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内涵共94页文档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初步探析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初步探析张涛(泰安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山东泰安271000)摘要: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是用来解决我国的森林经营所面临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与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相比,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技术以及其他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本文主要对近自然森林经营的起源、特征、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差异以及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我国的发展等内容进行初步探讨,为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及提质增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近自然;森林经营;探析中图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8-0123-030引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理念是培育一种接近自然生长状态的森林[1],是运用顺应自然的生长模式来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从森林的自然更新阶段开始,到可以形成稳定的顶级群落的森林发育演替的一个完整过程,通过对森林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设计和计划,不断优化森林的各项功能和结构,最终达到永续利用各种自然力,从而使森林可以逐渐恢复到近自然的生长状态。
1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的起源为了解决因森林过度砍伐而产生的生态景观退化的状况,欧洲的中部地区最早产生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
在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戈耶(Gayor)面对此状况,在经过了长期系统研究后,率先提出了近自然林业森林经营的思想,他强调要最终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和生产力的可持续的有效结合,要充分尊重森林生态系统的各项规律。
1920年德国近自然林业学派通过总结,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2]。
20世纪中后期,“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才到了真正的推广并得以广泛实践。
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成立了“适应自然林业协会”,有关学者系统的提出了以“适树、混交、异龄、择伐”等为基本特征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森林的多功能理论在联邦德国得到了推行。
1975年,德国将森林永续利用多效益的原则以森林法的形式予以确立。
20世纪90年代,近自然森林经营在联邦德国开始全面实施。
近自然林业
讨论题目:“近自然林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近自然林业简介近自然林业-起源“近自然林业”起源于德国。
1898年,盖耶尔Gayer的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出:“生产的奥秘在于在森林中一切起作用的力量的和谐。
”他认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的结果”。
他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他要求按照森林自然规律来经营森林。
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内,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和地力衰退的问题始终缠绕着中欧各国(芬兰、德国、瑞士),所以,“近自然林业”一直是林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自然林业-涵义“近自然林业”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的建立、抚育以及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
要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种得到复苏,最大限度地维护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近自然林业理论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动力,也就是生态机制,其操作原则是尽量不违背自然的发展。
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这样两个道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
当森林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即使在纯林中或在少林阶段时,许多立地也会呈现出自然现象。
其经营的目标林为: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手段是应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
近自然林业—原则,林学家们作了这样的解释:“接近自然”,指在经营目的类型计划中使当地群落主要的乡土树种得到明显体现。
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够进行接近原生态的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
近自然林业-经营方法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目的树,整个经营过程只对选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种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整枝。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1)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 (1)第一节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森林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地貌因素,是地球的第一能量吸收者和储存者、决定性的能量转换者和供应者。
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思想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相似的树种组成,且林分的结构和演替状态也能与这个生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的话,这种森林应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和其它生态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因而认为经营这种近自然的森林能够获得在这个立地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高生产量,且是以最少的人工经营管理投入为前提获得。
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历史18世纪发生在中欧的滥砍乱伐使森林覆盖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由此带来了土壤侵蚀、流沙、农业生产衰退的严重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工业用材短缺的现象。
此时“法正林”的计划作业体系得到发展。
但随着皆伐作业在大林区的实施,皆伐林地的土壤退化、病虫害、有害草本的侵入、冻害以及人工林造林失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林业工作者舍弃大面积的皆伐作业,采用恒定的森林覆盖率和小面积的皆伐作业,形成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初步思想。
完整的近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提出的。
主要代表是德国林学家moller。
二战之后,在德国成立了近自然林业协会。
20世纪70年代后,该理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等国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要点1、基本概念(1)近自然森林(near nature forest 或 close-to-nature forest)的基本概念近自然森林是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具有多树种混交、逐步向多层次和异龄结构发展的森林。
它可以是人为设计和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也可以是经营调整后简化了的自然林,还可以是同龄人工纯林在以恒续林为目标改造的过渡林。
近自然森林经营手册
近自然森林经营 技 术 手 册(试行)北京市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2005-4目录1引言 (3)2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 (3)2.1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 (3)2.2 近自然度概念 (4)2.3 其他名词 (4)3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5)3.1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 (5)3.2群落生境调查制图及经营规划 (5)3.3目标树单株经营技术 (6)4近自然森林经营 (6)4.1立地条件调查 (6)4.1.1 做什么 (7)4.1.2 达到的目标 (7)4.1.3 如何做 (7)4.1.3.1 土壤学基本知识 (8)4.1.3.2 腐殖质分析 (8)4.1.3.3 土壤化学分析 (10)4.2植被调查 (10)4.2.1 做什么 (10)4.2.1.1 自然森林群落描述 (10)4.2.1.2 林分调查 (11)4.2.1.3 树种调查 (12)4.2.2 达到的目标 (12)4.2.3 如何做 (13)4.2.4 近自然度分析 (17)4.2.4.1 植被理解和表达的例子 (17)4.2.4.2 近自然度的应用 (18)4.3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业设计 (20)4.3.1 做什么 (20)4.3.1.1 林分规划 (20)4.3.1.2 林分规划内容 (20)4.3.1.3 树种规划 (20)4.3.1.4 单株经营 (20)4.3.2 达到的目标 (20)4.3.3 如何做——目标树单株经营 (20)4.3.4 单株经营结果评价 (22)1引言目前,世界上的天然林和半天然林日益减少,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森林对环境变化的严重影响,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改变资源枯竭的趋势,但每年营造的森林多为质量差、结构不完整、生产力低的人工纯林。
大量研究表明,人工林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远逊于天然林。
天然林的大量减少和人工林的日益增多严重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人工纯林进入中龄阶段后出现大面积病虫灾害,或因土壤酸化而出现生长停滞、或因风倒、雪压、火灾等自然灾害而毁于一旦的例子数不胜数。
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综述
科普惠农图1近自然森林经营与人工林经营过程图近自然森林经营人工林经营过程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综述汪清锐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大同037006摘要:天然林保护及森林资源质量精准提升是我国林业目前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近自然林业经营是保证这一发展方向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近自然林业经营起源于欧洲,而在德国已经存在发展了100多年,所以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为此本文从联邦德国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历史背景及其来源,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经营管理方法,近自然森林业经营的要求等方面对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进行了综和阐述。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同龄人工林;复层异龄林;天然更新1近自然林业理论产生起源“近自然林业(Close-to-nature silviculture )”起源于德国。
1898年,德国科学家嘎耶(Gayor)率先提出了“人类应尽可能地按照森林的自然规律来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强调尊重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实现生产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的有机结合。
他指出:“森林经营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森林中所有因素相互作用之间的协调”,森林中所产生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结果”。
直到20世纪初瓦格纳带状渐伐作业法(林)造林体系(根据瓦格纳)才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事后转换为永续森林(1930年和1973年之间),在一位德国西南部永续森林运动前辈丹尼克博士(Dannecker )的建议下,德国森林所有者进行了永续性森林经营。
20世纪中后期“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才真正得到推广并得以广泛实践。
20世纪60年代,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理论开始在联邦德国推行。
具体地说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的原则于1975年以联邦德国森林法的形式被确立。
约15年后作为新的林业政策和经营方针,联邦德国森林经营方式开始全面转向近自然林业经营。
2近自然林业经营措施图1直观地区别了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和人工林经营的不同。
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探讨
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探讨
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是指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尽量模拟自然林的生态特征和过程,实
现人工林的生态稳定性和功能多样性。
与传统的人工林经营方式相比,近自然经营注重保
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注重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近自然经营的基本原则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演替过程。
模拟自然演替序
列是近自然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可以
建立适合本地条件的人工林演替序列。
在人工林演替序列的设计中,应考虑各个演替阶段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尽量模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类组成。
通过模拟自然演
替序列,可以更好地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人工林的生态功能。
近自然经营还注重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
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保留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元素和生态功能区域。
通过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如保留老龄化树木、建立林地内的生态缺口等,促进自然演替
过程和物种丰富度的恢复。
通过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提高人工林
的生态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近自然经营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资源利用方面,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留重要
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应精细管理人工林,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以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浅析近自然森林经营
现代园艺2016年第3期浅析近自然森林经营王建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蔚县075700)近自然森林经营已经成为当今林业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了解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方向,深入理解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内涵,并指出当前中国营造近自然森林的方法与途径。
近自然森林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近自然改造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差。
针对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诸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彭舜磊等2008年指出我国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与方法。
2.1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针对不同的林型,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对大面积密度较高的人工纯林,天然更新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团状采伐、单株择伐,创造林窗(GAP),再遵循林窗更新的规律。
模拟天然植被结构,以人工补植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近自然混交林。
另一种是对更新能力强的人工天然混交林,由于其自然更新的混交树种的幼苗、幼树数量已经达到近自然林的基本要求,可采用疏伐的方式促进幼苗、幼树的生长,实现其向近自然林的顺利过渡。
2.2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方法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时应遵循自然更新为主,人工诱导为辅,人工干扰抚育的效果应该与自然干扰相类似。
目前较成熟的方法有:封山育林法、保育式造林法、保育式疏伐法、带状采伐法、小块状保阔栽针法、采用无主伐乔木作业方式等。
3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的途径与方法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要主导功能与其他功能兼顾,保护第一,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和结果,分类经营。
主要的经营模式有封禁模式、封调模式、封改模式、封造模式等。
封禁模式是指对林地禁止任何人为措施与干扰,包括清林、抚育、间伐、采运风倒木和枯死木,即使过熟林成片死亡,亦不干预,任其自然演变。
封调模式是指对不同近自然林等级的水源保护林实施密度和结构调整等人为措施,以促进林分向更接近顶级林的等级演替。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意义及技术途径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意义及技术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在追求高产、高效的同时忽视了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森林资源的快速消耗和环境恶化。
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森林经营模式,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
近自然森林经营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生态平衡,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2. 提高经济效益。
近自然森林经营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而且强调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和利用,能够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森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
3. 促进社会发展。
近自然森林经营注重社会效益,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森林经济产业,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选择森林经营模式。
根据森林生态特点和资源优势,选择合适的森林经营模式,如保护性经营、可持续经营、复合经营等,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 强化森林保护管理。
加强森林保护管理,严格监管非法砍伐、采集和烧毁行为,加强森林防火、防虫、防病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3. 优化森林结构和布局。
通过科学的森林规划和布局,调整森林结构,改善生境条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长。
4. 推广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如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生态保护和修复等,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总之,近自然森林经营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未来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近自然林业森林经营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近 自 然 森 林 经 营 实 施 技 术 体 系 为 :
• ①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技术; • ②群落生境制图及经营计划技术; • ③目标树单株木林分施业体系; • ④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技术; • ⑤森林动态监测评价技术等主要方面
第19页/共136页
•在人工林经营的传统林业中,经营目标与经营体系较 为单一无论是造林或抚育,经营目标针对一定面积的特 定区域设立,作业设计在目标指导下进行,作业施工后 的检查和控制针对设计和措施进行。如造林项目检查的 是成活率和管护措施落实情况,林分抚育项目检查的是 抚育强度和出材量等。
第11页/共136页
• (三)恒续林(continuous covering forest)
• 恒续林是以多树种、多层次、异龄林为森林 结构特征而经营的,结构和功能较为稳定的 森林,是近自然森林培育和发展的一种的理 想森林状态。
•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假设人类通过经营这 个状态的森林,可以兼顾保持森林的自然特 征在一个生态安全的水平之上,同时又为社 会提供林森林产品和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可 持续的森林经营。
第14页/共136页
• (6)除小块的特殊地区外不做清林而要让其 自然枯死和再生;
• (7)保持土壤肥力; • (8)在采伐和道路建设中要应用技术来保护
土地、固定样地和自然环境; • (9)避免杀虫剂高富集的可能性; • (10)维持森林产出与人口增长水平的适应关
系。
第15页/共136页
• 目前德国和中欧国家在经营计划和林分施业层次主 要的近自然经营措施可总结为:
• 从世界总的发展趋势看,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已是 世界各国制定21世纪第林9页业/共1发36页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
第一章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要点
近自然林业理论
分类号 :7 0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6 2 0 (0 0 — 0 7 0 10 — 5 52 1)5 04 — 1 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利用 自 然和改造
自然的技术也在 “ 突飞猛进”在与 自然相处的过程 中, 。 人类似乎总在扮演着主宰一切 、 征服 自然的角色 , 无所 不能地化世间的万物为己所用 , 轻视 自然的发展规律 ,
一
方法在德 国是成功有效的。1 l )J  ̄用择伐增加了大径级
木材的产量 , 对林地面积较小的经营者来说 , 还改变了
几代人经营培育、 一代人受益的情况 , 更合理地解决了 永续利用的问题。 ) 2 通过择伐和更新 , 把同龄林改为异 龄林 , 显著地提高了林分的抗风灾能力 , 也更有利于森 林防护功能的不间断的持续发挥。3 1 大大节约了造林 费用( 主要依靠天然更新)林木管护费用 、 、 森林病虫害 和森林火灾防治费用。 ) 4 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 因为择伐 老树时, 幼林 已经有一定的生长量。 ) 5 更能灵活地适应 市场 , 自 近 然林业不搞一次性大面积皆伐 , 而是根据市 场的需求变化进行适时的择伐。
持其可持续发展并 同时发挥其盈利能力 。它制定 了一
系列对 当今森林经营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原则 ,其中
发展 , 为消化吸收近 自 然林业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鼎华等【 近 自然林业经营法经营杉木人工幼林 , 1 l 】 用 结果林分的平均胸高、 平均树高、 单位面积蓄积量都比
常规经营有大幅度的增长, 而且土壤生物活性加强 , 土
了 10a 0 以后的 19 年代初 , 自然林业理念才传人 90 近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几点思考
03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森 林保护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实 践,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
政策支持
01 政府应加大对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投入,包括科研 、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02 制定有利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政策措施,如财政 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近自然 森林经营。
02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林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3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避免过度采伐和破坏 。
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01
近自然森林经营追求经济上的可持续性,通过合理利
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环境可持续性
02 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维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平衡。
社会可持续性
03
近自然森林经营注重社会效益,促进社区发展和民生
改善,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整体性
01
森林生态系统的整 体性
近自然森林经营强调森林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关注森林内部各要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02
跨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不同 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整 体效益最大化。
03
长期规划与短期利 益兼顾
在制定经营策略时,既考虑长期 规划,又兼顾短期利益,实现可 持续发展。
浙江安吉
安吉县是中国的竹林之乡,近年来实施了“竹海战略”,通过严格控制采伐、加强竹林培育等 措施,保护和恢复了大量竹林,形成了独特的近自然森林景观。
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近自然森林经营措施,包括严格控制采伐、推广生态种植、加强森 林保护等,成功恢复了部分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
试论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
试论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河南省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阐明了当前林场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建议,旨在有效提高河南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发水平,为其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近自然森林经营;森林质量;引言近自然森林经营,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计划和管理森林的模式,它基于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发育演替过程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永续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受到人为干扰的森林逐步恢复的近自然状态的一种森林经营模式。
河南省国有林场虽然没有正式提出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但近年来,很多林场也基本上是按照近自然森林管理的要求开展相应工作的,对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水土保持效果起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将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方式运用到森林资源经营过程中,有利于提升林分稳定性、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采用近自然管理模式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有林场是保障当地生态林资源安全的重要基础,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式,不仅对林木的健康生长极为有利,还能显著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1基本情况目前,河南省共有84个国有林场,82个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个公益性企业,其中山区半山区59个,平原地区25个。
国有林场总面积684.3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733.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4.89%。
林场是全额预算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培育森林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河南省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为例,民权林场现经营面积6.9万亩,有林地面积5.5万亩,湿地面积0.5万亩,其他及易林地面积0.9万亩。
林木蓄积总量18.7万立方米,林木年生长量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
林业经营知识
林业经营(一)、当代国内、外代表性林业经思想随着世界各国林业各国林业实践的不断发展,在17世纪德国创立的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理论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1、森林永续经营理论17世纪中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原是森林资源,18世纪出出现了全国的“木材危机”。
1713年,德国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创始人卡洛维茨提出了人工造林的思想,目的是“不断地、永续利用森林”,获取持续和稳定的木材产量。
1795年哈尔蒂希进一步发展了森林永续经营的思想。
1826年,洪德斯哈根“法正林”学说问世,经补充和发展,成为森林永续和均衡利用的经典理论。
对各国林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在天然林经营上长期居支配地位。
2、木材培育论哈尔蒂希提出,选择材积生长量高的树种,建立生产力高的林分以获得短时间内的大量产出。
1849年浮士德曼“土地纯收益理论”,主张从每一块林地获取尽可能高的地租,对速生丰产纯林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森林多功能理论1811年,德国林学家哥塔“木材培育”延伸“森林建设”,将森林永续利用的解释扩大到森林能为人类提供的一切需求,主张营造混交林。
1833年,科尔也曾批评针叶纯林造林运动。
1867年,哈根提出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认为林业经营应兼顾持久满足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需求,以及森林在其他方面的服务目标。
1888年波尔格瓦创立“森林纯收益理论”,指出应该争取的是森林总体的最高收益,而不是林分的最高收益。
1905年,恩德雷斯阐述了森林对气候、水分、土壤和防止自然灾害,以及在卫生和伦理方面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福利效益,发展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
1922年满勒提出恒续林经营法则,要使森林所有成分均处于均衡状态,营造复层混交林,低强度择伐。
1933年,德国《帝国森林法》提出了林业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的规定。
二战后,德国林业进入了多效益经营阶段。
近自然森林经营
近自然森林经营Organized at 3pm on January 25, 2023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be better近自然森林经营什么是近自然森林经营,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永续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近自然森林经营主要针对深山、远山生态公益林,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以目标树经营、择伐及天然更新为主要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营造接近自然状态的具有混交、复层、异龄等结构特征的森林,从而使生态林的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达到最佳状态;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内涵1非皆伐作业:单株采伐作业,林地连续在林冠覆盖下,土壤不裸露;2复层混交异龄林:森林发育无始终,林龄状态不确定,蓄积量波动,间伐与采伐不截然分开,林分评价变量为定期生长量;3人工干扰最小:任何经营措施均应保证对森林系统的干扰最小;4确保森林的生产功能:允许收获一定量的木材;5天然更新: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力进行更新,只有特殊地段如原有的皆伐迹地或无林地等才采用人工更新;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1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包括立地条件调查、植被调查及样地调查等,并结合调查结果对经营相关因子如林分结构、立地条件评价、林分近自然度等进行量化估计,为进一步制定林分近自然经营规划做准备;2群落生境图的编制群落生境图是反映立地条件、森林类型、林分近自然程度、自然保护及经营目标和措施等的一系列专题图;近自然森林经营规划的基础、分析、目标和结果等都以群落生境图的形式表达出来;3目标树单株经营技术在森林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把所有林木分类为目标树Z、干扰树B、生态保护树S和其他树木等4种类型,使每株树都有自己的功能,都承担着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后采取“目标树定向控育法”进行经营;4森林动态监测评价及调控技术包括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支持下设置的固定监测样地体系,全球定位系统GPS支持的样地调查方法和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的数据处理和评价技术等;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针对不同的林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大面积密度较高的人工纯林,天然更新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团状采伐、单株择伐,创造林窗GAP,再遵循林窗更新的规律,模拟天然植被结构,以人工补植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近自然混交林;另一种是对更新能力强的人工天然混交林,由于其自然更新的混交树种的幼苗、幼树数量已经达到近自然林的基本要求,可采用疏伐的方式促进幼苗、幼树的生长,实现其向近自然林的顺利过渡;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方法1封山育林法;对于郁闭度以下的且阔叶树株数达到1500株/hm2以上的针叶树人工林,进行封育,一般就可以形成针阔混交林;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内蒙古林区、大兴安岭林区、秦岭林区经营的特点就是天然更新,人工抚育,而不是盲目地人工造林;2保育式造林法;首先要稀植,因地而异确定造林密度,以利于阔叶树侵入;其次不炼山,利于增加幼苗、幼树种类和数量;再次小规格整地,禁挖大穴;最后减少幼林抚育强度;3保育式疏伐法;既能保证目标树种林分结构合理,又能促进林下幼苗、幼树迅速更新;采用的措施主要有:疏伐时在林内较均匀地创造小林窗林窗大小一般为1~2倍的树高,形状以椭圆形为佳,为混交树种天然更新创造条件;4带状采伐法;培育大径材或中径材目标树,主伐林龄往往在35~40 a,期间经历2~3个间伐期;每次间伐可采用按等高线采伐方式,建立林中廊道宽度10~30 m,在廊道中栽植适生阔叶树或针叶树,促进近自然林的形成;5小块状保阔栽针法;人工纯林采伐迹地采用小块状以椭圆形,面积在~ hm2为佳造林方式,如在阔叶树幼树稀少处植针叶树种;6采用无主伐乔木作业方式;无主伐乔木作业方式的理论基础是择伐;择伐方法可采用单株分散采伐成熟木,也可呈小群团状采伐;伐后林分郁闭度应在以上;优势在于总经营面积能保持高经济价值大径材生产的可持续性;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时应遵循自然更新为主,人工诱导为辅,人为干扰抚育的效果应该与自然干扰相类似的原则;天然干扰因素如风倒或雪折所形成的林窗意味着林分水平稳定结构的开始,自然的恢复和多样性会在这些林窗中表现出来,我们需要的只是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等待,而不是急于造林;。
浅谈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
浅谈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摘要】人工林与自然森林的区别是人类干预程度不同,前者为人工种植,后者为自然形成。
人工林经营的优势包括生长周期短、资源可控、产品多样化等;挑战则主要来自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因素。
近自然森林经营强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操作方法包括选择适宜树种、合理间伐等;同时也会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前景广阔,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有助于促进森林的健康生长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加资源,也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林经营, 近自然森林经营, 背景, 区别, 优势, 挑战, 特点, 操作方法, 效益, 发展前景, 重要性, 价值1. 引言1.1 人工林经营的背景人工林是指人工种植的森林,是人类为了满足经济、生态和社会需求而人工种植的森林资源。
随着全球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人类社会对木材、纤维等森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工林经营变得愈加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都积极推动人工林的种植和经营,以弥补自然森林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
人工林经营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自然森林资源,减少对自然森林的过度开发,还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森林产品。
人工林经营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工林经营已成为许多国家森林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到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林经营将在未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服务。
1.2 人工林与自然森林的区别人工林与自然森林的区别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在生态环境方面,人工林是人为种植和管理的森林,通常是单一树种组成,树种结构相对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
而自然森林则是由自然生态过程形成的,具有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结构较为复杂,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和目的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和目的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一种行为。
其目的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同时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具体来说,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包括: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森林资源的规划与设计、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森林资源的监测与评估等。
在实现最大限度利用的同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目的还包括: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强森林资源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