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 名词解释全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全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全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全第一单元养生1.天真:先天之真气。

2.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3.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4.不妄作劳: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

妄,乱也。

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5.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形,指形体。

神,指精神。

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

6.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7.不知持满: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

8.不时御神:不善于使用精神,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时,善也;御,用也。

9.XXX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10.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11.精神内守:精神守持于内而不使外耗。

12.高下不相慕:无论社会地位尊卑贵贱都能不互相倾慕,安于本位。

13.XXX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材力行之,便可免受表里邪气的风险。

14.天数:自然所赋之寿数,即天年。

15.齿更: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XXX代替,谓之齿更。

更,更换。

16.天癸至:肾精中具有增进生殖性能感化的物质充盛而施展感化。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17.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

18.精气溢写: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

写,通泻,此为泄之义。

19.阴阳和:指男女交合。

一说男子阴阳气血调和。

20.却老而全形: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

21.发XXX: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22.被发缓形: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

被,同披。

23.XXX: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24.XXX:描述春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发展的自然形象。

25.XXX:描述夏日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情景。

内经名词解释

内经名词解释

一、名詞術語1、法於陰陽:遵循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

法,效法、遵循。

2、和於術數:適當運用調攝精神,鍛煉身體的一些養生方法,如導引、吐納、按蹺、七損八益等。

和,調和,適當運用之意。

術數,指修身養性之法。

3、虛邪賊風:四時不正之氣。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氣候變化和有害於人體的外界致病因素。

4、天癸至:腎精中具有促進生殖機能作用的物質充盛而發揮作用。

天癸,是以腎精為物質基礎,在腎氣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機能的物質。

至,充盛、發揮作用。

5、治未病:含三方面意義。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變;三是早診早治。

6、神明之府:陰陽是產生自然界萬物運動變化內在動力的場所。

7、飧泄:大便瀉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穀不化。

8、壯火:指藥食氣味純陽者,後世引申為病理之火,即過亢的陽氣。

9、少火:指藥食氣味溫和者,後世引申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陽氣。

10、藏象:藏,指藏於體內的臟腑;象,指臟腑機能反映於外的徵象及臟腑的實質形象。

11、上焦如霧:形容上焦心肺宣發佈散水穀精氣的功能,如同霧露彌漫灌溉全身。

12、中焦如漚:形容中焦腐熟水穀,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漚漬食物,使之變化。

13、下焦如瀆:形容下焦腎和膀胱如同溝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14、三部之氣:即指傷於上部的風雨、傷於下部的清濕、傷於五臟的喜怒等邪氣。

15、伏沖之脈:即沖脈,此指沖脈之循行靠近脊柱裡面者。

16、煎厥:病名。

是指煩勞傷陰,陰虛陽亢,逢夏季陽盛,以致煎熬陰精而昏厥的病證。

17、薄厥:病名。

指因大怒而氣血上沖,臟腑經絡之氣阻絕不通所導致的昏厥的病證。

18、洞泄:指水穀不化,下利無度的重度泄瀉。

19、無失氣宜:指審察病機要從六氣主時出發,不要違背六氣主時的規律。

氣宜,六氣各有主時之宜,即六氣主時的規律。

20、暴注下迫:指急劇的腹瀉,伴有裡急後重。

暴注,急劇的腹瀉。

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裡急後重。

21、真藏脈:是脈無胃氣而真藏之氣獨見的脈象,如但弦無胃等之類。

22、傷寒:病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別,廣義傷寒泛指感受四時邪氣引起的外感病;狹義傷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

内经名解

内经名解

绪论1、《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成书时间在西汉中后期。

2、《素问》之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3、《九卷》之名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针经》之名首见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灵枢》之名首见于王冰叙《素问》引《汉书》文4、《内经》构建方法①司外揣内②援物比类③直觉领悟④揆度奇恒名词解释1.司外揣内:通过体外的表征来把握人体内部的变化规律。

就是通过活着的人体进行整体的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

2.直觉领悟:是在对研究对象深刻感受的基础上,获得某种灵感,突然领悟到某种普遍形式的客观规律性。

3.揆度奇恒:就是用比较的方法测度事物的正常和异常。

4.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5.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6.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7.不时御神:不善于驾驭、使用精神,即妄耗神气。

8.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9.恬淡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10.不惧于物:不为外界物欲所惊扰。

11.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侵害。

12.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13.主水:指肾藏精的功能。

14.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

15.气脉常通:气血经脉尚通畅。

16.发陈: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17.蕃秀:繁茂秀美。

18.Jie疟:泛指疟疾。

19.荣平: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

20.Sun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21.闭藏: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内经选读》教室笔记[优质文档]

《内经选读》教室笔记[优质文档]

内经选读复习内容第一部分各单元背诵内容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内经(Nèi Jīng)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一,也被视为中医学的权威典籍。

它包括了两部分:《素问》和《灵枢》。

《素问》总共分为81章,对人体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而《灵枢》则总共包含81篇,并围绕着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和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内经具有以下的特点:1.经典性: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经典,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它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教学。

2.系统性:内经对中医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和归纳。

它从人体的结构、功能、病理和诊断治疗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讨。

3.综合性:内经综合了当时的哲学、自然科学、医学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思想成果。

它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并融合了阴阳五行理论、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多个理论体系。

4.理论创新性:内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独特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概念。

这些理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医学思想,也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实用性:内经强调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来达到健康的目标。

它提出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养生方法和治疗措施。

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深入研究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病理与诊断、治疗与养生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

同时,内经也促进了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医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之,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以其经典性、系统性、综合性、理论创新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为广大中医学爱好者和从业者所崇尚和奉行。

它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

【神机】:生命内气化活动规律的枢机。

【气立】:生命体内外环境之间的气化活动规律【无形无患】:假如没有发生气化活动的事物,就不会有一异样的运动情况。

行,形体,此泛指人们可感知的食品。

患,即灾害或疾病,此泛指异样运动。

【飧泄】: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事物的泄泻。

【瞋〔月子旁〕胀】:胸脘胀满。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人其真气衰弱,少火之人其真气盛壮。

【壮火食气】:气味浓郁的药食能够耗费人体正气。

食,吃,通“蚀〞。

引申为耗费。

【湿盛那么濡泻】:湿胜伤脾,运化失态,症见大便清稀。

濡泻,又称湿泻,即稀便。

【痎虐】:泛指各样疟疾。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静藏于内是阳的镇守,阳行动与外故为阴之役使。

守,镇守于内;使,役使于外。

【煎厥】:病名。

过分烦劳,阳气炽张亢盛,煎熬阴精,频频至盛夏,两热相和致使阴气竭绝而昏迷的病证。

【薄厥】:病名。

因震怒而气血上迫所致的忽然昏迷的病证。

薄,迫也。

【痤痱】:由阳气郁闭发生的皮肤疖疹类疾患。

痤,即小疖。

痱,即汗疹、痱子。

【皶〔zha一声〕】:生擅长面部的粉刺【静那么养神,柔那么养筋】:看作“养神那么精,养筋那么柔〞解,指阳气拥有温养精神和筋脉的作用。

精,指精神爽慧。

柔,即筋脉轻柔,活动自如。

【大偻】:严重的背曲不伸状。

【气门】:指汗孔。

【肠澼为痔】:下利脓血或为痔疮等病证。

【洞泄】:泛指重度泄泻。

【痿厥】:肢体枯败不用而逆冷的病证。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人类胚胎是由父亲母亲阴阳两精互相联合而成。

【法于阴阳】:仿效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

法,仿效。

阴阳,此指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

【和于术数】:协调各样养生的方法。

和,协调、整合。

术数,各样养生的方法。

【不妄作劳】:不任意进行超越自己能力的劳作。

妄,毫无拘束、任意。

劳,包含形劳、神劳和房劳。

【形与神俱】:形体与精神共存、协调、一致。

俱,偕同。

天年:自然寿命。

【时时御神】:不擅长调控精神。

时,善也。

【虚邪贼风】:泛指致病的气象要素,包含非时之寒、暑、燥、湿、风、热和疠气之类。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全书分为两部分,即《素问》和《灵枢》。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医学的创始人,是本书的提倡者和主要人物。

2. 内经:指本书的内容以及集中体现的中医学理论。

3. 病机:中医学概念之一,指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4. 脏腑: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部的器官及其功能系统。

5. 经络:中医学中的概念,指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通道,与脏腑相连。

6. 气: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分为阴阳两种性质。

7. 血:中医学中的重要物质,与气一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营养和能量的载体。

8. 阴阳: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9. 理论:指《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中医学的哲学和科学理论体系。

10. 脉诊:中医学中的诊断方法,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人体的
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

11. 针灸:中医学中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
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 药物:中医学中的治疗方法,通过选用草药或其他天然物
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疾病。

13. 养生:指通过调节饮食、作息、锻炼等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防病治病的方法。

总体来说,《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对于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上是对其中一些重要名词的简要解释,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了解。

内经名词解释

内经名词解释

重点名词1.术数指养生的方法,如导引、按跷、吐纳等。

2.天年天赋寿命,即自然寿命。

3.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治病因素。

4.恬淡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5.真牙智齿6.天癸肾中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

7.痎疟疟疾的总称8.飧泻泻出未消化的食物。

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9.气门汗孔。

10.䐜胀胸膈胀满。

11.腠理指皮肤、肌肉、脏腑之间通行元气的间隙。

12.壮火药食气味辛热纯阳者。

后世发挥:过亢之阳气。

(病理之火)13.少火药食气味辛甘温和者。

后世发挥:温和不亢的阳气。

(生理之火)14.濡泻又称湿泻,由湿邪伤脾所致。

15.七损八益房中七种损伤精气、八种有益精气的做法。

16.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由于人体的阴阳气血内外上下交相贯通,所以针刺阳分或阴分能够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盛衰。

17.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

18.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

19.漏泄伤于外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

20.谿谷肌肉之间会和之处。

肌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谿。

21.三部之气即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邪气。

22.薄厥古病名。

阳气亢盛,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

“薄”通“暴”,突然。

23.煎厥古病名。

阳气亢盛,煎熬津液,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昏厥的病症。

24.偏枯半身不遂,偏瘫。

25.肠澼下利便脓血之类疾病。

26.大偻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起之病。

27.玄府汗孔28.洞泻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29.伤寒病名。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热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30.巨阳太阳31.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

32.阴阳交指阳热邪气入于阴分与阴精正气交结不解,是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盛正衰的危重证候33.劳风病名。

指因劳而虚,因虚而感受风邪所产生的以恶风振寒,项强冥视,咳吐青黄痰为主症的病证34.风厥古病名,“以其太阳感风,少阴气厥,名为风厥之证”35.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性著作。

该书共分为两部分,即《素问》和《灵枢》。

下面对该书中涉及到的主要名词进行解释:1.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在人体内部,阴指的是内脏、器官等内在实质性物质,而阳则指气血、精神等能量性物质。

2. 五行:五行是中医理论中另一个重要概念,包括金、木、水、火和土五种元素。

这些元素相互制约、相生相克,在人体内部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3. 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的概念。

它们贯穿全身各个部位,并与脏腑组织相连通,起着调节气血循环、协调身体机能等重要作用。

4. 气血:气血是人体内部最基本的生命物质之一,包括气和血两个方面。

气是指人体内部的能量,而血则是指人体内部的营养物质和液体。

5.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是中医理论中描述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概念。

它们包括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等多种因素,以及气血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

6.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望闻问切等方式来确定患者的证候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7. 针灸:针灸是中医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

针灸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8. 草药:草药是中药学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包括各种天然植物或动物的部位和提取物,具有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等多种作用。

草药常常被用于中医治疗的基础中。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黄帝内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健康保健中。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目与答案解析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目与答案解析

二、名词解释1、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

“和于术数”的意思就是说要符合术数。

术数就是方法,技术,方法和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和于术数”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和”字。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长寿,最重要还是“和”,跟大自然和,跟社会和,跟别人和,跟自己身体心理和,跟自己的形体与精神和。

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2、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形,指形体。

神,指精神。

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天癸肾中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5、飧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

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6、壮火、少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其中“壮火”、“少火”本指药食气味的阴阳性能而言,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意为:药食气味纯厚而作用纯阳,服之则耗散人体的正气,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而作用平和,食之则能使人体正气壮盛。

即具有纯阳作用的壮火之品能够损伤人体的正气,具有平和作用的少火之品能够补益人体的正气。

后世医家对“壮火”、“少火”有进一步发挥,将“火”解释为阳气,壮火是过亢的阳气,即病理之火;少火是平和的阳气,即生理之火。

这种壮火、少火的理论,不仅成为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后世主火的学术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7、濡泄濡泄,病名。

指湿盛伤脾的泄泻。

由土虚不能制湿,肠胃不固,湿反胜而成病,故脉迟而缓,小便不利,身重,腹不痛,肠鸣漉漉,所下多水。

宜四苓汤加二术、胃苓汤加草蔻。

8、七损八益针对房事交合中对人体有害的七种做法,古人又提出了房室生活中对人体有益的八种做法,即“八益”,是指:“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气,七曰寺(待)赢,八曰定顷(倾)。

内经名词解释题

内经名词解释题

内经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1.煎厥: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晕厥的病症。

2.薄厥: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

薄:通“暴”,突然。

3.汗出偏沮: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

沮:阻止。

4.间者并行:病症轻浅者,标本兼治。

间:病轻。

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故称之。

罢,音义同疲。

6.封藏之本:比喻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7.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

魄通粕。

8.去菀陈莝:除去郁久的恶血。

陈莝,即莝陈。

此句去、莝同义,即除去。

菀通郁。

此句菀、陈同义,指恶血。

9.开鬼门:鬼门,即汗孔。

指发汗的治疗方法。

10.洁净府:净府,即膀胱。

指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11.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

12.着痹: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13.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

躄,两腿行动不便。

14.掉眩:肢体搐动震摇,头止旋晕。

掉,摇也,此指肢体动摇,如肌肉痉挛、震颤之类症状。

15肠覃: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

16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

经,大便。

溲,小便。

17.尻以代踵:尻:尾底部。

踵,足后跟。

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尾骶部)代之。

18.宗筋:狭义指男子的前阴。

广义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

19.甚者独行:病症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20.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症状。

转,转侧;反,角弓反张;戾,身体屈曲。

21.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运用补益固涩的方药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不畅病症,运用通利泻下的方药治疗结实下利病证。

22.阳道实,阴道虚: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23.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

24.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25.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附出处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附出处

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附出处)1. 法于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2. 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施行适合自身的修身养性之法3. 不妄作劳《素问?上古天真论》为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与法度4. 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形,形体。

神,指精神。

俱,偕也,有共存、协调之意5. 不知持满《素问?上古天真论》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6. 不时御神《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7. 发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推陈出新8. 蕃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繁茂秀美9. 容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万物形态平定,不再繁盛生长。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所以称为容平。

10. 闭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生机潜伏,阳气内藏11. 苛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重病12. 内格《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人体内在的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的阴阳变化格拒13. 煎厥《素问?生气通天论》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以至煎熬阴精而昏厥之危重病证。

14. 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由大怒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而导致的昏厥证。

15. 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事物变化的根源16. 神明之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明,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府,藏聚之所。

17.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亦生18. 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胸膈胀满19. 清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之清阳,是指呼吸、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清阳发腠理之清阳,是指卫气;清阳实四肢之清阳,是指饮食物化生的水谷精微。

20. 浊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出下窍之浊阴,是指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浊阴走五脏之浊阴,是指精血津液;浊阴归六腑之浊阴,是指饮食水谷及其变化的糟粕和水液。

21.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药物饮食气厚,作用纯阳,使人的元气衰减,药物饮食气薄,作用温和,使人的元气壮盛22. 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肢厥冷,为阳虚阴盛之象23. 七损八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利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内经选读

内经选读

名词解释:父母:指本原、根本。

神明之府: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之所在。

治病必求于本:谓诊治疾病当推求阴阳之本而调之。

本,指阴阳。

飧泄:病证名,指腹泻物中带有不消化食物。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饮食所化之精微及吸入的自然之气;浊阴,食物的糟粕和废浊的水液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发,外行;走,内注。

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实,充养;归,代谢。

能始:即元始、本始。

能,通“胎”。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守,镇守;使,役使。

味归形,形归气:归,生成、滋养、依赖之意。

气归精,精归化:化,指人体的气化功能。

五宫:即贮藏阴精的五脏。

阴者藏精而起亟(qi器):亟,频数。

阳者卫外而为固:固,固守。

脉流薄急:薄,通“迫”,急迫快速。

阴平阳秘:阴平与阳秘是互文,即阴阳平秘。

平秘,平和协调的之意。

气门:指汗孔。

六合:指上下四方。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神明,指精神意识。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指作用强力。

伎巧,即技巧。

伎,同“技”。

巧,即精巧。

决渎:疏通水道。

决,即开通。

渎,即水道。

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趋走不息谓之使,百物聚集谓之市。

藏象:藏,藏于体内的脏腑;象,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印象。

罢极之本:一从生理解,以“罢”通熊罴之“罴”,罴即熊之雌者,耐劳而多勇力,用以喻肝脏任劳勇悍之性,一从病理解,罢音义同“疲”;极,“燕人谓劳曰极”。

罢极,即劳困之意。

至阴:至,到达。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脾应长夏,由阳而至阴,故称至阴。

魄门亦为五脏使:魄门,即肛门。

使,使役,支配、制约之意。

满而不能实:指五脏精气宜盈满,但不能壅实不行。

实而不能满:指六腑水谷与糟粕宜暂时充实,但不能滞满不行。

阴阳异位:阴指足太阴脾经,阳指足阳明胃经。

两经循行部位及阴阳属性各不相同,故曰阴阳异位。

飧泄:病证名,指腹泻物中带有不消化食物。

肠澼:痢疾。

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水谷精气。

天之在我者德也:天施惠我们的是适合人类孕育繁衍的自然条件,包括四时气候、阳光雨露等。

内经名词解释题

内经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1.煎厥: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晕厥的病症。

2.薄厥: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

薄:通“暴”,突然。

3.汗出偏沮: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

沮:阻止。

4.间者并行:病症轻浅者,标本兼治。

间:病轻。

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故称之。

罢,音义同疲。

6.封藏之本:比喻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7.魄门: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

魄通粕。

8.去菀陈莝:除去郁久的恶血。

陈莝,即莝陈。

此句去、莝同义,即除去。

菀通郁。

此句菀、陈同义,指恶血。

9.开鬼门:鬼门,即汗孔。

指发汗的治疗方法。

10.洁净府:净府,即膀胱。

指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11.侠脊之脉: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

12.着痹: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13.痿躄:指四肢痿废不用。

躄,两腿行动不便。

14.掉眩:肢体搐动震摇,头止旋晕。

掉,摇也,此指肢体动摇,如肌肉痉挛、震颤之类症状。

15肠覃: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

16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

经,大便。

溲,小便。

17.尻以代踵:尻:尾底部。

踵,足后跟。

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尾骶部)代之。

18.宗筋:狭义指男子的前阴。

广义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

19.甚者独行:病症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20.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症状。

转,转侧;反,角弓反张;戾,身体屈曲。

21.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运用补益固涩的方药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不畅病症,运用通利泻下的方药治疗结实下利病证。

22.阳道实,阴道虚: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23.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

24.痛痹: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25.肺热叶焦: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内经选读的重点名词解释

内经选读的重点名词解释

内经选读的重点名词解释《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黄帝内经》中一些重点名词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部经典著作。

1. 阴阳:阴阳是《内经》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事物世界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

阴阳不仅限于生命体,也包括了天地、人事、气候等许多领域。

阴阳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在人体内,阴阳的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是中医的基本原则之一。

2. 气血:气血是《内经》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两种重要物质。

气是日常活动中的能量来源,“通则不痛”即是指气的畅通;血是维持身体组织和器官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它滋养全身各个组织。

气血的充盈与调和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中医认为,通过调整气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五脏:五脏是《内经》中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分别为肺、肾、肝、心、脾。

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相互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五脏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身体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五脏功能失调时,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因此,通过调节五脏功能来治疗疾病也是中医的常见方法。

4. 经络:经络是《内经》中另一个重要的名词,指的是人体内的穴位和脉络系统。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是人体内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气血的循环,也决定了人体各个部分的功能。

中医常通过调理经络来治疗各种疾病,例如采用针灸等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调节经络的功能。

5. 五行: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万物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归纳总结。

《内经》中也有涉及到五行的内容。

五行分别为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克,保持着生命活动的平衡。

中医养生中常根据五行理论来进行调养,以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的重点名词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与人体生命运行的智慧。

内经

内经

名词解释:神明之府: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之所在。

飧泄:病证名,指腹泻物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

烦冤(渊):即烦闷。

数栗:频频寒战。

形能:指疾病的症状,能通“态”。

权衡规矩:借以比喻四时脉象,春夏秋冬分别对应权衡规矩。

相使:这里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使,联系,使用。

五脏浊气:腑接受五脏化气后的废物。

魄门亦为五脏使:肛门的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为五脏使。

阳道实,阴道虚:属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清湿:指寒湿之邪。

虚邪之风:即指气候异常,又称虚邪贼风,为一切外来治病因素的统称。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即人体的正虚和自然界的虚邪。

得,合之意。

客,此作侵入解。

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实,指人体正气充足和自然界的正常气候。

肉坚,肌肉壮实,辞职健康无病。

淖泽:柔和润泽之意。

首入裹:指头部沉重不爽,如物裹缠。

煎厥:古病名。

指阳气亢盛,煎熬阴精,虚火上炎,阴精竭绝而至气逆昏厥的一种病症。

薄厥:古病名。

指因大怒而迫使气血上逆所致的昏厥证。

汗出偏沮: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

沮,阻止。

错费:痤,疖子。

费,汗疹,俗称痱子。

大偻:指曲背弯腰,不能直立的病症。

阴者藏精而起气也:五脏所藏蓄的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以供养阳气。

气,频数。

脉流薄疾:指经脉中的气血流动急迫快速。

薄,通“迫”。

五脏气争:五脏功能失调。

筋脉横解:谓筋脉弛纵不收。

横,放纵。

解,同“懈”,松弛。

洞泄:指五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奋郁:此指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症状。

瞀瘛:瞀,昏糊也。

瘛,抽搐也。

厥固泄:厥,指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热的厥证。

固,指二便固闭不通。

泄,指二便泻利不禁。

禁鼓栗:禁通“口噤”,口噤不开。

鼓栗,鼓颌战栗,形容恶寒之甚。

躁狂越:躁,手足躁扰,坐卧不宁,狂,神志狂乱。

越,言行举止,乖乱失常。

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种症状。

转,身体左右扭转。

反,角弓反张。

内经名词解释

内经名词解释

内经名词解释1.法于阴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

2.形神俱全:形神健全。

3.虚邪贼风:泛指异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

4.恬淡虚无: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5.陈发: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6.蕃秀:繁茂秀美。

7.容平:秋季万物成熟,形容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景象。

8.飧泄:泻出来消化的食物。

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9.闭藏: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1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在春夏季要顺应自然界生长规律调节阳气,在秋冬季节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

养阳即养生养长,养阴即养收养藏。

11.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12.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行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13.本:指阴阳。

14.瞋胀:胸膈胀满。

15.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药食气味纯阳者易化壮火,令正气虚衰;药食气味温和者易化少火,令正气盛壮。

16.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药物饮食的纯阳作用销蚀耗散人体的元气,人体的元气赖药物饮食的温和作用;药物饮食的纯阳作用供养耗散人体的元气,药物饮食的温和作用补养人体的元气。

17.热胜则肿:火热内郁,营气壅滞肉理,聚为痈疡红肿。

18.寒胜则浮: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

19.濡写:又称湿泻,由湿邪伤脾所致。

20.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21.传化之府:传导消化水谷及糟粕的场所。

22.魄门亦为五脏使:指肛门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

23.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24.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指经脉中的精气,正常运行而不紊乱,流行输布于肝心脾肾四脏。

25.气归于权衡:言精气化为血气入于血脉,精气的敷部要保持平衡生理状态。

26.太阴主内,太阳主外:营卫之气的循环,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经复会于手太阴经,故曰太阴主内。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
(30)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的气候下,就会身体健康。
(40)、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序。
(41)静则多言: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的神昏、多言。
(42)四维相代:意为寒、暑、湿、气(风)四种邪气更替伤人。
(43)煎厥:古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4)恬惔虚无:即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恬惔,安静之意。虚无,心无杂念和妄想。
(5)、嗜欲不能劳其目:即各种嗜好、欲望都不能引起他注目(烦劳他的耳目)。 目,泛指感官知觉。
(6)、不惧于物:指不为外界物欲所惊扰。
(7)、德全不危:即全面符合养生之道,而不受早衰的危害。德全,指修养而有得于心。
(18)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
(19)罢极之本:罢,通疲。罢极,疲困之意。意为肝是耐受疲困的根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20)魄门亦为五藏使:指肛门的启闭功能赖五脏之气的调节,如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地宣降,肾气的固摄,而肛门的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为五脏使。临床上大便秘结或泄泻,可从五脏调治,而脏腑的某些病变也可通过调节肛门的启闭收效。
(56)两感:表里两经同时感受邪气发病,例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57)遗:指病邪遗留未尽,迁延不愈。
(58)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复,病愈而复发。热病之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肉则不化,多食则谷气残留,与热相互搏结,故有遗复。
( 59)行痹: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症,风痹。
(8)天癸至:指肾气充盛而产生的促进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达到充盛。至,极也,此处有充盛的意思。

(完整)内经名词解释

(完整)内经名词解释

《黄帝内经》重点资料名词解释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2、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3、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4、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5、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6、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

7、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8、痎疟:疟疾的总称.15、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9、气门:指汗孔。

8、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9、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10、从阴引阳:针刺阴分,可引阳分之邪。

11、从阳引阴:针刺阳分,可引阳分之邪。

10、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2、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13、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

14、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

15、漏泄: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

16、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17、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18、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19、谿谷:指肌体肌肉之间相接的缝隙或凹陷处即肌肉之间会合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养生1.天真:先天之真气。

2.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3.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4.不妄作劳:劳作合宜,不违背常规和法度。

妄,乱也。

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

5.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形,指形体。

神,指精神。

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

6.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7.不知持满: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

8.不时御神:不善于使用精神,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时,善也;御,用也。

9.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10.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11.精神内守:精神守持于内而不使外耗。

12.高下不相慕:无论社会地位尊卑贵贱都能不互相倾慕,安于本位。

13.德全不危:懂得修身养性之道,并身体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气的危害。

14.天数:自然所赋之寿数,即天年。

15.齿更: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

更,更换。

16.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17.地道不通:月经停止来潮,即绝经。

18.精气溢写:肾中精气盈满而能外泄。

写,通泻,此为泄之义。

19.阴阳和:指男女交合。

一说男子阴阳气血调和。

20.却老而全形: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

21.发陈:形容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22.被发缓形: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舒缓形体。

被,同披。

23.蕃秀:形容夏季植物繁茂秀美的大自然景象。

24.容平: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

25.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26.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27.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28.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29.肌肉解利:肌肉分理间隙润滑,气道通畅。

30.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31.其肉不石:肌肉松弛而不坚实。

32.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第二单元哲学思想、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䐜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第三单元藏象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

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

3、贵贱:指十二脏腑功能的主要、次要之分。

4、六节:节,度也,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之数为六十,是谓一节,每年三百六十日,即称为六节。

5、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

6、膻中:其义有二,一指胸中气海,一指心包络。

这里指心包络。

7、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消化吸收的功能。

8、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强健。

9、伎巧:指人的智力发达,精巧多能。

10、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

决,通也;渎,水道也。

11、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

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

12、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

13、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

14、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

15、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6、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8、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

19、至阴:从阳位到达阴位。

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

20、女子胞:即子宫、又名胞宫。

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

21、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

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

22、传化之府: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

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

23、魄门:指肛门。

魄与粕古通用。

24、肺朝百脉: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

朝,会合之意。

百脉,指全身经脉皆会合于肺。

25、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26、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28、四支不用:即四肢不能随意运动。

29、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

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

30、肠澼:指下利脓血的泄泻。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1、两精相搏:男女两性生殖之精相结合。

2、僻邪:即致病的邪气。

4、长生久视:即长生不老,健康长寿之意。

5、怵惕:惊恐不安。

6、动中:动摇内脏使其不宁。

7、破脱肉:形容肌肉极度消瘦。

,隆起的大肌肉块。

8、毛悴色夭:毛发枯槁,面色晦暗无泽。

9、悗乱:心胸郁闷烦乱之意。

悗,同闷。

10、意不存人:精神失常,旁若无人状。

11、经溲不利:指二便不利。

12、胸盈仰息:胸部满胀,仰面呼吸。

13、太阴主内:太阴,指手太阴肺经。

内,指营气。

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

14、太阳主外: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

外,指卫气。

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

15、阴阳相贯:营气循行主要沿十二经脉之序,阴阳表里迭行相贯。

16、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

17、昼精: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精,精明。

18、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19、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0、其气未定:饮食进入胃中,尚未化生精微之气。

21、漏泄: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

23、有两死:两,指夺血、夺汗。

有两死,指既夺血,又夺汗,预后不良,故是死证。

24、无两生: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夺血、夺汗只见其一,尚有回生之机。

25、济泌别汁:指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清者渗于前(膀胱),浊者注于后(大肠)。

济泌,过滤的意思。

别汁,分别清浊。

26、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7、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8、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9、两神相搏:即男女媾合。

搏,交、合的意思。

30、宣五谷味:宣发布散水谷之精微。

31、熏肤:温煦肌肤。

熏,同薰。

32、汗出溱溱:形容汗出很多。

溱溱,众盛貌。

33、淖泽:指水谷精微中质稠浊如膏泽的部分。

淖,泥沼。

34、泄泽:即渗出汁液而滋润。

35、壅遏:限制、约束。

36、营复阴阳:指血脉运行,往复于周身。

营,营运。

复,往复。

阴阳,内外。

37、分肉解利:意指肌肉滑润,通利无滞。

38、精神专直:精神集中而无杂念。

39、三隧:指水谷入胃后,其精微糟粕输布的三条途径。

糟粕之道出于下焦,津液之道出于中焦,宗气之道出于上焦。

40、以应刻数:指营气运行节律。

古代用铜壶滴漏法计时,一昼夜水下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次,即营气运行人身一周,水下二刻,故曰以应刻数。

41、上焦出气:指上焦宣发卫气。

42、中焦出气:指中焦化生营气。

第六单元病因病机1、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

2、淫泆:即邪气在体内浸淫传布。

淫,浸淫;泆,同溢,有扩散的意思。

3、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相得,即相逢、相遇。

4、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意为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

两实,指正常的气候变化与人体正气充实;众人肉坚,指肤腠固密。

5、淅然:形容怕冷的样子。

10、募原:又称膜原。

指肠胃外之膏膜。

11、因时之序:意为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因,顺应。

时,春夏秋冬四时。

12、传精神:即精神专一。

传,同抟,聚之意。

13、服天气:即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

服,顺也。

14、起居如惊:即生活作息没有正常的规律。

起居,泛指生活作息。

惊,卒暴之意15、神气乃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

即阳气耗散。

17、首如裹:形容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蒙裹之感。

是湿困清阳的表现。

18、湿热不攘:即湿热不消除。

19、大筋緛短,小筋弛长:此为互文,意为筋脉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弛不用。

緛,收缩。

弛,松弛,弛缓。

20、煎厥:病名。

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21、薄厥:病名。

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

22、汗出偏沮: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

沮,阻止。

23、偏枯:即半身不遂,偏瘫。

24、痤疿:痤,即小疖。

疿,即汗疹,俗名痱子。

25、受如持虚:形容得病之易,就像拿着空虚的器皿受纳东西一样容易。

27、大偻: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立的病证。

28、瘘:即疮疡溃破日久不愈,漏下脓水的瘘管。

33、气门:即汗孔。

34、起亟:指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

亟,频数。

35、脉流薄疾:指脉中气血的流动急迫快速。

36、五藏气争: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38、筋脉横解:即言筋脉纵弛不收。

横,放纵之意。

解,通懈,松弛之意。

39、肠澼:即下利脓血的疾病。

41、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42、精却:指肾精不能上承而衰退。

却,退之意。

43、玄府:指汗孔。

45、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

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46、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所致的筋脉扭转、肢体扭曲、角弓反张等多种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