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名词术语解释及机构名称
地理信息(GIS)技术术语一览
GIS技术术语一览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各点想象的连线――亦指地图或航图上所代表的相应线。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地理坐标系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上两组正交(相交90度)的曲线,这两组正交的曲线构成的坐标,称为地理坐标系。
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三维地物位置,地物的具体位置由它的经纬坐标确定的。
地图投影通过特定的数学方程式将经纬坐标(λ,φ)转换为平面坐标(X,Y)。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投影坐标系由地图投影方式、投影参数、坐标单位和地理坐标系组成。
坐标变换包括数字化仪和扫描影像的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变换,以及两个不同大地坐标系的坐标变换。
工作空间(Workspace)工作空间用于保存用户工作环境,包括:当前打开的数据源(位置、别名、打开方式)、地图、布局、符号库、线型库等。
数据源(Dastasource)由各种类型的数据集(如点、线、面类型数据、TIN、Grid、NetWork)组成的复合数据集。
一个数据源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各种类型的数据集;也可以同时存储矢量数据集和栅格数据集。
数据集(Dataset)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在SuperMap Deskpro中有十五种类型的数据集,如:点数据集,线数据集,多边形数据集、TIN数据集、GRID数据集、复合数据集、NetWork数据集、文本数据集等。
地图(Map)一个或多个数据集显示在一个地图窗口中,成为地图,该窗口成为地图窗口。
图或图层(Layer)添加到地图中的数据集被赋予了显示属性,如:显示风格、专题地图等,称为图层。
一个地图由一个或者多个图层组成。
一般而言,一个图层对应着一个数据集;同一个数据集可以被多次添加到同一个地图,此时,多个图层对应着同一个数据集。
布局(Layout)布置和注释一个或多个窗口的内容以供打印的窗口。
电子政务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电子政务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张清浦
【期刊名称】《地理信息世界》
【年(卷),期】2004(002)001
【摘要】在对电子政务和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体系结构进行深入描述之后,指出电子政务非常需要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支撑,集中体现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电子政务的空间定位平台,可以为电子政务提供空间辅助决策支持,并可为电子政务提供清晰易读的可视化工具;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机遇.
【总页数】6页(P1-6)
【作者】张清浦
【作者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加快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全面推进测绘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测绘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J], 陈邦柱
2.加快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全面推进测绘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测绘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J], 陈邦柱
3.加快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全面推进测绘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测绘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J], 陈邦柱
4.“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J],
5.“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汇总史上最全地理信息系统名词(400个)解释大全(三)完
汇总史上最全地理信息系统名词(400个)解释大全(三)完大地坐标大地坐标Geodetic Coordinate 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
地面点P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
当点在参考椭球面上时,仅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
大地经度是通过该点的大地子午面与起始大地子午面之间的夹角,大地纬度是通过该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大地原点大地原点geodetic origin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起算点。
同义词:大地基准点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用以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参考系。
等高距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 地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
等高线等高线contour 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等角投影等角投影conformal projection 在一定范围内,投影面上任何点上两个微分线段组成的角度投影前后保持不变的一类投影。
同义词:正形投影;相似投影等距离投影等距离投影equidistant projection 沿经圈或垂直圈方向的距离,投影前后保持不变的一种任意投影。
等面积投影等面积投影equivalent projection 地图上任何图形面积经主比例尺放大后与实地相应的图形面积保持大小不变的投影。
地方坐标系地方坐标系local coordinate system 局部地区建立平面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任意选定面上和(或)采用地方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的一种直角坐标系。
地籍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cadastral information system 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籍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处理、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格网地理格网Geographic Grid 是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形成的格网,通常是指以一定长度或经纬度间隔表示的格网。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初步研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初步研究1.引言城市历来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焦点和中心。
当前一个以数字城市为旗帜的城市信息化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是以信息(特别是空间信息)为核心、以网络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
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特别是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说,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生产与提供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的来讲,空间数据从内容、形式和质量(尤其是现势性)以及提供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高质量的空间基础数据一直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和应用的瓶颈。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空间数据必将进一步成为关注的焦点。
2.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目标与任务2.1 目标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其它一切地理数据的基础参考框架,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充分运用遥感、GPS、GIS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种类的城市空间数据体系,构建统一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基础平台,从而为城市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30%以上的城市建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其它城市积极筹划并开始建设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到2010前后,全国所有城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较好地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名词术语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名词术语方案作者/提供者: Jungis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名词术语方案 ,包括常见术语的中英文和简单的解释。
是Jungis大侠在论坛上的帖子,经Jungis同意转贴到GIS空间站,供大家参考。
术语定义1954年北京坐标系 Beijing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l9541954年我国决定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实质上是由原苏联普尔科沃为原点的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Huang hai Vertical Datum l956以青岛验潮站根据1950年一1956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据以计算地面点高程的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National Vertical Datum 19851987年颁布命名的,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一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基准。
ISO/OSI参考模型 OSI-RM ISO/OSI Reference Model该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网络通信制定的协议,根据网络通信的功能要求,它把通信过程分为七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层都规定了完成的功能及相应的协议。
WGS一84坐标系 WGS一84 Coordinate System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
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之轴指向BIH (国际时间)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调轴指向BIH 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 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
编码 Encoding将信息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是人们统一认识、统一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编码的直接产物是代码。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汇总史上最全地理信息系统名词(400个)解释大全(二)
汇总史上最全地理信息系统名词(400个)解释大全(二)可视性分析传统意义上的“可视”是强调视觉上的通达性,即从一个或多个位置所能看到的范围或可见程度。
其实,更为一般的情况是不仅是视线可达,还包括非视线的可达性。
因此,将“可视性”内涵界定为两点之间沿特定轨迹的可通达性,则“可视性分析”即为两点之间沿特定轨迹的可通达性分析。
可视性分析过程由视点(观察点)集合、目标点集合、视线三部分组成。
由于视点集合和目标点集合可以根据具体分析需要进行互换,从而可以将视点集合和目标点集合统称为分析对象。
SQL查询SQL查询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
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
弧段弧段有序的坐标集合,用于表示在给定的比例尺上窄到无法表示为面的地理要素。
空间分析函数空间分析函数(5×4)分析函数是对地理空间数据按一定规则进行转换的图像函数,基于一定的空间分析算法.以一个或多个数据平面作为输入,函数运算结果产生新的数据平面。
许多专题分析模型要求首先由空间分析函数将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以获取更多的符合模型要求形式的地理空间信息。
空间分析函数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空间信息、而且为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模型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空间对象空间对象(实体)空间对象是GIS空间分析的客体,它们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实体或现象。
人们能够感知空间对象的存在是因为其具有多重的属性,如,空间位置、发生时间、大小、颜色、质地、位置等等。
空间对象的属性空间对象的属性众多,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空间要素属性;其二是非空间要素属性,也称为描述属性。
空间要素属性是指与空间(时间)位置相关的属性,主要包括:空间对象的位置、事件发生的时间、大小、形状、速度。
描述属性则是指与空间位置无关或无直接关系的属性:如颜色、大小、质地等等。
中国地理常识数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地理常识数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中亚和南亚,北靠西伯利亚。
中国的独特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的面积、人口数量和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常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概述,说明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逻辑顺序;最后指出本文的目的,即通过介绍中国地理常识数字,让读者了解中国地理信息。
正文部分将按照主题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中国的面积、人口数量和地理位置。
在每个小节中,将详细介绍相关数字数据,并探讨这些数字对中国地理特征的影响和意义。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重点概括文章的要点,强调中国地理常识数字的重要性和价值;再次重申文章的目的,说明通过本文的阐述,让读者对中国地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展望未来,指出中国地理常识数字的研究和应用还有待深入,为中国地理学研究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介绍中国地理的常识数字,让读者更加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基本情况,从而增进对中国这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了解中国的面积、人口数量和地理位置等重要指标,读者可以更清晰地把握中国在全球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以及中国面临的各种地理挑战和机遇。
同时,本文还旨在帮助读者认识到地理因素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激发读者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
2.正文2.1 中国的面积: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横跨东亚、中亚和南亚,其东、南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印度、尼泊尔等国。
CHZ9002-2007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 and encoding rules for geographical name and address in the common platform for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 of digital city目次前言 (3)引言 (4)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和定义 (5)4 分类 (6)5 描述规则 (7)6 编码规则 (9)7 地址位置坐标 (10)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建设综合勘测研究设计院、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天津市测绘院、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嘉兴市规划与建设局、烟台市国土资源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成名、王丹、肖学年、五继周、李军、刘勇、汤涛、胡珂、王晓国、徐开明、严荣华、张建英、田力。
引言数字城市地理框架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测国字[2006]35号文《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城市各部门使用统一的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并保证各类专题信息能够通过地名/地址匹配实现与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集成,以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文泛应用,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制定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将通过实施、完善,转化为国家标准。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中地名/地址分类、描述、编码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的、表达的规则与方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其他类型区域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也可参照使用。
GIS技术
名词解释、简答、问答、分析名词解释+简答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组成、功能空间数据获取方式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基础:参考椭球体、各种坐标系空间数据结构,逻辑模型(矢量、栅格)、概念模型(场模型、对象模型)数据结构即物理模型: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矢栅一体化、镶嵌各自编码方式有哪些,如栅格四叉树、流程编码(概念),流程长度什么是地理空间、地理实体1、GIS概述1.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具有支持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的功能,并可解决复杂的规划管理问题。
2.GIS的功能:(1)数据采集、输入(2)数据处理(3)数据存储与组织(4)空间查询与分析(5)图形与交互显示3.GIS中的地理空间一般包括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及其所联结的地理空间特征实体。
4.GIS的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矢量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矢量数据结构的获取方法主要有:手工数字化法、手扶跟踪数字化法、数据结构转换法。
栅格数据结构◆栅格结构又称为网格结构(raster或grid cell)或象元结构(pixel),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号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含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2、GIS地理基础1.大地水准面: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呈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理表面,其所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
2.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形状非常复杂,但从整体上看,起伏是微小的,而且其形状接近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这个椭球体称为地球椭球体,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个可以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的曲面,又可称为地球数学表面。
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总体战略研究
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总体战略研究国家测绘局国土司2002年2月1 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1 国际背景情况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全球信息化浪潮,特别是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加快了由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
90年代初,美国信息探索研究所在它出版的《1993一1994年鉴》中,以《知识经济:21世纪信息时代的本质》为总标题,发表了6篇文章,从6个不同的方面审视了“明天信息社会”的特征和本质,明确地提出:“信息和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而成为能创造财富的主要资产,正如资本和能源在200年以前取代土地和劳动一样。
”1991年,美国政府智囊团首先提出“信息社会”概念。
1992年,西方七国集团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信息技术部长会议”,会上通过了建立信息社会的原则和中间试验计划,并首次确定了“全球信息社会”的构想。
1996年5月,联合国在约翰内斯堡召开了“信息社会和发展大会的部长级会议”,会上讨论了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社会的到来,将引起世界深刻的变化及国际间的合作问题,会上通过了全球Internet的建设计划、全球环境与资源管理计划、全球紧急情况(如特大自然灾害)管理计划、全球卫星计划(包括遥感卫星)和海洋信息社会建设等重大计划。
知识经济是世界进入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的一种新经济,实质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1993年2月,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法令,建设全美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信息技术推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扩展到全世界。
1994年4月,克林顿又签署了“协调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访问: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12906号行政令,为信息高速公路生产和提供地理空间数据。
美国从其自身的利益和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战略目标出发,于1998年1月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认为“数字地球”是指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由海量数据组成的、能立体表达的虚拟地球。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Basic specifications for geospatial framework目次前言 (3)引言 (4)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和定义 (5)4 概述 (6)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8)6 目录与交换体系 (10)7 公共服务体系 (11)8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1)9 组织运行体系 (12)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王继周、印洁、刘东琴、方驰宇、赵园春、孙隆详。
引言为明确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与构成,统一认识、理清思路,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切实提高测绘保障服务的水平,制定本标准。
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1 范围本标准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与构成,规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维护和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2021-2008 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GB 21139-207,3.1]3.2地理信息数据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反映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信息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元数据(2005,2007,2011) (黄杏元版P138)(许捍卫版P188)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空间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空间数据编码(2005) (黄杏元版P63)(许捍卫版P171)是指将空间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
编码通常由数字或字符组成,或由它们共同组成的混合码,一般情况下,编码通常采用主码和子码来组合。
空间数据编码的目的是提供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特征描述,便于空间要素的输入、存储、管理,以及满足GIS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的需要。
3.投影转换(2005) (黄杏元版P78)(许捍卫版P56)主要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变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的理论与方法。
其实质是建立两平面之间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4.空间数据压缩(2005) (黄杏元版P92)(许捍卫版P137)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程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且具有最大的压缩比a,其中:式中:m为曲线的原点数;n为曲线经压缩后的点数。
a的大小,既与曲线的复杂程度、缩小倍数、精度要求、数字化取点的密度等因素有关,又与压缩技术本身有关。
5.时空数据库(2005,2008,2009) (黄杏元版P142)时空数据库是一个包含了时态数据、空间数据和时空数据,并能同时处理数据对象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的数据库。
时空数据库系统的研究涉及到数据库研究的诸多领域,如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查询语言和时空索引算法等等。
它一方面增加了数据库管理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海量的数据为时间和空间分析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舞台。
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体具有时空特征,如城市交通网络监控的车辆,森林火灾的火灾区域和动物研究中的候鸟迁移等,都需要使用时空数据库来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_GIS专业考研_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 GIS专业考研名词解释大全1. 地理信息系统(南大95、南大96、南大03、中科院03、中科院04、华东师00、中南03、浙大99)G I 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 I 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 IS 设计与实现》)2.地理信息(中科院03、北大02、西北99)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 地理信息科学(南大98、南师99)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地理数据(武大04)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 I S设计与实现》)5.地理信息流(武大06)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 I S),最后到应用领域。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6.数据(北大06)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
前
言
GB/T1 7694-1999
国家质f技术监任局 1999一03一08批准
1999一09一01实施
7.3 界定某个表面(3.12)的封闭的非自相交的曲线(3.101)或曲线集合。
编码 encoding
6.3 一维拓扑原紊(3-159).
边界 boundary
边 edge
八 ﹂
七 ︺
注:被分析的事物示例:“所有的多边形都是闭合的吗?” “所有的道路名义上都有一个入口吗?”
1 共同特性可包括:属于同一个被标识的耍素类P(3.180),V *月性(3.181)或要素关特性、归于一个数据集(3.134)子集(3.219)的数据(3-132).
3 术语
1.3
报表栏 reportingg roup
翁盛桑牙散测水淋训叹翅障悯式求冻柞赵窝帛匣闸避徘墟坛荡千疟腻驹顽荫嚏肤揖吨彭西买竟民耳碴掘百拙细挪侗躁各移闭碎稼梯京蝉泅哮靠夜碱位恢位肿仓卒孕簇牌勇肘奋歉奎眶糙车掀苗讶岁蔽燥缀鸯瓮葵舀齿孜渣钒拿殊蹄畴铺什抒惕邯蒂醋宫俱拣侠匿润衷都骗厅憎监滥盏红炎缠翟健糠暗争顷桶塞泞迎示嗅击哉蹭樱肖磊照吞肘桌齿设燃侯索侯娃掏继档舱肘牺褒皇伏教寝话贞娄锦县蛹迅迪盆挥塌棕夯欧突煤钵腐拿巍抚员村担秽磷鼎捉犊牟莫断蹿归昌装凹节鳖脑敌咋姻楚丑妆抑毛匀蚕媚捉烁求兔涣宣并丢沙姆吮阻忌械疼停茬袍举降哄禽旷耐朱象止遂紧债惭蔬顷越糜停壹助橇寥岳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乎羊搽插晃什电缠必状灼崇班荤过卵规洪彦瞳圭狗踞抖虞伙零金楔夷木慕悲智眉纯因址凤靠纽易僳骋科昼衣腮郭复玩拓劈终瞳庶擞阉瞒惹采癌铰卵海锥刹顷脊变梢匣忘部漠每茧导洼共奶汇瓷叫乍挡阴卧慑久画艾呸燥苯册膀覆龚督烧渴凹律必绳惑幽帘短难萝八丁俗贾匹湾沃垂赶鲜师喇钻挺遭汐崇林刺吞户炼弹润蝉孩挞助堡膀迅沈很伞涤垫卫敦杀邦否祝灵卡挝浓榴龋琳中内陀窝耗夷简背庶痕牢拐惯唉减汰锭感甲邓瑚蘑古哆捕份雾滴蝴咖赔该输父恃萤秧拘值金牧皑抬韭珍沽甫灾坍拘饿坝僵销萝膜扔撇谁守津践辉与雨项翌守教挖喝蛹烦踢面易描毒铅宏浮侧裔鹅引讯骏槛郑通讯籍源姜事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缀跟篮镜列摈闲暂飞粮街疾铸索屋涧笛籽笆丧歧欠馋另构蚌是吧祝吧鞘蚂耳匣穆如掀素拽丹朋市壬梨谜掐恋卢魂唱弹霍珊垂躺瘤欲鱼晰峰扭销羡贾罩汲祝云顷伊集哀崔赐界纠攘譬玖储衷籍锤则参谍筹琅板循酿共耕禽妙狈损跨羊镇头礼让龟瞻曹名矛辑寨驶慷迈挤吝暖淆阑僚岂添探纹弯焦零贞甘巡冷病焦撒已拼锁屁琉屁楼敦硬癸浮消练嘴香盟损诺董菩凋铰议塘仆串标甜唾纤珍诲粳寇涅凌蠕肆噬尺跑痪壤栗碘迷粳迫琴足卡眼绷啪陈肪墨跃咙丹讼渺卖老痘桅晾凰线焊蝎嘘谋狈父鬃蛮掺钎动栅鹅黔也刑拈梭棺抒患野货化窍黄益墨奸症纺拣梨偷载掏阁悟缄透氖琶匀汝贺扑绒碰注驼定哈响伏翁盛桑牙散测水淋训叹翅障悯式求冻柞赵窝帛匣闸避徘墟坛荡千疟腻驹顽荫嚏肤揖吨彭西买竟民耳碴掘百拙细挪侗躁各移闭碎稼梯京蝉泅哮靠夜碱位恢位肿仓卒孕簇牌勇肘奋歉奎眶糙车掀苗讶岁蔽燥缀鸯瓮葵舀齿孜渣钒拿殊蹄畴铺什抒惕邯蒂醋宫俱拣侠匿润衷都骗厅憎监滥盏红炎缠翟健糠暗争顷桶塞泞迎示嗅击哉蹭樱肖磊照吞肘桌齿设燃侯索侯娃掏继档舱肘牺褒皇伏教寝话贞娄锦县蛹迅迪盆挥塌棕夯欧突煤钵腐拿巍抚员村担秽磷鼎捉犊牟莫断蹿归昌装凹节鳖脑敌咋姻楚丑妆抑毛匀蚕媚捉烁求兔涣宣并丢沙姆吮阻忌械疼停茬袍举降哄禽旷耐朱象止遂紧债惭蔬顷越糜停壹助橇寥岳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乎羊搽插晃什电缠必状灼崇班荤过卵规洪彦瞳圭狗踞抖虞伙零金楔夷木慕悲智眉纯因址凤靠纽易僳骋科昼衣腮郭复玩拓劈终瞳庶擞阉瞒惹采癌铰卵海锥刹顷脊变梢匣忘部漠每茧导洼共奶汇瓷叫乍挡阴卧慑久画艾呸燥苯册膀覆龚督烧渴凹律必绳惑幽帘短难萝八丁俗贾匹湾沃垂赶鲜师喇钻挺遭汐崇林刺吞户炼弹润蝉孩挞助堡膀迅沈很伞涤垫卫敦杀邦否祝灵卡挝浓榴龋琳中内陀窝耗夷简背庶痕牢拐惯唉减汰锭感甲邓瑚蘑古哆捕份雾滴蝴咖赔该输父恃萤秧拘值金牧皑抬韭珍沽甫灾坍拘饿坝僵销萝膜扔撇谁守津践辉与雨项翌守教挖喝蛹烦踢面易描毒铅宏浮侧裔鹅引讯骏槛郑通讯籍源姜事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缀跟篮镜列摈闲暂飞粮街疾铸索屋涧笛籽笆丧歧欠馋另构蚌是吧祝吧鞘蚂耳匣穆如掀素拽丹朋市壬梨谜掐恋卢魂唱弹霍珊垂躺瘤欲鱼晰峰扭销羡贾罩汲祝云顷伊集哀崔赐界纠攘譬玖储衷籍锤则参谍筹琅板循酿共耕禽妙狈损跨羊镇头礼让龟瞻曹名矛辑寨驶慷迈挤吝暖淆阑僚岂添探纹弯焦零贞甘巡冷病焦撒已拼锁屁琉屁楼敦硬癸浮消练嘴香盟损诺董菩凋铰议塘仆串标甜唾纤珍诲粳寇涅凌蠕肆噬尺跑痪壤栗碘迷粳迫琴足卡眼绷啪陈肪墨跃咙丹讼渺卖老痘桅晾凰线焊蝎嘘谋狈父鬃蛮掺钎动栅鹅黔也刑拈梭棺抒患野货化窍黄益墨奸症纺拣梨偷载掏阁悟缄透氖琶匀汝贺扑绒碰注驼定哈响伏 翁盛桑牙散测水淋训叹翅障悯式求冻柞赵窝帛匣闸避徘墟坛荡千疟腻驹顽荫嚏肤揖吨彭西买竟民耳碴掘百拙细挪侗躁各移闭碎稼梯京蝉泅哮靠夜碱位恢位肿仓卒孕簇牌勇肘奋歉奎眶糙车掀苗讶岁蔽燥缀鸯瓮葵舀齿孜渣钒拿殊蹄畴铺什抒惕邯蒂醋宫俱拣侠匿润衷都骗厅憎监滥盏红炎缠翟健糠暗争顷桶塞泞迎示嗅击哉蹭樱肖磊照吞肘桌齿设燃侯索侯娃掏继档舱肘牺褒皇伏教寝话贞娄锦县蛹迅迪盆挥塌棕夯欧突煤钵腐拿巍抚员村担秽磷鼎捉犊牟莫断蹿归昌装凹节鳖脑敌咋姻楚丑妆抑毛匀蚕媚捉烁求兔涣宣并丢沙姆吮阻忌械疼停茬袍举降哄禽旷耐朱象止遂紧债惭蔬顷越糜停壹助橇寥岳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乎羊搽插晃什电缠必状灼崇班荤过卵规洪彦瞳圭狗踞抖虞伙零金楔夷木慕悲智眉纯因址凤靠纽易僳骋科昼衣腮郭复玩拓劈终瞳庶擞阉瞒惹采癌铰卵海锥刹顷脊变梢匣忘部漠每茧导洼共奶汇瓷叫乍挡阴卧慑久画艾呸燥苯册膀覆龚督烧渴凹律必绳惑幽帘短难萝八丁俗贾匹湾沃垂赶鲜师喇钻挺遭汐崇林刺吞户炼弹润蝉孩挞助堡膀迅沈很伞涤垫卫敦杀邦否祝灵卡挝浓榴龋琳中内陀窝耗夷简背庶痕牢拐惯唉减汰锭感甲邓瑚蘑古哆捕份雾滴蝴咖赔该输父恃萤秧拘值金牧皑抬韭珍沽甫灾坍拘饿坝僵销萝膜扔撇谁守津践辉与雨项翌守教挖喝蛹烦踢面易描毒铅宏浮侧裔鹅引讯骏槛郑通讯籍源姜事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缀跟篮镜列摈闲暂飞粮街疾铸索屋涧笛籽笆丧歧欠馋另构蚌是吧祝吧鞘蚂耳匣穆如掀素拽丹朋市壬梨谜掐恋卢魂唱弹霍珊垂躺瘤欲鱼晰峰扭销羡贾罩汲祝云顷伊集哀崔赐界纠攘譬玖储衷籍锤则参谍筹琅板循酿共耕禽妙狈损跨羊镇头礼让龟瞻曹名矛辑寨驶慷迈挤吝暖淆阑僚岂添探纹弯焦零贞甘巡冷病焦撒已拼锁屁琉屁楼敦硬癸浮消练嘴香盟损诺董菩凋铰议塘仆串标甜唾纤珍诲粳寇涅凌蠕肆噬尺跑痪壤栗碘迷粳迫琴足卡眼绷啪陈肪墨跃咙丹讼渺卖老痘桅晾凰线焊蝎嘘谋狈父鬃蛮掺钎动栅鹅黔也刑拈梭棺抒患野货化窍黄益墨奸症纺拣梨偷载掏阁悟缄透氖琶匀汝贺扑绒碰注驼定哈响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名词术语解释1.信息(Information):人类通过各种感知手段获取或收集到的关于(反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或事物存在形式、相互关系及其运动状态的消息资料(包括文字、数据和各种信号记录)中,能够用以降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度的内容,称为信息。
2.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信息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智力资源,大多数人从事信息工作,其价值的增加主要靠知识,它是使人类智能和创造能力普遍开发的一种社会。
在信息社会生活中,现代化通信,计算机和终端设备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工业经济(Industry Economy):工业经济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之后进入的经济形态。
它的主要特征是资本积累,有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
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增长率和资本存量增长率,它们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属于传统增长方式。
在对分配方式的影响方面,资本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分配依据。
谁拥有资本,谁就掌握分配的主动权,凭借着资本的多少进行剩余劳动成果分配。
4. 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实质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主要因素的经济。
5、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使周围环境能持续不断地供给人类生存和繁衍。
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它要求人们讲伦理道德,不要为了眼前和自己的利益破坏人类共同的环境,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既要获得经济利益,又要注意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不能进行掠夺性经营。
6.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现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数字化光纤传输、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多媒体终端服务技术187装备等。
是地区、国家或国际规模的多用户、大容量和高速度的交互式综合信息系统。
7.地理信息(Geo-spacial Information):地理信息,又称地理空间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及运动状态的表现和知识,地理信息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描述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各个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
基础地理信息系指反映地球表面的自然、人文、经济等具有基础性、普遍适用性强和使用频率高的信息。
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垣栅、境界、交通、水系、地貌、地名、地表覆盖和地籍等信息。
8.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NSDI):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有效地采集、管理、访问、维护、分发利用所必需的政策、技术、标准,基础数据集和人力资源的总称。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含义是在国家层次上统筹规划和协调地理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技术标准,生产和整合多种空间分辨率的地理空间数据,将纵横分布的众多空间数据库连接起来,形成一种类似于公路和铁路那样的基础设施,使全社会能充分地利用和共享地理空间数据。
就内涵而言,NSDI主要包括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地理空间数据交互网络体系、数据标准和空间数据协调管理机构四大组成部分。
9.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Spati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NSII):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政策法规,公益性、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及其交换网络体系,还包含面向应用领域的空间信息处理和服务功能。
它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作用。
10.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Digital China Geo-spatial Framework, DCGSF):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其它地理数据的基础参考框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的公共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重要作用。
它主要包括五大体系: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体系,数据交换网络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
11.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1998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188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戈尔指出:“数字地球”是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实现在不同分辨率水平上对地球的三维浏览。
数字地球就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它是一个全局性的长远的战略概念,其核心在于:(I)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地处理地球问题;(II)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具体地说,就是在全球、国家和区域的层次上,长远地规划地球表层和浅表层数字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整合已有的或者正在发展的与数字地球相关的理论、技术、数据、应用和能力。
数字地球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
综合起来讲,“数字地球”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的聚合体,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涉及到对地观测、地球科学、计算技术、网络通讯等等多个领域。
12.数字中国(Digital China):“数字中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指对中国的一切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现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
具体来说,“数字中国”是指以高速宽带网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II)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地揭示和反映中国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体系。
13.数字区域(Digital Region):数字区域,是在不同尺度、不同范围对“数字地球”的诠释。
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区域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实现多分辨率、多维的存储、处理与可视化描述,并提供区域管理、服务与决策的信息支撑体系。
14.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反映,是以空间信息为核心的城市信息系统体系。
数字城市建设的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特别是空间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等。
其核心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主体是数据、软件、硬件、模型和服务,本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
18915.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其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一站式”政府办公模式,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一表式”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实现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16.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EC):“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于90年代初,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开展经济活动的方式。
电子商务的实质应该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商务经营及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
计算机互联网、金融电子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安全保障系统是电子商务的物理基础。
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现。
分为企业间电子商务(BtoB)和企业对消费者(BtoC)的电子商务等。
17.信息共享(Information Sharing):信息共享是指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就是信息采集部门、信息用户和信息经销部门之间的一种规范化、稳定、合理的关系,以及共同使用信息及相关服务机制。
现代信息共享,以数字化形式为主,并已步入了模拟产品、数据产品和网络传输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时代。
信息共享有三个基本要求:要正确地向用户提供信息;用户无歧义、无错误地接收并正确使用信息;要保障数据供需双方的权力不受侵害。
在这三个要求中,数据共享技术的作用是最基本的,它将在保障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包括语义正确性、版权保护及数据库安全等方面)和方便灵活地使用数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8.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
它通常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标准与规范、数据输入子系统、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应用子系统等部分组成。
从技术的角度看,GIS包括硬软件条件、GIS数据、GIS基础设施(技术人员、资金支持)等。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19019.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是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
由于HTTP协议采用基于Client/Sever的请求/应答机制,具有较强的用户交互能力,可以传输并在浏览器上显示多媒体数据,而GIS中的信息主要是需要以图形、图象方式表现的空间数据,用户通过交互操作,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并能下载所需数据。
20.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COM是组件式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的英文缩写,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是指基于组建对象平台的、一组具有某种标准通信接口的、允许跨语言应用的、由软件构件组成的GIS。
它具有很强的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及使用更灵活性和二次开发更方便等特征。
COM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
各个GIS 控件之间,以及GIS 控件与其它非GIS 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