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f082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3c.png)
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增加产量。
然而,当化肥的使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化肥中的养分并非都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会在土壤中积累。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变得板结、硬化,通气性和保水性变差。
这样的土壤不利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化肥中的化学物质会污染地下水。
当雨水或灌溉水渗透到土壤中时,会将未被吸收的化肥成分带入地下水中。
常见的化肥成分如氮、磷等,如果进入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的氮、磷含量超标。
饮用这样的地下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过量的氮和磷还会促进水体中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化肥过度使用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在河流、湖泊等水域,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增加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藻类的过度生长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使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这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影响渔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
此外,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中会产生氨气等气体,这些气体会挥发到大气中,增加大气中的氮含量。
氨气不仅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有不良影响,而且在大气中还会与其他污染物反应,形成细颗粒物和雾霾,加重空气污染。
再者,化肥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化肥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同时,化肥的运输也需要消耗能源,增加了碳排放。
另外,化肥的过度使用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农田周边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因为化肥的流失而受到破坏,一些对环境敏感的物种可能会因此减少甚至灭绝。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减轻化肥过度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化肥对土壤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土壤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d06b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f.png)
化肥对土壤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以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过度和不当使用化肥可能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肥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化肥对土壤健康的影响化肥的过度使用对土壤健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
酸化的土壤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抑制了土壤中许多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大量施用氮、磷、钾等化肥,而忽视了其他微量元素的输入,从而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缺乏或过量。
这种不平衡会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需求,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化肥的长期使用还会破坏土壤结构。
化肥不断施用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降低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气性。
这导致土壤的结构松散,容易发生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
2.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首先,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养分的流失。
施用过量的化肥,其中一部分养分会随着水流迅速流失至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其次,化肥的使用会产生氮、磷等营养盐的残留。
残留的化肥会通过径流或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过度施用化肥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化肥施用过程中,氮肥会转化为氨气并挥发到空气中,形成氨的气味,给周围环境带来不适。
此外,氨气还会参与大气氮的循环,造成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过多积累,从而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3.解决方案为了减少化肥对土壤健康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其次,倡导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合成肥料,注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养分循环,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农村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农村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25c28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4.png)
农村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农村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然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土壤污染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平衡,造成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
此外,农药中的有机磷、氯代有机化合物等会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造成危害,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水资源污染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会随着雨水、灌溉水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导致水质污染。
其中,化学氮、磷以及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在水中会引起水藻大量繁殖,导致水生态系统紊乱,使得水质严重恶化,影响人畜的饮用水安全。
三、生态平衡破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同时也对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鸟类、昆虫等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数量急剧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一些农药还会影响蜜蜂的生长繁殖,从而对农作物的传粉造成影响。
四、资源浪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仅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因为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贫瘠,农民只能通过增加施肥量来维持作物的产量,增加了生产成本,浪费了资源。
五、环境中毒农村地区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环境中毒的问题。
残留在农作物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长期接触农药还会引发一些疾病,如癌症等。
六、生态失衡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失衡的影响。
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会流失到附近的田间水体和湿地中,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植物物种的减少,动物栖息地的丧失,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七、农产品质量下降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的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一些植物农药对人体有毒副作用,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八、生态景观受损农村地区长期使用过量化肥农药,使得周围的生态景观受到破坏。
原本美丽的农村田园风光变得污染不堪,许多植物和动物因此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使得生态景观遭受破坏,旅游业受到了负面影响。
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a940de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1.png)
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引言:农业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业化肥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a. 化肥中的化学物质渗透至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b. 长期积累污染物会对土壤质量和有机物含量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 土壤侵蚀:a. 过量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的结构强度,加速土壤侵蚀现象。
b. 不稳定土壤会被风雨冲刷至水体中,造成水土流失。
3. 地下水污染:a. 化肥中的氮、磷等成分会通过土壤渗透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b. 地下水污染会影响饮用水源,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毒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 农药会杀死目标害虫和草本植物,但同时也对其他非目标物种造成伤害。
b. 长期使用农药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 土壤质量下降:a. 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b. 长期使用农药会积累有机污染物,导致土壤变得贫瘠并丧失生产能力。
3. 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a. 农药通过农田排水系统进入河流和湖泊,对水生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b. 农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影响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平衡。
三、解决方案:1. 推广有机农业:a. 有机农业采用自然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b. 有机农业栽培方法更为科学,能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2. 制定科学的施肥准则:a. 结合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制定精确的化肥施用计划,避免过量施用化肥。
b. 合理搭配有机物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3. 推广生物防治措施:a. 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b. 生物防治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结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制定科学的施肥准则和推广生物防治措施等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029896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b.png)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摘要】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导致水质污染、降低生物多样性和影响人体健康等问题。
为了缓解这些影响,我们可以推广有机农业、采用合理施肥技术、加强监管和引导措施,并提倡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这些对策,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需要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化肥施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施用化肥、农业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对策、土壤生态系统、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问题、有机农业、合理施肥技术、监管、循环农业模式、缓解。
1. 引言1.1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破坏、导致水质污染、减少生物多样性,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缓解这些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推广有机农业、采用合理施肥技术、加强监管和引导,以及提倡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逐步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损害,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就能够有效减轻这些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影响一:土壤生态系统破坏化肥的大量施用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释放增加,对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的生存和繁殖造成危害。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疏松,土壤中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丧失平衡,影响土壤的养分循环和生态功能。
过量的氮、磷等元素在土壤中残留过久,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和肥力。
为了减少化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
要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2c0c04b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3.png)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化肥是一种人造肥料,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加速植物吸收主要营养元素,尤其是氮、磷、钾等元素的吸收。
尽管化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会面临环境污染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并探讨一些协助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首先,施用化肥会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这是因为通过化肥的方式提供的养分是人造的,而不是天然的,所以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和其他微量元素,会直接将化肥中剩余的肥料沉积在土壤中,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此外,长期的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进一步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其次,施用过量化肥会导致养分流失和地下水污染,对水资源环境造成损害。
当过量的化肥沉积在土壤中时,大量的氮和磷会被淋漓出来,通过水资源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导致水资源中含有过量的氮和磷等污染物,如亚硝酸盐、铵盐和硝酸盐,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损害,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养分流失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效率。
第三,施用化肥会对大气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土壤中过度富含氮时,这些氮物质会以氨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氨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危害。
此外,氮氧化物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会引起大气光化学反应,导致产生有害的空气污染——臭氧等气体。
为了降低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避免过度耗损土壤中的养分和污染水。
农民应该根据当地地质条件、种植物种、生长季节和降雨量等实际情况施用化肥。
2. 配合有机肥。
适当的有机肥料,如沼气渣、农户废物等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施肥量,并且有机肥料也可以增加土壤质量,有助于土壤生态平衡。
3. 加强治理。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环境污染监管体系,加强对化肥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管,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质量,防止化肥带来的环境损害。
总之,化肥的过度使用将对土壤、水资源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5ae14f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3.png)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要素,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是,如果过度或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大量施用氮肥、磷肥等化肥,会使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浓度升高,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硬化等情况,草木难以生长。
同时,这些化肥也会随着水分渗透到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源污染,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2. 影响生物多样性:化肥的使用会导致某些植物过度生长,占据过多的资源,使得其他植物无法生长,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而某些生物会依赖特定植物的存在而生存,这些植物过度生长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 损害人体健康:超量施用化肥不仅会污染水源和土壤,也会影响食物的品质和安全,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合理施肥:不盲目追求高产量,而是通过土壤检测来合理调节化肥的使用量和配比。
要注意周期性施肥,逐步缓慢增加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
2. 轮作轮种:轮作轮种可以减少同一农地长期单一耕作造成的土质疲劳,增加农作物的生长率和产量,降低单一作物对养分、光照、水分和土壤的消耗,从而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性。
3.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肥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使土地保持其自然质量,产生的食品也更加健康、安全,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探讨农业生态化建设,近年提出的“农业生态化发展模式”,也为推广有机农业提供了契机。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化肥使用的科学性,加强化肥的质量监管,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存环境。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11a96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e.png)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 引言1.1 化肥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是现代农业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肥料,它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并缓解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限制。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化肥的施用导致土壤污染,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破坏,土壤结构疏松,水分保持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化肥的使用会导致水质污染,化肥中的氮、磷等元素通过农田径流、渗透等途径流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化肥的施用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减少土壤中有益细菌的数量,影响土壤养分的循环。
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一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会因为化肥的施用而减少,降低土壤的生态多样性。
化肥的使用还会对气候变化造成影响,化肥中的一氧化氮等化合物会通过挥发或流失进入大气,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加剧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推广有机农业,采取循环农业模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污染化肥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土壤污染。
化肥中的氮、磷等元素会通过土壤的渗透和流失进入地下水或者河流,导致土壤酸化、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土壤贫瘠化。
过量施用化肥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使土壤中有益菌株减少,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从而影响着人类的食物安全。
化肥的过量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我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化肥施用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的方法。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一个解决途径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污染。
推广有机农业,采用生物肥料替代化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污染。
可以采取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合理耕作和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化肥施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及农业可持续性问题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及农业可持续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5043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5.png)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及农业可持续性问题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成为常见做法。
然而,这种做法却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并威胁到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探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性。
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1. 催化土壤负面效应:化肥中的氮、磷、钾等成分会过量供应给农作物,超过作物所需要的量,这些多余的肥料会被冲洗到土壤中,形成积累,导致土壤的酸碱度失衡,进而降低土壤肥力。
2. 影响土壤微生物:农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抑制有机物分解,从而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3. 水土流失加剧:当大量化肥和农药施加在农田中时,部分因素可溶于水,容易随水流被冲入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水质。
4. 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残留物在农产品中的积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1. 土壤退化: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的肥力退化,使土壤贫瘠、质量下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生态系统破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 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和农药残留物的积累会使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三、应对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并通过更加自然的方式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农药,用于替代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提高土壤质量。
3. 鼓励生物多样性:增加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例如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提高土壤的养分循环能力,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24acff5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d.png)
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须的营养物质补给,它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但是,随着化学肥料的施用量不断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那么,为什么施用化肥会引起环境污染呢?首先,化肥施用过量会导致钾、氮等元素的浸泡到地下水中,使其含量超过安全标准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大量的氮、磷含量超过大气及水体自然环境的自然吸收、自净能力,致使水体富养化现象加剧,这种化学反应迫使水体中的有机质大量消耗氧气,残留有毒物质致癌物质和金属等沉积等,极大地破坏了水的生态系统功能,从而危害水源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其次,化肥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一旦排入大气中,会与其他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二次污染物质,例如臭氧、硝酸二甲酯等。
这些污染物质会导致空气污染,进一步引起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等。
此外,化肥也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从而破坏土壤质量。
化肥的使用会直接导致土壤pH值的变化,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失衡,有针对性的微生物大量减少,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害芽孢杆菌等大量繁殖,这样使得土壤纹理和结构改变,易流失,使得土地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的破坏。
最后,化肥的污染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
化肥通常会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重金属、放射性同位素等,这些成分一旦污染自然环境就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物种繁衍。
综上所述,化肥的施用必须遵循“无毒土壤,高产高效”的原则。
施肥量要适宜,高效利用化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尽力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维护我们人类健康与安全的重要任务。
化肥对土地水体污染的影响
![化肥对土地水体污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1ff9f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9.png)
化肥对土地水体污染的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的发展,化肥的使用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特别是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
本文将探讨化肥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化肥对土壤的污染1.土壤酸化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性增加,这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抑制其对土地的肥力贡献。
同时,土壤酸性增加会降低一些植物的生长能力,限制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2.养分失衡常规化肥中添加的氮、磷、钾等元素,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失衡。
一方面,这会降低土地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另一方面,过量的化肥会被土壤无法吸收和利用,流失至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
3.土壤侵蚀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加速土壤的腐蚀和侵蚀。
高浓度的化肥含有大量的盐分,极易引起土地的盐碱化,进而破坏土壤结构,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
这样不仅会造成土壤的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二、化肥对水体的污染1.农田径流过量的化肥会在雨水或灌溉时被带走,进入附近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氮、磷等养分的过量流失会引起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形成大面积的水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2.地下水污染化肥中的化学物质会渗透到土壤深层,进而污染地下水。
这对于有些地区依赖地下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来源的人们而言,是十分严重的问题。
化肥中的硝酸盐等物质在地下水中积累,容易导致水体中硝酸盐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解决方案1.科学施肥建立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精确测定施肥量。
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减少养分流失和土壤污染。
2.有机肥替代逐渐转向有机肥的使用,有机肥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养分,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轻土壤和水体污染的风险。
3.水资源管理加强农田的防渗水利工程建设,降低化肥的流失。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防止水体污染。
加强监管,建立化肥使用和排放的追溯与监测体系。
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
![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4e8ed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0.png)
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影响的调查报告经过对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影响的调查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的报告。
一、背景介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
然而,农业化肥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以评估其影响。
二、调查目的及方法我们的调查旨在探究农业化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我们选择了农业发达地区的几个农田进行观察,并对农民、农技人员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了相关的研究文献。
三、化肥使用对土壤影响1. 土壤养分失衡: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的浓度过高,而微量元素的缺乏。
这会影响土壤的肥力,使土壤质量下降。
2. 土壤酸碱度改变:氮肥的大量使用会使土壤酸化,磷肥的过多施用则会使土壤碱化,改变了土壤的酸碱度平衡,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四、化肥使用对水体污染的影响1. 土壤侵蚀: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侵蚀,特别是在农田斜坡地区。
雨水流失了含有化肥残留物的土壤,进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2. 水体富营养化:化肥中的氮、磷等养分进入水体后,成为水体中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导致藻类异常繁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生态平衡变化。
3. 水源污染:农业化肥中的化学物质可能进入地下水源,使得地下水受到污染,这对人类饮水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五、化肥使用对大气污染的影响1. 温室气体排放:对化肥的生产、运输和使用会产生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2. 空气污染: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可能会挥发和溶解到空气中,增加空气中氨气等有机物的浓度,造成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六、环境友好农业发展措施1. 合理施肥:农民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农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施肥,避免化肥的过量使用。
2. 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鼓励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代替化学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be557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5.png)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化肥的使用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长期的过度施肥已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策。
一、施用化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长期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
因为肥料中的钾、氮、磷等物质会使得土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土壤变得更加酸性,这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降解、细菌等微生物消失,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
这样一来,原本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就大量流失,从而不利于植物健康成长。
进而导致大量的土壤侵蚀,土地干燥和萎缩等现象。
对策:1. 使用有机肥料:使用有机肥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和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另外有机肥料的使用也会带来有机物质的富集,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形成膨大性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
2. 换作物轮种:实现作物的轮种,能够避免单一作物的连续种植,从而减轻土壤中钾、氮、磷等的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会在雨季流入江河湖海水体中,形成有害蓝藻等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水环境变差;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化肥还会导致地下水的深层污染,是水环境的又一威胁。
1. 科学施肥,减少农药量:科学施肥能够减少无根据的肥料使用,减轻化肥对水环境的污染。
2. 改变种植方式:可以采取循环灌溉和雨水集中等新型的灌溉方式,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减轻水环境的污染。
三、由施用化肥引发的环境问题乱倒废弃草料、废旧肥袋、废弃的包装袋等等,都会污染土地,严重的还会对空气环境造成危害。
1. 强化监管:加大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破坏环境的人进行处罚,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进行奖励。
2. 健全环境保护体系:成立环保组织机构,实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综合治理。
综上所述,化肥的使用对肥料生产、种植肥料、农户使用等各个环节应引起重视。
实际上,化肥是现代化农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524e3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0.png)
化肥过量使用的环境污染及防治随着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然而化肥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化肥不仅会影响土壤质量,还会导致水体和空气的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危害。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化肥过量使用,保护环境。
化肥过量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壤污染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积累过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一些化肥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过量使用会使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
二、水体污染化肥在灌溉或降雨的冲刷下,会被冲入河流、湖泊、水库甚至地下水中,导致水体中氮、磷浓度增加,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大量的营养物质会促使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形成藻华,进而引发赤潮、蓝藻等水华现象,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化肥中的化学物质还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对水质造成污染。
三、空气污染化肥在施用的过程中,会释放氨气等气态氮化合物。
这些氮化合物会在空气中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氮化合物还可能与大气中的颗粒物和其他有机物反应,形成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
针对化肥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一、合理施肥农民在施用化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
可通过土壤检测和作物需肥量计算,科学确定化肥施用量,避免盲目施肥。
二、土壤改良农民可通过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可以采取有机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三、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可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堆肥、沼气等技术,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实现循环利用。
还可以采取农作物间作、轮作等措施,增加土壤中氮磷供应量,减少化肥使用。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76f52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7.png)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 土壤质量下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减少,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并增加土壤酸碱度。
这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对策: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
加强土壤保护和治理,采用轮作休耕、土壤覆盖和水保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下降。
2. 水体污染: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被冲刷入水体中,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藻类过度生长,引发水华和水质恶化。
化肥中的农药残留也容易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对策:控制农田径流,避免化肥直接进入水体。
合理施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量施用适量的化肥,避免过量使用。
加强农田防渗漏和蓄水设施的建设,减少养分流失。
加强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化肥施用等污染性农业活动。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农田中农药和化肥残留物的积累,这会对土壤中的土壤生物、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产生负面影响,破坏农田内的生物多样性。
对策:推广生态农业,通过合理的施肥和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加强农田的生物防治,提高自然生物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能力。
保护和恢复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化肥的过度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但通过改变施肥方式、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绿色农业等措施,可以减轻这种影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1a846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9.png)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阐述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施用化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会积累,使得土壤逐渐失去自然的肥力。
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松散,水分渗透能力降低,氮磷等化肥残留超标,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2. 水体污染:农业生产中,施肥过量和不当施肥会导致化肥流失至地下水和河流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氮、磷等化肥含有的营养盐进入水体,导致水中水华滋生,水质恶化,甚至造成水体富氧和藻类过度繁殖,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3. 生物多样性损失:施用化肥过量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动物等微生物群落受到影响,降低了土壤的自身调节能力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导致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避免施肥过量和不当施肥。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确保作物得到足够的养分供应,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
2. 推广有机肥的使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生物降解的肥料,它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通过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可以降低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减少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应用微生物肥料:选择适用的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土壤的调节能力。
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对施肥过程的科学管理,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加强对农田的水源、水质管理,控制农田径流和渗漏,减少化肥的流失和污染。
施用化肥在促进农业生产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9a5db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6.png)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化肥的施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化肥的盐分会积聚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盐碱化。
这样一来,土壤的肥力会逐渐降低,甚至导致农田废弃。
其次,化肥中存在的氮、磷等成分会渗入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源中,污染水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此外,化肥的施用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使土壤生态系统逐渐失去稳定性。
首先,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生态肥等新型肥料,这类肥料能够保持土壤肥力,提升作物品质,还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另外,应注重生态修复,采取生态恢复和灰水回收等措施,以便分解余氮和余磷,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化肥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推出相应政策指导,规范化肥市场,引导农民使用环保肥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化肥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向我们提示了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在加强科学施肥、推广新型肥料、强化生态修复和完善政策监管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让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实现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04c4a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f.png)
探究化肥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引言在现代农业中,化肥和农药被广泛应用以提高作物产量,但它们的使用也引发了环境方面的担忧。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解决之道。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质量下降过量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及微生物生态系统失衡,降低土壤质量,影响植物生长环境。
2. 地下水和水体污染化肥中的氮、磷等物质可能渗入土壤,最终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危及水生态系统。
3.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长期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土壤生态平衡,从而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系统中毒农药残留可能对非靶标生物产生毒性影响,损害农田周边的生态系统,对昆虫、鸟类等造成危害。
2. 土壤和水体污染农药残留物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易渗入地下水,对水质造成污染,危害水生生物和生态平衡。
3. 农药抗性产生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可能导致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增加农药使用量,进而加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农业的解决之道1. 科学施肥与绿色农药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并倡导绿色环保的农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农田边缘生态带,保护野生植物和昆虫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对农业害虫的依赖。
3. 循环农业理念推广循环农业理念,如有机肥料、耕作方式的改良,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结语化肥和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通过推行可持续农业措施,如科学施肥、绿色农药的使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肥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肥料植物就难以生长,农作物产量就难以提高。
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的迅速增加,肥料品种的不断增多,施用效果越来越好,农作物的产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正确认识和把握化肥与农业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发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粮食食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化肥与农产品质量
任何一种农产品质量的基本表现决定于遗传因素或基因,健康的作物个体才能生产出健康而质量好的产品,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及营养单一,才会导致农作物的不健康,降低其产品质量。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但需要氮磷钾大量元素,而且还需要吸收钙镁硫中量元素,同时也需要一些硼、钼、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只有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或化肥比例搭配不合理,才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
实践证明,科学施用化肥,特别是平衡施肥,不但不会降低农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氮可以构成植物体,而磷钾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糖分的形成和运输。
例如:使用硝态氮肥,具有促进烟草生长发育和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增加磷肥,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含油率与优质种子的比例;增施钾肥,能够提高农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虫、抗倒伏和提高品质的能力;合理施用微量元素,不仅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2.化肥与土壤肥力
在我国,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充分地认识了化肥对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合理施用化肥,既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肥力已经衰退,土壤本身因施用化肥而遭到破坏,那么要想获得农作物高产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土壤中的养分是增加还是减少,主要取决于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状况,投入大于产出,土壤中的养分就有积累,反之则逐渐耗竭。
某些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多数试验中,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处理土壤容重和实验前比较无明显变化,而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容重有所下降,而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最大持水量相应增加。
长期施用一些生理酸性氮肥,如硫酸铵、氯化铵等,由于作物吸收离子间的差异,往往在土壤中残留下酸根(硫酸根、氯离子),在酸性土壤上会引起PH值的进一步下降,而施用无酸根残留的氮肥,如尿素、硫酸氢氨,一般不会引起土壤酸化问题。
从国内外数十年的实验结果看,有机肥和化肥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虽然在增加某些肥力指标的数量上有些差异,但得不出化肥消耗地力,破坏土壤的结果。
如果土壤中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施用相结合,氮磷钾比例和微量元素肥料搭配合理,大中型机械深耕、深松相配套,施用化肥也会使土壤越种越肥,越种越暄。
3.化肥与无公害产品
目前,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在吃饱的同时,更要求吃好—食品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既安全又无污染无公害。
近年来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超标,猪肉中含有“瘦肉精”,牛奶中含有抗生素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政府的重视。
把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等同起来,在农业生产中是不科学的。
化肥与农药虽然都称为农用化学品,但性质是决然不同的两类物质。
化肥是高浓度的植物养分,是植物需要的“粮食”,施用化肥的目的是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不足,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其作用是“促进”,化肥农药则是人工合成的,用于预防、消灭或或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它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使用农药的目的是杀灭这些有害生物,保护农作物或树木的安全,其作用是“杀生”。
化肥对人畜有害物质的残留(重金属等)是限量标准的,一般来说,施用化肥不存在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而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物品。
我国长期以来在肥料施用方面推广的“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方针,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方面同样是正确的。
氮可以构成植物体,而磷钾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糖分的形成和运转,糖分向果实中运输越多,水果就越甜,风味就越佳。
铵态氮和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
植物体内硝态氮的累积有其生物学原因,这种累积对作物是无害的,对大部分农产品也不会造成污染,因为茎叶中累积的硝态氮在作物生长后期消耗净尽,至少会大幅度下降,对这些农产品的质量无不良影响,对食用者也不会产生危害。
因为累积的硝态氮主要集中在茎叶上,很少进入种子和果实,而种子和果实才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用部分。
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合理地施用化肥,特别是平衡施肥,不但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农作物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地施用化肥,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4.化肥与生态环境
早在很多年前我国农民就有精辟的论述和比喻,那就是:肥多粮多、粮多猪多、猪多肥多、肥多粮多。
化肥既不依赖于更低而又直接大量提供作物必需的养分,并且在增产粮食上,化肥养分与有机养分是等价的。
任何作物施用化肥与不施或少施化肥相比,都可以获得高产。
我国粮食五谷丰登,连年增产才有今天的六畜兴旺,人寿年丰,才有可能不去毁林毁绿和开垦草原种粮,并能大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去发展棉、麻、油、丝、茶、糖、菜、果、花、烟、药及各类经济作物,同时又提高一些地区的复种指数,提供土地利用率。
有了充足的粮食,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蛋、乳、肉、鱼等动物性产品,来丰富人们的生活。
氮肥是含氮的肥料,施用任何含有氮素的肥料都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化肥如此,有机肥料也完全如此。
问题不在于肥料,而在于应用是否合理,施用不合理,有机肥料的氮素也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一些养鸡、养猪、养牛场附近的农田堆积大量的畜粪,这些有机肥料中的氮素无法控制,作物收获后土壤中仍有大量的硝态氮残留,结果造成对土壤,空气和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之一,而光合作用则是一个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化学反应,因而粮食生产过程中也是不断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新鲜氧气的过程。
化肥增加粮食产量,在增加生物能储存的同时,也在增加对二氧化碳固定和氧气释放的生态效应,从而在清洁空气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5.结论
农作物合理地施用化肥,特别是平衡施肥,不但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