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初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技巧

初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方法技巧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 侍中╱侍郎╱郭攸之。
5、"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 闻 之 也 /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 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6、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 帝/不/以/臣 卑 鄙。
例⒈医 之 好 治 不 病/以 为 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 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 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 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 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有时古人在单音节主语之后加上助词,凑成双音节, 也是为了照顾标准音步。
例如: 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第六》);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第 六》)
11、考察一下句中连词“而”字的停顿情况,也可以 反映双音节标准音步的优先权。一般情况下,停顿在 “而”字之前。
9、划分句子朗读停顿时,必须优先照顾双音节音步
主谓之间一般可以有停顿,可当主语是单音节时,这条规律就 会努力去服从双音节标准音步的要求。(之所以说“努力去服 从”,是因为仍然有一些单音节主语后面没有独立的单音节可供 组合,只得成为单音步。)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古诗文的朗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起伏,传达出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而如何准确地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建议。

## 1. 语句的划分在朗读古诗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句子之间的分界。

通常情况下,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单元,因此在朗读时应该适当停顿,以示句子之间的衔接。

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或停顿的长短来实现这种分界,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

## 2. 语调的把握古诗文的语调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调和音律。

在朗读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音调,以使整体节奏更加流畅和准确。

可以通过加重或轻声、高调或低调来突出语句的重点或情感,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3. 篇章的连接古诗文通常是由多个篇章组成的,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在朗读时,需要将各个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情感线索进行连接,以使整体朗读更加连贯和完整。

可以通过语速的控制和语调的变化来实现篇章之间的过渡,使听众更容易跟随叙事的线索。

## 4. 韵律的呈现古诗文的韵律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韵律搭配和节奏变化,以使整体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节的延长省略来呈现句子的韵律,从而提高听众的审美感受和理解能力。

#结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朗读者具备良好的语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语句的划分、语调的把握、篇章的连接和韵律的呈现,可以使古诗文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朗读古诗文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 ① 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 说》) • ② 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捕蛇者说》) • ③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核舟 记》) ④ 学而不思 / 则罔 (《六则》) ⑤ 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岳阳 楼记》) ⑥ 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 莲说》) ⑦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出师 表》)
二、主谓之间要停顿。 • 1、一狼/洞其中。 • 2、君之病/在肌肤。 • 3、宋/何罪之有。 •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5若/毒之乎? • 6吾父/死于是。 • 4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5中的 “若”为代词,作主语;例6中的“吾父” 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三、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 如:1、忘/路之远近。 • 2、恐/前后受其敌。 • 3、衔/远山,吞/长江。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 5、干戈寥落四周星 6、盖竹柏影也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下车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 • • • • • • • • • • • •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 5、干戈/寥落/四周星 6、盖/竹柏影也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下车/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划分诗歌朗读节奏的技巧划分

划分诗歌朗读节奏的技巧划分

划分诗歌朗读节奏的技巧划分首先要理解句意。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

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在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古代诗歌节奏划分规律

古代诗歌节奏划分规律

古代诗歌节奏划分规律
一、根据音节划分。

1. 五言诗。

-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常见的节奏是“二二一”或者“二一二”。

2. 七言诗。

- 七言诗一般是四个节拍,常见的节奏为“二二二一”或者“二二一二”。

二、根据意义划分。

1. 词或词组要连在一起。

- 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把一个完整意义的词或者词组划在一个节拍内。

比如“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寺北”是一个表示地点的词组,如果把它拆开读就会很奇怪,就像把一个完整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玩起来就没那么有趣了。

2. 主谓之间要停顿。

- 在诗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往往会有停顿。

例如“感时/花溅泪”,“感时”是主语的动作,“花溅泪”是完整的谓语部分,这样划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就好比我们说话的时候,主语说完要喘口气再接着说谓语部分,这样表达才清晰嘛。

3. 动宾之间要停顿。

- 动宾结构的地方也常常是节奏划分的点。

像“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是动宾结构,“更尽/一杯酒”是后续的动作和对象,这样划分节奏能体现出诗歌的语义层次,就像我们走路一步一步来,很有节奏感。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解答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题有什么好方法?
1.把握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句子中各个词的词义,这样能有效避免停顿错误。

如“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句解释为“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只划分一处停顿的话,应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同时,其中还可以在“柳絮”与“因风起”之间做一个较短的停顿。

2.弄清句子成分。

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法知识,来划分文言文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元方/人门不顾”(主语“元方”与谓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谓语和宾语间,一般要停顿。

如“求/二石兽于水中”(谓语“求”与宾语部分之间需停顿)。

3.关联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所以”,其后应停顿。

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总领全句乃至全段,朗读时必须在其后停顿,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如“夫”盖”“若夫”“至若”等词置于句首时,朗读时需在其后停顿。

5.了解文化常识。

对古代的官名、人名、地名、干支纪年等文化常识要了解,若遇到这些词语要恰当停顿。

如“怒而触/不周之山”(“不周之山”是地名)。

给文言文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除了掌握以上规律之外,还要在平时多读文言文,形成语感,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划分。

语文古诗词划分节奏的技巧

语文古诗词划分节奏的技巧

语文古诗词划分节奏的技巧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举例:1. 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一、一般地节奏划分1、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2、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 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3、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句首语气助词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其”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例如(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

(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1、主谓之间应加停顿。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

2、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

如:(1)恐/前后受其敌。

(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

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例析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例析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例析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例析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

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

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有必要。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3予/ 尝求/ 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5盖/ 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捕蛇者说6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7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8医之/ 好治不病/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9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10而/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11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2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13是故/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犬坐于前;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读;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变了原意;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第一篇: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是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型。

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

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

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

(《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故/君子有不战。

(《曹刿论战》)(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朗诵古诗文诗歌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朗诵古代诗歌和诗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技巧一.读出韵味。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基本的书面语形式,三千多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他与现代学生的隔膜,学生学古诗文就像与陌生人交朋友,只有拆除那道隔断千里的心理防线,才能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

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

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

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

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

如上《咏柳》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难点由学生质疑解答),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要读出神气的语气等)。

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

二.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

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

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在古诗朗读的过程中,对于适当的节奏划分是十分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诗人更
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也有助于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在古代,人们通过押韵、平仄、句读等方式来划分古诗的节奏,下面将介绍几种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一、押韵押韵是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划分节奏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古诗中,每一组平行的韵脚通常代表一个完整的意象或意思,因此,在朗读时可以根据押韵的位置来划分节奏,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平仄平仄是古诗中每个字的音调,通常分为平声和仄声。

在朗读古诗时,平声和仄声的交替变化也能够帮助划分出节奏。

通过掌握每个字的平仄,朗读者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停顿,突出重要词语,使整首诗的节奏更加动听和生动。

三、句读句读是古诗中的一种朗读方式,是指按照句子的意思和逻辑来朗读诗歌。

在句读中,朗读者会在句子末尾停顿,然后在下一句开始时自然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划分古诗的节奏,并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总之,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而以上介绍的押韵、平仄和句读只
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表达古诗的内涵,让听者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知识梳理】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句首语气词或连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 .“者”“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肉食者∕鄙5.“而”做转折..连词,“则"在句中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则”在句首则划分其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6.主谓之间应加停顿。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7.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

如:(1)恐/前后受其敌。

(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8.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

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9.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如:(1)今/天下三分。

(2)今/南方已定。

10.修饰语过长,与中心语之间需停顿仲尼/之文闾里间/见之【课内练习】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其一犬坐于前.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余得遍观群书(5)然则何时而乐也(6)今齐地方千里(7)盖竹柏影也(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下车引之(11)生亦我所欲 (12)而乡邻之生日蹙(13)其一犬坐于前(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5)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16)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1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8)是吾剑之所从坠【课外练习】1、雨雪三日而天不寒2、逸而知人之劳3、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4、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5、时邕才学显著6、惜学术不足尔7、此张公谓我矣 8、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9、闻者皆惮之 10、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11、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12、恐劝令留金也13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14、闻其侄以他事南来15、此其过人也远矣 16、寄一箱于畏斋17、会诏百官言事 18、则清泠之状与目谋19、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20、而不能见吾之面21、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22、因取旧案反覆观之23、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24、此非公叔之悖也25、掇幽芳而荫乔木 26、结庵守之27、尝于太学见晖 28、欲以妻子托朱生29、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30、拥被覆双足31、解衣以胸温儿背 32、此皆朕所目见3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3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35、时军国多事 36、曹操之子冲早慧37、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3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9、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4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1、由是先主遂诣亮 42、时先主屯新野43、欲信大义于天下 44、公输盘之攻械尽45、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46、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47、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48、是无益于楚国者也49、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50、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52、常著文章自娱53、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 54、荆之地方五千里【断句】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1)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6张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6张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九和方法:一、按章节兼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泰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分为:故人俱鸿黍。

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俱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渐燕豚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划分为:谁家渐燕/啄l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璐释伏任斤提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川各碑/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凄仔/邑人徕砒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凄子/邑人徕砒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1. 根据句子结构和意群确定节奏
古诗中的句子结构和意群多为平行或押韵,因此可以根据这些来确定
节奏。

如果一个句子有多个意群,就需要在意群之间稍作停顿。

例如:
《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可以按照“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方式来确定节奏。

2. 重读与轻读
古诗中的字音多为平仄,即由重音和轻音交替组成。

因此,在朗读古
诗时,需要注意把握字音的重读和轻读,以确定每个字的音量和语气。

例如: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中“床前”、“明月”、“疑是”等词汇需要重读,而“光”、“地上”、“霜”等词需要轻读。

3. 顿停和转折
古诗中经常出现顿停和转折的现象。

在朗读时,需要把握这些顿停和转折的位置,并在对应的位置稍作停顿,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
《登高》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中“飞流直下”和“疑是银河落”是两个不同的意象,需要在此处稍作停顿,以强调它们的不同。

4. 读与唱的区别
古诗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性,有时候朗读古诗可以表现出它的美感和艺术性,但对于一些特别具有音乐性的古诗,比如唐诗中的“清平调”、“豫章行”,它们更适合唱出来,以表现出它们的音乐特性。

例如:
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以采用唱的方式,以表现出它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以上就是古诗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朗读古诗有所帮助。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xx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是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型。

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

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

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

(《xx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xx(《记xx夜游》)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xx刿论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故/君子有不战。

(《xx刿论战》)(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

(《出师表》)今/南方已定。

(《出师表》)今/齐地/方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答题技巧【知识梳理】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句首语气词或连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 .“者”“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 余闻之也/久。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肉食者∕鄙5. “而” 做转折..连词,“则”在句中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

(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 “则”在句首则划分其后而/计其长曾不盈寸6.主谓之间应加停顿。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

7.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

如:(1)恐/前后受其敌。

(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8.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

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9.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

(2)今/南方已定。

10.修饰语过长,与中心语之间需停顿仲尼/之文 闾里间/见之【课内练习】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其一犬坐于前。

(2)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余得遍观群书(5)然则何时而乐也 (6)今齐地方千里(7)盖竹柏影也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下车引之(11)生亦我所欲 (12)而乡邻之生日蹙(13) 其一犬坐于前 (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5)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16)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1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8)是吾剑之所从坠【课外练习】1、雨雪三日而天不寒2、逸而知人之劳3、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4、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5、时邕才学显著6、惜学术不足尔7、此张公谓我矣 8、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9、闻者皆惮之 10、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11、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12、恐劝令留金也13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14、闻其侄以他事南来15、此其过人也远矣 16、寄一箱于畏斋17、会诏百官言事 18、则清泠之状与目谋19、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20、而不能见吾之面21、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22、因取旧案反覆观之23、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24、此非公叔之悖也25、掇幽芳而荫乔木26、结庵守之27、尝于太学见晖28、欲以妻子托朱生29、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30、拥被覆双足31、解衣以胸温儿背32、此皆朕所目见3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3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35、时军国多事36、曹操之子冲早慧37、假他事削其籍以归3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9、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4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1、由是先主遂诣亮42、时先主屯新野43、欲信大义于天下44、公输盘之攻械尽45、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46、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47、于是悉用木屑覆之48、是无益于楚国者也49、其人不能知而妄对50、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52、常著文章自娱53、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54、荆之地方五千里【断句】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3分)(1)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2)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3)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4)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5)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6) 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7)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8)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9)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10)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11)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12)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13)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14)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15)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16) 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17)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3.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

(2分)(18)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19)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0)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21)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4.用“∕”给下面的句子节奏。

(只划一处)(1分)(2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5.断句(23)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淋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答案【课内练习】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其一/犬坐于前。

(2)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 余/得遍观群书(5)然则/何时而乐也(6)今/齐地/方千里(7)盖/竹柏影也(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0)下车/引之(11)生/亦我所欲(12)而/乡邻之生/日蹙(13)其一/犬坐于前(1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5)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16)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1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8)是/吾剑之所从坠【课外练习】1、雨雪三日/而天不寒2、逸/而知人之劳3、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4、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5、时/邕/才学显著6、惜/学术不足尔7、此张公谓我矣8、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9、闻者/皆惮之10、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11、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12、恐/劝令留金也13又/尝/教书/于宦官家14、闻/其侄/以他事/南来15、此其过人也/远矣16、寄一箱/于畏斋17、会/诏百官/言事18、则/清泠之状/与目谋19、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20、而/不能/见吾之面21、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22、因/取旧案/反覆观之23、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24、此/非公叔之悖也25、掇幽芳/而荫乔木26、结庵/守之27、尝/于太学/见晖28、欲/以妻子/托朱生29、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30、拥被/覆双足31、解衣/以胸/温儿背32、此/皆朕所目见3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3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35、时/军国/多事36、曹操之子冲/早慧37、假他事/削其籍/以归38、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9、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4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1、由是/先主/遂诣亮42、时/先主/屯新野43、欲信大义/于天下44、公输盘之攻械/尽45、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46、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47、于是/悉用木屑/覆之48、是/无益于楚国者也49、其人/不能知/而妄对50、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1、王之兵/自败于秦晋52、常著文章/自娱53、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54、荆之地/方五千里【断句】(1)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2)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3)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4)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5)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 无他长技(6)盖初生时/ 光怪满室/ 父惧/将沉于了溪(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8)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9)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10)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11)往观者日数百人/ 皆叹其巧/ 惊其神。

(12)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13)大吏闻于朝/ 建坊曲江里/ 立祠其旁(2分,每处1分)(14)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15)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16)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17)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18)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19)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0)积德累行/ 不知其善/ 有时而用/ 弃义背理/ 不知其恶/ 有时而亡(21)今民衣弊不补/覆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2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3)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淋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