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上学期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一)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2.物质的分类
(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
(2)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混合而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组成的物质
单质:由组成的化合物:由组成的________
氧化物:由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化合物
(二)微粒构成物质
1.物质的微粒性
(1)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知道什么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含常见原子团)。


(3)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
i.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例如Fe、C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O2、N2、H2、CH4、NH3、HCl、H2SO4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ii.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中最小粒子。

离子
是原子或原子团
iii.分子和原子的共同特征:不断,彼此间有,质量和体积都________
ⅳ.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不可分
2.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i.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核外构成;原子核是由带的和不带电的构成
ii.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
iii.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较易电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为,(He为),达到稳定
iv 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排布,特别是与有密切关系。

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的化学性质还与电子层数有关
3.原子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1)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原子、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显电中性,氧原子表示为_________
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镁离子表示为________
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电荷,氯离子表示为________ 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氢离子钠离子镁离子氧离子铝离子______ 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______ 铁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________ 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________
(三)化学元素
1.常见元素
(1)知道什么是元素。


(2)知道氢、碳、氧、氮等常见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i.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

元素讲种类,不讲________
ii.熟记常见、常用的元素的符号及名称(1-20号元素符号及名称);
iii.地壳中质量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元素的简单分类
(1)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 4,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为,(He为)。

从汉字角度讲
i.有“钅”字旁的是元素,有“石”字旁、“气”字头和“氵”字旁的是元素。

ii.元素周期表按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记住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化学式
(1)认识化学式的含义。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识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
(3)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
(4)能应用化合物的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

★★★
+1 氢钠钾银、+2镁钙钡锌铜、+3铝铁、-2氧碳酸根硫酸根、-1氯硝酸根氢氧根
i.水由组成,水由构成,1个水分子由构成
注意:对于物质的描述:ⅰ宏观物质对元素ⅱ微观分子对原子ⅲ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ii.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iii.用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iv.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据此可依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和根据化合价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物质的变化
(1)能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用微粒的观点作出解释。

★★★
i.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讲,构成物质的______没有改变,只是______发生了改变
ii.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讲,构成物质的______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呼吸作用、炼钢、光合作用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i.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色态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熔沸点等
ii.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2.化学变化与能量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热量)的变化。


(2)知道目前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i.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稀盐酸的反应、中和反应
ii.吸热反应:碳高温还原二氧化碳
3.催化剂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
i.催化剂在反应中改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
ii.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
(六)几种化学反应
1.反应类型识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些不属于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甲烷燃烧、酒精燃烧_____氧化反应______
CO+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还原反应_______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
注意: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出发进行的,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则是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是得氧或失氧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2.金属活动性顺序
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K、Na、Ca除外。

(七)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2)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
ⅰ内容: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ⅱ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必然相等
ⅲ对于有气体参见或生成的反应,装置必须密闭且不改变装置的体积
2.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
见(化学方程式总结)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和水
1.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____78%,____21%,____ 0.94%,____0.03%,其他杂质0.03%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
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____、____、____)
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2.氧气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见(化学方程式总结)
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3.二氧化碳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
a.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组成的,但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不同,因此它们的
物理性质存在差异;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_不同。

b.固态二氧化碳叫。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i.不能,也不,也不供_____________
ii.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烧都消耗氧气产生,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放出。

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造成,给人类带来危害
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

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能够,火焰呈。

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具有可利用一氧化碳的来炼铁
4.水
纯净物:水、冰、水蒸气、纯净水、蒸馏水
“水”的分类
混合物:矿泉水、海水、净化后的雨水
(1)认识水的组成。

★★
在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正极产生,它们的体积比是,质量比是。

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和组成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的区别。

含较多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的水叫软水
软水和硬水的区分:加并振荡,泡沫少沉淀多的是,泡沫多沉淀小的是___________ (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用、、、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

自制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作用:__________
活性炭作用:___________
通过净水器的水是混合物(不含难溶性杂质,但含可溶性杂质)减少水的硬度的方法:
实验室:蒸馏(净化程度最高的),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生活中:加热煮沸
工业上:(看书上图,自来水厂流程图)
几种净化水的方法及作用:
沉淀:使固体颗粒物沉降
过滤: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
吸附:去除异味、有颜色的
消毒:投药,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4)水的用途:六大营养素之一、常用的溶剂、降温灭火
(5)注意:①净化后的水是混合物
②除加热蒸馏外,其他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③软水也不是纯净物
(6)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二)金属与金属矿物
纯金属
金属材料
合金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

★★
i.金属的物理性质:
a.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ii.金属有很多共同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
ⅲ.金属的化学性质
性质举例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
金属和氧气
铁在氧气点燃现象: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色的固体。

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是。

金属和常见酸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现象:铁和稀硫酸现象:
金属和盐溶液反应铁和硫酸铜溶液现象:
ⅳ.判断金属活动性A金属使用开发的越早,金属活动性越弱
B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C置换反应
D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单质——活动性弱化合态——活动性强
ⅴ.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A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前置后)
B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及反应速率
C判断置换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化
D置换反应产物的判断(滤渣:有前必有后;滤液中:有后必有前)
ⅵ.注意
①流程图:过量的往后移
②将生铁加到硝酸铜和硝酸银溶液中,滤渣中一定有银和炭
③金属操作固体加酸不溶的多为氢后金属和碳
(吸铁石)固体
ⅶ.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或者超乎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生活中最常见的合金是__生铁__和___钢__
注意:氧化铁不是金属材料
(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
a.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_______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

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b.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i.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ii.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iii.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除铁锈将过量的盐酸倒进盛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发生反应:
Fe+ 2HCl =FeCl2+ H2↑、Fe2O3+ 6HCl =FeCl3+ H2O↑溶液中的溶质:FeCl2、FeCl3 HCl 现象:铁锈溶解消失,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_____________
c.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知道生铁和钢是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重要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

(4)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认识一氧化碳可以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
铁的冶炼
ⅰ.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ⅱ.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ⅲ.煤炉中的反应:上层_________________;中层__________________;下层_____________
ⅳ.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ⅴ.顺序: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目的:排尽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后灭灯,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防止金属被氧化,防止石灰水倒吸)
三.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是:、、;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和等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a.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b.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c.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d.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i.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ii.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e.氢气作为一种能源的优点有: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而氢气作为最清洁的能源,没能广泛利用的原因是: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3.认识燃烧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
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发的剧烈的反应
b.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c.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消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d.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e.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i.要有足够多的 ii.燃料与要有足够大的__________
f.爆炸:可燃物在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g.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材的几个图标)
h. 氢气:理想能源(①热值高②无污染)
甲烷:无污染能源
乙醇:可再生能源
比较两种燃料:等质量的燃料产生热量多且放出二氧化碳少
(二)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在人体中含 量超过0.01%的称为 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 元素,
如 、 、 等 。

青少年缺钙会 ;人如果缺铁会 。

如果生长迟
缓、 发育不良则是缺 ;甲状腺肿大是缺少 引起的;易产生龋齿是缺少_________
2.知道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有损人体健康。


(三)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知道典型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1)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 、SO 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 、SO 2、NO 2、O 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 2、CH 4等)
酸雨(NO 2、SO 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2)水的污染:工业上: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中:生
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温室效应: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CO 2、O 3、CH 4、氯代烷(氟利昂)等。

(4)“白色污染”
四.化学基本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基本实验
1.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1)常见的仪器
能识别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集气瓶、漏斗、长颈漏斗、玻璃棒、量筒、水槽、蒸发皿、胶头滴管(滴瓶)、药匙、燃烧匙、试管夹、铁架台(含铁夹、铁圈)和托盘天平等仪器。

★★
(2)基本操作
①会取用药品。

★★★
②会给物质加热。

★★★
③会使用和连接简单仪器。

★★★
④会检查装置气密性。

★★★
⑤会过滤和蒸发。

★★★
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⑥能安全操作,能处理一般意外事故。

★★
2.物质的制备和性质
a.气体的制取 能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 ①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方法的比较(填空)
②初步根据 、 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物 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空气,则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实验药品 高锰酸钾 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 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
适用范围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 固液反应、不加热 收集方法 采用 或 法 采用 法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将 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 ,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通入澄清的 ,出现 ,则是二氧化碳。

b.答题注意
(1)仪器名称、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试管、量筒、酒精灯、集气瓶
(2)基本操作:取药品、加药品、酒精灯使用等(图示)
(3)气体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①制二氧化碳的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没指定化学式不要写化学式
②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时,先注意此装置是否正确
以下均为错的:
③收集较纯净的气体——用排水取气法
收集干燥的气体——先除水,再用排气法收集
收集有毒有味的气体——用洗气瓶收集后进行尾气吸收
例如:氨气(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若给洗气瓶,选择洗气瓶收集
④排气法收集:气体常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包括密度大于空气——向上排气法;密度小于空气——向下排气法)
排水取气法:气体不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例如:一氧化氮(NO)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4)玻璃棒的作用
包括:搅拌,加速溶解——溶解
引流——过滤
3.物质性质的实验
①能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现象。

★★
②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原理:消耗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瓶内外存在气压差
(2)装置:气密性好(密闭的)
(3)药品:容易消耗氧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不用镁)
生成物为固体(不用碳和硫,若用碳和硫,则液体用NaOH溶液),足量磷(目的耗尽瓶中氧气)(4)实验现象:①磷燃烧的现象(燃烧、放热、冒白烟)
②气压差带来的现象(大——恢复——小)
③量:过量
(5)实验结论(实验目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剩余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6)误差分析
小于五分之一: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耗尽瓶中的氧气
②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③装置气密性不好,漏气
大于五分之一:①止水夹没有加紧,红磷燃烧时有空气逸出。

②插入红磷时,有空气逸出
(7)装置评价:先密闭后反应
③能测定水的组成。

★★
测定水的组成
(1)现象不能出结论:V负极:V正极=2:1
(2)注意问的是体积比还是质量比(质量比 m负极:m正极=1:8)
(3)结论: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④能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1)装置:密闭、尾气处理
高温
(2)实验原理:3CO + Fe2O3 3CO2 + 2Fe
(3)操作顺序:先通入CO,再加热;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4)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
(1)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
①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燃物含有C、H元素的检验:将可燃物,用的烧杯罩在火焰,烧杯内壁有,说明可燃物含有氢元素;迅速将烧杯倒转,加入少量,若出现,则可燃物含有碳元素
③有关碳酸根的检验: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有________生成,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含有______________
(2)能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
①过滤可以将混合物中态物质与态物质分离_
②蒸馏法: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物质的不同进行分离,如水的蒸馏,石油的加热炼制
③除去杂质还可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物质或将杂质转变成沉淀、气体或水而除去。

注意:a、加入的除杂剂只与反应;b、不引入新的;c、操作简便、方法合理
(3)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和提纯。

★★★
以上内容的简单综合★★★
(二)科学探究
1.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提出问题、调查与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反思与评价等阶段。

★★
2.科学探究
(1)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
(2)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作出论证。

★★★
(3)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

★★★
(4)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
(5)评价化学实验方案。

★★★
(6)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7)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

★★★
(8)准确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