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课前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播放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片段)生认真观看。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
生: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这可是我们文学界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那谁知道这奖在哪里颁布呢?
生:瑞典王国的斯德哥尔摩。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那里是诺贝尔出生的地方。
师:嗯,有道理。那谁知道这个奖在什么时候颁布?
生: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师:看来咱同学知道的可真不少。那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诺贝尔的一篇课文:第21课——《诺贝尔》。好,上课!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初识“炸药”。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诺贝尔是一个发明家,他这一辈子发明了好多东西。而他最主要的发明就是炸药,那他都发明了那些炸药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看谁最先找到,然后告诉老师。
生1:诺贝尔爆炸油,又叫液体炸药。
生2:还有固体炸药,也就是黄色炸药。
生3:老师,还有,就是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
三、质疑讨论,提纲挈领,归纳发明炸药的三个过程。
师:嗯,同学们找的很仔细。我们知道,炸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东西,那诺贝尔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来研究和发明炸药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3
至9自然段,说说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生自由读书。
师:谁已经发现?谁来读一读?
生1:(读找到的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老师对你的要求再高一点,你看你能不能用“为了……他发明了……炸药”这样的句式来概括地说呢?
生1:他为了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发明了液体炸药。
师:真聪明,老师一教你就会了。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下一个?
生2:为了能够安全运输他发明了黄色炸药,也就是固体炸药。
师:你看,他说得多有条理!他也学会了这种简言概括的表达方法。其实把咱同学说的这些“为了”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诺贝尔本人曾经说过的: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指名读。一女生读。
师:这么长的句子她都读得这么好,真不简单!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四、圈点划注,透过词句感受人物品质。
师:发明炸药这段历程是诺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科学家,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3到9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段标画下来,看从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一位怎样的诺贝尔,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文章空白处。(出示读书要求)
生开始边读边划边写。
师给与方法指导:圈点划注是我们读文章的一种好的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章进行圈点划注,就表示在这里我们思考过,有过收获或者有过困惑。
(师巡视找学生到黑板上写下能够表现诺贝尔品质的词语:坚持不懈、毫不气馁、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百折不挠……)
师:同学们若标画完了,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看你们写的词语一样吗?
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看黑板,你们写的词和黑板上写的这些词语有不一样的吗?
生1:我写的是舍己为人
生2:我的是热爱科学
生3:我写的是锲而不舍
师:其实,我们有很多的词来评价诺贝尔,如果这些词当中让你选一个,你会选哪一个?
生:毫不气馁。
师:什么叫毫不气馁?
生1:一点儿也不放弃
生2:就是一点儿都没有失掉勇气。
师: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生: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说理解
师: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生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顺着这个词向前读,就读出了毫不气馁的含义,这叫联系前文,我们再联系下文,瞻前顾后的读,看从后面哪里还可以读出诺贝尔的毫不气馁?
生: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师:四年来,诺贝尔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已无从记起,但是当他第一次失败了,他怎样做的呢?
生:毫不气馁!
师:第十次失败了呢?他又怎样?
生:毫不气馁!
师:第一百次失败了呢?他还是——
生:毫不气馁!
师:第三百次失败了,他仍然是——
生:毫不气馁!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生齐读。
师:我们刚才读的这两句话都写得很概括,但却包含了诺贝尔太多的艰辛和伤痛。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想再读时,就还能读出毫不气馁这个词更深的内涵。比如:当我们读到“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时,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想到,实验室里的什么都被炸没了?
(出示:实验室爆炸了,诺贝尔内心痛楚万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但是,他还有还有还有)生1:实验室没有了
生2:实验器材没有了
生3:他弟弟没有了……
师:但他还有什么?
生1:勇气
生2:信心
生3:理想……
师:对呀,从这里我们就又读出了“毫不气馁”的含义:那就是——即使什么都没了,但只要信心还在、理想还在,一切就都可以从头再来!
师:同学们你看,我们就这样瞻前顾后、设身处地地读着想着,毫不气馁这个词就被我们读出了丰厚的内涵。这种读书法同学们今后可以经常用。
师:就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他终于有所收获了。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了什么?
生齐读: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什么?接着读——
生继续齐读: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
师:从此,就怎么样了呢?继续向下读——
生接着向下齐读:从此,劈山筑路,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师:也就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诺贝尔向着自己的理想挺进,他的理想就是——生齐读“理想”句子。
师:也就在这不放弃的坚持中,他又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课文中的哪两个自然段写到了这个内容?
生:8和9两个自然段
师:谁来读这两段?
一女生读
师:她读的怎么样?谁来点评一下?
生1:她读的声音洪亮。
生2:她读的很有感情。
生3:她读的字音都很正确
生4……