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心理分析完整版

合集下载

易经无妄卦的心理学解读认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易经无妄卦的心理学解读认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易经无妄卦的心理学解读认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仅是一种卜筮的方法,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中的无妄卦,被认为是解读认知人与人之间关系与互动的重要经典。

本文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对易经无妄卦进行解读,以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一、认知与评价的影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对对方产生的认知与评价会对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易经无妄卦告诉我们,对他人的评价与判断应当保持客观和公正,尽量避免过度主观的偏见。

当我们能够看清对方本质,而非片面的因素,我们才能建立起真实、持久的关系。

二、相互理解与倾听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相互的理解和倾听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易经无妄卦提醒我们,要真正理解他人的需求,就需要懂得倾听。

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言语,更是听到对方内心的声音,了解其真实意图。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与倾听,我们才能构建亲密、信任的关系。

三、互为伴侣的平等交流易经无妄卦中提到“无妄之德,相互为伴。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认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

在人际交往中,互为伴侣的平等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建立起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无论地位、能力和经验如何,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并从中学习与成长。

四、修复与调整关系的智慧易经无妄卦中的“无妄之德,修复有功。

”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修复与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在长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但是通过恰当的修复与调整,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提高相互之间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加深关系的质量。

只有借鉴易经无妄卦的智慧,我们才能在关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五、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易经无妄卦强调“修其身,安其家,正其国,治天下。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易经无妄卦倡导的是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应当注重自身修养,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易经国学中的心理学与人性洞察

易经国学中的心理学与人性洞察

易经国学中的心理学与人性洞察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理论和人性洞察。

本文将以易经国学为基础,探讨其对心理学和人性的独特贡献。

一、易经与心理学1. 宇宙观与人类心理:易经中蕴含着一种与宇宙和人类心理的紧密联系。

易经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心理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共鸣。

通过揭示宇宙与人类心理的奥秘,易经为心理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2. 卦象解析与人类行为:易经通过卦象解析人类行为与心理模式之间的关系。

六十四卦象代表了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通过对卦象的研究,可以深入剖析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动机。

3. 变化观与人类心理变化:易经中的变化观与心理学的变化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易经认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人类的心理状态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通过理解易经中的变化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和变化。

二、易经与人性洞察1. 阴阳观与人性的平衡:易经中的阴阳观提供了对人性的独特洞察。

阴阳平衡是一种相辅相成、动态变化的关系。

易经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性格也包含了阴阳之间的平衡。

通过阴阳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衡人性的复杂性。

2. 五行学说与人性特质:易经中的五行学说通过对五行的研究,揭示了不同人性特质之间的联系。

五行学说认为,人类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与五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五行学说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性的多样性。

3. 八卦与人际关系:易经中的八卦可以用来解读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每个八卦代表了不同的人际相处模式和人际关系。

通过对八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应用与启示1. 心理辅导与易经:易经对心理辅导有着重要的启示。

通过运用易经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易经的智慧可以在心理辅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2. 领导力与易经:易经对领导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易经中的卦象和变化观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并找到有效的领导方法。

损卦的心理学解读易经中损卦对人类心理的启示

损卦的心理学解读易经中损卦对人类心理的启示

损卦的心理学解读易经中损卦对人类心理的启示易经被誉为中国古代的智慧之书,其卦辞和爻辞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指导原则。

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损卦作为其中一种卦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心理启示。

本文将对损卦进行心理学的解读,探讨其对人类心理的启示。

损卦的基本形象是火在山下,为离宫的下卦与艮宫的上卦组合形成的。

根据易经的解读,火象征着热情、活力和能量,而山象征着稳定、沉稳和固守。

损卦的象征意义在于,火与山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代表了人类心理中矛盾和挫折的存在。

首先,损卦对人类心理的启示在于,矛盾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

比如,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困难,产生消极情绪和动力下降的问题。

损卦提醒我们要勇于面对内心的矛盾冲突,通过平衡和调适来寻找解决的办法。

其次,损卦还启示了人类心理的成长和变化过程。

火势在山下可以理解为挫折与困境。

然而,山是不会消失的,而火却会逐渐熄灭。

这个过程暗示了人类在逆境中的成长和变化。

损卦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整自身的心态和行为来实现自我成长。

此外,损卦还提示了人类心理中的自律和节制的重要性。

损卦中的火象征着热情和欲望,而山象征着稳定和沉着。

当热情和欲望失去节制时,就可能引发冲突和矛盾。

损卦通过表象告诫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衡和稳定,以避免心理冲突的产生。

此外,损卦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化解心理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在易经中,火可以向上攀升,从而形成夬卦。

夬卦象征着改变和突破,暗示了摆脱困境和解决冲突的方向。

损卦的启示在于,当我们面临心理冲突和矛盾时,应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本质,从更高的层面来解决问题,追求更高的智慧和境界。

综上所述,损卦作为易经中的一种卦象,对人类心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提醒我们矛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要勇于面对和解决内心的冲突。

同时,损卦还暗示了人类在逆境中的成长和变化,以及自律和节制的重要性。

易经中的心理学和情绪管理

易经中的心理学和情绪管理

易经中的心理学和情绪管理一、引言易经作为中国古代传世经典之一,不仅具有卜筮的作用,也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和情绪管理的理念。

本文将从易经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心理学观点以及如何通过易经的原理来进行情绪管理。

二、易经的心理学观点1. 人生观:易经中关于人生的观点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及宇宙间的关系密切。

易经认为,人应与自然保持和谐,并通过修炼自身来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2. 心理结构:易经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先天(天赋的特质和能力)、中天(修养与积累的结果)和后天(通过后天的修炼和经验积累的心理状态)。

易经通过这一划分,强调人的内在潜能和后天的努力对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3. 情绪与心态:易经认为人的情绪和心态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

正面的情绪和心态将有助于积极面对挑战并追求成功,而消极的情绪和心态则可能导致人陷入困境。

因此,易经强调调整情绪和心态的重要性。

三、易经在情绪管理中的应用1. 易经的思维方式:易经主张人们应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不过度附着于事物的表面,而要关注本质和内在的价值。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平衡情绪,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2. 易经的修炼方法:易经提倡通过修炼来培养心性,使内心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通过修炼自身,人们可以提高情绪的抗压能力,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

3. 易经的卜筮功能:易经中的卜筮,作为一种预测和指导行为的工具,也有助于情绪管理。

通过卜筮,人们可以获取对未来的一些线索,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并在决策时更加理性和冷静。

四、易经与现代心理学的结合1. 心理调适与自我意识:易经与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调适和自我意识理论有许多共通之处。

易经中提到的通过改变心态和情绪来调整心理状态的观点,与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相似,都注重个体自我调适和觉察。

2. 平衡感与正向心理学:易经中强调内心的平衡和和谐,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正向心理学相契合。

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

坤卦的心理学智慧易经中的心理健康之道

坤卦的心理学智慧易经中的心理健康之道

坤卦的心理学智慧易经中的心理健康之道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万物之始”,其中的坤卦是其中之一。

坤卦象征着地、母亲、柔顺和信任,是一种动态和平衡的力量。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坤卦如何提供智慧和方法来促进心理健康。

一、信任自己坤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信任自己。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焦虑。

但是,通过坤卦的指导,我们被鼓励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和智慧。

坤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潜力,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并充分发挥潜力,就能够应对困难,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坤卦还强调了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孤独和与他人的隔阂。

通过学习坤卦的智慧,我们可以了解到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坤卦教导我们要珍惜他人,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减少焦虑和孤独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平衡生活与工作在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中,很多人忽视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给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坤卦的智慧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

坤卦象征着地母的慈悲和包容力量,告诉我们要像地球一样,滋养自己和他人,给自己时间休息和恢复。

通过平衡生活与工作,我们可以减少压力,增加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

四、适应改变和灵活性坤卦的智慧还教会我们适应改变和保持灵活性。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变化和挑战。

坤卦的力量告诉我们,要像大地一样,面对变化和困难时保持坚韧和弹性。

不固执于旧有的想法和做法,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通过适应改变和保持灵活性,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五、培养内心平静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忙碌于外在的物质追求,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力量。

坤卦的智慧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价值。

易经解析如何运用易经指导个人发展

易经解析如何运用易经指导个人发展

易经解析如何运用易经指导个人发展导言: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本”。

易经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解析卦象和卦辞,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易经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实践指南。

本文将探讨易经如何运用于个人发展,并指导个人在职业、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一部分:易经与职业发展1. 易经的职业分析方法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可以解析个人的性格特点、潜在能力和适合的职业方向。

例如,乾卦代表刚健、领导力和决策能力,适合从事管理岗位;坤卦代表稳重、耐心和协调能力,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

通过运用易经的职业分析方法,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2. 易经的职业发展指导易经强调“顺势而为”,即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在职业发展中,个人可以通过运用易经的思维方式,把握机遇,化解困境。

例如,遇到挑战时,可以借鉴易经中的“变卦”思想,灵活应对变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同时,易经也提倡“守正出奇”,即在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突破,实现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部分:易经与人际关系1. 易经的人际关系分析方法易经通过解析卦象和卦辞,可以揭示人际关系中的互动规律和潜在问题。

例如,离卦代表热情、外向和领导能力,但过于强势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兑卦代表温和、善解人意和合作能力,但过于妥协可能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通过运用易经的人际关系分析方法,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易经的人际关系指导易经强调“和为贵”,即在人际关系中注重和谐、平衡和合作。

个人可以通过运用易经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遇到与他人意见不合时,可以借鉴易经中的“和卦”思想,寻找共同点,化解分歧,达到双赢的结果。

同时,易经也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影响和改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易经中的心理学思维卦象与人格分析

易经中的心理学思维卦象与人格分析

易经中的心理学思维卦象与人格分析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广泛认为是一部探讨人生哲理和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在易经中,卦象被用来表示人们内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

通过分析易经卦象,我们可以揭示人们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倾向。

本文将通过探讨易经中的心理学思维卦象与人格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一、乾卦——坚毅自信乾卦是易经中的第一卦,象征着天、天空和阳刚之气。

乾卦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坚毅、自信、积极向上等方面。

他们具有非常强大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往往能够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乾卦的人喜欢追求成功和卓越,他们有着坚定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是具有领导才能和企业家精神的人。

二、坤卦——谦和包容坤卦是易经中的第二卦,象征着地、大地和阴柔之气。

坤卦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谦和、包容、内敛等方面。

坤卦的人非常善于倾听和体谅他人,他们注重个人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

他们一般都是很好的朋友和家庭成员,可以给予人温暖和安慰。

坤卦的人追求稳定和平和的生活,讲究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三、离卦——热情活力离卦是易经中的第三卦,象征着火、火焰和热情之气。

离卦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热情、活力、外向等方面。

离卦的人具有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他们喜欢社交和交际活动,擅长与人相处。

离卦的人通常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他们勇于追求激情和成功,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震卦——创新勇气震卦是易经中的第四卦,象征着雷、雷电和动力之气。

震卦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创新、勇气、积极进取等方面。

震卦的人具有很强的决策和预见能力,以及很好的执行力。

他们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能够以机智和勇气解决问题。

震卦的人通常充满活力和动力,喜欢开拓和创新,在事业上有着很高的成就欲望。

五、巽卦——灵活变通巽卦是易经中的第五卦,象征着风、风动和灵活之气。

巽卦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灵活、变通、深思熟虑等方面。

巽卦的人具有很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擅长察言观色和把握机会。

他们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变通地解决。

易经无妄卦的心理学解读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易经无妄卦的心理学解读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易经无妄卦的心理学解读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不仅仅具有占卜的功能,更包含了深奥的哲学智慧。

其中,无妄卦作为易经中的一个重要卦象,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解读意义。

本文将以易经无妄卦为基础,探讨如何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并分析其心理学上的作用与影响。

一、认识自我无妄卦中的“无妄”意味着无欺骗、无伪装,这种无邪即无妄的品质对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认识自我是人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以及潜在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态度,进而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其次,无妄卦还寓意着平和与淡定。

在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和压力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非常重要。

只有冷静对待内心的伤痛与痛苦,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二、认识他人在理解他人方面,无妄卦更多地强调了以真诚和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无妄卦中的“无”意味着无私无欲,意味着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摒弃私利和利己主义心态,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

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不仅仅是仅仅听到对方的声音,更要听懂对方的内心。

合理运用无妄卦的“无”和“妄”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对他人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不要随意下结论,避免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只有真正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情感状态,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

三、心理学上的作用与影响无妄卦的心理学解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倡导真实与平等的态度:无妄卦要求人们在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过程中,保持真实和平等的态度。

这种态度能够促使个体摆脱心理上的偏见和成见,更好地接纳自我和他人。

2. 提醒人们释放内心的妄念:无妄卦在心理上有助于人们释放内心的妄念。

妄念是指我们在看待自己和他人时产生的主观臆断和片面观念。

通过无妄卦的应用,我们能够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理期待,减少心理上的疑虑和焦虑。

3. 培养平和与真诚的沟通技巧:无妄卦认为平和与真诚的沟通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与心理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重访爱诺思——《易经》与“心理分析”这是许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浏览网页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转贴过来这里。

在这文章写后的10年中,也常去爱诺思访问。

2006年的第三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时,我也专门为纪念瑞策玛先生,在大会的报告讲述了与他的交往与其中的动人故事。

有一种安详能超越所有的理解;存留于永恒者的心中。

有一种力量能使万物更新;促发知心为一者的生动……重获此文,放在这洗心岛和山木的博客,也是对瑞策玛先生的追思。

再过一周,将与易学家刘大钧先生和张文智先生等一起,访问瑞士荣格学院,并做有关“易经与心理分析”的报告。

届时,也将重访“爱诺思”。

《易经》与“心理分析”——重访爱诺思在瑞士南部与意大利接壤的阿斯科纳,有一闻名遐迩的学术中心,爱诺思基金会。

该基金会的前任主席瑞策玛(R u d o l f R i t s e m a)博士,化其40余年的心血,完成了爱诺思的《易经》版本①。

该版本正式出版后,随即便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并且即将被翻译为俄文、法文和日文等,在国际上引起了热烈的凡响。

“爱诺思”(E r a n o s)这个名字在西方具有东方的象征意义。

因为从其孕育和产生之日起,她便与中国文化,尤其是《易经》,结下了不解的渊缘。

爱诺思的创始人奥尔加·弗罗贝-卡普泰因夫人(O l g a F r o e b e-K a p t e y n),最初正是由于对易经的兴趣,邀请一些着名的汉学家或易经学者聚会,如理查德·维尔海姆(R i c h a r d W i l h e l m)、鲁道夫·奥图(R u d o l f O t t o)和卡尔·荣格(C a r l G u s t a v J u n g)等,为爱诺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30年代开始至今,爱诺思已经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促进东西方学者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引人瞩目的贡献。

每年都要举行的“爱诺思圆桌会议”,是国际上研讨东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每年都出版的《爱诺思年鉴》,是西方人研究东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

卡普泰因夫人的继承者,担任爱诺思基金会主席近40年的瑞策玛(R.R i t s e m a)博士,同时化了40余年的心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易经,完成了影响深远的《周易》——“爱诺思易经版本”,一种独特的易经心理分析。

瑞策玛博士认为,《易经》充满灵性,充满了深刻的心理学意义,包含着目前西方深度潜意识心理学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深刻道理。

他说,“易经中包含着荣格所描述的原型力量。

这种力量代表了生命的变化以及其意义的体验,其规律或道。

”①瑞策玛曾经这样来介绍他们所翻译和注解的易经:“我们这部书是把富有灵性的易经,作为一种心理学的工具。

”利策玛认为,“易经填补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缺口”。

②他们的翻译与工作,是要把易经中的心理学根源,复兴为一种活生生的实践;表现与发挥易经中的心理学意义,也正是爱诺思易经版本的最大特色。

爱诺思与易经,以及在爱诺思版本的易经中,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奥尔加·弗罗贝·卡普泰因最初是通过理查·维尔海姆接触易经的。

那是1923年,在德国的达姆施塔特(D a r m s t a d t),赫曼·科舍灵(H e r m a n n K e y s e r l i n g)所创立的“智慧学校”所在地;《易经》也一直是科舍灵“智慧学校”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思想基础。

当时维尔海姆已经完成了他的易经研究和翻译,正在准备出版他的《易经》德译本。

卡普泰因夫人自己曾经这样来描述她当时的感受和体验:“最初接触《易经》的刹那间,我便意识到在这中国的古书中,包含着一种联系人们日常生活与超越性原型世界的方式与途径。

”③也是在达姆施塔特,卡普泰因还结识了荣格和奥图。

荣格和奥图对于东方文化和东方的神秘主义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也都对卡普泰因,以及后来的爱诺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式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开始于1933年,荣格曾经一度成为该系列圆桌研讨会的核心人物;卡普泰因曾邀请荣格在1934年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上,专门介绍易经的心理学意义。

尽管当时荣格是以其对“原型”的研究和思考,来代替了对易经的具体的心理学分析(荣格对于《易经》的认识和体验,后来集中发表在他为维尔海姆《易经》英译本的前言中),但是易经的心理学意义,以及其深远的文化意义,一直是爱诺思东西方文化圆桌研讨会的主旋律。

瑞策玛在1944年的时候开始接触易经,是通过他自己的心理分析家冯·凯勒(A l w i n a v o n K e l l e r)博士。

其最初的印象与卡普泰因接触《易经》时的感受完全相似,那便是即刻意识到了《易经》对他的生活所将具有的深远意义,意识到了《易经》能够帮助他更为深入地体验其深层的自我。

他从冯·凯勒博士那里借来了一本维尔海姆翻译的《易经》(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瑞士并不容易买到有关《易经》的书),化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利策玛自己把书全部抄了一遍。

而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便全身心地投入于对易经的研究。

由于并不十分满足于维尔海姆的译本,利策玛开始学习汉语,希望能够对易经的中文原意进行更为深入地理解。

瑞策玛在1948年结识卡普泰因夫人,正是由于双方对于易经与中国文化的共同兴趣与志向,建立与发展了深厚的友谊。

1961前后,当卡普泰因邀请利策玛作为她的继承人,接管爱诺思基金会的工作时,利策玛曾一度面临难以取舍的境地。

因为那时他在荷兰的一家以出版东方文化着作而闻名的出版公司工作,事业发展顺利;太太凯瑟琳是当地颇有影响的钢琴教师,有自己的许多学生,并且经常举办音乐会。

按照利策玛的理解,当我们面临重大的决策,意识与理智难以决断的时候,则往往可以借助于无意识的力量,或者象荣格所描述的——集体无意识的力量。

利策玛以他所面临的情境起了一卦,得到了“随”,其中第四爻变。

随卦有“元亨利贞无咎”之象征,其第四爻的爻辞为:“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随”所包含的意向与启迪,使得利策玛夫妇即刻作出了决择:辞去在荷兰的工作,举家前往瑞士阿斯科纳的爱诺思。

而接下来十余年的发展,正展现了“随”之第四爻的寓意。

其中虽有收获,但也多有困难,多有曲折;但是“有孚在道,以明”,终归有今日爱诺思的成就与发展。

瑞策玛也是把《易经》作为君子之道:即使有凶险,是为君子警戒;诚信利贞而无咎。

瑞策玛与斯提芬·卡赫(S t e p h e n K a r c h e r)合作,1989年以《爱诺思年鉴》的形式,发表了爱诺思易经版本的最初形式,并且为其取名为:《周易:包罗万象的启迪》。

接下来几年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基本上都是集中于对该易经版本的研讨,国际间着名的易经学者,频频聚会于阿斯科纳,共同研究爱诺思的《易经》版本,共同探讨《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

通过这些研讨,通过一种集体性的工作,也大大地改进与完善了爱诺思《易经》版本的内容与形式。

1994年,英国基础出版公司正式出版了爱诺思的易经:将其定名为:《周易:中国的经典,变化的启示》。

注重对卦名,以及卦爻辞中的所有汉字的理解与分析,包括对其象形与象征中的心理学意义的理解与分析,是爱诺思《易经》版本的另一个特点,也是其不同于其它西文译本的显着特点。

从汉字的象形与象征中,探寻《易经》中所包含的原型意义,无疑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

本文的作者之一,受爱诺思《易经》版本的启发,以《汉字原型效应研究》为主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受邀请要在下一届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上,做与其博士论文研究有关的报告。

我们与瑞策玛和爱诺思的交往也有着一段故事。

1993年,我们在美国进行访问研究的时候,通过美籍华人学者刘耀中(E d w a r d L o w)先生的介绍,结识了当时作为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的托马斯·科茨(T h o m a sK i r s c h),和其名誉秘书长莫瑞·斯坦(M u r r a y S t e i n)。

1994年8月,由华南师范大学校长颜泽贤教授邀请,科茨与斯坦等一行5人,代表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来对中国进行正式的学术访问与交流。

我们在华南师范大学组织了“荣格与中国文化”的研讨会,科茨做了“荣格与道”的报告,斯坦则对分析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总结性的介绍。

当时讨论的一个热点,集中到如何对荣格所使用的“S e l f”一词进行理解与翻译。

他们回去后,斯坦在《国际分析心理学通讯》(1995年第11期)上撰文总结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访问,其中引用了我们写给他的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解释我们把荣格的“S e l f”理解与翻译为“自性”的考虑。

利策玛看到斯坦写的这篇文章后,即写信给我们,以进一步探讨有关“自性”的内涵;随着来往书信的交谈与交流,利策玛向我们发出了访问爱诺思的邀请。

他建议让我们在爱诺思的圆桌研讨会上,专门来探讨荣格分析心理学术语的中文翻译问题。

我们第一次访问爱诺思,是在1995年的夏天。

当时我们已经在瑞士的苏黎士,受托马斯·科茨的邀请参加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从苏黎士乘火车赶往阿斯科纳需要3个小时左右,一路上风景如画,有如乘车欣赏一个大公园。

我们对于爱诺思的最初印象,也是其魅力无穷的自然景色。

十余栋木结构的古朴建筑坐落在山间,所面对的是连接瑞士和意大利的马乔列湖。

湖光山色,优美幽静,简直是一处世外桃源。

但是真正吸引我们的,是爱诺思基金会的中文图书室。

在国外看到与自己国家和文化有关的东西,总是使人格外钟情。

1997年6月,我们作为主讲人再次参加爱诺思的圆桌会议,会议的主题仍然是关于易经和中国文化。

我们所发言的题目是“P s y c h o l o g y o fH e a r t”——“中国文化中的心理学”(已作为《爱诺思年鉴—1998》的内容,由美国S p r i n g P u l i c a t i o n出版);用这样一个题目,我们所强调的是我们汉语“心理学”中所包含的“心”的意义,以及《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

我们曾经在“心与心理学”(《社会科学动态》1991,10)、“汉字中的心理学”(《心理科学》1993,6)、“沟通心理学的桥梁”(《读书》1996,6)、“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光明日报》1997,3,1)和“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心理学报》1998,2)等文稿中,探讨了中国文化中的心理学意义,以及我们汉字“心”的心理学内涵。

它可以在生理、心理和灵性三种不同的层次上,表述不同的心理学的意义;但以心为整体,却又包容着一种完整的或整体性的心理学思想体系,正如一个“思”字,使心与脑浑然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