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_谢旭轩

合集下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退耕还林是指将原本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改为森林或者其他植被覆盖。

这一举措旨在绿化荒山、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生态作用和实施措施两方面来探讨退耕还林的重要性。

一、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1. 保护水源退耕还林可以大大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保护。

植被的覆盖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的冲击,促进雨水的渗入,减少径流量,保持水源涵养能力,从而维护了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2. 改善气候植被的覆盖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植被还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碳排放,保护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的肥力,促进气候的稳定和改善。

3. 保护生物多样性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植物和动物的繁衍生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适当的退耕还林可以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 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减少农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植被覆盖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肥力,还能够提高土地的产值,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经济收益保障。

5. 减少自然灾害植被的覆盖对于减少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还可以减弱风力和降雨的冲击,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退耕还林的实施措施1. 土地调查和规划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土地的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地貌等基本情况,合理规划退耕还林的范围和方式。

2. 种植适宜的树种在选择树种的时候需要考虑土地的特点、气候条件和地域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耐旱抗寒的树种,同时也要考虑树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动态监测和管理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对植被覆盖、树木生长情况等进行定期调查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引言:近年来,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被广泛推行,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评估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审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保护生态环境农村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减少农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的覆盖率,能够有效遏制土壤流失、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实施该政策后,许多退耕地得到了合理管理和保护,生态功能得到了恢复和提升。

二、促进生态经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退耕地的林木和草地可以为畜牧业提供更好的放牧场所,提高畜牧业的产能和质量。

同时,农民可以通过种植经济林木和草地产业的发展,从中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收益。

三、改善农民生活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改善农民生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政策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致富途径,通过经营林木种植和草地养殖等产业,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退耕地的恢复改善了农村环境,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四、缓解农地压力农地资源有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农地压力。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农地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减少农田面积,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可以实现农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五、保护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退耕地的恢复使得许多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得到了保护和扩大,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六、政策执行不力尽管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执行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宣传和具体操作上的不足,导致参与退耕的农民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导致一些退耕地被滥用或者未得到合理的管理。

浅析退耕还林生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浅析退耕还林生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浅析退耕还林生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在中国,退耕还林政策一直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退耕还林政策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退耕还林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退耕还林生态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生态方面1.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农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使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和提升。

树木的种植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护和保水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退耕还林还能够保护植被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空气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提升。

2. 丰富生物多样性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恢复和保护濒危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退耕还林,可以有效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福利。

3.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以减少农业面积,降低农业生产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退耕还林后的土地可以得到充分的休养和修复,减少地面污染和土壤侵蚀,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经济方面1. 增加农户收入来源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农村地区农户增加林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户的收入来源。

通过退耕还栽,农民可以开展林木种植、果树养殖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业务,扩大农民的经济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有利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改善。

2. 提升农村经济结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

退耕还林后的农村地区,可以发展林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拓宽了农民的经济来源,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一、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1. 促进生态平衡:退耕还林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2. 保护水源地:林木的生长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地表径流的速度和强度,提高土壤的固定能力,防止水源地的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3. 丰富物种多样性:退耕还林可以创造更多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生态位,为大量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4.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被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

5. 保护自然资源:退耕还林可以有效保护土壤、水资源,减少土地的开垦和砍伐森林,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退耕还林的实施措施1. 制定政策法规:国家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农民通过退耕还林项目获得补贴,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2.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退耕还林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退耕还林的意义、目标和方法,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3. 科学合理规划:进行详细的退耕还林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划定退耕还林的区域范围和数量,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4. 加强管理监督:建立退耕还林项目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项目进展和质量的监督检查,保障项目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5. 开展技术培训: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农民传授退耕还林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和实施能力。

6. 加强资金投入:国家应加大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在保障项目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7. 建立良好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退耕还林项目的村民和农民进行奖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受灾农户与未受灾农户生计资本比较研究--基于宜昌地区的调查

受灾农户与未受灾农户生计资本比较研究--基于宜昌地区的调查

受灾农户与未受灾农户生计资本比较研究--基于宜昌地区的调查向华丽;阮康良;陈敏【摘要】自然灾害对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农户的家庭生计资本水平、生计策略选择具有重大影响,研究灾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的变迁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生计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地质灾害多发的宜昌地区为例,利用该区500余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受灾农户与未受灾农户的生计资本现状和生计策略选择。

结果表明:两类家庭的生计资本不同,比较而言,未受灾农户所拥有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均高于受灾农户,而金融资本则刚好相反,由此说明在面临不同程度的灾害风险时,导致农户在家庭生计策略选择上也呈现差异,一方面资本的比例分配是一个主动生计策略选择,另一方面,更多的医疗支出是一种被动的生计策略选择。

从不同农户对政府防灾减灾举措的主观评价可以发现,两类农户在接受灾害培训、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不同农户对未来灾害的敏感性,在政策层面,这将有助于减轻自然灾害对受灾农户的影响,同时也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未受灾农户的政策引导。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地质灾害;生计资本;防灾减灾;农户【作者】向华丽;阮康良;陈敏【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湖北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与移民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与移民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与移民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5.15农户家庭经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双重影响,相比于一般城市家庭生计而言,其生计资本的脆弱性问题更加突出。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退耕还林,恢复土地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碳汇,促进可持续发展。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对于科学理解其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从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一、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1. 恢复土地生态功能。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减缓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

大量植树造林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地质量,增强土地的生态功能。

2. 增加碳汇。

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将部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植物生物量,增加森林地区的碳汇储量,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问题。

3. 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恢复和保护濒危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程度,保护珍稀物种,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恢复土地生态功能、增加碳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这些效益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荒山荒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使得农村的经济收入有了新的增长点。

农民参与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增加劳动收入,还可以通过资金补助和生态护林等方式获得收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计支持。

3.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植树造林恢复了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和旅游体验,推动了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

环境生态huan jing sheng tai154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龙君华摘要: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机遇,但同样我们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由于部分重工业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污染环境。

因此退耕还林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开展不仅可以净化生态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

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帮助国家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因此他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优质的生活让其对于生态环境提出更严格标准和要求,我国现阶段不仅仅只是水污染和自然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更加严重,上述环境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完善。

因此相关环境保护部门想要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和现象就需要积极的开展退耕还林工作,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退耕还林的意义退耕还林这一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当真正落实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我国自身的植被数量明显增加,并且被损坏的植被和植物也由此得到了相应的绿化和改善。

因此退耕还林工程可以帮助让我国的生态系统得到维护,从根源上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

退耕还林政策还具有相关的扶持力度,可以为农民提供粮食补给和生活补贴。

所以在开展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环境特征,制定相应的方案和计划。

从而提升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和居住环境[1]。

二、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一)缓解空气污染退耕还林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地区重新种植树木和植被,并且大量的种植树木和植被不仅可以改善和环节空气质量,减少相应的大气污染。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退耕还林是指政府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现象,按照一定比例,将原先被耕种的土地改为林地。

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实现
生态协调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

1.保护生态环境:多次调查研究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可以显著地降低水土流失率,提高生态系统的种植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改善在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方面的生态脆弱性。

2.防止土地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大规模开垦、采矿、道路建设等活动,加速了
土地的退化,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而退耕还林能够减缓这种破坏。

3.提高农业效益:退耕还林可以有效地调整和优化耕地和林地的结构,提高农业的综
合效益,并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4.增加碳固定:林木作为自然的碳固定器,大面积地退耕还林可以大幅度提高碳固定
速率。

1.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政策,如鼓励退耕还林的优惠税收政策、节约用水
的政策等,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

2.科学选址:退耕还林的场地选择应根据土地的质量、水源和气候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确保退耕还林的成本与效益相符。

3.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建立长效的监管制度,加强对退耕还林区的监察和管理,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止煤矿等大规模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4.宣传教育:政府应该在退耕还林的各个阶段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人民
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5.多方合作: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团体和地方政府等多方合作,可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支持,共同推动退耕还林的进程,并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
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7
Hale Waihona Puke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6 卷
耕还林政策的特点。 那么, 如何评价农户的生计状 况、 生计方式的转变, 以及退耕还林在其中发挥的作 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借鉴可持续生计概念和 用, 方法(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 , 利用 2004 年 北京大学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在宁夏和贵州开展的 退耕还林调研数据, 分析农户可持续生计状况及其 受到退耕还林的影响。 其中收入是一个重要和直接的衡量指标, 不少 研究 对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 进行了深入分析, 但多数研究难以剥离社会经济发 展的其他影响因素, 而说明近年来农户收入水平和 结构变化中退耕还林产生的影响 。本文计量经济分 析 中 采 用 匹 配 的 倍 差 法 ( matche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 识别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水平和结构的 净影响。
models to analyze SLCP’ s net effect on households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tudy Group in Peking University in 2004 ,and two cross section data sets of 1999 and 2003 were obtained. The short analysis of income implicates that: SLCP reduce households’crop income significantly; livestock breeding and forest production income have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offfarm working increased households’income a lot but without significant proof of causeeffect by SLCP. In long term,the SL asse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SL capability; however which are still very poor in western China. So,in the further policy design and implementing of SLCP,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households’SL assets but not only subsidize them directly. Key words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sustainable livelihood; income,assets
[ 11 ]
1
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
多个国际机构和学者
[ 37]
采用可持续生计视角 和方法对贫困地区发展项目进行评估, 并形成了可 持续生计研究框架, 将可持续生计重要组成指标和 分析其中的作用机制。 本 对指标影响的作用分解, 文的分析将借助可持续生计理念和分析框架的核心 思想, 但不局限于已有研究框架,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 比较退耕还林政策对可持续生计重要组成产生的 作用。
458
[ 10 ] [ 8]
建立的 SL 框架, 对
退耕还林政策在促进缓解贫困和可持续生计方面的 影响进行评估。 DFID 可持续生计框架把农户看做是在一个脆 弱性的背景中生存或谋生。 资产的状况决定于占
第3期
谢旭轩等: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H: 人力资本; N: 自然资本; F: 金融资本; S: 社会资本; P: 物质资本
Impacts of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on Households’ Sustainable Livelihood
XIE Xuxuan,ZHANG Shiqiu ,ZHU Shantao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zhangshq@ pku. edu. cn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SLCPSL framework and used the Matching DID (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regression
DOI:10.13209/j.0479-8023.2010.067
2010 年 5 月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第 46 卷, 第 3 期,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Vol. 46 ,No. 3 ( May 2010 )
[ 12]
那 么, 该 生 计 具 有 持 续 性。 的生计 带 来 净 收 益, [ 9] Singh 等 认为, 可持续生计要维系或提高资源的生 保证对财产、 资源及收入活动的拥有和获得, 产力, 而且要储备并消耗足够的食品和现金, 以满足基本 的需求。人们进行选择, 利用机会和资源, 同时又不 — —稳定的生计即 妨碍他人目前或将来的谋生机会 — 由此获得。 可持续生计方法是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应用的一 它把人放在发展的中心, 去分析 种思考方法或手段, 确定发展的目标、 范围和优先重点, 从而增加发展项 [ 10 ] 目、 计划的效果 。随着政策和制度在缓解贫困问 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持续生计思想得以 发展, 一 些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 如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 非政府组织( 如 CARE 和 Oxfam) 和捐赠机构 ( DFID 和 UNDP) 开始使用可持续生计方法来评价 发展 项 目 ( development activity ) 的 效 果。 Roberts 指出:可持续生计方法是一种理解多种原因引 起的贫困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集成分析框架 , 源 等 于强调地方参与和理解所有形式的贫困发展哲学观 是设计 以 人 为 中 心 的 缓 解 贫 困 方 案 的 建 设 性 点, 工具。
“政基金” 资助 1021 ; 修回日期: 20091120 收稿日期: 2009-
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 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 补助, 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 ” 和长远生计问题。 除了继续以现金补助方式对退耕农户进行生态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 , 补偿外, 建立 注重 是本阶段退 促成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获得和发展,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谢旭轩 张世秋

朱山涛
mail: zhangshq@ pku. edu. cn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 通讯作者,E摘要 “退耕还林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 。利用北京大学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 2004 年在宁夏和贵州获取的调 构建
研数据, 采用匹配倍差法( matching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regression) 等计量经济模型, 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 户可持续生计的净影响 。短期的收入分析表明, 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林业和养殖 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替代收入来源; 外出务工收入明显增加, 但退耕还林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显著 。 长期 资产积累是决定农户生计状况和发展最重要的指标, 但目前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人力 、 物质、 自然、 社会和资金 来看, 5 种生计资产较低, 制约了生计能力的提高 。因此, 为了促使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及发展, 保障政策效果和可持 续性, 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除了实施直接补助外, 需要更加关注农户资产和生计能力的加强 。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可持续生计; 收入; 生计资产 X196 中图分类号
Fig. 1
图 1 DFID 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nalysis framework of DFID
优势的组织机构、 程序规则及其变革过程, 同时又决 并 定了行为主体( 农户) 应对这些程序背景的能力, 影响着农户的生计策略 ( 配置与使用资产的方式 ) , 以实现所期望的有益成果或状况, 满足他们的生计 该框架由脆弱性背景、 资产、 组 目标。如图 1 所示, 织机构和程序规则环境、 生计策略、 生计产出等部分 组成。 退耕还林作为生态保护和地区发展项目 ( 转化 结构与过程范畴) 在 4 个方面影响到农户的可持续 生计: 资产、 生计产出、 脆弱性、 生计策略和活动。 , , 其中 前三者是状态变量 生计策略和活动是过程变 量。也就是说, 农户所具有的资产、 生计产出、 脆弱 性在退耕还林实施以前就存在一个水平 , 通过退耕 还林的实施, 三者的数量和质量可能发生变化; 对 于生计策略和活动来说, 退耕还林的实施可能带来 农户的观念、 信息结构、 可选生计途径的变化, 从而 农户面临现有条件将做出生计策略, 并根据这些策
1. 2
可持续生计框架
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贯穿于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方 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 法应用过程的逻辑思维工具, 和分析贫困农户的生计, 并评价现有扶贫措施的效 果。它并不打算准确代表现实, 而是作为手段来激 交流乃至辩论, 从而改进扶贫或减贫的 发人们思考、 研究、 计划和实施的效果。 但可持续生计框架并不 是分析贫困和可持续生计的唯一方法, 在具体应用 需要对它进行修改或适应性调整 , 使之适合当地 中, 的环境、 条件,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并符合当地的优 [ 10 ] 先需求 。 根据不同的需求, 目前, 有多种生计分析框架并 [ 12 ] [ 13 ] 存, 例如 Scoones 和 Carney 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在此基础上 Ellis 提出的生计多样化分析框 框架, Bebbington 以资本和能力为核心用于分析农民 架, 脆弱性、 农村生计和贫困的框架, 非政府组织 CARE [ 14 ] 的生计安全框架等多种形式的框架 。 我们借鉴 英国发展署 ( DFID ) Ashley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