业区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满足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需求,提供一个全面、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

本方案模板旨在为产业区建筑设计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框架,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总体目标和原则1. 总体目标:本设计方案旨在创建一个功能齐全、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区。

2. 建筑原则:a. 功能布局合理:建筑布局应充分考虑不同产业的需求,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和高效运作。

b. 环境友好可持续: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

c. 安全可靠:建筑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安全标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 美观整洁:建筑外观应符合当地文化和风貌要求,注重美观度和整体协调性。

三、建筑设计要素1. 产业区布局:根据产业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并确定交通道路、停车场、绿化带等基础设施的布局。

2. 建筑外观设计:根据当地文化和风貌要求,设计建筑物的外观形式、平面布局和立面效果图。

3. 空间规划:根据各个功能区域的需求,设计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房间功能分配和流线组织。

4. 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高度要求,设计建筑的结构体系、荷载计算和施工方案。

5. 绿色环保设计: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计建筑的气候调节、采光和节能系统。

四、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收集产业园区的需求信息,包括规模、功能要求、交通流线等。

2. 前期调研:进行场地勘测、文化风貌调研和市场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

3.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前期调研结果,提出不同方案的初步设计概念,并与客户进行讨论和确认。

4. 方案细化: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筑布局、空间规划、外观设计等细节内容。

5. 技术深化:对方案进行技术深化,包括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绿色环保设计等。

6. 方案评审:邀请专业评审团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和意见反馈,以保证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

大成智慧产业园设计总说明

大成智慧产业园设计总说明

大成智慧产业园设计总说明●建筑部分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大成智慧产业园2. 建设地点:安溪县龙门镇3. 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为36566.07M2,建筑占地面积14624.00M2,计容总建筑面积74367.00M2,总建筑面积为74892.00M2,本工程共有三栋5层的1#厂房、2#厂房、3#厂房,一栋6层的综合楼、一栋1层的传达室及一栋地下1层水泵房组成。

4. 建筑使用性质、标准:本地块建设性质为工业用地。

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用地范围示意图及规划指标和要求。

2.国家和地方有关的规范、规定。

3.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三、设计原则3.1经济性建筑体量简洁、平面规整、结构合理、功能实用、造型大方;利于施工,缩短周期,节省造价,投资经济。

3.2舒适性规划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自然生态,人车分流,宜于管理;四、建筑设计1. 用地分析A.总体布局在满足退线、消防、间距等规划要求下,本工程共有三栋5层的1#厂房、2#厂房、3#厂房,一栋6层的综合楼、一栋1层的传达室及一栋地下1层水泵房组成。

本工程设置2个出入口,主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面的创业路,次出入口设置在地块北面的智造南路。

C.绿化环境布置基地内结合单体建筑的四周、道路路网边缘布置有绿化带,在满足各项使用要求下取得最大的绿化面积,追求各层次的绿化。

2. 平面设计2.1建筑平面设计简单、实用、好用、不花哨。

结构布置规整,易施工,周期短,投资省。

2.2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动静分明、自然通风,实用的布局。

2.3本工程1#厂房设置3部3吨货梯及3部楼梯,1#厂房生产类别为丙二类。

2#、3#厂房个设置2部3吨货梯及2部楼梯,2#、3#厂房生产类别为丙二类。

综合楼设置2部1吨客梯及2部楼梯。

2.4本工程1#、2#、3#厂房的活载按500KG计算。

3. 立面设计建筑立面设计讲究合理的定位,强调单体的形象简洁大方、虚实对比、光影效果,追求群体建筑的宏伟、壮观及韵律感,以现代实用的手法诠释全新的现代建筑。

产业园写字楼建筑方案

产业园写字楼建筑方案

产业园写字楼建筑方案产业园写字楼建筑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产业园区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产业园区不仅提供了一流的办公环境,还汇聚了各类企业,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

在产业园中的核心区域,写字楼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设计和建筑方案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潜力。

二、总体规划在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设计一栋多功能写字楼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该建筑将结合现代与自然元素,打造一个独特而又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空间。

建筑外观以简洁、现代的风格为主,同时引入自然元素,如绿化植物、自然采光和通风等。

建筑物将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提供节能环保的办公环境。

三、建筑设计1. 建筑外观:建筑外观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玻璃幕墙为主要材料,使建筑较为透明,增加室内光线的进入。

同时,在建筑外墙设置绿化装饰,增加绿色元素,营造自然氛围。

2. 空间布局:为了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建筑内部设置多个可自由划分的办公空间。

每层楼的平面布局灵活,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划分为大、中、小型办公区域。

此外,建筑顶层设置公共休闲区和露台,提供员工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3. 交通便利:建筑物在地下设置停车场,并设有直达电梯,方便员工和访客的进出。

此外,由于建筑所处于产业园区的中心位置,周边道路交通发达,公共交通设施齐全,方便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4. 环境友好:建筑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绿色屋顶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建筑内部设置高效的空调系统、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提高工作舒适度和办公效率。

5. 设施配套:建筑物配备先进的办公设施,如高速宽带网络、会议室、休息区等,满足租户的日常办公需求。

另外,建筑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如餐厅、健身房、商店等,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四、效益分析1. 产业集聚:建筑作为产业园核心区域的写字楼,将吸引各类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园区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

如何做新兴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

如何做新兴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

新兴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正日益壮大,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为了支持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设立新兴产业园,作为新兴产业企业的聚集地和创新孵化器。

本文就新兴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二、新兴产业园定位与规划1. 定位新兴产业园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

例如,一个生物技术产业园可能以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而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可能以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为重点。

2. 规划新兴产业园的规划应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空间利用效率展开。

首先,要确定园区总体规划,包括用地配置、交通布局等内容。

其次,要设计园区的功能分区,如办公区、研发区、生产区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最后,要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和绿化空间,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

三、建筑设计原则1. 创新性新兴产业园是新技术、新产业的孵化地,建筑设计应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体现科技感和未来感。

可以采用现代建筑手法和新材料,打造独特的建筑形象,吸引企业和人才。

2. 环保性新兴产业园应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筑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采用绿色建材、节能设备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开放性新兴产业园是创新和交流的场所,建筑设计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打破围墙和界限,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

例如,可以设置共享办公空间、创客空间等设施,鼓励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4. 人性化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

设置自然采光、通风良好的办公空间,提供休闲娱乐设施和绿化空间,满足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四、建筑设计实施1. 办公楼设计办公楼是新兴产业园的核心建筑,其设计应满足企业的办公和生产需求。

可以采用玻璃幕墙、钢结构等现代建筑手法,打造现代化办公空间。

办公楼应配备先进的办公设备和通讯网络,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长江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1.1 项目背景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

该项目位于万州江南新区核心地带,万州区行政中心正前方,面向长江,视界开阔。

用地面积约120亩,用地性质商业(仅用于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娱乐项目),容积率2.0,另外广场用地28亩,不得修建地上建筑,可结合广场品质的改造提升,修建地下建筑。

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左右。

地上建筑用地面积80348㎡,容积率2.0,建筑密度小于等于55%,绿地率大于等于3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30米。

广场用地19124㎡,不得修建地上建筑,可结合广场品质的改造提升,修建地下建筑。

集新闻、广告、网络、商务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事业六大中心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及文化综合体。

1.2 设计理念1.2.1 设计概念由来方案缘自万州得名——“万川毕汇、万商云集”。

结合山水现状格局,裙房犹如自山体上生长而出的一条条山石,向江岸延伸;同时江景办公塔楼与之相交,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

条条裙房正如万川交汇,形成商业氛围;幢幢塔楼巍然而立,必将汇聚万商!1.2.2 突出标识性长江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需要充分展示文化功能,做到产业与商业的有机统一,成为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在园区形象塑造上,我们通过群体建筑体量来体现标识性,同时对环境进行规划,形成办公景观步行道,步行道上的“德方斯门”更是现代办公园区门户形象的体现。

1.2.3错落有致的群体建筑建筑布局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建筑体量和形式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设计中,我们按照自然地形布置建筑,并灵活变化建筑层数,加强了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关系。

形成空间富于变化、立体的、多层次的办公建筑群落。

1.2.4 江景办公高峡出平湖!江景是本地块最大的资源。

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绘图板上,我的思绪随着这笔尖在纸上跳跃。

这个科技创意产业园,仿佛已经在我脑海中有了雏形,就让我用文字,将这个创意变为现实。

一、设计理念这个产业园的设计理念,源于对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我希望在这里,科技与自然能够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建筑不再是冰冷的钢铁森林,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意之源。

二、整体布局1.功能分区产业园分为四个主要区域:研发办公区、孵化器区、公共服务区、生活休闲区。

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但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绿色生态在整体布局中,我注重绿色生态的设计。

园区内设有大量绿地,形成天然的氧吧。

建筑之间,绿树成荫,曲径通幽。

同时,利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手法,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建筑风格1.现代简约建筑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线条流畅,造型简洁。

玻璃幕墙与金属材质的运用,使得建筑充满科技感。

同时,考虑到创意产业园的特点,建筑色彩以明亮、活力为主,激发人们的创意潜能。

2.融合自然在建筑细节上,我力求将自然元素融入其中。

例如,利用弧形屋顶,模拟自然山水的曲线美;设置空中花园,让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四、核心功能1.研发办公区研发办公区是产业园的核心区域,这里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办公空间,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开放式办公空间,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独立办公室,保障企业隐私;多功能会议室,提供便捷的商务洽谈环境。

2.孵化器区孵化器区是产业园的创新之源,这里汇聚了各类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

提供完善的孵化服务,包括创业指导、政策支持、融资对接等。

同时,设置共享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等设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3.公共服务区公共服务区是产业园的纽带,这里设有服务中心、图书馆、食堂、咖啡厅等设施。

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食堂和咖啡厅,则是员工们休息、交流的好去处。

产业园初步设计说明文本

产业园初步设计说明文本

目录第一篇设计说明书1 设计总说明2 总平面3 建筑4 结构5 给排水6 电气7 弱电8 暖通9 动力10 消防11 节能专篇12 无障碍设计13 环境保护第二篇节能计算书第三篇图纸部分第一篇设计说明书1 设计总说明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1.1 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1)现有的有关房地产开发的国家政策、法规2)XXX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及技术规定3)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4)国家颁布的相关的技术规范、规程及规定1.1.2工程设计的有关文件:1)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方案设计图。

2) 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及规划依据图;3)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1.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气象条件年平均温度17.2℃最热月平均温度31.4℃最冷月平均温度 1.8℃年平均降水量1322mm年最大降水量1861mm全年主导风向NE夏季主导风向SE平均风速 1.4m/s瞬间最大风速20.3m/s(2)地理条件本项目位于XXX市XXX区,长江大道以西,南临松杨湖,基地所处为丘陵地貌,整体用地高差最大约10米。

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2.1工程建设规模及项目组成本设计为XXX产业园招商中心,总用地面积4069.29 ㎡。

总建筑面积2472.29 ㎡。

1.2.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方的要求及设计合同的规定,设计的范围包括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建筑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概算等专业设计。

1.3总指标1.3.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建设用地面积:43657.05 ㎡;总建筑面积:2472.29 ㎡;正负零相当于绝对标高:详总平面图;建筑层数:地上2层;局部有一层地下室为设备用房。

建筑高度:10.8米;建筑类别:多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停车数:31辆。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整个项目强调合理布置建筑,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结合客群特征引入创新性功能或针对性设计。

创意产业园区建筑设计

创意产业园区建筑设计

创意产业园区建筑设计1. 介绍创意产业园区是指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办公、生产、展示、交流等功能的特定区域。

随着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

而在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建筑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筑设计原则2.1 与环境融合在创意产业园区建筑设计中,与环境融合是一个重要原则。

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和城市风貌,尽可能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筑外观应该与周边景观相协调,使整个园区呈现出统一而和谐的形象。

2.2 空间布局合理在创意产业园区中,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空间需求。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企业之间的空间关系,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布局。

同时,在空间布局上要注重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2.3 创意与功能兼顾创意产业园区是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建筑设计既要注重创意,又要兼顾功能。

建筑外观应该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同时,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应该合理,能够满足企业的办公、生产和展示等需求。

3. 建筑设计案例3.1 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最著名的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该园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占地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

在建筑设计上,798艺术区注重与周边环境融合,并保留了原有工厂建筑的外观特点。

同时,在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和展示场所。

3.2 上海世博会创意产业园上海世博会创意产业园位于上海世博会遗址内,是中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园区占地面积约为4.8平方公里,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并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

同时,园区内部的建筑布局合理,为企业提供了灵活、高效的办公和生产环境。

4. 建筑设计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4.1 促进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创意产业园区建筑设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和展示场所,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XX科技创意产业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XX科技创意产业园方案设计说明目录TOC\o"1-1"\h\u6373建筑专业1 3975一、序126065二、概述13729三、设计依据217127四、区域环境217873六、规划设计理念3 6724七、建筑单体设计43720八、循环经济5339结构专业63298一、概况61617二、设计依据611742三、结构体系6 792四、基础设计6 18813通风空调专业6 26369一.设计依据6 13195二.工程地点6 14624三.空调设计6 6004四.通风设计7 23855五.消防设计7 8199六.环保专篇8 14549七.节能专篇8 12825八.卫生专篇8 1076给排水专业8 31070一、设计依据8 10212二、概述816630三、给水系统823491四、消防97555五、排水105440六、环保卫生、节水、节能及综合利用技术措施1023742电气专业103814一、供电设计1025451二、电力配电设计1124707三、电气照明设计1113113四、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1128488五、本次设计体现了生态节能概念,电气方面主要拟采取措施有:1110225通信信息专业1123336投资估算1232480一、编制依据127374二、编制方法129269三、编制范围1213594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建筑专业一、序XX科技创意产业园方案从城市设计入手,从城市的整体出发,针对地块周边建筑和城市道路与本案的现状关系,因地制宜,力图创造一种生态、健康、智能、高效的办公、商业、营销、研发与培训空间,和谐、标志性的建筑形象。

二、概述1、本项目名称为XX科技创意产业园,工程地点位于XXXX梅林凯丰路15号,占地约38628平方米。

地块东为凯丰路,南临规划路,西侧中康路,北接梅彩路,呈东西长南北窄的条形。

道路北高南低,基地内地形平坦。

2、基地位于通往北部创意谷的城市南北轴线转折点,正处在产业环带之上,与中心区形成具有张力的产业辐射,区位条件优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山智慧电商产业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第一章概述1.1规划背景1.1.1项目简介电商时代城市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铅山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四大主题”、推进“四项工程”、加速“六化”进程,加快“三区”建设,主动对接和融入上饶市“1+6”都市发展区,城市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铅山,东近浙江,西接赣中,南邻福建,北望安徽,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1.1.2基地现状基地东面长约157米,西面长约149米,南面长约102米,北面长约90米,地块成梯形四边形,规划用地面积13621.97平方米。

1.2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GB50220-9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14《城市道路和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J114-2001各工种工程设计的国家规范及地方规定设计要求、地形及红线图第二章总平面规划2.3规划目标2.3.1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建设规模、功能要求、商业配比、服务配套等要求,同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成为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并与周边地区环境相协调。

2.3.2塑造产业园形象特色,使产业园规划设计更具识别性。

2.3.3注重项目运作的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单体均注重当地气候特点、使用习惯。

2.3.5单体设计力求体型规整、方正。

最大化的降低建筑成本。

2.4规划总体格局2.4.1规划以多层办公为主,使办公有良好的日照及通风采光。

2.5道路交通规划整个产业园通过道路的划分,将其分为两个组团,每个组团内部又以环形道路贯通,划分合理有序。

2.6绿化景观系统绿化与公共空间布局在满足工作产业园相关的同时,注重绿化与公共空间的有效适用性,并通过其周边建筑形态的处理,使绿化系统成为体现产业园形象特征的骨架。

2.6.1绿化景观设计规划公共绿地分为:产业园中心绿化景观带,组团公区绿地,楼间绿地和道路绿化四部分组成。

规划理念:绿轴绿核绿核:产业园主入口+产业园组团景观中心绿轴:办公楼间的组团绿地中心绿轴系统是以一条自南向北的复合景观带为树干,组团道路为树枝,组团绿地为绿叶,形成一株会呼吸生长的大树,唤起人决对自然环境茂密植被的集体回忆。

本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了大面积绿化,满足绿地率要求。

绿化设计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改善小气候;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树种,与小品、草坪、小径、建筑等形成优美整体的办公环境,提供办公人员的活动娱乐天地,让每间办公室都有良好的室外景观。

具体的设计原则是:在各主要出入口适当位置、中心区域、对景地点等处设置赏观类树木,中心绿地作为员工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及环境设计的重点,设有草坪、铺地与丰富的观赏植物,建筑布局也使得产业园绿化景观更亲近、自然。

道路旁种植树冠较大的乔木,夏季具有遮阳降温的作用;建筑北侧适当种植常绿乔木,冬季可以适当阻挡寒风;建筑南面适当种植落叶乔木,帮助建筑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2.7建筑群体形态设计办公建筑设计以多层、高层为主,形成自然组合、适当错位的形式布局,积极的内部组团空间,通过以楼间道路作为基本构架,使南北两侧建筑围合出基本的邻里单位;再以组团的形式组合成有序的整体,在符合各种规范的同时,能让尽量多的员工享受到产业园景观和绿色环境的美丽景色;群体空间组织轮廓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尺度亲切宜人,工作氛围浓郁。

这种自由布局方式在满足规划设计条件下合理利用了土地利用率,对日照采光和通风均十分有利,而且使整体的建筑空间布局形成层次的变化,构成一条活泼的空间边界。

2.8建筑风格:风格为现代风格,轻巧明快。

2.9.建筑布局:本设计方案针对铅山县地区的气候进行了深入的推敲研究,从生态建筑学的原则出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情况下,结合现代工作者的行为需求,从工作活动的客观规律出发,力求科学、合理、细致。

门厅与绿化园林融为一体,提升了工作环境的品质;力求产业园景观成为自然生态的私家花园;南向阳台的设计,产业园中央景观心收眼底;凸窗等增加了建筑端户的景观视野,使产业园景观与室内视觉空间融合,采光更通透、明亮,景观与环境相得益彰。

2.9.5立面处理:本项目建筑设计强调形体有机组合,独特的气势奠定了整体的秩序,绿化、园林空间、细腻的手法和小巧的尺度丰富了设计的层次,并起到了把握建筑组合成为有机整体的作用,使之从功能和景观上成为独特的产业园。

建筑造型设计注重塑造群体形态的可识别性,通过群体空间组合体现整体造型艺术美。

本项目采用了现代建筑风格的立面设计;外立面统一使用米黄色涂料外墙面砖,配合墙基和花园部分的冷色调真石漆,和谐柔美;高挑的窗型,附以深色的窗框,心仪的视觉效果,形成的是一种丰富、细腻、简洁的工作空间环境,成就的是更为恒久的生活品质。

2.10商业部分设计设部分沿街商业。

第三章消防设计3.1 项目性质本工程为新建产业园,建筑高度50米以内。

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GB 50098-98(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6(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2 建筑消防1.总平面设计高层建筑周围设消防车道,均有沿建筑长边设置的消防登高面。

各建筑单体的间距大于消防要求。

2.建筑设计工作建筑呈南北向布置,采用通过产业园内环行道路一一联系起来。

这种布局使工作空间充满层次分明的感觉,并且得到充足的日照。

单体采用“板式”建筑,亦使间办公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

3.安全疏散每栋楼每个单元设置一部封闭楼梯间或者一部防烟楼梯间做为安全疏散。

并设置一部或者两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

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第四章节能设计4.1 建筑节能1、外墙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外墙填充采用热阻性能较好的200厚烧结多孔砖,采用外墙加45mm膨胀玻化微珠外墙保温构造的外保温方式。

根据热工计算,上述保温方法均能满足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规定的保温要求。

2、屋面采用55厚的A级岩棉板作保温层,能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保温要求。

3、外门窗根据不同窗墙面积比限值要求,采用普通或断热型铝合金门窗型材,外窗采用单框双玻。

本工程外门窗气密性必须达到国家GB7101标准规定的6级。

4.2 给排水节能设计1.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使用6 L水箱节水型冲洗水箱坐便器,以减少冲洗水量。

3.蹲便器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进行控制,避免长流水现象,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使用光电控制式小便器,避免长流水现象,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5.采用优质管材及附件,严格防止由于管材、附件的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4.3 电气节能1、变压器采用节能型低损耗变压器,采用低压无功补偿,功率因素达到0.90以上。

2、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和其他高光效灯具,节能的电子镇流器。

在荧光灯具上安装补偿电容。

3、在低压侧装设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以降低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

第五章环境保护5.1 环境保护5.1.1建筑材料及施工1)均采用商品砼,避免现场搅拌造成的噪音和粉尘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建筑构件及内、外装修材料均采用环保绿色材料,无有毒气体,粉尘或射线产生。

3)施工机械设备均采用低噪音型,避免选用锤击式等施工噪间较大的桩型。

4)施工中加设外防护网,减少粉尘产生;施工运输过程中车辆加防护网,避免沿路洒落;干燥气候下现场洒水,减少扬尘。

5)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对现有植被产生破坏,竣工后均按绿化设计要求统一恢复。

5.1.2建筑使用过程中垃圾、污水处理1)生活及办公垃圾均袋装,集中外运。

2)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放,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5.1.3设备选择及烟气处理5.2厨房油烟经过静电过滤器过滤后屋顶高空排放。

5.3所有用水器具均采用节水型产品。

其中坐式大便器采用4~6升冲洗水箱节水型号,小便斗采用自闭式冲洗阀,所有洗脸盆龙头及其它龙头采用陶瓷阀芯产品。

第六章绿化、景观及亮化设计一、绿化景观设计理念•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地型地貌特征,尊重自然和环境.•创造和谐节约型工作产业园.•以科技为内涵,以创新为手段,以优越的环境为特色二、绿化景观设计思想:1,规划设计力求为住户创造一个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工作环境。

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理好“人——建筑——环境”三者关系为基本出发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人文、自然、生态相互交融,营造一个有着鲜明的外在形象、优美的内部环境、便利的交通往来、齐全的生活设施的现代化居民生活产业园。

方案总体布局特点总体布局特点总体布局特点总体布局特点2,各组团中间穿插分散景观绿化与中心景观相互渗透呼应,充分体现了景观的均好性使得户户有景中心绿化广场设计有水系,景观步道、供人们公共活动的休闲场地,休闲会所等。

产业园绿化以自然园林为主,营造一种公园似的绿化环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充分感受到生活在公园的每一天。

对绿化进行设计,力争做到点、线、面的全方位、多角度刻画,追求以“草木为毛发,烟云为神采”的自然意境,从心灵、文化、自然各层面构建质朴无华、富有人性情感的环境魅力,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产业园亮化设计产业园亮化设计主要以庭院灯,路灯,庭院内小品泛光灯照明,临街商业广告灯箱组成。

临街屋面构架安装泛光灯突出建筑生动的轮廓线,使整个产业园既不影响居民休息又使整个产业园得以亮化。

建筑造型力求简洁、现代,体现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

立面造型运用了横纵的结合,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充分利用屋顶变化的前提下,形成现代、新颖的立面。

墙面采用深驼色调,色彩追求协调统一,同时在立面设计中注重细部处理,使建筑外观细致且富生命力,由一个非常醒目的标志和现代化的建筑材料突出建筑的主入口。

四、停车位采用地上生态停车,考虑足够的停车车位。

合理的车行道路系统和人行道路系统,力求在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同时提供居民安全、健康、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第七章无障碍设计专篇一、总则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的要求,永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应按国家现行的无障碍设计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周边环境及建筑物相协调。

二、术语残疾人(persons with handicaps)指在心理上、生理上、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无法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