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

合集下载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程设计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程设计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程设计作者:费康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9期摘要: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程设计方法。

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研究性的教,更有利于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施;反馈与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01-03一、引言研究性学习是设置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的探索、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智慧,具备独立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2]。

研究性学习并不存在唯一的固定方式,如果在课程教学中划出专门的课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类或项目设计类活动,这可称作“专门性”研究性学习[3,4]。

另一种方式是“渗透性”的研究性学习,是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有机地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配套,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在课程教学中仍停留在“知识本位”的层面上,不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所谓“正确知识”的传授,评价方式也以卷面成绩为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概率是很低的。

只有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并且教师研究性的教,才能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的一些体会。

二、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一)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计理念当今的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可简单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传授专业知识,确保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二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恰当地面对和处理所遇到的学术问题、工作问题,甚至情感问题。

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于“研究性教学”与人类学课程观的视角

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于“研究性教学”与人类学课程观的视角
( 一) 通识教 育与专业 特征 相结合

“ 研 究性教 学” 理念 与人 类学课 程观
大学语文 的本质 已成 为学界 的共识 , 认为大 学语 文
教学应该与 中小学语 文教学有 区别 ,要 有 “ 大语 文” 视 野。 “ 将 大学语 文课 程置于大文化 的背景 中去审视 , 从 教
材 内容 的编选到教学计划 的安排 、 执行等都 以传 承文化 传统 、 使受教育者接受 民族文化 教育为归宿 。大学语文 担负着传承 民族 文化 、 塑造 民族特 性 的重任 ” 。[ 1 1 “ 研究
性教学” 理念与 ^ 类学课程观契合了大学语文的这一l 生质。 大学 “ 研究性教 学 ” 理念 自 2 0世纪 8 O年代 在西方
兴 起 以来 , 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 的主要 趋势 。美 国率先 提 出“ 教学 应与研 究相结合 , 学生 的学 习应基于研究 , 建
立 以研究 为基础 的教学模式 , 即本科生研究 性教学 ” 。嘲
2 0 1 4 年 2 月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 —
基于“ 研 究性教 学” 与人类 学课程观 的视角
冯 智 明
( 广西师范大学 文 学院,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
[ 摘
要] 大 学语文课 程与专业教 育相结合是 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趋 势。基 于人类 学课程观与“ 研 究性教学” 的视 角, 以广西师范

… … … … … … … … … 一 … … … …
另外 , 笔者还 注重从 专业 角度 出发培养 学生 的“ 大 语文 ” 观, 如 在美术专 业学生 的第一堂 导论课 上 , 就“ 美 术与文化 的关 系” 这一问题进行 了专题式 启发讨论 。我 首先 提 出 了两个 观点 , 一 是美 术是 “ 美” 术而 非 仅止 技 术; 二是有 “ 艺” 有“ 魂” 才有美 。 学生在讨论后 , 我接着用

论“研究性学习”理念

论“研究性学习”理念

论“研究性学习”理念今天,“研究性学习”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

因此,当前的研究性学习理念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经验,以培养能够适应当今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核心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分享各自的发现,使学生具有自治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仅仅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去达到考试的目的,它将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表达,分析,综合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学校要提供一种合适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真实的教学实践中,而教师则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进行评价,并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以便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

同时,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还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从而促进他们有效地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并获得更多的经验。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研究讨论小组,提供学生参与外部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来加强学生的参与,使其得到更多的认知新技能。

此外,现代社会急需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理念也可以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由此培养“学习型”学生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改变。

只有把“研究性学习”理念融入教学,才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身潜力,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良好公民。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理念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面对当今社会强烈的变化。

借助它,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经验,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从而培养出更有效的学习模式,实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指南》 …指 出 : 研 究 性 学 习 是 指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学 习 生 “ 从 活 和 社 会 生 活 中选 择 和 确 定 研 究 专题 , 类 似 科 研 的 方 式 , 用 主 动 地 获 取 知 识 、 用 知识 和解 决 问题 的学 习活 动 。 ” 应
20 年 4 , 育 部 《 通 高 中课 程 方 案 ( 验 ) 出 台 , 03 月 教 普 实 》 方
1转 变 课 堂 知 识 的 传 授 方 式 .
明确 了研 究性 学 习 和 英 语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内 涵 ,提 出 了进 行 研
究 型 学 习 的 方 法
关 键 词 : 究性 学 习 英 语 研 究性 学 习 方 法 研
20 年 2 , 0 0 月 国家 教 育 部 颁 布 《 日制 普 通 高 级 中 学 课 程 全 计划 ( 验 修订稿 ), 次 明确将 “ 究性 学 习” 入课 程计 试 》首 研 列 划 , 为 普通 高 中 学生 的综 合 实 践 活 动 板 块 中 的必 修 课 。 作 2 0 年 4 1 日教 育 部 印 发 的 《 通 高 中研 究 性 学 习 实施 01 月 1 普
论 英 朝 袅

( 州 师 范 学 院 , 建 漳 州 3 30 ) 漳 福 6 0 0 摘 要 : 究 型 学 习作 为 一 种 新 的 学 习 方 式 。 根 本 上 研 从 改 变 了传 统 的教 育模 式 , 已成 为 当前 课 程 改 革 的 亮 点 。 究 性 研 学 习 的 受 重视 程 度 已经提 升 到 国 家教 育 发 展 战 略 层 面 。 本 文 透 于 各 学 科 学 习 中 、 有 活 动 中 。从 狭 义 上 理 解 , 是 一 种 专 所 它 题 研 究 活 动 ,是 指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从 自身 生 活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选 择 并 确 定 研 究 的专 题 .以 类似 科学 研 究 的 方 式 主 动 地 获 取 知 识 、 用 知 识 、 决 问 题 的 学 习 活 动 。 就 是 说 , 究 性 应 解 也 研 学 习 包 含 两 个 层 面 的 含 义 : 是 研 究 性 学 习方 式 ; 是 研 究 型 一 二 课 程 。 为 一 种 学 习方 式 . 究性 学 习 泛指 学生 主动 探 究 的学 作 研 习 活 动 , 目的是 使 学 生 在 接 受 知 识 的 同时 , 成 对 知 识 的主 其 形 动 探 求 , 生 对 信 息 的 获 取 、 析 、 断 、 择 , 重 视 解 决 实 学 分 判 选 并 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 语研究性学 习 英 依 照 我 国 外 语 界 专 家 张 兼 中 教 授 (0 42 ) 的 界 定 , 20 :3 英 语 研 究 性 学 习 是 把 研 究 性 学 习应 用 于英 语 学 科 中的 一 种 与 接 受 性 学 习 相 对应 的 新 型 学 习 方 式 , 指 学 生 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是 在 真 实 实 践 或 创 设 的情 境 中积 极 主 动 地 运 用 英 语 提 出 问题 、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 在 研 究 过 程 中获 取 英 语 知识 、 能 、 解 并 技 能 力 和 发 展潜 能 、 性 的 学 习 活 动 。 个 三 、 行 英 语 研 究 型 学 习的 方 法 进

论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论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赵东亮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7期摘要:目前,研究性学习已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并在许多地方开展起来。

研究性学习只有同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显示出其固有的价值。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构建;整合;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基本目的,就是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按照新课程的思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必须解决好以下几点:一、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搞好专题研究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能力要求为目标,以主动性和实践性为特征,把教材的内容看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因此,在这种理念下知识本身的获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及在获得的过程中开发出来的各种潜能。

这就要求教师由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

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教材当作课程资源的一部分,灵活地使用教材。

这种新课程理念与研究性学习相一致的,学科教学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

在高中阶段,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必然要求教师敢于打破已有的知识序列,站在课程内容结构的高度去看待每一学年、每一阶段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了目标以后,可以将每学年的目标转变为可供研究的主题,再把每一阶段的目标转变为在这个主题之下的若干子课题,這些子课题又可以分为若干二级子课题,这样就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分解并重新组合为若干研究专题。

以语文学科为例,高一年级的语文课程目标是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的。

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教材之外开拓自己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与学生一起重构文选结构,还可以把学习阅读方法、语文在社会中的应用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专题也纳入师生的研究领域中来;高二年级的语文课程目标以文学鉴赏为主,教师可以时代为序,也可以空间为纲,进行一个时期、一个流派、一种体裁、一个作家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高三阶段则适合开展那些带有思辨色彩的文化研究课题或者是以复习提高为主要目的研究性学习专题。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它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四个“挺—挺”,自然地把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点出来了。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

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请小朋友在半个月之前,把蚕豆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小花盆里,并把种种子的花盆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又定时的给浇水,请学生每天去观察。

当我上《一粒种子》的这一天,请小朋友带来种蚕豆的花盆,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大早学生就议论纷纷:我总没有给它浇水,我的蚕豆没有长出来;看他的豆芽叶片真绿,你是怎么种的?哎呀!她的蚕豆芽钻出来了,可是现在叶瓣一顶点儿都没有;又听见有人在说,我给豆浇的水太多了,淹死了……听了学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时间播种的蚕豆,请学生观察每盆豆。

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使蚕豆发芽而有的却不行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课文。

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读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有四处写种子“把身子挺一挺”。

学生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学生去学习课文,就表现出一种主动性了。

根据儿童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在课堂上就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贴图,课文写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觉得很暖和,醒过来了。

我就贴种子微微睁开眼的图片,请小朋友找出句子读一读,你认为句子中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觉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讲出从暖和一词看出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这时就指导学生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朗读,感受春天的暖和。

而第二自然段写种子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

再请学生讨论种子在泥土里发芽需要的水分,是从哪里来呢?这时就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去寻找符合情理的答案。

王菘舟特辑

王菘舟特辑

特级教师王菘舟教学实录专辑(好东东,特别推荐哦)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浅议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理解和思考

浅议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理解和思考

浅议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理解和思考阳朔县福利中心小学徐燕凤[内容提要]“研究性学习”这一崭新的学习理念,其实质是在倡导一次学习观念之大转变(大革命),即:由传统的注重于学习者外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思路历程);由传统的教师在学校课堂环境掌控的被动、单向、固定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掌控的主动、发散、交互学习。

[关键词]研究、学习、理论、思考我是一名从教五年有余的小学老师,随着我国不断的进行教育理论更新,我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角色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这些众多教育教学理念中,我认为,有效的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理念很有必要在我们小学开展。

当前,研究性学习已经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认为这是我国当前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广大第一线的学校和教师也遇到了很多让人困惑的问题,如: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目前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如何使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衔接,达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在研究性学习环境中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这些疑难之处,如不及时从理论的高度予以消除、澄清,将会严重地阻碍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理念的深入发展和向更大范围的推广。

一、“研究性学习”理念之本质“研究性学习”这一崭新的学习理念,是作为在改革我国沿习多年的应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而提出来的。

这一新型学习理念的提出,其实质是在倡导一次学习观念之大转变(大革命),即:由传统的注重于学习者外在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注重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自我体验(思路历程);由传统的教师在学校课堂环境掌控的被动、单向、固定学习,转变为学生在社会和网络相结合的环境中掌控的主动、发散、交互学习。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背景:俗话说:“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双眼看世界,围绕“眼睛”的有关知识,班级开展了《奇妙的双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视觉错觉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机地将探究性活动和实效性学习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1、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双眼视觉原理和视觉错觉形成的原因。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受揭示视觉错觉的奥秘。

3、认识到“定性思维”不一定正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现生活中的视错觉,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

渗透全面辨证看待事物的思想和观点。

活动重、难点:重点:发现错觉图形的奥秘。

难点:自主设计错觉图形。

实施方案: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特别要开展好校内外实践活动,体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彩笔。

适用年级:四年级活动过程:课前活动:玩游戏“五彩缤纷”上课之前,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五彩缤纷”,请看大屏幕:看着列表,说出颜色,而不是字。

谁想做第一个小勇士?(你最先举手,机会送给你)现在其他的同学就是小评委啦,只要他出错了,游戏就结束了,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横着说)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今天这节课,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等着大家呢,你们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充满奥秘的奇妙旅程就要开始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要】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内涵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并就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随着一些地方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人将研究性学习列人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还将逐渐在初中和小学开设同样的必修课。

这一计划,反映了国家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重视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曾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做人的工具。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2、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谈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谈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谈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对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教学特性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标签]大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特性教学设计本文所提及的“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简称,它的真实含义是“研究性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为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以引导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设计、具体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一)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传授式学习而言的,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是:(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对主体性的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活动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关键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的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2)个体性或独立性。

课堂虽是集体学习的场所,但课堂的学习活动却是从个体开始的,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水平。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个体的作用与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信息自己采集,数据自己处理,问题自己提出,课题自己选定。

提倡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独出心裁,以培养独创精神。

比如说,极限等概念的给出,应该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求极限、求导数、求积分等方法的总结,也应该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自己来实现。

(二)协作性协作性是在个体性和独立性基础上体现的,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生的独立思维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此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相互协作,往往会使思维障碍得以克服,并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学习也被称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合作学习可划分为两个层次。

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整理]

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整理]

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上海市静安区育才初级中学刘慈民(数学特级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原来那种被动的、偏重于记忆、理解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而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在探求中掌握探究方法,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目前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许多经验材料,都介绍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如何围绕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能掌握和运用,.有的学校正在开发作为相应依托的课程载体----“研究性课程”,我认为这是一项很有价值、很有必要的工程。

但是,作为一种课程的开发,绝非轻而易举,它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研究,逐步开发、修改、提炼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怎么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呢?我认为课堂教学显然应该始终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加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一年来,我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抓住教材特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视知识获得过程,有指导地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理科的学习方法对于基本概念比较集中的教材,例如数的开方、二次根式、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教材内容,我都让学生自学。

我的观点是:课本应该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了解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料;现行数学教材,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表达规范,而且注重启发性,让学生亲自去阅读理解,并借助于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自学的成效,其意义远远超过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本身。

虽然学生的原有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有很大差异,但我决不会因为担心一部分学生不能全部读懂,而不敢放手让他们去读。

我认为让学生去“读”,使自己“读懂”,这也是一种“教”的方法。

在这种“教”法中,依然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例如:事先设计几道思考题,借此作为一种“读”的导向或帮助各种不同基础的同学“读懂”的“台阶”;“读”后我组织集体交流,往往一些基础较好,钻研较深的学生会头头是道,踊跃发言,我再连环追问,促使学生悟出并说出“所以然”,这种“兵教兵”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全体同学“读懂”教材,掌握重点,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自学数学书必须咬文嚼字,边读边想边记边练,在练习中要加强反思和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一、突出“研读”教学,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读研过程,实现思维互助,产生情感共鸣,充满了人文情怀,培养了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组织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点拨、调控、帮助学生研究性阅读,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

[内容简介]课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制语文第九册第25课《小抄写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

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质疑择题: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爱:”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目的在 于进一 步推 进 以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
习和实践操作为主的,它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 体性 、 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协作能力 , 有利于促进学 生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 形成健全的人格。
4 .有利 于建立平等互 动 的师生关 系 。
力为 目标 的素质教育改革 ,改变长期以来 的教师传统 的教学方式 ,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 提供多渠道 获取知识 , 并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 的机会 , 促使 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这是研
究性学 习 的根本 内核 。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预设得太多 ,文本的学 习大
都 是学生 在教 师的 问题 的引 导下 从 文 章 的思想 内容 到
行文思路亦步亦趋地来完成的 ,一堂课下来学生能记 住的无非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及写法的解析 ,而学生 应该掌握的语文学习的方法 、 学习习惯却少得可怜 。开 展研究性学习, 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革新 , 其意义
条件
强调以 自主研究为核心 ,教师要特别讲究学 习环 境的的创设 ,使之有利于自主研究的方式与学习内容 的和谐。学习环境 , 关系教学 内容的呈现 式 、 学生的
学习 式、 教师的 教学 式和师 生互动 式等 面丁 _ iC
如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 , 是用呈现 固定结论的课件 , 还
大放兮 0 8 4月 中刊 料2 0 年 号 旬
由于 “ 究性 学 习 ” 以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 、 究 学 研 是 研
计划以来 , 就受到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
研 究 性 学 习 是 以探 究 为 基 本 特 征 的一 种 教 学 活 动 模
式, 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什 么是研究性 , 研究性就是研讨问题 , 追根求源和多方寻 求答案 , 解决疑问, 不但知其然 , 而且知其所以然 ; 二是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上海的程红兵老师指 出: “ 所谓语 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 的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去研读课文等语 文现象 , 掌握规律 , 获取知识 , 调查 了 解社会 , 深入研究 , 应用有关知识去 寻求相关原 因 , 去 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由此可见 ,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惯,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都 有着很 多的帮助。 二. 在 初中语 文教 学中实 施探究 性学习的方法 处在初中阶段 的初 中生 ,具有很 强的好奇心和可塑性 ,在通过小学语 文教学 塑造的基础知识 的基础上 ,需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在初 中语 文教学 中的运用 ,能够提高语文教学 的效果 ,对 教 和学都 有非 常大 的帮 助。对于 “ 少 ,慢 、 差 、费”的传统 初 中语文教育来说 , 需要一种全新 的 教 育模 式来 促进 初 中语文 教学 的发 展 。究其原因 ,在于传统语文教育观 念 的偏差 ,教师只是 “ 填鸭式 ”的向 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也 只是通过机械 式 的记忆来对语文的相关 知识进行记
( 1 尚 小 青
论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重 点谈 谈 在初 中语 文 教学
求 ,对于处 在初 中的学生来说 ,正是 从童年向青年转换 的过渡阶段 ,学生 们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下 ,能够 通过 t 9己丰富的想象力提 出各种各样的问 题 ,在这个 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所提
的问题进行认真且耐心 的解答。所以
保意识。大家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 广泛地搜集资料,而在分组时不按 照 惯例 的分组 方式 ( 每一组 中优秀生 、 中等生和后 进生都含有 的) ,而是 在

得教师充分 了解到每位学生 的优势和 劣势 ,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 的培养。
在我们提倡探究 性学 习的时候 ,
决 。通过以快速接受语文知识 的教学 方 式 ,来让 学生 们从 爱上 语文 的状 态,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 ,并能 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 实际问题 的一种能够增加学 习积极性 的学 习方式 。一改传统教育 中老师在
在发展探究性学 习教学 的时候 , 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因为

研究性学习概念及研究性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概念及研究性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概念及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接受性学习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一面强调的过多,教师把教育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概念、原理和技能演示,学生把学习理解为背诵、做题和模仿,学习内容、方法和结果均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

在这种接受性学习状态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教师的满堂灌输在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固然有其自身的作用,但最终却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极差和高分低能的结果。

因此,有必要改进这种接受性学习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而言的,研究性学习要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国外称之为探究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育者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

研究性学习确立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充分保障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保障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对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但赋予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而且使学生成为某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提出者、实施者。

在学生探求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的着力点就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者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况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自主探究。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不再以继承知识维持现状为主要学习目的,而能够用未来眼光去看待今天,关注当前的普遍性问题和难点间题,这些问题能够很快触发他们成为自己的思考者或探讨者。

研学课程理念和体系

研学课程理念和体系

研学课程理念和体系
研学课程的理念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基础,旨在
通过体验和探索,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
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研学课程的体系由一系列
的课程活动组成,包括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社区服务、科技创新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研学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并重视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强
调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鼓励学生发展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学课程的体系是建立在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基础上的。

它包
括课程活动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确定。

研学课程的体系要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任务和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以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
够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总的来说,研学课程的理念和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以及创新和合作精神。

它为学
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责
任感的培养。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

问题 意识 、批 判 性 的思 维 技 巧 以及问题 解决的实践能力为主要 目标 的学 习。基 于问题 的学习是一种关 注经验的学习 ,是 围绕现实生 活中一些结构 不明确的问题所展开 的调查和寻求解决方法而组织的。 问题的选择与设置对于研究 性学习的结果存在 着重要 的 影响 。因此 ,教师首先要认 真研 究教 材 ,把教 材中的核心知 识挑 出来 ,再选出联系社会 现实生活与学 生的思想实 际、难
研 究性 学 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 习的定义应该包含 以下几个关键 的要素 :一是 研究性学 习观 的基本观点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 的学习观相对 立 的积极的有意义 的学习过程 ,鼓 励学生 的主动探究精神 , 获得 亲身参与研究探索 的体验 ,使学生形成研究 的态度 ,提 高认知能力 ;第二点 :研究性学 习提倡创设一个真实 、开放 的情境 ,要求学生从 自身学 习、社会生活 中选取与 自身 的兴 趣 、特长 、需要 、目的等相适应 的研究专题 ,鼓励学生具有 宽广 的视野和最大 的时空开放性 ;第三点 :研究性学习注重 学生 自身 的认知方式和策略 ,允许学生利用 自身不 同的思维 和学 习方式 ,学生是信息加工和情感体验 的主体 ,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创造潜能应得到最大程度 的体现 ;第 四点 :研究性 学习支持 和提倡师生之 间、学生之间 、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 ,以提高学生 的信息素养 、合作精神 、解决问题的 能力 、批判思维 的能力和终身学 习的能力 ;最后 ,研究性学 习对教师 的要求是起帮助 、指导 、参与 的作用 ,而非传统意 义上 的传授 、主宰地位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 段获取信息并加 以利用 ,引导学生利用 己有知识和经验培养 更 高 的认 知 水 平 。
()Whtr e e av d h oiv eto lt nt 1 a e g t e n e s i e c fne e a t n i a t p te f s h r ? ()Wh t o n u et d e o ue o dy? 2 a ys dns oo t mp t n waa s d ma t nh c r ()Wh t o o i o ue d i? 3 a ut n cmp t adc dy hk r t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的贯彻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本学年计划如下:一、课程设置目的: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两类: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

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主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

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质疑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课程实施基本要求: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

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

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3、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浙江省平湖中学(314200)沈金林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并没有特别的赖以存在的学科领域,它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基础。

只有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研究性的教”,研究性学习才能实现其功能目标。

本文阐述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研究性教学”的构建意义,提出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小课题研究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以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的。

然而,研究性学习课程并没有特别的赖以存在的学科领域,它必须以学科教学为基础。

我们很难设想:课堂教学仍停留于以知识为中心、传授为主导,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有充分发挥。

从某种意义而言,研究性学习是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

所以,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同步改革,作为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二者和谐互补,交相辉映,研究性学习的功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这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

因此,如何将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相互促进?这当是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就此结合物理学科谈些粗浅看法。

一、实施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是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进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更多的强调探究,而不是接受。

但是,正如美国《科学课程标准》所阐述:“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

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

研究性学习在目前作为一门课程而独立存在时,如果偏离课堂教学过程,包含的仅仅是课题研究类、项目设计类,一味地讲究活动的形式,那么,无论选择了多少课题,调查报告写了多少,出了多少科技制作,都将偏离了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多多少少走回了杜威倡导的实用性教育的弯路。

再者,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培养训练出来的。

没有科学探究方法指导的课题研究,往往容易成为“瞎子摸象”,甚至是无效的。

而科学观念方法的建立和掌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反复体会。

所以笔者认为:只有将研究性学习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研究性的教”,“研究性的学”才能实现其功能目标。

所谓“研究性教学”就是以小课题研究中或项目的设计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琐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和项目的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研究性教学立足于教材,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是为达到某种结果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它不是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研究,向外扩展与发散也不是无限制的,更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也不是将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搞成“研究”。

它以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为核心,注重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应以问题情景为先导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构建物理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方法论的形成和物理思想的培养。

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依托,通过机械性重复和反复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

而以研究性学习为理念的研究性教学,则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小课题”为教学的导入点。

这不仅是教学顺序的颠倒,而是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更新。

将学习置于研究性小课题情境中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一个好研究课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可以促进学习策略在新问题中的迁移。

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实际,不妨设计如下程序性问题:(1)设计实验方案(至少二种),以测定几个不同阻值的待测电阻,并根据设计完成实验;(2)比较不同电路测量同一电阻所得结果差别,分析其原因;(3)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且想得到连续变化的电压,电路如何连接?(4)给出两个阻值差别较大的用电器和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和内阻较大的伏特表,如何测定各用电器的电阻?设计出电路且写出实验测定的物理量?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把实验原理、器材的使用、电路的连接,误差的分析,顺理成章地解决,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把知识的巩固、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有机地融合起来。

这个过程不是教学顺序简单地倒置,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它强调的是“在运用中掌握”,后者则是在“掌握中运用”。

前者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融合,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后者则严重束缚了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体验,由于机械性重复和模仿,制约了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三、研究性教学应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研究性教学中,这种合作的意义在于: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储备,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其次,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人人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创新的优化环境。

只要研究性小课题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就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而且需要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这实际上是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每个成员都在贡献思想,而不只是借用思想。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当研究性小课题问题情景激发起共同的学习目标时,教师的作用则在于:参照目标,更好地监察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如“你能不能再补充一下”、“你能再换个角度分析一下吗?”;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好的,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需要某方面的信息,等等。

在开始,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引导,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能更多地理解他们的学习要点,教师就可以慢慢地“隐退”,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四、研究性教学以思维过程展示为重点德国教育学家戈·海纳特曾说:“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方法都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因此,应该对结果和调整迟下定论。

对学生的错误不应看得过重。

教师须明白,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研究性教学活动中,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立足于教材,识别出各种能力依赖的载体,同时也揭示出思维方法的顺承性与阶段性,使物理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强调静态知识的积累,而应是一部生动的科学研究史的展示。

在研究性教学中,物理大师们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创造思路的熏陶,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良好营养。

在研究性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在学习前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时,不压抑学生思维的创新,如何把静态的知识还原成为动态的科学认识过程、探究过程,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深刻学科思想剖析出来,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这应当是研究性学习课堂和研究性活动过程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如对《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教学,由于学生对原子的核式结构并不佰生,简单陈述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创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过程,并不能诱导学生创新思维。

如将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设计思想作为研究性教学的研究课题,去组织、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可提出如下程序化问题:(1)卢瑟福为何要设计α粒子散射实验(2)卢瑟福为何以α粒子作为射线源?能否用阴极射线代替之?(3)实验中靶标的材料为何用金(Au),而且要制成箔片?能否用铝箔代替?(4)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极少数反弹、绝大多数不偏转,分别能推出什么结论?通过以上小课题的研究,展现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思维过程,把方法论寓含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方法上得到了启迪,并受到了科学思维的熏陶。

使知识与方法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促进能力的提高,不但方法论的教学有所依托,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显得空洞,物理思想不再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说教,两者合情合理地被同化和吸收,达到“润物细无声”完美融合的境界,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展示物理学科固有的和谐之美。

五、研究性教学要重视对研究结果的反思概括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而研究性教学则是立足于教材,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

所以,在研究性教学过程的结尾,为了提炼所学到的知识、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做出反思。

反思概括的意义在于:其一,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其二,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这对知识的迁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三,科学的反思往往能使新的问题成为教学的归宿,即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如在《电阻定律》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归纳得出“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可引导学生反思:“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这一变化趋势最终会有哪些可能性?学生不难回答:有三种,一是温度为零,电阻率不为零;二是温度为零,电阻率同时为零;再有温度不为零,而电阻率为零。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三种可能性中,哪一种能作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了解这一课题。

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课题意识,又引入了“超导”这一有意义研究性学习领域,将研究性教学延伸到了课外,为学生创造之路点燃了火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