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第一步:定义不合格品1.将不合格品定义为不符合产品规格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产品2.不合格品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不合格品3.临时性不合格品是可以进行纠正并重新检验合格的产品,永久性不合格品无法进行纠正第二步:识别不合格品1.每次生产过程中,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程序,以识别不合格品2.检验和测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的规格要求、功能性能等3.不合格品的识别可以通过设立检验站点、使用非破坏性检测等方法进行第三步:纠正不合格品1.一旦发现不合格品,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2.将不合格品从生产现场移除,并进行标记,防止其进入下一道工序3.对于可以纠正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分析和修复,并经过重新检验后方可继续生产4.如果不合格品无法纠正,需将其视作永久性不合格品进行处理第四步: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1.对纠正不合格品的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2.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流程图、因果分析、5W1H等3.确定原因后,需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后续的纠正措施制定和执行第五步:制定和执行预防措施1.根据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2.预防措施可以包括改进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培训员工等3.预防措施的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和监控机制,确保其有效性第六步:记录和追踪1.对每一次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记录2.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等3.对记录进行追踪,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第七步:持续改进1.定期总结和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进行持续改进3.持续改进可以包括工艺改进、设备改进、员工培训等以上是一个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详细步骤。
通过执行此程序,可以及时处理不合格品,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的达标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背景介绍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面向企业和组织的质量管理程序,其主要目的是检测企业中发生的不符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确保企业在不断改善和稳步发展的方向上走得更加稳健。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可以有效地对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符合情况进行管理,包括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方面。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实施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纠正措施得到及时的执行和有效的管理。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不符合情况在执行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之前,需要确定不符合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品或服务与规格不符•设计问题•过程不一致或错误•安全问题•客户投诉或不满意第二步:评估和分类根据不符合情况的严重程度评估其影响范围和情况,进行分类:•可忽略的不符合•严重的不符合•重要的不符合第三步:建立纠正措施计划针对第二步中确定的不符合情况,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计划,包括以下内容:•纠正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控制不符合情况,避免其持续扩大•根本性措施:消除不符合情况导致的根本原因,防止再次发生•预防措施: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同类不符合情况再次发生第四步:实施纠正措施计划根据纠正措施计划中的内容,及时实施纠正措施,当纠正措施计划完成后,需要进行复查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第五步:建立维护体系根据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实施效果,建立相应的维护体系,对纠正措施计划进行跟踪和监控,以确保每一个不符合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重要性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控制不符合情况的发生,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结论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序,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改进。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编号:一、目的为了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通过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纠正措施的控制。
三、职责1.质量安全部:负责对公司及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不合格进行评审,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
2.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四、工作程序(一)不合格的确认质量安全不合格,包括不符合下列要求的情形:a)GB/T 19001-2016、GB/T 45001-2020标准;b)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它要求;c)公司及各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不合格来自下列渠道:a)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b)内、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c)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d)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反映和投诉、上级通报、通知;e)顾客满意度的调查结果:f)其它来源。
(二)不合格应对当出现不合格时,所在单位对不合格的性质进行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不合格的性质分类:a)系统性、区域性的失效,或者可能造成安全等重大事故的不合格,为严重不合格;b)局部的、偶发的失效,或者可能造成影响不大的事件或事故的不合格,为一般不合格。
应对措施包括:a)控制和纠正不合格;b)处置不合格产生的后果。
各单位要对不合格的性质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予以记录。
顾客投诉的处理结果,填入《顾客投诉处理登记表》;质量安全部对公司提出的不合格的整改结果,填入《监督检查建议书》;消防安全检查的整改结果,填入《消防安全检查表》。
(三)纠正措施1.不合格的评审和分析:各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和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并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类似的不合格。
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采取纠正措施:a)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资源等出现重大问题;b)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或批次出现不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系统性、区域性的问题;c)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d)未实现质量安全目标,或管理方案未达到预期效果;e)内、外部审核、合规性评价出现的不合格项,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时;f)管理评审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时;g)顾客投诉;h)数据分析的输出;i)其他不符合质量安全方针、目标或质量安全要求的情况。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的情况通常指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错误、违反规定或未达到标准等问题。
为了纠正这种情况,并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可以建立和执行一系列控制程序。
以下是一份超过1200字的示例:1.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首先,公司应当建立和更新相关的标准操作程序(SOP)。
SOP应清楚地规定员工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以确保他们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流程。
此外,SOP还应包括员工需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
2.培训新员工公司应为新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以使其熟悉并理解SOP。
培训应涵盖工作指导、操作技能、安全措施和公司政策等方面。
培训后,新员工应通过考试或评估来确保其掌握了工作要求。
3.定期进行员工培训不仅新员工需要培训,现有员工也需要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这些培训可以包括新的工作流程、新技术的应用、安全更新等。
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员工可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工作能力。
4.建立监控机制公司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不断监测员工的工作表现。
监控机制可以包括经常性的审核、随机抽查、定期检查等。
这些监控活动可以帮助发现员工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5.设立内部审计程序公司可以设立内部审计程序,对部门或项目进行定期审计。
内部审计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
此外,内部审计可以帮助改进公司的管理体系和操作流程。
6.建立错误报告与改进机制公司应建立错误报告与改进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报告错误和问题,以便及时纠正。
这种机制应保证员工的报告是无惧惩罚和打击的,并提供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
错误报告与改进机制还应包括一个追踪和验证系统,确保问题被彻底解决。
7.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这些评估结果与培训和奖惩机制相结合。
绩效评估可以将员工的工作表现与标准进行比较,鉴定问题,并为员工提供系列改进计划。
8.分享成功实例和最佳实践公司应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员工分享成功实例和最佳实践。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消除明确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不合格的纠正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收集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预防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负责现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信息的整理、汇总和分析,以质量日报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
负责针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负责组织对顾客退回产品的分析和处理。
3.2营销部负责从顾客需求和期望、产品使用与维修保养、顾客满意度测量和市场分析中,提出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纠正措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负责收集、汇总顾客反馈及顾客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并负责针对售后和顾客抱怨的不合格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3.3审核组负责对与产品、过程有关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采取纠正措施项目,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负责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监督和检查,并组织对措施效果进行验收和验证。
3.4相关部门负责收集部门内部和外部质量信息中提出的潜在不合格信息。
负责对发生在本部门的产品质量、过程不合格信息的收集,必要时通过《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单》的形式提出实施纠正措施要求。
4程序4.1质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各部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可包括:1)影响程度(严重性和涉及面)。
2)处理的紧急程度(时限)以防止恶化或波及。
3)改善需投入资源的大小。
4.3原因分析和证实除了要分析技术上产生的原因外,还要分析管理上的原因,如:职责分配不合理、管理流程上的节点和接口问题、资源不足或分配不合理、上级管理者的问题、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对各部门主管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要进行适用的分析技术的培训,如流程图,头脑风暴法,因果图,实验设计,控制图等以使分析更加彻底和有效。
对不明原因根据状况评估的结果可能要先加以证实再实施以减少损失。
4.4纠正措施的制订要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管理的成熟程度、人员的水平、所需投入资源的大小、预期的收益、现有技术水平、措施的副作用等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纠正措施,填写《纠正和改进措施表》。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关键的管理工具,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先确定的标准和目标。
它允许组织识别和纠正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再次发生。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
第一步:识别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识别:1.客户投诉:当客户发现产品或服务不符合预期时,他们会向组织进行投诉。
组织应该有一个成熟的投诉管理系统,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和回应客户投诉。
3.测量和监控:组织应该实施有效的测量和监控机制,以便及时发现任何与质量标准和目标不符的情况。
这可以包括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运营绩效指标(KPI)和现场监控等方法。
第二步:评估不合格一旦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被识别出来,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评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分析:评估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对客户满意度、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组织确定处理不合格的紧急性和优先级。
2.原因分析:确定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是预防再次发生不合格的重要步骤。
原因分析可以使用诸如鱼骨图、5W1H法或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
第三步:制定纠正措施一旦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被评估出来,就需要制定纠正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纠正措施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供应商和其他负责人。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漏洞修复:首先,需要修复潜在的缺陷或问题,以确保不合格情况不会再次发生。
这可以包括重新制定工艺流程、更换或修复设备,或提供额外的培训和指导等。
2.文件修订:纠正措施还包括对相关文件(如标准操作程序、工艺流程图、检验程序等)进行修订,以反映最新的要求和措施。
修订的文件应该在质量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批和记录。
第四步:实施纠正措施一旦纠正措施和文件修订得到批准,就需要实施这些措施。
实施纠正措施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全力合作和支持。
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引言: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是每个组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
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可能会对组织的声誉、客户满意度和财务情况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不合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需要建立和实施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一、不合格控制程序:1.不合格识别和记录:任何发现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的员工应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并填写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报告应包括不合格项的描述、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原因等必要信息。
不合格报告应及时记录并保留。
2.不合格评估和分类:质量管理部门应对不合格报告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其进行分类。
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影响级别(严重、重要、一般)或不合格类型(产品、服务)进行。
3.不合格处理:根据不合格分类的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严重的不合格问题,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并采取紧急纠正措施。
对于其他不合格问题,应制定详细的纠正计划,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纠正。
4.不合格记录和追踪:不合格记录应进行跟踪和处置,并建立相应的记录表格和数据库。
记录表格应包括不合格项的描述、纠正措施和解决情况等信息。
记录应保留一定的时间,并进行定期审查和分析。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纠正预防措施识别:除了不合格问题之外,组织还应主动寻找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确保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这可以通过内部审查、客户反馈、员工建议、供应商评估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完成。
2.纠正预防措施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应对被识别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制定优先级。
3.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根据优先级和资源可行性,制定纠正和预防计划,并将其实施。
纠正和预防计划应包括具体的目标、策略和措施,以确保问题的根本解决和未来的风险预防。
4.纠正预防措施评估和总结:一旦纠正和预防措施得以实施,应对其进行评估和总结。
评估应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改进程度以及相关成本等。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和范围:-确定不合格纠正的目标,包括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和影响,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适用于所有可能发生不合格情况的流程和产品。
2.责任和权限:-指定负责不合格纠正的责任人和团队,包括质量控制部门、生产部门和供应链部门等。
-确定责任人的权限和决策范围,以便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不合格纠正措施。
3.不合格纠正过程:-确定不合格纠正的流程和步骤,包括不合格情况的报告、评估、分析、纠正和验证等。
-确定纠正措施的优先级和时间表,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4.不合格情况报告:-要求所有不合格情况必须在发现后及时报告到相关部门,包括质量控制部门、生产部门和管理层等。
-确定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包括不合格情况的描述、影响分析和处理建议等。
5.不合格情况评估和分析:-对报告的不合格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不合格情况的原因和影响。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如根本原因分析、鱼骨图和5W1H分析等。
6.不合格纠正措施:-根据评估和分析结果,制定适当的不合格纠正措施,包括纠正措施的描述、时间表和责任人等。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修复、更换、改进和培训等。
7.不合格纠正措施验证:-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以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预防。
-确定验证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抽样和测试等。
-提供验证结果的报告,以便跟踪和记录。
8.不合格纠正措施的监督:-定期审查和监督不合格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措施有效实施。
-确定监督的评估标准和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9.关闭和总结:-在不合格情况得到有效纠正后,关闭不合格纠正措施。
-进行总结和复盘,包括不合格情况的原因、纠正措施的效果和改进建议等。
以上是一个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基本要素和步骤。
每个组织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的原则应贯穿于整个程序的实施过程中,以确保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组织绩效。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产品/服务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程序,旨在确保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个针对不合格产品/服务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程序示例,包括详细步骤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一步:不合格产品/服务的识别和分类-建立一个标准的不合格产品/服务的识别和分类程序,以确保所有不合格产品/服务都能够被准确识别并加以处理。
-定义不合格产品/服务的各种类别,例如设计缺陷、工艺问题或供应链问题等,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步:记录和报告不合格产品/服务-每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服务时,必须立即记录下来并进行报告,以便能够追踪和处理问题。
-创建一个不合格产品/服务的记录表格或数据库,以便能够方便地记录和跟踪不合格产品/服务的相关信息。
第三步:分析不合格产品/服务的原因-对每个不合格产品/服务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以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使用适当的质量工具,例如鱼骨图、5W1H等,来帮助确定问题的原因。
第四步:制定纠正措施-基于不合格产品/服务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解决问题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确定责任人和时间表,以便能够跟踪和监控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五步:实施纠正措施-遵循制定的时间表和程序,执行纠正措施。
-保持透明度,并确保团队成员了解和理解纠正措施的目的和实施方式。
第六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通过进行验证。
这可以通过实施测试、审查和评估来完成。
-根据验证结果,做出适当修正和改进。
第七步: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不合格产品/服务的原因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制定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建立一个预防措施的计划,包括责任人、时间表和监控措施。
第八步:监控和审查-监控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其持续有效。
-定期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通过以上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组织可以及时解决和预防不合格产品/服务的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并满足客户需求。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4.3.3 对于4.2.3情况的不合格,由内部质量审核小组发出《不符合项报告》,详细内容请参考《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4.3.4 对于4.2.4情况的不合格,详细内容请参考《售后服务工作流程》。
1.2 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职能部门用于改进、纠正措施的编制、实施与验证。
3、工作职责
3.1 管理层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时发出相应的《纠正措施要求表》,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 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措施。
4.6.2 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品质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1)、外部供方供货质量统计,公司产品质量统计,原材料检验数据统计,售后服务部售后、技术支持记录统计,市场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2)、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3)、改进,纠正及纠正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于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环境、服务的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4.3.5 对于4.2.5情况的不合格,由文控中心登记编号备案后,直接对未达标部门发出《纠正措施要求表》,未达标部门填写《纠正措施要求表》中“原因分析”栏,编制纠正措施并实施,文控中心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4 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跟踪验证部门负责人对纠正及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的再次发生,并在《纠正措施要求表》上签名确认。
3.3 文控中心负责对《纠正措施要求表》统一管理和执行监督。
4、控制程序
4.1 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再次发生,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不合格产品的定义:首先,确定何为不合格产品。
这可以依据产品的规范、客户需求和公司内部标准来制定。
2.不合格品的处理: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来防止其进一步分发或使用。
可以采取退货、报废、修复或再次加工等措施。
3.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对于每一次发现的不合格品,都应该记录相关信息,如不合格数量、日期、原因等。
这些记录将帮助公司了解问题的频率、性质和原因,以便于采取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应该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具体原因。
这可以通过使用品质控制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5W1H(谁、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如何)等方法来完成。
5.纠正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包括修订工艺流程、采购更好的原材料、培训员工等。
纠正措施应该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
6.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应该及时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可以进行试验、测量、观察等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7.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除了纠正措施,还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
例如,可以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等。
8.不合格品控制文件的更新:不合格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都应该及时记录,更新相应的产品和质量控制文件。
这可以保持公司信息的准确性,并为以后的参考提供依据。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步骤。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产品特点,可以对该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但无论如何,该程序应该是全面、系统和可操作的,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质量。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目的在于确保组织能够及时查明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该程序的实施需要确保严格的管理和执行,以便保证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并对整个组织的运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包括程序的五个主要步骤:1.问题的发现和记录:当出现不合格情况时,不合格方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应立即通知质量控制部门。
质量控制部门应在获悉问题后尽快进行问题记录,并确保记录中包含以下信息:-不合格的具体描述和位置;-不合格品的数量;-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不合格品的原因;-可能导致不合格品的其他因素。
2.问题的分析和评估:质量控制部门应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现场调查,并与相关人员交流;-收集相关数据和文件,例如生产记录、质量检查报告等;-进行实验、检测或测试,以进一步确认问题的原因。
3.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基于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和评估,质量控制部门应制定并执行合适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整改措施:修复或修改造成问题的过程、设备或材料;-改进措施:对生产流程、操作规程或培训进行改进;-培训措施:提供培训以改善员工的技能和意识。
4.纠正措施的验证:质量控制部门应对所有实施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验证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确认其已按照计划执行;-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测试或观察,以确保问题不再出现;-审查相关记录和数据,以确认问题的解决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纠正措施的跟踪和监控:质量控制部门应制定一个跟踪和监控计划,以确保纠正措施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
该计划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立一个纠正措施的有效期限,并确保在该期限内问题没有再次发生;-定期对纠正措施进行回顾和评估,确保其继续有效;-处理任何新的问题或不合格情况,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ISO22301-2019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对实际存在的不符合、中断事件,尽可能及时进行事故调查,消除现存不合格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并做好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降低同类事故发生的机率,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中断事件调查处理及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3 术语和定义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BCM损害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
事故:是一种发生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不符合或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其它术语定义见GB/T28001-2011 。
4 职责4.1 管理部负责BCM管理体系中管理类事件调查,不合格项纠正措施的组织、协调、验证归口管理工作。
4.2 营业部负责业务过程不符合事件调查及纠正措施的组织、协调、验证工作。
4.3 各责任部门负责自身纠正措施的实施工作。
5 内容及要求5.1不合格的响应应对5.1.1 BCM不合格监测和测量的结果超过国家的地方的污染排放标准的;出现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内审、外审、管理评审及自检提出的问题;经确认的相关方提出的投诉;服务质量的顾客抱怨;服务过程中出现严重遗漏、差错;供方服务出现连续性严重不合格项,与BCM有关的其他不符合项。
5.1.2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处置所产生的后果,包括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
5.2 原因分析措施需求评价应针对已存在的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消除不合格原因的措施需求,应与已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的影响相适应;以避免由此产生的BCM风险机会的影响。
5.2.1管理体系不符合评审通过内部审核对管理体系本身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评审确定,及时汇集内、外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中的不符合项信息,对影响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
5.2.2 供方BCM连续性不合格确定品保部组织对供方提供的产品连续性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及原因。
5.3 纠正措施确定和制定确定和制定纠正措施应通过数据分析、科学论证,必须以有利于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为前提,以针对于消除不合格项原因为内容,与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用。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与产品质量标准不符的产品,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外观等方面的不合格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出现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指企业在发现不合格品后,采取一系列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来控制不合格品数量的程序。
下面我将介绍一套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发现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抽样或者全面检查等方式,发现不合格品的存在。
同时,还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不合格的原因、数量、不合格程度等。
第二步: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对于不合格品的存在,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这包括与产品工艺、设备、材料等相关的因素。
通过采取统计分析等方法,找出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第三步: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不合格品的原因后,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来解决问题。
这包括调整生产工艺、更换设备、使用合格的原材料等。
同时,需要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第四步:采取预防措施为了避免不合格品再次出现,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等。
同时,需要对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第五步: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为了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程序。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文档等。
第六步:持续改进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程序,提高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步骤,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不合格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符合及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品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适用于纠正的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权责3.1生产部品检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有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通知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3.2生产部品检负责在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3.3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3.4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5生产部品检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4.流程图5.程序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品质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品质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5.1纠正措施5.1.1对于存在的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为基准,防止不符合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问题的影响程度相对应。
5.1.2识别不符合对品质管理体系的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5.1.2.1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5.1.2.2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5.1.2.3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5.1.2.4内审发现不合格时;5.1.2.5原材料或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5.1.2.6其它不依实际性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品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5.1.3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验证可采用统计方法或试验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5.1.3.1对情况5.1.2.1、5.1.2.6生产部品检填写“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中“不合格叙述”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生产部品检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5.1.3.2对情况5.1.2.3,由生产部品检填写“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中‘不合格叙述’栏,并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生产部品检跟踪验证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客户并取得顾客满意。
5.1.3.3对情况5.1.2.2、5.1.2.4,由审核员发出“不符合报告”或采用《内部审核程序》。
2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ISO9000ISO9001质量体系)
1.目的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的以及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的控制。
3.职责3.1 质技科组织调查分析已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品因素,根据其影响程度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并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效果进行评审。
3.2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和改进。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纠正措施和改进的结果进行监督。
4.工作程序4.1调查分析存在的不合格4.1.1有效地处理顾客的意见和产品不合格报告。
4.1.2对产品已达到规定要求,但没有满足顾客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也应予以重视。
4.1.3对不合格报告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严重性评价,要正确区分是严重性不合格还是一般性不合格,是经常性还是偶然性不合格,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1.4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标准4.1.4.1严重不合格a.重复出现不合格产品;b.安全性能失效,给用户造成损失;c.风险和机遇策划、质量体系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系统性或区域性失效,后果严重纠正困难。
4.1.4.2一般不合格a.不影响正常使用,孤立的人为错误,偶然性的局部不合格;b.对质量体系文件执行不完备;c.标识或记录有疏忽,但未能影响产品质量。
4.2调查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记录调查的结果,见《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4.2.1与产品过程有关的不合格原因a.工序控制不当,检验规程不全面、不准确;b.工艺装备和测试设备与要求不适应;c.外购(协)件存在质量问题,产品标识与状态标识不清造成混用、错用;d.生产环境不符合要求;e.操作者或检验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格。
4.2.2与质量体系有关的不合格原因a.质量体系文件存在缺陷,质量体系不健全;b.程序文件执行不严,有法不依;c.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出现问题无人过问;d.质量体系要素贯彻不利,造成质量体系不合格。
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通常简称为CAPA(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s),是一种体系化和系统化的方法,用于识别、调查和纠正不合格问题,以及预防未来问题的再次发生。
以下是一个针对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详细描述,超过1200字:1.引言在任何组织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合格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目的是通过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正它们,并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2.定义和术语在开始之前,先定义一下一些相关的术语,以确保在整个程序中的一致性。
- 不合格问题(Nonconformity)指任何违背或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或特性。
-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指为了纠正不合格问题而进行的行动。
-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指为了预防不合格问题再次发生而进行的行动。
3.不合格问题的处理当一个不合格问题被发现时,它应该被立即记录并分配给一个负责人。
负责人应该进行详尽的调查,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调查可以包括收集证据、参考记录、进行测试、进行员工访谈等。
一旦根本原因被确定,负责人应该向管理层提交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4.确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确定解决方案时,重点是消除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解决表面问题。
这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应该是暂时的,旨在纠正当前的不合格问题。
它们应该有一个指定的时间表,并且在纠正措施实施后应该进行验证。
-预防措施应该是长期的,旨在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应该是基于先前经验的教训,并应该有一个指定的时间表。
5.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该由具备适当技能和培训的负责人负责执行。
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和操作需要的工具和设备,以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
6.监控措施的有效性一旦纠正和预防措施被实施,需要进行监控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CAPA)是一个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纠正和预防不合格情况的发生。
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质量要求,并持续改进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组织的业绩。
下面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超过1200个字。
1.1目的1.2适用范围该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流程和活动。
1.3定义-不合格:指不符合规定要求或客户期望的任何产品、原材料、组件或服务。
-纠正措施:指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行动,以消除其原因。
-预防措施:指针对潜在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行动,以防止其发生。
第二部分:不合格控制2.1检测和识别不合格所有不合格情况均应被及时检测和识别。
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内部检查、客户反馈、供应商反馈或其他质量控制活动来发现。
2.2记录不合格情况所有不合格情况均应被记录下来,并包括如下信息:-不合格物品的描述和标识-不合格物品的数量和位置-检测不合格的日期和时间-不合格的原因初步猜测2.3不合格分析不合格情况的原因应该被认真分析。
这包括收集所有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原因分析以确定根本原因,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2.4决定纠正措施基于不合格情况的分析结果,纠正措施应该被决定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销毁不合格物品-修复不合格物品-重新培训员工-检查和更正相关程序和文档2.5实施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该被及时实施,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责任人应该被指定,并确保他们了解其任务和时间要求。
2.6验证纠正措施已实施的纠正措施应该被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再次检查不合格情况、监视关键指标和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部分:预防控制3.1风险评估对潜在不合格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控制的第一步。
这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发生的不合格情况,识别有潜在风险的过程和环节,以及参考相关标准和法规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措施的编制、实施与验证。
3职责:
3.1质量管理组负责组织对体系、产品持续改进的策划,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措施。
3.3管理层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措施的实施。
3.4办公室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4程序:
4.1持续改进的策划
4.1.1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4.1.2日常的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4.2、4.3条款执行。
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 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 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 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1ISO监督部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编制《改进计划》报管理层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4.1.4.2质量管理小组每年,间隔不超过12个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
4.2纠正措施
4.2.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
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2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 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b) 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 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 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 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 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 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h )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i )需要时,变更质量管理体系。
4.2.3原因分析、措施编制、实施与验证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4.2.3.1对情况a) ,b),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编制纠正措施并实施,技术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2 对情况c) ,由市场推广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质量管理部确认并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编制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市场推广部,由市场推广部及时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
4.2. 3.3对情况d) ,由审核组发出《不符合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
4.2.3.4对情况e) ,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及“原因分析”栏,定出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质量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5当出现情况f) 时,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采购供应部通知供方,要求供方进行原因分析,井将纠正措施反馈给供应部,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2.4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该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3预防措施
4.3.1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3.2识别潜在不合格
ISO监督部门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 供方供货质量统计、产品质量统计、市场分析、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等,
b) 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 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环境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作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4.3.3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ISO监督部门召集技术部、品质控制部、生产部及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ISO监督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编制预防措施后实施,ISO监督部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ISO监督部门主管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4.4改进、纠正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4.4.1在改进、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层代表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4.2ISO监督部门编制《改进计划、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记录各次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
逾期未能完成者,要报告管理层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4.4.3由改进、纠正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执行《文件的控制程序》。
4.4.4重要改进、纠正措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4.5质量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一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并对体系更新活动予以记录,并以适当的形式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
5.2《文件的控制程序》
6质量记录;
6.1 改进计划
6.2纠正措施处理单
6.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