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化路径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城市化路径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城市化路径的区域差异分析一、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和稳定的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面临着这样一个发展经济学的课题。

城市化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但是由于人为的和体制上的因素,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地落后于它的工业化速度;当这种不协调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落后的城市化水平势必将成为影响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阻力,这种情形又势必最终将影响到一个国家更为长远的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

20世纪末,中国终于在改革开放20年后结束了短缺经济时代,大量的商品在经济社会的传统市场上开始寻找不到买主,产品出现积压。

于是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地区,七八亿的人口规模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但是由于滞后的城市化水平使得这么庞大的潜在市场难以形成巨大的现实购买力,这一瓶颈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毋庸置疑的是,城市化问题已和中国经济领域的诸多重要和棘手的问题纠缠到了一起。

城市化是有效解决实践中的“三农”问题根本之所在,城市化是利用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和归宿之一,城市化也是涉及每个经济行为主体福祉的必然要求,城市化甚至还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和新一轮行政级次改革以及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先决条件。

因为城市是一种具有节约费用和获得聚集效益的空间方式,它会节约因分工而产生协作的费用,从而城市中企业的规模收益递增,企业和居民获得外部经济,并且节省城乡、城市间以及城市内部的交易费用,所以城市化这一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趋势,必然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寻找到更多的认知,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分区域我国城市化路径的探讨分区域的研究我国城市化路径选择首先面临的是一个关于区域划分的问题。

因为区域过大或者过小都没有实践上的意义。

区域划分的过大,区域内的情况势必又多种多样,那么一种城市他的指导思路将不能有效地作用于该区域;区域划分的过小,又将出现相当规模相同或者相近的情况,而且数目过多的区域也不利于国家进行宏观管理。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关注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议题变得日益重要。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的规模扩张,更是涵盖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在城市化的背后,还有着区域发展的深层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以及促进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城市化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和创新的源泉,聚集着资源、人才和技术,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形成积极的经济增长。

大城市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还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愈发明显,富有创新能力的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引擎。

然而,城市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紧张。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开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区域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流动引发了城市社会结构的不平等,缺乏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也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为了促进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的城市规划体系是关键。

城市规划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避免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可持续。

其次,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同城市之间可以通过建立城市联盟、共享经验和合作开展项目,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推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最后,重视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要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普惠性,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例如,新加坡的城市化模式注重了规划与市场的结合,通过精确的城市规划和积极的市场机制,使得城市化进程更加有序和可持续。

此外,德国的区域发展模式注重了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协商、合作和补偿等方式,推动区域的均衡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不仅在全球范围内,也在中国得到了持续推进。

城市化的进程对区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环境,还涉及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城市化是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区域发展的引擎。

随着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成为了商业、金融、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中心。

这种集聚效应可以促进各类资源的集中优化配置,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城市的地理优势也使得其成为交通和物流中心,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此外,城市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城市中的企事业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工资收入的增加也提高了人民的消费能力,进而推动了小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倍增。

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住房短缺等问题成为城市中常见的困扰。

此外,城市扩张也会占用大量耕地和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压力。

其次,城市化可能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而相对较弱的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人口流失和产业发展乏力的问题。

这种差距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和经济不平衡,进而阻碍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推进为了克服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实现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推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不仅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确保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质量。

此外,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增加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投资,激发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

其次,应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规划在区域城市化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规划在区域城市化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规划在区域城市化中的作用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更加凸显。

本文将从区域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在区域城市化中的作用、现阶段城市规划的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区域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区域城市化是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断加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城市发展格局。

它是城市化的深化和拓展,是城市化进程的新发展阶段。

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制定城市发展目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事项,以提高城市的质量和功能,推进城市化进程。

区域城市化与城市规划的紧密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城市化是城市规划的背景。

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对城市发展环境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深刻认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2.区域城市化是城市规划的目标。

城市规划是为了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质量和功能,实现区域城市化进程。

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发展。

3.城市规划是区域城市化的保障。

区域城市化是在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的,必须把城市规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发挥城市规划在区域城市化中的引领作用,确保城市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健康、有序发展。

二、城市规划在区域城市化中的作用1.引领城市化进程。

城市规划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中起到了指引方向、引领进程的作用。

对于新兴的城市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建设控制区划等手段快速规划发展,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指明城市发展方向,使城市更有序、更规范、更可控。

2.规范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可以规划城市的建设、交通、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规范城市建设。

这些规划可以通过控制居住区域的密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生产力等方面,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考虑城市现在的需求,还需要充分地考虑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规划方案,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迁移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

城市化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的优势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集聚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通常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商业活动的重心,为区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2. 人口流动:城市化使得人口向城市集聚,从而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市场。

人口流动带动了劳动力的资源配置优化,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水平。

同时,人口流动还促进了人才流动,促使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电力、供水等,为区域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和产业发展。

4. 文化和社会发展:城市是文化和社会交流的中心,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区域文化和社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城市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为区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享受和社会活动,提升了区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城市化对区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充分重视和解决。

1. 城市扩张压力:城市化会导致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给土地资源带来压力。

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开发和建设,可能引发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

同时,城市扩张还可能导致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善,出现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2. 资源和环境压力:城市化过程中,对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使得资源供应面临压力。

同时,城市化还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和排放,对环境造成破坏。

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大挑战。

3. 农村人口流失: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社会面临人口流失和老龄化等问题。

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在城市中逐渐形成城市居民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本文将分析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城市化的原因1.经济发展: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这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年轻人流入城市。

2.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提升带来了产能的增加,农村的劳动力过剩,为城市化提供了人力支持。

3.教育机会:城市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给予农村居民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4.公共服务:城市相对农村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医疗、交通、文化等,使生活质量提升。

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1.人口压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面临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2.资源短缺: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着能源、水资源等短缺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3.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临着空气污染、垃圾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环保制度和减少污染排放。

4.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社会治安、人口流动等问题,需要提升社会管理能力,解决社会矛盾。

三、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机遇1.经济增长:城市化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2.市场扩大:城市化带动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消费市场规模,拉动了内需。

3.人才集聚: 城市化增加了人才的流动和交流,促进了创新和科技发展。

4.文化融合: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加深了相互了解,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策略1.合理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和居住区,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公共服务:增加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提高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水平,解决人口集中带来的压力。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与地区发展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与地区发展

区域经济学城市化与地区发展城市化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趋势,而区域经济学则是对这一趋势进行研究的学科。

本文将着重探讨城市化与地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区域经济学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城市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以及城市地区的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过程。

城市化对地区发展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方面,城市化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城市化可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随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城市地区的经济活动也会相应增加,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其次,城市化可以推动地区的社会进步。

城市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设施相对完善,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生活水平。

最后,城市化还可以促进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城市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更具优势,可以推动地区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间接影响方面,城市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化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

大量劳动力外流至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的老人和儿童占比增加,增加了农村地区面临的养老和教育问题。

其次,城市化可能带来环境问题。

城市地区的工业活动和交通流量增加,可能加大环境污染的风险。

最后,城市化可能带来社会问题。

城市地区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现象相对更为突出,容易出现社会冲突和治安问题。

二、区域经济学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的学科,它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区域经济学为城市化提供了理论框架。

通过对城市化的研究,区域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和概念,用以解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区域经济学为城市化提供了政策建议。

通过对城市化的研究,区域经济学可以深入分析城市化的影响机制和效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推动城市化的同时,应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避免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

浅谈城市化的利与弊

浅谈城市化的利与弊

浅谈城市化的利与弊在当今世界,城市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从古老的城镇到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显著的好处,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城市化的好处首先体现在经济方面。

城市往往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

企业在城市中聚集,能够享受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带来的好处。

例如,企业之间可以更方便地交流与合作,共享基础设施和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们在城市中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工作,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高科技产业到传统手工艺,这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社会方面,城市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

城市中人口密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促进了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融合。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激发了创新和创造力。

城市中的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相对集中和优质,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娱乐场所,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城市化还对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如交通、能源、通信等。

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高速公路等,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现代化的能源供应和通信系统,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信息的快速传递。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城市化并非只有阳光的一面,它也带来了诸多弊端。

环境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耗急剧上升,导致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居民的健康。

城市的扩张还侵占了大量的农田和绿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浅谈郑汴一体化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浅谈郑汴一体化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
中牟 三个 城市 。 由于历史 原 因 ,三个 城市 发展 不平衡 ,郑 州作 为河 南 发展 的龙 头 ,经济 发展相 对较 为成 熟 ,城 市化 水平 较高 。而 开封 、中牟 区域 由 于资 源匮 乏 、工 业基 础 薄弱 ,发 展较 为缓慢 ,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
二 、郑 汴 一 体 化 城 市 化 特点
以机械 、食 品等 部 门比重 最 高 ,产 业 集 聚不够 。
( 二) 城 市 化 进 程 以外 延 扩 张 为 主,城市职能单一 ,功能差 城 市 化 的 内 涵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一 是 指农村 人 口转 变为城 市人 口 ,城 市 地 域的 扩张 过程 ,即城 市化 的数量 过
村庄 ,通 过行 政 区调整 ,把 附 近村 落 调整 为产 业带 区域 ,农 民则 变更 为 了 城市 化 的农 民 ,城 市发 展 的质量 还 未 得到 根本 的改 善 。城市 功能 还有 待增 强 ,城市 基础设 施 和人 民生 活水 平 与
郑汴 一 体化 作为 河南 省经 济 发展 的核心 动力区域 ,涵盖 了郑州 、开封 、
学术研 究
X UE s H U Y N t HU
浅谈郑汴 一体化 区域 城市化发展 的问题 及策 略
河 南 农 业 职 业 学 院

刘 凤 英
要 :规划工作是全局性 、综合性 、战略性的工作 ,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会 生活等各个领域 。制 定好 城市规划 ,要按 照现 代化
定 着 中原经 济 区的未来 。而 河南 郑 汴
工业结 构雷 同 ,都是 原材 料 和农 副产
品初加 工部 门 ,区域性 城 市 的工业 又
展 ,但 由于城 市扩 展方 式粗 放 ,农 民 收 入没有 提高 ,没 有找 到 实现农 村 快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便捷的生活设施、更丰富的文化活动等。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人口过度集中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城市的资源和基础设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足等。

在住房方面,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而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房价居高不下,许多人难以承受购房的压力,只能选择租房或者居住在条件较差的棚户区。

交通拥堵更是让城市居民苦不堪言,通勤时间延长,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也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显得供不应求,导致教育资源紧张、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废渣等。

这些污染物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平衡。

例如,一些工厂为了降低成本,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随意排放废气和废水,导致周边环境恶化。

城市中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再者,城市化导致了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城市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由于人口的集中和经济活动的密集,资源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导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一些城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都面临着紧张的局面。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导致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部分核心城市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郊区蔓延特征,机动化等现象,当然这些也是在城市化这个重要因素推动下而产生的。

城市化——不同的学者和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通过对于“区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市化”的描述,来分析一下不同层面上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可能对策。

关键词: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1,我国城市化的状况城市化,城镇化两个“通用”的词语,目前在中国看来可以理解成为: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聚集和城市“景观地域环境”向农村地域的推移等看的见的实体城市化过程。

目前看来我国的城市化过程还是长久的时间纬度,我们的城市承受不了每年过高的城市化比例。

2我国城市化过程思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有着它的特有的推拉引模式,不同于简单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循环过程,在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把目前许多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城市化指标的实质概述为滞后于城市发展虚假的城市化。

到底我们应该怎么考虑城市化问题呢,才不至于我们的规划不会出现社会的失误、资源的失误呢?2.1 区域层面的城市化——行政区域的“改革开放”2.1.1区域层面的城市化问题城市规划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城市化问题当然也要从区域和城镇体系的角度来论述,区域中不同区位和不同等级的城市承担着不同的区域职能,对于不同的区域职能将对应不同的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不同的空间结构;又意味着这些区域城市之间的不同的关联程度——辐射和依托。

不同的职能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在自然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决定着不同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对于城市化来说就应该有着不同的战略方针和不同的城市化指标。

2.1.2行政区域的“改革开放”的协调式发展对于区域来说,对于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所提出的城市化的战略可能不仅仅是目前所谓的大都市区战略或者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战略。

城市化区域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城市化区域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城市化区域的形成与发展研究》2023-10-26•城市化区域的形成•城市化区域的发展历程•城市化区域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城市化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目•城市化区域的规划与政策•案例研究录01城市化区域的形成定义2. 经济发达3. 社会文化多元4. 城乡关系密切1. 人口密集特征定义与特征城市化区域是指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受城市辐射影响较大的地区。

该区域以城市为中心,以乡村为依托,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

城市化区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城市化区域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较高,人口规模和分布受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

城市化区域的经济活动较为集中,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城市化区域的社会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城市的文化元素,也有乡村的文化特色。

城市化区域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城乡关系密切,具有城乡一体化的趋势。

按发展阶段划分城市化区域可分为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城市化特征和发展重点。

按功能定位划分城市化区域可分为综合型城市化区域、产业型城市化区域、旅游型城市化区域等。

每个类型具有不同的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

城市化区域的分类城市化区域的形成机制经济发展驱动经济发展是城市化区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业和工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型,城市化区域逐渐形成。

要点一要点二政府政策引导政府对城市化区域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城市建成区和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化区域的形成。

社会文化推动社会文化也是城市化区域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和向往逐渐增强,促进了城市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

要点三02城市化区域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起步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化开始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国家发展计划。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时期战争结束后,各国进入重建阶段,城市化进程加速。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浅 谈 区域 城 市化 ・核 心城 区郊 区化 ・ 镇 化 城
陈 玲
( 合肥华 祥规划建 筑设计有限公司 , 徽 合肥 安

200) 30 1
要 : 阶段 我 国城 市 化 已经 成 了 当今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最 为 关 键 和 核 心 的 部 分 , 分 核 , 市 发 展 已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郊 区 蔓 延 特 现 部 I城 X
城 市化 , 镇化 两个 “ 用 ” 城 通 的词 语 , 中 国可 以 在
制度 等存 在一 些不 利 于 区域 协 调发 展 因素 。例 如 区 域 的行政 划分 和政 绩 考 核制 度带 来 的是 以“ DP 增 G ” 长为 导 向的城 市发 展 。“ P祟 拜 ” 评价 标 准使 得 GD 的 追求 经济 总量 增长 成为 各级 政府 的最 大 目标 , 尽量 加 快 产 业资 本集 聚和 城 市 化进 程 构 成 当前 我 国城 市 发 展 的基本 动力 机制 , 由此 而生 的很 多“ 惠政 策” 大 优 扩 土地 供 给 , 以吸引外 地 资 本 落 户 , “ 大 内需 ” 策 而 扩 政 选 择 又使得 以基础设 施 建设 为 主 的 城 市建 设 规 模 迅
堂而 皇之举 着 国家 走新 型工 业 化 道 路 和经 济 结 构 调
整的大旗 , 不管城市的现状 自然资源条件 、 区域分工,
大力 发展 自以为高端 产业 形式 的 服务业 , 并奢 望通 过 服 务业 占 GD P比例 的大 量 提 升解 决 城 市 化 问题 , 殊 不 知这 样支 撑起 来 的是一 种虚 假 的城市 化 , 难维 持 很 下 去 。城市 中大量 的城 中村 和贫 民窟 , 来 了城市 景 带
观的“ 村化” 农 。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

区域城市化与城乡结构
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城市化政策 和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实现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CATALOGUE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扩张
0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土地
资源减少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环境污染
02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产生大量废弃物,对空
3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决定了城市化的空间布 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城市化在地域上的 差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 市化进程,城市化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协调的一面,过度 城市化可能导致城市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不足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 约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
城乡社会服务体系
服务水平差异
城乡社会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城市服务 体系相对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相对薄弱 。
VS
服务资源不足
城乡社会服务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 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
03
CATALOGUE
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资本 集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 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
城市化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 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 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吸引了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扩大了市场需求和劳动力
供给。
城市化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 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 升级,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大都市区的城市化问题

大都市区的城市化问题

大都市区的城市化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的城市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其中包括土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大都市区的城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紧张大都市区面临的最大城市化问题之一是土地紧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田和自然资源被用来建设住宅、商业区和基础设施,导致耕地减少、土地破碎化和生态环境退化。

解决土地紧张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例如鼓励高层建筑的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土地征收和土地复垦来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二、交通拥堵大都市区的另一个突出城市化问题是交通拥堵。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私家车的普及,道路容量不足已成为首要问题。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的增加。

为缓解交通拥堵,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和轻轨。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线路,并提供便利的票价优惠政策。

其次,推行拼车制度,鼓励市民共享车辆,减少车辆数量和交通流量。

此外,可推广非机动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建设更多自行车道,促进低碳出行。

三、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大都市区普遍面临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垃圾处理等都对城市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损害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此外,加强垃圾分类与处理,鼓励居民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

四、社会服务供需不平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都市区面临着社会服务供需不平衡的城市化问题。

教育和医疗资源集中,导致学校和医院的承载能力不足,市民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为解决社会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院,并优化资源配置。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城市化分析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城市化分析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城市化分析在高考地理中,区域发展与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对理解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发展路径和特点各不相同。

首先,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比如,在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往往发展成为重要的农业产区。

而那些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如干旱少雨、地形崎岖的地区,农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资源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可能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区域;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则可能侧重于发展旅游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源并不是区域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技术、资金、政策等同样关键。

区域发展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地区依靠出口加工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有的则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了经济实力。

在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再来谈谈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且,城市化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升级,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等问题。

在高考中,关于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的考察,常常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比如,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其区域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或者以某个快速城市化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城市化与区域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项目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着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本文将从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角度,探讨建设项目规划在城市化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城市化的背景与意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城市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大。

城市化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城市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产业和人才,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城市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

城市中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丰富,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社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问题等。

二、建设项目规划的重要性建设项目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区域内的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建设项目规划对于城市化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设项目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其次,建设项目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规划将不同的功能区域合理布局,使城市的交通、商业、居住等功能得到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最后,建设项目规划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

规划将环境保护纳入考虑,合理规划绿地、水源等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

三、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城市化问题在建设项目规划中,城市化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关键问题。

过度的土地开发和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建设项目规划中,应该注重土地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另外,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区域城市化问题

区域城市化问题


抱有“铁饭碗”公务员为何“争当农民”? “农转非”在我国东西部地区境遇为何差异如 此之大?专家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 种差异归根结底主要是土地所蕴含的利益所致。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及沿海发达 地区,在土地越来越值钱的前提下,农村土地 早晚要变成巨大的财富,许多农民不愿进城放 弃这些土地,所以出现‘逆城市化’。但是在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发展政策要根据地区 差异因地制宜。”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 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道出个中原因。



专家访谈
• “翟”:危机时代,我们现在要防范危机 不再是GDP,要由城管—危管 ---生产者:行 政、法律、经济、社会上去约束他们 • 城市是一定数量人口基础平台聚合体。全 局上看是平台与生产的不适应,平台运转 不正常。
专家访谈
• “肖”:不是时代问题,管理问题。产业 结构转移不合理,规划太过理想。 • 1.规划上要合理(大小相符), • 2.管理高效 • 3.以人为本
区域城市化问题
-----窦永斌
一、区域与城市化
• "区域"是指社会交流频繁,经济联系紧密的 特定空间,是经济活动共同体(Storper和 Scott,1995) • 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工业组织的空间形式, 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战场。 • 区域由许多社会主体组成,这些参与者的 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 成的,参与者的活动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促 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专家访谈
• “翟”: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基础平台先于 人口、生产规模:过多占用土地,流动性 大生产者聚集不足、缺活力。 • “肖”:城市化是客观现象,不是你说是 就是,只是为了统计上的数字,有待商榷。
官方解决方案
• 首先是政策层面,围绕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机制建设,研究 创新政策法规。目前农民工在医疗、教育、工伤保险等社会保 障方面没有享受到应得的服务,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建立健全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城市服务体系的同时, 加快城市间 (论坛 新闻 视频)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增强体系的 适用性和实用性。。 • 二是社会层面的机制完善和建立问题,让农民工转变市民 的过程市场化,在社会层面寻求更多机构、企业、个人的参与 和投入,形成政策引导、社会支持的双向结构和良好运转模式, 有助于解决农民工转化的成本问题。 •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全各类社会服务和支持 机构,为农民工在转变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充分的援助和指 导,做到转变一个,安定一家,带动一群的效果,同时也让更 多城市居民理解和认同农民转变市民后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论文】区域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论文】区域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关键字】论文区域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区域城市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身边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课题。

论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城市化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分析,全面演示了城市化水平的评价体系。

通过看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分析把我国的城市化主要分为东中西几大经济区域并研究分析他们共同的和特有的城市化问题。

最后把我国当前工作的重点与城市化的发展相结合,研究分析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东部经济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经济西部经济Regional Urbaniz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AbstractRegional urbanization has always been around us and it’s a major issue that we need to address for the issue of social development . Paper first pro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in recent years , and then the use of AHP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of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By looking at the curr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analysis of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the main danger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major economic regions and analysis of their common and unique issues of urbanization. Finally, the focus of my current 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ombined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central economic、western economic目录引言 (1)1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基本分块 (2)1.1 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分块 (2)1.2 我国各区域城市化的特点 (2)2 我国区域城市化的问题 (2)2.1 我国城市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2)2.2 我国城市化共同存在的问题 (4)2.3 我国各区域城市化的问题 (8)3 我国区域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11)3.1 区域城市化问题相关理论 (11)3.2 当前区域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12)3.3 当前区域城市化工作难点 (13)4 结论 (15)谢辞 (16)参考文献 (17)0 引言众所周知,城市化是和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发表时间:2018-09-12T15:44:19.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葛文康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部分核心城市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郊区蔓延特征,机动化等现象,当然这些也是在城市化这个重要因素推动下而产生的。

凤台县城乡规划局安徽 232101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部分核心城市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郊区蔓延特征,机动化等现象,当然这些也是在城市化这个重要因素推动下而产生的。

城市化——不同的学者和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通过对于“区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市化”的描述,来分析一下不同层面上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可能对策。

关键词: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1,我国城市化的状况
城市化,城镇化两个“通用”的词语,目前在中国看来可以理解成为: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聚集和城市“景观地域环境”向农村地域的推移等看的见的实体城市化过程。

目前看来我国的城市化过程还是长久的时间纬度,我们的城市承受不了每年过高的城市化比例。

2我国城市化过程思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有着它的特有的推拉引模式,不同于简单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循环过程,在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把目前许多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城市化指标的实质概述为滞后于城市发展虚假的城市化。

到底我们应该怎么考虑城市化问题呢,才不至于我们的规划不会出现社会的失误、资源的失误呢?
2.1 区域层面的城市化——行政区域的“改革开放”
2.1.1区域层面的城市化问题
城市规划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城市化问题当然也要从区域和城镇体系的角度来论述,区域中不同区位和不同等级的城市承担着不同的区域职能,对于不同的区域职能将对应不同的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不同的空间结构;又意味着这些区域城市之间的不同的关联程度——辐射和依托。

不同的职能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在自然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决定着不同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对于城市化来说就应该有着不同的战略方针和不同的城市化指标。

2.1.2行政区域的“改革开放”的协调式发展
对于区域来说,对于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所提出的城市化的战略可能不仅仅是目前所谓的大都市区战略或者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战略。

不仅仅是单独的从一个或某几个城市出发的城市化战略,而应该是区域统筹部署的战略。

或许应该是建立在区域行政区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的,打破城市行政区划的制约,或许是一种城市行政和城市发展两套体系的管理模式。

达到城市之间分工合作,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机制,协调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关系,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城乡之间的推拉的关系。

区域层面或者说全国层面上协调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区域层面上协调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承担的职能。

这些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也是发展战略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城市发展核心制约问题的协调,城市化动力和解决途径的协调 2.2城市核心区的郊区化——变异的“蔓延”式增长
应当承认,我国城市目前的城市郊区化(疯狂圈地)原因可能有二,一是 “迸发式”而非渐进式的城市化进程,二是国际资本转移引发的产业投资热潮,再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在许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成了除了税收之外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如有的城市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的收入竟然占到了近一半。

应当意识到,如果不从发展观念上进行改变,过度郊区化直至真正的城市蔓延将有可能在我国变为现实。

由此造成的无节制的土地消耗、沉重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压力、严重的交通问题和生态危机、就业与居住的分离等问题,也将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2.3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市化——多元化,非均衡,逐级递推综合协调的“居民点”建设
2.3.1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镇化问题
对于城市化的战略,一些学者提出了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发展。

作为吸纳大量非农人口的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是基于目前国家发展和非农人口的价值观和收入无法正常的融入核心城市,反而会造成城市的无限蔓延和城市运行的不经济等现象的。

战略出于良好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郊区和边缘区的小城镇发展状况却是一种各自为阵的发展模式,加上目前国家推行的新农村规划战略,甚至给一些政府官员和开发商们有机可趁的“机遇”。

这样的小城镇发展,第一,不能带来小城镇真正吸纳能力的增加,出现一种相对来说虚假的城镇化现象,这些小城镇的居民价值观念没有改变原本的价值观,甚至还丢失了中国农村的淳朴的价值观。

第二,非适宜的城镇产业化,并且是一种低竞争力的高危害的产业化;这些产业集聚力不够,竞争力不足,造成了环境资源的大量浪费。

如何引导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是我们现在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2.3.2多元化,非均衡,逐级递推综合协调的“居民点”建设
这里所说的居民点是包括城市边缘地区居住城镇或城区、中等城镇、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点在内的一种统称。

定义为“居民点”建设这一概念,一是为了说明现在的新农村规划和中小城镇规划都是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而提出的,二为了避开现行的行政体系弊端而带来的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利于提出下面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和行政体系的二元发展的关系。

对于我们这里的居民点,是一种居民聚居的模式,这样把城镇的行政体系分为两层
一层:“生产管理”模式,对于区域的城镇的产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计、服务设施、城市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保护的综合协调管理;政绩评价体系,则是区域的发展状况和外区域的联系合作状况。

二层:“生活管理”模式,用来管理居民点的布置和生活发展;和第一区域的产业环境空间相协调,提供给居民更为适宜的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政绩评价体系,则是对于区域空间的配合,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样就避免城镇发展和行政管理的矛盾,但是无法避免现在城镇一哄而上散点发展的状态,所以提出了综合协调,多元,非均衡的发展。

(1)多元的城镇和产业发展状况
城镇的发展要适宜不同的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的产业,增强竞争力。

既要有自生型非农化和辐射型非农化的结合,又
要有内涵型和外延型的结合。

发挥聚集效应,这样才能增强小城镇和居民点的吸聚力。

既可以建设以通讯为支撑的网络型城镇群,又可以建设县,乡工业化为基础的据点型。

通过这些途径解决大量的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解决城市化,城镇化问题。

(2)非均衡,逐级递推的“居民点”发展
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区域的条件,非均衡的大力发展有着一定潜力区域,加速发展,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可以运用点轴发展理论,增长极核理论,吸聚和辐射相结合,逐级递推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最后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解决城市的城镇化问题,为核心城市接纳农业人口提供强有力的辅助。

(3)综合协调综合发展
区域的多元、非均衡的城镇发展,同时要考虑区域的综合协调,协调城镇的产业关联,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整体考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土地资源合理开发问题。

综合研究战略和实施政策,区域的战略制定后综合考虑和制定不同的行政策略,经济策略,规划政策,共同协调,共同管理。

使得同等级城市相互协调,功能互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总结
通过区域层面、核心城区郊区层面、外围村镇层面等不同层面描述中国城市化问题,分析区域层面上中国城市化问题存在行政体制和地域发展之间的矛盾,存在统筹协调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改革开放”思想的行政区域的协调式发展模式。

分析在核心城区郊区层面上的城市化问题发展中中国面临的变异式城市蔓延问题,通过对国外精明增长战略的研究和借鉴,提出了符合中国特色城市扩展、增长战略。

最后分析了外围村镇层面上的城市化问题,发现依然存在各自为阵、发展不能符合区域战略、不能统筹部署的局面,于是提出了多元化,非均衡,逐级递推综合协调的“居民点”建设战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村镇层面上的城市化发展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