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用药安全手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用药安全手册

日常生活中,偶尔会从电台广播或电视播映中听到或看到寻找拿错药病人的紧急启事,希望看到或听到启事后立即回医院换药,可见拿错药或吃错药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情况可以说多数发生在儿科,谁都知道小儿用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需要十分谨慎,十分认真。小儿用药首先要确保安全。

大千世界药品林林种种多若牛毛,但并非均适合小儿应用,成人能吃的小儿未必能吃,更不用说成人药量不适儿童。选择药物当然要考虑疗效,在儿科却还得考虑能不能用的问题。为了安全起见儿科用药不得不熟悉以下问题。

一、

用药与小儿生理特点小儿不能看成是缩小了的成人,他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是处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与药物代谢戚戚相关的两个器官肝和肾,一司药物代谢,一司药物排出,功能均未成熟,尤其是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更为突出。肝脏微粒酶在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色素

P-450、细胞色素C还原酶,在新生儿、婴幼儿活性很低,药物进入体内后久久不能被分解代谢,如按成人给药方式给药就很容易蓄积中毒。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另一种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也低,也会影响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灭活。新生儿肝酶不成熟引起药物中毒最典型不过的例子即是氯霉素引起的“灰婴综合症”。

氯霉素剂量过大(超过100mg/kg)、血浓度超过50μg/ml,新生婴儿就会出现血液循环虚脱、全身缺氧发钳、肤色苍灰、四肢厥冷和反应低下,重则夭折。另一些药物像地西潘(安定)、鲁米那和木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有蓄积危

险,必须慎用。小儿肾脏功能未成熟影响药物排泄,也是用药安全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刚出生新生儿肾小球滤出率仅为成人的1/4,到一岁也只有3/4,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也不完善,药物排泄能力远不及成人,用药剂量、方式不妥,也比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甚或中毒。

典型例子莫过于氨基糖或类抗生素,像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也有像曾被广泛推荐的小诺霉素等,较成人更易发生耳和肾毒性。可怜的是婴幼儿发生耳聋常不能及时发现,直到长大才发现为时已晚。因此,用此类药必须十分慎重,迫不得已才用之,切莫因贪毋须皮试而随意滥用。

二、

用药与小儿组织通透性小儿用药必须考虑组织的药物通透性,这里暂且不说孕母与胎儿之间胎盘药物转运,母亲乳汁将药物传递给乳儿,婴儿体内存在组织屏障的通透性也是值得重视的。首先要说的是血脑屏障。这种屏障存在于供应脑组织、脑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毛细血管壁,它具有允许某些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通过的功能。对药物也是如此,能选择性地允许或不允许通过。此种屏障功能也是逐渐成熟和逐渐完善的。

在成人不易通过的药物,在小儿却能顺利通过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典型例子是婴儿使用甲氧氯普胺,即注射用的“灭吐灵”和口服的“胃复安”,是止吐药。一般说在成人和年长儿应用是安全的,但若用于婴儿,却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出现双眼上翻、颈项强直、头向后仰,身子直挺挺地反屈,状如反张的角弓,患儿欲哭不能,神情难以名状。另一类止泻药如苯乙哌啶,小儿腹泻若随意乱用,泻虽可止,腹却隆胀,更是因脑神经抑制,神虽安宁却会在静悄

悄中昏迷,随抑制呼吸而死亡。故此类止吐、止泻药是不能随意应用,尤其不宜用于婴幼儿。

苯乙哌啶更不宜用于4岁以下儿童。小儿皮肤柔嫩,粘膜薄弱,血管丰富,皮肤和粘膜用药极易吸收出现不良反应和中毒。长期、大面积使用皮质激素类外用药,久而久之会出现激素不良反应。由于鼻粘膜通透性强,临床上常用安乃近滴鼻达到使婴儿退热效果,避免肌注或口服,使用方便。然使用过度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和中毒。另一事例是上世纪70年代广泛报告的小儿鼻眼净(纳夫唑啉)中毒。此外使用麻黄素滴鼻也不能掉以轻心。

三、

用药与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用药除了要考虑器官功能不成熟外,还须提醒的是小儿处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一些药物不良反应不发生在成人,却意外地发生于小儿身上。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除会发生与成人类似的不良反应外,还会抑制生长,长期使用就会长不高,成为矮个子。同时也会推迟青春期的到来。这类药物不良反应,也值得宣传推销营养补品和随便给孩补肾壮阳者戒。乱用含性激素和补肾壮阳药那孩子非得性早熟不可。

四、

用药与特殊病理状态以上均为正常儿的用药注意点,在一些病理状态下什么药能用,什么药不能用也是儿童用药安全性所必须考虑的。这种病理状态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以下几种只是比较常见或典型的。

(一)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血中胆红素急剧升高,此时若有足够血清白蛋白能与其结合,可阻止胆红素进入脑组织。若使用大量与胆红素竞争与白蛋白结合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水杨酸盐、苯甲酸钠咖啡因、维生素K、安定、消炎痛、西地兰、红霉素、卡那霉素、氯丙嗪和肾上腺素等,会使血清未能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升高,进入脑组织,引起脑病——即核黄疸。

(二)

先天性红细胞b-磷酸脱氢酶缺乏有这种酶缺乏儿用某些药物可引起严重溶血已为大家所熟悉。这类药物包括水杨酸制剂,如常的阿司匹林、维生素K、抗疟药、磺胺药、呋喃药、非那西丁、萘酚(樟脑球)、氯霉素、新生霉素等。

(三)

其它如新生儿、小婴儿由于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活性低下,应用一些药物,如磺胺药、氯丙嗪、非那西丁等可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小儿血脑屏障功能本来就差,在炎症时(如化脓性脑膜炎)更差,若盲目大量用青霉素,就有可能出现青霉素脑毒性,发生抽搐。故切不可以为青霉素除过敏反应外,不良反应轻而随意加大剂量,每次高达数百分,甚至上千万。

老年人用药要注意什么

进入老年,由于机体组织、器官、组织生理的必然日渐减退,其体内药物代谢有着自身的特点,最主要的莫过于肝、肾功能了。肝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老年人由于肝功能的减退,肝对药物的摄取代谢减弱,以致药物血中浓度相对升高。肾是药物最后的主要排泄器官,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的减退,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以致药物经肾排泄的速度减缓和排出量的减少。肝肾功能的减退,最终可使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产生不同程度的延长,如自肾脏排泄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延长至正常的2倍之上。而且由于老年人血浆蛋白的相对减少,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下降,以致药物在血中的游离浓度上升。

这些复合因素最终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药效的增强和维持时间的延长,导致药物反应强烈,最终可产生毒副作用。尤其是那些存在不同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性肾病、营养不良的低蛋白血症等等,此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也就理所当然显得更为严峻,甚至足以致命。有资料表明,70岁以上老年人的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是青年的7倍之多,甚至更为严重,必须引起医患双方的共同关注。

因此,老年人用药,即使在一般情况下,都可能潜在毒副作用的发生,在存在慢性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尤应加倍警惕。

鉴于上述机体功能的下降,老年人用药剂量绝不应套搬一般成人剂量,应当适当减量,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甚至可以半量或更少一些,必要时还应结合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用药次数。尤其是对那些作用强烈、反应大、安全范围小的药物,更应小心谨慎,比如氨茶碱、强心苷类药物等,条件允许时,最好对之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以为药物剂量的调整,提供可靠的直接依据。

此外,老年人用药,应尽量选用肝、肾功能损害少的药物,在应用有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时,比如抗结核治疗药利福平、雷米封、链霉素,以及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必须适当减量,并做到肝、肾功能的动态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