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人大制度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如何完善⼈民代表⼤会制度如何完善⼈民代表⼤会制度⼈民代表⼤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针对如何完善⼈民代表⼤会制度,以下我主要从两⽅⾯进⾏阐述:⼀、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是全国⼈民代表⼤会的重要职能。
⽬前,我国⽣效的法律共231部,其中223部是党的⼗⼀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
这说明,改⾰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发展的黄⾦时期,我们⽤3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百年才能完成的⽴法任务,⽴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罕见,堪称世界⽴法史上的奇迹。
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
200多部法律的颁⾏,表明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是我国改⾰开放30年所取得的重⼤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伟⼤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作为⽴法机构所取得的重⼤成果。
这项重⼤成果的来之不易,不仅在于⽴法的数量,更在于这些法律的中国特⾊。
中国特⾊的法律体系是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在内容和作⽤上都不同于西⽅,我们不能⽤西⽅的法律体系来套中国的法律。
外国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法律,只要我们需要就及时制定;反之,外国法律体系中有的法律,如果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我们就不搞。
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由法律、⾏政法规和地⽅性法规组成的。
有些事项,⽤法律来规范尚不具备条件,可先依法制定⾏政法规和地⽅性法规,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法律,这是中国特⾊。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段,但并⾮唯⼀⼿段。
在中国特⾊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运⽤伦理道德、习惯规则、⾏业⾃律、市场机制来调整社会关系,以便集中⽴法资源,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这也是中国特⾊。
提⾼⽴法质量是全国⼈民代表⼤会的⾃觉追求,⽽科学⽴法、民主⽴法是提⾼⽴法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贯穿于⽴法⼯作的全过程。
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七、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1.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要明确区分党的职能和人大职能的界限,党必须尊重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2.加强组织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所组成的,因此,选举制度的民主化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人民普选出的代表应当是选民值得信赖的人,应当是能充分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人。
从机构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机构,增设沟通群众、行使职权的部门,以加强立法、法律监督和对行政部门的监督。
在人员组成上,要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职业化,以利于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
人民代表大会应当逐步增加专职委员的比例,全面考察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不能仅从某一方面考虑,使人大代表成为一种荣誉,以克服片面性。
3.加强制度的建设。
人大行使职权进行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举行会议。
因此,建立和加强会议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时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
同时,健全和完善各级人大的议事程序,使各级人大的工作有法可依。
对于宪法规定的权利未具体化的,必须尽快立法予以具体化、程序化。
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能,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使之独立行使职权。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
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做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足随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真正集中表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它也有存在着缺点,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不能有效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多层次间接选举不能完全代表人民的意志,从而不能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选举的显著特点是多层次的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要经过两级或三级的间接选举产生。
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再由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再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代表大会。
而在一些市管县或设自治洲的地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还不能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只能选举产生市或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后,再由市或州的人民大会选举产生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间又多一层。
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人大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人大工作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加强人大工作的制度建设,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必要条件,是保障人大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下文将从加强人大工作的制度建设入手,探讨如何做好人大工作。
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制度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对于人大工作同样如此。
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人大工作的规范性、法治性和民主性,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人大工作的创新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大代表的监督和执政能力,更好地促进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人大工作的制度建设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1. 提高人大代表履职水平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代表人民表达意愿、参与决策、监督政府。
因此,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水平是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1)加强人大代表培训。
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人大代表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代表履职能力。
(2)加强人大代表的视察和调研工作。
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现场,全方位了解民意情况,掌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通过视察和调研,代表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 完善人大工作的程序和规定程序和规定是人大工作科学、规范进行的基础。
在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善人大工作的各项程序和规定,包括:(1)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和标准。
明确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代表人数和代表范围等标准,规范代表的选举程序。
(2)人大代表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
明确人大代表的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以确保人大工作的民主规范。
(3)人大代表的监督程序和方式。
规范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程序和方式,提高人大代表监督效果。
3. 推进人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人大工作同样也如此。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推进人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1)加快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中,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实现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广泛参与和真正的自主权力。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其作用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为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提高代表的选举方式、增加代表的参与议政的机会以及加强代表的履职能力培养等。
同时,要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监督,确保代表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行使权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需要建立起科学的法治体系,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自主权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宪法的监督和实施,健全法律体系和法律监察制度,提高司法公正和透明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人民对法治的认同和参与意识。
三、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是人民的参与和自治。
为了实现人民的广泛参与,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提供参与国家事务的平等机会。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多方共治的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四、推进信息公开和互联网治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公开和互联网治理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人民对信息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要加强互联网治理,提高网络空间的治理能力,保障人民在网络空间的自由和权益。
五、加强公民教育和参与意识培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因此,我们要加强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人民参与的引导和引导,推动人民踏实为社会、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人民参与和自治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自主权力和广泛参与,推动国家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
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
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
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是指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以确保人大工作的有效性、透明度和民主性。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措施和方向:
1. 提高人大代表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人大代表的选拔、评价与监督机制,确保代表的公正、正直、能力和知识水平。
2. 充分发挥人大的立法职能。
建立健全人大的法律制定、修改和废止程序,保证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
3. 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
完善人大对政府、法院以及其他行政机构和人民团体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4. 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建立健全人大代表与选民的沟通机制,充分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
5. 加强人大的公开与透明。
建立健全人大信息公开制度,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让公众了解人大工作的全过程。
6. 加强人大代表的培训和学习。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代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民生问题,提高代表的工作能力。
7. 完善人大的会议管理和工作流程。
优化人大会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议事质量,确保人大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化和进步。
浅谈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
浅谈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人大选举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人大选举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和完善,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民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就浅谈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人大选举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最早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政协委员共同组成的选举委员会进行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大代表的选举和任期受到严格限制,后来恢复的人大代表制度则在实行县级以上单位直接选举、三级委员会人任期制等方面进行了变革。
二、人大选举制度的现状现行的我国人大代表制度,人大代表分为两种:一是基层代表,由基层群众直接选举;二是全国代表、省市自治区代表、军队代表,由下一级代表大会选举。
同时,我国的人大代表任期为五年,其职务和权利以及选举的程序、规定等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
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各级组织在执行选举职责时着重注重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提高了选举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三、人大选举制度的不足虽然我国人大选举制度在不断改进中,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虽然选举过程是公开的,但候选人的来源比较单一,来自某党团体或者某机关单位的人的比重较大。
其次,选举的参与度不够高,很多选民对选举程序和参与机会不太了解或者不太关心。
再次,选民的选举意识还不够强,很多选民仅仅是在形式上参与了选举,没有真正发出自己的选票。
四、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建议要完善人大选举制度,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选举的公开性和公正性,推行信用选举,使选举结果真正体现出选民的意愿。
其次,要扩大选民的范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选举中来,提高选民的参与度。
再次,要对选民的选举意识进行宣传和培养,引导选民更加理性、合理地投票。
最后,要对选举程序和法规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更趋合理和完善。
综上所述,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以改进,为我国的民主政治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完善人大制度的措施
完善人大制度的措施
人大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同时还拥有立法、监督、决策等重要职能。
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人大制度,我们应该采
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宪法和法律对人大制度的保障。
要切实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的学习和宣传,深
入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提高全社会对人大制度的认识和尊重,使其成为真正的根本法。
二、建立健全人大制度的组织架构。
要明确人大及其各级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
加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加强人大机关的专业化和效率,切实提升人大的权威性
和公信力。
三、加强人大选举和监督制度。
要完善人大选举和监督制度,建立合理的选举程序和
监督机制,加强对组织和程序的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人大代表的权益和权力。
四、提高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度。
要加强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
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人大的监督和公众参与作用,促进政治制度
的民主化和透明化发展。
五、加强人大代表的教育和培训。
要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代表更好
地履行职责,提高其在立法、监督和决策方面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六、加强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要加强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加人大代表与选
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从而构建一个更加民主、和谐的社会。
总之,完善人大制度是当前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推进制度的民主化和透明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
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政原则和路径选择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政原则和路径选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政原则和路径选择邹平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
完善人大制度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理论武器,它已被载入宪法,成为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指导思想。
人大的各项制度、具体程序都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符合的就坚持,不符合的就予以改善甚至摒弃。
二是要将“五个有利于”作为完善人大制度的总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五个有利于”既是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的,也是完善人大制度的总目标。
三是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大行使职权的关系。
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科学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水平,最关键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加强政权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但党本身也要置身于宪政程序之中,宪法一方面规定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根本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也确立了党的领导原则,党章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
四是要坚持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宪政的首要原则,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这一宪政原则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必然延伸,因而必然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宗旨和政治责任;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内涵人民的立法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等要件,而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须臾不可分离;民主集中制更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中枢来建构和展开。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粉碎“四人帮”至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和完 善,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人大工 作有明显的、突出的进展。1982年宪法和在此后制定或 者修改的一批法律,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一系 列法律上、制度上的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选举 等制度,加强国家政权机关的建设,特别是人大及其常委 会的建设。各级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富 有成效的工作等。2005年5月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全国 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 加强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即9号文件,标志 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到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间接选举使得代表代表民意的可能性下降尤其是县级人大选出地市级人大代表地市级人大代表选出省级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选出全国人大代表越往上多层人大发扬民主越广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度越高
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组长:梁燕君、谢路明
组员:甘浪浩、马嘉楠、林亚荣、冯晓东、冯爱丽
•
(二)、措施: 1、坚持与完善党对人大的领导,并逐步走向制度 化。在理顺党与人大关系的基础上,做到既坚持 党的领导,又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独立行使 职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
3、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的法律效力难以确 定。例如在常委会不生产书面的法律文件的 情况下,委员发表意见其法律效力如何。特 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结论是否具有最终的法 律效力,是否必须作为司法判决或者行政决 定的依据,是否存在着取代行政决定和司法 判决的可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通过“一 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其生产的法律后果是 什么?这些问题在现行法律中都无法找到答 案。随着人大工作领域的逐步拓展,人大工 作实践的日益丰富,缺乏行使权利的具体的 法律规范给人大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基本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监督和政治参与,有利于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的核心是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地位、健全代表选举制度和完善代表履职机制。
目前,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地位。
中国的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
在实践中,中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不断增强自身的权力地位,通过立法、监督、政策制定等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健全代表选举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通过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不断健全,通过增加公开、竞争、多元化选举方式,改善选民知情率和参与率,确保代表选举的民主、公正和权威。
3、完善代表履职机制。
代表履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断加强代表履职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代表履职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政府部门对代表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代表能够更好地发挥代表职责,为人民权益服务。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下面几个方面是需要加强的:1、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推进立法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是制定法律的机构,仅有松散而缺乏科学性的自治法规,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完善地方管理的需求的。
因此,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把法律的起草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全国性立法和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公民基本人权保障制度,优化政府性质机构管理体制,加强环境领域立法工作等。
2、推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电子化建设。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论文摘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议会,可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尊重,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
但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人数最多的议会,其权力行使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权力,却从不行使。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人大代表的素质不高,其原因是制度的缺陷。
人是在制度中长大的,制度造成了人,也培养了人的素质。
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对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探讨。
关键词:人大代表制度问题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腾飞,但是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却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尊重,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
其原因就在于人大代表制度本身的缺陷,要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就必须从相关制度本身的改革入手。
一、代表人数太多,应大量减少人数我国选举法第15条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得超过3000名。
选举法第9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每15万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直辖市每25000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1亿的省,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1000名。
我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970人,第八届代表为2978人,第九届代表为2979人,第十届代表超过了3000名。
3000人左右的一个会议,如果让每个代表发言1分钟的话,就得3000多分钟,两天两夜多。
再看地方,北京市人大代表名额为781人,河南省为957人,山东省为930人,最少的是青海省399人,宁夏423人,西藏445人。
所以,在全体会议上,每个代表的发言只能是没有,大会的时间留给大会主席团来发言和主持表决,代表的作用也只能限于鼓掌欢迎举手通过了。
在一个议会里,代表人数越多,每个代表对全体会议上通过议案的作用就越微弱,代表的价值就越小。
代表人数越少,每个代表对全体会议通过议案的作用就越大,代表的价值就越大。
创新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提升实效思考建议
创新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提升实效思考建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监督制度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国家治理和民主建设方面,监督机制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人大监督制度是国家治理中最为重要的监督机制之一,保证了人民的监督权利,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但是,由于现实的各种因素,人大监督制度可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行创新,才能提升实效。
本文旨在就创新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提升实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提供一些建议。
一、完善人大监督制度的立法法规人大监督制度的立法法规主要包括《监察法》、《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
但是,这些文件中的一些规定并不完善,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其中,最为迫切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程序和制度框架。
这些制度应该明确不同类型的监督对象、监督的目标和要求、监督部门和程序等,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人大监督的报告披露人大的监督工作往往需要收集大量的情报信息和数据,但是这些信息往往不易被公众所知。
因此,加强监督的信息公开和报告披露对于提高实效非常重要。
要求各级人大对于自身的监督工作进行全面汇报,报告应该公开透明,不掩盖任何问题。
此外,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评估机制,向公众发布对监督工作和报告的评价和建议,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监督效果。
三、探索开展代表问责和民间监督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监督工作应当实行问责制和定期问询制度。
对于不良政绩和其他不透明行为,必须进行问责处理。
在问责制度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惩罚机制”,如降职、撤职或开除的惩罚规定。
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开展民间监督工作,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四、建立功能性监督机构为了以更流畅的方式进行人大监督工作,建立功能性监督机构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不同类别和领域的监督工作,建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提供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和能力,从而提高监督的效率和专业性。
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七、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1.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要明确区分党的职能和人大职能的界限,党必须尊重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
2.加强组织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所组成的,因此,选举制度的民主化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人民普选出的代表应当是选民值得信赖的人,应当是能充分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人。
从机构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机构,增设沟通群众、行使职权的部门,以加强立法、法律监督和对行政部门的监督。
在人员组成上,要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职业化,以利于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
人民代表大会应当逐步增加专职委员的比例,全面考察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不能仅从某一方面考虑,使人大代表成为一种荣誉,以克服片面性。
3.加强制度的建设。
人大行使职权进行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举行会议。
因此,建立和加强会议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时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
同时,健全和完善各级人大的议事程序,使各级人大的工作有法可依。
对于宪法规定的权利未具体化的,必须尽快立法予以具体化、程序化。
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能,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使之独立行使职权。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心得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心得人大制度是指宪法规定的全国、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选举、任期、解除、议事程序等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是保持我国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和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
首先,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可以深化民主建设。
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的代言人,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力量。
完善选举制度、明确代表职责、增强代表监督权等措施可以推动人大代表更好地发挥代表职能,增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
其次,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可以加强法治建设。
人大是立法机关,通过修订和制定法律、法规、决定等文件来规范社会行为和约束国家机构行为。
完善法律起草、制定、审议、颁布、实施的各个环节,保证法律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及时性,是维护法治的重要手段。
此外,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也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审计报告、法规草案等,都是人大代表审议决定和监督政府工作的基础。
通过深化人大代表与政府关系的互动,增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可以促使政府调整政策、优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民意感召力。
最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也可以增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人大代表来自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保证各级人大代表的选择和职权不受任何干扰,可以确保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
总之,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民主建设、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增强国家稳定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积极参与人大代表选举和讨论,为完善人大制度尽力而为。
要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行使职权,保障人大代表的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力,切实做到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破除人大制度中的一些陋习和弊端。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重要思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上,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制度。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形式,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包括: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保障人民代表大会的自主权,以及实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的原则。
二是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要建立健全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为主体、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相互协作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要把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放在首位,加强宪法审查工作,完善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化发展。
要深入实施和推进依法治国,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要受到充分保护,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化发展。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法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这是由我国的政体性质决定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人大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它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们的目标,是要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建设得更好,切实把宪法赋予的职责承担起来。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心就是不断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因为: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围绕着建立何种政治制度,各个阶级、各种社会势力曾进行过激烈的斗争。
历史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不管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还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伪宪制,在中国都行不通,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该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是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当前,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的重点,抓紧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法律。
在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和督促它们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①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
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必须反对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如人大代表的选举,代表制度,组成人员制度和委员会制度等,要真正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功能,就必须要在制度上健全人大。
目前存在的诸多弊端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和代表的素质问题。
(1)人大代表的选举。
我国的选举法规定,实行差额选举的比例是25%——50%;推荐代表候选人的单位有政党、团体和10人以上的代表联名。
在实践中,选举法的这一规定在很多地方得不到落实,事实上只有政党提名,而没有团体和代表提名,提名的代表候选人比例远远不到25%,甚至不足10%的差额。
(2)代表的素质问题,即人大代表的专职化问题。
目前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人员较为复杂,有各级党政机关的要员,有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有为祖国添得荣誉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体育健将,甚至还有“掏粪工人”——当然,这里没有看不起下层百姓的意思,只是人大代表如果不识字,不懂政治或对政治没有兴趣的话,就不是合格的代表。
代表民意和表达利益要求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范畴。
因此,人大代表应该实行专职化,即人民代表至少应该是懂政治并对政治有兴趣的政治活动家。
代表身份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重要的是一种政治责任。
(3)党与人大的关系问题。
如何处理好党与人大的关系,这是我国党政分开的关键所在。
从政治原则和程序上说,党委的决定必须经过人大的法定程序,获得人大同意,变成国家意志,制定为法律,才能成为国家权力,才能对政府和全社会有约束力,同时,必须加强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使人大能够真正反映民意,代表民意,而不是标榜民主、为某些既定政策寻求合法性依据的橡皮图章。
因此,必须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
篇二: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针对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下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
目前,我国生效的法律共231部,其中223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
这说明,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立法任务,立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罕见,堪称世界立法史上的奇迹。
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
200多部法律的颁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人大作为立法机构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这项重大成果的来之不易,不仅在于立法的数量,更在于这些法律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是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大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在内容和作用上都不同于西方,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中国的法律。
外国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法律,只要我们需要就及时制定;反之,外国法律体系中有的法律,如果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我们就不搞。
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的。
有些事项,用法律来规范尚不具备条件,可先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法律,这是中国特色。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
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运用伦理道德、习惯规则、行业自律、市场机制来调整社会关系,以便集中立法资源,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特色。
提高立法质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自觉追求,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内在要求,必须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全过程。
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草案,要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对法律草案中专业性强、各方面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要通过立法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深入研究论证。
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使制定的法律更加切实可行,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以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建设日益重要。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的精神,全国人大在继续完善经济立法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立法为民的理念,着力加强社会领域、民生领域的立法,这意味着中国立法正以关注民生的视角,开始了由经济立法向社会立法、民生立法的重要转型。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抓紧制定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及时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规定,督促有关方面尽快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权力的有效监督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
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最具权威、最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人民行使国家管理的权力、实现国家机构之间相互制约、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重要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人大监督的实质,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从制度上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人大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等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任务相当繁重,是大有可为的。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既有监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监督,又不代行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
人大依法搞好监督,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一府两院”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有利于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人大监督与“一府两院”的工作,不是相互掣肘,不是唱“对台戏”,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大监督工作不断成熟,监督制度不断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扩展,监督效果不断增强,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监督法将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监督法实施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部从我国国情出发、符合人大工作实际的好法律,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不断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尤其要把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经济工作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全面贯彻实施监督法,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按照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权力必须在民主的监督下运行。
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职权,确保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保障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才能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另外,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正确处理党和人大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党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要明确区分党的职能和人大职能的界限,党必须尊重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接受宪法和法律的监督;②加强组织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所组成的,因此,选举制度的民主化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人民普选出的代表应当是选民值得信赖的人,应当是能充分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人。
从机构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机构,增设沟通群众、行使职权的部门,以加强立法、法律监督和对行政部门的监督。
在人员组成上,要逐步实现人民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轻化、职业化,以利于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
人民代表大会应当逐步增加专职委员的比例,全面考察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能仅从一方面考虑,使人大代表成为一种荣誉,克服片面性;③加强制度的建设。
人大行使职权进行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举行会议。
因此,建立和加强会议制度、代表巡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要在时间上予以充分的保障。
同时,健全和完善各级人大的议事程序,使各级人大的工作有法可依。
对于宪法规定的权利未具体化的,必须尽快立法予以具体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