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书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红极一时、极富传奇色彩和神秘魅力的著名作家,当时她母亲为她上学匆匆起就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又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天,并逐渐在风云中流露处她丰厚而又瑰丽的魅力。
认识张爱玲,是为了认识她的小说,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①唯有小说中女性形象才是意义中的核心。
翻开小说,就是阅读一部“爱恨情愁”的历史。
张爱玲第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的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过程“小说是以它自己的方式,通过它自己的逻辑,依次发现了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纬度。
”②以女性的纤细与敏感从生活中发现真谛,从男女性爱、亲子之爱的感情细微处揭示出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堕落、变态的灵魂,因此写尽了人世沧桑、人情世态。
于青曾在《张爱玲全集》书中写道: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
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
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两性关系,婚嫁迎娶是她揭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她们的生活、心理、感情寄托着作家无限的情思。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形象。
笼中鸟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
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之中。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留情》中的敦凤、《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狠毒、残忍的母老虎梁太太等。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的。
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她笔下的女性悲剧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上,她以深邃的目光透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
作为接受西方文化较早的新女性,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她曾经坦言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许是认识到了物质是生活的基本保障,许多女性在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中疯狂的追逐物质,对金钱的一味追求使得爱情变成了乏味的游戏和获得物质的筹码。
同时,七巧对金钱丧心病狂的追逐,不仅造成了自己的悲剧,更造成了儿女的悲剧。
由于害怕自己的钱被别人瓜分,她把自己的两房儿媳妇逼死,更是硬生生的拆散了女儿和童先生,使得儿子和女儿也都没法拥有正常的婚姻家庭,一个个在这个封闭的罪恶王国里烟雾缭绕,了此一生。
《浅析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开题报告

周海英《一曲曲苍凉而寂寞的生命悲歌——浅论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 陈娴《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探析》
余新明《解读张爱玲小说的三个关键词:历史.女性.荒凉》
卜海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及其成因》
胡冬汶《走!走到楼上去--试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
本文在参考了这些优秀作品的前提下,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分类方式,并对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共性有所研究,着重点在于“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掌握”上,起到以过去启迪当前,以作品启示现实的重要作用。
三、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1分类代表性人物
(1)压抑环境下的扭曲者——《金锁记》中疯狂、病态的曹七巧
2、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分类研究
不少研究者在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形象时都是通过对女性人物进行具体的分类来研究的,而其分类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类标准:(1)从年龄阶段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分为少女形象、中青年形象、老年妇女形象,这种分类标准在卜海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及其成因》中有着很好的体现。(2)从人生态度上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分为了命运的接受者、反抗者以及堕落者等几种类型。这种分类标准中有代表性的有:周海英《一曲曲苍凉而寂寞的生命悲歌——浅论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将女性人物分为了贪慕虚荣或无以谋生却又因卑微弱小而不得不依附于他人而谋求安稳的女性和因被迫依附却无从发泄而受压抑导致的变态甚至疯狂的女性。陈娴《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探析》中则将女性人物分为了阴暗的母亲、真正的奴女、庸俗的淑女和变态的巫女、完美的善女几种类型。
附件3: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填)
题目名称:《浅析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
学生姓名
周敏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一)国内外研究: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
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
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
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
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
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
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
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论张爱玲与张欣笔下的都市女性写作姓名:吴思敏班级:09语七学号:0901*******指导老师:何吉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目地:张爱玲和张欣两位女性作家虽然横跨数十年,但在创作方面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两人的文本都关注都市生活,都将视闭放诸于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甚至在情感基调上都是苍凉的人性写意。
她们浮出文坛皆与所处都市社会的变动有关,因着变动,都市为她们提供了施展才华为舞台,而她们则抓住机遇化蛹为蝶,成为都市自由之舞者。
当然毕竟是根生于不同的土壤,她们的文本之树虽有着相似的枝叶,却也摇曳着不同的姿态,滋生出不同的意味。
本文将对二张文本的异同作一番比较研究,并以此勘探她们都市女性写作意义。
意义: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女性的社会意识与地位不断的增强与扩大,主要表现在生活,工作,事业,婚姻这些方面。
女性的蜕变是男性永远望尘莫及,无论这个社会配合着男性导演了多少场戏,女性永远不会缺失一个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生活、工作与爱情面前,女性的立场到底是什么?又在寻求什么?浮华尘世,夹在光明和黑暗中,男人往往偏及一方,而女人则常偏失侧重点。
如果说人是矛盾体,那么女人更是棱角分明的颠倒者。
这就像女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偏失方向感。
不管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我们的21世纪,这个问题一直盘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张欣与张爱玲证书抓住了此弱点,于是像我们描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即便是苍白的文字,却仍能引起我们女性心灵的共鸣。
无论是哪个世纪,女性都是这个时代永恒的经典!读她们的作品,我们更能感受到女性的社会意识,以及为那些仍在生活中迷茫的追求的女性指出新的出路,回归生活最初的美好。
二、研究的内容1、张爱玲笔下的都市女性2、张欣笔下的都市女性三、结构1、张爱玲与张欣都市女性的写作概述2、张爱玲笔下都市女性的特点3、张欣笔下的都是女性特点4、对于当今社会女性的思考进度表1、2011年11月确定写作对象与范围(张爱玲与张欣、中国现当代文学)2、2011年12月阅读张爱玲与张欣的有关作品,以及上网查阅,收集资料3、2012年01月阅读张爱玲与张欣的有关作品,以及上网查阅,收集资料4、2012年02月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并思索论文结构5、2012年03月第一次定稿,交给指导老师点评6、2012年04月第二次定稿,再次交给老师指导,点评7、2012年05月完成。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开题报告docdeflate

3、论文提纲: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重要人物形象塑造
(一)、《金锁记》中心里畸形的曹七巧。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自甘沉沦的交际花葛薇龙。
(三)、《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的白流苏。
(四)、《十八春》中自立自强的顾曼桢。
二、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特殊的时代。
(二)个人的性格原因。
[2]刘勇、陈婕 《苍凉写就的华美——走进张爱玲的<传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3]于青、金宏达 《张爱玲研究资料》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
[4]张爱玲 《流言·自己的文章》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4
[5]张爱玲 《谈女人》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
[6]杨泽 《阅读张爱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三)女性的社会地位。
三、预期的目标
(一)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文学。
(二)充分认识个人化的写作使她的作品具有的独特性。
(三)使我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4、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参考文献目录:
[1]张爱玲 《张爱玲文集》 南海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1版
[7]傅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人民出版社 1999
[8]《经典张爱玲—忆胡适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9]张家平《两种观照-张爱玲与苏青作品比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6、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简介:
张爱玲(原名张煐),现代作家,1921年生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随后,又写有小说《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悲剧人物。张爱玲对人生怀有深深的绝望。她写人性,绝少滑入揭发“国民性”的轨道,她有讽刺,但每与社会批判无关。她可以兴致勃勃地描绘都市里的生活,可分明又浸润着难以明言的悲哀。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性女性人物形象更值得我们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合张爱玲的作品,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手法来分析其女性人物的悲剧色彩,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重要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文学,充分认识个人化的写作使她的作品具有的独特性。使我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优秀报告范文: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题目:柔弱背后的强悍—《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一、课题来源:本课题为自选课题。
选题理由:主观方面: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自身对文学学识的热爱,在阅读了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后,我对张爱玲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广泛的收集了这一方面的探究资料,想对其经典小说之一《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进行形象分析研究。
客观方面: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同时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
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倾城之恋》中对主人公白流苏女性的塑造,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下被禁锢的悲惨命运,对于女性自身社会地位的发展及女性婚恋情感思想变化历程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所以,我决定就这一探究话题来表述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个人之见。
二思想汇报专题、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倾城之恋》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位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柔弱背后的坚强,她的命运是如何被扭曲的。
研究意义是:对于解读作家对于生命、社会及存在的思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和完善前人相关研究。
同时论文的写作对于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有很大帮助,也能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2003年,杨泽编写出版了《阅读张爱玲》一书,引起了文坛的广泛重视。
本书集结了台湾。
大陆及海外学者(康来新,池上贞子,周芬伶,罗久蓉,王德威,张小虹,平路,胡锦媛,梅家玲,蔡源煌...等)对张爱玲的讨论。
而这篇论文所引用的历史材料及理论构架,尤其可以见得张爱玲的启发之深,影响之远。
本书是“张学”研究最重要的里程碑。
作家钱亚玲在一书关于《倾城之恋》的另一种解读中,叙述道无论是思想内涵抑或艺术表现形式,作于1943年10月的《金锁记》被公认为是张爱玲中篇小说之精髓。
1944年出版的《传奇》小说集中范文写作,作者选《金锁记》作为开篇,足见张爱玲本人对这部中篇小说的偏爱。
《张爱玲作品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含提纲)》

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可行性等):
必须涉及所要求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可行性等方面(200字左右);
必须有“同意开题”字样;
必须有教师签名和日期。
开题报告会纪要
时间
地点
与
会
人
员
姓名
职务(职称)
姓名
职务录摘要(学生阐述的主要内容,开题小组所提问题及学生的回答等):
必须写满,包含学生自述和3问3答
论文(设计题)
开题题目(和第一页保持一致)
课题的根据: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开头空两格,字号宋体小四,字数不少于1000字
研究理论与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始终坚持女性主义的爱情主题。在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女性爱恨交织的描写,而对于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张爱玲在小说中被颠覆,即使很难彻底颠覆,张爱玲也会试图不断地与之抗争,这种颠覆和斗争的场景和情节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司空见惯的。张爱玲的小说以爱情为起点,融入了社会、时代和人性的各方面因素,用她独特的文风,将爱情的悲剧描绘得淋漓尽致。本文分析其作品中表现出女性的弱点,从而呼唤女性人格的完善。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我们丰富的女性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的痛苦、无助、悲伤和难得的温情,可以极大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张爱玲开题报告

张爱玲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对情感的深刻描绘而闻名。
她的作品贴近现实生活,刻画了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
然而,对于张爱玲的研究尚不充分,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她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全面地理解她的创作方式和思想内涵。
本文旨在探究张爱玲作品中的主题、情感表达方式和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细致分析,抽取出其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并深入探讨女性形象的刻画。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2.1 主题分析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风格的分析,提取出作品的主题。
张爱玲的作品主题多涉及爱情、家庭关系、社会变迁等,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主题思想。
2.2 情感表达方式分析张爱玲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本文将通过对作品中情感描写的分析,探讨张爱玲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些情感表达方式可能包括叙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研究。
2.3 女性形象刻画分析张爱玲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是其作品的一大特点,本文将对张爱玲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的角度可能包括女性角色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对爱情的追求等。
通过对这些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张爱玲对女性的思考和表达。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即通过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阅读和深入分析。
主要的研究工具包括文本标注和主题分析等技术。
3. 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揭示张爱玲作品的主题特点,进一步理解她的创作思想和价值观。
•分析张爱玲的情感表达方式,揭示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
•深入探讨张爱玲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了解她对女性角色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张爱玲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理解和思考。
4. 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收集和整理张爱玲的作品,熟悉相关研究资料。
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分析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张爱玲文学诞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沦陷区上海,长期以来,如同她诞生的那段特殊的时间和空间一样,它存在于中国的政治话语体制以外,在香港、台湾及海外华人中延续着生命。
80年代中期以后,张爱玲文学像不死鸟一样飞回故乡上海。
在中国本土再生,被越来越多的读者认识和喜爱。
1995年中秋,张爱玲在海外逝世,大陆“张爱玲热”再度掀起,理论界对张爱玲研究更成为一个热点,变成了“显学”,许多研究专著和传记陆续出版。
女人写女人的女性文学始自“五四”,与丁玲、庐隐等第一代女作家笔下有着一种觉醒了的女性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不同,张爱玲的《传奇》更注重于女性内审趋向。
她既忠实于她生存的那个时代,几笔便勾勒出由于时局的动荡给予女性的不安和危险感,她又不只限于那个时代,“几千年的历史所造成的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女性世相被展示得淋漓尽致”,《传奇》中更多地是对女性自身从古老历史代代留传下来的传统意识的根本扬弃和批判。
文学史上美好的女性形象比比皆是,冰心曾吟诵过:“女人是爱的化身”,“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
然而,甜美的牧歌、圣洁的女性,在张爱玲的笔下却难觅踪迹。
张爱玲的小说中,既没有缠绵的柔肠,也没有摄人心魄的炽情,更不见魂牵梦萦的纯情和赤诚挚爱的真情。
无论是豪门闺秀、望族小姐,还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大多数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她们时刻盘算着、算计着得失,这些世俗化的女性与传统标准的女性格格不入。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应该是温顺、善良、驯服、妩媚、聪明、美丽的。
然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虽然不乏姣美的容貌,但绝非神圣、纯洁,而是或糊涂、或自私、或卑琐、或病态、或兼而有之的有着丑恶灵魂的女性。
对于这些人物,作家没有简单地按传统标准来否定,她在《张爱玲散文全编》中说:“我写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够原谅,有时候还有些喜爱,就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开题报告docdeflate

[8]《经典张爱玲-忆胡适之》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9]张家平《两种观照—张爱玲与苏青作品比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6、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简介:
张爱玲(原名张煐),现代作家,1921年生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随后,又写有小说《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几乎都是悲剧人物。张爱玲对人生怀有深深的绝望。她写人性,绝少滑入揭发“国民性”的轨道,她有讽刺,但每与社会批判无关。她可以兴致勃勃地描绘都市里的生活,可分明又浸润着难以明言的悲哀.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性女性人物形象更值得我们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结合张爱玲的作品,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手法来分析其女性人物的悲剧色彩,和张爱玲小说中女性重要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文学,充分认识个人化的写作使她的作品具有的独特性.使我们的文学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论文提纲: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重要人物形象塑造
(一)、《金锁记》中心里畸形的曹七巧。
(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自甘沉沦的交际花葛薇龙。
(三)、《倾城之恋》中孤注一掷的白流苏.
(四)、《十八春》中自立自强的顾曼桢.
二、小说中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 特殊的时代。
(二)个人的性格原因。
附件3
佳 木 斯 大 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
学 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与教育
金锁记女性主义开题报告

金锁记女性主义开题报告金锁记女性主义开题报告一、引言金锁记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由张爱玲创作。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篇开题报告将探讨金锁记中的女性主义,以及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主题的表达。
二、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的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者认为社会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和歧视,主张通过批判现有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三、金锁记中的女性形象1. 金锁金锁是小说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独立、坚强而又敏感的女性。
她在家庭和婚姻中受到了压迫和不公平对待,但她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努力寻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2. 阿莲阿莲是金锁的朋友,她是一个自由奔放、不拘小节的女性。
她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欲望。
她的形象展示了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勇气和决心。
3. 其他女性形象除了金锁和阿莲,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女性形象,如金锁的母亲和姐姐。
她们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传统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以及她们对于传统观念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四、金锁记中的女性主题1. 婚姻与家庭金锁记中的女性主要围绕着婚姻和家庭展开。
小说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女性主义者认为,婚姻制度和家庭结构对女性的限制和不公平需要被批判和改变。
2. 自由与独立金锁和阿莲都是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性。
她们不满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和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欲望。
小说中展示了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艰辛和困境,以及她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3. 性别歧视与社会压力金锁记中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和社会压力。
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被视为弱势群体,受到限制和剥夺。
小说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示,呼吁社会对性别歧视和社会压力进行反思和改变。
五、结论金锁记是一部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主题的表达,呈现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开题报告-论张爱玲小说中的_娜拉_形象

本文以“五四”时期的“娜拉”型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十年 代、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整个女性话语的流变为展开脉络,以女性主义理 论为知识背景,用历史与逻辑的基本方法,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以及造成张爱玲作品中这类“娜拉”型女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仔 细地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敞亮这些人物的精神内涵,解释其在现代文学人物历史链条中的作用,进而 能更好地引起学界对女性解放和女性生存现状的重新思考和对女性的重视。
设计(论文)image in Eileen
Chang's novels
论张爱玲小说中“娜拉”的形象
学 院 名 称: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英语
班
级: 091 或 092
姓
名:
学 号 长学号
指 导 教 师:
职称
定稿日期:2012 年 10 月 20 日
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也有一些“娜拉”型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 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特点,她们追求进步和思想解放,渴望通过自己的努 力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张爱玲笔下的“娜拉”型女性形象最初是逃离 夫家或父家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情,虽然追求的过程中她们也同样面 对来自金钱、物质生活的诱惑或者家庭和伦理道德的摆布,在面临这些问题 的时候,她们仍在不断地抗争和争取,为属于自己的幸福不断地努力,其中 的过程很艰辛,也会面临着失败,但是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乐观、积 极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女性这个名词已经不是对所有女同胞的一个 集合的代名词,她是女性存在于社会的最好体现。张爱玲就是通过对这些女 性形象的塑造,引起我们对女性生存现状和命运的思考。
本文以五四时期的娜拉型女性形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整个女性话语的流变为展开脉络以女性主义理论为知识背景用历史与逻辑的基本方法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张爱玲作品屮的女性形象以及造成张爱玲作品屮这类娜拉型女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仔细地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敞亮这些人物的精神内涵解释其在现代文学人物历史链条中的作用进而能更好地引起学界对女性解放和女性生存现状的重新思考和对女性的重视
开题报告张爱玲

开题报告张爱玲开题报告张爱玲一、引言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地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本次开题报告将以张爱玲为主题,探讨她的创作特点、作品风格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二、张爱玲的生平与背景张爱玲于1920年出生在中国上海,她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商人,这使得她在家庭背景上享受了相对优越的条件。
然而,张爱玲的成长经历并不如她的背景那般顺利。
她的父母关系破裂,导致她的童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
这些经历无疑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作品风格与特点张爱玲的作品常常以女性为主角,探讨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她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观察力,描绘了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爱情、婚姻以及社会观念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人性的独到见解。
四、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张爱玲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压抑。
她的作品引发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重新评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张爱玲的创作成就张爱玲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赞誉。
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她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结语张爱玲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她的作品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挖掘张爱玲作品中的深度和内涵,为中国文学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以描写女性形象而闻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本文将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小说《小团圆》中的女主角林妹妹,她从小家庭困窘中走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的人生。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张爱玲的作品对婚姻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她描写了婚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和现实问题。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塑造,展示了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冲突与对立。
她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遇的挣扎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思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心理描写张爱玲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女主角墨小凡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矛盾和婚姻困惑中的内心纠结。
这种女性心理描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定型,使读者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复杂且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苦难。
例如,在短篇小说《围城》中,她通过对女主角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无奈。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立自主、婚姻观、女性心理和女性命运等多个方面。
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准确而深入,展示了女性独特而复杂的内在世界。
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世界的开题报告

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世界的开题报告题目: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世界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关注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主要围绕着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展开,描绘了一幅幅繁华都市与都市女性的艳丽画卷,塑造出多个充满鲜明个性和强烈情感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针对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世界展开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和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和文化内涵,揭示其对于现代女性的观照和探索,以及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反思和启示。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创作;女性世界一、研究背景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其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主要描述了中国现代城市中的风流人物、富家千金和文艺青年等人物,尤其是其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她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文化,呈现了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二、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中女性的形象、性格和生活轨迹,探讨她的小说对于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于女性生活的描绘。
同时,本文将结合历史和社会背景,探讨张爱玲小说作品中本质上的文化内涵,揭示其对于社会和现代女性的反思和启示。
三、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在作者的作品中引用语言,从文字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通过对作者语言使用和人物形象的描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充分展现女性在张爱玲小说中的生命状况,分析张爱玲小说对于当代女性的影响及其价值。
四、研究内容1.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世界及其文化内涵;3.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情感及其对于现代女性的启示;4. 张爱玲小说对于当代女性的影响及其价值。
五、研究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世界进行详细的研究,挖掘其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揭示其对女性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反思和启示。
同时,本文也将为文学和文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拓展文学和文化学的研究领域。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论文):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引言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主要涉及爱情、婚姻和家庭等主题,并在小说中刻画了大量的女性形象。
其中,特别是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不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因此,本文将以张爱玲为研究对象,探讨她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试图从中发现其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深刻揭示。
阐述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都具备着独特的魅力,她们或者是娇艳、生动、情感丰富,或者是光芒四射、富有野心与领袖才华。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体现出了她们的美丽或者是智慧,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的困境和无奈。
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白流苏白流苏是张爱玲最为著名的女主角之一,在《色,戒》中她的形象被张爱玲刻画得淋漓尽致。
她勇敢、独立、有才华,但也内心孤独。
她被传统社会观念束缚,无法得到外界的认可,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白流苏的形象,以及她身上所表达的那种情感经历,反映了中国近代女性的境遇。
玲儿《金锁记》中,玲儿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女性形象。
她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任性、自由、风流的女孩,但其实她是一个纯情、知性、思悟型的女性。
玲儿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具有渴望自由、追求自我实现、又不能相视的心路历程。
张爱玲其他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还有多种类型,如《春节》中剃头匠的母亲,表现出了旧社会对女性的封建束缚;《小良家女儿》中的秦湛之,展现出了一个女性的志向,在追求个人独立的过程中,耐心打磨寻找自我实现的空间;《一叶扁舟》中的玫瑰,忠于自己的内心,不伪装,坦诚面对,她成了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之间的一个良好缓冲。
作品解释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浮出在她各种复杂的情感世界的阐释上。
她业已发展一种刻画女性心理的技巧,这种技巧表现在几个方面:重视意象和叙述能力张爱玲选择具有鲜明意象感的动物、色彩等来替代金钱、利益等外在的物质世界,同时较少地以句子讲述事件,重要的是她在用意象的同时注重建立对人物主观的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书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
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
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
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
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
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
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女奴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
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
(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
(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
(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五)总结语。
三、进度计划与参考文献:
(一)进度计划:
2009年10月8日——2010年3月2日:收集资料,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10年3月3日——2010年4月30日:完成初稿的撰写和修改。
2010年5月5日——2010年5月20日: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2010年5月21日——2010年5月27日:论文答辩。
(二)参考文献:
1、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08页
2、张爱玲《谈女人》
3、周芳芸的《中国现代文学悲剧女性形象研究》,第211---217页
4、吴宝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1章第六节张爱玲
5、赵炳奂《张爱玲小说创作论》,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8月,第324、325页
6、张爱玲《张爱玲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0月
7、刘晓红《非常时期的“平常”取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1月,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