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
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特点是自由、宽广、婉转、铿锵有力。
藏族舞蹈以“藏”、“胡”、“蔑”、“滇”、“川”和“雅”六大风格为主要流派,并兼收并蓄了汉族舞蹈、印度舞蹈等其他文化的元素。
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群舞、独舞、对舞等多种形式。
舞蹈动作以藏族传统生活、劳动和宗教文化为背景,多以手腕、肩胛、髋部等为主要动作部位,以律动的音乐和舞蹈音效为基础。
藏族舞蹈的服装与舞蹈风格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藏族舞蹈服装上常见的是藏袍、绸布、彩带、银饰、珠宝等等作为装饰品,具有藏族文化独有的特色。
藏族舞蹈在表现藏族传统文化和自我表达方面拥有重要意义。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变化,无论从音乐、节奏到动作,都流露出了深深的文化底蕴。
同时,对外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藏族舞蹈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藏族舞种类有哪些
藏族舞种类有哪些藏族舞蹈种类有哪些藏族舞蹈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其独特的表达形式和精湛的舞蹈技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艺术爱好者。
藏族舞蹈丰富多样,展现出了藏族民众的艺术才华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介绍几种著名的藏族舞蹈种类。
1. 平背舞平背舞是藏族舞蹈中最为传统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主要表现了藏族妇女的美丽和娇媚。
平背舞的舞姿优雅多变,舞者们穿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舞动身体、挥舞手臂,通过舞蹈的姿态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2. 手翻舞手翻舞是一种富有动感的藏族舞蹈形式。
它主要通过舞者双手在舞台上飞舞,犹如蝴蝶般飘动,展现出藏族人民对和平、团结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手翻舞的舞姿灵动,舞者们穿着宽松的衣裙,在快节奏的音乐中,时而轻盈翻飞,时而柔美起伏,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
3. 长靴舞长靴舞是一种充满男子气概的藏族舞蹈形式。
它主要展现了藏族男子的勇敢和勤劳精神。
长靴舞的舞姿豪放刚猛,舞者们穿着酷似西部牧民的衣服和皮长靴,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中,跳跃、旋转、翻滚,展现出男子的体力与活力,令人为之赞叹。
4. 杂技舞杂技舞是藏族舞蹈中一种技巧性较高的舞蹈形式。
它主要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统一动作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杂技舞的舞姿激烈而灵活,舞者们展示出他们独特的技能和力量,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惊喜。
5. 神圣舞神圣舞在藏族舞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为了宗教仪式而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
神圣舞的舞姿庄重而庄重,舞者们身着庄严的传统服装,在庄严恢弘的音乐中,舞动着身体、拍打着手掌,表达出对神灵的敬仰和对信仰的虔诚。
总结起来,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样的舞蹈表达,为世人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平背舞、手翻舞、长靴舞、杂技舞和神圣舞等种类丰富多样,每一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通过欣赏和学习藏族舞蹈,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天性,她使“世界屋脊”的雪域圣地变成为举世公认的“歌舞的海洋”。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11、锅庄舞(即圆圈舞)是集体舞,几人至几百人不等,围成一圈,顿足为节,连臂跳歌。
边歌边舞,节奏以歌而动,舒畅悠扬,优美壮观。
锅庄舞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弦子舞,以弦子、胡琴伴奏领头,众人引唱起舞。
3、踢踏舞,藏语叫“堆谐”,系古典宫廷舞,起源于17世纪,后传到民间,不断改进完善,它以踏步为节,注意脚下节奏变化。
又分节奏较慢的“降谐”、节奏较快的“觉谐”两种。
4、热巴舞,热巴是对民间艺人的称呼,将说、唱、舞融为一体,金铃银鼓相伴,又称“铃鼓舞”。
5、还有西藏的宫廷歌舞、后藏的大鼓舞和前藏的腰鼓舞等。
藏族舞蹈服装有什么特征最早的藏族舞蹈很原始,主要反映劳动和宗教,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加上了音乐并运用化妆、装饰、服装、道具来加强舞蹈的表现力,服装起着装饰和烘托舞蹈表现的作用,并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染力,我们可以从岩画、壁画、唐卡、彩陶、国画等资料上看到舞蹈艺术和服装的发展情况。
早在公元八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开创了“跳神舞”活动,随着“跳神舞”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西藏舞蹈服饰艺术。
时代发展至今,舞蹈的服装,是以舞蹈为主进行设计的,是为舞蹈表演服务的。
因此,服装的式样、色彩、装饰,都由舞蹈本身的内容决定的。
舞蹈表现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民族等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借助服装来表现,因此舞蹈服装设计在主动性上受到了舞蹈主体的约束,舞蹈服装设计者在设计前需要与编导密切的配合。
要了解编导的意图和舞蹈反映的主体和内容,使服装与舞蹈和谐一致,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产生完美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效果。
有着歌舞海洋之称的西藏,不但各地区、市、县有着不同的舞蹈形式,而且服饰也有较大的区别。
有些舞蹈热情奔放、豪爽、强烈、粗旷,像康巴、藏北的男子舞蹈。
有些舞蹈抒情、柔曼、沉静、欢快、活泼,像藏族弦子舞。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藏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藏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来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种著名的藏族民间舞蹈。
1.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藏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取材于雪山、江河和大草原的景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舞蹈中舞者们身穿传统的藏族服装,手持彩旗,随着轻快的音乐律动,展现出雄壮、奔放的风采。
2. 祭神舞祭神舞是藏族人民在庆祝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常见的舞蹈形式。
舞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服装,手持盛满酥油蜡烛和酒的祭祀器具。
他们跳跃、旋转并做出各种动作,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祝福,以及祈求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3. 格萨尔舞格萨尔舞是藏族舞蹈中最具战争气息的一种舞蹈形式。
舞蹈中的男演员身着壮丽的戎装,手持剑和枪,表演勇敢、威武的战士形象。
同时,舞台上的舞者们也展示出了他们的技巧和力量,使整个舞蹈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4.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藏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取材于雪山、江河和大草原的景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舞蹈的动作和身姿仿佛在描绘美丽的山川和奔腾的江河,给人一种壮丽和奇幻的感觉。
5. 托门舞托门舞是藏族舞蹈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是由男女舞者联袂演出的双人舞蹈,舞者们手拉手,以跳跃、旋转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技巧和灵活性。
整个舞蹈充满了欢愉和节奏感,给观众带来了欢乐无限的视觉享受。
以上仅仅是藏族舞蹈中的几种典型样式,实际上,藏族民间舞蹈的类型还有很多。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仅代表了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和神灵的尊重和崇敬。
通过这些舞蹈,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总结起来,藏族民间舞蹈的丰富多样性令人惊叹。
它们不仅仅是舞蹈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承历史和弘扬文化的媒介。
无论是雅鲁藏布江、祭神舞、格萨尔舞还是托门舞,每一种舞蹈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特殊的艺术魅力。
藏族锅庄舞的基本动作
藏族锅庄舞的基本动作藏族锅庄舞,也称为“藏族火盆舞”,是藏族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多样化,有的以双人组合的形式表演,有的则以四人组合表演。
藏族锅庄舞属于民族舞蹈,以火盆为中心,由舞者围绕火盆表演而成。
这种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动作、歌唱等传统节奏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
藏族锅庄舞的基本动作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起步动作、抛球动作、抓球动作和拍手动作。
一、起步动作:起步动作是藏族锅庄舞的基本动作,包括站立、蹲下和转身等三种动作。
站立动作是藏族锅庄舞最基本的动作,舞者站在火盆边,双臂两侧伸直,把双腿微微弯曲,上半身右侧有凹陷,头面向左侧,两眼平视火盆前方,双手掌心向上,脚尖朝外稍稍分开,在火盆前摆出一个八字形的姿势。
蹲下动作是站立动作的衍生动作,舞者双腿微微弯曲,保持腰部稳定,双臂外撑地面,呼吸要自然,转身动作是藏族锅庄舞最常用的动作,舞者把头部转至左右两侧,身体转至左右两侧,脚尖稍微分开,双臂抬高,肩膀向前推出,脑袋微微向上仰。
二、抛球动作:抛球动作是藏族锅庄舞的重要动作,它包括双腿蹲立、坐蹲、双腿并拢三种动作。
双腿蹲立动作:舞者双腿微微弯曲,脚尖朝外分开,双臂抬高,小臂贴近胸口,上半身前倾,头部稍微向左右转动,眼神聚焦在火盆上。
坐蹲动作:舞者双腿蹲下,脚尖朝外分开,双臂微微抬起,上半身保持稳定,头部向左右转动,眼神聚焦在火盆上。
双腿并拢动作:舞者双腿并拢,双臂贴近身体,上半身向右斜,头部向左右转动,眼神聚焦在火盆上。
三、抓球动作:抓球动作是藏族锅庄舞的重要动作,包括抓球起跳、抓球伸展、抓球转身和抓球跳跃等四种动作。
抓球起跳动作:舞者双腿并拢,双臂叉腰,上半身微微向前倾斜,头部向左右转动,眼神聚焦在火盆上,双脚稍微跳起,再落下。
抓球伸展动作:舞者双腿微微弯曲,双臂外撑地面,头部向右斜,眼神聚焦在火盆上,双腿向前伸展,再落下。
抓球转身动作:舞者双腿微微弯曲,双臂外撑地面,头部向右斜,眼神聚焦在火盆上,双脚稍微跳起,转身落地。
中国民间民族舞藏族舞蹈
六.藏族舞蹈的种类
• 2、踢踏
• 藏语称堆谐,起源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汇孜及四川的江都等地。是藏族舞蹈 中最丰富、最有表现力和最能发挥特长的表演形式之一。
• 起初多为半职业的艺人表演,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鲜明节奏、舞姿热情奔放,富有群 众基础的新型民间舞蹈。
• 为符合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点,人们在祭祀礼仪中,创编了使用各种神祇面具,并含有大量藏族土风舞成分的 程式舞蹈。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盛行的藏传佛教黄教教派所采用,称其为《羌姆》,流行于西藏、内蒙、甘肃、青海、 四川等省区信仰黄教的广大地区。《羌姆》舞蹈多由《拟兽舞》、《法器舞》混杂而成。在表演时,很少歌唱,气氛 庄严、肃穆。
一.藏族舞蹈简介
• 藏族的居住地:
• 青藏高原,风景如画。藏族人民主要生 活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西部高原上。即 我国藏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等 省,人口约400万。生活于此的藏族人 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一.藏族舞蹈简介
• 藏 :族舞蹈的分类:
• 藏族舞蹈大体分为三类: • 1.民间舞蹈,主要是群众自娱性广场舞蹈.这类舞蹈在西藏民族舞蹈中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因此
• 3.“跳神”活动
• 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喇嘛寺都要举行“跳神”活动。在唢呐、蟒筒、长号、鼓钹齐鸣之中,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持法 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列队绕场一周,揭开序幕。然后陆续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 《喜乐神舞》和《护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内容。在各段舞蹈之间,还穿插喇嘛们表演的摔跤、角斗 等,以娱乐观众。有时还表演“舍身饲虎”之类的佛经故事和表现乐善好施、长命富贵的《寿星舞》、《仙鹤舞》等。 今天,黄教的祭祀舞蹈《羌姆》与清代、民国时期的《羌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大的改变。《羌姆》的最后一 场是驱鬼,众神兵天将把用酥油和糌粑制做成想象中的鬼首——“朵玛”押送到寺外旷地点火焚烧,以此逐一年之邪, 祈一年之福。
藏戏的艺术特点与表演形式
藏戏的艺术特点与表演形式藏戏是西藏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戏剧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戏拥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一、艺术特点1. 唱腔独特:藏戏以其独特的唱腔风格而著称,充满了浓厚的藏族特色。
在表演中,演员们通过悠扬的歌唱,将情感传递给观众,展现出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注重舞蹈表演:藏戏以其精妙的舞蹈表演而备受称赞。
舞蹈动作流畅优美,姿态优雅,展现出丰富的图案和动态的变化,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
3. 丰富的道具:藏戏在表演中广泛使用各种精美的道具,如面具、服饰、头饰等等。
这些道具不仅提高了表演的装饰性,还起到了烘托氛围、突出形象的作用,使得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彩。
4. 剧本故事精彩:藏戏的剧本故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这些故事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诠释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二、表演形式1. 对白唱词:藏戏中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了对白和唱词。
演员们通过对白的方式来传递故事情节,同时也通过唱词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2. 并排唱:在藏戏中,经常出现演员们并排唱的场景。
演员们通过不同的唱腔和动作来展现各自的角色性格和情感表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感。
3. 面具舞蹈:面具舞蹈是藏戏表演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演员们戴着面具,通过精妙的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展示各类角色,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和个性。
4. 乐器伴奏:藏戏的表演少不了悦耳动人的乐器伴奏。
演员们在表演中配合乐器的演奏,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观众的艺术享受感。
综上所述,藏戏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它通过唱腔、舞蹈、道具和剧本故事等方面的展示,生动地展现了西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藏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使得它成为了人们了解和领略西藏文化的重要途径,并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和口碑赞誉。
藏族民间舞蹈简介
区古老的歌舞形式,不用乐器伴奏(有的地区用串铃伴 奏),边唱边跳。表演开 始时,领舞者先唱一句,使大
家知道是哪首歌曲,然后大家一起从左向右沿圆圈跳舞, 领舞 者常以
“去去去”、“休休休”的呼喊声统一节奏。 果谐的音
乐淳朴、刚健、豪迈、有力。结构简练,一般由慢歌段 和快歌段两部分组成,后者 是前者旋律的简化和紧缩, 以脚顿地为节
堆谐的表演具有固定的程式,包括引子、歌曲、尾声。 舞蹈气氛热烈、动作灵活。音乐节奏鲜明、开朗、活泼。 舞蹈者必须踏点准确,既不拖,又不往前赶,以保持集 体舞蹈的 整齐
、统一。 堆谐的音乐可分降谐和觉谐,“降”是慢的意 思,“觉”是快的意思。降谐以歌唱为主,舞蹈动作 较
简单;觉谐为快板歌舞,现在作为舞蹈形式在舞台上表 演的都是觉谐
藏族人民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和云 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灿烂的民族文化。 信奉喇嘛教。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族地 区是歌舞的
海洋,藏族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形式,音乐一般都 具有活跃、热烈、 朴实的特点,有的乐曲相当优美。卫
藏、康、安多 3 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 区别。
,作为乐曲的前奏、间奏及结尾。如《恰地功保由》 等。
还有一些果谐用藏语来代替前奏、间奏和尾声。如《阿 节总巴》、《秋惹木亚拉》慢板转快 板之间的间奏用藏 语“吉
0|尼 0||:吉尼松松:||松松松松|松松||。”《爱戈穹 木这木》的结尾为 藏语“吉尼|松松|希额|古久|这 O|这 O|||。” 弦子( 弦子(谐) “弦子
”,藏语称其为‘页”、“依”或“康谐”,流行于康、 卫藏地区。表演时由一名操牛角胡或二胡 的领头人边拉
边舞,所以俗称“弦子舞”,它是典型的农业区的歌舞, 以巴塘的弦
藏族舞蹈的分类及特点
藏族舞蹈的分类及特点标签:藏族;舞蹈;分类;特点;民俗性一、藏族舞蹈的分类以歌舞的形式作为划分的标准,它可以将藏族舞蹈分为两个种类,即宗教舞蹈和民间舞蹈,也可以将其更加细致地划分为四类,即“谐”、“卓”、“囊玛”、“羌姆”。
“谐”是一种以群体为单位表演的舞蹈,其自身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卓”也是一种集体舞,它主要以歌舞为主,并且是表演性的圆圈歌舞蹈,这种舞蹈中经常使用各种鼓。
“囊玛”的来源学界颇有争论,或说其为源于巴基斯坦,或说是源自仓央嘉措的情诗,莫衷一是。
囊玛是一种以歌唱为主、歌舞结合的表演形式,歌词大多是仓央嘉措的情诗。
引子音乐一般不跳,如果跳的话则以原地右脚起步,自由甩手,作“四拍三踏步”法。
唱段开始之后,舞步停止,舞者齐声歌唱,以抒发音乐情绪、传导舞蹈内容。
羌姆的出现和繁荣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的羌姆被称为“饮血羌姆”,以手势动作为主的叫“噶尔”,以脚步为主的叫“羌姆”,两者结合后才可称为真正的舞姿。
早期的笨羌姆的表演形式是边舞边逆时针移动,而佛教的羌姆则是边舞边顺时针移动,方向恰好相反。
羌姆的普及使得其在无形之中形成一套严格的规律和舞蹈程序,因为其信徒都相信可以从中立即成佛。
二、藏族舞蹈的特点藏族舞蹈有颤、开、顺、左、绕等五个相同的特征,这些特点赋予了藏族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独特内涵。
这五个特征的形成也与藏族所特有的民俗性离不开关系。
除了这五大特征之外,藏族舞蹈还有“三步一变”步法、“后撤前踏”步法、“倒脚辗转”步法、“四步回转”步法,这些步法也具有与其他舞蹈不同的显著特点。
在这些基本步法的基础上,配上上身的肢体动作以及腰肢的动作,就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经过各种变化与编排,形成了各种不同种类的藏族舞蹈,使藏族舞蹈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当然,除了这些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蕴含民俗性。
1.藏族舞蹈中蕴含着生产劳动民俗(1)松胯、弓腰、曲背等舞蹈形象,体现了生产劳动民俗。
在众多的藏族舞蹈中,总是可以看到松胯、弓腰、曲背等基本舞蹈形象,这些舞蹈动作的由来,是因为藏族人民经常在高原地区进行过多的体力劳动而形成的。
藏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藏族舞蹈的表现形式西藏地区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势起伏,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多变,使得生活在这里的藏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和文化背景。
而且由于藏族本身就是个历史文化深厚的民族,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的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舞蹈类型,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使藏族舞蹈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
但是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众多舞蹈形式上在舞动的时候,他们身体发力的部位是不同的,动律不同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舞蹈,给观众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但是主要分为:弦子、踢踏、热巴三大类别。
1.谐因为在藏族舞蹈中会用到“弦”这种乐器,所以大家把用弦配乐的这类舞蹈称之为“弦”了,或者叫做“谐”。
它是藏族舞蹈中最受欢迎,表演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舞蹈,流行于藏名生活居住的一带。
每逢藏族有重大节日活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演“弦”来庆祝,这已经成为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舞蹈表演形式。
尤其在藏历年初三和赛马会上,人们会在朝拜之后,便开始唱歌跳舞,并且拉弦伴奏,这种形式就是“弦”舞蹈,其表演就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豪迈,曲调欢快,节奏鲜明。
“弦”舞蹈在表演的时候男女配合,男女各站成小半圆后再组成一个大圆,舞蹈开始之前要先唱歌,由男演员中的代表先唱,随后女演员们再开始跟着唱,接着开始边唱边跳。
领舞的做出扬衣袖的动作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顺时针方向转圈圈。
随后你将会听到悠扬起伏的歌声,似有似无的伴奏声,和整齐划一的舞步声,随着伴奏音乐的加快,演员们的步伐也开始变快,大家转圈跳舞的速度开始变化,但是始终保持圆形状态。
而这样的急速旋转也是舞蹈进入了高潮部分,观众会感叹表演者精湛的演技。
而弦也是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的,它在内容形式上大致分为三种:一方面跳的是迎宾相会舞,表达相会欢迎;一方面跳的是赞颂歌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一方面跳的内容表达的是对爱情和友情的。
藏族舞蹈中,虽然形式多样,技巧繁多,但是在“谐”的表演中,还是会有一些基本的动作,这些动作的交替运用使“谐”成为了一种典型的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藏族民间舞蹈的分类
藏族民间舞蹈的分类
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风格。
根据不同的表演场合、内容和形式,藏族民间舞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祭祀舞
祭祀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宗教仪式或节日庆典中表演。
这类舞蹈通常具有较为庄严、肃穆的氛围,以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为主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祭祀舞蹈是“格萨尔王”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的代表作品。
二、娱乐舞
娱乐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活泼、欢快的一种类型,通常在婚礼、节日、聚会等场合中表演。
这类舞蹈以轻松愉快、欢乐祥和为主题,旋律优美、动作灵活,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娱乐舞蹈是“扎西德勒”舞。
三、武术舞
武术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独特、精彩的一种类型,通常以武术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这类舞蹈通常具有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需要舞者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其中,最为著名的武术舞蹈是“雪山飞狐”舞。
四、劳动舞
劳动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朴实、质朴的一种类型,通常以劳动场景和劳动生活为主题。
这类舞蹈通常具有简单而优美的动作,强调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劳动舞蹈是“拉萨河”舞。
五、宴会舞
宴会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隆重、庄重的一种类型,通常在宴会或盛大场合中表演。
这类舞蹈通常具有高雅、典雅的气质,强调礼仪和尊重。
其中,最为著名的宴会舞蹈是“白玛赤林”舞。
以上就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主要分类。
这些不同类型的舞蹈,都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喜爱藏族文化。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被称为能歌善舞的民族,藏区的确称得上是歌舞的海洋。
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篇1一、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琳琅满目,繁华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
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
“颤、开、顺、左、饶”是各种类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构成是与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炼而成的审美标准。
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碾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在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碾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纽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弧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1、体态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坐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倾。
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高原、草原等地区,气压相对比较低,爬山、跳水等劳做时假如挺胸,会导致气息不通畅,因此根据自然环境,动作体态需要含胸,松弛。
它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而从舞蹈角度看,却另具一种美感。
藏族舞蹈种类
藏族舞蹈种类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和艺术传统丰富多彩。
其中,藏族舞蹈是其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藏族舞蹈。
1. 雅鲁藏布江舞雅鲁藏布江舞是一种代表性的藏族舞蹈,它以描绘雅鲁藏布江的壮美景色为主题,表现出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舞蹈中,演员们手舞足蹈,仿佛在山水间穿梭,展现出壮丽的山川河流和奇峰怪石。
2. 雪山狮子舞雪山狮子舞是一种富有神秘色彩的藏族舞蹈,它通常在节日和重要场合上表演。
在舞蹈中,演员们身着狮子服装,手持鞭子、铃铛等道具,跳动着狮子的舞步,表现出狮子的威武和神圣。
这种舞蹈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有祈祷和祝福的寓意。
3. 扎西德勒舞扎西德勒舞是一种代表性的藏族舞蹈,它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幸福为主题。
在舞蹈中,演员们手舞足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幸福的向往。
这种舞蹈节奏明快,动作轻盈,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4. 藏戏舞蹈藏戏是藏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舞蹈的一种形式。
藏戏舞蹈通常表现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等,有着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在藏戏舞蹈中,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装,手持各种道具,跳动着精彩的舞步,表现出戏剧性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5. 壮族舞蹈壮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其舞蹈也对藏族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壮族舞蹈通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形式多样,富有民族特色。
在壮族舞蹈中,演员们手舞足蹈,跳动着壮丽的舞步,表现出壮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总之,藏族舞蹈种类繁多,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这些舞蹈不仅是藏族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藏族舞蹈的介绍
有关藏族舞蹈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
“谐”主要是流传在藏族民间的集体歌舞形式,其中又分为四种:《果谐》、《果卓》(即《锅庄》)、《堆谐》和《谐》。
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
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
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
其中的《羌姆》,则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
寺院舞蹈《羌姆》的产生和流传,与藏传佛教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
同时,又由于藏传佛教中不同派别的存在,使被人们俗称为“跳神”舞蹈的《羌姆》,在舞蹈形式、道具使用以及表演者的装束等许多方面,又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差异。
[1]最基本的动作要领是,双手扶胯(或者双手放在身体两旁松弛状态),身体上下小幅度的颤动,全身不要紧绷,松弛。
藏族舞全过程都离不开小颤,这也是最关键的动作。
藏族舞蹈种类及特点:1.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卓谐”(圆圈歌舞);2.有踏步为节、着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俗称踢踏舞);3.有以歌为主、歌舞结合、悠扬雅致的“囊玛”(内庭歌舞);4.有踏地为节,“喳”、“顿”、“踏”相结合,顿挫有力的“达谐”(林区因舞);5.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旧称锅庄);6.有圆润舒展、长袖挥舞、铃声震荡、粗江激扬、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7.有羽锤翻飞、气吞山河的“色玛卓”(后藏的大鼓舞)和“卓谐”(前藏腰鼓舞);8.有配合剧情表演、自成一体的藏戏性格舞蹈和伴合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勒谐”以及哑剧性系列舞“羌姆”(俗称法舞)、稀世罕见、古香古色、具有西域风味的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等等。
布达拉宫的藏族舞蹈
布达拉宫的藏族舞蹈布达拉宫是西藏著名的文化和旅游胜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
在布达拉宫这个圣地,藏族舞蹈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受人们喜爱。
藏族舞蹈起源于西藏的古老祭祀仪式和宗教仪式,它融合了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元素。
藏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舞蹈包括祈福舞、狮子舞、白戏舞、刀剑舞等。
这些舞蹈充满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宗教神秘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
祈福舞是藏族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在布达拉宫的节庆活动中,祈福舞常常被表演出来,以祈求丰收、吉祥和平安。
祈福舞的舞姿柔和优雅,融合了手部动作、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给人一种温馨而神圣的感觉。
舞者身穿传统的藏族服饰,配合音乐节奏舞动,整个过程犹如一幅活动的画卷,美不胜收。
狮子舞是另一种常见的藏族舞蹈,它通常在重要的庆典和活动中表演。
狮子舞充满力量与神秘感,象征着勇气和智慧。
舞者身上穿着狮子装饰,扮演一对狮子,并用巧妙的动作和灵活的舞步模仿狮子的动作。
演员的身体力量和舞蹈技巧是狮子舞成功展现的关键因素,他们的表演不仅有力度,还能够带给观众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冲击。
白戏舞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族舞蹈形式,它常常被表演在藏族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
白戏舞的表演形式通常是由几十位舞者组成的大型团体演出,通过舞蹈动作、音乐和服饰装点,将一幅幅寓意深远的故事展现给观众。
白戏舞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让人们领略到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刀剑舞是一种表演技巧高超的藏族舞蹈形式,以其动作的准确和协调性而著称。
刀剑舞通常由男性表演,他们手持刀剑,以独特的步伐和舞姿表演出精彩的舞蹈。
这种舞蹈形式要求舞者具有出色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够以高速旋转和跳跃的动作展现出刀剑的威力和舞者的技艺。
布达拉宫的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吸引了许多游客。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国游客,他们都能够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欣赏到这一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
藏族舞蹈名词解释汇总
藏族舞蹈名词解释汇总
藏族舞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称,是以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基础,再融入舞蹈的表达形式。
藏族舞通常辅助于音乐、歌声、乐器,着重表达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繁复的劳动生活。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最初是以祭祀为主,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吐蕃王朝时期达到兴旺,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在舞蹈中加入了佛教元素,产生了新的舞蹈形式,再后来用来娱乐和庆祝。
藏族舞是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有歌就有舞,有舞必要歌,所以是一种歌、乐、舞为一体的表演形式。
舞蹈时主要以下半身的动作为主,遵循“颤”“开”“顿”“左”“绕”等美学原则,不颤不美。
藏族舞的种类极其丰富,如谐、卓、果谐、堆谐、牧区舞、热巴等。
其中,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藏族舞蹈的风格
藏族舞蹈的风格
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它以其独特的舞姿、舞步和音乐表达,展现出藏族人民特有的文化和精神。
藏族舞蹈的风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壮美庄重:藏族舞蹈通常以庄严、壮美的形式展现,反映
了藏族人民深深的宗教信仰,例如佛教和藏传佛教。
舞蹈中表现出的舞者高举双手、身体垂直等姿势,展示出庄重的仪式感。
2.动作短小精悍:藏族舞蹈的舞姿和舞步简洁且精练。
舞者
的动作通常较为短小,但却非常有力和有力量感。
他们经常表达夸张的肢体动作,如跳跃、转身、屈膝等,以表现出舞蹈的活力和激情。
3.高低起伏的身体节奏:藏族舞蹈在动作的设计上偏重于身
体的起伏和节奏感。
舞者经常以起伏的体态和旋转的动作来传达舞蹈的节奏感,充满了悦耳、明亮和活泼的音乐节奏。
4.多元化的表演元素:藏族舞蹈在表演上注重多种艺术元素
的融合。
舞者穿着传统的服装,配合面具、头饰和饰品等视觉元素,使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舞蹈中还融入了手部动作、眼神表情和唱腔,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鲜活。
5.土地与自然的表达:藏族舞蹈常常以表达对土地和自然的
喜爱与敬畏为主题。
舞蹈中的动作、姿态和音乐往往与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呼应,表达出对大地、山川和牧场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以其庄重、肢体动作精悍、身体节奏起伏以及多元的表演元素而闻名。
它通过独特的舞姿和舞步,以及与音乐和视觉元素的融合,展现了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藏族舞蹈课件ppt
总结词
手势是藏族舞蹈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藏族舞蹈的手势非常丰富,包括合掌、摇臂、甩袖等,每种手势都有特定的含义和情感表达。在训练中,要注重手势的规范性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通过对手势的掌握,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总结词:身体协调性是藏族舞蹈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03
藏族舞蹈的音乐与服饰
热巴舞
这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舞蹈,舞者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技巧展示力量与美,通常由专业的热巴舞者表演。
弦子舞
这是一种抒情性较强的舞蹈,舞者通过身体的柔软摆动和手部的细腻动作,配合弦乐器的伴奏,表达情感和故事。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藏族人民的历史、信仰、风俗、审美等文化元素。
通过舞蹈,藏族人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感恩等情感和价值观。
民间舞蹈是藏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总结词
民间舞蹈来源于藏族人民的生活实践,通常在节日、庆典等场合表演。民间舞蹈的动作、节奏和服饰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欢快、热烈,表达出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详细描述
05
观察舞台布置与服装
基本动作练习
音乐节奏的把握
情感表达
与团队成员的配合
01
02
03
04
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转圈、跳跃、屈膝等,掌握动作的技巧和节奏感。
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对藏族舞蹈音乐节奏的敏感度,使舞蹈动作与音乐更好地融合。
在表演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舞蹈传递藏族文化的内涵和故事。
在集体表演中,注重与团队成员的配合,保持动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浅谈藏族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
浅谈藏族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作者:肖灿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肖灿(嘉应学院音乐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摘要:藏族舞蹈以它久远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最艳丽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谐、果谐、弦子、锅庄等。
关键词:藏族;民间舞蹈;表演形式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15-02藏族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辽阔的青藏高原。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玉树等藏族自治州,由于受自然环境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藏族舞蹈表演形式。
因地区方言和对舞蹈的理解不同,各地区的舞蹈风格也稍有差异,同一类型的舞蹈形式也有着不同的名称。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谐、果谐、弦子、锅庄等。
藏族人民天生就喜爱歌舞,男女老幼向来具有能歌善舞之天赋。
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高原农牧文化。
而正是这种文化和劳动生活给了他们无限创作和表演歌舞的激情。
他们以歌抒怀,借舞抒情,在生活的每一环节、每一层次、孕育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伴随着歌舞,歌舞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组成部分。
热巴,藏语意为“流苏”,最早盛行于西藏查绒地区,后来逐渐流传到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以及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
它首先是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表演的。
他们手持铃鼓或手鼓,融合快板、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性艺术,所以又称“铃鼓舞”。
热巴舞蹈技巧性较强,演员舞姿轻捷,动作粗犷有力,感情奔放。
为了吸引观众,讲究舞姿的优美,编排难度高,多技巧动作,在铃鼓声中,通过跳、转、翻动作,圆好场地。
藏族舞蹈鞠躬
藏族舞蹈鞠躬引言藏族舞蹈是中国传统民族舞蹈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与赞赏。
其中,藏族舞蹈鞠躬是一种重要的舞蹈表演形式,通过深深的鞠躬动作,传达出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崇敬神灵和表达敬意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深入探讨藏族舞蹈鞠躬的起源与发展、舞蹈形式及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藏族舞蹈鞠躬的起源与发展藏族舞蹈的起源藏族舞蹈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藏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仪式和部落婚俗等活动。
最早期的藏族舞蹈是在祭祀仪式中进行的,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以期获得丰收和祝福。
藏族舞蹈鞠躬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舞蹈逐渐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其中,藏族舞蹈鞠躬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推崇。
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下,藏族舞蹈鞠躬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凝聚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藏族舞蹈鞠躬的舞蹈形式舞蹈动作特点藏族舞蹈鞠躬的舞蹈动作以鞠躬为主要表演形式,通过上身的前俯后仰、上举下拱等动作,展示出舞者对神灵的崇敬和表达敬意的姿态。
鞠躬的动作要求舞者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具有很高的技巧性。
舞蹈服饰与道具在表演中,藏族舞蹈鞠躬舞者会穿上传统的藏族服饰,如长袖袍、长袍等。
同时,舞台上也会摆放一些与藏族文化相关的道具,如经幡、锣鼓等,以丰富舞蹈表演的视觉效果。
舞蹈音乐伴奏藏族舞蹈鞠躬的表演离不开悠扬的舞蹈音乐伴奏。
在表演中,通常会配合传统乐器如吉他、锣鼓、铃鼓等,营造出浓郁的藏族风情。
藏族舞蹈鞠躬的意义与价值藏族舞蹈鞠躬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表达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价值意义。
传统文化传承藏族舞蹈鞠躬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的形式对藏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
舞蹈鞠躬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代表了藏族人民对自己民族和传统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艺术表达与情感交流藏族舞蹈鞠躬通过舞者的表演将自身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融入其中,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藏族人民热情好客、敬畏神灵和表达敬意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人民天生就喜爱歌舞,男女老幼向来具有 能歌善舞之天赋。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 智 创 造 了 独 具 一 格 的 民 族 文 化 — — — 高 原 农 牧 文 化 。 而正是这种文化和劳动生活给了他们无限创作和 表演歌舞的激情。 他们以歌抒怀,借舞抒情,在生活 的每一环节、每一层次、孕育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 伴随着歌舞,歌舞是他们生活和生命的组成部分。
热巴,藏语意为“流苏”,最早盛行于西藏查绒地 区,后来逐渐流传到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以及 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 它首先是由 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表演的。他们手持铃鼓或 手鼓,融合快板、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 体的综合性表演性艺术,所以又称“铃鼓舞”。 热巴 舞蹈技巧性较强,演员舞姿轻捷,动作粗犷有力,感 情奔放。 为了吸引观众,讲究舞姿的优美,编排难度 高,多技巧动作,在铃鼓声中,通过跳、转、翻动作, 圆好场地。 表演中男演员摇铜铃女演员敲鼓,演员
腰间系有用羊毛或牛毛编织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 辫条,伴随着鼓点的变化,裙条飘起,应节奏而舞。 动作刚中带柔,潇洒自如。 表演中女演员舞姿优美 多变,很讲究单腿旋转和各类蹦子、翻身等动作,如 “带鼓平转”、“正反转”、“高低击鼓”等,表情丰富, 动作稳重大方。 男演员表演个人拿手技巧,如“摇铃 蹲转”、“空转小蹦子”、“夹刀旋转”、“扭身跳”等。 男 演员的技巧表演更扣人心弦,它充分表现了藏族人 民纯洁朴实、热情奔放、坚强不屈的性格。 热巴传统 古老,技艺高超,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独 特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
卓:意为吉祥,卓舞与果谐一样,也是从古代传 承下来的,与生产劳动息息相关。 它是藏族传统舞
蹈文化中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 在古代,人们白天 外出狩猎,晚上则聚集在一起分享战利品,并围着 锅和篝火跳舞以示庆贺。 锅庄流传于牧区或半农半 牧区,如西藏昌都、工布、甘孜、藏北草原、云南中甸 及青海、四川阿坝、甘肃藏族居住区。 锅庄有模拟禽 兽的各种动作,舞蹈动作粗犷有力、矫健奔放,劳动 气息强。它的音乐曲式短小,是 2—4 乐句组成的分 节歌,先清唱后歌舞,歌舞时先慢而后快,最后快速 结束。 音乐节奏顿挫有力,比果谐更为豪放、粗犷、 高亢。 锅庄舞分为大锅庄(藏名达尔嘎底)、小锅庄 (藏名达尔嘎薏依)。 大锅庄属礼仪性舞种,多为寺 庙念冬经或迎宾时跳。 它要求严格,预先指定领舞 者多为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所有舞蹈演员的服装 也需统一。 这种舞具有一定的程式性,舞步沉稳,舞 姿端庄、含蓄,表达虔诚之意,给人一种和谐美的享 受。 小锅庄内容丰富,有表现爱情、劳动等生活场景 的,但也有表现自然环境的,因而开朗、活泼、长袖 挥舞、步伐潇洒自如。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15-02
藏族历史悠久, 主要分布于辽阔的青藏高原。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玉树 等藏族自治州,由于受自然环境以及藏传佛教文化 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藏族舞蹈表演形式。 因 地区方言和对舞蹈的理解不同,各地区的舞蹈风格 也稍有差异,同一类型的舞蹈形式也有着不同的名 称。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 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 谐、果谐、弦子、锅庄等。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5 May 2012
浅谈藏族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
肖灿
(嘉应学院 音乐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
- 215-
气息。 谐(弦子)在藏族地区普遍流传,最具代表性 的是金沙江畔大平原上今四川甘孜地区巴塘的 “谐”,人称此形式为“巴塘弦子”。 它的舞步多由撩、 拖、点、靠、转等动作元素组成,与手臂动作的掏、 撩、摆、甩等配合自如。 表演常用步法为“拖步”与 “点步慢转”,队形时而向外散开,时而向圈内聚拢, 舞蹈轻盈流畅,热情欢快。 在牧区,有一些民间艺人 表演的弦子,又称“热巴弦子”。
踢踏舞: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 跳舞时, 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 感情。 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 奏,节奏由慢而快,达到高潮时以结束步突然结束。
勒谢:勒谢是藏族的一种劳动歌舞。 在劳动的 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 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 在进行铲土、 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口中的歌有很强的劳 动号子味道。
谐:汉语称“弦子”,不同藏区 的 方 言 称 作 “叶 ” 或“依”、“康谐”,它印证了汉藏文化交流历史之久 远,是藏族历史上最悠久、最普遍、最繁盛的歌舞艺 术形式。 它是典型农业区的歌舞,旋律优美动听、延 绵连贯、婉转而圆润,极富歌唱性;舞姿婀娜多姿、 轻盈优美,富有浓厚的高原农耕文化的特色和劳动
摘 要:藏族舞蹈以它久远的历史渊源、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征著称于 世, 是中华民族舞蹈艺苑里最艳丽的奇葩, 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 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
“谐”和“卓”两大类,它的表演形式主要有:热巴、踢踏舞、勒谢、堆谐、果谐、弦子、献标识码:A
果谐:是从劳动中发展而来的,流传于藏地区 广大农村地区,所以有人称“果谐”是西藏的农村歌 舞,以山南地区的果谐为主。 舞蹈动作都是自然传 衍,富有劳动气息,凸显出藏族人民特殊的个性。 果 谐舞步稳健奔放,节奏鲜明。 它的音乐淳朴、刚劲有 力、粗犷豪迈。 音乐舞蹈结构简练,一般从慢板开 始,中段为欢快热烈的快板,最后以慢板结束。 快板 是慢板旋律的简化和紧缩。 以脚顿地为节,能很好 地表现藏族人民乐观向上、热情欢快的情绪。 在节 日里,人们往往从日出跳到夜晚,从深夜唱到天明。 “果谐”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抨击旧制度的,有 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热爱家乡的,还 有倾吐爱情的。 由于“政教合一”的思想影响,在过 去的“果谐”中也包含有歌颂宗教喇嘛和寺院的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