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图(循环结构)教学设计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程图(循环结构)(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流程图的概念与含义,了解(流程图)循环结构,学会流程图循环结构的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与作用,难点是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设定.
学情分析
1.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算法流程图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内容。
2.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已经使用了RAPTOR作为算法建构以及算法实验的工具。有条件的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了解了RAPTOR的软件环境与使用方法。
技术工具的使用
Raptor算法原型工具.(the Rapid Algorithmic Prototyping Tool for Ordered Reasoning--用于有序推理的快速算法原型工具)作为教学用辅助信息技术工具,RAPTOR允许学生用连接基本流程图符号来创建算法,然后可以在其环境下直接调试和运行算法,包括单步执行或连续执行的模式。
教学过程
零、问题情境
1.【问题】请构造算法解决计算问题:1+3+5+7+9=?
【回顾】教材P5例1: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方法.
算法2:利用.
2.【情境】
在校运会的万米比赛中,你每跑1圈,会想是否跑完了全程,如果没有跑完全程,那么又会想,离终点还有多远?
这一过程用算法语言表述如下:
S1 起跑
S2 跑一圈;
S3 如果未跑到10000m,那么转S2,否则转S4;
S4 结束
如何用流程图表示这个算法?
【演示】
【问题】如何将其数学化?
【演示】
揭示课题:循环结构
【分析】我们发现需要反复使用加法.能否用循环结构完成这一操作?
【教师】利用白板与学生一起手工绘制流程图主体部分,并讨论循环控制条件的选择。
如何验证刚刚得到的算法?
【师】演示
RAPTOR 环境,现场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并演示流程图算法运行结果。
3. 进一步的讨论
如果将‘I
>99’换为‘I =99’或‘I ≥99’会怎样?
经过用RAPTOR 现场验证,以及师生的共同思辨,发现如果将条件改为“I ≥99”,程序执行到I =99时就会退出循环,使得最后一步要累加“+99”的运算不能实现,从而出现错误。 4. 直到型循环:
(1)如图①的循环结构,需要先执行(循环体) A ,再进行条件p 的判断,即A 框至少要执行一次,才会进行条件p 的判断,当条件为真时,出循环。
这样的循环,称为“直到型循环”。
其特点是“先执行,后判断”. 5. 数学建构: 【思考】能否先判断,后执行? 提出问题:这样行不行?
【设计】通过RAPTOR 验证。发现结果依然正确。
【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流程图更改后的循环控制条件应该如何书写?
右边是更符合习惯的书写方式。
6. 当型循环:
如图的循环结构,需要先进行条件p 的判断,当条件为真时,再执行(循环体) A 即“先判断,后执行”这种循环称为当型循环。如图③
二、数学运用
例2写出利用循环结构求1×2×3×…×20值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算法流程图. 【解析】根据之前的学习,用一张空白的流程图通过填空、变式解决问题。
【思考】对例2的算法作少许修改,写出求1×3×5×…×19的一个算法.
三、回顾反思
1. 循环结构与选择结构中都有判断框,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结构?
2. 我们学习了几种循环结构?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转化.
评估诊断
1.在算法学习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不是必选项,高中数学课程不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上机实习来学习算法。尽管如此,教师还是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算法。在流程图教学阶段,RAPTOR 目前是比较理想的可免费获取并使用的软件环境。RAPTOR 保存的文件后缀名为.rap ,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得RAPTOR 并使用其建立自己的算法设计,保存后通过网络传送给教师或在线分享。教师通过QQ 群的文件分享、论坛评分功能来给予学生评价和激励。
2.学生的评分可以用工具导出到Excel ,利用Excel 的统计功能分析数据,教师在单元结束前将统计的结果反馈给学生。
3.必修3算法初步是第一章,第二章是统计初步,因此,学生的评分(成绩)可以作为第二章的教学素材。
教学反思
由于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已经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和学习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脱离直观、对学习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在教学中后一项工作更有必要。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一定是整节课全要用,要用到点、用到位,在不需要使用的场合尽量不用,不对正常教学造成干扰。信息技术也不一定必须在课内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可以提供给学生(在条件允许且合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完成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对于新出现软件要保持
开始
T ←1 I ←1 T ←T ×I
I ←I +1 I >20
输出T 结束
N
Y
变式
开始
T ←1 I ←2 T ←T ×I
I ←I +1 I >20
输出T 结束
N
Y
开始
结束
验证
敏感,为教学选择适用的软件。在软件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小巧免费的,应便于学生合法获取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