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个人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岩

巢湖市北部山区岩浆岩石不很发育,仅发现有4个小岩体,分布在7410工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均很小,面积仅100-1200m2,其中以维尼纶厂东侧、炭井村东侧岩体规模最大,露头也较新鲜,但现已全部被维尼纶厂平整建成体育场,难于看到。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7410工厂岩体)、花岗斑岩(王乔洞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炭井村岩体和117高地南坡岩体),呈岩株状产出,一般剥蚀不太深,属浅成-超浅成相。岩体与围岩均为接触关系,除7410工厂岩体侵入在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外,其余三个岩体均侵入在二叠系中。

岩体一般风化强烈,呈疏松状,但岩体蚀变很微弱,仅见叶腊石化、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围岩仅具轻微的硅化、角岩化等,一般不见矿化现象。1983年,7410工厂因修建体育场,推土机揭露出来的炭井村岩体,新鲜露头上可见NNE向和NEE向两组裂隙中均呈明显的褐铁矿化。

岩体SiO2含量在70%左右(67.88~70.37%),Q值为29.29-36.55,属查氏二类三科或四科,为SiO2过饱和的过碱性及中碱性岩石,Al2O3偏高(13.9-15.29)出现a′值,属于铝过饱和系列。

岩体的侵入时代,根据炭井村岩体黑云母(K-Ar)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06Ma,考虑到K-Ar法年龄值较低及地质证据,认为其时代为晚白垩世。

现在以王乔洞岩体为例简单介绍一下:

王乔洞岩体位于王乔洞南约300m处,俞府大村向斜的西翼。平面上呈圆形,面积约160平方米。岩体侵入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岩枝的南接触带产状252º∠50º。

王乔洞花岗斑岩剖面图

王乔洞南侧花岗斑岩素描

岩性为细粒花岗斑岩,灰白到浅灰黄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有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组成,斜长石较钾长石自形晶,颗粒大小不一,钾长石呈不规则状,黑云母多具暗化边现象。

基质主要由石英,微晶钾长石及斜长石等组成,均成他形微晶结构。钾长石多以高岭土化,斜长石绢云母化。岩体南界边缘相很明显,斑晶显著小且更进一近接触带出现大量气孔,均呈细长的椭圆形空洞,少量为方解石或沸石类矿物填充构成杏仁体,定向排列,可见十分明显的流线,流面结构,流面产状70º∠45º。

外接触带围岩可见几厘米宽的烘烤,退色现象,并可见30cm多宽的硅化及角岩化带。

岩石中含有锆石,磷灰石,石榴石,金红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硅灰石,黄铁矿等副矿物。

巢北地区脉岩,仅发现两条:一条为云斜煌斑岩脉,位于实习区东面汤山西坡;;另一条为蚀变闪长玢岩脉,位于实习区朝阳山216高地195º方向约300米处,岩脉长50m,宽3m,沿断裂呈70º到250º方向延伸

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脊山西南坡花岗斑岩株,侵入在二叠系岩层里。该花岗斑岩为斑状结构,里面含有黑云母,石英,长石。长石风化为高岭土。侵入体中部结晶好,黑云母多,颗粒大。侵入体边缘结晶差,黑云母少,颗粒小。

马脊山花岗斑岩侵入素描图

马脊山南坡花岗斑岩素描

向核山侵入岩

第四章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带来对大自然的较大破坏,矿产资源形成与沉积作用相关,根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的资料,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磷矿、劣质煤及铁矿等,成为本区水泥、耐火制品、化工玻璃的主要原料。是安徽省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

铁矿

区内铁矿,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

1、沉积型铁矿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内沉积型铁矿有两个成矿期,即晚泥盆世五通晚期和早石炭世高骊山期。

(1)五通期铁矿

铁矿赋存于五通组上段顶部,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区内岠嶂山的铁矿出露较好,且具一定规模,其它均为铁矿化点。

巢湖市北部岠嶂山铁矿,地处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自五通组至上石炭统船山组,产状稳定,倾向250°-290°,倾角30°-50°,由于北西—南东向断裂发育,致使矿体多处错断位移。

含矿岩系有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等组成,走向延伸近1500m,含矿一层,厚0.8-1.2m,矿体成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一致。顶板为粘土岩或石英岩,底板为含铁石英砂岩。

矿石成分有褐铁矿、赤铁矿,偶见有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砂粒及泥质。

矿石原生结构为砂状结构,并具交代残余、交代假相及胶状等次生结构。矿石构造以网格状及皮壳状为主,矿石品位较低,Tfe36.05%以下。

该类型铁矿为滨岸湖泊沼泽相沉积成因,亦有人认为是沉积加水解淋滤成因。

(2)高骊山期铁矿

早石炭世高骊山期有两个成矿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了高骊山组底部铁矿层(下矿层),第二阶段形成了该组中、上层铁矿(上矿层),巢湖北部地区下矿层发育较好,上矿层发育较差。

下矿层:巢湖北部地区以平顶山向斜北两翼之曹家山(即113高地一带)铁矿为代表,赋存于高骊山组底部,一般呈透镜状、团块状直接覆盖于金陵组灰岩之上,其间夹一层粘土岩,厚0-0.8m,矿体

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矿石一般呈胶状、交代假象结构及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石成分有赤铁矿、褐铁矿,脉石有石英、长石等。

上矿层:见于巢湖市马脊山(即117高地)一带,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为含鲕状赤铁矿泥岩,呈透镜状产出,厚1m左右,顶、底板均为泥岩、粉砂质泥岩。中矿层缺失。

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此外还可见有微量的磷铁矿、黄铁矿,脉石主要为石英和泥质。呈胶状、交代假象、交代残余结构,鲕状、豆状构造,品位较差。

该期铁矿均因矿层规模小,厚度不大,无工业价值。

177高地南坡高骊山组豆状赤铁矿

2、热液型铁矿

俞府大村铁矿

位于巢湖市北部的俞府大村东约600m,即维尼纶厂汽车库北60m,处于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有五通组至高骊山组等,矿体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一般产于构造裂隙和层间空隙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