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诗(精)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新诗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老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马 》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臧 克
这刻不知下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三、后期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
后期新月诗派是以1928年创刊的《新 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 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形成的以徐志 摩为核心的诗人群。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
安徽省无为市开城镇羊山人,著
名诗人。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
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
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
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
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
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
田间
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新诗
第十二章 30年代新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点的分析戴望舒、卞之琳的诗作 及特点。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了解30年代有不同倾向的几大诗歌 流派及代表作家的创作。
重点掌握中国诗歌会、汉园三诗人、后期新
教学重点: 月诗派的理论。“现代诗派”的诗及对戴望
舒、卞之琳诗的分析。
“汉园三诗人”:
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三人 1936年出版了三人诗作合集 《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的 《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 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 诗作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 文学史上将他们称为“汉园三 诗人”。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一、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一)戴望舒(1905—1950)简介: 原名朝寀,又名梦鸥,浙江杭州人。 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 的《我的记忆》这首诗成为现代派诗 的起点。因《雨巷》而被称为“雨巷 诗人”。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

新诗(一)第一节新诗的诞生“作诗如作文”胡适在纲领性的《谈新诗》里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要求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以白话写诗,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的散文化,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

“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是胡适所说的“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

前者突出作者(知识分子)主体的性情与见解,后者强调了与“一般的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文学)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这种诗歌观重视的是“精神、观念”的“表达”,所谓“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要求,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胡适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胡适的诗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明白清楚,抓住并剪裁出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平实。

其中《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等,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中挣脱出来,开始具备了现代汉语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因此《尝试集》被称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早期白话诗分为两类:一是用白描手法如实摹写具体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显示出客观写实的倾向。

如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胡适的《人力车夫》,周作人的《两个扫雪的人》等。

另一类则通过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如胡适的《鸽子》,周作人的《小河》,沈尹默的《月夜》等;也有的是直接表现某个抽象意念,如鲁迅的《梦》,胡适的《一念》等。

这些诗无不具有明白而平凡的特点(缺乏飞腾的艺术想象力)。

在形式上,早期白话诗主要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基本不用韵,不顾平仄,随情感的起伏变换长短句式,形成舒缓自如的内在节奏;大量运用虚词,采取白话散文的句式和章法,以清晰的语义逻辑联结诗的意象。

使首现代中国优秀诗歌作品

使首现代中国优秀诗歌作品

现代中国优秀诗歌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教我如何不想她》
现代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天上流星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2. 《雨巷》
现代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填空题题库及答案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填空题题库及答案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1)盗传必究填空题1.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部分。

2.周作人的《小河》是白话诗散文化的代表,以其精微的哲理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名噪一时,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3.1907年,在日本的留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组织的“春柳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话剧团体。

4.林语堂继《论语》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形成了一个“论语派”。

5.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后起之秀,他的创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刘呐鸥,是新感觉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有“鬼才”之称。

6.徐志摩生前共出版过《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本诗集,此外,还有其身后经亲友整理编印的诗集《云游》等。

7.1945年,“鲁艺”师生根据河北民间新传奇《白毛仙姑》改编的大型秧歌剧《白毛女》,标志着民族新歌剧的诞生。

8.诗人冯至还创作有著名的中篇小说《伍子胥》和抒情散文集《山水》。

9.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郁达夫在日本完成的《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

10《断魂枪》的主人公镖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11.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在法国写成的《灭亡》。

12.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金粉世家》写得最好,而《啼笑因缘》则影响最大。

13《四世同堂》起笔于1944年,完成于1949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14.钱锤(钟)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 又有“人中之龙”之誉。

15.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是现代闲适派散文传承中三个最重要的作家。

16.诗合集《雪朝》是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俞平伯、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和郑振铎八位文学研究会诗人的集体亮相。

17.1924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汪静之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20年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归纳-20年代新诗

20年代新诗一、新诗的出现:新诗的初期:是指1917年文学革命之后到郭沫若诗歌出现之前三四年间的诗歌创作。

(一)原因或背景:1、近代诗界革命的影响及问题:影响:1899年梁启超在他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发出质疑与改造的声音,吸引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注意;局限:“诗界革命”的主体梁启超等人士大夫的局限决定了“诗界革命”的局限,即不可能触动古典诗歌载道的根本要求,同时更无法超越格律形式的限制,他提出的“以新意境入旧风格”是他这一代人局限性的重要表现,也为五四新诗的变革留下了突破口。

2、胡适的开创性贡献:胡适在留美期间开始讨论文学变革问题,从“形式”入手是一大突破,新诗的变革由此展开。

同时,胡适最先进行新诗创作实践,他开始新诗实践的时候是大学教授,并且是《新青年》的编委,这样的身份对推进新诗的发展具有极大意义,《新青年》与《新潮》的呼应当与此有关。

1918年《新青年》4卷1号发表第一批新诗。

3、同人响应:《新青年》社中的沈尹默,新潮社中的俞平伯、康白情、傅斯年等积极呼应。

(二)主要作品: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康白情等人都有新诗作品。

特别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具有历史性影响。

(三)评价:①初期新诗的象征意义大于自身的审美价值,它昭示中国诗歌新的时代即将到来;②由于新诗作者深受传统影响,他们的创作在形式、内容存在的局限也就成为必然;③重要的是新诗作者们面对历史与传统时突破与超越的勇气与精神。

二、新诗的发展:新诗在1919郭沫若的诗歌出现之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①新诗出现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讨论,由此,关于新诗的理论不断丰富,对新诗创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②郭沫若的重要贡献:郭沫若《女神》从内容到形式,为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对初期新诗的巨大突破,是一个质的变化,为新诗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容、思想、想象,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质的变化,新诗才开始被人们认同和接受;③湖畔诗人的爱情诗、冰心的小诗、冯至等人的抒情诗,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新诗表现的形式、情感、想象。

现当代文学第四章:20年代新诗

现当代文学第四章:20年代新诗
925年,参加五卅运动,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由于国内形势剧 变,郭沫若离开上海到日本,其间10余年流亡生 活,郭沫若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 取 得了卓越成果,奠定了中国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研 究的基础。 •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回国,投入抗日文化宣传工 作, 创作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 • 建国后,郭沫若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 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全 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 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是继鲁迅之 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 (二)《女神》的艺术特点: • 1、个性化:诗歌中的自我是战斗的、超越的自我,裸露 的自我。“为愿意打破一切诗的东西,写我自己够味的东 西”。对自我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敬。我是世界的主宰, 我是偶像破坏者。 • 2、抒情性:情绪化的激情彭湃。情感纯真、直率而狂热。 • 3、自由精神: 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出自由的色彩。雄奇奔 放、气势雄浑,“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诗无定 节,节无定句,句无定字”。 • 4、浪漫情怀:想象奇诡,从古代到未来,从天空到大地, 从高山到海洋……。呈现出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化美, 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大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当写作《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等诗时,往 往诗兴突然袭来,无暇仔细推敲,反复加工,任凭诗句奔 泻成章, • 5、创造性: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
• 3、对大自然的礼赞 • 他喜欢讴歌自然,并把自己溶解在广阔的大自然 里,达到“物我无间”的境界。这在《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等诗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 4、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 • 贯串诗集中的对黑暗现实、陈腐传统的彻底反抗 与破坏,对自由解放、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与赞 美,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信,对创造理想的乐观, 等等,都强烈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 分子革命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这种革命理想主 义正构成了《女神》革命浪漫主义的基本精神。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二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二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二个十年)第二个十年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1.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邓中夏向诗人发出“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

2)蒋光慈《新梦》:开创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新诗“平民化”的极端,消解主观性和个人性;注重理性理想的灌输而趋于平实。

2.中国诗歌会的创作:“大众化(非诗化)”创作趋向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

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

诗人蒲风、穆牧天、任钧、杨骚等是主要发起者。

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中国诗歌会的创作有以下的特点:1)及时反映时代的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

如殷夫的《1929年的5月1日》;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

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加强,强调表现集体的大我。

如殷夫;3)在艺术表现上,采取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方式。

在诗歌形式上,提出“歌谣化”的主张。

如殷夫的《我们的诗》;4)得失扩大了表现领域,表现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别具一种刚健壮阔的力的美。

不足之处:把诗歌作用归结为直接的宣传与鼓动,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大都是急就之章,艺术上比较粗糙;把反映现实生活重大题材推于极端,完全否定与抹杀了非重大题材的作品,也导致了诗歌的单一化。

由于思想、艺术观念的片面、绝对,却导致了另一种形式的狭隘化。

3.臧克家1)“坚忍主义”:臧克家在他的诗中为苦闷、彷徨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另一种人生态度,这就是诗人自称的“坚忍主义”:严肃地正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带着倔强的精神,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

臧克家在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形成了清醒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

2)臧克家始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中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

新诗(1927——1937)

新诗(1927——1937)

新诗(1927——1937)中国一直是一个诗的国度,传统诗歌为格律诗,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出现了与格律诗歌不同的诗歌,称之为新诗。

上一个十年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诗、自由诗以及新月派所出现的新格律诗。

早期新月派提出节奏美、建筑美和画面美。

代表作有闻一多的《死水》,他们特别强调每一句话要出现的画面与色彩,注重二者所构成的和谐美。

第二个十年最重要的是在新诗浪漫主义与新月派、左翼诗歌之外出现了“现代派诗歌”,这是本章重点,代表诗人是戴望舒,作品少且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1、以殷夫、蒲风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诗歌(又称为“普罗诗歌”)2、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浪漫主义诗歌3、以戴望舒、“汉园三诗人”为代表的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鈞等,办有刊物《新诗歌》。

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针对新月派和现代诗派而成立的,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

1937年4月解体。

诗歌会的诗歌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即新世纪的意识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也即实现诗的意识形态化;二是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的格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

(穆木天《新诗歌》发刊词)他们的创作特点: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社会主题。

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臧克家出身于农村破落的封建家庭,对农民生活有较多的了解,使他成为30年代以诗会议农村生活,描写农民苦难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创作上,他得到了闻一多的帮助和鼓励,由于他喜爱古典诗歌和民歌,又受益于新诗,在艺术上显示出朴实、真切、含蓄、凝炼的特点。

第一部诗集《烙印》是臧克家最具影响的作品。

臧克家的诗歌以其对农民生活执着的关注和诗中散发出来的浓厚的泥土气息,在20诗集中国诗坛享有“农民诗人”、“泥土是人”的赞誉,对于扭转30年代中国诗坛萎靡、浮躁的诗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新诗
(实用版)
目录
1.中国现当代新诗的概述
2.新诗的起源和发展
3.新诗的主要特点
4.新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5.新诗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中国现当代新诗,是指自 20 世纪初以来,以白话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诗歌创作。

新诗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新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尝试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其中就包括了诗歌。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诗《尝试集》,被认为是中国
新诗的开山之作。

此后,郭沫若、徐志摩、朱自清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开
始尝试并投入到新诗的创作中,推动了新诗的发展。

新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以白话文为主要表现形式,使诗歌
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更易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二是形式上更加自由,不受古典诗歌的格律限制,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创作;三是内容上,新诗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新诗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如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背影》等,都是新诗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新诗的出现,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古典诗
歌的格律束缚,使诗歌更加自由,更具有表现力。

同时,新诗的创作,也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和发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五章 新诗(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五章 新诗(二)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2020/3/7
她仿佛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象我一样, 象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象梦一般地, 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20/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1、时代的鼓手:受裴多菲、涅克拉索夫、马雅可夫斯基等诗风的影 响(例《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A、战斗的鼓点--政治鼓动性 B、鼓点式形式--意象密集,诗行简短,旋律急促,情绪跳动
2、《给战斗者》
A、意蕴:民族沉重的灾难,深沉的爱国精神,反抗侵略者的号 角。
B、艺术:简短、跳跃的句式,紧张急骤的节奏,闪电般的感情 冲击。
1、创作特点
A、及时迅速的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 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B、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 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C、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在诗歌形式 上,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020/3/7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选自《烙印》,开明书店一九三四年三月初版
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暗示着旧中国农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在这种命运面前, 老马逆来顺受,企望“死里逃生”,诗文中洋溢的,是农民“坚忍主义”的生活态 度。

中国现代诗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诗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诗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诗(一)中国现代诗(新诗)简介新诗定义:中国新诗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以白话文为基础,结合外来的诗体模式,并对旧体诗有所吸收的诗歌形式.一、初期白话诗派: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冰心(五四运动前后)1915—1916年胡适就开始白话诗的写作,他主张“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这一口号在当年如雷鸣谷应,云流景行,得到广大进步文化界的热烈反响。

白话诗很快流行开来,出现了形式风格多样化,而统一于白话的“初期白话诗派”。

1.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1910年留学美国,成为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任北大教授,五四中提倡文学改良,颇有影响。

后任驻美大使,1962年在台湾病逝。

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著作。

《尝试集》是最早的新诗集。

小诗开的花还不多且把这一树嫩黄的新叶当作花看罢。

鉴赏:在这个开风气的时代,先驱者的努力,即便不那么成熟,也自有其价值存在。

2.刘半农——强调时代精神。

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起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看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鉴赏:此诗采用歌谣及比兴手法,表现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

3.沈尹默——个性的复苏。

月夜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地站着/却没有靠着。

鉴赏:面对当时的人世,诗人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4。

冰心——爱的哲学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人学任教。

中国现当代诗歌概述

中国现当代诗歌概述
漳河水,九十九道湾, 层层树,重重山, 层层绿树重重雾, 重重高山云断路。 清晨天,云霞红红艳, 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 漳水染成桃花片, 唱一道小曲过漳河沿。
二、中国当代诗歌

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创作中,新生活的颂 歌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新中国的成立,新的生活 的开始,使诗人们意气风发,兴会无前。郭沫若的 《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石 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艾青的《我想念祖国》、 朱子奇《我漫步在天安们广场上》、王莘的《歌唱 祖国》等,都有是建国初期的优秀诗篇,其中激荡 着澎湃的诗情,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屈原《离骚》
中国诗歌会
成立于1932年,成为30年代
“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运 动的中坚。 创作特点:密切反映时代变 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 的大众化,通谷化,追求刚健 壮阔的力之美。 代表作家:艾青、臧克家。
“七月派” 和“九叶派” ——代表抗战时期以及40年代新诗发展水平
50年代中期以后,新生活的颂歌沿着两个方
向发展:一是以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代为代表的政治抒 情诗;一是以李季的《玉门诗抄》、李瑛的 《花的原野》、邵燕祥的《到远方去》、公 刘的《在北方》、张永枚的《骑马挂枪走天 下》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等为代表的生 活抒情诗。这些诗篇多侧面地歌颂了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描绘出日新月异 的神州风采和生活风貌,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和新生活的一片真情。
新华颂
郭沫若
一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 光芒万道,辐射寰空。 艰难缔造庆成功, 五星红旗遍地红。 生者众,物产丰。 工农长作主人翁。 二 人民品质,勤劳英勇。 巩固国防,革新传统。 坚强领导由中共,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一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诗界革命”的演变梁启超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

黄遵宪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

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1)“作诗如作文”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

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

2)“诗的经验主义”“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

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

“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

对“诗界革命”的呼应。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新诗阵营的发展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③刊物:《诗》月刊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

2.胡适《尝试集》《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

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

3.早期白话诗特征1)作品沈尹默《三弦》《月夜》俞平伯《冬夜》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

朱自清《毁灭》追求“平常”的倾向。

2)特征两类形态:白描手法如客观写实摹写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形式上,散文化的倾向,平实风格。

歌谣化努力。

1920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1)成仿吾《诗的防御战》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 40年代新诗

中国现当代文学—— 40年代新诗

第五章 40年代新诗教学要点:1、七月诗派2、九叶诗派3、艾青诗歌的意象与主题及理论主张第一节概述一、同声歌唱七七事变后,30年代两大派别的对峙消失,诗人们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

具强烈时代性、战斗性的写实主义诗风成不同流派诗人的创作趋向。

但多是直抒胸臆的宣言式呐喊,加入大量议论性陈词,易产生鼓动效果,却易流于空泛,形式简单粗陋。

此时期,取得成就的诗人有: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艾青、臧克家、田间、蒲风;现代主义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徐迟。

现实主义方面取得的成就:国统区以臧克家为首的“泥土”诗群,臧写了《泥土的歌》、《三代》等农村题材的朴素诗歌;根据地“新歌谣创作”进行火热,在传统歌谣中注入革命内容,宣传、普及革命思想。

例如:革命的势力大无边,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

《东方红》就是陕北民间诗人用传统“白马调”编的《移民歌》中的一节。

解放区的民歌体叙事诗取得了较高成就,出现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等著名叙事长诗。

二、七月诗派1、关于“七月派”“七月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文艺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鲁藜、绿原、冀访、阿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方然、牛汉等。

强烈的革命激情,鲜明的政治倾向,重体验的现实主义,是“七月派”创作的基本特征。

“七月派”的创作特色:(1)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和与人民的融为一体,追求诗歌鲜明的毫不含糊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是其共同的创作态度。

是30年代新月派、现代派的历史对立物。

针对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迷失、惆怅、悲叹,七月派诗人宣告“我知道风的方向/风打从冬天走向春天”。

(2)发掘和歌颂民族的生命强力,抒发鲜明的主观战斗激情,强调能动地影响、改造现实,反对只描摹现象、冷淡模写生活。

艺术上追随艾青,倾向于诗歌的散文化,对自由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二)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新诗(二)

新诗(二)第一节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等人,总会建立在上海,机关刊物《新诗歌》。

这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自觉的血肉联系。

他们主张诗歌自觉地表现大时代阶级斗争的“疾风狂雨”,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把握与反映现实,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一、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的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色彩,别具刚健、粗犷、壮阔的美。

不足:1.把诗歌作用归结为直接的宣传与鼓动,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2.大都是急就之章,艺术上比较粗糙;3完全否定与抹杀了非重大题材的作品,导致了诗歌的单一化。

二、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变化”,加强诗的理性化色彩;但也意味着“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诗人主观世界的消失与对艺术个性的忽略。

三、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致力于“歌谣化”,导致抒情性因素减弱与叙事性因素加强的趋势。

“歌谣化”中国诗歌会诗人在诗歌形式上,强调“诗歌应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民众歌唱的东西”,是该时期“左联”所领导的“文艺大众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们要使诗歌成为“群体的听觉艺术”,以便普及到识字不多的工农大众中去;他们热心于向民间歌谣吸取资源,关注现实与民间疾苦,表达平民百姓的呼声,诗风朴素刚健。

殷夫的《1929年的5月1日》是诗歌正面反映工人阶级自觉斗争的最初尝试,但表现出“个人”在“集体”中的融合与个性的泯没。

蒲风的诗以题材的尖锐性、重要性、及时性取胜,善于渲染革命情绪,铺写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场面,气魄雄壮,情调高昂,采用自由诗的形式,常取得直接的鼓动效果。

臧克家诗歌的艺术特色:1.诗歌中洋溢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严肃地正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带着倔强的精神,沉着而有锋棱地迎接磨难。

我国现代新诗

我国现代新诗

我国现代新诗摘要:1.我国现代新诗的起源和特点2.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4.我国现代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正文:一、我国现代新诗的起源和特点我国现代新诗起源于20 世纪初,是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而诞生的一种文学形式。

现代新诗与传统古诗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用白话文写作,形式自由,节奏灵活,意象丰富,表现力强。

二、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创时期(1917-1927):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倡导用白话文写作,开创了新诗的先河。

2.发展时期(1928-1949):以徐志摩、朱自清、辛弃疾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积极探索新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使新诗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

3.成熟时期(1950 年至今):以郭沫若、毛泽东、北岛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进一步拓宽新诗的创作领域,使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形式。

三、我国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我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脍炙人口的作品,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和作品:1.徐志摩:《再别康桥》、《翡翠》2.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3.辛弃疾:《无题·荷花香里度飘然》、《水调歌头·寄雷上人》4.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春夜喜雨》5.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七律·长征》6.北岛:《回答》、《门》四、我国现代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我国现代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对国内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2.强化了文学的现实意义,使其成为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重要载体。

3.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5)写了大量自传。
(五)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 (1937——1949)
1940—1943年,连续创作六部历史剧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筑》(《高渐离》)、《孔雀胆》、 《南冠草》
揭露国民党制造分裂,反共卖国的投
降路线。
1944年写出史论《甲申三百年祭》
(六)建国以后(1949—1978)
(一)《女神》的写作与出版
《女》分为三辑
第一辑由诗剧《女神之再生》、《湘
累》和《棠棣之花》组成,是以现代 的想象重构古代的故事传说 第二辑是《女》的主体部分,30首诗 作,《凤凰涅磐》《炉中煤》《地球, 我的母亲!》等都乃名篇 第三辑有25首新诗。
(二)《女神》的主题内涵
1、反抗、破坏、创造的主题。
(4)组织创造社,震动了中国文坛。
(三)大革命前后 (1923——1927)
(四)流亡日本时期 (1928——1937)
1、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 究中国古代社会。 2 、从事古文字研究,精研了古文 字和青铜器铭文字。
(3)帮助“左联”在 日本的东京分会,办 刊物,写文章。 (4)翻译了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 等经典著作。
3、爱国主义的主题
《炉中煤》、《凤凰
涅磐》、《女神之再 生》 。
“五四”是中国现代
新型文化的青春期, 郭的爱国也表现为对 “青春中国”、“新 中国”的向往与追求。
4、《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是“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 的自我形象。 (2)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 精神的新人形象。 (3)是一个热烈执着地追求美好理想 和个性解放,充满着历史乐观主义精 神的现代人。 ( 4 )抒情主人公已越出了“祖国意 识”,有了“人类意识”。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
中,希望花开早……”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 美 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 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 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 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 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1、历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 席、1—5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2、作品——诗集:《新华颂》、《百 花齐放》、《骆驼集》等。
剧本:《蔡文姬》、《武则天》
学术著作:《李白与杜甫》等
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女神》
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
最重要的诗集之一。
受到“五四”狂飙突
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 同时又反映了狂飙突 进的“五四”时代精 神。
“威权”坐在山顶上,
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
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 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 我们要造反了!” 奴隶们同心合力, 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
(1)“反抗”,源自人的解放与觉醒; “破坏”,基于现实的黑暗、冷酷、 腥秽;“创造”,是人类得以前行 的动因。 (2)“五四”精神:怀疑、批判、反 抗、破坏、创造。 ( 3 )《凤凰涅磐 》、《女神之再生》 集中表现了上述主题。
2、“泛神论”的主题
“一切的一”中的“一”,指大自然
普泛的本体(神); “一的一切”中的“一切”,指由 “一”的本体衍生出的自然万物。 “一切的一”与“一的一切”,这是 一种一切都融为一体,生命与万物物 我无间的大和谐境界。(自我、自然 与神三个元素融为一体)
1、胡适《谈新诗》 “以文入诗”,“作诗如作文” 2、胡适的新诗实践
《尝试集》
中国新文学史上最
早的新诗集
1920 年 3 月上海亚东
图书馆出版
3、 体裁特点
(1)以白话入诗。 (2)句式不限长短。 (3)声调不拘平仄。 (4)用韵自由。
4、《尝》中诗歌的内容
(1)反封建——《礼》、《威权》 (2)反军阀——《你莫忘记》 ( 3 )倡自由 —— 《鸽子》、《老鸦》 (4)尚进取——《上山》 (5)人道精神——《人力车夫》
这是胡适对自己爱情生活的一声叹息。胡适
十几岁时就与江冬秀订了婚,但到美国之后, 邂逅了才情超逸的韦莲司并为之倾倒,两人 的半世情缘从此启幕,现在已不是秘密了。 这首诗写于1916年,正是胡适回国的前夕, 这首《蝴蝶》其实是一曲中西合璧的现代 “梁祝”。本来“双双飞上天”翩翩翻飞的 两只蝴蝶,因胡适母亲催胡适回家成亲,不 得不“忽飞还”一个,剩下韦莲司一个人孤 苦伶仃,望穿秋水,也真“怪可怜”——韦 莲司一生未嫁。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能量的底总量!
郭沫若
( 一 ) 少 年 时 代 (1892—1913)
1919年改名沫若 “沫”是沫水,即大渡
河;“若”即若水,青 衣江的古名。此二河是 郭家乡的大河。
(二)留日十年 (1914—1923)
(1)更广泛地接触了外国文艺。
(2)接受了”泛神论”的思想影响,并 以之作为向旧世界宣战的武器。 (3)“五四”的影响,使他找到一个宣 泄“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的 “喷火口”和“喷火方式”。
“威权”倒撞下来, 活活的跌死!
5、《尝》的文学史意义
( 1 )展示了白话新诗从传统中蜕变
和新生的艰难历程。
( 2 )既提供了白话新诗的最初形态,
也表达了相应的诗歌观念。
多是即事感兴、即景生情之作,说
理性强,缺乏诗情和想象力,诗味
不足。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
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 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