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分校)

合集下载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3篇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3篇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3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1以前只是听闻冷战,而从没想过谁输谁赢。

看完此片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资本主义大获全胜,而其最佳战利品便是苏共的解体。

一切的结果皆有其因素,而美国是苏共解体的罪魁祸首,他让苏共内部分裂,而苏共内部却全然不知,明明只是美国的一颗棋子却全然不知。

然而,解体后,回首来路,才知自己上当了,可是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影片介绍了美国从五个方面对苏共进行软攻击,第一是利用传媒带给苏共人民西方的文化。

要击败一个国家,首先要改变人民的思想。

当时,美国不断向苏共人民宣扬资本主义的优点,宣扬私有制,宣扬西方人民的生活方式。

由此,从生活中最基本方面入手去影响苏共人民的思想以达到与西方同化。

反思我们自身,我们亦遭受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也在与西方同化,我们国人是否能看清西方之本质,坚守我国之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是否稳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看清现实,于安乐中思忧,为祖国之未来思索,而非人云亦云。

我们应看清现实的本质,对西方的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有选择的吸收,对国内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寻求解决之道。

美国还从经济制度改革方面影响苏共的经济基础,他以资助巨额资金为诱饵引诱苏共进行经济制度改革,实现私有化。

从而推翻了苏共经济的共有化,而从本质上改变了苏共的社会主义的共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正在一步步腐蚀苏共的体制,然而这悄无声息的攻击却令苏联人民全然不知。

我国现今实行的虽是公有制主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其中毕竟含有资本主义成分,我们应注意的是要稳固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而不能让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否则,我们便也成了资本注意。

苏共遭受的美国最致命的一击是美国引导苏共内部势力与苏共对抗,从而使苏共内部瓦解。

试问一个政党连内部都已破裂,这个政党还能存活吗?所以说美国人很聪明,他从各个方面对苏共进行攻击,而苏共当时的领军人物巴尔戈乔夫却深陷美国人的圈套。

苏共垮台教训和启示

苏共垮台教训和启示

论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和启示摘要: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由此而导致了苏共最后的垮台。

苏共的历史证明: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正当的先进性是必须体现在实践上,真正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起先进性。

关键字:苏共垮台、历史教训、启示1991年苏联8.19事件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8月23日签署了“关于暂停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活动的命令”。

8月2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的命运由它们自己决定”。

同日,他还发布命令,停止各政党和政治运动在苏联武装力量、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其他护法机关、铁道部队、其他军事单位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暂停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

在此情况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中止,或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的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

这样,统一的苏联共产党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一、苏共垮台给我们的教训1. 苏联共产党未能代表最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未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争取福祉。

由于苏共在后期丢掉了列宁开创的密切联系千百万工农群众的优良传统, 在政治上和道德上背离了苏联人民的根本利益,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一,苏共各级领导人搞特殊化和以权谋私之类腐败现象由来已久,到后期愈演愈烈。

比如建立了一整套内部特供商店、餐厅、医院、免费别墅, 在正式工资之外向干部分发不公开金钱数额的“大信封”。

第二,在组织建设上30年代的“大清洗”断送了党内民主,使民主集中制名存实亡。

苏共逐渐形成最高领导不受任何监督,党内没有真正的民主氛围,普通党员政治人格分裂的局面。

“大清洗”的首要目的:是打击和消灭党内的所谓反对派。

这些反对派主要是与斯大林在如何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方针方法上持不同见解,其中不少人忠实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就“大清洗”的性质而言,这是一次采取激烈的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清党整党运动。

论苏联共产党执政体制的教训与启示

论苏联共产党执政体制的教训与启示

论苏联共产党执政体制的教训与启示【摘要】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党政一体化体制,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

其执政体制的理论缺陷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错误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变化,教条主义泛滥。

其执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党的体制与国家体制的关系方面存在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这是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政治体制教训。

【关键词】苏联共产党;执政体制;党政领导;民主与集中20世纪曾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世纪。

1917年,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政党第一次走上执政舞台,这标志着共产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

此后,苏共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的同时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把一个经济崩溃、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了一个世界超级强国。

但是,在连续执政74年后,苏共不但彻底丧失了执政地位,而且被迫解散,永远的退出了退出了历史舞台。

[1]一、理论的僵化与更新正确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引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胜利的前提。

苏联共产党经过长期执政,最终走向失败,存在着三大理论问题:(一)用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来指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提出一国建成共产主义的理论。

赫鲁晓夫时期极端地提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日程表。

勃列日涅夫时期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理论,脱离苏联社会的发展实际。

安德罗波夫时期不得不宣布苏联社会处于“发达社会主义这个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

戈尔巴乔夫时期认识到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改革“完善”苏联的社会主义,然而他却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使苏共走上亡党、苏联走上亡国的道路。

(二)不能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建立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选择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理论体制实践,曾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旨。

这样的思想认识带来两个逻辑结果:一是凭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认识资本主义。

从制度建设看苏共垮台的经验教训

从制度建设看苏共垮台的经验教训

从制度建设看苏共垮台的经验教训韩月香[内容提要]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的大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重视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创新和建设。

苏共既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党内外监督机制,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力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没有建立一种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变革机制,没有及时意识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与职责转变。

制度僵化导致观念僵化、管理僵化,政治合法性资源不断流失。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和实践方面,苏共也没有建立一个社会资源合理、公平的配置制度,使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拥有了利用人民赋予的国家政治权力为自己捞取私利的巨大的腐败空间。

[关键词]制度建设;苏共垮台;经验教训[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5)06-0147-03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多人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人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的。

本文拟就此作些分析。

为什么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很多文章认为,苏共的问题的全部症结就在于,苏共领导集团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为了一小撮特权阶层。

苏共生于斯、盛于斯、衰于斯、败于斯。

诚然,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这不是根本原因,而且这种历史事实不仅存在于苏共的历史中,而且还几乎存在于东欧所有共产党的历史之中。

为什么一直把作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圭臬、并以此与资产阶级政党相区别的共产党却无一例外地走向了这一宗旨的反面?邓小平早就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1]因此,不是什么阶级斗争没有搞好的问题,更不是某些坏人作恶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

只有从制度层面上去探索,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所有的东欧共产党都无一幸免这一令人费解的事实。

我们知道,所谓“公仆”,实际上就是能够也必须承担责任的人,是保证公权公用而不进行“化公为私”或“以权谋私”的人。

苏共在党建中的疏失

苏共在党建中的疏失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六条基本经验,《决定》指出,这些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而探索形成的。

其中,苏共执政74年而败亡的历史教训更值得深思和研究。

苏共是列宁缔造的百年老党,在革命年代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于1917年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

它曾经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革命党,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衰老僵化、官僚气重、脱离群众的执政党,苏联晚期的改革又偏离了正确方向,致使苏共于1991年8月自行解散。

苏共的败亡,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动因之一。

苏共在党的建设上的疏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理论僵化,党的指导思想丧失引领社会前进的功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党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俄国国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

取得政权后,党的历史地位和任务的重大变化,要求党的指导思想作出相应的变化,列宁在担负繁重国务活动的同时,在理论创新方面也有许多建树。

他提出,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要转变观念,从“夺取俄国”转变为“管理俄国”;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政策,从军事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临终前,又提出执政党要自觉进行变革、克服官僚主义、维护党的团统统一、健全集体领导、增强党内监督等。

列宁逝世后,俄共党内开展关于“列宁主义”的讨论,将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从20年代中期起,苏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出版领域作出很大努力,如成立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着手编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还派专人去法、德等国搜集马克思恩格斯遗稿,翻译和整理出版了不少未曾公开发表的马恩列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经济学—哲学手稿》最早就是在苏联发表的。

苏共亡党历史教训ppt课件

苏共亡党历史教训ppt课件
16
(三)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 苏联掀起了一场批判 斯大林的运动。
1961年二十二大再次 掀起批判斯大林的高 潮。
17
(四)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964年-1982年)
使苏联在世界 成了可以与美国相 匹敌的工业、科技、 军事超级大国。
内维持现状, 对外扩张争霸。这 使得苏联体制进一 步陷于僵化和停滞。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亡国历史教训
范弘雨
选题现实意义
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 ,习总 书记在阐明新形势下,反腐斗争的极端重 要性时,提到要总结苏共亡党亡国历史教 训.
2
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 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3
基本思路:
• 一、苏联解体 • 二、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 三、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 • 四、总结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 公开性、指导思想多元化象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 使苏联意识形态领域一片混乱。
23
• 大众媒体成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工具。 • 到1987年形成一场“反思历史、重评历史”的运
动。
• 结果: • 党在不明真相的群众中的地位急速滑
落。苏共由1900万党员骤减为1500万;退回 到1973年的人数。 •
24
亡国。
•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表明,问题就出在苏联共产 党党内。
13
(一)列宁时期(苏共的创立)(1898年 1917年 1922年)
1919年5月1日,列宁在大批军队领导人的簇拥下走进红场。
14
(二)斯大林执政时期(1923-1953)
• 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创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

苏共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的教训与启示

苏共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的教训与启示

苏共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的教训与启示作者:李生峰来源:《党史文苑》2007年第04期[摘要]苏共领导人在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的失败昭示我们,社会主义是经常发展变化的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要使改革取得成功,还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采取正确的改革战略和策略。

[关键词]苏共改革启示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主义同样“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①。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是苏共在改革问题上从反面给我们提供的深刻启示。

另一方面,苏共领导人在改革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也昭示我们,要保证改革取得成功,无产阶级政党还必须采取正确的改革战略和策略。

一、苏共从斯大林晚年到赫鲁晓夫、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对改革时机的延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没有及时有效地对苏联原有的体制进行改革,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改革的大好时机。

第一次良机: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斯大林晚年时期。

众所周知,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又简称斯大林模式,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

从当时历史条件看,特别是从工业化和二战的结果看,这一模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

但这一模式从其形成之日起,就包含着深刻的矛盾和严重的弊端。

诸如计划与市场的矛盾,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平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矛盾,高速度和低效益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民主和高度集权的矛盾,一党执政和权力制衡的矛盾,民族平等和中央集权体制的矛盾。

这些矛盾和弊病的存在和积累,使得战后苏联社会的许多领域出现了危机。

苏联人民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终于形成战后苏联社会要求改革的第一次浪潮。

而且,就战后苏联的历史条件来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苏联已经摆脱战前被包围和封锁的外部环境,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无疑都为带有战时体制性质的斯大林模式提供了改革的机遇。

苏共亡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共亡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经过学到了看了认识到了。

从中我体会到了苏共亡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导致苏联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按照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共同作用的理论。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发现既有外国资本主义社会企图利用和平演变瓦解苏共的原因,也有苏共本身经济政治,对外安全及意识形态上的原因。

重点分析经济政治上导致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转折时期。

列宁是这一新型革命政党的主要缔造者。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在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下,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至1991年,“8·19”事件以失败而告终。

苏共中央在戈尔巴乔夫的逼迫下自行解散。

苏共的4228座办公大楼、180个社会政治中心、16个社会政治研究所等设施都被俄罗斯当局查封和没收。

苏共经过74年的执政发展去走上了不归路。

亡党必然亡国。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总统的最后一天,也是苏联存在的最后一天。

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他将于当晚宣读的辞职书。

1991年12月26日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会场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

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一项宣言,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从此,苏联共产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两个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名字,就这样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经济上来看,自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年至1945年战争期间仅仅下降了2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

从1992年起,俄罗斯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

1990年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为69.2岁,而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岁,甚至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降低了整整10岁。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第一篇: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内外因主要有三类:一是外因,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和对其军事威胁与争霸。

二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弊端。

三是自赫鲁晓夫始对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脱离、背离乃至戈尔巴乔夫的最终背叛。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勇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

第二,必然始终坚持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歪风邪气和错误潮流,群众在一定条件下、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无能为力,显得风平浪静,但在特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掀起巨浪,翻江倒海。

第三,把发展放在执政第一位,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两者不可偏废,更不能分离或对立,并应始终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只有不断在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改革开放确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巩固与自我完善,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

让人民能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而不是一昧地把改革成本推向社会,改革成果被少数人享有。

第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改变了以往的显性的方式,利用改革过程中所伴随着的矛盾激化,以民主、科技等方式为诱惑、以金融操纵、意识操纵、非政府组织渗透、信息干扰等新武器,试图西化,分化中国。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有合作、有竞争,同时有激烈的较量。

苏共失败的政治教训_兼析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

苏共失败的政治教训_兼析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

苏共失败的政治教训)))兼析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张树华内容提要:戈尔巴乔夫鼓吹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0非但没有给苏联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道0,反而导致亡党亡国,在政治上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俄罗斯政治制度并非民主制度;俄罗斯人民需要民主,但掌权者破坏了民主的声誉;当今的/民主政权0与维护多数劳动者权利的/民主0毫无共同之处。

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表明,有些东西对于他人是美酒,但对于自己却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苏共;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人们通常讲的/苏联剧变0实际上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苏联作为一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统一国家分裂、解体;二是社会主义道路在其首选地)))苏联中断、夭折;三是作为执政时间最长、国际共运中影响最大的共产党)))苏共解散、垮台;四是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失去了作为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地位。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已经过去了15年之久,剧变本身仍环绕着不少谜团有待探究,发生剧变的原因及其后果仍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政治历史和思想理论遗产有待人们去思考、去挖掘。

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于苏共蜕变和苏联演变的原因的分析已经积累了不少深刻而有价值的成果¹。

一些成果明确指出,正是戈尔巴乔夫之流在思想信仰上的背弃、路线道路上的背离和政治上的背叛才是导致苏共垮台和苏联剧变的罪魁祸首。

一些专家在分析总结上世纪末15年间苏联)俄罗斯社会演变的一系列惨痛教训时强调,信仰、方向是灵魂,路线、道路是根本;以背弃、背叛为标志的修正主义路线害死人,以西化、自由化、私有化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复辟道路坑死人。

一22年前的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短短6年的之后,曾经执政74年之久的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统一的苏联多民族国家分崩离析,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

短短6年的时间,戈尔巴乔夫鼓吹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0非但没有给苏联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道0,反而导致亡党亡国,政治上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分校)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分校)

《国歌》:辉煌与警醒
谢谢各位,敬请指正!
多 一 些 社 会 主
多 一 些 民 主

导致苏共角色的转变
和改 领革 导的 者倡
导 者


苏共
的 对

在党内“革新苏共”的主要内容有:
▲革新党的指导思想 ▲革新党的性质 ▲革新党的奋斗目标 ▲革新党的组织原则 ▲革新党的机构
◆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一系列后果
◇思想的分化 ◇组织的分裂 ◇中央失去权威 ◇基层组织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党员失去了方向和信心
苏共执政党建设的教训与启示之二
先进的思想必须靠科学的、有 效的体制和机制来保证它的实现。
苏共执政党建设的教训与启示之三
改革是执政党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同时,改革也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革 命”,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有步骤、 有秩序地进行。执政党必须在改革中担 负起历史的重任。
苏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成就是巨大的, 失误是严重的, 后果是惨痛的, 教训是深刻的。
在党外“革新苏共”的内容主要是:
革新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领导地位) 革新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革新党政关系(“还权苏维埃”) 革新政党体制
在革新苏共的过程中, 实现了权力的转移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步
实行总统制
第二步
建立新的联盟国家
第三步
三、苏共执政党建设的教训与启示
高尚的社会思想,必须为之而奋 斗,争取实现。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 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不应该 只是口号,而是贯穿在现实生活中的 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曰和平演变论
五曰经济本源论
二曰个人因素论
六曰体制缺陷论
三曰社会主义缺陷论 七曰民族因素论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苏共的经验教训包括:
1. 统治集团脱离群众:苏共在斯大林时期的高层领导集团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隔阂,导致统治集团脱离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是苏共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2. 独裁的政治体制:苏共采取了极权主义的政治体制,压制了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制度的发展,导致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制衡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严重。

3. 经济计划的失误:苏共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计划失误和资源浪费问题,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贫富差距悬殊、物质短缺等问题。

4. 对外扩张的代价:苏共在冷战时期采取了强硬的对外政策,导致军备竞赛和军事干预的代价巨大,同时也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经济实力。

5. 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不当:苏共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存在着偏见和错误,导致了民族矛盾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

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与教训

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与教训

摘要从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打着“改革”的旗号,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包括倡导所谓“民主化”、“公开性”、多党制、全盘私有化等方针,以及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是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苏联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关键字: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与教训——全国党建研究会考察团赴俄罗斯、古巴考察报告(节选)苏共之所以垮台,并导致苏联解体,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因是主要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现实是主要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是主要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政治是主要的。

总之,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

多数俄共人士认为,这个演变从赫鲁晓夫开始,一直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经历了30多年。

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综合俄共人士的看法,给我们留下印象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共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领导人俄共人士认为,苏共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过去的领导人,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苏共的打击最大,既否定了斯大林个人,也否定了党的历史,否定了列宁主义,其消极影响存在了几十年。

赫鲁晓夫虽然也曾讲过肯定斯大林的话,但那恰恰是他两面派嘴脸的暴露。

赫鲁晓夫去世后葬在莫斯科新处女公墓,立了一块黑白分明的墓碑。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搞得更甚,直至全盘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过程,苏共自己否定自己,引起人民对苏共的不满和不信任,同时也给国际敌对势力将苏共“妖魔化”提供了“根据”。

有的俄共人士谈到,过去曾有人宣传斯大林杀了2000万人,现在的许多研究证明,在斯大林执政的30年内,由于各种原因被杀的不超过200万人(有的说几十万人)。

俄罗斯的现实,使人们包括一些曾经跟着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人开始对历史进行反思。

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与启示

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与启示

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与启示左凤荣2013-2-25 15:52:41 来源:《当代世界》2011年第8期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3年历史、执政长达74年、党员人数曾达到1900万的大党,曾对20世纪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政权,落得自动解散的命运。

苏联剧变20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苏联地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在谈起苏联这个大国的解体时,仍然不免带有惋惜之情。

共产党人为苏共失去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而心痛,爱国者为失去一个强大的祖国而神伤,普通民众为国家解体带来的骨肉分离、交往不便而痛苦。

当然也有人为此而高兴,许多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甩掉了“包袱”,波罗的海国家终于获得了盼望已久的独立,中亚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头上不再有“太上皇”和“紧箍咒”。

但人们还是有共识的,都不愿回到原苏联的体制中去了。

苏共丧失政权有其必然性,其教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成从一个革命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执政党与革命政党的任务不同,面临的环境也不同,其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活动方式自然也应该有很大区别,但是,苏联共产党执政后,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没有完成从一个革命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列宁说过:“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势必变成政治斗争。

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

”[1]在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党无疑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与代表农民利益的政党——左派社会革命党结成联盟,夺取了政权。

但是,由于双方在对待农民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1918年3月左派社会革命党退出了政府,1918年7月双方的联盟彻底破裂。

实际上形成了布尔什维克一党执政的局面。

在1918—1920年布尔什维克试图按照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模式建立起一个新型的社会制度,一切生产资料都收归国有,工人生产农民需要的产品,农民把粮食按国家的需要量上交给国家。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解说词原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横跨欧亚两洲、面积达2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强国,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

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认真研究、正确认识这一重大问题,对于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由李慎明副院长主持的《苏共兴衰与苏联兴亡》重大课题组(后又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之一,便是与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中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联合摄制了八集电视政论片《居安思危》(2006年6月出品)。

该片从八个方面,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镜头画面,借助电视艺术手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过程,对其演变的本质原因进行了剖析。

该片顾问:陈奎元、张全景、刘峰岩、郑科扬、李慎明、全哲珠、杜学芳、李成仁、马俊清、蒋振云、李意珍。

理论提供:李慎明、陈之骅、吴恩远、邢广程、李正乐、王正泉、张树华、于洪君、张春生。

总编导:李荃、刘树人。

该片解说词由李慎明同志担任总撰稿(署笔名:肖黎),李小宁、葛幼力、邱建、郝一星为撰稿。

解说词收入本刊时,李慎明同志第15次统稿,并对个别文字略作改动。

第1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亲爱的朋友,我们都爱列宁山,让我们迎接黎明的曙光,从高高山上我们遥望四方,莫斯科的风光多明亮,工厂的烟囱高高插入云霄,克里姆林宫顶红星照耀,世界的希望,俄罗斯的心脏,我们的首都,莫斯科……”凡是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会熟悉这首令人怀想而又憧憬的旋律,也会熟悉这座曾经深刻影响过中俄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是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故乡,也曾经是我们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斗建立新社会的榜样。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尽管中苏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严重分歧,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牵埋着对列宁和十月革命故乡深深的情结。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1、【多选题】久加诺夫把苏共亡党的原因总结为“三个垄断”,即:(BCD)。

A. 对文化的垄断B. 对真理的垄断C. 对资源的垄断D. 对权力的垄断2、【判断题】1991年,苏共不仅失去了执政地位,而且遭遇了亡党亡国的厄运。

AA. 正确B. 错误3、【判断题】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AA. 正确B. 错误1、【单选题】苏共亡党的政治原因是(A)。

A. 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B. 政府不作为C. 经济衰退D. 未设立三权分立2、【多选题】苏共执政党在自身建设中展示给人民的形象是(AB)。

A. 治党不严B. 为政不廉C. 治党严厉D. 为政廉洁3、【多选题】苏共执政党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BC)。

A. 经济文化原因和文化需要B. 政治原因C. 党的公众形象D. 西方发达国家的干预1、【判断题】戈尔巴乔夫刚刚上台的时候,他的改革指导思想是“多一些社会主义”。

AA. 正确B. 错误2、【判断题】戈尔巴乔夫在苏共党内被认为是一个改革者。

AA. 正确B. 错误3、【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的主要内容有(ABCD)等。

A. 革新党的指导思想B. 革新党的性质C. 革新党的奋斗目标D. 革新党的组织原则1、【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苏共党内上层被分成三大派:(ABC)。

A. 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B. 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保守派C. 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激进派D.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改革派2、【判断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党员失去了方向和信心。

AB. 错误3、【多选题】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一系列后果:(ABCD)。

A. 思想的分化B. 组织的分裂C. 中央失去权威D. 基层组织失去了目标和动力1、【判断题】革新以后的苏共与其他社会组织,从法理上来说,处在平等的地位。

AA. 正确B. 错误2、【判断题】苏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由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来保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歌》:辉煌与警醒
谢谢各位,敬请指正!
一曰和平演变论
五曰经济本源论
二曰个人因素论
六曰体制缺陷论
三曰社会主义缺陷论 七曰民族因素论
四曰改革诱发论
八曰苏共主因论
对 权 力 的 垄 断 。
对 真 理 的 垄 断 ; 对 资 源 的 垄 断
原 因 总 结 为 “ 三 个 垄 断 ” 即 :
产 党 主 席 久 加 诺 夫 把 苏 共 亡 党 的
俄 罗 斯 首 席 共 产 党 人 , 俄 联 邦 共

一、苏共执政党建设中的问题
(一)经济文化原因:没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和文化需要
(二)政治原因:苏共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三)党的公众形象:治党不严,为政不廉
(请看影片《自酿苦酒的苏联共产党》)来自二、苏共改革时期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演变
多 一 些 社 会 主
多 一 些 民 主

导致苏共角色的转变
和改 领革 导的 者倡
导 者


苏共
的 对

在党内“革新苏共”的主要内容有:
▲革新党的指导思想 ▲革新党的性质 ▲革新党的奋斗目标 ▲革新党的组织原则 ▲革新党的机构
◆在党内革新苏共导致一系列后果
◇思想的分化 ◇组织的分裂 ◇中央失去权威 ◇基层组织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党员失去了方向和信心
在党外“革新苏共”的内容主要是:
革新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领导地位) 革新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革新党政关系(“还权苏维埃”) 革新政党体制
在革新苏共的过程中, 实现了权力的转移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步
实行总统制
第二步
建立新的联盟国家
第三步
三、苏共执政党建设的教训与启示
高尚的社会思想,必须为之而奋 斗,争取实现。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 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不应该 只是口号,而是贯穿在现实生活中的 实实在在的行动。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教训
中央党校党建部
姜跃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苏共瓦解;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苏联正式解体。
二十多年来对苏共亡党亡国原因的总结
苏共执政党建设的教训与启示之二
先进的思想必须靠科学的、有 效的体制和机制来保证它的实现。
苏共执政党建设的教训与启示之三
改革是执政党保持活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同时,改革也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革 命”,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有步骤、 有秩序地进行。执政党必须在改革中担 负起历史的重任。
苏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成就是巨大的, 失误是严重的, 后果是惨痛的, 教训是深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