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题研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研讨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专题的确立
小学生数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缺乏解题思路与技巧,找不到思考点和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所以,我们就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确立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初步形成了一些做法,与老师们共同交流探讨。
二、基本策略
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几次探讨和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1、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4).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在这四条中,我认为第四条最重要,一节课的问题很多,如果不加选择往往会使问题繁杂而缺乏中心,抓不住重点、难点,从而造成事倍功半。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中的问题时,首先要服从教学目标,考虑要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学会何种技能,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提炼出能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中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讲锐角和钝角一课时,我出示“找一找”的游戏,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再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一个有目的的问题情境,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很容易突破。
教学中,我们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
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引导主动探究,促进全面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你的问题。
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
第三步:尝试你的计划。
第四步:检查你的答案。
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当然,以上五个主动探究的步骤,并不是一个接一个地直线式进行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适当地突出或削弱某一个步骤,以便更有效地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时,老师设问:你喜欢解决哪一个问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3、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关键。暴露思维过程有两个暴露的主体,一是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让学生自己暴露出问题,然后矫正,从而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二是老师,老师也要学会自我暴露,暴露出问题的易错点,暴露出思维的过程,老师真实暴露试误、探索、对比、思考、分析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时,老师故意模仿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和老师的交流与更正过程中加大了参与的程度,自然学习效果也就好了。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暴露问题,甚至是有意的暴露,要放低教学的思维高度,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和学生平等参与,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进位加法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各种错例,暴露学生的思维,就在这一次次的错例分析中,强化了新知,提高了教学效率。
4、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教学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学生做完一道题后不假思索,急于做其余的题目,以为这样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了,其实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会解这道
题目,而应该更深一步去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进一步去探讨解题过程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合理,严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巧妙?还有其他的解法吗?本题的解法和结论是否能进一步推广?然而大部分的学生缺少这一环节,未能形成良好的解题反思习惯。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学中应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1)、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2)、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问自己或他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是怎样使用已知信息的?);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这样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策略,这些具体策略中包含了哪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5、重视练习的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演绎拓展变化是一个巩固提高、迁移发散、进一步升华理性的过程。这是把上一个过程中经过反思、归纳而形成的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以《连续解决两个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模仿性演练。教师可以继续提供与课的开始相近的或类似的情境:美术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变式性演练。如提供信息: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去38米。二班需要40米。让学生自主地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拓展性演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己从生活周围寻找情境,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这个拓展的过程有些类似于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的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但又是不同的。这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更是一个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要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关注当下,更要为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打好基础。以上,是我们对这一专题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对,请给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