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发表时间:2018-09-12T15:44:19.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葛文康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部分核心城市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郊区蔓延特征,机动化等现象,当然这些也是在城市化这个重要因素推动下而产生的。

凤台县城乡规划局安徽 232101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部分核心城市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郊区蔓延特征,机动化等现象,当然这些也是在城市化这个重要因素推动下而产生的。城市化——不同的学者和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通过对于“区域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市化”的描述,来分析一下不同层面上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可能对策。

关键词:区域城市化;核心城区郊区化;城镇化

1,我国城市化的状况

城市化,城镇化两个“通用”的词语,目前在中国看来可以理解成为: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聚集和城市“景观地域环境”向农村地域的推移等看的见的实体城市化过程。目前看来我国的城市化过程还是长久的时间纬度,我们的城市承受不了每年过高的城市化比例。

2我国城市化过程思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有着它的特有的推拉引模式,不同于简单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循环过程,在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把目前许多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城市化指标的实质概述为滞后于城市发展虚假的城市化。到底我们应该怎么考虑城市化问题呢,才不至于我们的规划不会出现社会的失误、资源的失误呢?

2.1 区域层面的城市化——行政区域的“改革开放”

2.1.1区域层面的城市化问题

城市规划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城市化问题当然也要从区域和城镇体系的角度来论述,区域中不同区位和不同等级的城市承担着不同的区域职能,对于不同的区域职能将对应不同的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不同的空间结构;又意味着这些区域城市之间的不同的关联程度——辐射和依托。不同的职能结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在自然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决定着不同的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对于城市化来说就应该有着不同的战略方针和不同的城市化指标。

2.1.2行政区域的“改革开放”的协调式发展

对于区域来说,对于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所提出的城市化的战略可能不仅仅是目前所谓的大都市区战略或者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是单独的从一个或某几个城市出发的城市化战略,而应该是区域统筹部署的战略。

或许应该是建立在区域行政区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的,打破城市行政区划的制约,或许是一种城市行政和城市发展两套体系的管理模式。达到城市之间分工合作,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机制,协调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关系,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城乡之间的推拉的关系。区域层面或者说全国层面上协调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区域层面上协调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承担的职能。这些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也是发展战略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城市发展核心制约问题的协调,城市化动力和解决途径的协调 2.2城市核心区的郊区化——变异的“蔓延”式增长

应当承认,我国城市目前的城市郊区化(疯狂圈地)原因可能有二,一是 “迸发式”而非渐进式的城市化进程,二是国际资本转移引发的产业投资热潮,再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许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成了除了税收之外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如有的城市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的收入竟然占到了近一半。应当意识到,如果不从发展观念上进行改变,过度郊区化直至真正的城市蔓延将有可能在我国变为现实。由此造成的无节制的土地消耗、沉重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压力、严重的交通问题和生态危机、就业与居住的分离等问题,也将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2.3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市化——多元化,非均衡,逐级递推综合协调的“居民点”建设

2.3.1城市近郊区和边缘区的城镇化问题

对于城市化的战略,一些学者提出了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发展。作为吸纳大量非农人口的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是基于目前国家发展和非农人口的价值观和收入无法正常的融入核心城市,反而会造成城市的无限蔓延和城市运行的不经济等现象的。

战略出于良好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城市郊区和边缘区的小城镇发展状况却是一种各自为阵的发展模式,加上目前国家推行的新农村规划战略,甚至给一些政府官员和开发商们有机可趁的“机遇”。

这样的小城镇发展,第一,不能带来小城镇真正吸纳能力的增加,出现一种相对来说虚假的城镇化现象,这些小城镇的居民价值观念没有改变原本的价值观,甚至还丢失了中国农村的淳朴的价值观。第二,非适宜的城镇产业化,并且是一种低竞争力的高危害的产业化;这些产业集聚力不够,竞争力不足,造成了环境资源的大量浪费。如何引导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是我们现在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2.3.2多元化,非均衡,逐级递推综合协调的“居民点”建设

这里所说的居民点是包括城市边缘地区居住城镇或城区、中等城镇、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点在内的一种统称。

定义为“居民点”建设这一概念,一是为了说明现在的新农村规划和中小城镇规划都是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而提出的,二为了避开现行的行政体系弊端而带来的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利于提出下面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和行政体系的二元发展的关系。

对于我们这里的居民点,是一种居民聚居的模式,这样把城镇的行政体系分为两层

一层:“生产管理”模式,对于区域的城镇的产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计、服务设施、城市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保护的综合协调管理;政绩评价体系,则是区域的发展状况和外区域的联系合作状况。

二层:“生活管理”模式,用来管理居民点的布置和生活发展;和第一区域的产业环境空间相协调,提供给居民更为适宜的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政绩评价体系,则是对于区域空间的配合,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样就避免城镇发展和行政管理的矛盾,但是无法避免现在城镇一哄而上散点发展的状态,所以提出了综合协调,多元,非均衡的发展。

(1)多元的城镇和产业发展状况

城镇的发展要适宜不同的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的产业,增强竞争力。既要有自生型非农化和辐射型非农化的结合,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