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陌生化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

它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

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主要类型1.名词并置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历历在目,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

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

(吴伯箫《山屋》)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例⑤和例⑥分别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

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

(莫言《红高粱》)“简洁”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创造性地用“简洁”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

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

陌生化方法(题材语言形式技巧)运用范例(23课件)

陌生化方法(题材语言形式技巧)运用范例(23课件)
陌生化实践,古今中外早已有之,经典范例比比皆是。适当、 准确是其原则,反常规、反常理是其表现,刻意、滥觞最为忌讳。 如果刻意追求,通篇都是陌生之语,就会牵强附会,事理混乱, 晦涩荒诞,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结果会适得其反。只有 适宜具体语言环境,准确妥贴地运用,才会使语言产生无穷张力, 才会给读者带来新鲜奇特的审美感受。
——尹才干《语言陌生化,也该悠着点》
语言陌生化模式
诗歌语言陌生化——范例(1)
诗歌语言陌生化——范例(1—1)
诗歌语言陌生化——《划竹排》范例(2)
诗歌语言陌生化——《太极湖写意》范例(3)
诗歌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范例(3—1)
(三)语言陌生化的作用
走出窠臼,激发兴趣,促进审美。
三、小结
1、语言陌生化,就是语言新颖化。 2、一切先进的写作手段(常规修辞、结构异 化、逻辑错位、意义反常),都可成就语言陌 生化。 3、语言陌生化,是训练语言创新的有效手段。 4、创新,就是文化自信的充分表现。 5、创新,是打破常规的行为,是推动文化前 进的伟大举动。
谢谢聆听!
题材、语言陌生化——《入股》欣赏(6)
形式陌生化——文体形式偏离(1)
形式陌生化——文体形式偏离(2)
形式陌生化——文体形式偏离(3)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1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2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3
语言、形式、技巧陌生化——图像诗范例4
二、陌生化运用举隅
形式、技巧陌生化——儿童图像诗——火车
题材陌生化、现代化——歌词范例
语言、形式陌生化(十六行)——综合范例欣赏(3)
形式、语言陌生化—地瓜藤图像诗、十六行诗(4)
语言、形式陌生化——法国造香水欣赏(5)

《秋天》:怎样以陌生化语言写诗+设计方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秋天》:怎样以陌生化语言写诗+设计方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秋天》:怎样以陌生化语言写诗内容来源:部编教材九上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中陌生化语言使诗歌增色不少,我想到老教材中曾经学习何其芳的《秋天》中也有好几处地方运用陌生化语言,我就想借助这首诗再来强化陌生化语言,便有了这节课。

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目标:1.学会鉴赏诗歌中的陌生化语言。

2.找寻陌生化语言运用的规律。

教学步骤:(一)初读诗歌,描绘画面。

《秋天》这首诗歌一共给我们呈现了三幅非常具有意境的画面: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以及少女思恋图。

1.农家丰收图。

在我们的农家丰收图里面,我们诗人用的远景、近景,并诉诸于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展现了一个丰收的农家喜悦的场面。

2.霜晨归渔图。

而在霜晨归渔图当中,我们是抓住了渔民劳作的一些特殊的细节,展现出了冷清、幽静而安逸的意境。

3.少女思恋图在少女思恋图当中,作者运用了一些很特别的形容词,诸如寥廓、清冽、香、热等组合出了一个让人感觉若有失落又有所幻想的内心波动的情感变化。

我们说秋天三幅画面都是让人感觉非常充满意境的。

我们这首诗歌诗人用了非常精粹的语言展现的这样的一个农家生活,我们说这是运用了陌生化语言的形式,呈现了陌生化的一个效果。

(二)陌生化语言把惊奇、不平常、奇异等来指称我们的陌生化的效果,强调的是我们要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或者是氛围。

——亚里士多德俄国的形式主义文学家什克洛夫斯基。

他强调陌生化的技巧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势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从而实现我们审美感受的延长。

(三)鉴赏陌生化语言在《秋天》中的使用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仿佛给予了镰刀生命力一样与稻香结合起来,展现出了我们农家生活的那种忙碌当中的喜悦,收获当中的那种幸福感。

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我们说秋天本来是抽象的,何其芳的笔下秋天变得具体可感起来像小孩子玩耍一般,令人感觉有一种轻松的活泼的、高兴的情调。

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让人想到牧羊女,怀念牛背上的笛声,仿佛像初恋一般做梦一般,从他那清澈的眼神中表现出来,让人感觉非常的典雅。

语言陌生化句子集锦教学提纲

语言陌生化句子集锦教学提纲

语言陌生化句子集锦教学提纲练就佳言妙句,提升作文品质1、一层淡淡的炊烟做了群山约隐约现的纱衣。

…太阳在山岗上安静地卧着,又慢慢地滑向了天边。

金黄的光芒钻进丛林,镀亮每一层落叶和那些已然模糊的往事。

2、风安静地栖落在叶片上,黑夜张开了眼睛。

…一个人,独坐在时间的一隅,黑夜漫过了他的梦境。

…突然,所有的寂静,都碎成成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天空的雨点,如一些高高低低的语言,跌进了记忆的河流。

一支被音乐叫醒的小鸟,飞出窝,捡拾一句一句的诗行。

…密林深处,尘世的喧哗已然遥远。

没有人知道,有一方净土,可以收留起岁月的浮华。

今夜,手握琴盘的人,目睹了太阳陨落。

3、清晨,一场细雨沐过天空。

…诗人的心情,被这场不期而至而又无法躲避的雨打湿。

…往事越走越近,越濯月清。

4、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间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

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的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

5、这时候,我只能在别人的欢乐中,一遍又一遍地轻唤着远方的亲人。

一遍有一遍,我把你们的名字,当成了最美的晚餐,在唇齿间,慢慢咀嚼,慢慢回味。

…我把每一份思念,都带进长长的梦里;把每一份孤独,都装进明天的行囊。

6、夕阳走在影子的后面,随一束炊烟回了家。

…牛羊拥挤的脚步,沿一条窄窄的田埂涌进了村庄。

深巷顿时被一股青草的清香挤满。

…忽远忽近的童音,在几声牧鞭的脆响中,伴一首熟悉而古老的童谣飘进了老人慈爱的目光。

…雉鸡不知是耐不住寂寞,还是被这温馨的场景感染,也细着嗓子,躲在屋后的林子里,轻轻的叫一声,两声……麦苗禁不住诱惑,支棱起翠绿的耳朵,含羞地低着头,顺势滚进了轻风的怀里。

蚕儿躺在自己裹就的小巢里,又开始编织洁白而温暖的梦。

7、阳光走到半路就踅(xué)回了脚步,天庭的栈桥,斜搭在山峰的肩膀上。

连绵的山脉是一群不羁的马。

心情不好的风,豪不怜惜地抓起一块,一点一点地撕成碎片。

语言陌生化

语言陌生化

明亮的词语其实原本平实, 只是换了一下位置就使得这些 普通的词语变得熠熠生辉! 就像灌木丛中的一茎细草, 原本落寞,忽的换到了瓷盆中 就有些袅娜的风致了!
唐寅的祝寿诗
• • • • 堂前老妇不是人 好象南海观世音 两个儿子都是贼 偷得蟠桃寿母亲
(二)夸张变形
在写作中,夸张要求运用丰富的想 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放大 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达到对事物 的变形,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可以采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修 辞方式。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 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 ——《父老乡亲》
在 那 玫 瑰 盛 开 的 地 方
大冶市东岳中学 刘红梅
春之诗
当冬不再是季节报的主编 春便纷纷寄出嫩绿的诗稿 芽儿萌出鹅黄的诗句 花儿押上芬芳的韵脚 春雨给诗细细润色 春风对诗轻轻推敲 三月里 当燕子一飞进诗之插图 季节报便以整个版面 推出“春之诗”专号
• 当太阳又乖巧地落在东山的老树杈上… (写日出)
根据画面,独立创作一个有陌生化 效果的句子
பைடு நூலகம்例:
凋见残 零过荷 后盛: 的大众 枯的人 黄灿都 与烂称 落后赞 寞的它 。苍的 凉绝 ?世 谁容 关颜 心, 过可 碧是 荷谁
你能试着把下面的句子修改得更生动 鲜亮吗?
例句:深夜入睡,疲倦渐渐消散。——
深夜是稀释倦意的床。 1 快艇飞快航行在海面上—— 快艇犁开了水面 2 河水缓缓地流淌着—— 河水无力得伸着懒腰 3 小松鼠在阳光下自由玩耍—— 小松鼠自由自在地啃着阳光 4我离家的背影,让妈妈久久注视—— 我离家的背影里牵着妈妈 长长的目光。
•贪婪的群山吞噬了一个故事,星星们起劲鼓掌。 (写日落)
(一)反弹琵琶

陌生化语言

陌生化语言

陌生化语言第一篇:陌生化语言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入手,摆脱“套板反应”的约束:其一,主客体倒置。

其二,虚实错位。

其三,巧用变式句。

其四,语法结构的超常规搭配。

其五,精心选择锤炼动词或形容词。

主客体倒置【例句】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姚鼐《登泰山记》)②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史铁生《我与地坛》)【赏析】在例①中,本是雪压苍山,可作者却巧妙地将被动的苍山放在主动的位置上,化静为动,不禁令人击节赞赏。

例②中的古园本是客体,可作者为了突出地坛公园在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作用以及对自己的启示,反客为主,说古园在等我。

主客体的变化使这两个句子别具一格,令人难忘。

虚实错位【例句】①雨后的青山如泪洗过的良心。

(琦君《泪珠与珍珠》)②他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赏析】比喻一般是用具体事物比喻抽象陌生的本体,而在例①中,琦君却自出机杼,以抽象的“良心”作喻体来描绘“雨后的青山”,不仅写出了山在雨后的清爽,更写出了泪水对形成良心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

例②中“作品”与“岁月”一为具体,一为抽象,本不具有可比性,但一经嫁接,顿时让人感受到巴尔扎克作品的伟大与不朽。

巧用变式句【例句】①“你放着吧,祥林嫂。

”(鲁迅《祝福》)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同上)③“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赏析】例①中正确的语序本是“祥林嫂,你放着吧。

”倒装后,突出了四婶见祥林嫂捐过门槛后主动拿祭器大为恐慌,先要祥林嫂放下祭器,强调了四婶紧张而又急迫的心情。

例②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都做定语,可它们挣脱了语法的约束,都跑到所修饰的名词之后,自然有强化之意,使读者对祥林嫂的窘境有更强烈的印象。

例③用变式句亦是取决于当时的语境,写出了水生嫂的细心与对丈夫的关心体贴,倘用常式句岂不平庸?语法结构的超常规搭配1.主谓语的超常规组合。

对语言陌生化创造性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对语言陌生化创造性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对语言陌生化创造性的几点看法和做法山东淄博七中司庆强一、语言陌生化的创造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种人才的规格具有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价格和创造个性。

文学语言以其固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精确性和储蓄性,无疑对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塑学生的创造价格和个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文学语言区别于日常语言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陌生化"。

因此,语言的陌生化教学自然就是语文素质教育什得探讨的重要领域。

陌生化,就是把与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从身边推陈出新开,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使丧失了感觉的语言变得生动鹇。

其裨就是把脑中贮存的表象和再造想象,经过情和理的揉合,在联系网中自由驰骋,最后定格的创造过程。

陌生化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意义重大。

陌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的独立性和个性。

人们常说,第一位把花比作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位仿效者是庸才,第三位是蠢才。

陌生化有利于学生脱离固有东西的羁绊,跳出人云亦云的圈子,翅"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自己的"思维角度,用"自己的"头脑来升起属于自己的太阳。

陌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陌生化的表明的动力变化离不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理性为指导,以激情为动力的想象。

陌生化的内容是否饱满、充实,取决于是否多角度多方面展开,唤起数量众多的生动的已有表象,从而加工制成丰富多彩瑰丽动人的新表面化象,就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寂然凝虑,思接知载;消焉动容,视通万里……"陌生化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阵地。

陌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深邃而敏锐的洞察力。

从外表相同或平凡的事物中看出不同或非凡之处,或从外表不相同和非凡事物中看出相同和平凡之处,这样,学生从对比、联系、辨别、判断中抓住了事物牲,从而创设出颇有份量的陌生化语言。

语言陌生化技巧

语言陌生化技巧
春风在曲折盘旋的巷子里误入歧途。 (写巷子的幽深)
童年的故事,如今在打盹。 (童年的记忆在存封)
2、主语+谓语+宾语 例如:凄寂的寒光浸洗了空洞的楼房。(古旧楼房)
苍鹰在蓝天上写它自以为潇洒的草书。(苍鹰 在蓝天上飞)
小溪在汩汩声中织出了我们分别时刻的回忆。 浅浅的酒窝,荡漾着浓浓的幸福。 把话语的碎屑溅落在窗外的晾台上。 刺眼的阳光粘在背上 一声孤寂的蝉声碰伤我寂寥的目光。 她的纯朴曾经收割了我春季的爱情。 一颗心牵着笔行走,拾几片北方的落叶。
作文高分之道
语言陌生化技巧
【写作指津】 高考作文“文句有意蕴”,指的是一篇文章
的文句应该厚实有物,富有内涵,字句中见情见 美,见智见理,读起来有味道,耐咀嚼,给人以 意味深长的回味与启迪。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文句有意蕴”呢?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陌生化
1、比如你爱一个人,不要直接说我太爱你了,爱死你 了。 我要把你像烟一样抽在嘴里,吸在肺里,让你停留在离 我心脏最近的地方。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制起来.风干,老了的时候下酒喝。
我的目光在你身上停留了整整一个夏天。
2、你想表达思念家乡的意思.你不要说故乡啊,我思 念着你,魂牵梦萦着你。
故乡的月最咸,因为它浸着思乡人的泪涟涟
3、快艇航行在海面上”“河水缓缓地流着”,不易引 起读者的审美关注
“快艇犁开了水面” “河水无力地伸着懒腰” 4、“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
曹雪芹这位写作大师就是以一位从未见过挂钟的农村老妇刘姥姥 的陌生眼光来写王熙凤房屋里的挂钟,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陌生化的心里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 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基本技法

语言陌生化技巧PPT30页

语言陌生化技巧PPT30页
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语文课堂教学的“陌生化”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陌生化”策略

第5期NO.5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2018年5月May.2018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选用“陌生化”手段创造陌生而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又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文章就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内容的选用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如何渗透陌生化理论做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陌生化;求知欲;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18)-05-0043-02随着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普及与运用,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学生的认知、感知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倘若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把教参书的内容“克隆”到课堂上,缺少新颖的知识与独到的见解,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陌生化”手法,结合教学需要适时地引进陌生的事物或改造熟悉的事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打破思维定势,让习惯异化,让熟悉的变得陌生,用“陌生化”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

一、课堂教学“陌生化”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陌生的东西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而兴趣是构成学生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让人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致,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1]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陌生化手段,能使教学内容充分突出,产生强力的感知性与异乎寻常的教学效应,使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在教学上,由此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陌生化理论属于文艺学范畴,其实质就是不断更新人们对事物、对世界的陈旧感的认识,使人们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机械化的方式。

[2]教师应该将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陌生化技巧,挖掘陌生化素材,以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文学的陌生化理论PPT课件

文学的陌生化理论PPT课件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28页/共37页
第29页/共37页
把无形的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30页/共37页
意境审美特征:
• 情景交融、情为主导, • 虚实相生、境生像外, • 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第8页/共37页
第9页/共37页
第10页/共37页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 使一般语言具有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就叫做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第11页/共37页
二、文学的“陌生化”理论与文学创作 文学的“陌生化”理论不仅可以运用在 语言技巧方面,还可以用在表现手法、 体裁、选材立意、布局构思等方面。
一、何为文学的“陌生化”理论
(一)“陌生化”的提出 “陌生化”作为学术观点被正式提出来的, 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罗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 术》)。
第1页/共37页
(二)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含义
什克洛夫斯基所谓的语言“陌生化” 是指描写一个事物时,不用指称、 识别的方法,而是用一种非指称、非识别的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这事物而不得不进行 描写的方法。
•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 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啥用处呢?”正发呆时, 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唬得不住展眼儿。接着一连又是八、九下,欲待问时,只见 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第23页/共37页
阿Q的性格中十组矛盾着的侧面
①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②率真任性而又 正统卫道;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④争 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⑤狭隘保守但又盲目 趋时;⑥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⑦憎恶权 势而又趋炎附势;⑧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 ⑨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⑩不满现状但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陌生化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一、语言陌生化的理论与实践“陌生化”是由俄国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在上世纪初提出来的。

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词语的复活》)这段话告诉我们,“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熟悉的甚至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改变读者的阅读期待,扩充作品的想象空间,进而增强作品的美感。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对“陌生化”有更为具体地阐述:“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

在指称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在语言结构上,要使那些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漂泊的语言》)王安忆所说的“陌生化”,其实就是语言陌生化。

语言的陌生化强调一个“新”字,在事物指称和语言结构上除旧布新,这样就可以使习用性、惯常性语言具有新的生命力、新的审美价值,从而使文章亮丽多姿。

所谓“陌生化”,通俗点讲,就是“换一种说法”,以陌生表现熟悉。

我们在叙写或陈说我们习见的事物或道理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说法,而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语言——一张“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

有这样两句话:“春天来了。

”“被细雨淋湿的鸟鸣跌落在河面上,江水微涨。

微风拂来,夹岸的柳枝被风剪成丝缕,舞成一片婀娜。

”1(董华翱《守望春天》)两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就是春天来了,这我们都能读懂,但似乎后者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因为它更容易引发我们诗意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一种美的感受。

这种美感的获得就是靠语言的陌生化。

这句话综合运用了诸如通感、移用以及新奇的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段,使语言含蓄、新奇、形象,富有“侵略性”,自然会给读者一个全新的印象与感受,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为我们树立了语言陌生化的榜样,这种例子信手拈来。

“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半死的月光下/载饮载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

”2(李金发《有感》)“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正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看到了黄昏的头发。

”3(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收罢秋,山痩,河肥,村子在涨起来,巷道却窄下去。

”4(贾平凹《古堡》)此类例子即便是在教材里也是随处可见:“我们就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上所有的小树都涨满绿色的帆。

”5(苏教版必修一,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地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

”6(苏教版必修三,黄药眠《祖国山河颂》)“我是你河边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织着疲惫的歌。

”7(苏教版必修三,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些现当代著名的作家们都十分注意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陌生化,虽然增加了读者感知事物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但却使人在反复品味中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充分显示了陌生化语言的独特魅力。

古人或许并不知晓语言陌生化的理论,但在“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原则下,产生了无数语言陌生化的诗句,而且技艺娴熟,简直天衣无缝。

且不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妇孺皆知的句子,就是下面随意摘取的几个例子,就足以令我们感佩不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贺知章《咏柳》)“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9(崔护《题都城南庄》)“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

”10(李世雄《剑浦路早发次林守》)“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11(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这些句子,语言变异组合,虽然超越了经验事实的限制,却因此传递出新的审美信息,让人从中品味到含蓄蕴藉的诗意,获得充分的审美满足。

其实,学生的作文中偶尔也能见到一些颇见功底的陌生化句子,略列两例:“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时悄然来临。

”12(星飞《读心》)“慢慢地,我感到自己智慧的小池塘正在涨满,荒漠的心正在泛绿,这种感觉的畅快实在难以言喻,或许可以这样说吧,读书让我的自身正化为一道光明,迅速地烧毁本来在我眼前的一片黑暗。

”13(甜雯《诗意的证据》)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句子写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感受。

而这些感受经过小作者的陌生化处理,即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从另一角度欣赏到了常见事物的美感,体会到了语言陌生化的艺术魅力。

二、语言陌生化的途径与方法分析这些句子,不难发现他们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从途径上说,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从方法上说,就是综合运用诸如移用、通感、新奇的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

通过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化腐朽为神奇,变习见为新异,从而使读者获得意想不到的美感体验。

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化抽象为具体。

新奇的比喻也可把寻常的事物陌生化,增加人和事物间的距离感,从而获得美感。

就如上文句3,“黄昏的头发”的意思我们是明白的,就是下午即将过去,黄昏即将来临。

“黄昏”是夜之“头”,“头发”乃人之“头”,二者形成比喻关系,较为新奇。

句5将小树逐渐变绿说成是风帆逐渐臌胀,句6直接将黄昏比喻为醉汉,都因新奇而别具美感。

试再看几例:“这些美丽的山茶,迈过季节的门槛,飘零在我灵魂的旷野。

”14(林玲《季节无痕》)山茶经过门槛一样的季节,走进我旷野般的灵魂,比喻新颖别致。

“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

”15(王媺《等待》)把一首首诗词比喻成一朵朵荷花,清新典雅,含蓄蕴藉。

比拟有拟人拟物之分,也是常用修辞之一,它通过把物人化和把人物化或者把甲物乙物化,达到新颖别致、亲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前述句2“半死的月光”,句4“山痩”“河肥”,句6“蹒跚”的“黄昏”,句7“疲惫的歌”,句9“笑春风”,句10“醒”来的“烟”,句14“迈过门槛”的“山茶”,句15“绕过池畔”的“黄昏”等,就明显地运用比拟的手法,给山、河等事物以可感的形象、人为的特征。

在这里,人与物、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特性互通,摆脱了就事说事,就物说物的苍白、枯燥,给人鲜明的印象,具有丰富的美感。

再如:“冬天的树用光秃秃的树杆,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着太阳的影子,丈量着岁月的长度。

”16(容蓉《冬日恋歌》)“临摹”“丈量”都是人为的动作,此处让“树”具有,人物共通,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17(孙犁《荷花淀》)苇眉子也会“跳跃”,比拟手法化静为动,十分传神。

通感(移觉)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它是不同感觉之间的互通,可以以听觉写视觉,也可以用视觉写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都可以相互为用,进而使语言陌生化,收到新奇而意味深长的审美效果。

上文句10“鸡声”“鸟话”之听觉与“月白”“枫红”之视觉相互打通,相互浸染,营造了一种氤氲迷蒙、浑然一体的境界。

句11“钟声”与“湿”搭配,也是听觉与视觉或触觉的打通。

这种句子也是俯拾即是:“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的凝脂似的感觉。

”18(碧野《天山景物记》)这是视觉到触觉的共通。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19(鲁彦《听潮》)听觉、视觉、嗅觉交互使用,美不胜收。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0(朱自清《荷塘月色》)以听觉写嗅觉。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

”21(朱自清《荷塘月色》)是视觉与听觉的相通。

移用(移就)应该是语言陌生化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的手段。

所谓移用,就是甲、乙两种事物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移来用作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它实际上是一种词语的活用方法,经常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到物上。

这种用法表面上看似乎有些用词不当,但却能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前述各例句中,大部分都采用了移用的手法,使这些句子意味深长。

句1中本来“淋湿的”应是“鸟羽”,却移用为“鸟声”;“跌落”的也应该是一种具体的物件,而此处移用为“鸟声”;“剪”的对象主要是织物一类的东西,而这里移用为“柳枝”;“婀娜”本用来形容姿态柔和美好,而此处以“一片”修饰之,使其移用为名词,即“婀娜的姿态”。

这些只是描写一个“春天来了”的简单事实,但显然比“春天来了”的直接陈述要更细腻、新颖、形象、生动。

句2“喉音”“随风飘散”,句3“穿过”“早晨”、“走进”“尾声”,句4“收”“秋”、“村子”“涨”,句5“小树”“涨”,句6“黄昏”“倒下”,句7“纺织”“歌”,句8“裁”“细叶”、“剪”“春风”,句9“桃花”“笑”,句10“烟”“醒”,句13“燃烧”“黑暗”,句16“丈量”“岁月”等不一而足,都是与习惯表达完全不符的搭配,造成了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提升了语言的美感。

类似句子简直比比皆是:“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

”22(王一飞《我心随秋》)悲秋之意形象鲜明,别致新颖。

“蛙鼓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金黄的稻穗害起了浓烈的相思。

”23(黎云智《蛙声》)乡思之情如此表达,不能不叫人拍案叫绝。

同是写蛙声,有人这样表达,效果同样明显:“蛙声在故乡的乡野间流淌开来,夜色抹平了对面的山和白花花的水稻田。

”24(张青云《最后一堵墙》)“潮湿的鸟啼还沾在睫毛上,她的思念早已展羽远飞。

”25(易如《采莲子》)写落泪的思念,也非常耐人寻味。

可以使语言陌生化的修辞还有夸张、双关等。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26(鲁迅《药》)“两把刀”“缩小了一半”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康大叔的蛮横暴虐和华老栓的老实胆小。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7(刘禹锡《竹枝词》)“晴”“情”谐音双关,韵味无穷。

诸如此类,兹不赘述。

当然,使语言陌生化的各种修辞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各种修辞综合运用,甚至在修辞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现象,使得整个句子仪态万方、摇曳多姿,仔细把玩,方觉情味隽永。

就如句1,除前述多用移用外,“鸟鸣”靠“听觉”,“跌落”靠“视觉”,是为通感;“柳条”之于“丝缕”,构成比喻;而“婀娜”之“舞”乃仗人为,是为拟人。

而在我们研究了大量比拟、通感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比拟、通感都有移用之妙。

再看两例:“粗野的山风爬进古老的夜,传说围着火塘繁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