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 调查目的:本次社会实践旨在了解当前城市公共交通中让座行为情况,探索如何促进文明乘车意识。
2. 调查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共交通承载量不断提高。
然而,在拥挤的地铁、巴士等交通工具上,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应有的舒适体验。
二:调研方法与范围1. 方法选择:a)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并发放问卷来收集大众对于让座行为及其态度观点;b) 实地观察记录法:派出小组成员前往各个重要站点进行现场观察,并做详细记录;c) 访谈法: 面对面采访乘客以获取他们关于让座问题认知水平及看法。
2. 范围确定:根据时间限制和资源条件,我们将主要针对A市内部分重要线路展开此项社会实践活动。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I.问卷调查结果总结:根据回收到的500份有效问卷数据统计显示,- 对是否愿意给有需要的人让座,6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 对于不给他人让座原因分析:35%认为自己也很疲劳;25%担心被误解或引起争端;20%没有注意到周围情况。
II.实地观察记录结果:1. 线路A站点:- 早高峰时段(7:30-8:00)共计进出乘客5000余人次,其中只有15位主动选择了空闲位置并等待其他乘客上车。
- 晚高峰时段(17:30-18:00),同样仅有10位主动示好行为。
2. 线路B站点:...III.面对面采访结果总结:通过与100名随机选取的市民进行深入交流和问答环节后得知,大部分市民都支持文明礼貌、关爱弱势群体,并且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公众教育宣传活动来提升整个社会素质。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他们是否真正需要帮助以及怕惹麻烦而不敢开口请求等现象。
四:调查报告建议基于以上数据统计和综合性考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公众教育宣传:通过媒体、广告牌等渠道,加大对让座行为的普及和引导力度。
2. 定期开展文明乘车主题活动:组织一系列以“关爱他人”、“礼让有序”为核心内容的社区互动或线下活动,增进市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正文:一、研究背景座位让与不让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旨在关注社会公平和互助精神的体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让座的现象的存在。
为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和原因,以及探讨如何创建一个让座社会,我们进行了座位让与不让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二、调查目的⒈了解座位让与不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⒉探讨座位让与不让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座位让与不让的习惯养成。
三、调查方法⒈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被调查者对座位让与不让的态度、行为和原因的信息。
⒉观察调查:通过对公共场所进行观察,记录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和情况。
⒊深度访谈:选择一部分被调查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座位让与不让的认知和态度。
四、调查结果⒈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根据观察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只有%的人会让座。
⒉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分析:通过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不了解让座的重要性、个人利益和权益优先、文化差异和态度等因素。
⒊座位让与不让的影响:座位让与不让的频率较低,导致了公共场所的座位紧张、社会公德水平下降、诚信观念受损等问题。
五、解决方案⒈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座位让与不让的重要性的认知。
⒉法律规范引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座位让与不让的义务和权益。
⒊培养社会习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座位让与不让意识,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⒋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对座位让与不让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附件:⒈调查问卷样本⒉观察记录表格⒊深度访谈提纲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公共场所:指供公众活动使用的场所,如车站、机场、公园等。
⒉社会公德:指社会成员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⒊诚信观念:指对他人和社会保持真实、守信用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让座调查报告范文(一)
大学生让座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报告:大学生让座现状调查分析1. 调查背景近年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增强,让座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但是,大学生让座是否是普遍现象,如何现实情况如何,有必要进行一次调查。
2. 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校内广泛宣传之后,共有400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级、是否让座、让座原因、让座情况等问题。
3. 调查结果3.1 性别和年级分布情况在400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1:1.1,相对均衡;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学生占21.5%、大二学生占25.25%、大三学生占28.5%、大四学生占24.75%。
可以看出,本次调查覆盖了大部分年级的学生,样本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3.2 是否让座在本次调查中,有64.5%的大学生表示曾经让过座位,而35.5%表示从未让座。
其中,女生让座比例略高于男生。
3.3 让座原因在让座的大学生中,69.5%的人表示让座主要是因为社会责任感,62.5%则表示是考虑到行动不便的人,还有22.5%表示是因为举手之劳,没有什么困难。
另外,还有5.5%的学生表示只是因为要换个位子坐下才让座。
而从未让座的学生中,34.5%表示不想被认为是全职让座达人,34%则表示觉得即使不让座别人也能让,还有31.5%表示是因为不知道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或者是由于过于疲惫而没有让座。
3.4 让座情况在让座的大学生中,有61.5%的人表示对方主动表示感谢,只有1%的人反应不好;另外,有7.5%的人表示曾经遇到过座位紧缺时仍然让座,而这种情况在没有让座的学生中则更加常见。
4. 分析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让座行为已经逐渐成为社会责任的表现。
不过,还有35.5%的学生从未让座,原因各不相同。
为了提倡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让座行为中来,我们需要倡导一个让座文化,让大学生了解到让座是一种快乐和责任。
同时,需要更多的宣传让座细节和方式,以确保让座行为更加方便和得当。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城市A的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时是否能够得到座位的调查,旨在了解公交车上的乘客对小学生让座的态度和行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乘客对小学生让座持支持态度,但实际行动却存在差异。
为了推进公共交通文明礼仪,需要继续宣传教育和加强管理,以促进社会公众更加关注和尊重小学生的乘坐需求。
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学生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面临日益增多的出行需求。
然而,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时是否能够得到座位备受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城市A的小学生公交让座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1. 样本选择:随机选择了城市A的10条常见公交线路,具体调查了100名小学生的乘车情况。
2. 调查问卷: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了数据收集。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并进行了适当的图表展示。
结果:1. 调查结果显示,79%的受访小学生在乘坐公交车时经常无法得到座位。
2. 74%的受访小学生认为应该为小学生设置专门的座位。
3. 对于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时无法得到座位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52%的乘客认为是因为车厢座位有限,37%的乘客表示不愿意主动让座。
4. 尽管大部分受访乘客表示支持小学生让座,但实际行动中,只有34%的受访乘客会主动让座给小学生。
讨论:1. 尽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乘客支持小学生让座,但实际行动中存在较大差距。
这可能与公众对小学生座位需求的不敏感、缺乏相关礼仪意识等因素有关。
2. 调查结果还显示,乘客认为车厢座位有限是导致小学生无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大公交车座位的配置,在设计时考虑到小学生乘坐需求,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3. 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小学生座位需求的认知度和尊重度。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途径,增强社会对小学生公交让座行为的重视。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
公交车让座情况调查报告总结一、引言公交车让座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增加,公交车座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然而,一些特定群体,如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需求群体,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因此,本报告通过对公交车让座情况的调查,总结相关数据,以期推动公交车让座问题的改善。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多个渠道广泛发放问卷,包括在公交车上、公共场所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群体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85份。
三、调查结果1.座位占用者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占据座位的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占比达到70%以上。
其中,男性占比60%,女性占比40%。
该结论可能与城市中劳动群体的庞大有关。
2.公交车上的让座情况(1)老年人: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只有3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让座给老年人。
其他被调查者多数在老人需要座位时,选择装作没有看见或不愿意让座。
(2)孕妇:70%的受访者表示在遇到孕妇需要座位时,会主动让座。
这个数据较为积极,可能与广告、媒体以及社会对孕妇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
(3)残疾人:45%的受访者表示会给予残疾人让座。
相比于老人和孕妇,让座给残疾人的意愿稍低。
其中,职业学生群体的让座意愿最低,仅为30%左右。
3.不让座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让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年轻人较为疲劳,需要休息;(2)座位不够,没位置让;(3)觉得自己也很累,没有义务让座;(4)对于被让座的人群不关注,缺乏对他们的尊重。
四、问题分析1.人们让座意愿不高在调查中,大多数人表示自愿让座的情况并不多见,说明社会对公交车让座问题的认识还需加强。
相比较而言,对于孕妇的让座意愿相对较高,说明社会已对一部分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2.座位不足导致让座问题座位不足无疑是一大原因,衍生出了强烈的座位争夺现象,使得让座成为困难。
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布局,增加座位数量。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引言座位让与不让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德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交通工具上,让座行为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可以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目睹让座行为的缺失。
为了了解当前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本报告团队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根源和提出改进策略。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被调查者。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被调查者是否曾经遭遇座位让与不让的情况;2. 被调查者是否愿意让座以及让座的原因和情况;3. 被调查者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3. 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整体来看,让座社会实践存在一些问题:1. 仅有3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遭遇到有人让座的情况;2. 在这30%的情况中,大部分是因为有身体不适或者年龄较大的人得到了让座的帮助;3. 在不让座的情况下,被调查者表示主要是因为自身疲倦或者认为其他人也应该让座;4. 对于让座的看法,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让座是应该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让座应该有条件或者是看情况而定。
4. 讨论与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社会公德意识的不足是让座社会实践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在不让座的情况下,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和考虑其他人也应该让座的心态,而忽略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尊重和关注;2. 缺乏法规的规范也是让座社会实践不完善的原因之一。
让座行为如果能够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要求,将更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让座意识和行为;3. 让座行为的普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教育培养个体的公德意识,也需要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活动等方式,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让座行动中。
5. 结论与建议针对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公德意识;2. 完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让座行为的要求和义务;3. 加强媒体宣传,倡导让座文化,引导全社会关注让座行为;4. 组织和开展各类让座活动,提升让座行为的普及和影响力。
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际活动是大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途径。
离开社会实践大学生的成长便失去了源泉、阳光和土壤。
如果我们将课外实践活动局限在校内和书本的狭隘畴必然会因为忽视操作性训练、忽视应用理论于实践而大大局限学生的发展而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的却是海阔天空的锻炼舞台是探索真理的发展的源泉能全方位促进其成长成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形式已成为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基层和群众的重要渠道在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锻炼才干、促进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了为期5天的调查活动我们小组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的社会实践任务。
针对论让座的得与失的调查我们小组旨在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情况与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通过调查显示:1、公民社会公德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不太乐观。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
先不论经济和军事实力怎么样就全民素质而言我们国家的公民道德素质正在不断地上升着。
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
但是现在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少数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在这些人不但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也给我们国人的脸上贴了黑。
还记得几十年前中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是油尖嘴滑的形象。
那时的一些留学生为了占小便宜甚至在公用电话投掷的硬币上拴上了线投进去又能拽出来而后来的防盗公用电话就是专门因为这些留学生应运而生的发明。
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时的有些人做的事情是令人发指的。
而在如今国民素质逐渐攀升的现在有些现象的发生还是会令我们心寒。
在我们对公交车的让座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今让座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很多人能够主动自觉地为他人让座并且公交车上的不明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得出这个结论是利用几年前的数据与我们的数据以及我们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比所得出的。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社会中让座行为的现状和问题,探索让座行为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1.2 调查背景近年来,让座问题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备受关注。
虽然有许多人乐于主动让座,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行为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让座现象减少的趋势。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让座社会实践的现状,为解决让座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2.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交通工具上的乘客。
2.2 调查内容2.2.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2.2.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2.2.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2.2.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三、调查结果分析3.1 让座行为的频率和方式通过对乘客让座行为的观察和问卷调查,得出让座行为在不同交通工具上的频率以及不同的让座方式。
结果显示,在地铁中,站起让座的形式较多,而在公交车上,常见的是移动身体让座的方式。
3.2 让座行为受到的反馈和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行为。
然而,也有部分乘客对让座行为持消极态度,认为让座是个人权利,不应被强制。
3.3 让座行为的动机和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让座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道德责任感、同情心和习俗传统等。
然而,也有一些乘客不愿意让座的原因,例如身体不适、不了解让座的规则等。
3.4 让座行为的地域差异通过对不同城市的让座行为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一些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让座行为较为普遍,而在一些二线城市,让座行为相对较少。
四、对策建议4.1 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道德责任感,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推广等方式,加强对让座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4.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让座的义务和权利,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对乘客的让座行为予以保护和奖励。
4.3 加强对乘客让座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举报渠道,对恶意占座等现象进行查处和处理。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经过了为期5天的调查活动,我们小组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的社会实践任务。
针对论让座的得与失的调查,我们小组旨在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情况与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通过调查显示:1、公民社会公德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不太乐观。
众所周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
先不论经济和军事实力怎么样,就全民素质而言,我们国家的公民道德素质正在不断地上升着。
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
但是,现在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少数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在,这些人不但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甚至也给我们国人的脸上贴了黑。
还记得几十年前,中国人在外国人的眼中是油尖嘴滑的形象。
那时的一些留学生为了占小便宜,甚至在公用电话投掷的硬币上拴上了线,投进去又能拽出来,而后来的防盗公用电话就是专门因为这些留学生应运而生的发明。
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时的有些人做的事情是令人发指的。
而在如今国民素质逐渐攀升的现在,有些现象的发生还是会令我们心寒。
在我们对公交车的让座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现今让座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很多人能够主动自觉地为他人让座,并且公交车上的不文明现象也减少了许多。
得出这个结论是利用几年前的数据与我们的数据以及我们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比所得出的。
但情况只是有所好转,不让座、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这让我们体会到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2、让座成了年轻人的一种主流。
通过我们调查可以看到,现今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中有90%以上都是年轻人。
由此可见,让座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表现的一种主流趋势。
这是大家很乐于看到的,我们通过这次实践调查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善良与蓬勃的朝气。
我们同时也相信,这种主流一定引导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重视年轻一代,同时年轻人也有着回报社会的强烈信念。
一个人道德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一小步,而整个民族的道德提升则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让座
一、前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在日常生活中,让座作为一种体现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重要行为。
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开展了一次以“让座”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道德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日益繁忙。
在公交车上,让座现象逐渐成为一种文明现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乘客对让座存在误解,认为让座是应该的,而让座者却感到尴尬。
为了消除这种尴尬,我们决定开展这次让座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让座的重要性,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公共交通环境。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同学们的道德素养,培养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2.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3. 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文明程度,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4. 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四、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准备(1)宣传发动:通过班级微信群、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同学们宣传让座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2)分组: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在指定时间段内乘坐公交车上进行让座活动;(3)培训:对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让座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2. 活动实施(1)乘坐公交车:同学们按照分组情况,在指定时间段内乘坐公交车;(2)让座:在公交车上,主动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并礼貌地提醒他们坐下;(3)观察记录:记录让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为活动总结提供依据。
3. 活动总结(1)召开座谈会:邀请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分享心得体会,总结活动成果;(2)撰写活动报告: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3)宣传推广:将活动成果在校园内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五、活动成果1. 提高了同学们的道德素养,培养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2. 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3. 提高了公共交通工具的文明程度,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4. 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良好的公民意识。
论让座的得与失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
让座现象的“得”
02
让座是一种善行,表现出个人的良好品德和素养,有助于塑造个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升个人品德
通过让座,个人可以感受到自己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增强自我认同感
提升个人品德和形象
典型示范
加强媒体宣传和引导
结论和建议
06
1
研究结论
2
3
让座行为在公共交通中具有广泛的道德和社会影响力。
让座给他人可提升自我道德感和社交形象。
让座行为与个人社会地位和年龄等因素关系不大。
研究不足与展望
没有考虑让座行为对受益者的心理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研究范围,以更全面地了解让座行为的得与失。
研究范围
主题简介
社会现象
让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在不同文化、地域及情境下,让座现象可能存在差异
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让座现象的得与失,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让座意义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研究背景
探究让座现象的利弊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让座行为对让座者、受让座者及整个社会的利弊。
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让座行为,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弘扬传统美德
让座现象的“失”
03
1
弱化个人权利
2
3
让座给他人会削弱自身的权利,如休息、安全和舒适等。
侵犯个人权利
在公共交通中,强制或暗示让座给特定人群,无法体现公平原则。
缺乏公平
将让座视为义务而非权利,容易固化错误的权利观念。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
公车让座调查报告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乘坐公交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的素质意识的提高,公交车上座位不足、乘客受伤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了解公车让座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目的:1.了解公交车上的乘客让座意识和行为表现;2.分析导致公交车不愿让座的原因;3.提出改善公交车让座情况的建议。
调查方法:我们选择在城市公交车站集中进行调查,用问卷形式对乘客进行调查。
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了19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1.乘客让座意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乘客表示在乘坐公交车时会主动让座。
这表明大多数乘客具备了良好的让座意识,并愿意为需要让座的人让出座位。
2.乘客行为表现:尽管大多数乘客表示愿意让座,但实际上有45%的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从未主动让座,只有在被他人提醒或请求时才会让座。
这说明还存在一部分乘客缺乏主动让座的行为表现。
而且,37%的乘客表示他们在公交车上始终占据着座位,从不让座。
这意味着一些乘客对让座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
3.公交车让座情况原因:调查显示导致公交车让座情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座位不足:62%的乘客认为座位不足是导致公交车让座问题的主要原因。
(2)未成年人占座:42%的乘客认为未成年人在公交车上占据座位而不让座是让座问题的主要原因。
(3)面子问题:28%的乘客认为让座会受到其他人的嘲笑或压力,因而不愿意主动让座。
结论与建议: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乘客具备了让座意识,但实际行为表现和座位不足、未成年人占座、面子问题等原因有关。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改善公交车让座情况。
1.增加座位数量:加大投入,提升公交车的空间设计,增加更多座位数量,减轻座位不足问题。
2.增强让座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在公交车站、车内等地方设置让座倡议标志,提醒乘客让座的重要性。
3.对未成年人进行公益宣传: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对未成年人进行让座的教育宣传,增强他们的让座意识。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
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让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篇(公交车让座调查报告怎么写),供大家品鉴。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4篇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4篇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什么时候说话不文明及他们说不文明语言的起因。
二、调查时间20xx年7月至9月。
三、调查范围虹星桥小学六年级学生50名。
四、调查方法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调查结果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很多小学生说不文明语言都是出于一种反抗的情绪,对某件事情不满的时候,甚至难过的时候。
(4)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有的是看电视、电影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理表现或想法:(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边说边大笑,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周围的人讲过文明语言,所以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1)玩的时候:做游戏时有些人会赖皮,然后互相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那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六、分析1)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还有的是从同学那里学来的。
在不文明的环境里,小学生的语言、举止都会受到影响。
2)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表现为用一些不太雅的语言表达心中的不满情绪,作为发泄的方式。
有时并无恶意,但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3)高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讥笑同学,这也是讲不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4)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脾气、度量不算大、吃了亏,嘴上一点也不饶人,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中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最新高中社会实践报告让座
最新高中社会实践报告让座
在当今社会,公共交通的文明行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次高中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让座”,旨在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观察和分析公共交通中让座行为的现状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实践活动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首先,学生们分组进行了一周的观察调研,记录了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让座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情况。
学生们注意到,虽然大部分乘客对于需要帮助的乘客能够主动让座,但仍有部分乘客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出这样的行为。
接下来,学生们设计并发放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和态度。
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让座是一种美德,应该得到推广和鼓励,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在特定情况下,如自己同样疲惫时,可能不会主动让座。
此外,学生们还组织了一次“让座倡导日”活动,鼓励乘客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座。
活动得到了积极响应,许多乘客表示愿意参与并支持这样的公益活动。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也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文明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报告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加强公共交通文明行为的宣传教育,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让座行为,以及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这次以“让座”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人的成长,也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让座的得与失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座位让与不让是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
为了探讨座位让与不让的现象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得与失,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座位让与不让现象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近半数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会主动让座,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愿意让座。
其中,座位让与不让的得与失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教育以及特殊情况等因素。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应加强公共场所的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座位让与不让;得与失;暑期社会实践一、引言座位让与不让是社会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系的具体体现。
在公共场合,例如公交车、地铁、医院等地方,让座是一种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表达了社会凝聚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让座,这给他人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探讨座位让与不让的得与失,本调查对座位让与不让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城市和乡村居民进行统计和分析。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座位让与不让情况的统计。
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1.座位让与不让的意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会主动让座,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让座。
同时,也有近一半的人表示不愿意让座,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男性群体中。
2.座位让与不让的原因主动让座的人士表示,他们让座是出于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关心。
此外,一些人士也表达了对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
而那些不愿意让座的人则主要表达出自我利益至上、社会道德观念淡薄、情感冷漠等因素。
3.座位让与不让的影响因素座位让与不让的得与失主要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教育以及特殊情况等因素。
一些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让座,是因为他们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让座调查报告
让座调查报告让座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公共场合,特别是交通工具上,让座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了解人们在让座问题上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进行了一项让座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性别和地域的人群,共有1000人参与。
调查内容包括让座的频率、原因、态度以及对于让座行为的期望等方面。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在交通工具上让座的频率相对较低。
只有30%的受访者表示每次乘坐交通工具都会主动让座,而有40%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从不让座。
这表明在公共交通中,让座问题确实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其次,我们了解到让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因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其次是因为自身的条件,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这说明人们在让座问题上,既有出于道德和同理心的考虑,也会考虑到自身的情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还有一部分人对于让座问题持有消极态度。
他们认为让座是个人选择,没有义务去做。
这种态度反映了一部分人对社会责任的漠视,也反映了社会公德意识的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一步调查了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期望。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希望能够见到更多的人愿意让座。
他们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他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为了解决让座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
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等渠道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让座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养成让座的习惯。
其次,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交通公司加强管理和监督。
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提供必要的培训,引导乘客遵守让座规则,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交通公司也可以通过设置让座标识和提供让座服务,方便有需要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最后,我们呼吁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到让座行动中。
让座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
让座的调研报告
让座的调研报告标题:让座行为调研报告一、引言让座是一种社会公德,是一种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体现,也是表达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尊重。
为了了解现实中让座行为的情况,本文进行了调研并介绍了相关结果。
二、调研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1000名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背景的人群。
三、调研结果1. 总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7%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会主动让座,2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主动让座。
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让座的意识和行为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 年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年龄段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愿意主动让座,其中90%的人表示会主动让座;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中,只有70%的人表示会主动让座。
这可能与年轻人更加关注社会公德的现象有关。
3. 性别差异在性别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更愿意主动让座,占调查对象的60%;女性较少主动让座,只占40%。
这与传统观念中男性应该有绅士风度、主动让座的形象有关。
4. 职业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白领职业中主动让座的人数最多,占调查对象的45%;蓝领职业中主动让座的比例较低,只占30%。
这可能与不同职业背景下的工作压力和习惯有关。
5. 地域差异在地域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城市中主动让座的人数最多,占调查对象的55%;二线城市中主动让座人数较少,只占35%;而三、四线城市中主动让座的人数最少,只占10%。
这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和地域文化差异有关。
四、分析和建议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年轻人更愿意主动让座,说明当前教育和社会舆论对社会公德的强调取得了积极效果,应继续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引导。
2. 性别差异中,男性更愿意主动让座,这也许与社会对男性绅士风度的期望有关,应通过教育和宣传扩大女性的主动让座行为。
3. 职业差异中,蓝领职业中主动让座的比例较低,应通过培训和组织活动加强对蓝领工人的公德教育。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公交让座社会调查报告I. 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普及,城市公交成为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在公交车上,公交车座位的数量往往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很多人需要站着乘车。
对于老人和孕妇等特殊人群,社会上一直强调应该让座,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不愿意为他人让座。
尤其是在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时,是否让座的问题更是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II. 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杭州市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至10月,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
在问卷中,我们涉及了小学生乘坐公交车的情况和让座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
共有200份问卷被发放,其中有效问卷184份,回收率为92%。
III. 结果分析1. 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小学生每天通勤的方式主要有步行、骑车和乘坐公交车。
其中,步行占比最高,达到83.7%,骑车占比为9.8%,乘坐公交车的占比为6.5%。
2. 对于小学生应该让座的看法在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对于小学生公交车让座的看法。
结果显示,83.2%的受访者认为小学生应该让座,认为不应该让座的占比仅为16.8%。
3. 进行让座的情况在调查中,我们还向受访者了解了小学生乘坐公交车时是否遇到过让座的情况,以及让座的情况如何。
调查结果表明,有50%的受访者遇到过为小学生让座的情况,其余50%没有遇到过。
其中,有72.3%的受访者认为让座的情况较为常见,但让座的人数并不是非常多。
4. 不愿让座的原因我们还从受访者中了解了不愿让座的原因。
在受访者中,不愿让座的人数占比为16.8%,主要原因为自己也很疲劳(34.1%)、担心让座后自己没有座位(19.5%)和小学生应该与家长一起乘车(15.9%)。
5. 鼓励让座的方式为了更好地促进让座行为,我们还向受访者征求了对于鼓励让座的方式的建议。
其中,最受欢迎的方式为奖励制度(54.3%)、加强宣传教育(27.7%)和意识引导(17.9%)。
让座的调查报告
让座的调查报告让座的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们对于公共交通中让座行为的重视和提倡。
让座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关爱他人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共计1000人。
调查内容包括对于让座行为的认知、实际行动以及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让座行为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
其中,85%的受访者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一种礼貌。
他们认为让座可以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是一种社会公德。
此外,9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主动让座或者接受过他人的让座,这显示出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普遍认同和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女性在让座行为上更加积极主动。
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主动让座,且接受他人让座的比例也更高。
这可能与女性更加关心他人和社会责任感的特点有关。
其次,年龄对于让座行为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年轻人更容易主动让座,而年长者则更容易接受他人的让座。
这可能与年轻人更加注重社会公德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有关。
最后,职业对于让座行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调查显示,公务员和教师等职业更容易主动让座,而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接受他人让座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这些职业对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关。
另外,我们还调查了人们对于让座行为的看法。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让座是一种应该普遍提倡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义务。
他们认为社会应该加强对于让座行为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和行动。
同时,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于让座行为持保留态度。
他们认为让座应该是自愿的,而不应该强制或者过分强调。
他们担心过于强调让座行为可能会导致人们的不自在和压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让座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实践。
人们普遍认为让座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
女性、年轻人以及某些职业的人群在让座行为上更加积极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7春小组社会实践作业)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52601 小组成员:李璞学号: 201526160116 分工: PPT制作李宇航学号: 201526160117 分工:实践报告李宇豪学号: 201526160118 分工:问卷调查指导教师:原魁社一、调查目的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公共交通越来越便利,公共交通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对老、幼、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是否让座问题也越越来越关注。
公交车的让座情况,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辆公交车就是一个小的社会。
公交车让座折射的是公民的素质与道德。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看到社会越来越好的一面。
内容摘要:本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数据等方法,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深刻剖析了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低下的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几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意见。
本小组衷心希望能通过这一调查报告,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带来进步。
关键词:公交车让座;公民道德;道德建设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公交车又是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因此大力拓展公交车路线成为改善交通的重中之重。
不过,作为社会公德之一的公交车让座,却折射出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的水平低下的现象。
为此,本文尝试通过这个调查报告,深入分析当代国人的公民道德水平地下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建议。
一、调查背景与现状2006年联合国公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的调查中,中国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位,这个结果不能说不让我们惊讶,但是在惊讶之余我们也应该承认,当代国人素质和道德水平的确与世界其他国家存在差距。
例如。
在电视上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让座后老人给予年青年红包,年老的给年轻人让座,老人殴打不让座的年轻人,老人给小孩让座等等。
这些无不折射出当代国人公民道德现状。
二、调查对象与目的调查时间:2017年4月——5月调查形式:在线问卷调查对象:在校学生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了解人民群众对有关乘坐公交车让座问题的看法,希望从被调查者中获知当代国人道德水平底下的原因。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找出当代国人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最后对症下药得出有效结论和提出建议。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大多数人有给人让座的经历,同时,选择让座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让座意识变强,调查还发现,一般情况下,乘客上车会选择靠后的座位就坐,如果自己没有座位,帮老弱病残弱找座位的意识相对就薄弱。
如今非常支持大学生让座,这反应一个人善良、尊老爱幼,是有教养和助人为乐的体现。
所以,非常有必要向大家宣传这一美德,这折射的是人的品德高尚、社会的和谐融洽以及社会素质的提升。
绝大部分的群众认为应通过电视等媒介去宣扬“公车让座”这种道德风尚。
不过在主动提醒别人让座给那些老弱妇孺问题上犹豫的人不少。
通过调查,可见大学生的让座意识较好,受到了“八荣八耻”的影响。
一提到“公交车上让座”就必然要引出“文明”、“雷锋精神”等话题。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的状态下,也不能一味的用“雷锋精神”来衡量现代的复杂多元。
“公交让座”也应该与时俱进。
一方面,有的人确实需要得到座位。
比如孕妇,他们本来就行动不便,应该得到特殊的关照。
况且,一个挺着肚子的孕妇不可能有事没事去挤公交车。
不管是为了将来的家庭生活,还是为了现在的工作,一个母亲不畏艰辛的奋斗形象,有理由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更何况区区一个座位。
同样的,那些为社会奉献余热的老年人,也应该得到年轻人让来的座位。
另一方面,有的人不应该得到座位。
比如面对压力十足、身心俱疲的中学生的那些红光满面的老人,赶早场买便宜鸡蛋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获得“早场奖励”的那些人。
再者,有些比较倔强,不服老的老人。
他们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可以以硬汉的形象挺立在这个时代。
如果给他们让座,有可能不仅得不到感激,还有可能被埋怨。
在这个时候,我们对他们的景仰与爱戴,应该驻留于理解与欣慰的眼神、简单而默契的动作中。
在公交车上提倡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没错的,但是也应该同时提倡一下,让那些被让座的人,向给他们让座的人予以适当的感谢。
接受让座别接受的太理所应当,互相之间本来就没有长辈晚辈的关系,人家只是在公交车上不期而遇的陌生人,年轻人没有必然的、照顾陌生老人的义务,让座只是一种道德的具体体现。
因此,哪怕只是接受了一个让出来的座位,也是受了他人的恩惠,向给自己恩惠的人,向有道德的人表示感谢,对社会道德的提升,是一定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话又说回来,向给自己恩惠的人表示感谢,这何尝不是个人道德的另一种体现呢?只有以德报德,公交车上,才会更有德。
二、关于让座问题的反思近段时间,网上频频爆出年轻人在公交车上不为老人、抱小孩的乘客让座的图片,引发了全社会对这样的年轻人的谩骂,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道德品质的热议,真的是“人心冷淡”还是“社会冷漠”。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带着冷淡的面具,匆匆忙忙的在繁华的水泥方墩间穿梭着。
“来无影,去无踪”,人们彼此之间没有交流,甚至连一个眼神的交汇都没有,在社会的人流中彼此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还是会对那些身处在困境的人们送去温暖,送去援助之手,这就是美德,助人为乐的美德。
在公交车上,人们主动为老人、孩子、孕妇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这是美德,这是我们应该大倡导和学习的美德。
然而,正是社会大力倡导美德,就使得我们所说的美德变质了。
老人们仗着自己是老人,在公交车上就应该得到座位,对于那些热情为老人们让座的年轻人反而没有表示谢意,却有着一种理直气壮。
而对于那些没有为老人们让座的年轻人,老人们就对其指指点点,用“素质低”来谩骂。
有的则拍成视频或照片发布在网络上,邀集其他网友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当我们热情的大力倡导所谓的美德时,却做着这种诋毁别人名誉的事情,难道这也算是一种“美德”。
工作劳累了一天的上班族们,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有了个位置可以暂时放松一下疲劳的身体,却被老人用着“可怜”的眼神凝望着,很想站起来给老人让座,可是疲惫的身体却反射给大脑让其有心而无力。
老人们并没有同情他们,而是谩骂,而是理直气壮的让其为他让座,难道这就是我们应该发扬的传统美德。
为老人们让座这只是属于个人行为,是基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但是,那些没有为老人让座的人难道就是素质低下,没有道德的人吗,回答是否定的。
社会很大,人心却很小。
人们总是急功近利,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当人们都在对某一人因没有为老人让座而对其进行人身攻击,谩骂或者殴打时,可否想过他为什么没有让座,有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在电影《搜索》中女主角由于不给老人让座的问题引发了轩然大波,最后自杀而死。
现实生活中同样因为“让座问题”出现了很多让人震惊的事情,要求让座者理直气壮,被要求者却难言委屈。
前段时间在网上疯传在某一公交车上一年轻男子看到一妇女抱着孩子上车一脸“冷漠”未给她让座时,该妇女的丈夫就对该年轻男子大打出手,狂扇巴掌。
也许现在都还有很多人认为这男子是罪有应得,事后该男子的朋友在网上为其辩解称道,男子性格很内向很怕羞,怕与陌生人说话,当时他很想给那名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就是因为性格极其内向才没有让座。
社会需要美德,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和理解。
不要让“让座”问题化,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文明,倡导美德,可是在倡导文明美德的同时不可过激,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在公交车上必须为老人等让座,公民也没有义务必须让座,而老人等也没有权利强制别人为其让座,让座只是出于公民的道德,爱心,切不可将道德法律化,应该分清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实现和谐与美好。
三、原因清华大学教授指出:中日国民素质有三十年的差距(日本国民素质道德水平排名第一),网络调查有六成的网友赞成这一观点,而认为中国人素质高的只有7.6%。
综观我国,各式各样的道德建设还是挺多的。
但是却难以发挥作用,那原因到底有哪些呢?(一)客观原因1、公交车司机工作不到位司机,是一辆公交车的灵魂。
从某个层面上说,司机具有外部提醒,监督的作用。
当然,现在公交车上具备了语音提醒功能,能利用语音提醒乘客让座,但是,有的公交车上的语音提醒并非全自动的,这时就需要公交车司机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提醒。
然而,有的司机却遗忘了这一个漏洞,这也使得公交车让座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提醒。
2、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属性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具有社会的属性,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的影响,同时,人也在影响着社会。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是受到社会环境制约的,是受客观必然性支配的。
因此,一个人的社会公德认知,情感等都会受到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社会,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社会劣等风气下,即使是再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也可能收到一点影响。
3、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欠缺在当今中国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出现了道德教育内容倒挂,脱离实际,方法僵硬等问题。
首先是道德教育内容倒挂,使得很多道德教育内容跟儿童的年龄发展规律相悖,不利于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实现,造成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道德教育脱离实际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正面教育的不适度和超前,使得道德终究无法抵御现实的考验,最终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而教育方法的僵硬则变成说教,不利于接受和执行。
因此,当代教育者应该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路子,从而使得中国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主观原因1、行为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行动能力不足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不同点就是在外国人行动力强,而中国人做事情前总要思前想后,行动力不足。
加上中国人的认知自主性不足,社会公德意识缺乏深入思考,从而导致了自觉性不足,意志不坚定,最后致使行为缺乏持久性。
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量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心理因素的参与,同时还需要各种行为能力进行保障。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保障社会公德行为得以顺利实行。
2、理解认知能力不足,思考深度不够,道德判断能力不高由于中国国民教育水平,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水平和层差不齐,加之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国民对社会公德的理解认知能力未能达到要求的水平,尤其是那部分素质不高的市民或者农民工群体。
而且,中国人在思维上存在惰性,思考不足,不愿意探究世界,这就在公交车让座这一社会公德的认知和思考上大打折扣。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以下是我们小组总结归纳出来的建议并且收集了相关调查者提供的宝贵意见,仅供参考。
(一)个人首先是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个人文化水平,逐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对道德问题的深入思考:第一,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第二,要强化个人信念,找到自己的道德信仰;第三,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毅力和意志,并通过实践不断探索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