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反保险欺诈(含动画)

合集下载

金融行业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系统开发方案

金融行业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系统开发方案

金融行业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系统开发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2)1.1 项目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1.2.1 功能需求 (3)1.2.2 技术需求 (3)1.3 市场现状 (4)第二章: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技术概述 (4)2.1 大数据风控技术 (4)2.1.1 技术原理 (4)2.1.2 技术组成 (4)2.1.3 技术应用 (4)2.2 反欺诈技术 (4)2.2.1 技术原理 (5)2.2.2 技术组成 (5)2.2.3 技术应用 (5)2.3 技术发展趋势 (5)2.3.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5)2.3.2 跨行业数据融合 (5)2.3.3 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整 (5)2.3.4 隐私保护与合规性 (5)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3.1 系统整体架构 (5)3.2 数据处理流程 (6)3.3 系统模块划分 (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7)4.1 数据采集策略 (7)4.2 数据清洗与转换 (7)4.3 数据存储与备份 (7)第五章:特征工程与模型构建 (8)5.1 特征工程方法 (8)5.2 模型选择与优化 (8)5.3 模型评估与调整 (9)第六章:实时监控与预警 (9)6.1 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9)6.1.1 数据采集与整合 (9)6.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9)6.1.3 风险评估与预警 (9)6.1.4 系统监控与维护 (10)6.2 预警规则设定 (10)6.2.1 基于业务规则的预警 (10)6.2.2 基于数据挖掘的预警 (10)6.2.3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警 (10)6.3 响应策略与处理流程 (10)6.3.1 预警响应策略 (10)6.3.2 处理流程 (10)第七章:系统安全与合规性 (11)7.1 数据安全策略 (11)7.1.1 数据加密 (11)7.1.2 数据访问控制 (11)7.1.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7.1.4 数据审计 (11)7.2 系统合规性要求 (11)7.2.1 法律法规合规 (11)7.2.2 行业标准合规 (11)7.2.3 内部管理制度合规 (11)7.3 安全与合规性评估 (11)7.3.1 安全评估 (12)7.3.2 合规性评估 (12)第八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12)8.1 技术选型与开发工具 (12)8.1.1 技术选型 (12)8.1.2 开发工具 (12)8.2 系统开发流程 (13)8.2.1 需求分析 (13)8.2.2 系统设计 (13)8.2.3 编码实现 (13)8.2.4 集成测试 (13)8.2.5 系统部署与上线 (13)8.3 系统部署与维护 (14)8.3.1 系统部署 (14)8.3.2 系统维护 (14)第九章:项目实施效果评估与优化 (14)9.1 效果评估指标 (14)9.2 项目优化策略 (14)9.3 持续改进与更新 (15)第十章:未来展望与挑战 (15)10.1 行业发展趋势 (15)10.2 技术创新方向 (16)10.3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 项目背景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务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业务在便捷性、效率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大数据技术在防欺诈中的应用与效果

大数据技术在防欺诈中的应用与效果

大数据技术在防欺诈中的应用与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大数据技术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

在金融领域,特别是在防欺诈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防欺诈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

一、大数据技术在防欺诈中的应用1. 数据收集与整合大数据技术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与整合。

在防欺诈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收集客户的个人信息、交易记录、行为模式等数据,建立起完整的客户画像。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合作,获取更多的数据来源,进一步丰富客户画像。

2. 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从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

在防欺诈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分析,识别出异常交易和风险信号。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历史欺诈案例的分析,建立起欺诈模型,用于预测和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

3. 实时监测与预警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在防欺诈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交易,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这样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欺诈行为的发生,减少损失。

4. 自动化决策与反欺诈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决策与反欺诈。

在防欺诈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进行自动化决策,根据客户的个人信息、交易记录等数据,判断其是否存在欺诈风险。

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欺诈行为进行反欺诈,及时发现并处理欺诈行为。

二、大数据技术在防欺诈中的效果1. 提高识别准确率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规律,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

在防欺诈中,大数据技术可以识别出更多的异常交易和风险信号,减少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发生,提高防欺诈的效果。

2. 加强实时监测与预警能力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和风险信号。

在防欺诈中,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欺诈行为的发生,减少损失。

数字经济时代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的大数据智能化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的大数据智能化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的大数据智能化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特别是在保险行业,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客户画像,从而提高了保险业务的效率和质量。

与此同时,保险欺诈现象也日益严重,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机动车辆保险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欺诈工作尤为关键。

研究数字经济时代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的大数据智能化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数字经济时代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的大数据智能化方法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掘,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客户,从而降低保险赔付风险。

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还可以辅助保险公司进行精细化的风险定价,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

研究数字经济时代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的大数据智能化方法有助于提高保险行业的服务质量。

通过对客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保险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研究数字经济时代机动车辆保险反欺诈的大数据智能化方法有助于推动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保险公司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A. 研究背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在保险行业,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和客户画像,提高了保险业务的效率和质量。

与此同时,保险欺诈现象也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尤其是在机动车辆保险领域,由于涉及的保费金额较大,保险欺诈行为更容易产生严重后果。

反保险欺诈主题教育PPT

反保险欺诈主题教育PPT
保险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并伴随商品经济的 发展而发展。在此经济背景下,保险才得以 积累起全社会范围的基金规模,才得以具备 足够抵御不可抗力可保风险的偿付力
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保障。而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险种的增多以及 保险金额的迅速提高,保险欺诈一旦得逞的诱惑力不啻更大
况且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的法制建设都还未能达到消 除经济犯罪的地步,保险欺诈也基本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
03
保险机构应当通过开展案例通报和警示 宣传、发布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高保险 消费者对保险欺诈的认识,增强保险消
费者防范欺诈的意识和能力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 益人一方应多了解保险 知识熟悉基本原理、保 障范围和保险条款,可 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 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
产品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 益人一方应熟悉相关法 律法规,敬畏法律,这 样既保障自身的权益, 又避免自己实施保险诈
骗的行动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 益人一方应识别保险欺 诈行为的常见手段,才 能更好地避免成为保险
欺诈的受害者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 益人一方应选择正规有 信誉的保险机构,理性 购买保险产品,学会利 用保险监管和投诉渠道
1
2
3
4
伪造、变造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资料和其 他证据,或者指使、唆使、收买他人提供虚 假证明资料,或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
如虚列损失清单,伪造死亡证明,伪报失窃 物品数量和价格;被保险人自然死亡伪称意 外事故死亡,谋取双倍保险金
引诱欺诈投保任或暗示投保人不如实告知,或超 额承保,私下许诺给予回扣及其他利益,或与投 保人串通共同谋骗
04
为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切实防范化解保险欺诈风险, 促进保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 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国保 监会制定了《反保险欺诈指 引》,监督各方。

大数据下医保欺诈的有效识别模型

大数据下医保欺诈的有效识别模型

大数据下医保欺诈的有效识别模型陈清凤;朱宁;朱亩鑫【摘要】针对现在社会医保诈骗问题,提出了大数据下医保欺诈的有效识别模型.首先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数据挖掘有效识别数据集;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欺诈识别的有效指标体系;再次由K-Means聚类得到可疑的医保欺诈行为的类别,并由判别分析中的交叉确认估计来确认可疑行为判断类别的准确性.随后,由因子分析中的数据映射关系找到与欺骗行为有关的科室、医生、医嘱子类,并把欺诈行为归为医疗保险服务供应方的诈骗行为、医疗保险需求方的诈骗行为和医疗保险服务供应方与需求方合谋的诈骗行为这三大类;最后把模型用于由样本经验分布的反函数生成的大数据中,解决了统计分析中样本少而使统计分析出现误差这一问题.【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3)001【总页数】9页(P40-48)【关键词】数据挖掘有效识别数据集;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大数据【作者】陈清凤;朱宁;朱亩鑫【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10 引言随着参保覆盖面和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大,定点服务机构的大量增加,我国的医保信息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利用海量的医疗数据建立有效的医保欺诈预警模型,为医保中心实施监管的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是当前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对于医疗保险欺诈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社会心理学、博弈论以及数据挖掘的角度进行研究.Arrow[1]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首次对健康保险欺诈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随后Pauly[2],Schiller,Moreno[3]分别从管控道德风险和剔除受投保方操纵信号的方式反制欺诈.在此基础上,Artis[4],Chiappori[5],Brocket[6]等人分别采用Probit、AAG、Pridit、logit等统计模型,对具体的欺诈行为进行识别.但由于这些模型对数据有一定的要求,加上欺诈的复杂性,这使得传统的单一模型在实际的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为此Marisa S[7],Sokol[8],Lious[9],等人把人工智能识别模型和统计回归模型进行有效的组合,分别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算法、贝叶斯网络、糊集聚类算法、数据挖掘的欺诈识别模型,并用于特定的例子中,识别效果较好.除此之外基于启发式和机器学习的电子欺诈识别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保险欺诈识别.国内学者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主要是运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围绕欺诈的类型、表现形式、欺诈的成因分析和反欺诈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的识别和度量的研究还较少[10].对于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的识别,较早应用的是徐远纯[11]根据粗糙集理论的特征属性提出的欺诈风险识别方法,随后陈辉金、韩元杰[12]基于数据挖掘和信息融合技术建立孤立点集来挖掘可疑数据;梁子君[13]利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识别、评估和管控欺诈风险的概念模型;叶明华[14]把统计回归和神经网络进行有效融合,建立了基于江、浙、沪机动车保险索赔数据构建了欺诈识别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杨超[15]在叶明华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嵌入logistic回归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识别被保险人道德风险引致的欺诈.总的来说,如何从海量的复杂隐秘的医疗保险数据中识别出具有欺诈行为的信息还没有得到具体的解决,为此把统计方法与大数据相结合的识别模型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本文在大数据背景对医疗保险欺诈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首先对给定的医疗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欺诈识别的有效指标体系;其次由K-Means聚类得到可疑的医保欺诈行为的类别;再次,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据特征因子分析诈骗类的特征确定其诈骗方式;最后把模型用于由样本经验分布的反函数生成的大数据中.具体流程如图1.图1 医保欺诈模型流程图1 数据预处理本文以2015年“深圳杯”数学建模夏令营A题:医保欺诈行C医保数据为研究数据,共289 001条记录.为了构造医保诈骗有效识别的数据集,本文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参保人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Excel软件中的vlookup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定性筛选,去掉不必要的数据.数据清洗基于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方向,结合给出的6个表格的医疗数据,进行数据清洗.首先利用Excel中的透视表剔除缺失值个数大于列数20%的行,并删除对于本次数据挖掘没有意义数据,保留相关数据列,观察得到的数据集中没有重复记录,省去了对重复记录的处理.其次是对于缺失的必要数据,例如刷卡次数缺失的数据,其占总样本的25.5%,采用数据归约中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填补空缺,其他指标也如此.数据的转换清洗得到的数据转换为便于处理的形式,日期采用“年-月-日”格式,医嘱ID号精简成数字型.生成有效识别数据集从给定的数据中提取出用于描述样本的指标,从而解释医疗数据的标签和分类的来由.根据参保人信息数据集和医保交易记录数据集中的属性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进而派生出所需要的识别指标.对医保交易记录数据集中的重要属性进行不重复计数处理,派生出总费用、刷卡总次数、一次性消费最高额、平均消费金额以及医嘱子类、开嘱医ID、下医嘱科室、核算分类、执行科室和病人科室的不重复计数这10个指标.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属性,并根据参保人信息数据集中的PAPMI_PAPER_DR (身份证ID)和医保交易记录数据集中的WorkLoad_PAPMI_DR(病人病历ID)将两数据集进行自然连接,从而生成目标数据集,即医保诈骗有效识别数据集,见表1.此时数据集已经从初始的289 001条原始记录整合成58 014条目标记录.表1 参保人信息和医保交易记录交叉数据集指标数据类型指标数据类型病人ID 主键执行科室非重复计数(x6)离散性刷卡次数(x1)离散值病人科室非重复计数(x7)离散值一次性消费最高金额(x2)连续值医嘱子类非重复计数(x8)离散值总费用(x3)连续值下医嘱科室非重复计数(x9)离散值平均消费金额(x4)连续值核算分类非重复计数(x10)离散值开嘱医生ID非重复计数(x5)离散值数据标准化根据zij=(xij-x)i/si对提取出的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zij为标准化后的变量值,xij为实际变量值.2 欺诈识别的有效指标体系的构建由于得到的识别指标过多,如果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分析可能会存在信息重叠,对部分个体的欺诈识别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综合指标来消除指标间相关性.首先,对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运用SAS统计软件导入包含58 014个医保人信息的数据集,计算出各指标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如表2.由表2可以看出,部分指标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相关性,如病人科室不重复计数和下医嘱科室不重复计数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接近于1;一次性消费最高数额和总费用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0.758,说明原指标变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时如果直接对原来的指标进行分析就会造成信息的重复使用而使得结果不准确.表2 指标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相关矩阵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000 0 0.150 8 0.383 8-0.024 2 0.671 6 0.133 2 0.451 0 0.464 8 0.451 00.192 0 x2 0.150 8 1.000 0 0.853 8 0.943 8 0.097 7 0.117 4 0.101 8 0.084 2 0.102 2 0.095 2 x3 0.383 8 0.853 8 1.000 0 0.771 0 0.263 0 0.139 2 0.219 5 0.155 8 0.219 7 0.124 8 x4 -0.024 2 0.943 8 0.771 0 1.000 0-0.016 1 0.076 1-0.001 8-0.002 3-0.001 7 0.058 7 x5 0.671 6 0.097 7 0.263 0-0.016 1 1.000 0 0.110 9 0.674 8 0.476 0 0.675 2 0.173 6 x6 0.133 2 0.117 4 0.139 2 0.076 1 0.110 9 1.000 0 0.176 5 0.227 7 0.177 2 0.501 9 x7 0.451 0 0.101 8 0.219 6-0.001 8 0.674 8 0.176 5 1.000 0 0.326 8 0.999 2 0.193 1 x8 0.464 8 0.084 2 0.155 8-0.002 3 0.476 0 0.227 7 0.326 8 1.000 0 0.326 5 0.375 5 x9 0.451 0 0.102 2 0.219 7-0.001 7 0.675 2 0.177 2 0.999 2 0.326 5 1.000 0 0.192 6 x100.192 0 0.095 2 0.124 8 0.058 7 0.173 6 0.501 9 0.193 1 0.375 5 0.192 61.000 0随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来消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取出欺诈识别模型的综合指标,结果如表3.表3 主成分分析结果tˆ1tˆ2tˆ3tˆ4tˆ5特征值 3.731 230 06 2.496 450 93 1.402 224 97 0.912 311 35 0.559 715 42方差 1.234 779 13 1.094 225 96 0.489913 63 0.352 595 93 0.109 611 15贡献率 0.373 1 0.249 6 0.140 2 0.091 20.056 0累计贡献率 0.373 1 0.622 8 0.763 0 0.854 2 0.910 2由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前五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1.02%,可以认为它们能较好地概括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即用前五个主成分作为欺诈识别指标.3 欺诈识别的统计模型3.1 随机样本的类平均聚类为了更好的识别出医保数据中的欺诈行为,根据收集到的六万人的消费交易记录,利用类平均聚类对其进行聚类获取先验信息,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五个主成分作为综合指标,通过无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组样本(每一组容量5 000)进行聚类,下面对其中一组建立医保诈骗识别模型.聚类的信息如表4.从R2统计量来看,当NCL(聚类数)>5时下降较缓慢,且NCL=5时下降较大,半偏相关统计量达到最大;从伪F统计量来看,NCL=5时,取得极大值,且NCL=5时,PST2(伪F统计量)取得极大值.由此可知,随机样本分成5类较合适.表4 随机样本类平均聚类结果聚类数频数半偏R方 R方近似期望R方立方聚类条件伪F统计量伪t方 NormRMS distance 10 25 0.001 7 0.873 0.935 -23755 23.9 0.613 3 9 14 0.000 7 0.872 0.927 -19 845 8.8 0.624 4 8 20 0.003 4 0.869 0.918 -16 939 61.1 0.647 3 7 39 0.008 5 0.860 0.906 -14 1 019 63.5 0.774 2 6 59 0.012 3 0.848 0.890 -12 1 109 39.2 0.863 7 5 3 0.002 7 0.845 0.868 -5.9 1 359 1.412 6 4 992 0.226 7 0.619 0.835 -33 539 1 477 1.536 6 3 994 0.028 2 0.590 0.779 -26 719 73.5 2.692 1 2 997 0.103 2 0.487 0.655 -15 948 251 4.229 7 1 1 000 0.487 2 0.000 0.000 0.000 948 9.034 1重复以上步骤,再对随机抽取的其他4组样本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过程与上面样本类似.通过对利用无放回简单随机抽取方法抽取到的5组样本量为5 000的样本依次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其中有3组样本认为聚成5类最合适,其余2组比较分散,将这些信息作为先验信息,根据最大似然函数的原理认为全部样本聚成5类是合适的.聚类结果如表5.表4 K-Means动态聚类聚类频数均方根标准差从种子到观测值的最大距离最近的聚类聚类质心间的距离1 263 235.6 964.1 3 1 452.8 2 4 383.3 1 072.3 4 2153.7 3 7 612 148.1 969.9 5 613.4 4 24 185.4 657.0 1 1 617.2 5 50 11154.297 6 566.0 3 613.4由表4看出第五类包含的样本最多,共有50 111条记录,其次是第三类,而第1、2、4类的个数较少.由于医疗保险诈骗事件属于小概率事件,且诈骗的形式有多种,比如拿着别人的医保卡配药、在不同的医院和医生处重复配药等,可以表现为单张处方药费特别高、一张卡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多次拿药等.由表4的数据可直观的认为第1、2、4类属于医保诈骗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它们组内均方根的标准差和从凝聚点到各类内观测值的最大距离都比较大,说明这些类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着问题,需要谨慎对待.3.2 模型检验—判别分析为了验证K-Means动态聚类结果的合理性,利用判别分析中的交叉确认估计来判断聚类准确性,结果如表5和表6.表5 各组错判具体情况分入“group”的观测数和百分比组别 1 2 3 4 5 合计先验0.2 0.2 0.2 0.2 0.2 1 254 96.58 0 0.00 0 0.00 0 3.42 0 0.00 263 100.00 2 00.00 2 50.00 0 0.00 2 50.00 0 0.00 4 100.00 3 387 5.08 0 0.00 7 224 94.90 0 0.00 1 0.01 7 612 100.00 4 2 8.33 0 0.00 0 0.00 22 91.67 0 0.00 24 100.00 54 0.01 0 0.00 3 560 7.10 0 0.00 46 547 92.89 50 111 100.00合计 647 1.12 2 0.00 10 784 18.59 33 0.06 46 548 80.24 58 014 100.00表6 错判概率“groun”的出错估计1 2 3 4 5合计比率 0.034 2 0.500 0 0.051 0 0.083 3 0.071 1 0.147 9先验 0.200 0 0.200 0 0.200 0 0.200 0 0.200 0由表5和表6的数据可知,聚类时总体的错判概率为0.147 9.其中第1组中错判的样本量为9个,错判概率为0.034 2,且这9个错判的样本都被错判到第4组;第2组中错判的样本量为2,错判概率高达0.500 0,且这2个错判的样本都被错判到第4组;第3组中错判的样本量为388,错判概率为0.051 0,其中387个样本被错判到第1组,1个样本被错判到第5组;第4组中错判的样本量为2,错判概率为0.083 3,且这2个错判的样本都被错判到1组;第5组中错判的样本量为3 564,错判概率高达0.071 1,其中4个样本被错判到第1组,3 560个样本被错判到第3组.结合K-Means聚类的结合和判别分析的结果可知,在57 723个非欺诈个体中有391个可能属于欺诈个体,错判概率为0.677%;而初始判断为欺诈类别的291个样本中有0个被错判,此时错判概率为0%.由此可以初始确定的诈骗类别是合理的.3.3 医保欺诈识别的特征模型—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找出潜在的对医疗数据中较为可疑的医疗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公共因子来查找出K-Means聚类中的第1,2,4类可疑诈骗的基本特征,最终确定诈骗方式.设特征值(Eigenvalues)、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和累计贡献率分别用(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Eig、CR、CCR表示,则进行因子分析后的统计量如表7.表7 因子分析统计量指标因子载荷指标因子载荷x1 0.392 0.779 0.178 -0.378 x8 0.186 0.436 0.667 0.141 x2 -0.09 0.048 0.097 0.937 x9 0.396 0.182 0.173 0.098 x3 0.184 0.909 0.038 0.008 x10 -0.002 0.072 0.928 0.017 x4 -0.304 -0.412 -0.203 0.744 Eig 4.609 1.612 1.174 1.094 x5 0.768 0.340 0.037 0.232 CR 0.461 0.161 0.117 0.109 x6 0.460 -0.144 0.669 0.170 CCR 0.461 0.622 0.740 0.849 x7 0.936 0.182 0.173 0.098 f1 f3 f3 f4 f1 f2 f3 f4从表7可以看出,在以100%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的10个因子中,前4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84.9%,故考虑提取4个公因子.又从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公因子f1主要在病人科室非重复计数、开嘱医生ID 非重复计数、执行科室非重复计数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故命名为科室分类因子;公共因子f2主要在刷卡次数、费用有很大的正载荷,故命名为刷卡费用因子;公共因子f3主要在执行科室非重复计数、医嘱子类非重复计数有较大的正载荷,故命名为医疗服务因子;公共因子f4主要在一次性消费最高金额、平均消费金额有很大的正载荷,故命名为费用因子.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此类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一次性消费平均消费最高金额,病人科室非重复计数所占比率最高,存在故意串通医生开大处方行为,购大量药品等来套取统筹医保基金的嫌疑,属于医疗保险服务供方与需方合谋的诈骗行为.以此类推可以得到第2、第4类的诈骗方式.其中,第2类欺诈的方式可定义为贩卖药品诈骗,是指医保患者通过医保卡去不同的医保定点医院多次重复看病、取药,然后再将多取的药品贩卖,从而达到骗取医保基金的目的;第4类诈骗方式定义为分解收费诈骗,即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参保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人为地将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医疗服务项目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医疗服务项目,并按分割后的项目进行收费,从中获取差价进行医疗诈骗.综上所述,可将欺诈行为分成三大类:1.医疗保险服务供应方的诈骗行为;2.医疗保险需求方的诈骗行为;3.医疗保险服务供应方与需求方合谋的诈骗行为.结合各类的具体特征,又可以将各欺诈行为分别定义为分解收费诈骗、贩卖药品诈骗、提供虚假证明或伪造病历诈骗、冒名顶替诈骗.3.4 大数据下的模型的优越性为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将识别模型应用于生成的海量数据中运行.首先,把第一个指标的数据(刷卡次数(x1))由origin软件拟合出样本的分布函数为:其次,产生符合该分布随机,通过分布F(x)反函数求出随机数对应的样本x值,重复以上步骤便可得其他各指标的数据的样本的分布函数,最后把提出的识别欺诈模型带入求得的样本值中,再利用上述方法重新运行一遍,以便验证之前所用方法是否正确.4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K-Means聚类和因子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医保欺诈行为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预警,与直接进行聚类相比,文中提出的模型运行速度较快、效率较高,并适用于大数据中的欺诈行为的识别.在设计思路上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定量地研究了如何从大量数据中识别出少数的可疑的医保诈骗行为.参考文献[1]ARROW K J.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care[J].Uncertainty in Economics,1978,82(2):141-149.[2]PAULY M V.Taxation,health insurance,and market failure in the medical economy[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86,24(2):629-675.[3]SCHILLER J.The impact of insurance fraud detection systems[J].Journalof Risk and Insurance,2006,73(3):421-438.[4]ARTÍS M, AYUSO M,GUILLÉN M.Detection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fraud with discrete choice models and misclassified claim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2,69(3):325-340.[5]CHIAPPORI P A,SALANIE B.Testing fo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insurance marke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0,108(1):56-78.[6]BROCKETT P L.Fraud classifica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RIDIT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2,69(3):341-371.[7]VIVEROSMS,NEARHOSJ P,ROTHMAN MJ.Applying data miningtechniques to a health insurance information system[C]//VLDB'96 Proceedings of the 2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Inc.1996:286-294. [8]SOKOL L,GARCIA B,RODRIGUEZ J,et ing data mining to find fraud in HCFA health care claims[J].Topics in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1,22(1):1-13.[9]LIOU FM,TANG Y C,CHEN J Y.Detecting hospital fraud and claim abuse through diabetic outpatient services[J].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2008,11(4):353-358.[10]林源.国内外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现状分析[J].保险研究,2010(12):115-122.[11]徐远纯,柳炳祥,盛昭瀚.一种基于粗集的欺诈风险分析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4,24(1):20-21.[12]陈辉金,韩元杰.数据挖掘和信息融合在保险业欺诈识别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9):110-112.[13]梁子君.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用贝叶斯网络评估和管理保险欺诈[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6.[14]叶明华.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保险欺诈识别研究——以中国机动车保险索赔为例[J].保险研究,2011(3):79-86.[15]杨超.基于BP神经网络的健康保险欺诈识别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大数据分析在保险行业中的欺诈检测

大数据分析在保险行业中的欺诈检测

大数据分析在保险行业中的欺诈检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大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保险行业作为重要的金融领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欺诈行为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欺诈检测已成为一种必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分析在保险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欺诈检测效果。

一、大数据分析在保险行业中的重要性保险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欺诈行为时常发生。

保险欺诈可以通过虚假索赔、虚构事故等手段进行,使保险公司遭受巨大损失。

而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这些欺诈行为,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

大数据分析具有多维度分析、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特点,可以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发现潜在的欺诈模式和规律,帮助保险公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欺诈检测效果1. 数据采集和清洗:保险公司需要收集、整理和清洗各种保险业务数据,包括保单信息、理赔记录、客户信息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外部数据如交通事故数据、信用评分数据等,构建一个全面且准确的数据集。

2. 特征提取和建模: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将保险业务数据转化为具有区分度和代表性的特征,用于建立欺诈检测模型。

特征提取的方法包括统计学特征、文本挖掘、行为建模等。

建模阶段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建立欺诈检测的预测模型。

3. 欺诈检测与分析:利用建立的模型对保险业务数据进行欺诈检测和分析。

可以通过模型预测或规则引擎发现异常数据和欺诈行为。

同时,还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检测结果以图表等形式展现出来,帮助保险公司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欺诈行为。

4. 实时监测和反欺诈系统:建立实时监测和反欺诈系统,对保险业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行为,系统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高欺诈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大数据分析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案例1. 智能理赔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保险理赔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1. 引言1.1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保险行业也在加速向数字化、在线化的方向转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保险欺诈问题日益突出,给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保险欺诈不仅会导致保险公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整个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

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保险欺诈,成为保险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保险欺诈增添了新的挑战和可能性,使得欺诈行为更加隐蔽、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加强反欺诈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的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保险服务。

反欺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成为保险行业未来的重要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互联网背景下,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和研究,以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稳定。

2. 正文2.1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市场现状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得保险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保险产品的销售和购买更加便捷和快速,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线渠道随时随地购买保险产品,大大提高了保险市场的活跃度和便利性。

互联网还推动了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提高了保险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市场还呈现出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增加和竞争加剧,保险市场出现了价格战,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往往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容易导致欺诈行为的出现。

互联网的匿名性和虚拟化特点也为保险欺诈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保险公司很难对客户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和身份验证,使得欺诈分子更容易钻空子。

保险公司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加强对风险控制和反欺诈的工作,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和技术水平。

2.2 保险欺诈的形式和特点保险欺诈是指保险市场上各类主体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采取欺骗手段,实施虚假投保、虚假理赔或者滥用保单等行为。

保险行业智能化理赔与防欺诈方案

保险行业智能化理赔与防欺诈方案

保险行业智能化理赔与防欺诈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第2章保险理赔现状分析 (4)2.1 保险理赔流程概述 (4)2.2 现有理赔模式存在的问题 (5)2.3 智能化理赔的必要性 (5)第3章智能化理赔技术概述 (6)3.1 大数据技术 (6)3.1.1 数据采集与整合 (6)3.1.2 数据分析与挖掘 (6)3.2 人工智能技术 (6)3.2.1 机器学习 (6)3.2.2 自然语言处理 (6)3.2.3 计算机视觉 (6)3.3 区块链技术 (6)3.3.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3.3.2 智能合约 (7)3.3.3 跨境理赔 (7)第4章智能化理赔系统设计 (7)4.1 系统架构设计 (7)4.1.1 数据层 (7)4.1.2 服务层 (7)4.1.3 应用层 (7)4.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7)4.2.1 数据预处理 (7)4.2.2 数据分析 (7)4.3 理赔决策模块 (8)4.3.1 理赔规则引擎 (8)4.3.2 决策流程设计 (8)4.3.3 决策优化 (8)第五章智能化理赔关键技术研究 (8)5.1 图像识别技术在理赔中的应用 (8)5.2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理赔中的应用 (8)5.3 机器学习在理赔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9)第6章防欺诈策略研究 (9)6.1 保险欺诈现状分析 (9)6.1.1 欺诈案件类型及特点 (9)6.1.2 欺诈行为识别难点 (9)6.1.3 我国保险欺诈现状及趋势 (9)6.2 防欺诈技术手段 (9)6.2.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9)6.2.3 区块链技术 (9)6.2.4 生物识别技术 (9)6.2.5 物联网技术 (9)6.3 欺诈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9)6.3.1 模型构建目标与原则 (9)6.3.2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9)6.3.3 特征工程 (9)6.3.4 模型选择与训练 (9)6.3.5 模型评估与优化 (9)6.3.6 模型应用与监控 (9)6.1 保险欺诈现状分析 (9)6.1.1 欺诈案件类型及特点 (9)6.1.2 欺诈行为识别难点 (10)6.1.3 我国保险欺诈现状及趋势 (10)6.2 防欺诈技术手段 (10)6.2.1 数据挖掘与分析 (10)6.2.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0)6.2.3 区块链技术 (10)6.2.4 生物识别技术 (10)6.2.5 物联网技术 (10)6.3 欺诈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10)6.3.1 模型构建目标与原则 (10)6.3.2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10)6.3.3 特征工程 (10)6.3.4 模型选择与训练 (10)6.3.5 模型评估与优化 (10)6.3.6 模型应用与监控 (11)第7章智能化理赔与防欺诈系统集成 (11)7.1 系统集成架构设计 (11)7.1.1 总体架构 (11)7.1.2 数据层 (11)7.1.3 服务层 (11)7.1.4 应用层 (11)7.1.5 展示层 (11)7.2 数据接口设计 (11)7.2.1 数据采集接口 (11)7.2.2 数据交换接口 (11)7.2.3 数据推送接口 (11)7.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2)7.3.1 理赔申请模块 (12)7.3.2 审核模块 (12)7.3.3 赔付模块 (12)7.3.5 案例管理模块 (12)7.3.6 系统管理模块 (12)第8章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12)8.1 智能化理赔案例分析 (12)8.1.1 案例一:基于大数据的车辆理赔分析 (12)8.1.2 案例二:人工智能在健康险理赔中的应用 (12)8.2 防欺诈案例分析 (12)8.2.1 案例一:基于机器学习的车险欺诈检测 (13)8.2.2 案例二:大数据在健康险欺诈防范中的应用 (13)8.3 实证研究 (13)8.3.1 研究方法 (13)8.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3)8.3.3 实证分析 (13)8.3.4 结果讨论 (13)第9章智能化理赔与防欺诈方案实施策略 (13)9.1 技术实施策略 (13)9.1.1 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 (13)9.1.2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14)9.1.3 建立风险控制模型 (14)9.1.4 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14)9.2 人员培训与管理 (14)9.2.1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4)9.2.2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 (14)9.2.3 设立激励机制 (14)9.3 政策法规支持 (14)9.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4)9.3.2 加强监管力度 (14)9.3.3 支持技术创新 (14)9.3.4 建立行业协同机制 (15)第10章总结与展望 (15)10.1 研究成果总结 (15)10.2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5)10.3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保险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保险行业大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大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大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第一章: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概述 (2)1.1 保险行业大数据发展背景 (2)1.2 保险行业大数据应用现状 (2)1.3 保险行业大数据发展趋势 (3)第二章:保险行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 (3)2.1 数据采集方法与策略 (3)2.2 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4)2.3 数据存储与管理 (4)第三章:保险行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关联性分析 (5)3.3 聚类分析 (6)3.4 预测性分析 (6)第四章:保险产品创新与优化 (6)4.1 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设计与定价 (6)4.2 产品组合与个性化推荐 (7)4.3 产品风险评估与调整 (7)第五章:保险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 (8)5.1 客户细分与精准营销 (8)5.2 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分析 (8)5.3 营销渠道优化 (9)第六章:保险风险管理与评估 (9)6.1 风险识别与分类 (9)6.1.1 风险识别 (9)6.1.2 风险分类 (10)6.2 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 (10)6.2.1 概率模型 (10)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10)6.2.3 灰色关联分析法 (10)6.2.4 神经网络模型 (10)6.3 风险预警与控制 (10)6.3.1 风险预警 (10)6.3.2 风险控制 (11)第七章:保险欺诈检测与防范 (11)7.1 欺诈类型与特点 (11)7.2 欺诈检测模型与方法 (12)7.3 欺诈防范策略 (12)第八章:保险行业大数据合规与信息安全 (12)8.1 数据合规性要求 (12)8.1.1 合规性概述 (12)8.1.2 数据来源合规 (13)8.1.3 数据存储合规 (13)8.1.4 数据处理合规 (13)8.1.5 数据传输合规 (13)8.2 信息安全策略与技术 (13)8.2.1 信息安全策略 (13)8.2.2 信息安全技术 (13)8.3 数据隐私保护 (14)8.3.1 隐私保护原则 (14)8.3.2 隐私保护措施 (14)第九章:保险行业大数据应用案例 (14)9.1 产品创新与优化案例 (14)9.2 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案例 (15)9.3 风险管理与欺诈防范案例 (15)第十章:保险行业大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未来发展展望 (16)10.1 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应用场景拓展 (16)10.3 行业合作与融合 (16)第一章: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概述1.1 保险行业大数据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保险行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保险欺诈。

保险欺诈是指保险承保人或被保险人利用虚假信息或其他非法手段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偿款项的行为。

反欺诈是保险公司针对欺诈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之间存在着博弈与对抗。

互联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使得保险欺诈行为更容易发生。

保险欺诈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虚构事故和伤害的信息,或者伪造证据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偿款项。

互联网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和防范欺诈行为。

保险欺诈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形式多样。

其中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段是虚假理赔。

保险欺诈者利用虚假的事故或伤害信息来申请理赔,从而获取不当利益。

虚构保单和保险合同也是保险欺诈的一种形式。

保险欺诈者通过编造虚假的保单和保险合同来获取保险金。

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和销售保险产品也是保险欺诈的一种手段。

为了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保险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反欺诈措施。

保险公司加强了对保险产品的审核和审查。

保险公司通过检验保单和保险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来防范欺诈行为。

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和预防欺诈行为。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分析保险索赔数据和保险合同信息来发现欺诈的模式和特征。

保险公司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欺诈行为的预测和评估。

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来共同打击欺诈行为。

与公安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来加大对保险欺诈的打击力度。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是一场博弈与对抗的过程。

互联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途径来进行保险欺诈行为,但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技术来识别和防范欺诈行为。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审核和审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行业合作等方式来预防和打击保险欺诈行为。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探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也开始逐渐向线上转变,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直接在线提交投保申请,并通过相应的渠道进行理赔、赔付等操作。

虽然互联网保险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便利的服务体验,但同时也给保险欺诈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保险欺诈是指以欺骗、误导等手段获取保险赔款的行为,它不仅给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因此,保险业在推进互联网化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反欺诈措施,保护消费者和自身的利益。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是方便快捷、低门槛、资料简单、操作简便等,这也为保险欺诈者提供了方便。

互联网保险欺诈可能存在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投保时虚报个人信息。

例如,保险欺诈者虚报年龄、身体状况等信息,以获取更低的保费。

2.投保时故意隐瞒重要疾病史。

保险欺诈者可能会故意隐瞒曾经患有的某些疾病史,以获得保额更高的投保。

3.投保时购买多个相近产品。

保险欺诈者会在短时间内多次购买同一类型的产品,或者购买多个相近的保险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赔偿。

4.理赔时虚报损失或夸大损失。

例如,保险欺诈者可能会在理赔时虚报维修费用、立即购买新设备等损失,或者夸大原有的损失。

5.保险欺诈网络犯罪。

例如,保险欺诈者可能会利用技术手段伪造投保信息、理赔证据等,以欺诈保险公司的赔偿。

为了遏制保险欺诈的发生,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反欺诈措施。

其中,互联网背景下的反欺诈措施有以下几种:1.加强投保信息核实。

在保险企业接收到客户的投保申请后,需要对投保人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实,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信。

2.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客户的历史信息、个人信用记录等多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早期发现投保信息可疑情况,对风险客户进行风险控制。

3.增加风险提示。

保险公司可以在产品销售环节、保单签发环节、理赔审核环节等增加风险提示,让消费者了解保险欺诈的危害,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4.健全反欺诈机制。

建立反欺诈机制,加强内部员工管理、控制外部伙伴的风险,提高对欺诈行为的处置和制裁力度,切实保护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利益。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反欺诈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反欺诈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反欺诈研究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反欺诈已成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必须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反欺诈手段主要是基于个人信息、信用记录等方面进行判断,目前这种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此时,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金融行业反欺诈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详细分析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反欺诈研究。

一、基本概念根据国内金融行业现状,欺诈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虚假贷款,二是虚假转账。

因此,金融行业希望能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对这两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识别。

所谓大数据,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

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指数据量大且多样化的数据,在金融行业中包含了客户的信息、行为信息、历史交易信息等。

这些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变化快、价值高,需要在海量数据中快速发现规律,寻求商业价值。

而基于大数据的反欺诈就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虚假交易行为,从而保障金融机构的利益和客户的权益。

二、大数据技术在反欺诈中的应用1、数据规范化数据规范化是一个很基础的工作,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来源多、格式复杂,没有规范化的数据将导致数据分析效果差。

对于金融反欺诈来说,数据规范化既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的标准化,也包括交易记录的标准化,这样才能有效地识别每个客户的独立性和唯一性。

2、建立反欺诈模型在大数据时代,单靠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已经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而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反欺诈模型,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客户之间的关系发现虚假交易,提高预测准确度。

例如,通过构建传递闭包模型,将客户之间的交易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发现交易链条,减少风险和损失。

3、行为分析通过对客户的历史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该客户是否具备欺诈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对每个客户的每一笔交易进行分析,发现某些客户在交易时间、交易金额等方面存在异常,可以判断客户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4、风险评估在反欺诈工作中,风险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高风险客户,需要通过各种方式避免欺诈风险。

大数据反欺诈探索第二期--欺诈风险评估分析实战案例试题及答案

大数据反欺诈探索第二期--欺诈风险评估分析实战案例试题及答案

大数据反欺诈探索第二期--欺诈风险评估分析实战案例试题及答案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部门: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构建欺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总体来说,可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 *A.诊疗记录指标(正确答案)B.保险报销指标(正确答案)C.诊疗费用指标D.诊疗项目指标2.保险公司已敏捷地扩展其高级分析和人工智能,以应对层出不同的欺骗威胁。

本次大数据欺诈研究带来的启示有() *A.反欺诈技术应用不断扩大(正确答案)B.保险公司数据来源多样化(正确答案)C.图片分析技术日益精进(正确答案)D.调查人员需要更多的资源(正确答案)3.保险机构大数据反欺诈的典型做法有() *A.将风险规则模型内嵌在业务系统中实时自动监测(正确答案)B.将抽象数据关系转化为可视化图形实现智能处理(正确答案)C.通过延伸调查拓宽外部数据来源助推穿透分析(正确答案)D.反保险欺诈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各个环节4.保险欺诈风险识别的实质就是区分用户的索赔行为是合理或是欺诈,是数据挖掘中典型的分类问题。

() [单选题] *A.对(正确答案)B.错5. 评价方式是为准确评估员欺诈风险,对于模型效果需进行综合评价,在数据挖掘中采用平均预测值和平均敏感度作为评估指标。

() [单选题] *A.对(正确答案)B.错6. 近年来,大量国内外学者、保险行业专业人员等先后从不同的视角,对保险欺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算法应用、模型评分等研究方法,为保险欺诈智能化识别、监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单选题] *A.对(正确答案)B.错7. 从医保参保人员欺诈风险评估案例的数据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欺诈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和量化欺诈行为人潜在特征,并构建基本医疗保险欺诈行为识别指标体系,以其为医保基金智能监管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浅谈大数据分析在车险反欺诈的应用——以福建人保财险《风险因子平台》为例

浅谈大数据分析在车险反欺诈的应用——以福建人保财险《风险因子平台》为例

浅谈大数据分析在车险反欺诈的应用——以福建人保财险《风险因子平台》为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据的快速积累,大数据分析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

在保险行业中,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车险反欺诈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以福建人保财险的《风险因子平台》为例,浅谈大数据分析在车险反欺诈中的应用。

一、介绍福建人保财险《风险因子平台》福建人保财险《风险因子平台》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车险反欺诈平台。

该平台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车险数据,挖掘出潜在的欺诈风险因子,帮助保险公司提高反欺诈能力,减少保险公司的损失。

二、大数据分析在车险反欺诈中的应用1. 数据采集与整合福建人保财险的《风险因子平台》首先进行数据的采集与整合。

该平台从多个数据源获取车险数据,包括车主信息、保险理赔记录、车辆信息等。

通过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平台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2. 数据挖掘与模型构建在获得了大量的车险数据后,福建人保财险的《风险因子平台》开始进行数据挖掘与模型构建。

平台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出潜在的欺诈风险因子。

同时,平台还利用历史数据建立了欺诈模型,通过比对新数据和模型的匹配程度,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欺诈行为的案例。

3. 风险评估与预警福建人保财险的《风险因子平台》还可以进行风险评估与预警。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模型的应用,平台可以判断一个车险案例是否存在欺诈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评估结果。

一旦发现有欺诈嫌疑,平台会发出预警,供保险公司及时采取措施。

三、福建人保财险《风险因子平台》的优势1. 提高反欺诈能力福建人保财险的《风险因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车险案例的风险水平,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

这样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高反欺诈能力,减少欺诈案件的发生,降低保险公司的经济损失。

2. 提高理赔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福建人保财险的《风险因子平台》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理赔案例的真实性,并识别出欺诈案例。

【金融】如何利用大数据建立反欺诈体系

【金融】如何利用大数据建立反欺诈体系

如何利用大数据建立反欺诈体系网络贷款因其虚拟性,主要风险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欺诈风险,一是信用风险。

针对网络贷款风险主要表现在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核心的风险评估流程就是反欺诈和信用评估。

同时对于反欺诈来说,因为网络贷款的小而分散,核心是防住团伙欺诈与高危人群,因此身份识别、设备识别、关系图谱建立是其核心风控手段。

而对于信用风险的评估,说到底还是对其收入进行认定,也就是衡量其偿还能力。

一般的大数据分类主要以下三大类:1)身份识别类:包括三/四/五要素、人脸识别、OCR 识别、活体验证等。

2)反欺诈类:主要包括黑名单、设备反欺诈、关系图谱反欺诈、多头信息等。

3)行为类:社交信息(通话详单、QQ和其它平台交互信息)、电商平台消费记录、申请相关行为、社保、个税、乘机乘车信息等。

其中网络贷款的欺诈风险占据了行业75%以上的风险,其中的形式包括,如常见的身份伪冒、中介黑产、伪造材料、恶意套现等。

欺诈主体一是申请本人或亲戚朋友,二是借用或盗用别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欺诈。

欺诈主体的不同,防范风险的手段和形式也不同。

但更严重的是团伙欺诈,从特点上来看,团伙欺诈有如下几个特点:1.足够专业:欺诈团伙通常会根据各平台的风控规则,制定相应的欺诈手段;2.跟随反欺诈的进阶而进阶:欺诈团伙的欺诈手法跟随反欺诈的进阶而进阶,防不胜防;3.爆发性:欺诈团伙一旦发现欺诈的可能性,会在短时间内,利用地下渠道获得的身份信息,大量反复地欺诈。

那如何有效的利用大数据建立反欺诈体系呢?在外部数据正式接入前,除了涉及到具体的数据测试指标外,还有相应的数据成本等考虑因素。

对接的第三方数据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下常用的数据测试指标,如何对一家数据征信公司进行相应的数据测试,比较基本的指标分别是:查得率=查得数/总体的样本量。

覆盖率=查得命中名单数/样本中命中名单的样本量。

查得率,也即数据厂商返回的数据情况;如给厂商的数据里有1000条,实际返回为900条,查得率就是90%;覆盖率,是样本中名单查得的数据情况占实际样本中命中的数据情况。

金融行业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系统解决方案

金融行业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系统解决方案

金融行业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系统解决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金融大数据概述 (3)1.2 风险管理与欺诈现状 (3)1.3 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3)第二章:大数据风控体系构建 (4)2.1 数据采集与整合 (4)2.1.1 数据来源 (4)2.1.2 数据整合 (4)2.2 数据存储与管理 (4)2.2.1 数据存储 (4)2.2.2 数据管理 (4)2.3 风控模型建立与优化 (5)2.3.1 模型建立 (5)2.3.2 模型优化 (5)第三章:反欺诈技术方法 (5)3.1 欺诈行为特征分析 (5)3.1.1 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 (5)3.1.2 交易行为模式识别 (5)3.1.3 社交网络分析 (5)3.2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应用 (6)3.2.1 监督学习 (6)3.2.2 无监督学习 (6)3.2.3 深度学习 (6)3.3 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 (6)3.3.1 实时数据采集 (6)3.3.2 实时分析处理 (6)3.3.3 预警与处置 (6)3.3.4 持续优化与迭代 (6)第四章:信用评分与风险评估 (6)4.1 信用评分模型 (6)4.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7)4.3 风险预警与控制策略 (7)第五章:交易行为分析与异常检测 (8)5.1 交易数据分析 (8)5.2 异常行为检测技术 (8)5.3 案例分析与实战经验 (9)第六章:客户身份识别与验证 (9)6.1 生物识别技术 (9)6.1.1 指纹识别 (9)6.1.2 人脸识别 (9)6.1.3 虹膜识别 (10)6.1.4 声纹识别 (10)6.2 身份认证与授权 (10)6.2.1 动态令牌认证 (10)6.2.2 双因素认证 (10)6.2.3 数字证书认证 (10)6.3 反欺诈规则与策略 (10)6.3.1 异常行为监测 (10)6.3.2 设备指纹识别 (11)6.3.3 风险评估模型 (11)6.3.4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11)第七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11)7.1 网络安全风险识别 (11)7.1.1 风险概述 (11)7.1.2 风险识别方法 (11)7.1.3 风险应对策略 (11)7.2 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 (12)7.2.1 加密技术概述 (12)7.2.2 隐私保护策略 (12)7.2.3 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12)7.3 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 (12)7.3.1 法律法规概述 (12)7.3.2 合规要求 (12)第八章:系统架构与实施策略 (13)8.1 系统设计原则 (13)8.2 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13)8.2.1 技术选型 (13)8.2.2 架构设计 (14)8.3 实施步骤与项目管理 (14)8.3.1 实施步骤 (14)8.3.2 项目管理 (14)第九章:案例解析与应用实践 (15)9.1 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 (15)9.2 金融行业应用场景 (15)9.3 效果评估与优化建议 (16)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金融科技的创新趋势 (16)10.2 大数据风控与反欺诈的技术挑战 (17)10.3 发展前景与市场展望 (17)第一章:引言1.1 金融大数据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保险业反欺诈策略与技术应用

保险业反欺诈策略与技术应用

保险业反欺诈策略与技术应用保险业作为一个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中也难免面临各种欺诈行为的挑战。

保险欺诈是指利用虚假信息或不实行为获取不法利益的行为,给保险公司和整个行业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和防范保险欺诈,保险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反欺诈策略,并结合技术手段进行应用。

保险欺诈的形式和危害保险欺诈主要包括虚假理赔、虚假保单、虚构险种等形式。

保险欺诈不仅让保险公司承担不应有的赔付压力,还会损害整个保险市场的信誉,增加保费成本,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和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保险业反欺诈策略1. 强化风险评估和识别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大数据,识别潜在的欺诈风险。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保单信息、理赔数据等大规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欺诈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保险业务操作流程,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对保险销售、核保、理赔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遏制欺诈行为的发生。

3. 强化合作与信息共享与公安机关、监管部门、其他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

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欺诈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共同打击跨行业、跨地区的欺诈活动。

技术应用在保险反欺诈中的作用1. 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规律和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可疑案例。

通过建立欺诈模型,提高对欺诈行为的检测和预警能力。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反欺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对客户信息、理赔材料等内容的自动化识别和分析,提高欺诈识别的精准度和效率。

3.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应对信息篡改和欺诈行为。

通过建立保险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保险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共享,提高保险行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结语保险业反欺诈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需要保险公司不断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结合先进技术手段,建立起多层次、多措并举的反欺诈机制。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反欺诈技术与模型构建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反欺诈技术与模型构建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反欺诈技术与模型构建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其中之一便是用户反欺诈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各种欺诈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反欺诈技术的背景、原理和模型构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反欺诈成为了数字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欺诈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虚假身份、恶意注册、刷单、非法传销等,这些行为给互联网企业和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采用大数据技术来识别和预防欺诈行为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原理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反欺诈技术主要通过分析和建模的方式来实现。

具体流程包括数据收集、特征提取、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

(一)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账号信息、登录记录、浏览行为、购买记录、评论等。

可以通过日志记录、服务器端回溯等方式获得数据。

(二)特征提取:接下来,需要从收集到的大量数据中提取出特征。

常用的特征包括用户账户信息、设备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得到更加精细化的特征,如登录频率、购买偏好等。

(三)模型构建:利用特征数据,可以构建不同的模型来对用户进行分类和预测。

常用的模型包括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训练和调参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模型评估:最后,需要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

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等。

通过模型评估,可以判断模型的好坏,并对模型进行优化。

三、模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反欺诈技术的模型构建可以分为在线模型和离线模型两种。

(一)在线模型:在线模型是指将用户实时的行为数据输入到模型中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线模型主要用于实时的欺诈检测和拦截。

这种模型需要考虑性能和时效性的问题,因此往往采用轻量级的模型和高效的算法。

(二)离线模型:离线模型则是将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提取特征、构建模型,并在离线环境中进行分析和预测。

基于运营商数据的车险反欺诈应用探索

基于运营商数据的车险反欺诈应用探索

Theory &PracticeSHANGHAI INSURANCE MONTHLY ·APR 2022基于运营商数据的车险反欺诈应用探索胡广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一、背景(一)保险欺诈的背景从保险诞生之日起,保险欺诈事件就如影随形。

根据国际保险监管者协会测算,全球每年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损失金额在800亿美元左右。

我国保险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据银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保险业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欺诈线索28005条,公安机关立案千余起,涉案金额近6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近2000人。

其中,2020年的保险欺诈类涉刑案件已达保险业案件总量的90%,这些案件扰乱了正常的保险经营活动,严重侵害了保险人和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中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保险行业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为全面提升反欺诈能力和反欺诈水平,保险行业发布了多项指导性文件,积极推动构建大数据反欺诈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反保险欺诈专项活动,并督促各保险机构加强自身反欺诈能力建设。

2012年8月,原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4月,原保监会印发《反保险欺诈指引》;2021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大数据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通知》及《大数据反保险欺诈手册》;紧接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召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反保险欺诈专业委员会委员大会通讯会议的通知》,并出台三年工作规划(2021—2023年)。

2022年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保险行业反保险欺诈组织工作指引(试行)》。

(三)车险欺诈的背景在保险欺诈案中,车险欺诈是重灾区。

中国保险学会报告显示,车险欺诈在保险欺诈中占比高达80%,保守估计每年涉案金额高达200亿元。

对此,原保监会发文要求加强协作,严打车险欺诈行为,建立反欺诈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视角:中国的保险反欺诈研究非常薄弱,缺少专门的研究机构 心理学视角 : 据英国ABI调查结果显示: 一是人们对不诚实行为的容忍度很高 二是投机心理:在法律和保险合约之间寻找间隙 三是40%的人认为适当扩大保险索赔可以接受 实证分析视角 :从定量的角度来看,保险欺诈到了什么程度,造成了什么程度的 保险损失。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反保险欺诈实证研究工具及代表文献有:保险合约的 设计与理赔审计;数据库构建与筛选;模糊聚类方法;简单回归评分模型;Probit 模型。 信息经济学视角。以保险市场为背景,从经济运行的规律来开展研究,提高保险 欺诈的惩罚成本 宏观因素视角。目前,保险欺诈案件越来越多,与保险制度设计、市场经济发 展情况、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都密切关系。
保险欺诈的定义 ★ ★蒙特利尔国际保险学术会议的定义:保险欺诈是一个故意 利用保险合约谋取利益的行动,这一行动基于被保险方的不正 当的目的。
★★全国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定义:投保人、被保险人
或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在么有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 称发生了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或者在保险事故 发生后以伪造、编造的有关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来编造虚假 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或给付请 求的行为。 ★ ★中国保监会的定义: 《关于加强反保险欺诈工作的指导意 见》所描述的保险欺诈,是指利用或假借保险合同谋取不法利 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涉嫌保险金诈骗类、非法经营类和合同诈 骗类等。
Ⅲ:保险合同诈骗类欺诈 行为:销售非法设立的保险公 司的保单、假冒保险公司名义 制售假保单、伪造或变造保险 公司单证或印章等材料欺骗消 费者,以及利用保险单证、以 高息为诱饵的非法集资等。
明确三个概念 ※ 保险骗赔: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了获得保险金,提供虚假单证,谎称保 险事故的发生等。
※ 保险诈骗:保险欺诈的刑法控制。保险欺诈指民事合同上的行为,保险诈骗则属 于刑事范畴。
就美国而言 至2009年底,在健康护理方面的费用有大约有3%,也就是680亿美元因欺诈而 损失。在保险反欺诈方面每投入200万美元会挽回1730万美元的损失。 就中国而言 保险欺诈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80年,诈骗犯罪中涉及保险欺诈的仅 占2%左右,1992年上升到4.5%,1994年上升到6%,2000年上升到9.1%。我国保 险业因欺诈而导致的赔款支出平均约为收费收入的10%-30%,部分险种达到了 50%。 就寿险而言
主讲人: 日 期:
内容提要

保险欺诈的现状
二 、保险欺诈的界定及表现
、 三 保险欺诈的成因与危害


反欺诈的综合措施
第一部分 保险欺诈的现状
据统计,保险诈骗是仅次于贩卖毒品之外的第二大高利润行业。
就英国而言: 2008年,有超过7.3亿英镑的保险欺诈被追回,比2007年增加了30%。即 便如此,还有19亿英镑的保险欺诈没有被发现。相当于每人要多掏44英镑 的保险费。 英国保险欺诈统计数据逐年上升。2006年有23%的欺诈比例,2008年上 升到了27%。这个比例之中,有些案件是有怀疑但无法拒赔的,有些是识 别不出来的。 据英国民众诚信度调查显示:就“夸大保险索赔”而言,未来不排除有 此行为的人占47%,认为此行为可以接受的人占40%,曾有过此行为的人占 6%;就“虚构保险索赔”而言,未来不排除有此行为的人占37%,认为此 行为可以接受的人占29%,曾有过此行为的人占2%。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公众是普遍接受保险欺诈的,由此也可以预想中国的情况如何。
三、保险欺诈的分类保险欺诈的种类型保险硬欺诈。“硬”保险欺诈是指欺诈者在保单承 保的范围之内,故意地编造或制造一起保险事故; 保险软欺诈。“软”保险欺诈即机会欺诈,是指 保单持有人或索赔人夸大合法的索赔
保 险 欺 诈 的 类 型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定义,保险欺诈分三种类型:
Ⅰ: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故意 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 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编造虚假的 事故原因或者扩大损失程度骗取保 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 金的行为等。
Ⅱ: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类欺诈行 为:非法设立保险公司、非法设 立保险中介机构,设立虚假的保 险机构网站,假冒保险公司名义 设立微博、发送短信开展业务, 非法开展商业保险业务、非法经 营保险中介业务,以及销售境外 保险公司保单等。
※ 保险诈骗的特征:
一、 二、 三、 四、
• 保险诈骗的罪犯主体是投保方 • 保险诈骗的数额一般较大 • 保险诈骗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保险诈骗的犯罪黑数较高
《刑法》对保险诈骗的量刑规定: 《刑法》第19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 骗活动,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 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 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 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 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 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 故,骗取保险金的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 取保险金的 ☆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 病,骗取保险金的。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据调查,25%的寿险公司认为人身意外险欺诈较多,21%的公司认为重大疾 病险欺诈较多,20%的寿险公司认为个人住院医疗保险欺诈较多。从欺诈类 型来看,55%的寿险公司选择了“在购买保险时隐瞒被保险人的真实情况, 违反告知义务。”
本节框架图
保险欺诈的定义 保险欺诈的定义 明确三个概念
界定及表现
法律视角 保险欺诈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视角 实证分析视角 信息经济学视角 宏观因素视角 保险欺诈的分类 保险欺诈的几种类型 保险欺诈的具体表现 其他险种的欺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