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读节奏

合集下载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古诗文的朗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起伏,传达出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而如何准确地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建议。

## 1. 语句的划分在朗读古诗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句子之间的分界。

通常情况下,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单元,因此在朗读时应该适当停顿,以示句子之间的衔接。

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或停顿的长短来实现这种分界,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

## 2. 语调的把握古诗文的语调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调和音律。

在朗读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音调,以使整体节奏更加流畅和准确。

可以通过加重或轻声、高调或低调来突出语句的重点或情感,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3. 篇章的连接古诗文通常是由多个篇章组成的,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在朗读时,需要将各个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情感线索进行连接,以使整体朗读更加连贯和完整。

可以通过语速的控制和语调的变化来实现篇章之间的过渡,使听众更容易跟随叙事的线索。

## 4. 韵律的呈现古诗文的韵律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韵律搭配和节奏变化,以使整体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节的延长省略来呈现句子的韵律,从而提高听众的审美感受和理解能力。

#结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朗读者具备良好的语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语句的划分、语调的把握、篇章的连接和韵律的呈现,可以使古诗文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朗读古诗文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

重视基础训练
强化实践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基础语法和词汇的学 习,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结构和意义,从 而更好地掌握朗读节奏。
鼓励学生多进行古诗文朗读实践,通过反 复练习,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引导审美体验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文 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 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 配乐朗读、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重要性
正确的朗读节奏能够使听者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内涵,增强听者的 感受力。
通过节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古诗文的情感和意境,使听者更容易 沉浸其中。
正确的朗读节奏还能够使听者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听 者的审美能力。
02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 法
根据音节划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词的朗读节奏
01
词的节奏较为灵活多变,可以根据词牌和内容进行划
分。
02
一般来说,词的节奏以“二二一二”或“二一二一”
的形式为主,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03
词的节奏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读出深沉、婉约或豪放
的感觉,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曲的朗读节奏
曲的节奏较为自由,可以根据曲牌和内 容进行划分。
借鉴传统吟诵方法
传统的吟诵方法能够更好地表现 古诗文的韵味和情感。可以借鉴 传统吟诵的技巧,如拖腔、颤音 等,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05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案例分 析
《静夜思பைடு நூலகம்的朗读节奏分析
《春晓》的朗读节奏分析
•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佳作,全诗如下:“春眠 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 首诗的朗读节奏主要依据诗句的含义和语调来划分。例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 诗句的语调和含义更加清晰,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古诗的韵律 和情感。

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 ① 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 说》) • ② 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捕蛇者说》) • ③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核舟 记》) ④ 学而不思 / 则罔 (《六则》) ⑤ 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岳阳 楼记》) ⑥ 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 莲说》) ⑦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出师 表》)
二、主谓之间要停顿。 • 1、一狼/洞其中。 • 2、君之病/在肌肤。 • 3、宋/何罪之有。 •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5若/毒之乎? • 6吾父/死于是。 • 4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5中的 “若”为代词,作主语;例6中的“吾父” 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三、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 如:1、忘/路之远近。 • 2、恐/前后受其敌。 • 3、衔/远山,吞/长江。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 5、干戈寥落四周星 6、盖竹柏影也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下车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 • • • • • • • • • • • •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 5、干戈/寥落/四周星 6、盖/竹柏影也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下车/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不过,这样一来,诗的声律节奏与意义结构二者之间就出现了一个错位;如果说第一种是经典的声律节奏,是诗的声韵所要求的自然节奏,那么第二种就是对自然的声律节奏的一种背离;换言之,诗韵所带来的呼应回环美,有所淡化;为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把两种形式错综起来使用,且看一首完整的诗,如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两种节奏形式交错起来,产生了更丰富、更深永的美感效应,经典的声律节奏与对它的突破并没有从根本上破坏诗应有的自然的声律美;不过,第二种节奏形式中,单音节在句中的位置是值得注意的,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它都是处于最后一个节拍之前,在意义上往往与最后一节拍结合较紧,而与开头的节拍更疏离;粗粗看上去,它与第一种形式是相似的,这种节奏形式可以看作是第一种形式的一个变式;为此,前人提出了“三字尾”之说,现代有学者则把它称之为“半逗律”林庚唐诗综论;前者认为,五七言诗句末尾三字,从意义上看是一个大的意义单元如“存知己”、“丝方尽”;后者则认为诗句之内还存在一个“半逗”,五言在第一节拍后如“海内学生如何划分古诗节奏中国的语文教育向来是特别注重诗,而一直到二十世纪上半期,学诗都特别注重吟诵的;而传统的吟诵,有腔有调,节奏完全依照自然的声律节奏,而不管意义结构如何,都只按前述的第一种节奏形式,即经典的节奏形式来吟诵;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读的人知道“疑无”无解,“又一”隔断了词义,但实际吟诵时就是这样;可见,传统的吟诵方法是注重声律,而忽视意义的;参阅朱光潜诗论这种方法,用在今天的中小学的教学中,当然是不合适的;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呢关于这个问题,语文界是有争议的;这种争议在2000年人教版初中第一册语文课本P144练习一中即有反映,这是中学生初次学到古诗,这个练习中要求学生划分节奏,提出的原则是“兼顾音节和意义”笔者按,“音节”应改为“声律”,给出的示范有两种,分别是:故人/具/鸡黍故人/具鸡黍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然而到了2001年版,两种划法只保留了前一种,后一种被删去了;那么,这种修订的理据是什么呢事实上,有许多教师更愿意使用后一种划分,因为它更简化,而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还可以认为简化的二分法符合“三字尾”或“半逗律”原则,更便于学生操作;常规的情况只要把诗句一分为二就行,五言为二三,七言为四三;然而,这种简化的方法实际上是不妥当的;它仅仅只注意到了意义,并没有兼顾到声律,就如上举的游山西村而言,按二分法划分之后,简单倒是简单了,但这样划分之后,全诗就变成了单调的四三、四三,没有任何变化,这是不符合该诗实际的美感效应;事实上,作为律诗,从形式上说,它特别讲究对仗;而对仗要求上下两句必须结构一致,互为对称;对仗句即骈句安排在中间四句的位置;在律诗的首尾通常使用散句,第一和二句,第七和第八句的结构形式不同;散句和骈句的交错应用,是律诗的基本特点;另外,两联对仗,在结构形式上通常也需要变化,如果颔联是二二一二,那么颈联一般就是二二二一;这样,散句和骈句交错起来,几种不同的骈句结合起来,才使律诗既有很强的表现力,又有很美的阅读效果;游山西村中,第一句为二二二一,第二句则变为二二一二,颔联为二二一二,颈联则为二二二一,末尾两句又变为二二一二;可见,给古诗划分节奏的要领是:⑴找到各句畸零的单音节,这个音节单独作为一个节拍;⑵其他音节,只要不违背意思,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这样的方法,对于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都是可行的;操作举例,下面是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首先找到各句的畸零单音节:平、混、泽、城、无、耻、情;这样很快就可以给全诗标出节奏点,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标好后,可以看到,第一句为二二一,第二句为二一二,这一联是散联;中间两联对仗,一联为二二一,一联为二一二,整齐中有变化;这里,尾联第七句没有按三分法划,这是因为“垂钓者”三字不好拆,“垂钓”当然是结合得很紧的,但“者”不好独立,故笔者以为还是尊重意义,把切分后会损害意义表达的结构,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以上的例子属于两种常规意义结构;其实,打破了常规意义结构的诗句,也适用以上方法,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元稹遣行很明显,这几个例句从节奏上看,与常规节奏是相同的;不过,以下各例需要特别加以讨论: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②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③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戏呈孔毅父以上是按意义作的切分,从节奏上划分的话,第一不能违背意义结构,第二应尽可能细化,以便反映出诗实际的节奏性,第三节奏点和每个节拍的音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处理;以上三例可以这样标示其节奏的: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②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③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前两例中,两个短节拍是诗句意义的重心,以两个节拍来诵读,有助于领会诗的内涵;例②中两个虚词作为一个单独节拍,主要也是因为“岂”难道和“应”理应各自都是诗人表达的重心,可以独立表意这与前面的“垂钓者”中的“者”是不一样的;语文担当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在诗词教学中,就务必使青少年喜欢诵读古诗,在诵读中体味到古诗的精神、古诗的美;因此,在指导划分古诗节奏时,就不应该满足于简单粗略地切分为二,而应该在不违背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细致地标出古诗节奏,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出古诗本有的声律美;二、关于古文节奏的划分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里包括: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2.“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可/以一战;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关联词后面要停顿;如:“且”“虽”“因”“惟”“故”而”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敏而/好学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句首发语词“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瞻余马首/可也问/今是何世两三点雨/山前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7.“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8.文言文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9.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一般要停顿;如:卢陵/欧阳修也;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些,而这些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下列情况不能停顿: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

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

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一、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

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

“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如还有:(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3)、盖/大苏泛赤壁云。

(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

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

(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完整版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完整版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第一篇: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是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型。

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

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

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

(《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故/君子有不战。

(《曹刿论战》)(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朗诵古诗文诗歌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朗诵古代诗歌和诗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技巧一.读出韵味。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他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

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

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

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

如上《咏柳》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神气的语气等)。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二.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

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

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在古诗朗读的过程中,对于适当的节奏划分是十分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诗人更
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也有助于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在古代,人们通过押韵、平仄、句读等方式来划分古诗的节奏,下面将介绍几种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一、押韵押韵是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划分节奏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古诗中,每一组平行的韵脚通常代表一个完整的意象或意思,因此,在朗读时可以根据押韵的位置来划分节奏,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平仄平仄是古诗中每个字的音调,通常分为平声和仄声。

在朗读古诗时,平声和仄声的交替变化也能够帮助划分出节奏。

通过掌握每个字的平仄,朗读者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停顿,突出重要词语,使整首诗的节奏更加动听和生动。

三、句读句读是古诗中的一种朗读方式,是指按照句子的意思和逻辑来朗读诗歌。

在句读中,朗读者会在句子末尾停顿,然后在下一句开始时自然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划分古诗的节奏,并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总之,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而以上介绍的押韵、平仄和句读只
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表达古诗的内涵,让听者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如: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一、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 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
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停顿。

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七言诗句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 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七言诗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或“二二一二”
如:1、春风/不度/玉门/关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重读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自然会把某些重点字词读得稍微 明显一点。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如《泊船瓜州》一诗, 根据诗的意思就应该把“只、又、时”加以重读,这样诗歌 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6、故/君子有不战。

7、若夫/霪雨霏霏。
八、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九、并列承接等短语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十、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重音读得好,不仅可以突出诗句的含义,而且可以给 人以轻重有致、节奏和谐的美感。所以说,朗读时根据诗的 意思要确定好重音。重音读得自然有力,恰到好处,可以帮 助我们对诗的内容加深理解,也能体现出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 (2)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 (2)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正确的节奏划分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朗读者更好地表达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表现古诗的美感。

1. 起承转合古诗的韵律常常体现为“起承转合”的结构。

在朗读时,要注意在“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之间进行适当的停顿和转折,以突出句子的重点和情感表达。

通过合理的节奏划分,可以让古诗的节奏更加流畅和有力。

2. 句子呼应古诗中常常出现句子之间的呼应和对应,这种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也需要通过节奏的划分来体现出来。

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关系,适当延长或缩短句子之间的停顿,以体现出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韵律感。

3. 顿挫节奏古诗中的顿挫节奏是其特有的韵律美感之一。

在朗读时,应注意顿挫的节奏划分,即在句子的顿挫处适当加重停顿,以突出其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恰到好处的顿挫节奏划分,可以使古诗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有力。

4. 快慢变化古诗的节奏并非单调不变的,其中也包含着快慢变化的韵律美感。

在朗读古诗时,要根据诗句的内容和情感变化适时调整节奏的快慢,让节奏的变化与诗句的内涵相呼应,以体现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感。

5. 语气把握古诗的节奏划分还需要结合语气的把握,即根据诗句中的语气变化,合理划分节奏,使朗读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诗句的语气变化,适时调整节奏的强弱,以突出诗句的语气和情感。

通过以上一些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朗读者更好地掌握古诗的节奏划分,提高朗读古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期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技巧,更好地领略和传承中华传统古诗之美。

初中语文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技巧I.白话文类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前面状语〔它的补语〕间经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机连词前普通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假定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假定〞等词领起,在该词前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假定/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历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局部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诵节拍上下、前后句是相反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普通还按音节划分朗诵节拍。

五言诗句普通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II.古诗词类七言诗句普通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文划分朗诵节拍,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了解。

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诵停顿知识,古诗文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了解了。

古诗文朗诵节拍划分,罕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音节统筹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拍方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拍方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

古诗朗读节奏如何划分古诗朗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古代文人的功力和情感表达,也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独特韵律和节奏。

在朗诵古诗的过程中,节奏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朗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内涵,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古诗朗读的节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音律节奏古诗的音律是指诗歌中的韵律和音调,它决定了诗歌的整体节奏和韵律感。

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朗读者需要根据句与句、字与字之间的音律变化,合理地划分节奏,使朗诵更加生动、优美。

通常情况下,古诗中的韵律会呈现出一种起伏有致的音律节奏,通过合理掌握这种音律的变化,能够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停顿节奏在古诗的朗读中,停顿的位置和时长也是影响节奏感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设置停顿的位置和时长,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朗读更加富有变化和节奏感。

在朗诵古诗时,朗读者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停顿,使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连贯,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节奏感。

语气节奏古诗通常是由句子和词语组成的,而不同的句子和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和语气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朗读者在朗读古诗时,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合理地调整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划分出不同的语气节奏。

通过适度地变换语气和情感,可以使朗读更加传神生动,增强诗歌表现力,让听众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和魅力。

韵脚节奏古诗的韵脚是指诗句末尾的韵部,它决定了句子末尾的音韵和节奏。

在朗读古诗时,韵脚的处理是影响节奏感的关键之一。

朗读者需要正确地把握诗句的韵脚位置和音调,保持句子末尾的韵脚一致性,使古诗在朗读时呈现出一种韵律和节奏的统一性,让听众更容易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意境。

总结古诗朗读的节奏划分既需要结合音律、停顿、语气和韵脚等方面的因素,又需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灵活处理。

通过合理划分节奏,能够更好地诠释古诗的韵律和内涵,使朗读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因此,在进行古诗朗读时,朗读者需要细心体会诗歌的音韵和情感,灵活运用各种节奏划分方式,从而使古诗的朗读更具魅力和艺术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

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

看来,古诗文节奏划分题将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有必要。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

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

"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

"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

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近几年来,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几乎都有检测朗读节奏的试题。

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缺少方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呢?首先要理解句意。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

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文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

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文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中考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例析及训练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

近几年,这种题型一直是中考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统观各地中考试题,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一般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划分。

一、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1、指出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A、江山/如此/多娇B、干戈/寥落/四周星C惜/秦皇/汉武 D、人生/自古/谁无/死2、下面的诗句朗诵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1、有误的一项是D。

该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人生/自古/谁无死。

2、有误的一项是C,其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划分有误。

该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痹。

B、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不恰当的一项是D。

“地方”是两个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这里的“地”,即,地方,“方”,即,方圆,因此“地方”不得连读,朗读时须读断。

“今齐地方千里”的朗读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用“/”标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解题钥匙★“盖”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所以“盖竹柏影也”一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应为:盖/竹柏影也。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考题直播★1、根据语句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正确的一项是B,其余三项划分有误。

其中“欧阳公四岁而孤”一句,要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欧阳公”,即,欧阳修,“欧阳”是复姓,“公”是古代的一种敬称,朗读时“欧阳”和“公”要连读,不得读断,因此,该句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欧阳公/四岁而孤。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卒于鲁也传之“卒于鲁也传之”一句中的“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因此“卒于鲁也传之”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卒于鲁也/传之。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1、这两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语法结构来进行划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中,“潭中鱼”是主语,“可百许头”是谓语,朗读时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一句中,“其岸势”是主语,“犬牙差互”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其岸势/犬牙差互。

2、这一句的朗读节奏也可根据语法结构来进行划分。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是主语,“久矣”是谓语,所以,该句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七、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C、如使/人之所欲/莫胜于生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⒈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一句的朗读节奏可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小大之狱”,即,大大小小的案件,所以,“小大之狱”不能读断;“不能察”,即,不能一一明察,所以,“不能察”也不能读断;“以情”,即,根据实情,所以,“以情”也不能读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