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学发展观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1、中国特Fra Baidu bibliotek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一)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书,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结合学生家庭的各方面的变化,请同学们了解我国新型农业化道路的发展状况。
结合国家近几年对“三农”的政策以及全国农民、农业、农村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教师引导】:分析P61例子,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怎样完成的?”
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1、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金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变化的状况。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师生讨论】: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历史表明,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进而再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这种状况决定我们的战略是: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学总结
第一,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在扶持农用工业,实现以工补农、促农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要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升级裂变。要用企业化的工业基本模式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村产业链,特别要大力发展公司制的优势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高效化。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内涵
【教师引导】:什么样的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学生讨论】:自己日常的行为,社会的变化等内容。
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活动平台]西部大开发——我们共同的责任
目标:深入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明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和自己的责任,树立立志于祖国建设事业的决心。
步骤:课前分4组,布置围绕“西部的历史与现状”、“西部的未来与展望”两大主题,搜集材料,写出交流搞;稿件要阐述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2、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师生归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全体公民中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
第三,用“工贸结合”的理念推进第三产业升级裂变。抓住开放兴商、现代物流、业态创新、大企业大市场培育等重点,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一体化和外向化,逐步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学重点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
教学难点
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讲授新课】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多媒体资料】:片面追求经济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图片和材料
【教师讲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或战略机遇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和理论。它既不是哪个人一时心血来潮提出来的,也不是哪个人灵机一动提出来的。它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教师提问】: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回事儿吗?
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现象。
3、经济增长方式
【多媒体图片资料】: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粗放型—单纯以数量的增长为中心的外延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低下。
必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小康社会,激发学生为未来国家发展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能够相信在未来的国家社会发展中他们才是中流砥柱。
【作业】
课题
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课日期
第6周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授课人
张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能力目标:能正确合理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能从各个片面的经济发展中看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思想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经济发展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即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多媒体展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讨论分析。
2、西部大开发
【多媒体展示】:首先多媒体展示西部大开发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分别介绍:“西电东送”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
(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介绍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必然
集约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较高。
4、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
【多媒体图片资料】: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投资、出口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板书设计】
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1、中国特Fra Baidu bibliotek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一)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书,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结合学生家庭的各方面的变化,请同学们了解我国新型农业化道路的发展状况。
结合国家近几年对“三农”的政策以及全国农民、农业、农村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教师引导】:分析P61例子,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怎样完成的?”
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1、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金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变化的状况。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师生讨论】: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历史表明,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进而再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这种状况决定我们的战略是: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学总结
第一,要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工业升级裂变。在扶持农用工业,实现以工补农、促农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要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升级裂变。要用企业化的工业基本模式大幅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村产业链,特别要大力发展公司制的优势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高效化。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内涵
【教师引导】:什么样的社会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学生讨论】:自己日常的行为,社会的变化等内容。
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活动平台]西部大开发——我们共同的责任
目标:深入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明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和自己的责任,树立立志于祖国建设事业的决心。
步骤:课前分4组,布置围绕“西部的历史与现状”、“西部的未来与展望”两大主题,搜集材料,写出交流搞;稿件要阐述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目标,明确自己的责任,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2、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师生归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全体公民中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
第三,用“工贸结合”的理念推进第三产业升级裂变。抓住开放兴商、现代物流、业态创新、大企业大市场培育等重点,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一体化和外向化,逐步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的商品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学重点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
教学难点
对科学发展观涵义的全面理解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讲授新课】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多媒体资料】:片面追求经济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图片和材料
【教师讲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或战略机遇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和理论。它既不是哪个人一时心血来潮提出来的,也不是哪个人灵机一动提出来的。它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教师提问】: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回事儿吗?
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现象。
3、经济增长方式
【多媒体图片资料】: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粗放型—单纯以数量的增长为中心的外延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低下。
必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小康社会,激发学生为未来国家发展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能够相信在未来的国家社会发展中他们才是中流砥柱。
【作业】
课题
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上课日期
第6周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授课人
张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能力目标:能正确合理分析我国的经济状况,能从各个片面的经济发展中看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思想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经济发展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即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多媒体展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讨论分析。
2、西部大开发
【多媒体展示】:首先多媒体展示西部大开发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分别介绍:“西电东送”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
(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介绍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必然
集约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较高。
4、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
【多媒体图片资料】: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投资、出口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