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人体解剖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2 《医学机能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3 《分子生物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4
《肌学-躯干肌》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实验题目:肌学—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腹肌、膈。
本次实验教学的视频及课件主要是对躯干肌的介绍。首先与学生共同回顾与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由教师在尸体标本上对躯干肌各块肌肉进行辨认和讲解。
本次实验课教学的课件结构和内容如下: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背肌(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
点、作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2.掌握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胸固有肌(肋间内肌、肋间
外肌)的位置、起止点、作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3.掌握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点、作
用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4.掌握腹股沟管的位置、四壁的构成及浅环、深环位置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5.掌握腹股沟三角的形成与位置并在尸体标本指认。
二、 实验环境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尸体标本陈列室
三、 相关理论知识
背肌、胸肌、腹肌的理论知识
四、 实验内容
1. 在多媒体上回顾躯干肌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师在尸体标本对躯干各肌进行指认并讲解。顺序依次为:胸大肌、胸
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
3. 讲解结束后学生自己对各肌肉在尸体标本进行辨认。
五、 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学生要对所学理论内容熟悉。
2. 辨认标本要认真仔细,爱护标本。
《强心苷对在体蛙心收缩功能的影响》实验教学视频简介
实验题目:实验十二 强心苷对在体蛙心收缩功能的影响
本次实验教学的视频及课件首先说明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然后与学生共同回顾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接着对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对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作了说明;最后对实验结果作了小结。
本次实验课教学的课件结构和内容如下: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在体动物心衰模型制作方法。
2.观察强心苷类药物的强心作用,中毒作用,掌握其解救方法。
二.实验原理
强心苷是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常用的有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毛花苷丙和毒毛花苷K。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及某些心律失常。
三.实验动物与药品器材
四.实验方法
取蟾蜍称重,捣毁脑和脊髓,仰位固定于蛙板上。剪去胸腹部皮肤及胸骨,暴露心脏。剪开腹肌肉,暴露正中腹壁静脉,插入充有生理盐水的头皮针并以动脉夹固定备用。剪开心包膜,用蛙心夹夹住心尖,蛙心尖另一端用丝线与肌张力换能器相连。用双凹夹将张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将肌张力换能器导线与BL-410生物实验系统相连,开启主机
五.实验项目
1.平衡稳定后,记录正常的心肌收缩曲线。
2.静脉注入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直至出现心衰(收缩幅度降至正常的1/2以下,心率减慢或肉眼可见心脏收缩力明显减弱,收缩频率变慢,严
重时心脏体积增大,颜色变暗)。
3.一旦出现心衰立即注入0.025%毒毛旋花子苷K溶液0.1ml/10g,观察心脏外观及心动曲线变化。
4.待心动曲线恢复正常,再次缓慢注入0.025%毒毛旋花子苷K溶液0.2~
0.3ml/10g,直至再次出现心衰或心衰明显加重,立即注入0.2%利多卡因
(0.25ml/10g),观察心脏外观及心动曲线变化。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记录时应使心尖端离开胸腔,以免受呼吸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经腹壁静脉注入1%戊巴比妥钠溶液制备在体急性心衰模型时,应缓慢推注,并密切观察,以免心衰过重造成心脏过度抑制而停搏。
3.首次给予0.025%毒毛旋花子苷K及0.2%利多卡因给药要迅速,及时便于观察药效。
七.思考题
1.强心苷类药物正性肌力作用机理是什么
2.利多卡因抢救强心苷类药物中毒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分子生物学》典型视频教学案例视频简介
实验题目:实验十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也是基因克隆所必须依靠的实验手段。
本次实验教学的视频及课件首先说明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然后与学生共同回顾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接着对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对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作了说明;最后对实验结果作了小结并给予思考题。
本次实验课教学的课件结构和内容如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其操作方法
3.了解引物设计的一般要求
二.实验原理
PCR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可在体外特异的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其巧妙之处在于预先设计合成二段分别与待测目的基因两端互补的引物,以起到指向定点的作用,再借助于DNA聚合酶催化的若干次扩增反应,即可使特定的基因片段成百万次的扩增。
三. 基本反应步骤:
1.变性 通过加热使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
2.退火 当温度突然降低时由于模板分子结构较引物要复杂得多,而且反应体系中引物DNA量大大多与模板DNA,使引物和其互补的模板在局部形成杂交链。
3.延伸 在DNA聚合酶和4种dNTP及Mg2+存在的条件下,DNA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DNA链的延伸反应。
以上3步为一个循环,其产物可作为下一循环的模板,经若干次循环,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特异性DNA片段得到大量复制。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加样的准确性。
2. 设计PCR反应程序无误。
五.思考题
1.PCR与分子杂交的区别。
2.为什么强调引物设计的原则性。
本次实验的重点在于掌握PCR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通过本实验和课件的教学教会学生常见的基本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方法,理解其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