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课案1读懂古代诗歌(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1 读懂古代诗歌(学案) 含答案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1 读懂古代诗歌(学案) 含答案

课案1读懂古代诗歌了解诗歌样式1.古代诗歌的体裁2.古代诗歌的题材理解诗歌内容(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可以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旨等),可以揭示作品的背景、目的和线索,可以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

《邯郸冬至夜思家》,从标题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解析:“邯郸”表明诗人所在地;“冬至夜”是时间;“思”说明诗人正在旅途,想念家乡和家人。

答案:羁旅诗;地点、时间和事件、人物(隐身,但从事件中可知)。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被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诋毁,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诗歌标题暗示了哪些信息?诗歌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标题中,“与”是“和”的意思,史郎中(“史”是姓,“郎中”是官职)是对朋友的称呼,“钦”是朋友的名字,“听”表明事件,“吹笛”是“听”的内容,“黄鹤楼上”表明地点。

笛子在古诗中一直是悲凉的代表,作者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

答案:人物、事件和地点。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本诗标题是一个陈述句,能不能改成《弄猴人》?为什么?解析:“弄猴人赐朱绂”的典故:唐昭宗逃难期间,随驾的伎艺人有个耍猴的,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唐昭宗非常高兴,便赏赐猴子五品官职,身穿红袍(“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

反观罗隐,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

作者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难免刺痛在心,于是写下此诗,以自嘲的方式抒发感慨,发泄愤懑。

答案:不能。

标题是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5 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学案)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5 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学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案5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山水田园诗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以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2)以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3)对自身处境的感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不被重用的失意、愤懑,受排挤、遭贬谪的无奈、抑郁与愤懑,随意自适、旷达乐观(达观)的情怀,与世无争、超脱凡俗或恬淡的情怀,孤芳自赏、高洁或孤高的情怀。

(4)赞美春天勃勃的生机、大好的春光,流露欢欣喜悦之情,或流露诗人伤春情绪,感慨春光易逝、好花不常、人生易老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①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蕨拳: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请分析三、四句表达的作者情感。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作者一路上的所见及所感。

蕨菜开始冒芽,那是新生命开始成长;“路近家”则倍添喜悦心情。

那么,情感到三四句自然流露。

答案: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尾联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尾联,作者情感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

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作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

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尾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惆怅之感。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

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专题一:字斟句酌,读懂诗歌+导学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专题

专题一:字斟句酌,读懂诗歌+导学案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专题

专题一:字斟句酌,读懂诗歌【古代诗歌体裁】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古体诗的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一、抓标题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诗歌内容的概括;③写作缘由或目的;④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⑤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对点训练】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二、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对点训练】通过学过的课文《示儿》《书愤》等诗歌,根据你了解的陆游的情況,填空。

陆游生活于始终主张,虽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他矢志不渝。

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懑。

【对点训练】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一1153),宇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三、抓意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①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

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一、读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如: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19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点明诗歌的题材和说明了写作对象。

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①“投”点明诗歌的题材(自荐诗)。

②说明了自荐对象(长沙裴侍郎)。

2018全国卷Ⅰ《野歌》①点明了地点(田野)。

②说明了事件(放声高歌)。

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18全国卷Ⅲ《精卫词》点名了写作对象。

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

②说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

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①“送”表明了诗的题材是送别诗。

②“子由”是送别的对象。

③“使契丹”表明了出使的目的地。

知识卡片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1.试读下面的诗(词)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答:①“丹青引”点明诗歌内容(绘画)。

②“赠曹将军霸”点明歌颂画师曹霸。

(2)《西村》答:①“西村”点明写作地点。

②暗示诗歌内容(田园风光)。

③暗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教师版)

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教师版)

2021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一、学会读懂古诗学案(教师版)训练目标:一、了解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题型和要求;二、通过阅读训练,初步学会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学习过程:【导入学习】命题探源(一)材料特点1.立足经典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选文仍以唐、宋诗为主,2019年全国卷Ⅰ为宋诗,卷Ⅱ、卷Ⅲ为唐诗;2020新高考山东模拟卷为宋诗。

与以往侧重考查律诗不同,2018年全国卷3套卷均考查的是古体诗,2019年全国卷则兼考律诗、古风,有效避免了猜题、押题。

2.提升品德修养,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

2019年全国卷Ⅰ选取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体现了绘画的淡雅之美;全国卷Ⅱ选取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表现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全国卷Ⅲ选取刘禹锡的《插田歌(节选)》,表现了劳动之美;2020新高考山东模拟卷选取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表现诗人守土抗敌,坚忍不拔的志向和矢志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

3.关联教材。

如2019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8全国卷Ⅰ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018全国卷Ⅲ与《观刈麦》(白居易)的关联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4.映射时代主题。

如激励青少年接棒祖国发展、倡导劳动光荣等。

(二)命题特点1.对考点的提问方式,让考生思维、欣赏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②题干的设问与诗句结合,与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注重诗句内容的理解和拓展,强化思维能力的考查。

2020新高考山东模拟卷《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中的“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不苟的气节的?”③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探究情境。

2019年全国卷Ⅲ要求考生将刘禹锡《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考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

[预测与备考]①重点关注唐、宋诗,不仅限于名人的作品,要关注映射当代主流思想的诗歌;②建构古代诗歌知识网络,包括常见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题材等;③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中隐含考查的考点;④对《考试大纲》中推荐背诵的诗歌了然于心。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如何读懂诗歌古诗文阅读,读懂是王道。

读不懂诗意,再高超的解题技巧也是白搭。

读懂诗歌,首先需要一颗细致的心,诗句不多,一字一句要细细看,认真品。

这里总结了“八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结构,看意象,看用典,看关键词,看选择题。

一、看标题灵犀一点通读懂诗歌,从标题入眼。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人点。

古人诗歌标题多直接了当,写出诗的重要信息。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梦李白》、张继《枫桥夜泊》;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元稹《重赠乐天》;③暗含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如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张籍《秋思》、李绅《悯农》;④揭示作品线索,如曹操《观沧海》、杜甫《春夜喜雨》;⑤表明诗歌题材,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别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⑥暗示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李华《春行即兴》(借景抒情)。

牛刀一小试思考:读下面高考试题诗题,分别读出什么信息?01【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答友人论学》02【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湖上晚归》03【2022·新高考I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04【2022·新高考ⅡI卷】《送别》05【2021·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司马》06【2021·新高考Ⅱ卷】《示儿子》二、看作者灵犀一点通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李白一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复习(教案)人教课标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复习(教案)人教课标版

【陕汽二校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复习〔教案〕授课时间:2021年12月6、9日班级:高三〔1〕〔2〕执教:【教学目标】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掌握古诗鉴赏根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2、各类题型例如及训练。

【教学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总课时安排6课时左右〔2节讲读课,4节习题讲评课〕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掌握相关术语。

一、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

语言,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技巧,重点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设题特点与趋势1、自2002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大致采用的形式是将6分分解为3+3或2+4,先填空再简答。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

综合起来看,上海题角度较泛,便于综合考查,但评分标准难以掌握,比拟适合上海这种教育兴旺地区。

全国题开口很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便于控制评分,更适应全国。

2021年应该仍然是这种命题思路。

命题内容的选择从整体风格、表达技巧的角度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2、2021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简析〔略〕三、掌握相关知识术语〔一〕歌内容1、送:依依不舍或后思念;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有分后的思念或是行友人的勉。

2、咏史:感昔盛今衰或借古今;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人,表达之情;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

3、塞:建功立或思;大多表争的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家、人的思念,也有表人国的豪情。

4、咏物: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的品,或表达国无,才不遇的感。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含解析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含解析

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一、读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如: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19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点明诗歌的题材和说明了写作对象。

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①“投”点明诗歌的题材(自荐诗)。

②说明了自荐对象(长沙裴侍郎)。

2018全国卷Ⅰ《野歌》①点明了地点(田野)。

②说明了事件(放声高歌)。

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18全国卷Ⅲ《精卫词》点名了写作对象。

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

②说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

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①“送”表明了诗的题材是送别诗。

②“子由”是送别的对象。

③“使契丹”表明了出使的目的地。

知识卡片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1.试读下面的诗(词)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答:①“丹青引”点明诗歌内容(绘画)。

②“赠曹将军霸”点明歌颂画师曹霸。

(2)《西村》答:①“西村”点明写作地点。

②暗示诗歌内容(田园风光)。

③暗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课案1 读懂古代诗歌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课案1 读懂古代诗歌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 “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 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三、(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5.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
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解析:该诗为叙事诗,大体可分为两部分。
诗歌以时间先后为序,春、秋、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的季节变换和一
天中凌晨、薄暮的变化,依次描写,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麦绝收;秋天又
降早霜,秋粮减收。紧接着第三至六句便对农民的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
答案:《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好,它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歌写作 的意图。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投 给张籍,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 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
度过饥荒。第七、八两句“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
以上八句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为度过饥荒而采地黄。
近三年来,浙江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倾向性很明显:一是三年诗歌 均为唐代时期的作品,选材均为诗,没有词;体裁以律诗为主,兼古体诗;题材 涉及送别、忧民等。二是命题不限名家作品,除2017年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 作品外,2018年、2019年为李颀和王建的作品;考试内容以诗歌内容的理解 能力测试为基础,侧重赏析诗歌的表现技巧,兼及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三 是题目形式均为一客观一主观。第一小题客观题,以填空为主,侧重于内容 理解,题型停留在词语解释、内容概括等;而第二小题主观题,以问答题为主, 侧重于写作技巧欣赏。第二小题又以第一小题为基础——只有熟练地回答 了第一小题,才会顺畅地回答第二小题。

人教版最新版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精品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最新版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精品课件PPT课件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
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 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 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 朝代国势、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
总结方法
•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 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 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 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 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 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 的难度。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 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总结方法
•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
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
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有重要的作用。
• 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古代诗歌鉴赏类型卷别出处作者朝代体裁题材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2019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陈与义宋代诗题画√√√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唐代诗投赠√√√2019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唐代诗即事感怀√√√2018全国卷Ⅰ《野歌》李贺唐代诗写景抒情√√√2018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宋代诗言志抒情√√√2018全国卷Ⅲ《精卫词》王建唐代诗即事感怀√√√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宋代诗言志抒怀√√√一、诗歌体裁分类古代诗歌按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01绝句。

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诗。

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以□02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03颔联,第三联为□04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05颔联、□06颈联的上下句07二、四、六、八句要押韵。

绝句本称“截句”,乃截都必须对仗,律诗的第□取律诗一半而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3.词,又称□08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

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或下片;词的第二段09过片,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的作用。

的开头称作□4.曲,又称□10词余、乐府。

【语文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读懂诗歌)

【语文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读懂诗歌三步骤】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平时可以尝试翻译全诗,同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关键点:1.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1)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自己另举两例:(2)改变词序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自己另举两例:2.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关键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如:练习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淇上别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题目提供的信息:方法举例结句和其他体现思想情感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李白《静夜思》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是诗眼句,全诗要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最后一句表现了出来。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

(2)诗歌翻译:(3)抓住关键词句:“笑”“泣”“伤离”“愁”。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4)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

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第三步:抓暗示信息诗歌中除了标题的信息外,还有作者、注释和题干等提示性信息,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作者信息(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1)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边塞诗复习导学案考试说明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预习目标在“温故”中了解边塞诗的主要表现方法和情感。

预习方法1、结合导学案复习《唐诗宋词》,自主梳理、建构本课知识体系。

2、完成预习内容,并理清存在的问题。

预习内容1、结合《唐诗宋词》模块,请结合下列表格,写出你所掌握的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作者篇名例句主要手法简析(表现感情)2、结合你所接触的边塞诗,完成下面几个小题:(1)边塞诗常有哪些标志性词语?(2)边塞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几种?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解读方法。

2、掌握边塞诗的主要考查题型和解题思路。

学习重点掌握从题材入手理解诗歌的方法学习方法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一、温故,交流“预习案”的思考问题,二、知识梳理及训练梳理边塞诗的相关知识(1)感情类型(2)主要手法(3)鉴赏方法二、高考体验1、(2004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2、(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课堂演练1、(200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巩固案【日作业】一、必做题:(10分钟)1、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解读,并迁移高考,解答相关高考题目:(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如何读懂诗歌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如何读懂诗歌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补上一课如何读懂诗歌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一)古代诗歌分类(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 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 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1.名词活用作动词如: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2.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如: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曛”,日落时的余光。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4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学案)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4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学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案4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指诗歌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包含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需要辨析诗歌采用上述技巧后,在内容(表情达意)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艺术效果。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汇总图示:1.说名称。

先仔细研读诗作,判断它(整首诗、律诗之某一联、某一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说出表达技巧的名称。

2.析内容。

结合具体诗作,分析该表达技巧在诗中的具体运用。

3.明效果。

揭示作者运用该表达技巧后所达到的效果。

示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夸张手法(步骤一),愁生白发,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步骤二),可见愁思的深重(步骤三)。

描写手法(一)虚实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

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

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

想象是思维再创造。

包括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思维呈现]1.首读题干:它明确告诉我们赏析的角度是。

答案:虚实结合2.根据解说,从诗中寻找虚写和实写的内容各有哪些。

第一、二句写,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为实写;第三、四句提到了的曲子,是虚写。

答案:眼前景梅花落3.全诗由实入虚,以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来表达他们。

答案: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合答案]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

傍晚,战士踏着月色赶着马群归来,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

三、四句以实写虚,化用“梅花落”,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

此诗虚实结合,通过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1读懂古代诗歌了解诗歌样式1.古代诗歌的体裁2.古代诗歌的题材理解诗歌内容(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可以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旨等),可以揭示作品的背景、目的和线索,可以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

《邯郸冬至夜思家》,从标题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解析:“邯郸”表明诗人所在地;“冬至夜”是时间;“思”说明诗人正在旅途,想念家乡和家人。

答案:羁旅诗;地点、时间和事件、人物(隐身,但从事件中可知)。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被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诋毁,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诗歌标题暗示了哪些信息?诗歌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标题中,“与”是“和”的意思,史郎中(“史”是姓,“郎中”是官职)是对朋友的称呼,“钦”是朋友的名字,“听”表明事件,“吹笛”是“听”的内容,“黄鹤楼上”表明地点。

笛子在古诗中一直是悲凉的代表,作者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

答案:人物、事件和地点。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本诗标题是一个陈述句,能不能改成《弄猴人》?为什么?解析:“弄猴人赐朱绂”的典故:唐昭宗逃难期间,随驾的伎艺人有个耍猴的,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唐昭宗非常高兴,便赏赐猴子五品官职,身穿红袍(“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

反观罗隐,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

作者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难免刺痛在心,于是写下此诗,以自嘲的方式抒发感慨,发泄愤懑。

答案:不能。

标题是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以此为标题,难以表达出诗人写作的原因,而“感弄猴人赐朱绂”则表达了对这样耍杂技的人都能得到提拔,而自己辛苦攻读十年却屡试不中的愤懑之感,同时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结合全诗,你能从标题中的“惜”字读出什么感情?解析:“惜”有怜惜、可惜之意,作者怜惜牡丹花,按照常理推断,肯定是惜其盛放之日短,以此寄托岁月无情、青春难留的伤感。

答案:作者一片深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颖立意,表现对牡丹花的无限怜惜之情,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种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本诗的原题是《闺意》,后来有人根据张籍的和诗(见下面)把它改成《近试上张水部》,你觉得哪个标题好?请略作分析。

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解析:“近试上张水部”叙述一件事:临近考试了,给张水部写一封信。

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望得到其称扬并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

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员外郎张籍。

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

结合张的和诗,可见,改后标题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反之,“闺意”是一个名词,它纯粹表达女子的闺房意趣,无法表达出朱庆馀的写作本意。

答案:《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好,它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歌写作的意图。

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投给张籍,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

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如果只看诗歌标题,请你从中推知本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解析:这是一个叙述类标题。

标题的“中夜”是半夜里,夜深人静时;“起”是起床,偶然一望,恰逢月亮上升,又是在此时“望”的“西园”,所见景色自然静谧幽寂。

答案:这首诗通过一些夜晚所见的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二)读注释,知暗示读注释是读懂诗歌必不可少的步骤。

考试题中诗歌的注释虽然文字简洁,却隐藏着好多信息(见下图)。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解析:对照注释,把握“园公”:从时代背景及作者自称整体把握作者咏海棠的用意。

抓住三、四句关键词:“不惜”“独立”有人格意味;“胭脂色”“细雨中”有内在品格与外在环境的对比意味。

答案:①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②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

②殊方:异乡。

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答题时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分析。

如诗中的“多事鬓毛”“尽情灯火”与年华、寂寥有关,注释中的“流离”“异乡”与远离家乡有关,诗中的“明日”“看春生”与期盼有关。

答案: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

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

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

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

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

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提醒:结合注释)解析:答题依据来自注释。

注释中的“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是重要信息,暗示了诗人的性格特征——正直耿介,在理解诗歌“言志”的内涵上有着提示作用。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品”。

“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夷山中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道试题有两个注释,最主要的是第一个,它交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

其关键的信息点是“隐居”“绝食而死”,因为它们暗示作者谢枋得具有抗节隐居、忠贞不屈的节操。

结合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梅花品格自期,他追求坚贞孤傲的人格操守。

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三)解诗语,明诗意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独特;另外,它距离现在的语言形式又较远,给理解诗歌内容增加了难度。

只有了解了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才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所以读懂诗歌要回归本源,从理解“诗家语”开始。

1.“诗家语”之变形中国古代诗人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等。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作者所炼之“意”。

例如: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活用作动词,且一旦活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肥”便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风使莺雏老,雨使梅子肥”。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又一个雨“肥”梅子。

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

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波心荡”。

诗里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多得多,鉴赏时一定要字字揣摩。

诗词中的语序倒装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