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课题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课题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升华和凝华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班级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升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

课堂导学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A升华B、汽化C、蒸发D、熔化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B、凝华而成的C、液化而成的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会测量温度、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掌握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一、评价提升学习1、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C、“汗”出在靠教室内一侧的玻璃上D、冰花结在靠教室外一侧的玻璃上2、15g 00C的水与750g 00C的冰混合,则( C )A、冰要熔化B、水要凝固C、都保持原状不变D、说不清楚图13、如图1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D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D、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4、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C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5、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的汽化的现象C、衣柜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汽化的结果D、只有达到100℃,水才能沸腾6,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D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无色)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7、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B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8、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表面积有关的是( C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9、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D )A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10、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 物态变化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讲述的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或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本章共有4节:1.第1节“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升华和凝华”,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1节温度………………………….1课时第2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3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4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探究法:学习本章知识,应多联系生活实际现象,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对实验的探究,领悟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图象法:本章中用温度—时间图象表示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和规律,涉及的图象有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水的沸腾图象.第1节温度课题温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要用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弄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4.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其他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备课笔记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季节中水物态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1)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这些状态可以相互转化.(3)状态变化受温度影响.同学们回答得很对,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那么我们如何去判断温度的高低呢?用什么测量仪器去测量温度呢?学完本课,你就会明白了.进行新课温度和摄氏温度1.温度及其测量工具我们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人们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真的可靠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参见教材P47实验),用我们皮肤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实验过程: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教师可选择多名同学上台进行实验体会,其余同学认真观察,比较两个手指的感觉,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用符号t表示,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2.自制温度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P47“想想做做”来自制温度计,并思考以下问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2)为什么要用小瓶?为什么要用细管?(3)这个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4)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及补充)(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使用小瓶是为了在装少量水的情况下,而水的深度较大,以便淹没细管下端,同时少量的水也可以使瓶中水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以便观察,使用细管也是为了使细管中水柱位置变化更明显,以便观察.(3)这个仪器的缺点是只能比较温度的大小,而不能准确测出温度值,改正方法是在细管上校对刻度,并标出相应的刻度值.(4)用它测量热水温度时,将它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液面上的刻度值,即是热水相应的温度.3.观察常用温度计的结构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结构.备课笔记易错提示: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别”,物体较热,我们就说它的温度高;物体较冷,我们就说它的温度低.小组问题讨论: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2)根据测温环境的不同,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一般也不相同,如实验室用温度计一般选用煤油或水银为测温物质,在寒冷的北方所用温度计选酒精为测温物质,而体温计一般使用水银做测温物质.特别提醒: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能长时间放置的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进行新课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教师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板书:使用温度计测量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甲、乙所示为两支温度计液柱处的放大部分,则这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是、,指示的示数分别为、.解析:甲图的示数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10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20℃-10℃)÷10=1℃,即分度值为1℃.乙图中的刻度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5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20℃-10℃)÷5=2℃,即分度值为2℃.观察甲图,其刻度值从下往上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下方,示数为零上温度.液柱在10℃以上6小格处,每小格表示1℃,即10℃以上6℃,所以读数为16℃.观察乙图的刻度值,数值从上到下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上方,示数为零下温度.液柱在-10℃以下4小格处,每小格表示2℃,即液柱在-10℃以下8℃,读数应为-18℃.答案:1℃2℃16℃-18℃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多媒体课件)规律总结:目前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大多数是液体温度计.根据所充液体的不同,液体温度计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甲苯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多种.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是靠其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感觉温度变化的.也就是说,液体温度计中的工作物质一定要保持液态.规律总结:(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内的液面相平,仰视时读数会偏小,俯视时读数会偏大.(2)判断零上与零下:沿液柱上升方向,数字变大的即为零上,沿液柱上升方向数字变小的即为零下;读数时均沿数字由小到大的方向读取.进行新课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生1:图①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置于容器底部.生2:图②错误是把温度计玻璃泡置于容器侧壁.生3:图③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生4:生5:图⑤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生6:图⑥正确.生7:图⑦中间一个是正确的,上下两个是错误的,因为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并板书“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图④正确.板书: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凉水、温水、热水的温度,测量前先用手感觉并估测温度,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估测的温度值与实际测量的温度值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实验活动不但练习了温度计的使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要准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凭感觉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计1.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之前有同学发现体温计的液柱上有个缩口,这个缩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特别提醒: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若被测体温低于原始示数,则所测结果仍为原始示数;若被测体温高于原始示数,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特别提醒:在使用体温计测体温时,体温计自身“只升不降”.进行新 课 教 学 板 书教师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细玻璃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2)①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②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板书: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玻璃管上有缩口,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体温计前要将水银柱甩下去,再进行测量,否则读数不准,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2.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我们知道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那么这三种温度计在构造和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并进行总结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多媒体课件)【例3】(多媒体展示)一支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去,用它先后两次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解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来不及退回到玻璃泡中就在缩口处断开,仍保持原来的示数,所以,如果体温计示数为38℃,则用它测38℃及以下的温度时示数都是38℃,用它测38℃以上温度时,示数与被测温度相同.答案:C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47“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想想看,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备课笔记教学板书教学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和温度计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规定,认识了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涉及温度,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好.教材习题解答解: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为了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先在细管上标上刻度,如放入冰水混合物(0℃)中,细管上标上相应刻度0 ℃,再放入沸水(100℃)中,标上相应刻度100℃,在0~100℃之间,分成均匀的100份,标上相应的刻度值,这样自制温度计就做成了.用它测量热水温度时,将它完全浸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即是热水相应的温度.【教材P52“动手动脑学物理”】1.图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个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解:甲:8℃乙:9℃丙:18℃丁:-4℃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解:自己找一个寒暑表,动手测一下,并完成此题.3.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上图),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解: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会使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值.备课笔记教材习题解答4.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不可能比它更低.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解: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K)=t(℃)+273.15.难题解答【例4】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在沸水中的读数是96℃,则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9℃(如图所示),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解析:方法一: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4℃,而在沸水中的温度是96℃(标准大气压下),此温度计在4℃和96℃之间等分了(96-4)份,用这个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对照,可以算出该温度计的1等份相当于100℃96-4.而这支不准的温度计示数是29℃时,它与4℃之间是(29-4)等份,则准确温度的数值为100℃/(96-4)×(29-4)=27.2℃.方法二:由于温度计温度与液柱长度成正比,所以,(96-4)/(29-4)=(100-0)/(t-0),从而t=27.2℃.这种方法在解题中用得较多.方法三:设实际温度为t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温度计每1等份表示温度为k,依题意可得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温度t的关系式为:t=kt+b①当t=0时,t′=4;当t=100时,t′=96,代入①式得方程组:4=0k+b96=100k+b解方程组得k=0.92,b=4再将k、b代入①得t′=0.92t+4②将t′=29代入②式得29=0.92t+4,解得t=27.2℃.答案:27.2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技巧总结:对于不准确温度计,计算温度时,关键是抓住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温度计内细管内径不变,温度计中液柱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备课笔记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课题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及它们吸放热情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具准备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实验报告等.教学难点1.对熔化、凝固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理解.2.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图象的区别.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3.固态物质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晶体中分子排列是有规则的,非晶体中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的.备课笔记进行新课熔化和凝固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生: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等,这些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成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变化的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初、末状态相反,它们是互逆的两个过程.板书:1.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质的温度有关2.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4.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两个过程.【例1】(多媒体展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物质状态.(选填“固”、“液”或“气”)(1)用铁水铸造成铁锅:态变成态.(2)钢锭变为钢水:态变成态.(3)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态变成态.答案:(1)液固(2)固液(3)固气【例2】(多媒体展示)夏天,久放在冰箱里的西瓜会变得很硬,甚至刀都切不动,则西瓜在冰箱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溶化C.凝固D.融化解析:西瓜虽是固体,但里面含的汁液是液体,液体在低温状态下变成了固体,所以是凝固现象.答案:C备课笔记规律总结:(1)熔化、溶化和融化三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可以混淆.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吸热转变成水;溶化是指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最后变成液态的现象,如糖在水中溶化;融化是冰、雪等变成水.(2)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不能只看最终形成的物质状态,而必须分析变成这种状态的初始状态是什么.熔化的初态是固态,末态是液态;凝固的初态是液态,末态是固态.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冰、雪、雨、霜的图片,以及烧杯中的水烧开后越来越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题目.思考题:(1)刚才播放的冰、雪、霜是什么物态?(2)雨水是什么物态?(3)水蒸气是什么物态?学生回答:(1)冰、雪、霜是固态.(2)雨水是液态.(3)水蒸气是气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全章导学案(加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全章导学案(加精)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将事先制作好的“冰糖”发给学生,在吃了无数次的冷饮之后,用心去体验“冷”的感觉。

(调制浓的糖水,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中冷冻)2.接着,再喝一口饮用水师:有什么感觉?生:冷,热。

师: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多媒体显示)3.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自来水和足够热的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A.把左手放入冰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B.把右手放入足够热的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师:为什么同一杯自来水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有两种差异很大的冷热感觉呢?生:看来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事物,然而这种经验和感觉今天遭遇到了挑战,怎么办?用科学武装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让我们拿起武器,迎接挑战!二、层层递进,学习新知(一)、自主预习请根据以下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预习自测题:1、什么是温度?2、温度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3、、生活中有哪些种类的温度计?4、、记住摄氏温度中8摄氏度和188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5、、会读表“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6、、使用测量工具需先了解那些方面的内容?7、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8、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上和使用上有何区别?(二)、预习自测题1、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2、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所以要做到准确地判断温度,就要使用____。

3、实验室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制成的。

0895.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导学案

0895.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创设引入】引导学生看章首图,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处的是一种物质形态各异的美丽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结合生活P47小实验导入,为什么要进行温度测量?(可回忆第一章为什么要进行长度测量进行回答)学习内容:温度计和摄氏温度的规定阅读课本P47至P50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细读摄氏温度的规定。

【自学检测】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自制液体温度计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思考:1.此“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面位置较高,放到冷水中液面位置较低,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2.为什么要用小瓶?减少瓶内液体(测温液体)可以减少对待测液体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待测液体的温度。

3.为什么要用细管?放大液体的体积变化效果。

4.生活中有哪些测量温度的工具?(投影)体温计寒暑表。

5.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6.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时,会出现什么后果?二、温度计的使用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三章物态变化3.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备课人:常峰瑞学区(校)审核:刘双俊中心教研组审核:局领导审核:课题第三章物态变化课型新授课总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 知道液体蒸发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了解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

理解沸点的概念。

4.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

5.会画液体沸腾图像。

6.通过对“坎儿井”工作原理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教学难点蒸发和沸腾教学资源投影设备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新课引入用手指沾水(或酒精)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好”,不一会水干了,提问:水到哪儿去了?观察现象,思考解答问题,得出蒸发的概念。

引领自学板书:一、探究蒸发现象请同学们观看“乙醚蒸发”的实验录像:认真观看录像,注意实验方法,根据现象思考、研探究展示将盛有少量乙醚的金属盖放在表面粘有水的塑料泡沫上,向烧杯内充气加速乙醚蒸发。

暂停放录像,提问:乙醚为什么减少了?请学生猜一猜下面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继续放录像,展示最终的现象。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讨、解答的问题。

解释现象。

猜测实验的最终现象,大多为:乙醚全部被蒸发掉。

对最终现象感到惊讶、意外、奇怪,萌发探究欲。

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大意是:为什么金属盖请学生一起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谈谈感受,分析、猜测原因。

指导学生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观察、辅导各小组的实验,及时纠正不足。

请各小组介绍本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试解释之。

知识梳理请学生概括各组实验结论,归纳、推导结论。

请学生解释录像中“杯底水结冰”的原因。

完成课本P34蒸发概念填空及问题。

沸腾的引入蒸发时液态变成气态进行的较缓慢,而水烧开(即沸腾)时液态变成气态进行的较快。

请几位同学描述一下沸腾现象,看谁说得全面。

板书: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P35中给出的基本观察内容进行研究,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活动应观察什么?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执笔:审核:一、教学内容:《温度计》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温度概念(2)了解生活中常见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温度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结构(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求知欲望(2)使学生勇于探索身边的物理三、学习重点教会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四、学习难点理解温度概念五、学法指导:观察法,实验法六、学具准备:体温计,温度计,寒暑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什么我们冬天穿棉袄夏天穿短裤?(冬天冷夏天热)物体冷热用“温度”表示。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1、温度的概念(操作)试判断冷水热水,讨论:什么叫温度?2、温度的单位阅读后讨论:温度的单位怎么规定的?你可以也规定一套单位吗?3、温度的测量阅读后讨论:测量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你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测温度的工具吗?4、温度计分类常见温度计有哪些?5、温度计使用(做一做)怎样使用温度计测温度?要注意那些问题?(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摄氏温度: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度3、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4、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5、(1)使用前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a-----,b-----,c-----、6、红外线温度计(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体温表的变化范围应该是________2、在42和图4、2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6分钟内与9合作探究《人工造“雪”》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能列举实例,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环节与流程:基础学习(20min)措施:1、教师课前将要展示的问题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写在黑板上2、小组交流讨论,小组长主持组员协作黑板展示3、教师关注生成适时叫学生或自己点评带领学生阅读多媒体上知识网络图4、让组员自己在纠错区写出他们的错误、展示分配:1、2题第一组展示3、4题第二组展示5、6题第三组展示7、8题第四组展示9题第五组展示第六组负责评价1、简述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

2、依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知识,说明液体温度计选用酒精、煤油和水银等不同测温物质的道理。

3、写出温度计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4、写出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5、简述晶体的熔化特性。

6、列举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发生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7、写出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指出其温度和能量的变化特征。

8、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或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9、梳理基础知识。

写出对物态变化知识系统网络链。

2、自然界所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3、如图2所示,深秋季节,果家常在傍晚向桔子树喷水,以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因气温骤降而被冻坏。

试解释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坏的原因。

反馈提升:(10min)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结合生活请各小组同学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演出来。

(各组长主持可以唱歌的形式或表演等等)析疑解难(8min)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章自己的难题与学习当中遇到的困惑我的理解:自我检测(12min)选择题每二分,解释题六分,共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

温度一、学习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二、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自主学习】(一)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P47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两只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

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

(二)阅读P47“温度计”部分,然后进行试验:自制温度计。

试验完成后,回答: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____(选填大或小),这就是____现象。

3、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小组讨论后总结:(1)温度计的构造:(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三)阅读P48“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3)“-15.6℃”读作:或。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我国最高气温是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4.思考并讨论:如果要给我们自制的温度计刻上刻度,如何刻呢?(四)阅读P49-P50“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

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物态变化温度和温度计解析:图中温度计上标有字母一大格代表1℃,一个大格分为字大,下面的数字小,液柱的表面在故温度计的示数为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被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要弄清楚一个小格代表的值.(2)使用时:会选、会放、会读、会记.(3)读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即要看清液面所处刻度上面的数字大(零上),还是下面的数字大(零下).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备课笔记熔化和凝固(1)图乙是 (选填“冰”或“蜡”)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出”)热量.解析:图乙的熔化图象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汽化和液化蒸发和沸腾蒸发吸热温度降低,使;)如图甲所示是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正确、合理的顺(选填“A”或“B”);)如图乙所示是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的水温是℃;其中正确的是图.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用酒精灯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因此在安装和调整实验器材时,要先调整好石棉网的高度,再调整温度计的高度.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反映在图象上是与横轴平行的图线(保持沸点温度不变).升华和凝华备课笔记规律总结:(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六种物态变化间的联系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备课笔记。

八年级物理上册 3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上课时间:月日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温度概念,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温度计的原理、构造,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4、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图像5、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升华、凝华。

解释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环节一、独学: 复习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内容,独立完成《新课程探索与实践丛书》中《物态变化》的章末整合:二、互学:1、独立完成《新课程探索与实践丛书》关于《机械运动》的典型例题2、右图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_____图为体温计。

若用这支未经下甩的体温计测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则体温计的读数为。

3、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4、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1)80℃的酒精是态;(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5、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5℃。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展示三、质疑学生独立完成《新课程探索与实践丛书》关于《物态变化》的典型习题或其它资料,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四、点拨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2、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反馈五、小结:六、拓展1、如图右所示是小东同学设计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

⑴在此实验操作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3、2 熔化和凝固一、【目标导学】1、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能力目标:1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3、情感目标: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4、学习重难点:固体熔化(凝固)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用图像表示熔化凝固的过程二、【自主学习】情景一: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本节知识点较多,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自学1、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2、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3、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温度4、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三、【合作探究】1、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2、实验记录表格:时间/min01234567891011萘的温度/℃实验表格数据与图像分析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观察和比较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萘的状态蜡的温度/℃蜡的状态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4、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1)萘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2)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5、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四、【展示质疑与小结】1、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AB段物体是态,物体热,温度; BC段是态,物体,温度:CD段是态,物体,温度; B点物体是态,C点是态,E点是态;(2)物体从第分钟开始熔化,到第分钟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分钟; (3)该物质是体,熔点是。

2、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非晶体(“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一、课程标准1.能描述固、液、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二、知识梳理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三、典型例题例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例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例3、在很冷的地区,为什么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而在实验室中,为什么用煤油温度计而不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例4柱24厘米,若将它放在40例5例6例7、怎样看晶体熔化图象?四、课堂反馈1一层特殊材料,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A、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液化能降温;B、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放热;C、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吸热;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2、给出的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看到人们呼出的“白气”;B、将颗粒状的碘加热,产生紫色的碘蒸气;C、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盛有酒精的碟子变干。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执笔:审核:一、教学内容: 《温度计》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温度概念(2)了解生活中常见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温度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 了解温度计结构(2)通过学习, 使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求知欲望(2)使学生勇于探索身边的物理三、学习重点教会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四、学习难点理解温度概念五、学法指导:观察法, 实验法六、学具准备:体温计, 温度计, 寒暑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什么我们冬天穿棉袄夏天穿短裤?(冬天冷夏天热)物体冷热用“温度”表示。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1.温度的概念(操作)试判断冷水热水, 讨论: 什么叫温度?2.温度的单位阅读后讨论: 温度的单位怎么规定的?你可以也规定一套单位吗?3. 温度的测量阅读后讨论: 测量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你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测温度的工具吗?4. 温度计分类常见温度计有哪些?5、温度计使用(做一做)怎样使用温度计测温度?要注意那些问题?(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2. 摄氏温度: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度,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度3、原理: 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4.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5、(1)使用前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 a-----,b-----,c-----、6、红外线温度计(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体温表的变化范围应该是________2.在42和图4.2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 96分钟内与9合作探究《人工造“雪”》对于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 锥形瓶改为试管, 铁架台改为试管夹。

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 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 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 筷放在试管的中间, 不能触及樟脑丸, 加热一会儿后, 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 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之间的转化;2.掌握物质在温度和压力变化下的物态变化规律;3.理解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二、导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2.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3.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4.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三、导学步骤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物质存在三种不同的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三态具有以下特点:•固体:形状和体积均固定,分子间距离近,分子只能做微小振动;•液体:固定体积但可变形,分子间距离较大、中等运动自由度;•气体:形状和体积均不固定,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较高。

2.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质分子运动的表征,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通过加热固体,温度升高,分子的振动幅度增大,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为液体;•液体:通过加热液体,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开始汽化为气体;•气体:通过降低温度,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减缓,当温度低于气体的凝点时,气体开始凝结为液体。

3. 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是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表征,压力的增加会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固体:增加固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固体的形状和体积不会发生改变;•液体:增加液体的压力会使分子更紧密地排列,液体的体积基本不变;•气体:增加气体的压力会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的体积减小。

4. 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具有以下规律:•速度分布规律:在同一温度下,分子的速度是不同的,存在速度分布;•相互作用力规律: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使得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平均动能定理:相同类型的分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自由度:固体分子自由度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四、导学小结本文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温度和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以及物质的分子运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
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
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123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红紫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
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

④彩虹。

N水空气O水空
气ON图1入射角折射角折射角入射角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1):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

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图2)。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带。

牛顿的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图3)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图2 图3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红太阳光绿图4太阳光红玻璃白屏绿纸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

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如图4,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
(不反射光)。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